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道德道德修养

2022-12-05

第一篇:高校教师道德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小议新形势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时代背景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 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然而,人类文明发展程度进一步提高,高校作为各国未来人才培养的基础地位显得更加重要,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就更是各国教育关注的重点。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的职业道德的认识和对教师职业关系的把握,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在国际化、全球化的今天,人才的技术性培养已没有了国界,但人才的精神和道德培养却愈加受到各国重视,能否培养出一批批有全球眼光、又立足本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后备人才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成败的关键,这一场境即是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建设的时代背景。

二、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与实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道德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教师道德修养是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要随时随地反省、检查、解剖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严格的按道德规范去剔除自己思想中的杂质,从而内化正确的道德原则及规范。

三、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行艰苦锻炼的结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1、社会主义教师道德修养则是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实践是师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实践是检验师德修养客观效果的唯一标准。实践是师德修养水平不断提高的动力。因此,教师进行道德修养必须投身于社会实践。首先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去。只有在这两个文明建设之中,教师道德修养才不会偏离方向。其次要积极投身教育实践。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实践,教师道德修养中的各种矛盾都存在于教书育人的实践当中。

2、实现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作为指导。教师道德修养离不开社会实践,特别是不能离开参加教育教学实践。然而,要提高实践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又必须认真学习理论,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否则道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时代人民教师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别于以往一切时代的教师道德修养,才能体现出时代性、实践性和阶级性。其次,还要学好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教师职业道德理论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体现,指明了教师道德修养的任务、途径和方法。

四、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进行师德修养,不仅要了解修养的根本途径,还必须学会掌握修养的科学方法。

1、教师在道德修养过程中,一是做到“慎独”。道德原则是一时一刻不能离开的,要时刻检查自己的行动,警惕是否有什么不妥的言行而自己没有看到,害怕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意见而自己没有听到。“慎独”既是一种修养方法,又是人们在修养中所形成的一种道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慎独”还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一般来说,教师在集体生活中,有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注意自己的言行还比较容易,而在无人之处,别人永远不会知道的情况下,能否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就要看其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

2、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道德修养离不开外部的条件和作用,但主要还是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和高度的自觉性。因为教师道德修养的本质是教师在心灵深处进行自我认识、自我解剖、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自我教育贵在自觉,教师在进行道德修养过程中,要勇于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之一。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取得好效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间的关系。批评是帮助他人认识和纠正错误,自我批评是认识和纠正自己的错误。

3、要善于控制自己或“战胜自我”。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以坚强德意志和毅力战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弱点、不良习惯等。我们要严于解剖自己,目的也正在于此。“战胜自我”需要有更大的决心和毅力,克服不良的心理定时和行为习惯。教师进行道德修养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个人做一两件符合道德要求的好事并不难,难的是长期的乃至一辈子做好事。因此,要长期努力,还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积小善为大善。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应该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积善成德”。 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浅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不忘时刻提高业务水平,积累工作经验,提高职业修养。道德思想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水平是关键,身心健康是保证。在每一天的工作中,我都将注重自己从业素质的提高,不断完善自我,找准自己的位置,甘于奉献,勇于探索,用心施教,努力做好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第二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姓名:宋羽 学号:110101032 工作单位:石家庄学院

简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全社会职业道德的排头兵,是高等学校健康发展的源泉,是高校教师成长的关键。为了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过程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自觉认知和行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

第一,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荀子说:“知明而行无过”,循序渐进的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认识水平,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首要条件。

第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心、荣誉感等方面;此外,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为对同志的尊重、友谊和热情。

第三,坚定教师的职业道德信念。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正当性、合理性等发自内心的坚定信心,它决定着教师行为的方向性、目的性,影响着教师取得成就的水平以及品德修养的质量、道德要求内化的程度。

第四,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使教师能够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做出行为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整体中坚持一贯,长时间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最终时间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第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教师只有在实践中贯彻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始终坚持下去,经过长期的锤炼,使其成为个人的日常习惯,道德品质才算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

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离不开实践,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叫做“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学习也是加强师德品质修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师明辨职业活动中的是非善恶,从而增强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自觉性。因此,教师的每一种优良师德品质的培养和形成,首先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只有认真学习,才能培养出真正完美的师德。如果离开学习,就不能很好地掌握科学理论,那样师德修养就会迷失方向。

三、 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必须修养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做到“慎独”。这是人们在修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道 2

德情感和道德信念,它使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按照教师道德规范去行事;“慎独”也是一种高度自觉性的表现。在无人之处,教师亦应该严格按照道德标准去行动。

二是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于剖析自己。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不仅可以洗刷自己思想中的灰尘,也可以提高自己辨别是非、荣辱、美丑的能力,是个人成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首先,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提出高标准、严要求。一个人民教师只要对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立下一高标准,他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永不满足,不断进步。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也就是说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

再次,要善于控制自或“战胜自我”。在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以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克服自己身上的缺点、弱点、不良习惯等。

总之,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我们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第三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论文

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论文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论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特 点 与 道 德 修 养

校: 姓 名: 准考证号: 培训地点:

论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与道德修养

摘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的社会贡献,立足于一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体系。高校教师是一个培养人才,塑造人才的职业,其道德思想会在工作中一点点渗透到被教育者的行为习惯上。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具有合格的教育道德理念,散发高尚的道德人文关怀。教育道德体系又分别由教学道德修养、科研道德修养、管理道德修养组成,三个方面相辅相成。这三个方面,又可以从认识人性、参与社会、批判现实这些方法来得到提高。本文主要结合教育道德体系的内容,来论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关键词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职业道德修养

①教育是一种社会行动。 行动是人类对自然事物和社会事件进行有意的干预或者不干预。它的特征在于对于行动者具有一种含义、一种意义或者一个目标。但这种意义绝非只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而需要通过对行动者方式以及现有其他数据和材料进行分析才能发现。因此,教育必须是一种社会行动。这种社会行动会对被教育者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其道德体系,应该也有一种较为普及的,被社会所认可的遵循方式。社会是朝着前进的方向发展,那么这种道德体系的建立,也必须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前进。而对于教育者来说,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就必须是一项长期关注的要务。

① 主要参考[德]沃尔夫冈·布列钦卡著,胡劲松译.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第一章第三节).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一、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1.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具有高层次性

任何都有需要和动机,高校教师作为高等专业技术人员,其需要与动机具有高层次性。这种高层次性,决定了其在社会中产生的较大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尊师重道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在当今社会,这样的认同有所降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主流的意识还是非常认可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知识的教授者持有尊重的态度。这样的社会环境,也是说明高校教师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相对较高。那么,对于高校教师者本身来说,培养自身高层次的需要与动机也应该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要求。

(1)悠久历史与长期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是人类社会最为古老的职业之一,早在人类社会初期,教育活动便已经产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逐渐分离,教育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活动,并在奴隶社会初期,成立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工业革命兴起之后,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伴随普及义务教育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实施,基础教育师资出现极大缺口,社会需要大量同时具备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教育工作技能的教师。到18世纪末,师范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普遍发展起来。进入20世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普及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长期的封建社会统治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到了近现代以来,教育的普及工作更是快速发展。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已经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学习的能力以及科举考试的选拔,使得较为优秀的人才从考试中脱颖而出。即使到近现代,高考等各项全国性的考试,也一直是甄选人才的标准。许多人才也是经过高考的选拔,才具有高校的入学资格。因此,长期的教育发展,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2)社会影响范围广泛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教师在各项职业中,基本上属于社会影响较为广泛的一项职业。以前聚焦的许多社会焦点,往往是大学教授的头衔吸引人的眼球。这说明高校教师这项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属于道德标杆的职业。一旦有不符合人们心目中道德标准的事情在这一群职业中发生,社会就容易掀起轩然大波。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高校教师是属于一个高层次的职业。

(3)高层次的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决定了职业的高层次性

能够接受高校教育的受教育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人才。与之相适应,高校教师的从业人员,也是各门类的优秀毕业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担当相对应的两种角色。这两种对应角色担当者的高层次,也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的高层次性。

2.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多重角色性 (1)角色一:教学者

教师的首要工作要务是教学,上课、教课是一名教师的天职。作为教师,首要的角色就是一名教育者。

(2)角色二:科研者

常常听人说,要给别人舀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学者如果没有自身的知识储备,就会在讲课时捉襟见肘。那么,高校教师要丰富知识储备,在专业之内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必须要积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教师的第二角色是科研者。

(3)角色三:管理者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班级的学生,不论是课中还是课后,都需要进行一定的管理,否则,教学过程中一盘散沙的话,教育的引导作用难以实现。鉴于此,高校教师的第三角色是一名管理者。

3. 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知识作为传达思想的载体,根据各种层次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特征。基础知识,例如:简单运算、基础识字等,就有着普及性的特点。社会上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拥有资源和掌握运用的能力。比基础知识层次高一些的就是义务教育的大体内容,可以被称作常备知识,这种知识对于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有着最基础的支撑作用。再往上的层次就是高等教育知识,这一部分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围绕某一专业进行。高等教育知识之后,就是科研知识。科学研究是根据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所进行的活动。由于从事的人数相对较少,需要的知识储备相对较多,从事的内容非常专业,科研知识不可避免带有或多或少的个人倾向。 高校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属于高等教育知识,在辅助教学的科研过程中,也需要具备相当的科研知识。因此,高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自身提高的学习内容,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个人特色,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在独立性的特点基础之上,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项以创新为目的的活动,那么,高校教师的工作也一定是具有创新特点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具体特征。

二、高校教师三重职业角色的相互关系

高校教师的三重职业角色,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作为一名教育者,同时也是一名研究者,要把握好教学与科研的平衡。同时,不论是教学还是科研,管理始终贯穿其中。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每个人的管理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管理的目的,还是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为中心。只有搞好教学,科研才有意义;只有搞好科研,教学才有内容;只有搞好管理,教学和科研才能够顺利进行。

三、高校教师职业角色特点与高校教师教育道德

1.教学道德修养

教学道德贯穿于学校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具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教学道德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只有遵守了这些行为规范,才能保证教学道德的推行和教学效果的提高。第二,教学道德是一种场合道德。这是指在学校这个特定的场所,特定空间中形成的道德,是教师为了履行自己教书育人责任而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体系,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第三,教学道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好书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衡量一个教师的得失也应该主要体现在他的教学质量上。尽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教学道德必然是其核心内容。

2.科研道德修养

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科学研究的后果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祸害人类。科学研究本质上具有伦理道德的属性。国内外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的发展一旦丧失了伦理的规范和伦理价值的导引,就会偏离人们的主观愿望,进而最终损害人类的根本利益。无论是从研究手段还是从研究目的来看,科学家的行为都和其他人的行为一样,时刻处在社会各阶层的关注之下,受制于社会的普遍伦理道德规范和标准。

3.管理道德修养

高校教师管理是指高等学校对教师的任用、培养、考评、待遇、晋升、奖惩等工作进行管理的过程。它既是高等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高校教师管理道德主要蕴含这样几项内容:第一,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调节高等学校教师管理活动中伦理道德关系的行为规范。第二,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关系在人们观念中的道德化反映。第三,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高校教师管理主体把握高校教师管理活动的一种实践精神。第四,高校教师管理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高校教师管理活动中的特殊反映。

四、高校教师教育道德修养方法

1.认识人性,以人为本,提高个人修养

修养从本质上来说,属于人的精神层次提升的问题,认识人性是从精神上进行修养的活动,认识人性可以帮助修养者思考人生,以确立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增强道德修养的勇气。

2.参与社会,奉献大众,服务人民利益

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是在冥思苦想中进行的,而是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不是单纯的,也不是脱离生活、脱离实际的,更不是空洞乏味的说教。高尚的教师直射道德修养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锤炼而成的,只有经过较长的教育实践,教师本人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亲身体会到了教师工作的酸甜苦辣,认识了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才是自己的理念、境界逐渐得以升华。用以服务社会,奉献大众。 3.批判现实,道德反思,指导创新未来

批判是对于是非的判断,也是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与否定。踏实一个多向度的观察评价。面对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现象,理应将关注焦点集中到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直接冲击性的因素上,运用批判性思维,针对性地认识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问题。

五、服务学生、服务大众、服务社会

讲师德,说修养,既要对整体进行规范,又都离不开个人这个实体。可以说,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师德修养的第一个基本点。人之所以成为“人”,其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及由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基本原则就是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

承认群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就是从自身出发,在工作中贯穿服务的理念。高校教师面对学生、面对大众、面对社会,如果有一种服务精神,享受服务的乐趣,那么就能够解决工作中的许多问题。

七、结论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以高标准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作为服务社会的公民,应当提高道德修养,努力提升个人境界。作为修养道德的修养人,也应该顺应自然,顺应社会的发展。提高道德修养的目的不是单纯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融入集体和社会,其最终目的还是以人为本,服务大众。

第四篇:山西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校教师道德修养

1.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与概括。

2.①加强师德修养,可以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动力,②加强师德修养,可以端正教师自我发展方向,③加强师施教,发展个性,3.诲人不倦,

教学相长。

17.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是指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活中遵守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品质。

18.高校教师的道德情操主要体现在他们的忠诚教育、热爱学生的职业理想,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良心,真诚务实、严肃认真的职业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

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0.履行教师义务应做到:1.做学生人格完善的榜样,2.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3.善于营造创新的氛围,4.敢于严格的正确性,形成了坚定的道德观点,把道德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与原则,并作为道德评价的内在标准。口头上说说而已的道德观点不足以表明道德信念的形成。第二,对与自己信念相近的思想,言行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会产生相应的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对违反自己的道德信念的事情,则会产生强烈的消极的情感体验。第三,统治地位的道德价值体系。 58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它的作用体现在:1教师道德评价是教师行为的道德价值的仲裁者,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素质具有制裁和激励,教育和监督的作用。2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实现和维护的保证。3教师道德评价可以促进教师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4 教师道德评价可以有德修养,可以提高教师的自我总和素质。

3.大学的使命主要是培养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 4.以德治教的意义:①以德治教有利于引领价值导向,升华社会风尚,②以德治教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社会文明,③以德治教有益于以文化促进和谐。

5.道德的本质:①道德是一种最终由经济关系决定的社会意识,②道德是一种调节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③道德是一种人类把握世界的实践精神。

6.道德的特征:①主观性与客观性的辩证统一,②现实性和理想性的辩证统一,③阶级性与全民性的辩证统一。

7.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内容,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 8.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9.高校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传承文化,塑造灵魂,创新知识,服务社会。 10.高校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事业为先,学生为本和真理为上。

11.事业为先原则的基本要求:1.忠诚教育,报效祖国,2.笃爱科技,造福人类,3.科教兴国,成就自身。

12.学生为本原则的基本要求:1.了解学生,因势利导,2.尊重学生,偱循诱导,3.关爱学生,宽严相济。

13.真理为上原则的基本要求:1.热爱专业,铸成专长,2.勇于创新,奋发进取,3.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14.高校教师道德的主要规范: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团结进取,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15.教书育人,是指教师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16.教书育人的具体表现:1.德育为先,全面育人,2.因材 态度,严谨治学、教学育人的职业义务的无私奉献、为人师表的职业荣誉等。

19.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20.高校教师职业理想的内容:1.献身教育的精神,2.培养人才的乐趣,3.精益求精的素质。

21.教师职业良心,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义务的高度自觉意识和情感体认,自觉履行各种教育职责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道德调控和评价的能力等。 22.教师职业良心的内涵: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23.教师职业良心的作用:1.有利于行为前的判断,2.有利于行为中的监督,3.有利于行为后的自我评价。

24.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行为。简言之是指教师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

25.职业态度倡导教师树立的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乐业精神。

26.教师职业态度对教师的要求:1.明确职业的要求,2.培养吃苦的精神,3.享受自己的工作,4.依靠集体改变态度,5.学校应为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通过相应的活动去改变年轻教师原来的态度。

27.教师的职业义务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也可以称为教师的职责。

28.教师的职业义务的基本特点:职业义务与权利是统一的,尽职业道德义务是完全自愿的。

29.教师义务的内容: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要求学生。

31.教师职业荣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其本质是教师对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职业道德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道德关系的概括和反映。

32.高校教师职业荣誉的内容:1.教师以“园丁”自居,辛勤耕耘,布点春色,2.教师以“春蚕”自比,默默无闻,无私奉献,3.教师以“犁铧”自赏,开垦荒原,播种知识。 33.培养教师职业荣誉的作用:1.能推动教师更好的履行职业道德义务,2.能帮助教师对自己行为后果做出评价,3.能激励教师奋发向上。 3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内化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培养高尚道德品质,正确实施道德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

36.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高校教师对其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对象、教师道德等在内心产生的爱憎、好恶、荣辱、美丑等内心体验。 37.教师道德职业情感的作用:评价作用、调节作用、信号作用。

38.高校教师道德职业情感的表现:首先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上,其次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和荣誉感上,再次还表现在对同志的尊重、友谊、热情。

39.教师职业道德意志主要表现在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 40.教师职业信念是教师对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等发自内心的坚信不疑的态度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一贯性的特点。

50.正确的道德信念表现在:第一,不仅懂得道德规范,掌握道德知识,而且相信它用坚强的意志行动去努力实现自己的道德信念,维护自己道德观点的正确性。

51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教师在职业道德认识,情感,信念的支配下,在教育活动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做出的可以观察到的客观反映及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即在职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教育事业及他人,集体,和社会方面的行为。

52 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掌握即符合教师职业道德又符合教育规律,学生心里发展规律的行为方式。第二,使已经掌握的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方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达到熟练,自如状态。 总之,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基本要素并非孤立存在和发展,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构成整体发展。 53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加强道德教育,提高道德修养,注重道德评价。 54提高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用 ,知行统一,省察克治,积善成德,慎独自律。 55教师道德教育的特点:1,坚持立足与现状,着眼于未来的原则。2,教师道德教育诸环节,具有同时性,或渐进性3 道德教育起点具有多端性 4 过程具有重复性和渐进性5 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5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自我评价是教师本人对自身的教育行为的道德反思形式,是个人对其行为是善是恶的一种判断。社会评价是社会有机体对教师的教育行为的善恶性质的判断形式,其典型形式就是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

57 教师道德评价有三个层次的标准:第一层次体现为特定的教育行为,特定社会对教师这一特定职业的道德要求。第二层次体现为特定时代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愿望,道德要求以及在此影响下形成的该社会中占

效调节教育内外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褒扬善行,排除隔阂,斥责恶行三个方面。

59.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1.提高道德认识,2.培养道德感情,3.锻炼道德意志,4.坚定道德信念,5.躬行道德行为。

60.高校教师道德修养的轨迹:从道德规范到道德行为的转化,从道德行为到道德品质的凝结,从道德品质到道德人格的升华。

61.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评价是指教师个人和社会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善恶的价值判断以及所表示的褒贬态度。

62.健康而成熟的人格的特征:意志自主性,自我同一性性,主体的完整性。

63.胡锦涛对教师的四点期望:1.爱岗敬业,关爱学生,2.刻苦钻研、严谨笃学,3.勇于创新,奋发进取,4.淡泊名利,志存高远。

64.教师理想人格包括两方面含义:1.是指教师所渴望和追求的最能体现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职业道德关系与职业道德风貌,2.是指教师所渴望和追求的职业道德上的完美典型和理想人格。

65.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务活动、履行职务时,遵循教师职业道德,以美的形象、美的行为去感染、培育教育对象的基本的行为规范。教师礼仪的基本含义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为学生、为社会树立光辉的榜样。66.教师礼仪的特点:鲜明的强制性,强烈的形象性,教师礼仪的综合性。

67.要提高教师礼仪水平应做到:1.学习理论,2.行为训练,3.慎独重微

68.教师良好的职业形象包括:1.庄重大方的服饰装束,2.文雅得体的行为举止,3.文明规范的话语谈吐。

第五篇:浅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新入职教师培训计划师德师风专题

一、教师职业道德内涵和特点

(一)道德

1、道德的含义:在伦理学意义上,道指做人之道,即人之所以为人必须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德则指修道有得,即人遵循为人处事之道所具有的行为和品德。“德者,得也。得其道于心,而不失之谓也。”(宋朱熹注《论语》)德的实质就是心中得道,行为合乎一定的规矩。

中国传统道德基本概念:四维:礼、仪、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四字:忠、孝、节、义。

西方理论家对道德的定义:

苏格拉底认为“道德即知识”——“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

康德认为道德是出自“善良意志”的 “绝对命令”——主要指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善良意志提出的行为规范,即自己给自己立法,并要求人们按照自己的立法和善良意志去行动。

亚里士多德认为道德就是行为的善;黑格尔认为道德是主观意志的法;爱尔维修和费尔巴哈认为,道德就是幸福„„

2、道德的特性

第一,道德具有很强的自律性。马克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宗教的基础则是人类精神的他律”。

第二,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从时间上看,它与人类社会共存亡,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消亡而消亡。从空间上看,它作用于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宗教,无孔不入,无处不在。从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来看,它渗透在人们各种社会关系及人们的思想行为当中。

第三,道德具有独特的多层次性。 如“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道德建设的核心,这个核心有它的层次结构,就其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总括词而言,至少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层次——“做好本职工作,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或凭诚实劳动取得报酬。 较高层次——-努力地为人民多办实事、多做好事,不计个人得失。 最高层次——不计报酬,不讲条件地工作和劳动,即无私奉献。 从人已关系上说:第一层次——“为己不损人”。第二层次——“为己又为人”。最高层次——“屈己待人”或“舍己为人”。

第四,道德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道德品质是体现特定阶级或阶层的道德原则并具有一贯性和稳定性的个人的道德特质,它是道德信念、道德心理、道德行为在个体身上长期积淀的结果。

黑格尔所言:“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二)职业道德

1、职业: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产、生活需要,所从事的承担特定社会责任,具有某种专门业务活动的、相对稳定的工作。

2、职业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职业是人们谋生的手段和方式;第二,通过职业劳动使自己的体力、智力和技能水平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第三,通过自己的职业劳动,履行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

3、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一种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机制。是用来调整职业个人、职业主体和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

4、职业道德本质:

职业道德是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是人们在职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范;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5、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

6、职业道德特征:职业性、实践性、继承性、多样性。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1、教师职业道德内涵:简称师德,是指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观念、情操和品质。简言之,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时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职业道德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从道义上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在教育过程中与其他参加者之间的关系,处理教育劳动问题,以做好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

2、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高校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从事教育活动时所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高校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区别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正确认识并把握这一特点,对于增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自觉性是十分必要的。

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特点: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高校教师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人物,高校教师的学术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对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二,高校教师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高校教师在劳动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既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这就对高校教师自身的道德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高校教师要有严谨的科学精神,高校教师特殊性体现在教学与科研并举,高校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课题研究,进而推动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服务。

第四,高校教师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需要一支品德优良、知识渊博并且具有较强创新精神的高校师资队伍,这对高校教师的创新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基本情况

2011年12月23日,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颁布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就贯彻落实《规范》有关工作发出通知。这是继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重新修订和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首次制定印发《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二)背景 研究制定《规范》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任务。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百年校庆讲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力军。广大高校教师要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提高业务水平,以高尚师德、人格 2 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建设,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1、高校教师重要贡献

在我国,教育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教师和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教兴国的实施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教育的各项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我们可喜地看到,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在(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等方面,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和先进模范人物,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体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赢得了全社会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

2、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现在我国高校教师总体上职业道德水平比较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教书育人意识淡薄,缺乏爱心。当前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关系、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等方面的问题。有的高校教师认为只有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才是“正当”的“份内事”,完成了教学任务就是完成了自己的职责。认为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没学问”的“份外事”。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只注重对学生科学知识的传授,只管学生的专业知识成绩,不管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与学生沟通不多,对学生关心不够,有的老师甚至在课后都不认识自己的学生,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关爱。这不利于学生培养全面的素质。

2014年9月9日,总书记走进北京师范大学,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做好老师,一要有理想信念,二要有道德情操,三要有扎实学识,四要有仁爱之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办发[2004]16号文件):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做好两个方面:

——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发〔2016〕31号):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意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和专门力量建设。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要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增加课堂教学权重,引导教师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堂教学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实施师德“一票否决”。

其次,有的学风浮躁,治学不够严谨,急功近利。高校教师肩负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重大责任。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 3 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诚信的学术态度,在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却时有发生,这不仅损害了学校的名声,还给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教育部对高校学术不端的七种行为进行了认定: (1)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 (2)篡改他人学术成果;

(3)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 (4)伪造注释;

(5)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 (6)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 (7)其他学术不端行为。

反面事例: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第三,有的要求不严,言行不够规范,不能为人师表。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教师不能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差,只是把教师这份职业作为了自己的一种谋生手段,在工作中积极性不高,甚至将本职工作看成了“第二职业”,主要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一技之长参与“市场竞争”,进行赚钱,这极大的损害了高校教师的形象,也给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教育部禁令:关于印发《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的通知(教监[2014]4号)

为纠正教师利用职务便利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不正之风,特作如下规定:

一、严禁以任何方式索要或接受学生及家长赠送的礼品礼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等财物。

二、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的可能影响考试、考核评价的宴请。

三、严禁参加由学生及家长安排支付费用的旅游、健身休闲等娱乐活动。

四、严禁让学生及家长支付或报销应由教师个人或亲属承担的费用。

五、严禁通过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生活用品、社会保险等商业服务获取回扣。

六、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的其他行为。 就业、招生(管好自己,手莫伸);评先、评奖(公平公正);乱收费。 黄大年:《关于在全院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中深入开展“学习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争做黄大年式共产党员”主题教育方案》的通知:

2017年5月25日,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大年同志秉持科技报国理想,把为祖国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作为毕生追求,为我国教育科研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他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我们要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做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个别教师甚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严重损害人民教师的职业声誉。有的只顾潜心科研和教学,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有时会在课堂教学和学术活动中带着个人色彩,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办发[2015]52号):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课堂蔓延,决不允许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严把教师进 4 口关。加强对各类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教师、学生信教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在,虽不是主流,但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部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并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原因,还存在着其他方面的原因。 第一,社会原因。当今社会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市场经济在使我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个人主义、急功近利等不好的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重视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致使许多人自我利益膨胀、本位主义滋生。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合理分配体系尚未建立,高校教师总体来说待遇偏低,加上买房、医疗、子女教育等经济压力,再加上“学术”与利益的挂钩,以及不健全的职称制度、考评制度,使得某些老师为了最大化自身的利益,一心忙于“科研和论文”,有时为了自己的前途甚至不惜丧失道德底线,不遵守学术规范。

第二,我国高校在师德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虽然近年来教育部已先后出台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多个文件,但是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很多高校过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术成果给学校带来的声誉和利益,往往忽视师德的重大作用,并且在师德建设过程中,重视不够,投资太少,并且在各项荣誉评选中高校师德一票否决制有时就是一句空话,对师德奖惩力度不大,相对来说师德建设成效不明显。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也与教师本人有很大关系。高校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师德建设成效的最根本的内部因素。当前,高校教师队伍结构越来越年轻化、高学历化和高职称化。随着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大批的高学历毕业生进入了高校,并很快承担起高校主要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主要力量。他们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思维敏捷、思想开放、勇于创新,有热情、有干劲,为高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高校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大多数年轻教师都没有经历过磨砺,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极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极易重物质而轻精神,再加上高校在师德建设中也是重制度约束,对青年教师的入职教育和职后教育等流于形式,致使有些青年教师,职业信念淡化,职业责任感不强。有的教师为了在科研中多出成果,为了早评职称,就会急功近利,做出一些有悖师德之事。

三、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坚持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

2、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

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不仅要懂得哪些是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思想,为什么应当具有这种思想道德,而且更主要的是把这些认识用于 5 指导行动,按照师德的要求,从事教育实践,并以此为准则,对照、检查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和动力支持,教师职业道德的提升是更高层次的教师专业发展。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着眼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应强调教师的“终身学习”,使其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须。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有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关注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重视教师不同层次的需要,为教师个性的张扬与主体地位的凸显提供保障。

(二)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了更好的加强高校师德建设,使高校更好地成为育人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阵地,我们针对当前部分高校教师出现的师德问题,主要从教师自律的角度提出如下要求:

1、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

2、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

3、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

4、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

5、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

6、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

总之,我们广大教师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切实加强道德修养,坚定献身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忠诚信念,坚持为人民服务、为教育事业奉献的道德原则,坚守甘做“人梯”和“蜡烛”的深厚情怀,秉承能顾大局、识大体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精神,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学院新一轮振兴发展、建设高水平职业技能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附:新教师入职誓词

我志愿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庄严宣誓: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爱国守法、忠于职守,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弘扬正气、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甘于奉献,以校为家、荣辱与共,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奉献智慧与力量,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感谢你的陪伴爱情语录下一篇:古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