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2024-05-15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共10篇)

篇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校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一、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高校教师的对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而影响。

所谓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即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可见,教师在行为实践中,不断加强、完善职业道德,并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身行为,即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形成的过程。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道德规范的升华。

高校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品德方面,要具有以身作则、甘为人梯的精神;二是专业知识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专业发展及教育服务;三是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方面,教书育人,严谨的科研态度致力于专业科研。

当今科技日新月异,对社会环境、人文环境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尤其是处于科学文化发展前沿的高校中,学生更是对新鲜社会事物、环境有着先天的敏感性和接纳性。因此,对大学生有着重要影响的高校教师,更应当在这种大环境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素养,对大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引导作用。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

为人师者,必先正其身,方能教书育人。对高效教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理想,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从而不断指导自身职业道德素养的发展。

所谓道德教育,既是通过道德理论和模范事迹的学习,不断加强道德教育。通过学习,将正确的道德观点和理念内化于心。从而延展到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将外显的观念不断内化,指导自身素养的形成。

2、加强专业学习,并将理论指导实践教学

高校教师,其首要任务是教书育人。面对社会的迅猛发展,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特别是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科技发展,各方面专业知识也在有着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无论是在专业知识的基础性和延展性上,高效教师都要进行良好的把握,才能在实践教学中授予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的专业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更好的运用于实践。

可见,加强专业学习,是对学生的负责,是对自身教育教学工作的负责,更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的表现;加强专业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是教师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3、加强科研能力,促进学科专业研究

科研能力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出色的科研能力,更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以研究者的眼光分析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并落实与专业理论研究中。高校是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教师职业本身的内涵、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及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从事科研活动。因此,科研是高效教师除了教书育人之外的第二大任务。当今高校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的科研素养可以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对大学生有重要影响的职业素养。可以说,高校教师的科技创新水平,决定着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能力。

加强科研素养,既是在高校教师科研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

4、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直接体现于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热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忱。教育教学能力,在一定意义上体现在对教学的工作的投入上,热爱学生,热爱教学工作,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及极大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高校教师要在教学工作中寻找幸福感,努力将教育教学工作内化为自身职业素养的一部分,逐渐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

三、小结

由此可见,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只体现在思想的完善上,更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外化的过程。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但要懂得职业道德的范畴,更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通过实践工作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内化于心;用职业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道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与完善的过程。高校教师应该对自身职业道德状况有一个较为正确全面的理解,才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找准方向,寻找不足,从而不断完善与提高。同时,还应与学校环境、社会环境等相匹配,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自身道德修养体系,以优良的师风影响学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

篇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 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高校作为各国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就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对教师职业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在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技术性培养已没有了国界,但人才的精神和道德培养却愈加受到各国重视,能否培养出一批批有全球眼光、又立足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后备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一场境即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实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是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要随时随地反省、检查、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严格的按道德规范去剔除自己思想中的杂质,从而内化正确的道德原则及规范。

三、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则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首先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这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其次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

2、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其次,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体现,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

1、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一是做到“慎独”。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

2、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间的关系。批评是帮助他人认识和纠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3、要善于控制自己或“战胜自我”。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以坚强德意志和毅力战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弱点、不良习惯等。我们要严于解剖自己,目的也正在于此。“战胜自我”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不良的心理定时和行为习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个人做一两件符合道德要求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的乃至一辈子做好事。因此,要长期努力,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积小善为大善。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积善成德”。结束语:

篇3:浅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

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这些观念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有的教师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主次颠倒;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1 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专心致志。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受到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从而就会热爱本职工作。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了“热爱教育”的职业情感就会把它外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安于清贫的“粉笔生涯。”

2 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首先要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仪表、对国家、对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刻苦钻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第一、教师获得新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主动的不断的自学。自学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第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师必须注重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利于指导不断变化的教学。第三、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第四、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等。

3 热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特点,有丰富的感情生活,甚至有些叛逆性格的青年学生,热爱学生应该做到:(1)了解信任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苦恼和忧愁,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2)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关注其个性发展,而不要“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此外,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应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否则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有损学生人格也有损教师的光荣形象。(3)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结合在一起,也就说,当学生出现缺点和错误时,我们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当然“严”也要真正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恒,这样才能用智慧和道理去说服学生,修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品行、让学生心服口服。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当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除了教师的自我朔造外,也需要优化外部环境:如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等。

总之,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参考文献

篇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道德修养;培养路径

一、前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提高师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高校教师师德品质的关键。“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弘扬道义崇尚道德是我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当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当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因为教师的思想和品德、情感和意志,以及人生观和世界观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教师道德面貌直接关系到能否为人做到 为人师表,能否将国家“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方针”贯彻得下去,能否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体现

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教师行业入职之基。师德高尚的教师不仅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而且会关爱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热爱学生是教师教学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之一。教师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满腔热情地教育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把他们看成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从业之本。首先,高校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是人格影响人格的过程,教师应拥有美好的心灵、高尚的人格修养。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中的主导者,要增强其教育说服力,自己就必须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教师本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书,在不经意中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其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辨别社会是与非。教师在工作上为人师表,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就是要做到举止端庄,落落大方,语言文明,明辨是非。教师的气质、性格、爱好、服饰、发型等都可能成为学生效仿的对象,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生活中都必须注意个人言行,展示自己坚定政治信仰、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切实发挥好高校教师的表率作用,引领校园新风尚,净化校园不良风气。

3、教学相长、终身学习是教师发展之翼。“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高校教师必须强化继续学习的意识。信息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在意识形态方面理论方针的更新可以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描述。只有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道德情操的实践,才能够更清楚认识到自己不足,才能担负起国家负于我们的神圣使命。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完善的人格,都离不开不断学习的支撑。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路径

影响学生道德修养的因素涉及方面同,如社会风气、个人品德、家庭环境、同伴群体,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与人才培养质量的联系更加密切,因此探索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对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价值。

1、社会实践是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关键。

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实践是人们道德品质形成的基础。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正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行为提出的要求,并通过社会舆论和自我修养,支持和制约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行为。事实表明,只有活生生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促使教师把理论认识转化为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并形成具有稳定倾向的行为习惯。高校教师要有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正视困难,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自身的不足,在实践中提高自身修养。积累情感体现教师的道德水平,主要看他能否将师德要求运用到工作生活之中,做到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为人师表。师德境界的客观效果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体现,只有在实践中,师德修养才能得到检验,经过检验才能进一步得到提高。

2、理论学习是形成高校教师职业师德修养的基础。

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离不开系统深入的理论学习。只有认真学习知识,从书本中汲取知识的精华,提升个人的品德修养。相反,台能不进行理论学习,就不能系统、全面、深入地掌握相关方面知识。因此,教师应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信念,掌握师德修养的根本,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提升指导实践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在社会道德问题突显时期,进一步增强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把好教师这一关,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关键。此外,教师应向社会优秀道德模范学习。率先学习社会优秀事迹,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其他师生,影响周边师生的思想和行为。要以先进典型为楷模,鼓励自己,鞭策自己,常以他们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成为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才能更好为社会培育思想过硬、能力过强、素质突出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3、教学反思是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

教学反思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的解决、态度的转变、能力的提升都离不开教学反思。首先,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人才的培育者必须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对于工作中不符合教师形象的话语,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要用时改变。其次,反思是高校教师是站在生命整体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给予学生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解放他们的个性。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关怀,在平时多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的模仿性、可塑性强,以及强烈的向师性。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接受教师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熏陶,所以教师应该把最好的精神面貌展现给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影响。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不断反思个人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个人教育能力,增强个人育人水平。

“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己且为人轻侮,更和足以感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较为活跃的因素,必须要不断参加社会实践,理论学习,自我反思,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增强个人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教书育人能力,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让明天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不仅学得知识,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能够为今天道德社会的构建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刘亚芝,师德修养必备“五心”[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

[4]吴辰.让每一位教师的心灵更为舒展[J].学校管理,2002(11).

[5]康萍.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探讨[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4).

[6]刘树攀.现代社会职业教师在不同环境中的职能[J].甘肃农业,2006.

[7]陈喜玲.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

篇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

姓名:宋羽 学号:110101032 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简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源泉,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关键。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自觉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荀子说:“知明而行无过”,循序渐进的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首要条件。

第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心、荣誉感等方面;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为对同志的尊重、友谊和热情。

第三,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正当性、合理性等发自内心的坚定信心,它决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影响着教师取得成就的水平以及品德修养的质量、道德要求内化的程度。

第四,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使教师能够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出行为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整体中坚持一贯,长时间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最终时间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第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贯彻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始终坚持下去,经过长期的锤炼,使其成为个人的日常习惯,道德品质才算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学习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因此,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如果离开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那样师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三、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修养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到“慎独”。这是人们在修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道 2

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慎独”也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在无人之处,教师亦应该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

二是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首先,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一个人民教师只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立下一高标准,他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永不满足,不断进步。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说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

再次,要善于控制自或“战胜自我”。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弱点、不良习惯等。

篇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现在强调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有人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起个辅助作用就可以了。我也曾面临这样的问题:光以学生为主,到时候老师还怎么样来教呢?尤其是现在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的情绪。通过培训使我认识到:所谓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的个性需求,从而把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作为课程实施的着眼点和目标。而不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一昧地迎合甚至讨好学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二者相辅相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因为教师经过专门训练,对于所教育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课程经过专门的培训,知道自己任教的课程需要掌握到什么样的程度。在教育过程中先进行仔细去分析,了解学生学习中已有的水平,在学习中将会有哪些困难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因为从事过多年的教学,对于内容的处理,已经把握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是成人,很多事情考虑问题都比学生全面,学生表现出来的不成熟性等也决定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领导、组织、指导和检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在课前对一节的内容,以及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情况要进行详细的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合理组织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理解教学的内容,对于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相应的指导,为了巩固教学那样还要布置学生作业,并进行检查。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检查指导功能。

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主体。所谓以学生为本,我想,强调的应该是要重视学生。而不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上的关系的问题。

教学应该把两方面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如果只看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会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如果一味顺从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都以学生说了算,这其实是抹杀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学生还是未成年人,很多看法还是片面的,如果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要多走很多弯路。学生的很多行为还需要规范,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这都需要老师的指导。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又不能一切都以老师说了算,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时刻都不要忘了学生是独特的个体。教师的教学就是为了学生服务,在教学中眼里始终有学生。

为什么说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高于大多数的职业

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高要求是教师的职业性质所决定的。

对任何一种职业,都要明确其职业性质,才能落实其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有关的待遇。对社会发展影响重大的教师职业更不例外。教师到底是自由职业者还是国家公职人员,虽然还存在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发达国家,都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公职人员(有的是作为公务员)对待的。国家公职人员(或公务员)的显著特点是有具体的职业资格要求,有专门的机构进行严格的考试并认定职业资格。对于教师而言,目前,日本、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都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在上述国家,必须取得国家认定的教师资格后,才有可能由政府任用为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长期是把教师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干部”对待的。1993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将教师身份规定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从对教师队伍的管理看,仍把教师列为国家公职人员。国家公职人员社会地位较高、职业稳定、待遇有保障,在大多数国家都是公众向往的职业。而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公职人员地位高,社会影响大,所以限制也较多,包括道德品质在内的各方面要求也很高。例如,在欧洲的很多国家,作为教师,不准有反政府的言论;禁止教师集体和政府进行谈判;美国虽然比欧洲宽松一点,但教师和政府谈判只限于工作条件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国家都规

定教师不能罢工,等等。在职业道德方面,由于教师的公职人员性质,要求更高,因为教师职业有社会形象、社会影响问题,不仅对学生,对社会也应当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的劳动对象可塑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他们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强、模仿性强的儿童和青少年。因此,教师在各方面要起表率作用,以自己的学识、才能、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起着教育作用,而且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职业道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要求,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由于教师的劳动对象不同于其他任何行业,决定了教师职业具有较强的表率性,要求教师具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品质,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他们通过对老师的模仿、借鉴、学习,不断自我发展。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道德表现任何时候都和在课堂上一样对学生有教育作用,对社会风气有影响,因此,要用教师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教师职业道德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且能够长期起作用。很多对人类科技进步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大科学家,在谈到自己的成长时,无不谈及自己的老师对自己的终身影响。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性,使教师的劳动成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显示出来。

教育“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决定了对教师劳动成果的测定比较复杂和困难。教师的劳动成果和“效益”难于完全量化。学生的分数只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一个方面。而且由于每位教师面对的学生个体差异极大,难以与其他教师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师相比较更困难。教师的这些劳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劳动的自觉性比其他行业更为重要,职业道德的约束作用更明显。

篇7: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摘要】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品质高低,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以及教师能否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同时也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的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任。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需要按照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以及道德实践的基本途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循序渐进,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

【关键词】高校 教师 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且还应当对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由于教育目的的双重性和特殊性,对于高校教师的职责,较之普通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高低,是决定能否很好完成教书育人重任,并进而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各种社会矛盾较为突出。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下滑现象较为严重。为了切实履行高校教师职责,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贡献绵力,有必要对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进行深入探讨。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职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规范。它体现的是教师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师只有以自己纯洁的灵魂,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的心灵,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的新一代。因而才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称呼,这本身就是教师职业道德社会价值的体现。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规范内容

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其内容可做如下表述:以为学生服务为核心,以爱岗敬业为原则,以严谨治学、教书育 浅谈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为基本要求,通过教育管理和建设,努力创造良好的师德风尚,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工作实践中,按照师德的基本内容,努力强化师德意识,实践师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义务,促进师德水平的提高。

3、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3.1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理论知识的学习,对自己的职业的认识,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高校师资队伍,也才能有力的促进教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要想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导性 必须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基础之上,紧定不移地坚持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主流道德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坚持邓小平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全国各族人民一同与时俱进,主要矛盾,解决当前突出的紧迫问题,如胡锦涛同志于

次会议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时候,必须针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为特殊的教书育人机构,往往还同时承担着学术研究的重任。

育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学术腐败等;4)高度的自律性 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的知识精英,更有超乎一般人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对于客观分析以及正确看待道德教育的意义也往往更为深刻。在这样的条件下,适宜的引导,可以促成高校教师主动的更进一步深入理解相关的道德问题,以自觉自律的精神,去内化和升华自己的品质,高校教师。

3.2 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不等同于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更多的针对他律性、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外加的道德规范,从不自觉转为自觉进行自身的道德教育以及自我陶冶,这种自我道德教育就是道德修养。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承中,历来十分重视道德修养,也就是一种外显到内化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过程,用一定的理论和要求,2)鲜明的时代性2006年33)强烈的针对性加入相关的重大内容。这样的特点,除了精湛的专业知识而外,从而成长为德才兼备的合格的社会性和被动性而言。使社会通过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1)坚定的主 教育的内容必须4日在全国政协十届四 在对高校教师如高校作要求在普通教书而当才会以积极向上的要努力抓住当前社会转型重要时期的月如防范和纠正学术研究中的一系列不正之风由他律转为自律,态度,不断的成长和完善自己,拔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也才能以一个较高的视角,对于正确履行高校教师的职责,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很多,因人而异,在这样的途径中,可以说,一切引导自我道德水平积极向上,同时对社会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的方法,都是卓有成效的。而一些常用的方法,其荦荦大端如下:1)慎独 内蕴君子之德,不会因无人知无人见而对自己的言行有失检点。居于暗室而不行亏心之事,才是外道化内德的表达,是高度自律自觉性的真正体现;2)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任何人都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错误,底,也会或多或少有那么一些私心或黑暗的一面,改正,才会在这样纠偏的过程中,是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达到新的道德高度;防微杜渐,积善成德 自古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只有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日积月累,方有大乘之功;日进一功 虚心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努力交流和学习别人的长处,学而后知不足。知不足而能自反,知困而方能自强。在这样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陶冶自己的灵魂。

3.3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对于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提出了如下基本要求:敬业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精益求精,刻苦钻研业务,才能在一个更高的平台,达到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

造性,思维广阔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力争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和教育风气,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秀的莘莘学子,完成作为高校教师所应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

诲人不倦是中国儒家传统观点,也是历史源流悠远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精髓之一。木百年树人,教书育人需要耐心和爱心,校教师应以莫大的恒心和毅力,关心成长过程中的学生,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栋梁之才;

篇8: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

0 引言

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 (1) 。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 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 所以, 其道德体系, 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 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 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 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 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1 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 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

这种高层次性, 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在当今社会, 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 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 也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 对于高校教师本身来说, 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1.1 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 早在人类社会初期, 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 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 并在奴隶社会初期, 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 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而伴随普及义务教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施, 基础教育师资出现极大缺口, 社会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工作技能的教师。到18世纪末, 师范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 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近现代以来, 教育的普及工作更是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已经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习的能力以及科举考试的选拔, 使得较为优秀的人才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即使到近现代, 高考等各项全国性的考试, 也一直是甄选人才的标准。许多人是经过高考的选拔, 才具有高校的入学资格。因此, 长期的教育发展, 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1.2 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在各项职业中, 基本上属于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项职业。以前聚焦的许多社会焦点, 往往是大学教授的头衔吸引人的眼球。这说明高校教师这项职业, 在人们心目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一旦有不符合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的事情在这一职业中发生, 社会就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高校教师属于一个高层次的职业。

1.1.3 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决定了职业的高层次性。

能够接受高校教育的受教育者, 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才。与之相适应, 高校教师的从业人员, 也是各门类的优秀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担当相对应的两种角色。这两种对应角色担当者的高层次, 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1.2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多重角色性

(1) 角色一:教学者。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 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 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 (2) 角色二:科研者。常常听人说, 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 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 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所以, 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 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 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 (3) 角色三:管理者。在教学过程中, 对于班级的学生, 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 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 否则, 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 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 高校教师的第三角色是一名管理者。

1.3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 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 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 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 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 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 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 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 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 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 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 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 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 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 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 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 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 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 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 那么, 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 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

2 高校教师三重职业角色的相互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重职业角色, 是融为一体, 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教育者, 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 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同时, 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 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 但是管理的目的, 还是以服务教学, 服务科研为中心。只有搞好教学, 科研才有意义;只有搞好科研, 教学才有内容;只有搞好管理, 教学和科研才能够顺利进行。

3 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道德

3.1 教学道德修养。

教学道德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 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了这些行为规范, 才能保证教学道德的推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 教学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这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 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道德, 是教师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责任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第三, 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好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衡量一个教师的得失也应该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质量上。尽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 但教学道德必然是其核心内容。

3.2 科研道德修养。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 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它既可以造福人类, 也可以祸害人类。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国内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科学的发展一旦丧失了伦理的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导引, 就会偏离人们的主观愿望, 进而最终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 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 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 受制于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3.3 管理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既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这样几项内容:第一,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第三,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主体把握高校教师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第四, 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

4 高校教师教育道德修养方法

4.1 认识人性, 以人为本, 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从本质上来说, 属于人的精神层次提升的问题, 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 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 以确立人生目的, 端正人生态度, 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4.2 参与社会, 奉献大众, 服务人民利益。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 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不是单纯的, 也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 更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尚的教师直射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 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 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 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才使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用以服务社会, 奉献大众。

4.3 批判现实, 道德反思, 指导创新未来。

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 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它是一个多向度的观察评价。面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 理应将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直接冲击性的因素上, 运用批判性思维, 针对性地认识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

5 服务学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讲师德, 说修养, 既要对整体进行规范, 又都离不开个人这个实体。可以说,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是师德修养的第一个基本点。人之所以成为“人”, 其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 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就是从自身出发, 在工作中贯穿服务的理念。高校教师面对学生、面对大众、面对社会, 如果有一种服务精神, 享受服务的乐趣, 那么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6 结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高校教师, 应该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服务社会的公民, 应当提高道德修养, 努力提升个人境界。作为修养道德的修养人, 也应该顺应自然, 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 而是切实融入集体和社会, 其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 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1]崔冰.浅谈教师的职业特点[J].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 1999 (04) .

[2]李希民.教师职业特点及道德建设[J].高等建筑教育, 2001 (04) .

篇9:浅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4-0075-01

高校教师承担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肩负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就需要高校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教学、科研水平,更需要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从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来看,应该说,大多数教师都能够恪守教师职业道德,兢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重利轻义、极端利己主义……

这些观念也不同程度影响了学校这片“净土”,有的教师按酬付劳“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缺少奉献精神;有的教师对本职工作敷衍了事,热衷于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职业上,主次颠倒;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个人本位,为个人私利不择手段,失去了在学生中应有的表率作用。还有的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是“教书”,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是尽职尽责,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教师课余时间与学生接触少,不愿去从事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的一些不良的思想,行为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高校教育的发展,影响着教师队伍的稳定。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呢?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指出:“希望我们的教师志存高远,爱国敬业,希望我们的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热爱教育事业,发扬敬业精神

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从事的职业。敬业就是以恭敬、严肃、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专心致志。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热爱教育,一定要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如果没有教师的辛勤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把教师从事的艰苦劳动和这种艰苦劳动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意义联系起来,就能感受到教师为此付出的劳动是值得的,就会感到当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从而就会热爱本职工作。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有了“热爱教育”的职业情感就会把它外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就会在自己的岗位上,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安于清贫的“粉笔生涯。”

二、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素质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劳动的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

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直是师德的根本标志,也是教师整体素质的核心部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首先要用自己的品德,修养、情操、仪表、对国家、对人民和社会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社会主义理想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树立良好的师德榜样。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刻苦钻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调整。第一、教师获得新知识最重要的途径是通过主动的不断的自学。自学能力越强,越有利于知识结构的优化和更新。第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教师必须注重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教育的规律和方法,以利于指导不断变化的教学。第三、提高自身的组织能力,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改进。第四、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了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造就一流的国民素质。因此,教师应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勇于探索创新,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还应注意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科研能力等。

三、热爱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热爱学生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具有鲜明个性特点,有丰富的感情生活,甚至有些叛逆性格的青年学生,热爱学生应该做到:(一)了解信任学生。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信任学生,只有了解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苦恼和忧愁,才能根据学生特点“对症下药”进行教育,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平等的对待和尊重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有尊严的、正在成长发展中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人格、关注其个性发展,而不要“目中无人”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此外,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应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有亲有疏,否则就会伤害学生自尊心,有损学生人格也有损教师的光荣形象(三)要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结合在一起,也就说,当学生出现缺点和错误时,我们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当然“严”也要真正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方、严而有度、严而有恒,这样才能用智慧和道理去说服学生,修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和品行、让学生心服口服。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活动中最宝贵的一种情感,教师应当把这种爱无私地奉献给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教师这里得到一份爱,从中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当然,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除了教师的自我朔造外,也需要优化外部环境:如在教师待遇,职称晋升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等。

总之、高尚的师德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道德的人,才能不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参考书目

篇10: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论 文

 学校:

 班级:

 姓名:

 学号: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完成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我国教师的道德也逐渐变得更加的重要,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论述了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字: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江泽民总书记也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这要不管是作为哪个阶层的老师都要求能够有一个高尚的灵魂,不仅仅要把传播知识作为第一要求,更要把教育教导学生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工作中心,这就更深更广的对教师的工作任务做了要求,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由江总书记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但其本质就是以爱为核心,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所以,这也是我主要想陈述的一个方面——教师职业道德中的爱的培养与体现。

一、教师对于教育事业的爱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或者说更广的方面来说:人生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职业来从事是一个前提,也将会是很幸福的一件事,那么,对于今天坐在这里进行新教师培训的我,我觉得我是个幸运儿,这种对教师行业的憧憬,对老师的热爱是我搞好之后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条件和最根本的动力,这主要体现在: 1.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

从国家层面来说,教育事业是关系到国家四化建设、国家命运之兴衰的事业,教师是立教之本,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重任。因此教师不仅仅自己要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等,更需要把这种正确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等传达给自己的学生,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这是教师忠于教育事业,献身于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师人生价值的正确取向。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就像我我刚才提到,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

另从个人层面来说,我相信人在做天在看,人在做,每个人都在看。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称,在面对学生,其实更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是一定需要无限的耐心、毅力和责任感的。学生面对你,学生是你的三十分之一或者四十分之一,但是你是学生的百分之百,同时,你面前的学生也是他家庭的百分之百,这百分之百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所以,当你理解了这些,就能理解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而是一个家庭,需要你倾注全身精力的人,这就是你责任心的全部动力,我相信这样的想法适用于普通高校,更适用于高职高专的教学过程。2.教师需要具备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与精湛的教学技艺。

大师曾说过:“精神空虚,思想枯竭,志趣低下,愚昧无知等,绝不会焕发和孕育出真正的爱。”热爱教育事业,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建立在教师把丰富的渊博的知识无私奉献给学生的基础之上。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把最新的思想、观念和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掌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不断大胆地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成为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教学能手。

特别要提出的是,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只是开始,是必须所具备的条件,那如何有效的传授所学的知识是特别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多重教学手段,不仅仅在于传输知识,也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教授学生知识的时候需要提前归纳总结知识、突出教学重难点、选择教学策略:①可以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方向;②可以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着力讲解,使知识点错落有致,轻重有别,条理清楚,主次分明。3.做为老师,需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热爱教育事业,就要从教师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韩愈说:“以一身文教,而为师于百千万年间,其身亡而其教存。”因此教师要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

首先,教师要以其应有的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其次,教师要以应有的严谨求实的学风、教风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再次,教师要以健康人格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师的人格力量对青少年的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一位作家在晚年时曾无限感慨的说起他的一位老师对自己深深的影响:“每当他来到教室里时,那种祥和的道德氛围立即会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每一句话、乃至每一句话的语调都给人一种心灵空洁、浑身舒爽之感。在这种庄严却宽松的气氛中,心灵就象在洗澡一样清爽,人似乎站得更直了。每当他在身边时,我几乎变成了另一个人。” 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情感修养、个性修养,不断追求个性的完美,在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方面,领社会风气之先。

二、教师对学生的爱

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教师的品德教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教师对学生的爱主要体现在:

1.老师对于学生的深厚、持久、并且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

台湾教育家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子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的行为,可以说是理所当然,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是一种良好道德和人性的体现,这种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高尚的无私的,是建立在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责任感之上,这种爱,会促使教师无代价地、始终以满腔热情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特别是针对高职高专的学生们,他们离开自己的家来到陌生的大城市,作为父母最大的担心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孩子的安全问题,那么对于老师来说,我们不仅仅要关心他们是否学习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满足他们需要帮助,渴望关注,需要爱护的诉求,比如学生的心里健康问题,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这点是我经过一年的课程之后才深刻体会的,和我原来所想到的非常不同,同时,我也去查了大数据,学生认为好的老师是:百分之三十认为是关心学生、百分之三十是学识渊博同时具有良好的幽默感,这点无疑和刚才我们的论断也是一致的。2.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有被一视同仁爱的权利。

当今,我国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全面地爱每一个学生,不以学生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状况优劣来偏倚学生,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比如现在在小学阶段出现的依家长权位高低来定中或者大队长;又如每年教师节有老师看学生送花的多少来决定今后的工作中对谁会比较重视等等现象。这样的做法直接会带来学生们从小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教师在教育中的失败往往就是来自师爱的不公平,这样不仅不能严格要求有所关爱的学生,也会对没有关爱的学生造成极大的心里和思想包袱,甚至影响到他的今后。如果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爱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不仅提高眼前的教育质量,也会促使学生的成人和成才,即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形成、职业的选择、人生道路的转变,甚至会影响其毕业教师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个学生。回想起作为学生我们,那时候时候是否希望老师对我们自己多多关注,老师的一个简单的表扬就会让我们动力无穷? 3.对于学生给予的无限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爱。

“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的爱要建立在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基础之上。学生与教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有被尊重和被信任的权利。其次要尊重学生的创新精神,信任学生的潜在能力,为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氛围。对学生的爱要与严格要求统一起来。

上一篇:关于腊梅的花语和代表意义下一篇:二年级体育课全册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