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

2024-04-24

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共8篇)

篇1: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

2016年下学期古筝社团教学计划

第一部分 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程任务 学习古筝基本理论知识 2 学习古筝基本指法 3 学习古筝小曲《笑傲江湖》 4 学习古筝考级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二)教学目的 让学生对古筝有一定的认识 2 提高学生对古筝的了解 3 为以后古筝考级打下基础

第二部分 社团教学授课

一、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古筝的基本理论知识 2.认弦 3.识谱

4.古筝基本指法—勾、托、抹、大撮、小撮

要求:注意自己的手形变化,控制手形以达到指法的标准。5.古筝小曲《笑傲江湖》

要求: 注意基本指法在本曲当中运用,交替练习时注意手形。6.古筝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要求:初步掌握正确的演奏姿势、手型、基本指法和乐感。

篇2: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乡村少年宫

古筝教学计划

教师:xxx

一、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搞好素质教育,进一步展示我校乡村少年宫的艺术风采和文化底蕴,丰富学生的校外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古筝教学正是从培养知识经济时代合格人才的高度“以人为本”,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进行教育,使教学真正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培养素质全面、个性鲜明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才为主要任务,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乡村少年宫古筝班将有计划地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并力求整个活动能顺利、高效、持久地进行。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练习来规范学生的指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

2.通过欣赏古今名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1—

三、教学安排

(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孙文妍、何宝泉老师主编的《少年儿童古筝教程》

(一)作为主要教材,有计划地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教学。

(二)教学时间、地点、方法:

1.活动时间:每周四下午15:50—16:50 2.活动地点:学校乡村少年宫古筝教室 3.教学措施:

(1)教育学生严格遵守活动纪律,定时定点对学生进行教学,保证每次教学时间与质量。

(2)教师严格按学校“教学五认真”的规定,认真备课、上课并做好有关兴趣小组活动的资料的保存工作。

(3)配合多媒体教学,定期给学生欣赏名曲,观看名师古筝曲目的VCD讲解,开阔学生的眼界。

(4)随着学生水平的提高,变集体授课为个别或阶段教学,以适应每个学生水平的提高。

(5)学满结束以个人回课或考级形式或对学生学习做等级评定,并争取集体汇报表演机会,配合学校参加各种文艺表演活动,展示我校学生风采。4.教学计划:

—2— 2016年9月:认识古筝,掌握演奏姿势及手形要求。2016年10月:“托”“勾”“抹”的基本弹奏,勾托抹组合练习曲。

2016年11月:“撮弦”练习(大撮)、“撮弦”练习(小撮)。复习勾托抹组合练习曲,《笑傲江湖》练习曲、《春江花月夜》练习曲。

2016年12月:勾托抹托音阶练习(上学歌);复习弹奏《笑傲江湖》、《春江花月夜》练习曲。

2017年1月:总复习。

2016年8月28日

篇3: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

“音与意和”是琴书《溪山琴况》中对“合”的美学思想的延伸, 其中包括“弦与指和”、“指与音和”和“音与意和”。

“弦与指和”强调弹琴用指的逻辑规律, 要求合乎自然状态的运指平衡, 达到“欲顺而忌逆”。其次讲究手指触弦力度得当, 实而不虚、连贯无痕。达到指与弦“欲实而忌虚”、“往来动宕, 如胶似漆”。将此美学思想运用到古筝演奏方法中, 笔者总结了两点:一为演奏者肢体的协调平衡;一为指法安排要得当。

“指与音和”指抚弹琴时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 不能“混而不明”、“紊而无序”, 演奏应该达到“乐曲要求的曲式结构、旋律节奏、轻重疾徐、抑扬顿挫相合。”[1]就是徐珙琴论中“篇中有度, 句中有侯, 字中有肯”的境界。这里的“度”指乐曲的结构章法, 如古筝音乐中常见的散、慢、中、快、散的曲式结构;“侯”指乐句之间的转折点, 即音乐中的标点符号;“肯”指通过乐曲的结构安排、节奏变化, 用轻重缓急等演奏法来展现乐音、乐句、乐章之间的关系。

换句话说, 就是在娴熟的演奏技巧基础上, 通过心、耳、手三者的结合, 将乐曲要求的主次、结构、情感、疾徐、强弱一一表现出来。达到“吟猱以叶之, 绰注以适之, 轻重缓急以节之, 务令婉转成韵, 曲得其情, 则指与音和矣”的艺术境界。需要说明的是, 此两节主要讲手指控弦的技术, 与本文的主旨思想连接不是特别紧密, 所以在此笔者对“弦与指和”和“指与音和”两观点不加以赘述。

“音与意和”是前两种美学思想的延伸, 即通过心、耳、手的结合达到天人合一, 情景合一, 知行合一的艺术境界。司空图讲“思与境谐”、皎然的诗之三境为物境、情境、意境。引申到音乐美学范畴, 就是说表演者所演奏的乐曲要与其内心 (主体) 的情感及“审美境象”相契合。音乐是表现演奏者内心思想的, 达到“音与意和”要以“弦与指和”和“指与音和”为前提, 以求最终达到“以音之精义, 而应乎道之深微”。在上节中笔者提到“指与音和”中“音”为主体, “指”为客体。而在此节“音与意和”的美学思想中, “意”为主体, “音”转变为客体, 强调用音乐表现蕴含在主体 (人) 内心的审美意象。如果, 我们之前说“弦与指和”、“指与音和”是徐珙演奏理论的理性表现, 那么“音与意和”便是其演奏理论中的感性体现。“音与意和”不仅仅是古琴音乐美学的最高层次, 它也是中国音乐演奏理论的缩影, 同时更是每个演奏者一生追寻的目标。

“意”就是从音从心、心志、心意的意思, 《说文》中也有“意, 志也”的解释。它往往与中国文学关系甚密。中国的古代音乐大多是念、吟出来的, 从诗经到楚辞、汉乐府再到唐诗宋词, 它们几乎完全寓于文学之中。即使在现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中这种“语境”式的特性仍然活跃在艺术舞台上。“音过程”便是“音与意和”音乐美学思想在实践音乐中的体现和延伸。

中国音乐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音乐进行为单线条性;二是音乐带有声腔性。随之便发展出了体现音乐“声韵”的技法——左手作韵技法。它是中国音乐, 尤其是中国传统音乐实现声韵特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国民乐有别于西方欧洲音乐的重要标准。因此, 左手作韵便成为中国弹拨和弓弦乐器的特色之一, 其中尤以古筝最具有代表性。在下一章节中, 笔者拟从文化的角度, 借“音与意和”之意来谈谈古筝音乐在实际演奏中的情感审美。

二、“阳盛阴衰”的悲情之美

悲情音乐带给人们的往往是“热耳酸心”般的感受。“阳”即取阳刚之意, “阴”即取阴柔之意。也可以理解为“阳式强大, 阴式不能平衡”[2], 如陕西筝曲中的“苦音”或在乐曲中运用“左手作韵”来表现悲苦情境。在悲情音乐中音乐基调多慷慨激昂, 反之抒情平缓的音乐较少。所以, 笔者用“阳胜阴衰”一词来形容悲情之美, 是从声响平衡和个人情感两个角度上来谈的。

筝的音乐审美人格是伴随着中国古典音乐美学的发展而建立的。其中, “以悲为美”的美学观念在中国筝乐鉴赏舞台上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尚悲情怀自古就有。追溯先古,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战国末期到西汉结束的三百多年中, 可看成是以悲为美的萌芽时期;从东汉经三国的近三百年中, 可视为以悲为美的发达时期;从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七百年间, 可目之为以悲为美的恬淡时期;宋以后, 以悲为美的时代风尚时有消涨起伏。”[3]今天悲情的魅力同样不亚于古时。

中国筝曲之悲情涵盖的美学范围非常宽泛, 它可以是悲愤如《罗江怨》、悲凉如《苏武思乡》、悲苦如《望秦川》、悲壮如《临安遗恨》也可以是悲戚如《泣颜回》、悲伤如《陈杏元和番》、悲哀如《汉宫秋月》。它可以表达亡国之悲如《西楚霸王》、丧偶之悲如《姜女泪》也可以表达蒙冤之悲如《林冲夜奔》等等。下面笔者以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为例, 来分析中国古筝音乐中的悲情体现和演奏情感的把握。《临安遗恨》可谓现代创作筝乐中悲乐的典型。一曲《满江红》道出的是岳将军“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的万丈豪迈。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民族英雄, 最后被秦桧所害身陷囹圄而不得善终呢?“真正的英雄不是一个职业, 也不是一个名分, 而是一种情怀。英雄, 可以成、可以败, 但他的情怀一定是且悲且壮, 有对历史的沉静的投入与内心的反省。”[4]

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临安遗恨》, 从立志精忠报国、征战沙场到下狱临安、痛饮御赐毒酒四个侧面描述了岳飞的悲剧人生。其主题借用元代《满江红·金陵怀古》的古曲曲调, 衍变发展出更为铿锵的音调和更为激越的声情。

全曲引子“一阕悲歌放青山”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悲情色彩, 像是对整个故事的总述, 预示着岳将军悲壮的人生, 并将人们带入到那个战乱迭起的年代……

谱例17:

之后, 音乐由愤慨激越变为无奈而含蓄, 将故事向听众娓娓道来。

谱例18:主题第一次呈示, 含蓄内敛。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此段无奈与悲凉贯穿在哀伤之中。宋高宗的金字令牌挡住了宋军北上灭金的道路, 更挡住了岳飞精忠报国、收复昔日山河的壮怀。

忆昔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岳飞身先士卒, 所向披靡。“壮士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岳飞·满江红》) 处处体现了岳飞英勇的信心和无畏的乐观精神。

谱例19:大片段的点奏, 营造出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场面。

主题的第二次出现由悲情变为柔情, 母亲的教诲仍回绕在耳畔。而报国无门, 不能完成母亲遗愿, 岳飞此刻痛彻肺腑, 心如刀绞!

谱例20:柔情中带着伤感与无奈, 纠结的心情。

“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此段华彩哀恸惨烈, 它是一代名将的哀嚎。此情此景怒发冲冠不足泄其愤, 六月飘雪不足鸣其冤!

谱例21:强摇指的运用, 犹如岳飞悲痛的呐喊!

由叹气慢慢连成一片, 后接深沉而富有内力的摇指。

最后主题三次出现, 清冷决绝、深情并哀恸。此有后人对岳飞故事的愤慨和不平, 也有对岳飞的同情与缅怀。

谱例22:

尾声呼应开篇, 以磅礴奋进的情绪骤然收势, 颂扬了英雄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悲壮的一生。

谱例23:双手大撮的纵向和弦刚劲有力。

《满江红》一词有岳飞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和爱国主义激情。但仅仅说岳飞豪迈是不够的。一个真正的英雄心中永远都有着悲悯的情怀。所以, 当他登高凭阑, 看到刚刚被雨水淋漓过的景物, 闻到雨过之后氤氲的气息。他对天长叹, “仰天长啸, 壮怀激烈。” (《岳飞·满江红》) 此有二次北伐痛感坐失收复失地的良机, 洗雪靖康之耻的志向未能实现的悔痛, 也有对家国抗金前途的担忧。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将军, 被奸人陷害投身牢狱之时, 他会有怎样的愤怒与仇恨啊!我想这就是岳将军家的悲壮, 国的悲壮, 也是筝曲《临安遗恨》的悲情主线吧!

像岳飞这样心怀家恨国仇“就义”的英雄还有很多, 西楚霸王项羽也是其中一位。筝曲《西楚霸王》以项羽刘邦九里山战役, 项羽溃败而自刎乌江的故事为主题。借音乐的语汇感慨楚霸王项羽叱咤风云的一生和与虞姬之间缠绵悱恻、至死不渝的感情纠结。“生逢乱世, 相机而起;勇冠三军, 叱咤风云;引兵北上, 逐鹿中原, 问鼎咸阳, 裂土封王”这是后人对一代英豪的评价。多么辉煌的人生呵, 最终却因他自身性格弱点酿就了他的人生悲剧。项羽的悲壮是显而易见的, 但他作为一个乱世之王仅仅只是“且悲且壮”吗?他的悲壮之中还渗透着丝丝的苍凉。“苍凉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感受, 同是悲情, 悲壮是高昂的, 激扬慷慨;苍凉是无奈的, 而余韵深远。苍凉能够唤起我们一种辗转于心、不绝如缕的激荡, 就在于他表现出来的是命运深处的一种无奈”[5]项羽的苍凉也是他的悲哀, 当他站在乌江边, 我想他是百感交集的。人生的片段不停浮现在脑海之中, 也许他见到了他的亲人、他的部下;想到了他的辉煌和功勋;也看到了他的虞姬那凄楚含泪的眼睛……而现在这都已成过去, 只剩他名唤乌骓的宝马陪伴左右, 这个结果是他必须接受的。“当你面对这一个必须接受的结果, 无助交织着无奈, 凄凉隐忍着不甘, 又只有接受, 这就是苍凉”[6]。垓下战役的失败是项羽必须接受的, 恨也好, 怒也好, 最终只能化作那无垠的苍凉。在这个无奈又不甘的结果面前, 项羽只得接受。对这位一代英雄、昙花一现的王, 我们对他怀念、敬佩之时也为他这悲壮而又苍凉的故事而感动。

结语:

从岳飞的一己落魄, 到项羽从辉煌到无奈, 悲壮、苍凉无处不在。悲情穿越音乐, 从音符到声韵, 流淌到我们心中, 除了感慨和哀伤, 更多的是给我们创造了一种审美的境界。人离历史越远, 反而看得越透彻。后人将对历史的远观融入到音乐当中, 利用音乐评判亦或感慨历史。人物在音乐中逐渐清晰丰满起来, 进而成就了筝曲《临安遗恨》和《西楚霸王》的辉煌。

筝曲的悲情之美, 美在它的内容、美在它的形式、美在它的律动、亦美在人们的心里。它牵动着听者的心弦, 牵引着、颤抖着。诉说了一个个抑或悲天悯人, 抑或侠骨柔肠, 抑或肝肠寸断的悲情故事, 带给人们的是听觉和心理的震撼。

摘要:古筝音乐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之精粹。在它的音乐中, 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灵气。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不管是传统或现代, 中国筝曲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审美观点。“学道无韵则学究而已” (《袁宏道集笺校》卷五四) , 古筝作为民族乐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 有着独特的音色魅力和旋律韵味。对于优秀的古筝演奏者来说, 如何使有声、有限的古筝演奏艺术体现出无声、无限的意境;如何使有尽的技巧表现出无尽的神韵, 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演奏和欣赏的角度, 全新诠释中国筝曲的美学意蕴。尝试借《溪山琴况》中的“音与意和”审美思想对古筝音乐进行简要的分类和赏析, 来阐述中国传统琴学思想对古筝演奏艺术的今用价值。

关键词:中国筝曲,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古筝音乐感性审美,分类,悲情之美

参考文献

[1]于丹:《游园惊梦》, 北京:中华书局, 2007年

[2]王耀珠:《溪山琴况·探赜》,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杨建文:《中国古典悲剧史》, 湖北武汉:武汉出版社, 1994年

篇4:高校古筝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高校 古筝 教学 研究

由于近些年来古筝文化在国内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国内很多高校已经相继设立了专门的古筝课程和古筝选修课,如此一来,深入探索古筝教学的理念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怎样使得古筝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古筝学习对学生的影响

(一)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艺术的传播和继承离不开人这个重要载体,为能够让艺术在未来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交流,古筝教学当中应当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艺术修养方面,从而实现学生和古筝艺术都能够实现良性发展。事实上,古筝本身就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古筝曲目当中也蕴含着很多重要的艺术元素,使其能够在历史长河当中实现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且相比于其他乐器,古筝更容易学习,并且音色柔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古筝教学当中,教师可以一边为学生做示范,告诉学生弹奏技巧是什么,一边向学生讲述乐曲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浓厚的文化氛围当中得以熏陶,如此一来,学生的文化修养就能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各方面艺术能力也会相继提高。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只有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才能强化他们对于古筝弹奏技术和乐理知识的深入研究,最终使得古筝学习能够不断取得突破,使得这门艺术能夠不断创新。

(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古典乐器的一种,它的完善发展有其自身的历史因素,并且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授学生弹奏古筝的时候,不仅要强调技巧性,还要带领学生融入到我国特色民族文化当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我们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于古筝的弹奏,主要讲究音乐的表现力,如果学生只能按照曲谱有技巧地弹奏古筝,而不能够表现出其中的情致,也称不上是极佳的表演。由此看来,古筝教学所要培养的不仅是学生的弹奏能力,更是包括弹奏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古筝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单一

在我国高校当中,教师普遍把教学重点放在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两方面,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学生大都认为只有选择有难度的曲目才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然而事实上,古筝演奏更要追求一种综合素质的展现,如果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重视,那么必然会影响到其自身的发展和进步,甚至会给其音乐审美能力带来阻碍作用。

(二)教学内容单一

和其他学科一样,古筝教学也讲究一种平等的关系,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地位要平等,教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最终达到一种教学相长的目的。而现阶段的古筝教学当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没能给学生提供一个发表观点的机会,学生难免会产生抵触的心理,学习方面也变得被动起来,往往是教师教授什么学生就学习什么,很大程度上缺乏主动性。并且教师教学的课程内容也并无新意可言,而是极大地继承原有的内容,不愿意做深层次地发展和创新。

三、高校古筝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注重兴趣培养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拥有学习古筝的兴趣之下才能够努力探索其中的技巧,并且自身的审美情趣也能够的都最大程度上的提升,这对于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对于古筝教师来说,要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去寻找音乐中的灵感,一个优秀的古筝演奏者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技巧,还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还要鼓励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来看待世界,然后把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事物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二)提高音乐素养

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播,也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应当以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宗旨,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这种前提之下,学生的个性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团队凝聚力也会因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面上来,这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音乐学习都是有益的。从观念上来看,教师还要教育学生拥有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个平稳的情绪来演奏古筝。

(三)理解作品的内容

古筝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需要一种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主要来源于扎实的基本功,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更好地将情感投入其中,并且只有这两方面的良好结合才能够感染观众。而情感的投入又要来源于演奏者对于作品本质的理解,一个演奏者如果对曲子的内涵一窍不通,那么必然无法给观众带来视听享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类的情感,从心灵上获取艺术最本真的灵感。当然,灵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首先,教师自身要对作品有一个细致地了解,分析出作品的内涵是什么,然后再强化学生的练习和训练,帮助学生提高演奏能力。

(四)增强学生生活体验能力

古筝的曲目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学生要深入音乐当中和音乐的灵魂交流,而并不是简单的了解和感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体验所渗透的是乐曲的内涵和演奏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脱离了对于生活的体验,那么演奏者所表现出来的音乐是空洞的,是无法从深层次上打动人的,因此教师要把古筝教育看作是一个展现情感和生活意义的教育。

四、结语

总的来说,由于古筝具备特殊的演奏技巧和灵活的音乐风格,再加上广大爱好者的强烈追捧,使得古筝能够在高校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重视起古筝教学的质量,努力探索古筝艺术风格的表现规律,为古筝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妍,赵雪晖.高校古筝教学中古筝演奏与赏析的心理境因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4).

[2]赵鲁琴.高校古筝教学的创新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5).

[3]刘娜.靳靓慧高校音乐专业古筝课教学研究——提高学生民族音乐素养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08,(49).

篇5:一学期的古筝教学计划

一、二者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上的比较分析

1. 教学目标的不同。

我们知道, 人们学习古筝都是为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 但在古筝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成人和少儿身心需求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也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对知识的汲取能力较强, 与学校教育相一致, 通常可以按照普及的古筝考级教材进行学期或年度的过级考评, 虽然考级不是评定教学的唯一方式, 目前在考级问题上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异议, 但在具体教学中, 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确立不同阶段弹奏目标方面是有较好引导的。此外, 少儿古筝教学目标的拟定还和学生参与古筝弹奏比赛、表演等活动有关, 近年来, 随着少儿艺术文化生活的丰富, 各类才艺大赛和演出活动踊跃开展起来, 为艺术技能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展示平台, 在学生表现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方面有一定帮助。成人学习古筝, 通常是自身有着浓厚的音乐爱好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拟定中就应该明确, 成人古筝教学不是以过级或比赛来确定, 而是要以成人年龄、音乐基础等个体差异来综合分析, 通过教师实践指导和理论讲解让学生达到掌握古筝弹奏技巧、了解不同古筝流派风格特点、能完整弹奏部分代表性筝曲的目标。

2. 教学形式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 少儿由于作息时间的一致和年龄的相近, 教学时间相对稳定, 既可以采用个体授课的形式, 也可以进行小组课的安排, 学习时间以周为单位, 较为固定。而学习古筝的成人群体年龄跨度从十八岁到六、七十岁, 并且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 有不同的甚至是不稳定的休息时间, 因此成人的教学形式通常以个体课的教学安排为宜, 学习时间受工作、生活等各类情况的干扰较多, 很难保证每周上课, 建议两周左右为一个还课单位。

二、二者在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的比较分析

近年来随着古筝艺术的快速发展, 在古筝教材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 教材包含乐曲、练习曲, 传统曲、现代曲, 独奏曲、合奏曲等, 各教材间既有相似之处, 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同样是考级教材, 在学生的初级教学中, 上海筝会编的曲目如《卖报歌》、《小斑鸠》等更受少儿们得欢迎;而林玲编的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教材中优雅、舒缓的短小传统曲和民歌曲调较多如《西厢词》、《绣金匾》等, 这些乐曲更加受到成人朋友们的喜爱。因此,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古筝学习人群, 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目前虽然有众多的古筝教材, 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我们大致可把它们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各机构、各院校教师编著的名曲荟萃和考级教材, 以古今中外大量古筝乐曲的汇编为主;一类是各种集练习和乐曲为一体的古筝入门教材和基础训练教材, 以古筝弹奏的基本技能掌握和技术提高为主;还有一类就是特别专业化或流行音乐移谱型的教材, 其中特别专业化的教材技术含量较高, 如现代作曲家陶一陌的古筝创作曲集《层层水澜》、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古筝作品集》等, 主要针对有较高弹奏水平的专业演奏者和院校专业古筝教师, 不建议在古筝普及型教学中选用。通常情况下,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考级机构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考级教材, 并辅之以难度相当的、标题性较强的练习曲, 如在四级曲目《小小竹排》的弹奏中配合练习曲《小星星》的旋律加强“fa”、“xi”音音准的训练, 在六级曲目《采蘑菇的小姑娘》弹奏中配合练习曲《小白船》的训练, 以更好地完成摇指段落的连贯进行等, 也就是要把少儿的身心特点和选用教材及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能体现欢快活泼的少儿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成人古筝教材选用上, 我个人建议把名曲荟萃类型教材与第二类基础训练型教材结合起来, 名曲荟萃型教材包含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乐曲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 乐曲安排不受级别的限制, 风格跨度较大, 以乐曲中各流派韵律的把握为主。在基础训练方面, 可选用类似李萌编著的《古筝基础教程》入门型教材, 也可以练习独立的古筝练习曲, 如赵毅编著的《古筝练习曲65首》从而更好地提高弹奏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古筝学习者, 我们还可以灵活进行教材的补充, 在青年人的古筝教学中, 适当引入第三类教材中的流行音乐移谱型内容, 如《天路》、《青花瓷》等;在中老年古筝学习群体中多融入些旋律明朗、舒展的乐曲, 如《梁祝》、《十送红军》、《敖包相会》等。总的来说, 在教材及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结合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和弹奏基础来综合分析, 在规范教材的选用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知, 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技能型教学因材施教的特点。

三、二者在教学过程及教学重点设置上的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是完成传达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在古筝教学中由于成人的理解力强于少儿, 因此在入门学习中, 少儿的学习进度要稍弱于成人, 但在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受少儿知识接受力、记忆力强, 手指灵活、练习时间较能保证等因素的影响, 少儿的古筝学习进程又优先于成人, 从而普遍出现了少儿入门慢、进度快, 成人入门快、进度慢的情况。针对少儿和成人的古筝学习进程的差异, 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 充分发挥少儿手指灵活的优势, 加强弹奏清晰度、速度等基础技能的训练, 多以能体现少儿身心特点的现代曲目如《小红花》、《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为例, 重点进行乐曲指法安排、速度变化等的示范和讲解, 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和理解力的提高, 逐渐加入不同风格的传统乐曲如《寒鸦戏水》、《出水莲》等的弹奏。而在成人古筝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成人理解力强的优势, 结合他们爱好音乐但又在学习过程中有诸多干扰因素的特点, 在基本指法掌握基础上, 以乐曲的弹奏为主, 与少儿的教学不同, 由于学习时间没有较明确的持续性, 因此对快速度弹奏等技巧的要求并不一定太高, 但对意韵表达的要求又略高于少儿, 要求弹奏者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同时具备较好的“按”、“颤”、“揉”、“滑”等古筝弹奏功底和音准辨别能力。成人古筝教学中, 重点是进行乐曲弹奏方式的示范和风格特点的讲解, 弹奏作业安排上与少儿的不同, 先以舒缓、优雅的传统曲选择居多, 如《汉宫秋月》、《梅花三弄》等, 随着学习时间的持续和技能的提高再逐渐加入技巧要求更高的现代创作乐曲。

从以上关于成人古筝教学与少儿古筝教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技能型知识传授中, 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客体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形式的采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重点讲解、作业布置等教学各环节上认真进行准备, 针对学生古筝基础练习和乐曲的弹奏反馈,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进行调整, 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地展开古筝技能掌握和意韵表达相统一的教学, 让古筝艺术的传播更为系统、科学。

摘要:学弹古筝现今不仅是少儿课余兴趣培养、艺术素质提高的选择, 也是许多爱好音乐的成人朋友们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客体的个体差异, 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准备, 针对学生古筝基础练习和乐曲的弹奏反馈, 分析存在的问题, 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地展开古筝技能掌握和意韵表达相统一的教学。

关键词:古筝教学,少儿,成人,比较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曹理, 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刘娜.论少儿古筝教学的三要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 .

篇6:浅谈幼儿的古筝教学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古筝教学 兴趣

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被奉为“群声之主,众乐之师”。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雅、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幼儿及家长的青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父母们越来越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艺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获得良好的艺术修养,因此越来越多的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学起了古筝。如何引导幼儿愉快地学,有兴趣地学,我认为教师的作用尤为重要。

一、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强化兴趣、情感

在我的教学中,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开始学古筝时兴致很高,但后来兴趣渐渐下降,甚至于坐在古筝前愁眉苦脸。虽然家长喜欢古筝艺术,很热情地送孩子来学习,但不考虑孩子的心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练琴过程中总是责备孩子。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幼儿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所以在上第一堂课时,我先演奏几首曲子,例如《渔舟唱晚》《雪山春晓》等,并做乐曲介绍,这时我发现她们的眼睛瞪得大大的,对我说“老师,你弹得真好听呀!”脸上尽是羡慕的表情。我就告诉她们:“音乐就像语言一样有其自己的文字,你必须会读会看,才能学懂。”这样第一堂课的乐理知识的教学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到下课时,学生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我弹琴呀?”可见,她们对弹琴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再开始学琴,幼儿既高兴又主动地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二、尊重幼儿,做幼儿的良师益友

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深深地懂得“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幼儿”。教师应该主动去接近幼儿。一个坐在幼儿身边耐心讲解、和蔼可亲的老师要比一位严厉的老师更受欢迎,让她们在学琴的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这无疑是教育幼儿的上策。

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课间与幼儿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激起幼儿学古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对幼儿的赏识鼓励中尤其要学会接纳幼儿的失败和不足,只有这样,赏识和鼓励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将批评融于鼓励之中,批评过程中要充满着热情的期待,要让幼儿真切感觉到老师是她的知心朋友。

三、克服急躁情绪,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幼儿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手指僵硬、手势不准确等情况。这时候老师切莫大声地训斥幼儿,应积极地引导幼儿找感觉,将她们一开始由于对古筝感到新鲜、好奇而产生的外在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内在兴趣。否则幼儿易丧失学琴的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将受到伤害。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幼儿学习的兴趣。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运用形象的比喻法来帮助幼儿理解一些乐理知识。

四、布置作业要因人而异、科学合理

这一点是幼儿弹古筝的一个大问题,也是老师能否教好幼儿的关键。幼儿弹琴的个体差异很大,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开窍的早晚也是不一样的。针对幼儿各自不同的情况,我布置适量适度的作業,给不同程度的幼儿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个层次的幼儿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幼儿练琴的兴趣就浓了。

五、培养演奏中的歌唱性

从古至今,歌唱一直是最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如果幼儿在演奏时希望使自己所演奏的乐曲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展现出乐曲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就必须学会如何用自己的手指去“歌唱”。那么如何培养演奏中的歌唱性呢?我认为首先应当培养幼儿去聆听音乐中的旋律线条,感受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增强幼儿对旋律的感性认识。之后,教师提示幼儿随着旋律的流动进行内心的歌唱。在整个的弹奏过程中,应当使幼儿内心具有一种强烈地歌唱愿望。你的指尖,就是你的喉咙;你的每一个动作都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演奏更加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六、创设美的环境,合理评价,相互切磋

现在的孩子学音乐,往往是遵从父母的意见开始的。她们本身缺少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对于很多学习古筝的孩子们而言,演奏就意味着复杂难记的标记和繁多枯燥的练习。有许多孩子在考级完毕之后,你可以惊奇的听到她在门外欢呼:“我终于可以不再练琴了!”仔细想一想这是一件多么可悲的事情啊。音乐是美好的,是一种心灵的享受。古筝那流水般的音调,美丽而又动听。这就是古筝能够吸引孩子们“眼光”的最根本原因。也只有在愉悦的心情下,她们才能吸收更多的知识。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提倡去感受音乐之美,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幼儿充分从生活实践中感悟到艺术的魅力。发挥她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她们获得对音乐更好的认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她们所演奏的作品。

篇7:浅析古筝教学中的问题

就学习而言,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课程有学习兴趣的时候,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想去了解这门课程,掌握它的相关知识,由此带动自身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可以这么说,兴趣在学习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筝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吸引学生首先就要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古筝的时候有些往往是动机不纯的。有的是真心喜欢古筝这个乐器,有些是家长希望其学习,自身并不喜欢,有的是有目的性的进行学习,不管动机是什么,我们的教学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慎重行事。古筝艺术之所以高雅、感动人心,其实和它的旋律的优美是离不开的,很多的古筝曲目旋律优美流畅、感人肺腑、优美动听,让学生欣赏到如此的音乐,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产生学习的冲动,希望自己也能如此完美的诠释这些曲目,那么我们的选曲就成功了。当然仅仅依靠我们的传统曲目还不足以吸引我们的学生,还要在学习中不断引入流行的元素,与时俱进。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广泛使用,学生们对很多优秀的流行音乐作品有所偏好,我们的古筝教学中要适量的引入一些当前流行并受学生喜欢的健康的曲目进行改编,让学生来进行学习和演奏,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筝的演奏原来较为单一,我们可以尝试着将其转变成群体的合奏,让学生在群体活动中,找寻自身的参与感。合奏能够弥补一些单奏的遗憾,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判断力、团结协作的精神,还能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展现自身的音乐魅力。

二、打破一概而论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一)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

古筝教学作为音乐教学,在教学上不能够一概而论,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在教授古筝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条件,对古筝乐感的悟性、自身的条件、音乐基本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但是因材施教不是就不顾及普遍了,而是要在兼顾普遍性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各个学生的基本条件,才能找到学生的学习的突破口进行点拨。乐器的学习不同的年龄使用的教学方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幼儿阶段的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才刚刚形成,因此在接受上速度较慢,缺乏耐心,只是运用语言来进行教学,基本上收不到教师的根本的教学目的。只有将难以理解的动作要求和音乐术语使用形象的比喻,耐心的不断示范或讲解才能更好的让学生接受。在启蒙阶段可以利用小朋友争强好胜的心理,分组进行比赛或者登台表演都会让小朋友学习起来劲头十足。如果是对青少年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要考虑到青少年的学习特点,他们对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已经形成了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古筝的学习中,学生的表现各不相同了,有记忆力强的,有表现力强的,也有手指灵活度高的,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度引导,多鼓励学生运用长处,开拓其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探索。

(二)根据学生学习的发展水平进行教学

在古筝教学中除了考虑学习者的不同年龄以外,还要考虑相同年龄的学习者的发展水平的程度问题,也需要教师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悟性和水平比较高的学生的教学,教师要轻松一些,但是在教学中也不能因为这些原因就忽视了这类学生的基本功的学习,而要让学生沉淀下来,学会打牢基础,让学生懂得学习是无止境的,暂时领先不是永远的领先。多让学生参与到比赛、演出活动中,多看看,多思考,通过比较,找到自己的差距,还需要从哪些方面多下功夫,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分析和领悟。除了这一类学生以外还有水平低悟性高的学生。这类学生就需要加强基本功的教学和练习,多练习手指的练习曲。在具体操作中,让学生落到实处,将各个地方都练得精益求精,要追求质量,通过不同部位的联系,提高手指的控制力和手指的速度运动能力。

三、在练习中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作为一门音乐的表演艺术,古筝演奏的艺术价值的体现在演奏者的音乐表现力。在教导学生掌握演奏技巧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领悟和理解,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做到内外兼修。一方面要讲解古筝的弹奏理论与技巧,乐理的基本知识,一方面又要向学生传授对古筝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古筝演奏这门艺术的现形式就是对音乐的感知、审美的过程。在学习曲目的时候要通过反复的识谱、读谱、记谱,来理解作者的表现意图以及作品的内容所涵盖的情感,和作品的风格、特点、结构、高潮等乐曲的特色。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增强音乐表现力的保证。演奏者只有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在现场发挥时保持沉着冷静,在全神贯注的投入演出的时候又能够表现出自己的情感,甚至发挥超常。如果学生的心理状态不能平稳,只是一味的心理紧张,那么思维就会产生停顿,发生状况。要想克服这种心理,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的时候要注意在学生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帮助学生分析形成紧张心理的原因,只有发现源头才能找到克服的方法。克服了紧张的心理状况,才能在演奏的时候增加情感方面的投入,展现出乐曲的美感。有了扎实的基本功,充分的领悟乐曲的精神都能帮助学生建立演奏的信心,还要投入自己的情感。才能在演奏的时候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情感,才能感动听众,引起大家的共鸣。真正高明的古筝演奏不是对演奏技巧的炫耀,而是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展现乐曲的魅力,感动自身的同时,也感动听众。

总而言之,古筝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乐曲的表现力的提高是没有上线的,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要最大限度的投入自己的感情,竭力挖掘出作品的神韵,以神带心、以心带情、以情带声、以声带形、心手合一、情景交融。多学习各方面的知识,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晶晶.浅谈古筝教学中的几个基础问题.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2]张晶晶.浅谈古筝入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篇8:古筝教学在音乐课堂的运用

【关键词】弹拨 古筝教学 普及

一、以琴激趣,点燃孩子们的学琴兴趣和热情

在古筝入门教学阶段,教师总会遇到:学生对古筝充满丁极强好奇心,但缺乏耐心,思想不集中,这时如教师采取——味的强压、批评,其教学效果适得其反,而却应该分析:孩子的心理及生理正处在发展阶段,有时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耐心意志不够坚定,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彻底,这都是正常现象,我们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但我们应抓住孩子爱玩好动、注意力集中在感兴趣事物上這一心理特点,因势利导,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完成从好奇心到产生兴趣的转变。即以音乐基础教育为主体,以兴趣培养为依托来进行古筝教学活动。事实证明,当学生对古筝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其学习古筝的积极性就会表现出来,这时学生对学习内容就会有一种自发的注意倾向,同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热情。正是这种“热情”鼓舞着孩子们主动且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古筝是一种负担。所以,兴趣和热情是儿童学琴前进的动力,兴趣和热情是相辅相成的。

如:融技巧和乐曲为一体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生第一个音符时,就应避免追求纯机械的手指运动,应注意用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初学琴时,学生和家长都有一种迫切求成之心,他们都想尽快在琴上弹出小曲来。这时我就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结合练习曲,教会学生演奏几首优美动听的小曲,这样,就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如一开始就过多地让学生弹一些纯技术的练习曲,就会使他们感到十分枯燥,产生厌烦情绪,易导致半途而废。因此,在教学的启蒙阶段,应选用一些把技巧性融于旋律优美、形象鲜明、格调清晰、短小精悍的乐曲之中的教材,激发儿童学琴的兴趣和热情。

二、循序渐进,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

古筝的学习,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初始阶段,作为教师就必须根据儿童年龄小这一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一些由浅人深的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如:左右手的演奏从保持手的基本手型的顺指法开始,逐渐拓展;在节奏音型的选择、技能技巧的安排、练习曲和乐曲的选择等方面均做到逐渐增加难度,不让儿童有过量的负担。这样的过程步骤清晰、目标明确、由浅人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水到渠成而扎扎实实地掌握古筝演奏技巧。

三、循循善诱,培养孩子们的乐感与表现力

儿童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他们艺术思维能力普遍比较低。而古筝艺术是一种听觉艺术,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它是抽象的。但是,每部作品却又是在表现作者的内心感受,有表现欢快的,有表现忧伤的……所以,教师在培养他们乐感方面的教学过程中,重点应放在音乐语言上,尽力将无形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体会音乐作品的内在意境,以达到教学要求。如在学习古曲《渔舟唱晚》时,笔者先把乐曲的意境作了这样的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然后再分段讲解此曲的演技处理: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如此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们用心、用情去表演乐曲的内涵,才能进入角色,才能将乐曲的色彩、情绪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在不断地通过对作品的旋律、节拍、速度、力度等处理的训练中逐步感受到音乐作品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对作品的分析鉴定5能力。

四、精益求精,增强孩子们的创造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有这样一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要让学生成为开拓型、才能型、创造型的新——代,就要培养他们从小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具有高度发挥想象能力的习惯和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的习惯。而占筝演奏从乐谱变为生动的音响,其过程本身就是—个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但是,音乐作品有其独特的发挥空间的作用,同一首乐曲对于不同的演奏者,由于各自的知识水平、音乐视角不同,他们的表现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和韵味。为此,在乐曲教学过程中,就要重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要让学生成为复制品。所以,当学生学完中级教程,证实学生的识谱、演奏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准,这时就要注重加强学生对音乐作品深度的理解和表现能力的培养。每部作品,作者都是在特定环境下创作出来的,作者应用了不同的技巧和音乐语言,去体现其内心那一片天空的独特灵感,表现作者创作意图和目的。所以,在学生演奏之前,要大致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去感受作者的触角。而教师应积极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创设易于产生创造性活动的环境,使他们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发挥”

上一篇:一年级认位置教学反思下一篇:闸北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申报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