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论文

2024-04-17

古筝论文(精选8篇)

篇1:古筝论文

古筝教学的论文

古筝,这一古雅的民族乐器,因其音色优美、容易上手,又独具民族特色而深受学生及家长的青睐。进而日益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陶冶艺术情操、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怎样通过合理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同时,潜意识的提高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行为素质,并使孩子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自觉的、愉快的学习古筝。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少儿古筝教学的几点体会。

1.根据心理特点,强化兴趣、情感。要将启发、引导和发展少儿的学筝兴趣,提高到重要议事日程上予以研究。在我的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情况:个别学生开始学古筝时很高兴,但后来渐渐下降,甚至于坐在筝前愁眉苦脸。原因是虽然家长喜欢古筝艺术,很热情地送孩子来学习,但不考虑孩子心理,对孩子“恨铁不成钢”,总是责备。诚然,兴趣不能替代意志力的培养,更不能替代才能,但是有了兴趣,就可以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教这样的学生,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先请程度深的学生表演几手曲子,例如《渔舟唱晚》、《战台风》等,并做乐曲介绍,这时我发现他的眼睛瞪得大大地看着、听着,羡慕得不得了。这时我就告诉他:音乐就像语言一样有其自己的文字,你必须会读会看,才能学懂。这样第一节课的乐理知识的教学就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但是下课时,学生拉着我的衣角问:“老师,什么时候教我弹琴?”可见,学生对弹琴产生了兴趣。在这种状态下开始学琴,学生即高兴主动的积极学习,效果就比较好。

2.尊重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和孩子们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孩子都有极强的自尊心,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让孩子欣赏自己,从而更好的要求和教育学生。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深深地认识到“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热爱学生”。教师应该主动去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作一名“严师”固然回让学生因为畏惧而认真练琴,但也会引起一些学生的抵触心理,相比较而言,耐心的讲解、和蔼的态度会让学生更乐意接受,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丝毫没有被强迫的感觉,着无疑是一种成功的教育。同时儿童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古筝教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激励的过程。一句赞美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目光,课间与学生一段亲切的交谈都会激起学生学筝的热情。这些看似简单的举动,却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高低。在对学生的赏识鼓励中尤其要学会接纳学生的失败和不足,只有这样,赏识和鼓励才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并不是不要批评,而是应将批评融于鼓励之中,批评过程中要充满着热情的期待,要让学生真切感觉到老师是他的知心朋友。

3.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学生在学古筝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手腕无法放松、按音不准或不完成作业等情况。这时候老师应积极地引导学生,将他们一开始由于对古筝感到新鲜、好奇而产生的外在兴趣转变为稳定的内在兴趣。一味地训斥和责骂只会是学生丧失自信心,同时,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很有可能导致厌学。当然,仅仅靠语言引导是不够的。在教学中,我采取多种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运用形象的比喻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在教认音时可将倍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两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家两点;低音区12356比喻为穿一只鞋子,即在音符下加一点;中音区12356比喻为不穿鞋不戴帽;高音区12356比喻为戴一顶帽子,即在音符上加一点;倍高音区1比喻为戴两顶帽子,即在1上家两点。这样,学生易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又如在练习音阶式勾拖练习时可想象爬楼梯,让学生比比哪一个又稳又好,这样就将枯燥的练习形象化,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对掌握不同的节奏型往往会出现困难和混淆。因此我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编写了一些节奏歌谣进行归类比较,让学生反复练唱、分析对比。例如:“二八”节奏像钟摆:“滴答滴答”;“四个十六”节奏像打机枪:“哒哒哒哒”;“后附点”节奏像喇叭响“笛笛”;“八十六”节奏像敲鼓“咚哒哒”;“十六八”节奏像母鸡叫“咯咯嗒”这样利用平时日常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事物,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方法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既消除了孩子的紧张感,上课也显得深动有趣,而且对以后的听音记谱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4.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如何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也是教师能否教好学生的关键所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速度和开窍的早晚都是不一样的,所教师应该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学生各自不同的情况布置适量适度的作业,根据他们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应该加以肯定,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增强他们练筝的兴趣。

5.合理评价,相互切磋。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因此我们的学生要经常参加各种演出。通过观摩和交流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舞台经验,而且只要节目得到大家的肯定和赞誉,对孩子们而言就是莫大的鼓励,高涨的练琴兴趣就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不断了解孩子、走近孩子、与孩子交朋友,才能探索出一套更为贴近学生心理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学生学筝的持久兴趣。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采用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减少孩子学筝的心理负担,让孩子轻装上阵,从学习古筝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篇2:古筝论文

古筝在现代演奏中的作用愈来愈突出,不少古筝的朋友们都会选择这一方面的来写论文,看看下面吧,对各位同学的写作有借鉴作用哦!

摘 要:古筝,一个承载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与现代流行音乐的结合体。在当代,随着流行音乐器皿的兴起,传统古筝乐器所营造的含蓄委婉的意境特点也逐渐被流行音乐中的热情与奔放的特点所代替,这一现象的产生逐渐得到音乐界的关注和重视,本文通过对古典流行音乐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古筝音乐流行话的发展趋势及原因,从而更好的展望筝乐文化的前景和未来发展。

关键词:古筝;流行音乐;传统音乐;展望

一、古筝流行音乐的现状概括

古筝在秦时开始形成和流行,其在隋唐时期开始逐渐盛行,具有我国最为古老的拨谈乐器之称,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变迁,逐渐在全国以及亚洲各个地区流行开来,至于古筝的起源,有人则认为古筝主要是因为瑟而产生,在唐赵磷所著的《因话录》中曾经这么写到:“古筝,秦朝时期的乐器,以一种类似于琴的形式流行开来,瑟五十弦,自从皇帝让素女鼓瑟,皇帝非常的伤心,因此破之,从此以后瑟直二十五弦。秦人鼓瑟,兄弟俩争之,又破为二,因此得名古筝”。

在现今,许多流行因素逐渐代替以往筝乐演奏时所带给人的一种含蓄内敛的感觉,在古筝演奏之中逐渐增加了一些流行因素,例如爵士、拉丁、摇滚等等多种流行音乐中的元素,并且将这种新型的筝乐演奏方式以舞台展示的形式进行表演和演奏,从某方面来说,这种融入流行元素的筝乐演奏方式在思想上逐渐打破了传统的观念。

随着当今对于现代流行筝乐的追捧者逐渐增多,对于这方面的需求量让作曲家都大吃一惊。由于现今对于流行筝乐的原创作品非常缺少,许多作品是从其他乐器作品中改编为现今的使用古筝演奏的乐曲,而这种创造形式并不能得到大众的认同和赞赏,改编之后的筝乐同时受到大量流行音乐的融合,甚至是逐渐的侵蚀同化,渐渐的失去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灵魂特点,这种失去灵魂的产品,便不会的到大家的追捧。

二、古筝流行音乐的发展适应当代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传统的的古筝演奏的时候,在舞台上演奏者要表现出庄重肃穆的弹奏方式,这种表演方式就对欣赏着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对于古筝的表演形式却并没有得到广大音乐爱好着的深刻理解和体会。但是古筝所演奏出来的独特音色以及多样化的表演形式,则让许多流行音乐在演奏的时候将其运用到其表演当中,并且在演奏中充当主要的环节,著名歌曲《一帘幽梦》、《菊花台》以及《青花瓷》则充分让大家欣赏到古筝演奏的独特魅力。

“音乐”被人们形象的成为“听觉”艺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追求并不仅仅表现在听觉方面,此时此刻人们开始从视觉上去发展“音乐”艺术,让舞台效果带给人们“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在这一时刻,筝乐艺术则顺应了这时期的发展需要,将“视觉”与“听觉”进行完美的结合,将最大的满足音乐者对于音乐的追求,而绚丽的舞台灯光以及唯美的舞台背景,将动听的筝乐表演融入其中,得到了众多音乐爱好者的追捧。

三、古筝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

传统的筝乐表演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对于这一传统文化话的保护、发展和继承是相当重要的,但是这种古老的传统文化也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一定的升华和演变,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群体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而不是一沉不变的永远延续下去。

对于流行筝乐来说,无论对其外表进行多么华丽的包装,内容进行多大的变化,其最终还是体现的中华民族音乐,我们要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前行,使其升华。对于流行筝乐的表演,很多演奏者则将传统中对于筝乐表演的姿势进行了改变,将坐姿改成了站姿,二者对于乐器所产生的音色并没有很大的影响,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欣赏着的观赏性特点。

对于流行筝乐表演的`发展和演变并不是昙花一现,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则是体现中国乃至是世界上的音乐舞台当中一个最能够显示中国传统音乐方式的一种音乐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并不能将其音乐本身当中所存在的民族特色丢失掉,而是要通过表演的方式更加深化其内在的还以,并追求国际化的特点,全面的发展中华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独特的名族文化特点,赢得世人的追捧和赞赏。

本文通过对于古筝流行音乐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而分析和浅述古筝流行音乐的发展趋势,在发展中不断的展现中华民族的音乐表现中所能体现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点等因素,并更好的与时代流行因素相结合,在演变与发展创新的基础上不断的继承原本所具有的良好因素,为以后流行筝乐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同时能够更好的促进古筝作曲家对于新作品的创作,为以后中国的流行筝乐表演得到世人的瞩目,创造更大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杨萍.从左手弹奏技巧的运用看筝乐的发展[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01).

[2]李旭.浅谈古筝普及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J].黑龙江科技信息,(22).

[3]张彤.从新时期古筝创作看筝乐发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4(04).

篇3:古筝论文

一、二者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形式上的比较分析

1. 教学目标的不同。

我们知道, 人们学习古筝都是为了提高音乐艺术修养、培养审美情趣, 但在古筝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分析成人和少儿身心需求的差异, 教师在教学目标的拟定上也是应该有所区别的。少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 对知识的汲取能力较强, 与学校教育相一致, 通常可以按照普及的古筝考级教材进行学期或年度的过级考评, 虽然考级不是评定教学的唯一方式, 目前在考级问题上许多专家也提出了许多异议, 但在具体教学中, 可以肯定的是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确立不同阶段弹奏目标方面是有较好引导的。此外, 少儿古筝教学目标的拟定还和学生参与古筝弹奏比赛、表演等活动有关, 近年来, 随着少儿艺术文化生活的丰富, 各类才艺大赛和演出活动踊跃开展起来, 为艺术技能的学习提供了较好的展示平台, 在学生表现自我、提高心理素质方面有一定帮助。成人学习古筝, 通常是自身有着浓厚的音乐爱好和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学习目标的拟定中就应该明确, 成人古筝教学不是以过级或比赛来确定, 而是要以成人年龄、音乐基础等个体差异来综合分析, 通过教师实践指导和理论讲解让学生达到掌握古筝弹奏技巧、了解不同古筝流派风格特点、能完整弹奏部分代表性筝曲的目标。

2. 教学形式的不同。

通常情况下, 少儿由于作息时间的一致和年龄的相近, 教学时间相对稳定, 既可以采用个体授课的形式, 也可以进行小组课的安排, 学习时间以周为单位, 较为固定。而学习古筝的成人群体年龄跨度从十八岁到六、七十岁, 并且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 有不同的甚至是不稳定的休息时间, 因此成人的教学形式通常以个体课的教学安排为宜, 学习时间受工作、生活等各类情况的干扰较多, 很难保证每周上课, 建议两周左右为一个还课单位。

二、二者在教材选用与教学内容上的比较分析

近年来随着古筝艺术的快速发展, 在古筝教材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形态, 教材包含乐曲、练习曲, 传统曲、现代曲, 独奏曲、合奏曲等, 各教材间既有相似之处, 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如同样是考级教材, 在学生的初级教学中, 上海筝会编的曲目如《卖报歌》、《小斑鸠》等更受少儿们得欢迎;而林玲编的中国音乐学院考级教材中优雅、舒缓的短小传统曲和民歌曲调较多如《西厢词》、《绣金匾》等, 这些乐曲更加受到成人朋友们的喜爱。因此, 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古筝学习人群, 我们可以选用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内容。目前虽然有众多的古筝教材, 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 我们大致可把它们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各机构、各院校教师编著的名曲荟萃和考级教材, 以古今中外大量古筝乐曲的汇编为主;一类是各种集练习和乐曲为一体的古筝入门教材和基础训练教材, 以古筝弹奏的基本技能掌握和技术提高为主;还有一类就是特别专业化或流行音乐移谱型的教材, 其中特别专业化的教材技术含量较高, 如现代作曲家陶一陌的古筝创作曲集《层层水澜》、日本作曲家三木稔的《古筝作品集》等, 主要针对有较高弹奏水平的专业演奏者和院校专业古筝教师, 不建议在古筝普及型教学中选用。通常情况下,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 我们可以根据不同考级机构的要求选择相应的考级教材, 并辅之以难度相当的、标题性较强的练习曲, 如在四级曲目《小小竹排》的弹奏中配合练习曲《小星星》的旋律加强“fa”、“xi”音音准的训练, 在六级曲目《采蘑菇的小姑娘》弹奏中配合练习曲《小白船》的训练, 以更好地完成摇指段落的连贯进行等, 也就是要把少儿的身心特点和选用教材及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既能体现欢快活泼的少儿音乐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安计划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在成人古筝教材选用上, 我个人建议把名曲荟萃类型教材与第二类基础训练型教材结合起来, 名曲荟萃型教材包含了许多有代表性的乐曲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月儿高》等, 乐曲安排不受级别的限制, 风格跨度较大, 以乐曲中各流派韵律的把握为主。在基础训练方面, 可选用类似李萌编著的《古筝基础教程》入门型教材, 也可以练习独立的古筝练习曲, 如赵毅编著的《古筝练习曲65首》从而更好地提高弹奏技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成人古筝学习者, 我们还可以灵活进行教材的补充, 在青年人的古筝教学中, 适当引入第三类教材中的流行音乐移谱型内容, 如《天路》、《青花瓷》等;在中老年古筝学习群体中多融入些旋律明朗、舒展的乐曲, 如《梁祝》、《十送红军》、《敖包相会》等。总的来说, 在教材及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应结合学习者的身心特点和弹奏基础来综合分析, 在规范教材的选用基础上不断汲取新知, 从而更好地体现出技能型教学因材施教的特点。

三、二者在教学过程及教学重点设置上的比较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是完成传达知识、完成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在古筝教学中由于成人的理解力强于少儿, 因此在入门学习中, 少儿的学习进度要稍弱于成人, 但在不久后我们就会发现由于受少儿知识接受力、记忆力强, 手指灵活、练习时间较能保证等因素的影响, 少儿的古筝学习进程又优先于成人, 从而普遍出现了少儿入门慢、进度快, 成人入门快、进度慢的情况。针对少儿和成人的古筝学习进程的差异, 我们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少儿古筝教学中, 充分发挥少儿手指灵活的优势, 加强弹奏清晰度、速度等基础技能的训练, 多以能体现少儿身心特点的现代曲目如《小红花》、《草原英雄小姐妹》等为例, 重点进行乐曲指法安排、速度变化等的示范和讲解, 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和理解力的提高, 逐渐加入不同风格的传统乐曲如《寒鸦戏水》、《出水莲》等的弹奏。而在成人古筝教学过程中, 充分发挥成人理解力强的优势, 结合他们爱好音乐但又在学习过程中有诸多干扰因素的特点, 在基本指法掌握基础上, 以乐曲的弹奏为主, 与少儿的教学不同, 由于学习时间没有较明确的持续性, 因此对快速度弹奏等技巧的要求并不一定太高, 但对意韵表达的要求又略高于少儿, 要求弹奏者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同时具备较好的“按”、“颤”、“揉”、“滑”等古筝弹奏功底和音准辨别能力。成人古筝教学中, 重点是进行乐曲弹奏方式的示范和风格特点的讲解, 弹奏作业安排上与少儿的不同, 先以舒缓、优雅的传统曲选择居多, 如《汉宫秋月》、《梅花三弄》等, 随着学习时间的持续和技能的提高再逐渐加入技巧要求更高的现代创作乐曲。

从以上关于成人古筝教学与少儿古筝教学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技能型知识传授中, 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客体的个体差异, 在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形式的采用、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重点讲解、作业布置等教学各环节上认真进行准备, 针对学生古筝基础练习和乐曲的弹奏反馈,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进行调整, 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地展开古筝技能掌握和意韵表达相统一的教学, 让古筝艺术的传播更为系统、科学。

摘要:学弹古筝现今不仅是少儿课余兴趣培养、艺术素质提高的选择, 也是许多爱好音乐的成人朋友们充实闲暇生活、提高个人艺术修养的方式。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客体的个体差异, 做好教学各环节的准备, 针对学生古筝基础练习和乐曲的弹奏反馈, 分析存在的问题, 因材施教, 从而有效地展开古筝技能掌握和意韵表达相统一的教学。

关键词:古筝教学,少儿,成人,比较

参考文献

[1]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2]尹红.音乐教学论[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3]曹理, 缪裴言.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

[4]刘娜.论少儿古筝教学的三要素[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3) .

篇4:古筝论文

2012年12月8日,波士顿唯一的古筝乐团迎来了自己10周岁的生日。他们在莱克星顿的国家历史遗产博物馆礼堂用一场免费的音乐会为自己献上了一份最好的生日礼物,也为300多位观众带来了美妙的音乐享受。

据乐团的创办人杨信宜介绍,波士顿古筝乐团的前身是大波士顿中华文化协会的一个古筝班。其学员多是12~18岁的学生,还有少数的成人乐手。

担任当晚演出的9位演员全部由古筝乐团的团员们担任。其中有自2002年参加乐团时年纪最小的陈涵思(Emily Chen)和年龄最长的周启良(Kai Leung Chow)。

音乐会以一首欢快喜庆的《步步高》开始,9位演员身着中国传统服装优雅登场,灯光一暗,一阵弦音腾空而起。飘忽不定,蜿蜒曲折,婉转流连的音色一下把观众带入如痴如醉的梦境。

此次10周年音乐会可谓亮点多多。杨信宜特意为这次音乐会将一首原为京剧月琴组曲的《渔歌》改编为了古筝四重奏。

除此之外,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德国作曲家老锣(Robert Zollotsch)的两首作品《拈春》和《童趣》。这两首曲子首次在北美地区演出。也许读者对老锣并不熟悉,但是提起他为妻子龚琳娜创作的音乐作品《忐忑》,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作为一个有着西方文化背景而又熟悉中国文化的作曲家,老锣的古筝曲可谓中西合璧。

在演出前,乐团创办人杨信宜接受了记者的专访。看着在后台忙碌的演员们,杨老师感慨地说,10年来,最让她感动的就是有机会与这些热爱音乐的团员们一起奋斗,一起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这也正是音乐会命名为“笑语弦琴”的原因。

同时,她也特别感激乐团的成员,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学生,为了每周六晚上的训练,放弃了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风雨无阻地前来排练。其中最困难的就是,10年间,不时有团员毕业离开,新加入的成员又要进行再次的磨合适应。

谈到未来的10年,杨老师显得信心满满,她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音乐人加入古筝团,一起演出喜欢的曲子。更希望未来还有更多个10年去庆祝。音乐会还邀请了大波士顿中华文化协会的会长周一男,华夏文化协会主任洪梅前来观看。演出在观众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波士顿古筝乐团不但让学员们提高了自己的演奏技巧,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更重要的是让中国音乐艺术的瑰宝传播到西方的主流社会。

篇5:古筝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论民歌《茉莉花》的三个经典层次

2、古筝摇指中“力度”与“气息”的应用策略探究

3、初探互文性理论对古筝教育的启示

4、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5、中华民族室内乐演奏形态探讨

6、古筝作品《夜深沉》演奏赏析

7、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

8、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

9、古筝启蒙教学中技法训练探讨

10、浅谈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与发展

11、浅析当今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在乐队中的发展前景

12、浅谈古筝技巧“摇指”的运用与发展

13、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

14、新时期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承的思考

15、一点二角三发力--浅析何宝泉古筝演奏教学艺术理念

16、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

17、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联曲体结构分析

18、对古琴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思考

19、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

20、分析我国传统茶艺中筝艺表演的民乐艺术特色

21、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

22、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23、非物质音乐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

24、古筝舞台表演艺术探讨

25、论中华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合作的创新--以古筝与钢琴演奏为例

26、高校古筝教学创新及有效性提高策略

27、从艺术角度谈茶道文化中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28、新时期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

29、古筝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意义分析

30、东北扬琴流派演奏艺术探究

31、高校古筝公选课现状及其改革之路

32、关于古筝启蒙性教育技巧训练之浅见

33、文化地理学视域下潮州筝派音乐风格形成缘由研究

34、浅析小提琴学习的思想误区

35、现阶段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探讨

36、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37、二元制上课模式在古筝教学中的应用

38、MIDI音源软件的分类及概述

39、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中国古筝的发展

40、从制作的角度谈古筝音质及装饰审美

41、潮州扬琴演奏风格初探

42、论筝曲《乡韵》音乐特色及其演奏创新的影响

43、筝曲《战台风》之艺术风格与演奏初探

44、浅析古筝演奏技巧之刮奏

45、论新型医药模式下的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调节中的重要性

46、气息在古筝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47、谈古筝二度创作的艺术原则

48、教学中古筝技巧“快四点”的方法运用

49、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特征分析

50、古筝艺术的创新及其文化审美属性

51、浅谈古筝曲《临安遗恨》的艺术特色

52、中国传统音乐之美及其内涵的跨文化传播

53、古筝演奏形式的古与今

54、试论“夹弹”在古筝学习中的意义

55、艺术院校古筝专业规范化教学的思考

56、古筝协奏曲《临安遗恨》的创作和演奏分析

57、浅析古筝组曲《月火水木金土日》的思想内涵

58、零基础成人古筝教学初探

59、高校古筝教学中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提升

60、论古筝演奏的三要素

61、论大学古琴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运用方式

62、古筝散板的演奏技法探微

63、刍议古筝教育的普及

64、民族器乐演奏如何借鉴戏曲音乐元素

65、关于声乐教学中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研究

66、试论小提琴演奏技法对中华民族乐器的借鉴与吸收

67、试论古筝演奏中快速指序技法的训练

68、浅谈当代古筝艺术的发展与创新

69、“中国风”现象的审美特征及其影响

70、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研究

71、古筝乐曲演奏中不同“摇指”的表现及意义

72、如何在小提琴演奏中提高音乐表现力

73、高师古筝教学中的乐感训练

74、市场经济管理下音乐培训机构发展对策研究

75、浅谈“世界民族音乐赏析”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

76、论古筝教学中“音乐”与“技术”的交融

77、扬琴传统流派及技法特点简述

78、钢琴伴奏对中国乐器演奏的重要意义

79、辽南地区古筝音乐的演奏及教学初探

80、论京剧元素在我国手风琴作品中的运用

81、传统器物文化视野下的流行歌曲

82、古筝艺术的几点探讨

83、独立学院古筝实践教学方法探索

84、蒙古族音乐元素在古筝教学中的运用

85、中华民族管弦乐演奏的反思与改良

86、古筝演奏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87、试论“静”况思想在古筝演奏中的体现

88、古筝演奏中左手技法颤音的训练及其重要性

89、古筝演奏中“杂音”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90、古筝演奏中音色技巧的把握

91、浅谈古筝重奏的多元化模式教学

92、古筝“勾托抹托”的训练要点及具体应用

93、古筝曲中不同意象形态的演奏技法--以《枫桥夜泊》为例

94、浅析古筝曲《阿拉木·古丽巴拉》的音乐分析

95、试析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力的提高

96、在古筝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克服厌学心理

97、现代古筝技法探析

98、谈如何用创作的态度去演奏古筝

99、从古筝主要流派看传统文化的继承

篇6:古筝演奏的音乐教学论文

(一)对传统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

当前我国的古筝弹奏技法虽然融入了许多现代元素,但传统弹奏技法依然居于重要地位。在古筝演奏中,运用较多的仍然是点、揉、吟、颤等传统的演奏技巧,这些传统技巧凝聚了古筝弹奏技巧的精髓,在古筝弹奏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另一方面,传统技法又具有较大的地域性特征,这显然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多元化音乐艺术需求。因此,古筝演奏技巧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加以改革创新,当前古筝演奏在规范基本演奏手型和姿势的基础上,又着重发展了左手演奏技法,使得古筝弹奏更加灵活多变。

(二)借鉴吸收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

古筝演奏技法的产生和发展都是遵循乐器自身特点和音乐发展规律的,在此基础上吸收和借鉴其他音乐元素加以融合,促使古筝演奏更有包容性和丰富性。古筝演奏对其他乐器的吸收一方面表现在对民族乐器技巧的借鉴上。例如吸收利用琵琶的扫弦法以及木鱼的敲击技巧等。另一方面是融合运用西方乐器演奏技巧,例如利用除了中指、食指和大拇指以外的其他手指参与演奏,同时,充分发挥左手在演奏中的功用。

(三)演奏技法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古筝弹奏技法除了继承和创新传统的演奏技巧,还吸收融入其他乐器演奏技巧,同时,还在此基础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传统的点、揉、颤、吟等技巧的基础上,还形成了轮指、摇指、点指和转换音列等技巧,使古筝演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古筝演奏技巧在继承民族性特征的基础上,更加符合当前音乐艺术国际化的时代特点。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篇7:开创现代古筝演奏法先河论文

[关键词]《将军令》;“双手抓筝”;“长摇”;“快四点”;“点指”;“扫弦”;改良型古筝

《将军令》是明清时期广为流传的器乐合奏曲,曲谱见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弦索十三套》(1814年荣斋编,《弦索十三套》收录了《将军令》、《月儿高》、《阳关三叠》等十三首套曲,主要乐器有琵琶、古筝、三弦和胡琴)。1957年,经浙江筝派名家王巽之先生移植,成为了极具影响力的浙江派古筝名曲,乐曲中采用了浙江筝派的“双手抓筝”、“长摇”、“快四点”、“点指”,和借鉴了琵琶演奏法,用S型21弦改良古筝演奏,雄壮激昂的旋律、崭新的演奏技法和古筝造型,让人耳目一新,对现代筝曲创作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此从五个方面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双手抓筝”

虽然敦煌壁画中有双手弹筝的画面,在1814年编写的《弦索十三套》中也记录了“双手抓筝”技巧,但传统流派古筝的演奏较少见这种技法,左右手分工明确,右手弹奏旋律,左手通过按、颤、揉、滑对旋律润饰。王巽之先生在他移植的《将军令》中广泛采用这种技巧,之后的现代筝曲中“双手抓筝”已是相当常见了,左手同时担任演奏旋律和旋律润饰的任务,即不失古筝独特的音韵,又丰富了筝曲的织体结构。

二、“长摇”与“快四点”

乐曲开始,大段的摇指配合左手急促的“四点”,描绘了号角声声,列兵迎战的场面。

在这段乐曲中,可以看到浙江筝的两个特点:

(一)“长摇”(两拍以上的摇指)

弹拨乐的长音保持需靠快速拨弦达到,在古筝中体现为“摇指”。传统流派的“托劈摇”、“八度摇”等,难保持较长的时值,力度变化幅度小,而浙江筝的“长摇”采用“大指扎桩摇指”,有近似于弦乐的连音效果,适合大段乐曲的“摇指”。浙江筝的“长摇”对现代派筝曲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是现代筝曲中最常见的演奏技法,并由次派生了“扫摇”、“扣摇”、“多指摇”,使古筝兼并了弹拨乐与弦乐之美。

(二)“快四点”(快速勾托抹的组合)。在其他流派筝曲中也有此技法,但多只见于“催奏”段,不像浙江筝运用得这么突出。这种演奏法与杭州的说唱音乐“杭州滩簧”有着渊源关系,在“杭州滩簧”中,古筝作为伴奏乐器在其中加花,从而形成了浙江筝的“快四点”。“快四点”节奏密集,产生活泼、跳跃、紧张的效果,现代筝乐对速度、力度和高超的演奏技巧的追求,使“快四点”广泛运用,并结合了钢琴的指法,形成了对演奏者基本功要求很高的“快速指序”。

三、“点指”

“点指”即:左右手食指快速交替抹弦,有时也加上右手中指的勾弦,是浙江筝派的演奏法。《将军令》中采用了整个乐段的“点指”。双手交替抹弦使速度相当快,演奏时要求双手力度、速度的均匀,密集的“点”组合成“线”,这也是古筝除“摇指”外的另一种长音保持法,“长摇”产生弦乐的“连绵”的效果,而“点指”却体现弹拨乐特有的“颗粒性”音效。这种急促的节奏是现代筝曲创作中常用的变奏手法,有时加上右手中指的扫弦,用于表现气氛热烈、气势宏大的乐段。

四、借鉴琵琶演奏法

《将军令》在移植上还借鉴了琵琶演奏技法,在筝曲和琵琶曲中常见八度旋律音程的跳进,不同的是筝曲常是低音往高音上行跳进,琵琶曲常由高音往低音下行跳进,而在此乐段中,我们看到的是琵琶常见的演奏法,且在弹奏中左手对低音的颤音强调,更加突出这一琵琶演奏特点,使音效更为厚重,表现了将军的沉着稳重。现代筝曲中多变的旋法使八度下行跳进不再是琵琶专用的演奏技法。

乐曲中还模仿了琵琶“扫弦”的音效,左手的和弦伴奏强调了节奏重音,产生了类似琵琶的“扫弦”效果,刚气十足,体现了将军有勇有谋、英勇果断的威武形象。扫弦模仿还出现在以下乐段。

建国后,古筝艺术的发展是民族器乐中最为迅速的,出现了大量的创作曲,极大程度地开拓了古筝的表现力,既可委婉动人,又可气势磅礴。“扫弦”是极佳的渲染宏伟气势的技法,在筝曲高潮乐段的写作上经常采用。

五、古筝的改良

《将军令》是浙江筝曲,但音域和音效的要求却不是用传统的浙江古筝弹奏能达到的,传统的浙江古筝只有十五、六弦,长1.1米,钢丝弦。王巽之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感觉到由于传统筝音域和音色的限制,很难充分表达音乐意境,于是他与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民族乐器厂的老师一起研制新型古筝,在他们的努力下,S型、21弦、1.65米长的改良筝诞生了,这种筝型增加了弦数,加大了音箱,使音域广、音量大,之后又改良了筝弦,在钢丝弦上裹上尼龙丝,使之具有完美的音效:高音清脆、中音柔和、低音浑厚,至今这种筝型仍是音乐学院考试、古筝比赛的的指定筝。

筝曲《将军令》的奏响,无疑是开创了现代古筝演奏法的先河,我们感谢王巽之先生对古筝发展作出的贡献,不断的探索创新,使古筝艺术日趋完美,也是当代古筝艺术工作者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古筝的主要流派与风格特征》,曹乐,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七月第四卷第四期。

[2]李婉芬、邱大成、李萌、林玲、王中山主编,《古筝曲集》,[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P2

篇8:古琴与古筝

一、形制发展

古琴与古筝均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 从乐器产生时间上说, 古琴略早于古筝。古琴之名称最早见于春秋末期的《诗经》, 而至春秋战国时期, 琴便已经以纯独奏器乐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运用了。另据湖南马王堆出土的汉琴形制来推断, 古琴在汉代便基本定型为现在所熟知的七弦十三徽之外观。

古筝也是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 有关筝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李斯列传》, 其产生年代当在春秋战国时期, 后来筝盛行于隋唐, 并流传于全国及亚洲不少地区。古筝的形制自它产生便代有演进, 初为五弦, 后逐步增至十三、十四、十六、十八、二十一弦等多种形制。当前, 古筝广泛进入音乐专业院校, 其形制方面的变革更是层出不穷, 各种转调筝、改良筝的出现都进一步扩大了古筝的表现范围。

所以说, 古琴的形制十分注重传统样式的维护和保留, 而古筝的形制则注重变革和改进, 这一点两者很是不同。

二、曲目创作

音乐作品的质与量对一门器乐艺术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音乐创作曲目、乐谱形式等理论文献的挖掘和积累对研究古琴、古筝两件乐器也有着重要意义。

古琴音乐的创作遗产是极为丰富的, 现存历朝历代的各种琴曲谱集就达150种之多。古琴曲曲目多为独奏曲, 数量多且质量上乘。据称, 中国古代音乐被保存下来的音乐作品中有70%以上是古琴曲, 由此可见一斑。而与古代相比, 近现代琴曲的创作和理论总结却无何进展, 当前琴曲传承主要任务便是打谱和复古, 即如何恢复、诠释古曲原貌。

古筝曲目创作及乐谱积累却刚好与古琴相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尽管有关筝的记载不时见于诗词歌赋之中, 但称得上是独奏曲的筝曲记载却十分鲜见。一直到近现代, 古筝艺术才在历史积累中逐渐从合奏或伴奏中分离出来, 形成大量流传于民间的独奏曲目, 而这些乐曲多由其他乐种或乐器固有曲目移植改编而来, 并非古筝原创音乐。建国后至今的几十年是古筝创作获得空前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名副其实的古筝独奏曲, 这些筝乐作品无论是在题材、内容还是手法上都是极其丰富多样的。

由此可见, 古琴与古筝的曲目创作有着截然不同的历史演进路径, 古琴音乐历史积累丰富而偏于复古;古筝音乐历史积累较少而力求创新, 这也是二者间的不同特征。

三、演奏群体

“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原是楚国时期的两首乐曲, 后来分别将其引申为曲高和寡的高雅音乐和通俗易懂的大众音乐。古琴与古筝的演奏群体和受众面则刚好可以和这种说法相印证。

古琴音乐是所谓的文人音乐, 自产生以来就在士大夫和文人阶层中广泛运用, 并主要以独奏、琴箫合奏或琴歌形式存在。它主要功能是自娱, 其次才是娱人, 其演奏场所主要是知音雅集的琴社或无人的自然山水之境。琴乐美感志在古雅, 而非一般世俗情调。

古筝音乐演奏群体和受众面与古琴则大不相同。古筝生来便深深扎根于民间土壤之中, 带有明显的民间性和群众性, 是为广大劳动者所喜闻乐见的乐器。其演奏场所主要是茶楼、宴会等大众娱乐性场所, 且音乐表现更趋向于普通民众的审美观。

俗话说, “阳春白雪”和者数十人;“下里巴人”和者数千人。古琴音乐因其雅淡、深远的意境, 导致能演奏或欣赏它的人也较为稀少, 所以流传范围十分有限。古筝音乐因简单通俗, 注重描绘现实生活和眼前事物, 故而更加为大众所接受。时至今日, 古筝普及程度可谓盛况空前, 拥有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四、流派风格

音乐流派的形成, 是特定音乐品种的艺术水平达到成熟的标志。古琴与古筝音乐作为古老的器乐艺术, 也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流派。

古琴音乐在长期演奏实践中形成了多种流派风格, 这些流派主要体现为演奏风格的差异, 多以特定的地方色彩而著称。著名流派有中州派、虞山派、广陵派、浙派、蜀派等等。由于不同琴家对同一琴曲的演奏往往有很大差异, 这样便形成了不同的乐曲版本和演奏风格。而对同一乐曲大致旋律框架作不同演奏细节处理和风格把握正是琴乐流派风格的差异所在。

古筝音乐同样也有多种地域流派风格, 如山东、河南、浙江、潮州、客家、陕西筝派等等。但与琴派不同的是, 不同筝派往往各自拥有大量独有的曲目和旋律体系, 这些曲目旋律多是吸收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 与当地民间音乐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正是这样, 古筝与古琴流派的风格构成也是有明显差异的。

五、演奏技法

古琴与古筝十分形似, 两手演奏技法也有相近之处。但究其二者结构和发音特点的明显不同, 使得它们在演奏技法的实际取用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古琴体积较小, 设有七弦十三徽, 音箱呈狭长形且壁较厚, 所以它的音量很小。又因为古琴没有琴码, 故有效弦长特别长且弦振幅较大, 所以其余音深长, 音色偏显柔和醇厚, 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古琴擅于表现清越空灵的音响。琴家演奏时用右手拨弦取音, 若是空弦发音便称散音;若左手轻触徽位, 发出轻盈飘虚的乐音则称泛音;而左手按弦或移动按指还可奏出按音、滑音、颤音等等。总的说来, 古琴适宜演奏缓慢幽雅、音调稀疏的乐曲, 长于表现深厚的韵味和宁静、淡泊之情调。

古筝的体积较古琴大, 其音箱呈长方形且音箱壁较薄所以发音灵敏、余音短浅。古筝琴弦张于面板之上且有筝码将弦隔开, 这样就缩短了其有效弦长并减小了其振动幅度, 故而音色较明亮清脆, 十分擅长演奏灵动密集的音调。古筝右手技法有托、劈、抹、勾等, 主要司职发音;左手则有按、滑、揉、颤等技巧并以此取韵。近年来古筝又增加了扫、摇、轮等多种技法, 使得古筝音乐的表现力更加丰富。特别是古筝“双手抓筝”技术的发展, 能演奏出更多的和音和复调旋律, 这又大大拓展了古筝的表演范围。总之, 古筝易于表现活泼欢快和明朗华丽的音调, 这恰是古琴所不擅长的。

六、审美特征

琴、筝两件不同乐器演奏的乐曲, 都有其个性化的美感和审美特征。

文人爱乐, 多以琴为首选。他们奏琴品琴, 发表了许多对琴审美特征的精要表述与概括, 如白居易琴诗《对琴待月》:“竹院新晴夜, 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 与月有秋期。玉轸临风久, 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 唯是我心知”。王昌龄《琴》:“孤桐秘虚鸣, 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 遂见初古人。意远风雪苦, 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 谁能辨经纶”。刘长卿《弹琴》:“泠泠七弦上, 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 今人多不弹”。上举只是古代著名文人品琴审美特征的一小部分议论, 但窥一斑而知全豹, 从中已可看出古代文人阶层对古琴审美特征的体验与认识。从这些品琴评价来看, 大致不离“冷、清、幽、静、远、古”等美学范畴, 这些美感志在“古雅”, 即表达思古的、典雅的情调。

关于筝的审美特征的文献数量上远不及关于琴的丰富, 但也可从有限的资料中概括出其美学特征。如苏轼的《闻弹筝》:“忽闻江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欧阳修的《李留后家闻筝》:“不听哀筝二十年, 忽逢纤指弄鸣弦。绵蛮巧转花间舌, 呜咽交流冰下泉”。由上可见, 筝的演奏富于激情, 可使人落泪, 甚至能使鸟兽也动情, 所以诗人常以“哀筝”来作为古筝的代称, 可见筝的语言是非常富有表情色彩的。通俗来说, 可将筝乐的审美特征归纳为:激情、明快、华美, 善于表现激烈、激动的情调。

如上所述, 琴、筝审美特征是有明显差异的。琴重静态的美, 使听者心静如水, 擅表虚无缥缈的意境;筝则是一种动态的美, 富于感染力, 擅表华美激荡的情绪。

上一篇:“先优”廉政审查报告样板下一篇:陪父亲变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