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教案——《古筝谣》

2024-05-01

古筝教案——《古筝谣》(精选6篇)

篇1:古筝教案——《古筝谣》

古筝教案——《古筝谣》

幼儿的古筝启蒙教育很重要,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综合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幼儿时期是学习各种技能最佳的时期,但对于幼儿来说年龄太小不适合技能上训练,但是古筝启蒙教育就非常适合。像智能古筝艺术教室就是将幼儿古筝教学分为启蒙和进阶两个阶段,每节课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从文化背景、基础与乐理、技能技巧、音乐欣赏等方面为孩子创设一个听、唱、视、奏、创为一体的多维课堂学习环境。

很多人不知道幼儿古筝该如何上,《古筝谣》是智能古筝艺术教室的课程其中一个章节,以《古筝谣》为例,来给大家讲讲古筝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古筝的起源和由来,了解古筝的构造。

2、学习正确的弹奏姿势

3、掌握“抹”指的弹奏技巧

3、学习全音符、小节线等乐理知识

4、学习弹奏练习曲和乐曲

教学流程:

1、音乐空间站

本环节老师播放睿卡古筝多媒体动漫故事导入课堂,引导孩子聆听本节课乐曲《古筝谣》,感知古筝音乐,带领学生做律动,通过律动感知节奏。

2、音乐小精灵 本环节播放多媒体课程画面,通过乐理小游戏让学生了解古筝的相关知识和乐理知识,并带领学生拍念乐谱节奏。

3、音乐能量站

本环节老师先播放此模块的技能技巧真人视频画面,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和佩戴指甲方法,并指导学生的正确弹奏技巧,然后带领学生学习弹奏练习曲。

4、音乐星达人

播放此模块的曲谱,然后老师带领学生学习弹奏乐曲,并跟随慢速或者原速伴奏音乐,进一步练习乐曲。

5、音乐梦工厂 播放此模块多媒体画面,引导学生视唱或视奏,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

6、再见歌

老师播放再见歌,带领学生做简单的身体律动,引导孩子有秩序将教具放回原位,布置作业,伴随再见歌下课。

以上就是对古筝教案——《古筝谣》简单讲解。

篇2:古筝教案——《古筝谣》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第一课

第二课时

2.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第三课时

3.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第三课时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1.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第四课时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第五课时

“托”: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六课时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第八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第九课时

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 低 音 组)(低 音 组)(中 音 组)(高 音 组)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第十课时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托”:教学过程如上。

第十一课时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

“小撮”:符号 ;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二课时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十三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第十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第十五课时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又称“吟”弦。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第十六课时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十七课时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找拍球的感觉)

第十八课时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第十九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第二十课时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

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第二十一课时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二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和左手颤音的演奏技巧。初步掌握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及左手指法“颤音”练习。颤音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检查指导。

第二十三课时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1.老师用小撮演奏全曲,让学生对全曲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看清楚乐谱,上面的音符是大指演奏,下面的音符是食指演奏,只要看清大指的旋律,食指以小撮的指法跟进即可。带领学生找准第一小节的音符,后面的可让学生自己寻找。以小节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再跟着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两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末音要加上左手的颤音。教师师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第二十四课时

1.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两组,每组十遍。(速度稍快)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中速、快速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好能够边唱边弹,要连贯。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或每天练琴一小时)

注意:由于儿童初次接触节奏,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遇到音符较少的小节速度加快,遇到音符较多的小节会突然降慢演奏速度的问题,因此在练习中要强化节奏意识,严格按照拍子演奏,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是要求节奏要稳,演奏要连贯。可训练儿童在演奏前进行唱谱,唱熟曲谱之后再进行演奏练习。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篇3:古筝教案——《古筝谣》

筝, 在《史记·李斯谏逐客书》中有载:“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 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 真秦之声也。”故筝又称秦筝、古筝,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盛行于陕西、甘肃一带。古筝凭借其温婉典雅、细腻柔和、以韵补声的特点以及丰富多变而又独特的音色, 为众人所喜爱。

古筝作为中国的传统民族乐器, 也是我国历史文化中最为悠久的弹拨乐器之一, 其有着众多的风格流派且音乐作品丰富, 随着音乐艺术风格和音乐演奏艺术的不断追求和发展, 古筝凭借其愈加繁复多样的演奏技巧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逐步成为国内及国际音乐舞台上的主流乐器之一, 同时, 现代筝曲的创作和演奏也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听觉审美和演奏审美。笔者在本文中将《溪山情况》这一集我国音乐美学思想之大成者中的传统演奏美学观点与《莲花谣》这一现代创作筝曲中的演奏方式相结合, 探索如何将传统音乐演奏美学运用到现代音乐演奏当中, 使得现当代古筝演奏既能够传承、保留传统的音乐美学观, 又能够具有当代创新及探索意识。

二、《莲花谣》作品概述

(一) 作者背景

王建民, 江苏无锡人,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教授、作曲家。从事音乐专业以来, 谱写了大量各类题材的音乐作品, 尤其在民族器乐的创作领域中颇有建树。

王建民的主要代表作品有:《第一二胡狂想曲》《第二二胡狂想曲》《天山风情》 (二胡与乐队) 等, 尤其在古筝曲的创作上有很深的社会影响力, 如《幻想曲》《长相思》《戏韵》《西域随想》《莲花谣》《枫桥夜泊》《婵歌》等。其作品在全国各类民族器乐大赛中多次被指定为参赛必奏曲目, 部分作品曾由中国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广播民族乐团、上海民族乐团、香港中乐团、台湾国立实验国乐团、日本爱乐交响乐团等在国内外的音乐会及艺术节演出。在各种音乐作品比赛中, 先后有三十余首作品获奖。除此之外, 其在《音乐创作》等刊物先后发表多首作品, 并灌录和出版了几十辑CD专辑, 并在教学科研方面发表了有关的学术论文十余篇, 出版的个人作品专集有:《王建民古筝曲选》 (台北风潮公司1998 年) 、《王建民二胡曲选》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王建民古筝创作曲九首》 (香港博韵公司2010 年) 。除此之外, 还多次出任金钟奖、文华艺术院校奖、央视民乐大赛等各类民乐专业大赛评委。

王建民是国内近20 多年具有很强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民族器乐作曲家, 其创作的古筝作品成为各大专业音乐艺术院校的教学曲目, 并受到音乐专业同行的高度评价, 同时, 演奏并研究其古筝作品已然成为古筝演奏者专业能力的体现。

(二) 作品背景

莲花, 是中国文人墨客喜咏之物, 在佛教中被尊为圣物, 其亭亭玉立、纯洁高尚、坚忍不拔的品格被世人所称颂。《莲花谣》是王建民教授于1995 年创作的乐曲, 之后加入了钢琴协奏声部的创作。作者通过此曲抒发了对莲花的喜爱之情, 赞美其“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的高贵品质,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感悟。全曲通过引子、慢板、小快板、急板、广板这五个部分生动地描绘了莲花“展姿、起舞、搏浪、争艳”的音乐形象。作品旋律清新流畅, 同时富有浓郁的江南气息。

三、《莲花谣》中的演奏美学

“曲”、“指”、“意”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从而形成了音乐演奏艺术, 三者的高度结合造就了音乐演奏美学, 音乐演奏的审美深刻影响着音乐演奏者在作品演奏时的二度创作。

“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丽”、“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 这是徐上瀛在《溪山琴况》文中所阐述的二十四况, 《溪山琴况》以这二十四况提出了一种况味、风格或情趣, 并将它们作为一种规范, 作为一种美的准则, 认为合之为美, 不合则丑。《溪山琴况》的主旨是提出琴乐的审美准则, 但是文中在阐述说明每一况的具体要求、论述怎样实现这些要求时候也涉及到古琴演奏美学的相关问题, 并根据丰富的乐器实践经验, 提出了一整套演奏美学思想。虽然《溪山琴况》是从古琴演奏的角度来进行演奏美学思想阐述的文献, 但它对于其他乐器的演奏审美, 尤其是中国传统器乐的演奏来说同样是有着至关重要并深刻的借鉴、影响和研究意义。由此, 笔者作为古筝专业学习者、演奏者、教育者和研究者的身份, 切身明白音乐演奏美学对于器乐的演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本文选取了古筝曲《莲花谣》作为研究对象, 并结合《溪山琴况》中的演奏美学思想, 对古筝的演奏美学进行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此曲的创作秉承了作曲家一贯具有的“可听性”创作风格, 王建民曾说过:“所谓‘可听性’, 我想主要是指旋律的优美以及动听程度, 为民族器乐、特别是独奏乐器创作, 我认为创作重要的手段仍然是好的主题及旋律。因此, 我觉得技法固然重要, 但不能忽视‘可听性’”。“要说创作的核心精华所在, 我想应该是在“可听性”的基础上加上“创新性”, 也就是说, 可听但不落俗套”。①乐曲的旋律创作和技法运用将传统与创新很好地结合起来, 也为演奏者在实际乐曲演奏中创造了很好的二度创作的空间, 作品创作与表演密不可分, 优秀的器乐作品创作会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二度创作的演奏方式。同时, 此曲的创作体现了作者受到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与熏陶, 将中国文人墨客的美学思想融入到了乐曲的构思与创作中。“所谓音乐无国界是指音乐艺术完全可以通过作品本身心领神会, 而无需任何语言的帮助、解释。然而, 这并非指音乐有一种国际的“通用语言”和一种放之四海皆准的艺术标准和艺术形式。如果不强调音乐的民族性、民族化, 那么, 民族的特征何在?也许从这个角度讲, 音乐是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 毕竟各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文化背景不同, 因此, 我认为我们的音乐创作, 首先要立足于满足本民族的欣赏习惯。”②

谱例1:

《莲花谣》采用了五度连锁式的人工调式排列 (见谱例1) , 使乐曲始终保持在五声音阶框架内, 这也是作者在音乐创作中所秉承的音乐理念, 其定弦方式有利于音乐材料在不同宫调领域中频繁转换, 为音乐的展开带来全新的色彩, 作曲家通过古韵盎然而富有清新色彩的旋律、端庄而又飘逸的节奏处理, 利用乐器自身余韵延绵的音响特点和晶莹而不乏沉厚的音色, 创作了这首颇富禅意与诗意的作品。

谱例2:

引子 (见谱例2) , 静谧的散板;泛音的递增演奏犹如莲叶上晶莹润透的水珠, 同时其与低音和弦的和声形成对比呼应。在乐曲引子部分要重点注意音区与音乐色彩上明亮与深沉、朦胧与清亮的对比与呼应, 此外还应注意演奏时与呼吸的恰当配合, 从而使此部分能够得到充分流畅舒展的表达。此散板虽作为引子, 却运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创作描绘, 犹如整首乐曲的综述, 将之后乐曲发展中的所有音乐动机都囊括于其中, 积蓄着强大的内在力量, 但是力量止于含蓄, 温润而圆滑。

与《溪山琴况》“圆”况中所述的有异曲、异琴但又有同工之妙, “如一弹而获中和之用, 一按而凑妙合之机, 一转而函无痕之趣, 一折而应起伏之微, 于是欲轻而得其所以轻, 欲重而得其所以重, 天然之妙犹若水滴荷心, 不能定拟。神哉圆乎!”

谱例3:

谱例4:

谱例5:

慢板, 舒展悠扬并具有歌唱性的;此段是莲花“展姿”的形象体现。此乐段共分为三个层次: (1) 音乐主题的初次呈现 (见谱例3) , 作者采用了三声部的织体写作方式, 在左手连续切分音节奏型及同音反复律动的衬托下, 右手轻柔舒展地将主题缓缓展现出来。弹奏时要注重右手音与音之间的连贯性与乐句感, 左手的弹奏则如同薄雾一般, 在朦胧清晨的莲花之间飘浮徘徊。 (2) 音乐主题在下方五度音的左手再次呈现 (见谱例4) , 右手以涟漪式的六连音织体衬托, 使得双手旋律疏密对比、此起彼伏, 音乐表达更加饱满丰富, 如同满眼莲花莲叶随着水中的涟漪而摇曳。 (3) 右手歌唱性的旋律声部在左手流水般分解式琶音织体的烘托下, 抒发出作者对莲花优美展姿的由衷赞叹之情 (见谱例5) , 音乐语言富于张力。在整体慢板乐段的演奏中要注重弹奏时义甲触弦的深浅与音乐色彩的变化, 以及与气息的配合运用, 同时也要仔细处理乐曲中惰性与非惰性的节奏张力, 以及音乐情绪舒缓、叠加与递增的表达。

谱例6:

小快板, 活泼并赋予舞蹈性的;生动地刻画了莲花随风“起舞”的音乐形象。此段演奏时应注意力度的轻重以及速度的疾缓变化与对比, 同时在灵动的音符中蕴含着舒畅明亮的线性旋律;节奏5/4 与3/4、2/4 这三种不同节拍的交替混合使用 (见谱例6) , 不仅加强了音乐旋律的动力, 也打破了传统的四平八稳、方整性的的节奏, 并融合左手扫弦与刮奏等技法的运用, 从而使音乐中被赋予了打击乐的节奏性色彩。在此段落的演奏过程中, 除了对音乐色彩对比变化的处理外, 更要注意在连续快速技法弹奏时指尖的爆发力以及触弦的灵巧度的运用方式, 从而使音乐形象的表达更加鲜明、栩栩如生。

谱例7:

谱例8:

快速与急板, 由快速自由的散板 (见谱例7) 与短促而富有内在张力的急板 (见谱例8) 构成;展现了莲花在疾风暴雨中挺立“搏浪”的高尚情操。此段注重弹奏时手指触弦的强而不破的爆发力, 右手低沉而有力的点摇与左手大撮卡农式的模仿进行, 使乐曲的展开赋予强而有力的内在动力与张力;双手点指与分解琶音式的演奏技术运用以及力度的逐渐扩大递增将乐曲逐渐推向高潮。

谱例9:

谱例10:

广板, 赞颂式并赋有激情的;在宏大的气势中赞颂了莲花风雨后“争艳”的圣洁、美丽的高尚品格。此段演奏要注重右手摇指的持续性与耐力及力度的练习 (见谱例9) ;左手和弦分解式的旋律特征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同时旋律与节奏的张弛紧缩的微妙变化处理以及合理的呼吸与弹奏的配合赋予乐曲更强的张力及音乐表现力;最终尾声在与引子相呼应的泛音与连续切分音节奏的吟唱中回归平静 (见谱例10) , 再次回到静谧又蕴含诗意的意境。

整首作品的演奏并不是弹奏技法的堆砌, 演奏者应更加注重的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深刻的民族性和传统美学思想。对于演奏音色, 要做到“亮”:“亮发清中, 犹夫水之至清者, 得日而益明也”。“采”:“音得清与亮, 既云妙矣, 而未发其采, 犹不足表其丰神也”。“润”:“盖润者, 纯也, 泽也, 所以发纯粹光泽之气也”。对于音乐处理, 要做到“宏”与“细”:“宏大而遗细小则其情未至, 细小而失宏大则其意不舒, 理固相因, 不可偏废”。“轻”与“重”:“盖音之取轻属于幽情, 归乎玄理, 而体曲之意, 悉曲之情, 有不期轻而自轻者”, “诸音之轻者业属乎情, 而诸音之重者乃由乎气。情至而轻, 气至而重, 性固然也”。“迟”与“速”暨“若不知‘气候’两字, 指一入弦惟知忙忙连下, 迨欲放慢则竟索然无味矣”, “迟为速之纲, 速为迟之纪, 尝相间错而不离”。而整首作品归结起来最终体现了“清”“雅”“静”的演奏美学思想, 从而使得整首乐曲的演奏做到了“弦与指合, 指与音合, 音与意合”。“清”即“指清”, 在乐曲中不论是慢速还是快速的演奏都应当细致地处理义甲与琴弦的关系, 做到“强而不破、弱而不虚、慢而不拖、快而不躁”。“雅”即“修其清静贞正, 而藉琴以明心见性, 遇不遇, 听之也, 而在我足以自况。斯真大雅之归也”, 在乐曲演奏中演奏者不能一味追求演奏技术的炫丽和忽略与音乐情绪相适应的诠释, 应当更加注重音乐情绪所表达的度, 清新柔和中有着含蓄的力量, 激烈苍劲中有着灵巧的技法, 从而使乐曲的演奏“有正始风, 斯俗情悉去, 臻于大雅矣”。“静”即“运指之静”, “一在调气, 一在练指”, 整首乐曲将莲花姿态的动态与静态、品质的外化与内在都刻画得细致入微, 使得乐曲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柔中带刚、刚中带柔, 乐曲中虽有欢快的小快板和激烈的急板, 但旋律处理中不乏音乐线条的丰富体现, 同时整首作品强调音色的不同处理, 情绪的层次处理以及呼吸与音乐情绪表达的配合处理, 只有将技术处理、情感处理、呼气处理相互完美结合, 才能将作者的作品创作意韵及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审美完整地诠释出来, “取静音者亦然, 雪其躁气, 释其竞心, 指下扫尽炎嚣, 弦上恰存贞洁, 故虽急而不乱, 多而不繁, 渊深在中, 清光发外, 有道之士当自得之”。

四、结语

王建民所创作的筝曲作品雅俗相和, 在古典音韵中不乏新声新彩。《莲花谣》这首作品既有古朴文雅的传统音调, 又能将新颖的现代音乐语汇融入其中, 从而使其筝曲的素材既具有鲜明的民族内涵和时代特色, 又具有浓郁的个人特色, 其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及审美思想的传承。作品有独特的和声织体、不同的音乐色彩相配合, 同时有“可听性”的优美曲调以及错落有致的节奏韵律相互协调。在蕴含传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 融入了创新有度的现代技法, 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思想的内涵, 从而营造出雅俗共赏的音乐审美境界。

由此, 对古筝演奏者与研究者、教育者来说, 对作品的演奏及研究除了技法上的学习与研究外, 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演奏审美进行了解与研究以及作品的演绎与研究相结合, 也是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 笔者热切希望通过本文中对乐曲演奏审美的研究分析, 能够对古筝演奏者及古筝作品创作者在演奏及作品创作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同时能够为筝研究者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并能够为促进古筝事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 (增订版) [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3]韩新安.追寻理想的彼岸——王建民访谈录[J].人民音乐, 2003 (2) .

[4]王建民.源于民间根系传统——《第二二胡狂想曲》创作札记[J].人民音乐, 2003 (9) .

[5]王安潮.现代语境下的筝曲音韵构造——王建民古筝音乐创作的技术与理念述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15 (02) .

篇4:古筝教案——《古筝谣》

2012年12月8日,波士顿唯一的古筝乐团迎来了自己10周岁的生日。他们在莱克星顿的国家历史遗产博物馆礼堂用一场免费的音乐会为自己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也为300多位观众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据乐团的创办人杨信宜介绍,波士顿古筝乐团的前身是大波士顿中华文化协会的一个古筝班。其学员多是12~18岁的学生,还有少数的成人乐手。

担任当晚演出的9位演员全部由古筝乐团的团员们担任。其中有自2002年参加乐团时年纪最小的陈涵思(Emily Chen)和年龄最长的周启良(Kai Leung Chow)。

音乐会以一首欢快喜庆的《步步高》开始,9位演员身着中国传统服装优雅登场,灯光一暗,一阵弦音腾空而起。飘忽不定,蜿蜒曲折,婉转流连的音色一下把观众带入如痴如醉的梦境。

此次10周年音乐会可谓亮点多多。杨信宜特意为这次音乐会将一首原为京剧月琴组曲的《渔歌》改编为了古筝四重奏。

除此之外,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老锣(Robert Zollotsch)的两首作品《拈春》和《童趣》。这两首曲子首次在北美地区演出。也许读者对老锣并不熟悉,但是提起他为妻子龚琳娜创作的音乐作品《忐忑》,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一个有着西方文化背景而又熟悉中国文化的作曲家,老锣的古筝曲可谓中西合璧。

在演出前,乐团创办人杨信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看着在后台忙碌的演员们,杨老师感慨地说,10年来,最让她感动的就是有机会与这些热爱音乐的团员们一起奋斗,一起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这也正是音乐会命名为“笑语弦琴”的原因。

同时,她也特别感激乐团的成员,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学生,为了每周六晚上的训练,放弃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风雨无阻地前来排练。其中最困难的就是,10年间,不时有团员毕业离开,新加入的成员又要进行再次的磨合适应。

谈到未来的10年,杨老师显得信心满满,她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加入古筝团,一起演出喜欢的曲子。更希望未来还有更多个10年去庆祝。音乐会还邀请了大波士顿中华文化协会的会长周一男,华夏文化协会主任洪梅前来观看。演出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波士顿古筝乐团不但让学员们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技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中国音乐艺术的瑰宝传播到西方的主流社会。

篇5:教案式古筝教材

本教材学习时间为三个月,总课时为二十四个课时,每周一次课,一次课两课时,每课时四十五分钟,两课时共九十分钟。每次的授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七十分钟的古筝教学和二十分钟的视唱练耳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上课进度和还课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

本教材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易懂,无论是对于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有很好的帮助。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古筝基本构造介绍 2.学戴古筝指甲(义甲)

3.古筝坐姿、基本指法“勾”“托”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课堂练习,使学生掌握古筝的相关知识,并初步掌握古筝演奏的基本要求及指法“勾”与“托”。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入门知识讲解 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现多用尼龙缠弦,以不同型号的钢丝外面缠以尼龙丝制成的。

(2)琴码(又称:雁柱):支撑琴弦,琴码的右侧为演奏区域,左侧为左手补韵的装饰音区域。(3)岳山:分为前岳山,后岳山,分别镶嵌在琴面板的首部和尾部。(4)面板:琴面略有弧度的木板。

(5)调弦盒:内有弦轴,用于调音;琴盒内可以放指甲,琴扳手等物件。

2.学戴义甲

(1)大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向指尖左上方斜出45度佩戴

食指、中指:将义甲戴在指肚上,顺指甲生长方向直戴

(2)学生练习佩戴义甲,教师和家长指导学生佩戴

注意:佩戴时义甲不要挡住手指的关节;胶布的一半应覆盖在自己本身的指甲上。

3.演奏姿势

(1)座位和琴的高矮比例要合适,第一个琴码的高度与自己的腰部平行。(2)双腿自然弯曲,左脚稍前,右脚稍后放好。

(3)上身端正,后背挺直,坐凳子的前半部分,不要坐满整个凳子。第一个弦码对准衣服的中襟,身体离琴一拳的距离。

(4)两臂和双手松弛而自然抬起,精神饱满,面部表情放松。在演奏时既不要驼背也不要过分挺胸挺肚子,切忌摇头晃脑、脚打拍子等坏毛病。(5)双手放松呈半握拳状弹琴。

演奏姿势正面图

演奏姿势右侧图

演奏姿势左侧图

三.指法讲解与练习1.分辨琴弦

提问:古筝共有多少根琴弦?分别有几种颜色? 答:有21根弦。两种颜色:白色、绿色。

讲解:认识绿色琴弦,绿色琴弦都唱“5”(sol),共有四根绿色琴弦,有粗有细,由细到粗,分别代表 高音5;中音5;低音5;倍低音5 练习:教师报出音名,学生在琴弦上指出,进行认弦练习。

2.指法讲解、练习(以下练习根据年龄,一年级以下学生用扎桩法)

在学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感受五指用手抓东西的感觉,五个手指向掌心抓,然后再练习指法。

“勾”: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中指放在中音5上,中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勾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 跟着老师的节拍弹奏

教学生进行识谱练习:5上面是指法,下面是音符。弹奏时,先找到所要弹奏的音符对应的琴弦,再看是哪个指法(即用哪个手指弹奏)。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托”: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大指放在中音5上,大指向掌心拨弦。用义甲尖触琴弦(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进行讲解)学生可跟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托指法练习”谱例)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注意:两种指法的练习,是手指主动拨弦,手指的关节要充分活动。不要用整个手臂的移动拨弦。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熟悉4根绿色琴弦的位置及音名。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弹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半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中注意孩子的手腕,既不能向上凸出,也不能向右侧凸出。手腕应放平并在演奏过程中保持住。当孩子的手型开始变样,不要强制性地掰弄孩子的手,应该让孩子先停止练习,将手型重新摆好,再开始练习。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复述古筝各部位名称。

2.复述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教授所有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音名及排序规律。3.复习检查指法“勾”“托”。4.教授指法“抹”与“小撮”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熟练弹奏指法“勾”“托”,并初步掌握指法“抹”“小撮”,能够准确唱出古筝各个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古筝基本构造和各部位名称

(1)琴弦;(2)琴码(又称:雁柱);(3)岳山;(4)面板;(5)调弦盒; 复习时,教师可打乱次序,边指相应部位,边让学生说出名称。.复习四根绿色琴弦的名称

指出任意一跟绿色琴弦,让学生报出琴弦的音名。如:高音5等等;可反复多次进行。

二.介绍古筝琴弦的排序及所有的二十一根琴弦

(倍 低 音 组)(低 音 组)(中 音 组)(高 音 组)倍高音组

古筝的弦序是按1、2、3、5、6循环的顺序进行排列的。只要记住其中任意的一组即可推出其它组,共有五个音区,分别是倍低音组、低音组、中音组、高音组、倍高音组,唯一特别的是注意倍高音组是由倍高音1一个音构成的,所以共有21根弦。

三.指法复习及新指法的讲解与练习

1.“勾”: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最好能够培养学生边数节 奏边练习的习惯,在心中默念节奏)“托”:教学过程如上。

2.新授指法“抹”“小撮”

“抹”:符号 ;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把食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向掌心拨弦。用指尖触弦。手指向掌心方向弯曲(教师边示范动作边讲解)学生可跟着作练习。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抹指法练习”谱例)

“小撮”:符号 ;该指法的符号是“托”和“抹”的组合,右手先握拳,自然松开,掌骨突出,大指放在中音5上,食指放在中音2上,抹,托同时弹弦。教师示范:数拍弹奏(见“小撮指法练习”谱例)

注意:弹奏小撮指法时,大指一定要与食指相对,“抹”、“托”同时触弦,注意触弦后虎口呈圆形。(即两个手指的小关节充分弯曲,有捡豆子的感觉)

课后练习:

1.能熟练的佩戴义甲。熟练指出古筝各部位名称。2.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及位置。

3.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各五组,每组十遍。4.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或每天练琴三十分钟)

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练习过程中,继续注意孩子的手腕,在演奏过程中要保持放平。在弹奏小撮时,手指关节要充分活动,手不可跳起。

第三课 教学内容:

1.能够熟练正确地说出古筝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列顺序,能够准确报出任意一根琴弦的音名。2.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3.学带左手指甲。

4.教授左手指法:颤音(吟)。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唱出古筝所有琴弦的唱名,并记住琴弦的排序。并在手型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熟练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初步掌握左手颤音的弹奏方法,训练学生左右手演奏的协调性。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筝琴弦排序知识

1.教师和学生一起将二十一根琴弦的排序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报出来(边指边说)

如:倍低音的1、倍低音的2„„、低音的1„„、中音的1„„、高音的1、高音的5„„、倍高音的1

2.教师指任意一跟琴弦,学生回答是什么音区的什么音,多做几次练习,了解学生对琴弦排序的熟悉程度。

二.指法复习及检查 1.指法“勾”“托”的复习

请学生说出“勾”“托”指法弹奏时的要求:手型、触弦、弹奏时的要求。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抹”:要求学生说出演奏的手指,名称及记谱符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节奏数拍练习。教师检查手型、触弦、节奏准确性等情况,及时纠正。

“小撮”:教学过程同上。(注意食指与大指演奏完毕后,两指弯曲形成一个圆形)

三 左手带指甲,方法同右手,大指指甲方向向右弯曲45度 老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佩戴

四 新授左手指法“颤音”

1.颤音:又称“吟”弦。符号 ;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步骤一:先单独练习左手动作,在琴弦上先练习排皮球的感觉。

手型:左手握拳,掌心向下,将左手的食、中、无名三指并齐,稍微弯曲呈弧形轻放在琴弦上,大指小指自然放松放好,整个左手有点像数字六的手势;

动作:在保持手型的基础上,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上下算一组。(一开始慢练,随着熟练程度慢慢加快速度)

左手正视图

左手侧视图

教师示范:把左手放在中音5琴码的左侧,离琴码20厘米左右处(一掌左右)均匀地上下起伏按、松琴弦十次。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步骤二:两手协调弹奏练习。

左、右手在琴码的左右两侧同弦放好,一定要在右手弹弦之后,左手再用刚才练习的动作进行演奏。

步骤三:教师示范两组,学生按节奏练习。(左手均起伏十次,教师喊节奏,学生跟着节奏进行练习)在中音5上练习。右手指法“托”。左手练习颤音。再由高音5开始到中音5结束进行两个手的移动练习。

注意:教师在示范时要放慢左右手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弹和颤音是两个不同时进行的动作,可示范错误动作以加深学生的印象,避免学生犯错。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熟练佩戴左手指甲 4.颤音练习

(或每天练琴四十五分钟小时)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由于儿童尤其是6岁以下的儿童手臂力气较小,在练习左手指法时,容易出现利用肩膀去使劲儿按压琴弦的情况,造成左臂明显抬高,手腕突出,指关节塌陷的现象,还有肘关节僵死,用整个肩膀上下扇动而产生的颤音。家长要注意保持孩子的肩臂腕放松,用前臂通过腕带动指尖下压倒琴弦上,然后上臂、腕提起,手和腕放松,使弦音恢复原音高。左手颤音时上下幅度一定要均匀。(找拍球的感觉)

第四课 教学内容:

1.继续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检查左手指甲的佩戴情况以及左手指法“颤音” 3.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练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熟练佩戴左手指甲,掌握左手指法“颤音”。通过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划出拍法,初步掌握一些基础的音乐知识。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指法“勾”“托”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2.指法“抹”“小撮”的复习

全体学生按固定节奏进行指法练习。弹奏过程中教师逐个检查并纠正错误。

二 复习左手佩戴指甲及左手指法“颤音” 让学生自己佩戴左手指甲,教师进行逐一地检查并进行纠正 2 先集体进行颤音练习,然后进行个别检查,教师进行指导纠正。

三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并划出拍法 1 教学生认识乐谱

在谱子的最前面有调号和拍号:

1=D 是调号,代表了这首乐曲的调式,在现阶段的教学中所使用的均为D大调乐曲。4/4 是拍号,代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

2讲解节奏:

首先认识什么是八分音符。

在音符的下方有一条直线,叫做减时线,有一条减时线的音符称为八分音符。用划拍法来表示的话,就是每个音符对应一个“↓”或“↑”。两个八分音符组成一个四分音符,即为一拍。在乐曲的中间有很多竖线将乐曲分为很多小节,该竖线称为小节线,每个小节都四拍,即为四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为一拍,所对应的拍法为 ↓↑。

附点:(写在音符右下方的小圆点)表示延长前面音符时值的一半。如:四分附点音符相当于一个四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音符。第一小节,重点讲解。

第二小节的最后一拍是延时线,表示前面的一个音符延长一拍,也就是要演奏两拍,在演奏中要延长准确,不可抢拍。教师用↓↑在谱子上划出拍法,学生跟着一起划。教师边唱边划出节拍进行示范。学生伸出手指跟随老师练习第一小节。让学生按照第一小节老师的示范,将全曲的旋律划上拍法。教师进行检查纠正。

课后练习:

1.熟练辨认二十一根琴弦的名称。

2.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慢速、中速各五组,每组十遍。4 视唱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曲谱,打准节拍。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

注意:在打节拍时,口与手要保持一致,注意附点音符的准确性。

第五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 3.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目的:

通过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的弹奏技巧,和左手颤音的演奏技巧。初步掌握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教学准备:节拍器一个,音箱一对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复习右手指法“勾”“托”“抹”“小撮”及左手指法“颤音”练习。颤音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检查指导。

二 教授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1.老师用小撮演奏全曲,让学生对全曲有一个整体的感受。

2.看清楚乐谱,上面的音符是大指演奏,下面的音符是食指演奏,只要看清大指的旋律,食指以小撮的指法跟进即可。带领学生找准第一小节的音符,后面的可让学生自己寻找。以小节为单位进行教学,教师先进行示范,学生再跟着进行练习,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两小节为一个乐句,每一个乐句的末音要加上左手的颤音。教师师范,学生练习,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课后练习:

1.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指法“勾”“托”“抹”“小撮”各两组,每组十遍。(速度稍快)2 每天按节拍器节奏练习左手指法颤音中速、快速各五组,每组十遍。3 每天练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最好能够边唱边弹,要连贯。节拍器调至四分音符,每分钟60拍(或每天练琴一小时)

注意:由于儿童初次接触节奏,在演奏过程中容易出现遇到音符较少的小节速度加快,遇到音符较多的小节会突然降慢演奏速度的问题,因此在练习中要强化节奏意识,严格按照拍子演奏,速度可以慢一些,但是要求节奏要稳,演奏要连贯。可训练儿童在演奏前进行唱谱,唱熟曲谱之后再进行演奏练习。第六课 教学内容:

1.复习检查指法“勾”“托”“抹”“小撮”。2.复习检查左手指法颤音。3.复习乐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4.教授左手指法“上滑音”“下滑音”以及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组合。

教学目的:

篇6:古筝教案二

姓名:吕忆敏

教学目标:

1.领会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

2.认识四分音符,小节线。

3.了解拍子,认识节拍器。

4.认识并能够记住21根琴弦

5.能够弹奏书本第二页的练习曲。教学重点:

1.领会古筝的弹奏姿势和基本手型。

2.认识并能够记住21根琴弦。教学难点: 1.能够演奏书本第二页的练习曲。

导入:

复习闪烁的小星,生弹奏,师鼓励。教学过程:

1.生交出她画的21根琴弦,师看,并逐个问(以醒目的绿弦5音为主),生回答,师鼓励。接着提问琴的每一根琴弦,学生个别音迟疑,师鼓励并引导学生如何记住琴弦。

2.师检查第二项作业,用大指弹奏5音,左右手均弹奏,学生弹奏很好,师鼓励。

3.讲解拨弦练系二,从四四拍(四分音符弹

奏及拍子的路线图),到小节线,到抹指的弹奏。(学生练习5分钟)拓展部分: 1.中指的学习,向手心方向,和食指一样,有抓东西感。

2.弹奏拨弦练习二的每一个练习,左右手分别练习。

课后作业:

1.熟记21根琴弦。

2.领会弹奏古筝的姿势和基本手型。3.大指弹奏5音,继续弹奏闪烁的小星第一句1155665.左右手分别练习。

4.熟练弹奏拨弦练习二,左右手分别练习。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古筝教案——《古筝谣》】相关文章:

古筝论文04-17

古筝专业05-13

古筝论文题目05-01

古筝培训范文05-16

弹古筝演讲04-14

我与古筝作文05-10

古筝本科论文题目05-04

古筝晨兴论文题目05-05

中学古筝论文题目05-06

古筝论文题目参考05-06

上一篇:新博物馆下一篇:曹坪中学副校长2014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