数学差异教学教学案例

2023-03-02

第一篇:数学差异教学教学案例

差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中的探究

摘 要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无法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好差异化策略,促进教学有效性的发挥,是每一个初中教师积极思考的话题。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农村 差异教学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075-02

一、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容量较少,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就一节数学课而言,教师占用学生有效学习的时间,常常花费大量时间维持课堂教学秩序,一些教师话语??嗦、甚至离题万里,经常占用相当一部分时间夸夸其谈讲授知识,可以肯定地说学生有效使用的时间打了折扣。就学生而言,不同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大部分学生学习较差,就是优秀的学生,学习思维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有效学习时间少,学习容量就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创新思维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势必受限,这就必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真正提高。

(二)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时,一些学生丢三落四,该写字母的不写,不该丢分的丢分,解答问题不完整,不是少了一步,就是答案不正确,马马虎虎,这些问题的出现实质上就是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一知半解,例如,关于代数式的概念,忽略了代数式概念的实质。对公式的学习也是死记硬背,不是理解了公式的意义,联系实际解答问题,直接套用公式。由于师生不关注学习习惯的养成,时间长了,学生习以为常,数学学习出现的各种问题层出不穷,贻害无穷。

二、农村初中数学差异化教学的实施

(一)合理设置差异性教学目标

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就是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具体落实到各个课时。差异教学目标的设置包含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而每个方面又要按“知识、能力、情感”三个维度组成。差异教学目标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性、层次性和发展性,既要有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方法的定量部分,又要有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表现的定性部分。

制订差异性教学目标,就是要运用激励方式,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中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不断提升学习水平。在每学期初,应帮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本学期的奋斗指标,平时要经常进行目标教育,努力使各个“指标”成为每个学生时刻进步的明灯。

(二)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实学生

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就需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划分出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差异教学内容的设定。差异教学内容,不是对学生的歧视,也不是将后进生排除在培优之外,而是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的后进生逐渐提升的方案。将教学内容由浅显转变到中等难度,再升华到复杂的综合应用,教学内容分层,对于优等生,适当提高学习内容的难度,并且强化学生课外习题和读物的检查工作,将重点和难点的综合应用进行加强,帮助他们分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惑,使得他们能灵活运用知识和进行学习创新。对于后进生和中等生,在学习内容上,选择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让他们能在学习上获得一定的进步。

(三)设计不同层次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差异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的差异,本着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机会的原则,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课堂作业,并从质和量上分出不同的层次。“量”指设计的练习、巩固题应符合不同学生的差异需求。可设计必做题、选做题、思考题,使学生的练习和作业具有弹性,实现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结合。“质”指作业训练题的难易程度应分档设计。一般可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和涉及的思维能力分为基础题、开发题,以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一般地讲,对于例题配套的基础题要求全班学生都掌握,做这类题,A、B级学生没困难,教师要求他们独立完成;对C级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加以指导或通过优等生的帮助,使他们通过努力也能完成;而对于选做题、思考题等发展题,只要求A级学生去理解。这样,既增大了学生思维量,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减轻了学生的精神负担。

(四)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学习评估方式单一,仅仅是数学考试成绩来判定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成果,这种评估方式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用多元化、多种模式、多种考核的评估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考察,综合评估,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身的特长以及存在的不足,从而消除学生的自卑心态,抑制学生的骄傲情绪,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健康成长。比如,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平时的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以此作为评估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态度的依据。再比如教师可以设计多种课后学习任务项目,比如建立模型,调查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并针对其完成度,予以科学合理的评估。在考卷的试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主要针对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测验,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课题名称:差异教学在农村初中数学中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编号:2015-JKGHYB-0319。]

第二篇:语文差异教学初探

——中枢镇桃笑小学教师李兴文

本人多年从事小学低段教学工作,根据自己经验,下面仅谈谈个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分层设计

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在目标制定上,我们不能只照顾学得好、学得快的学生,也不能保护慢者,约束快者。由于学生受遗传因素、学校教育、家庭生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的知识基础、接受能力、认识特点等存在着客观差异。要求学生在同一时间学习同一内容,达到同一目标显然不切实际。如果采用统一的要求,“一刀切”进行教学,学困生的数量只会有增无减,只会使他们长期处在失败的阴影中,丧失前进信心和动力。新课标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造条件。课堂上既要为优生搭建舞台,也要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创造机会。灵活安排课堂教学时间,让优生有提高的时间,让一般的学生有理解的时间,让有困难的学生有补缺的时间。为此,教学中我采用分层制定教学目标的方法,既让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新课程规定的基本目标,又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例如:三年级《小儿垂钓》一诗的教学,要求优等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朗读、背诵、默写古诗,把诗编写成故事。”中等生“掌握生字词,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学困生“掌握生字词,基本了解诗意,朗读、背诵、默写古诗”。只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试一试就会成功的愿望。

二、根据学生差异、设计弹性作业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分量要适当,不要让学生机械抄写,以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转变观念,不要只将作业作为检验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的唯一手段,而应该细思量,巧设计,探究内容的开放和整合,强调过程的合作与实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形式的创新和趣味,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

要设计出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在兴趣、学习爱好、学习速度、学习准备、认知能力等方面有什么不同,然后按一定的标准,客观地把学生分层。去年,我接手了三年级(2)班,头一天上课就很费劲,三年级学生不认识自然段,不认识标点符号。在学校要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下,我慌了,怎么办呢?于是我开始了学生学习状态的摸底工作。一个月后,通过分析上学年年末统测成绩表、兴趣调查表和家访等,了解到三②班是一个重新组合的班集体,生源不同,起点不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两极分化严重,识字能力差,理解力差,头脑迟钝,书写马虎。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的同学占了全班32.4%(12人),我把它称为学困生或学习障碍生;思维敏捷,基本功扎实,能自觉主动学习的占27%(10人),我把它称为优等生;另外,还有一批中等生,占了40.5%(15人)。根据这一调查分析,我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

1.自选作业。我校农村进城务工子女较多,学生学习资料缺乏,利用唯一的一本《一课一练》,设计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作业:有便于优等生思维训练的综合题,有便于中等生思维训练的基础题,有便于学困生的基础知识训练题。这些题目由学生自主选择,鼓励学生勇挑难题,尊重学生的选择,还给学生自主的空间。

2.互命题作业。我指定学习小组长,以4人小组为单位,互相命题作业,命题的范围可以是课内学过的知识点,也可以是课外学到的知识。同时评比各小组的作业形式、内容以及作业题的质和量,对优秀小组授予“学习小主人”的称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轻松学习的乐趣。

3.小伙伴对学困生命题作业。为照顾学生的差异,帮助困难学生学好知识,应发挥同学间的互相帮助。伙伴教学是帮助同学的有效形式之一。我挑选学习成绩好,工作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同学进行培训,让他们以伙伴的身份担任学困生的辅导老师。学生作为辅导老师往往能很好理解被辅导学生在他们面前也能畅所欲言。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小孩子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小孩”。根据我们班学困生多这一实际,我挑选了12个能力强又有责任心的优等生,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培训,对他们的辅导内容和方法进行培训。然后让他们积极投身于对本班12名学困生的辅导,每天抽30分钟的时间辅导自己负责的学困生,包括和他们一起起阅读课外书以及设计一系列适合提高他们学习能力的作业题等。这一做法,使学困生的学习伙伴有了做老师的成功体验,他们往往会更严格要求自己,更努力地学习;被辅导的学困生也从中受益,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经过一学期的尝试,我惊奇地发现12名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时,我就通过全班民主评选出“优秀的学习伙伴”和“显著进步生”,对他们进行适当奖励。

三、单元测验分层设计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把好单元检测关非常重要。我采用单元检测的理由是:第一,教师可按课程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检测。第二,可促进学生学会较好分配时间,及时复习。第三,能及时发现学生中学习的缺陷和问题,及时补救,避免影响以后的学习。我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差异分层组织检测。对能力强的学生提出难度较高的要求,对能力低的学生提出难度较底的要求。第一单元测验结果出来后,根据学生学习进步情况及时进行小组成员的重新组合,再转入第二单元的学习检测,依此进行类推。这样,定期变换分组的形式,那么学生就会渐渐明白,自己今天所在的小组不一定就是明天所在的小组。因为分组的依据是学生的学习需要是否相同。一学期下来,学困生跑到了中等生组,中等生跑到了优等生组,大家在激烈而紧张的竞争氛围中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四、测验结果分层评价 在单元测验的基础上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测验结果与学生付出的努力比较一致,就能调动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儿童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评价。所以,如果老师用同一标尺去衡量所有学习,不仅会扼杀学困生的积极性,也会挫伤优等生的上进心。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矿脉”,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给以不同起点为标准的相应评价,才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从而保持他们良好的心态和学习自信心。

对于每个单元的测验成绩,我都不作简单的全班性的横向比较,而是采用“同类横比”的方法。即学困生与学困生比较,中等生与中等生比较,优等生与优等生比较。这样在比较时考虑原有基础,有利于激励各类学生进步。每个单元测验结果出来后,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要评选出前六名进行适当奖励。奖励时,充分利用文具,诸如:作业、笔记本、橡皮等,不断刺激他们的学习竞争意识。下一单元的测验在上一单元测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组优化组合,使学困生往前冲。学期结束一统计,全班37名同学人人都得到过不同程度的奖励,每个孩子都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我把这种成功的奖励当成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的起点。在年末统测中,我班的语文成绩上升了15%,及格率100%,是一个可喜的进步。

实践证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目标分层、训练分层、评价分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有利于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第三篇: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

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

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

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南北气温差异》教学设计

授课人:周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4.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我国

一、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进一步学会判断、分析等值线分布图,初步学会分析形成气温特点的原因。

2.从一月等温线图上,找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3.进一步学会运用地图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2.通过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

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时已经学习了世界的气候,知道气温和降水是反映气候特征的两个主要因素。具备了解气候的初步基础知识,拥有一定的气候图判读能力以及从地图中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学生在初一学习的是大尺度空间的气候分布,学生对于区域气候还不是很熟悉,从生活周围体验到的感性认识还不够深刻。

【教学方法的使用与分析】

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主要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地理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直观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设置问题、启发诱导、读图分析、观察对比、分组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师:(动画展示)小明在冬季和夏季去哈尔滨的外婆家,为什么着装会有很大的差别呢?(学生答:冬季温差大,夏季温差小)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要探讨的话题----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二、讲授新课

(展示一月份海南岛和黑龙江漠河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观差异图片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南北方气温差异的感性体验)

师:那么南方和北方的气温差异究竟体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三、活动体验,师生交流 活动1 引导学生读图2.13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先搞清楚一月份属于冬季,然后让学生观察冬季北方和南方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比如南北方的气温高低状况以及界限和数值的不同等。

读图填表,以漠河,北京,广州,海口四地为例,给出他们的纬度位置,请学生观察他们的气温,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算算差距有多大。然后找出规律:在冬季,我国从南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由高到低,南北温差较大。从而也进一步理解了以前所学的高纬度地区气温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这张图,请大家找到0℃等温线,先把它用笔描粗,然后再观察0℃等温线的东段大致都经过了哪列山哪条河流?

生:秦岭、淮河。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0℃等温线是和秦岭淮河大致平行的对吗?请同学们记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自然地理分界线,比如它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南北方气温的分界线,同时也是东西部降水量的分界线等等。

(继续读图)找出一月份我国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地方,思考在0℃等温线南北两侧的河流会产生什么现象?从而使学生知道只有北方的河流会结冰,南方的河流不会结冰,但前提是在正常年份。

(承转)很好,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冬季我国南北方的气温有很大差异,而且基本上是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那么在夏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活动2 引导学生读图2.14,我国七月平均气温,继续搞清楚七月份属于夏季,观察夏季我国气温的总体分布,没有负值,找出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方和比较温差,从而得出规律:在夏季,我国从南

向北,纬度由低到高,气温还是由低到高,但温差不大。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

复习拓展练习题,特别是夏季青藏高原低温的原因是海拔太高,因为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活动3 P33 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形成,除了纬度,还跟什么有关系? (学分组讨论,师巡回指导)

展示板书:南北方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和差异,弄清楚原因(由于纬度和地势) (承转)刚才我们知道了我国南北方在夏季和冬季的气温差异,那南方和南方,北方和北方不同的地方气温一样吗?也不一样。所以根据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把我国从南到北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山地气候区。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分布情况和范围。

四、思维和知识拓展

展示图片: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掌握各温度带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人们划分温度带的依据或者说指标是什么?

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先请学生阅读课本文字,有些印象后再加以讲述,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消化。然后引导学生读图,找到宁夏,判断本区所处的温度带。

活动4 P34 不同温度带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关系。结合幻灯片,请学生畅所欲言,把本节课推向高潮。对学生的发言适当补充和激励性评价,并且进行适当的拓展。

小结本课内容,做练习。

《南北气温差异》教学反思

授课人:周扬

对于本节课教学的反思如下:

1.本节课逻辑性强,内容清晰,重难点突出。并且在课堂中融入了前面学过的知识,这样起到了一个巩固复习的效果。通过分析冬季夏季中国气温的分布,学生学会了如何利用地图寻找有用的地理信息,加深了对中国气温分布特点的理解。

2.由于多种原因,一些学生参与的不够充分,活动气氛需要加强。另外,板书设计比较一般,下次上课可以尝试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展现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秦岭淮河一线时,可以尝试讲解其经过哪些省份和地区,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好能让学生在空白地图上描绘出此线的位置,培养学生的图文结合能力。整节课语速有点快,应该放平和点。时间分配上,最后最好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自己思考消化。

3.在温度带对人们生活和生产这部分的教学中,如果再增加些学生的生活事例和亲身感受应该会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更加活跃,也更让他们感觉地理是结合生活的,是有用的学科

针对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成功的地方继续发扬,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让地理课堂的学习效果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 小学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堂教学既要发挥语文交际工具这一功能,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又要充分挖掘课文的人文因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熏陶。但目前我们距这一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国目前小学普遍采用的还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依据是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大体相同。但由于性格、兴趣、智力、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不可能都一个样,即使同一学生也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忽视学生差异的教学模式不符合学生的成长规律。

著名教育专家顾明远教授说,我们现在提倡优质教育与教育均衡发展,但教育均衡发展不等于平均发展,发展优质教育不能只是一种模式。在讲教育均衡发展的时候,不能忘记差异。教育公平指的是入学机会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而不是教育的一个模式。一个目标,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培养不出拔尖人才。人是有差异的,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样的,因此一定不能忘记差异性教育。要为不同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才是最大的公平。

二.核心概念

对于差异教学的定义,我国华国栋教授认为“差异教学是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差异教学实质诌议》中指出“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利用和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建立在教育测查和诊断基础上、“保底不封顶”,促进学生最大发展为教学目标,多元化弹性组织管理的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认知方式,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存在着客观差异。如果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进行教学,不利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应“正视差异、利用差异、消除差异”,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这种根据差异而进行的教学不是让学生各行其是,任意而为,而是针对学生遇到的不同问题而教学,是学习问题的差异教学而不是学习内容的差异教学。针对问题而教学正是差异教学的真谛所在。

三.研究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全体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个性发展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就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李岚清在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只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使他们的基本素质都得到普遍提高,使他们的特长和潜能都得到发展,使他们都能有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方式,才是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和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过去的教育主要重视所谓的优等生,而忽略了“成绩不良者”的某些方面的发展,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差异教学会根据学生的需要、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为他们安排灵活的基础,为不同的学生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体现学生为中心或者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是21世纪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才能达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的目的。

四.研究视角

差异教学对全体学生的关注,基于以人为本的思想,表现为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问题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在传统平等观的影响下,我国的中小学教学长期以来追求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考核,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影响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造成全体学生的片面发展。教师为班内所有的学生提供形式和内容完全相同的教学,这似乎实现了平等。其实,这种平等只是一种机械的平等、形式上的平等,不可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平等机会的。

这里侧重解决三个问题:

1.差异教学从学生个性的差异出发,在教学中面向全体、照顾差异,为他们提供均等的学习机会;2.充分估计到学生的学习潜力,平等地对待学生,允许他们异步学习,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学习动力等都达到较高水平;3.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促进教育的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理清学生学习差异的形成原因,确定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2.通过实验研究和一定数量有代表性的个案研究,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 3.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六.研究假设

质量。

1、在班集体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和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能够提高学科整体教学

2、实施学科差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的学习需要,能够促进学生个体有差异的发展。

七.研究具体内容

差异教学认为,有效照顾学生的差异,要从教学的整体上来构建教学策略体系,应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全方位地适应学生的差异性需要。

1、确立挑战性的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主体预先确定的,在具体课堂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可以测度的教学效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一般是根据班上的平均水平制定全班统一的教学目标。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一般先由教师制定。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目标,然后再揭示目标,让学生人人明白。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从中挑选自己最有把握的学习目标。学生的有了明确的目标,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

“教师适应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统一。”在班集体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需要的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是教学过程展开和发展的基本程序,教师应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都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假如只是在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完成作业时才来兼顾,假如仅靠最后几分钟才来开始个别辅导,那么,教育是难以奏效的。

兼顾并不占用多少课堂时间,譬如教师演示时,对学习有困难学生,可以多向他们做些演示,在集体动手操作时可以让困难学生同桌间相互帮助。要能在课堂教学中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将各种程度的问题有机地穿插,分别提问不同程度的学生,通过这些问题使全班学生比较完整地了解课本内容,特别是让那些理解有困难的学生,借助于其它同学的回答加深理解。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动作体系,在课堂中要兼顾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学方法手段要多样而灵活。不同学生往往对不同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各有差异,有的学生通过听觉学习效果好一些,有的学生通过视觉接受能力强一些,还有的学生通过触摸、动手能形成最有效的学习通道,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也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充分理解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实施差异教学。

4、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仅仅是从传授知识技能的角度来组织。但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不仅仅是通过听讲和思考,还要通过经验和情感来获得知识,获得态度和价值的。课堂上如果缺少温暖和谐的师生关系,缺少多向沟通,如果教师不具备移情,积极关注和真诚等,就难以引导学生真正有效地学习。

良好的课堂氛围与问题设置密切相关,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所以教师了解了学生差异后再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研究基本过程

本研究分三个阶段完成,时间跨度为2010年3月——2012年12月,研究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0年3月)

1、确定学校研究课题以及各年级子课题。

2、撰写课题研究计划。

教研组长负责撰写本组课题研究计划。每个实验教师根据课题组的要求初步确定研究的具体问题。

3、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确定中心课题组成员,明确实验人员分工。撰写课题实施方案,完成课题申报,成立子课题研究小组并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

4、整个语文教研组参与,学习《差异教学论》的相关章节,解读课题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0年4月——2011年1月)

第一阶段(2010年4月—8月)

重点研究:

按照《差异教学论》中介绍的科学的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

1、分年级调查目前学生能力差异。采用口试、笔试、问卷等形式调查(注意保存好原始资料)。

2、学生现有差异的成因分析。针对以上调查情况,着眼差异,进行现状分析和成因研究,形成全面而详细的分析报告。

3、每位教师根据调查结果,明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

活动安排:

1、2010年4月,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教研组内人人参与的观摩课。

2、2010年5月,开展“差异教学”课堂教学专题评比与研讨:在教研组观摩课基础上,按学科组织课题研究课。

3、2010年

7、8月,每位教师将初步成功的课例整理成文本案例,同时根据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收集资料,系统学习相关理论和经验。

第二阶段(2010年9月—12月)

重点研究:

1、各实验成员按照实验计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研究自己已经确定的具体问题。

2、选择个案研究对象,建立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3、各年级研究面向全班的“差异教学”测查量表。

4、课题组成员总结实验经验,积累典型的研究案例。

活动安排:

1、2010年9 月,各年级完成实验前测。

2、2010年

9、10月,开展“同课异构”教学设计竞赛与观摩活动。(分教研组进行)

3、2010年11月,分年级开展研究交流活动: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展示,研究方法交流。

4、2010年12月,开展课题研究推进活动:各子课题组展示一节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研究方法和测查量表交流。(课题组集中进行)

5、2010年12月底,学校举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评比

(一)。

第三阶段(2011年1月—7月)

重点研究:

1、继续深入研究自己已经确定的具体问题。

2、深入进行个案动态研究。

3、各年级继续研究面向全班的“差异教学”测查量表。

4、课题组成员总结实验经验,提炼相应的教学策略;各年级形成“策略包”,并撰写阶段实验报告。

活动安排:

1、2011年4月,各子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2、2011年4月,课题组推出2~3节高质量的实验汇报课。

3、2011年5月,举行各学科研究中期汇报活动。

4、2012年6月,举行课题研究案例分析评比

(二)。

5、2012年6 月,各学科完成实验中期教学质量测试,并进行归因分析,完成实验检测报告。

第四阶段(2011年8月—2012年6月)

重点研究:

1、课题组成员将总结的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实践,进行验证、调整。

2、各组对子课题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汇报研究成果。

活动安排:

1、2011年10月,各年级开展“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竞赛。

2、2011年11月,课题研究案例交流活动。

3、2011年12月,举行研究论文和案例评比。

4、2012年3月,课题研究论文交流活动。

5、2012年4月,开展课题研究交流活动:各年级展示一节体现“差异教学策略”的研究课。

6、2012年5月,举行研究论文和案例评比。

7、2012年6 月,各学科完成实验后测,并进行分析,完成实验检测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2年7月——12月)

重点研究:

1、做好课题所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选编论文集、教学案例集。

2、分学科编印、汇总各教研组研究成果,教师对丰富的、个性化的研究案例进行理性思考,形成研究论文。

3、各教研组完成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各子课题组完成研究报告与工作报告。

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为课题鉴定做好充分的准备。

活动安排:

1、2012年10月,举办研究成果推介会。

2、2012年12月,举行课题鉴定会。

九.最终成果形式

1. 课题研究报告

2. 《语文课堂差异教学策略案例集》

十.成果应用前景

1.教师在语文课堂运用差异策略实施教学的能力不断提升。

2.逐步构建和谐的、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为全体学生提供优质的差异教育。

参考文献

1、 华国栋《差异教学论》 2001.4

2、 周一贯《语文教研案例论》 2004.7

3、 卢敏玲主编《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 2006.10

4、 倪文锦主编《小学语文新课程案例与评析》 2003.11

5、 查有良主编《小学语文教学建模》 2003.5

6、 顾海根《心理差异与教育》 2002.4

上一篇:少先队活动课教学计划下一篇:市信访局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