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2024-05-23

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精选8篇)

篇1: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浅析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素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涵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主要是指教师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达到的教师道德境界。

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人,不仅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教师在教与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内在精神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教育实践性凝聚而成的品质;二是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素质。

教师作为一个社会职业,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连接过去和未来的纽带,是人类不断走向更高层次的桥梁。

二、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大发展,高校数量、在校生规模、办学层次和质量水平得以大幅提升。同时,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和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对教师职业道德领域构成了非常现实和直接的冲击与挑战,“一切向钱看”,“给多少钱干多少活”等不良思想甚嚣尘上,“无私奉献、甘做人梯”的传统师德遭到抛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面临“整体下滑”的尴尬境况。

1、部分教师价值观念扭曲 市场经济的浪潮,带来了社会风气的功利化,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等,对师德建设造成了很大冲击,导致部分高校教师重新思考和定位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价值取向,社会功利主义的大氛围和个人家庭生活的现实压力也驱使这些高校教师无法甘受教师职业的清誉,“象牙塔”的神圣光环被市场化的现实所打破。

兼职、创业,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甚至利用职业之便把眼光盯向了自己的学生。这些教师很快在市场化的历练中把自己重新培养成一名合格的“商人”,“等价交换、市场法则、经济利益为上”等思想观念被奉为圭臬,而忘却了自己的教师职业本分,对本职工作推诿拖延,虚与委蛇、消极应付。本来应该是在充分完成本职教学科研工作任务的前提基础之上,在业余时间利用自身的聪明才智和专业学识从事力所能及的社会兼职或自主创业等“第二职业”,实际运作中反而成了以“第二职业”为主业,教师职业反而成了副业与兼职,彻底“本末倒臵”,乃至不务正业。

2、职业意识淡化忽视责任

部分高校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职责认识不到位,只重教书不重育人,认为自己只要把院系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好,把课讲好,就算尽职尽责了,平时也大体能尽心努力备课上课,但鉴于高校教师不用坐班,“踩着铃声来,踏着铃声走”,除了上课时间以外,学生根本见不到老师,缺乏和学生的课外交流和互动,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精神辅导,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分析研究大学生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不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和规律,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发展问题与需要漠不关心,甚至刻意回避,把“育人”职责完全抛诸脑后。这也是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收到良好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甚至有极少数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并且把教育工作等同于一般的职业,只关注个人收入,教师的职业观念非常模糊,工作目标也并不明确,并且片面强调职业的待遇和收入,忽视了作为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些教师仅仅是为了取得职称获得高收入,一旦取得了职称,就失去了努力工作的动力;还有一些教师把校内的教师工作作为副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了在校外的挣钱上,这不仅仅冲击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的秩序,而且也弱化了学校的凝聚力。

3.职业操守缺失学术不端

受现有的高校教师职业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的职称聘任和工资福利待遇挂钩,导致高校部分教师出于评优晋职晋级等利益考虑,放弃踏实严谨的学术研究与创新探索,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学术不端行为严重,学术良心和职业操守彻底沦陷,甚至践踏了做人的基本原则、道德底线和法律准绳。

更有职称聘任终身制的做法,部分地方高校教师一旦达到自己设定的预期发展目标,就自认为万事大吉了,在学术研究、科研探索、教学发展等方面偃旗息鼓、休养生息,刀入鞘、鞍入库。放弃了为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人类文明进步继续拼搏奋斗的学术追求和理想信念,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方高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劳动奉献相错位的奇怪现象大量存在。而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学研究后继乏力的问题也部分源于此。

4.缺乏教育理想道德信念 在现今的教师队伍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把教书和育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缺乏责任感,不了解学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漠不关心;有些教师根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专研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问题;还有些教师缺乏集体荣誉感,从来不关心学生,对学生缺少爱心,只关注自己的得失,严重缺乏爱岗敬业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有的教师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师表形象欠佳,师德意识比较差,自身的素质修养也不够,对待学生,缺乏热情和关爱,教师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自己的个性自由,生活散漫;也有一部分教师对自己要求不够高,做事没有原则性,在学生面前缺乏表率作用。不尊重学生,敷衍了事的比比皆是。这一系列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教师的职业形象,在学生的心里造成了不良影响。

三、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教师的品德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将来的发展方向,可见教师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教师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是肯定无疑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好好培养学生。在德育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师表、铸师魂、正师德,真正做到正己、敬业、爱生、奉献。所以,教师道德建设是重中之重。

1、师德建设是决定人生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从社会的角度看,每个个体的道德风貌反映出整个民族的发展水平。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教师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超常的决定性作用。因为教师的教育是长期的系统的,无论是德育内容、德育方法、还是德育手段等都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的受教育阶段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从推进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看,师德素养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师德建设是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统领教师职业道德一切规范和范畴的依据。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教”的关键,我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是既教书又育人,所以,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教书育人的社会责任,通过教书育人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是实现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四、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的方法

教师是学校的主导力量,更是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的主力军。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和学生学习的榜样。德以才为资,才以德为帅。教师的职业道德体现了教风、学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道德情操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师德不仅是对教师的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高尚的师德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终身的。所以,只有教育工作者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培养高尚的师德,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

面对市场经济给教师职业道德带来的诸多问题,必须认真地分析原因的出现既有个体性原因,也有宏观层面原因,同时也有作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理性考量。而只有对问题根源有清晰准确地分析理解,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1、加强思想理论学习

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的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必要途径。一是认真学习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从中汲取精神营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的社会理想。只有透彻地认识人生价值,深刻地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真正“解放思想、开拓开放”,才能摆正个人和事业的位臵,正确处理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才能明确自身道德发展的方向。二是深入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是人类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有助于教师深刻地理解师德素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履行师德素养的自觉性。三是学习优秀教师的模范事迹,在心中确立崇高的师德榜样,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因为一切优秀教师的道德实践,都是师德规范原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化,具有鲜明、生动、形象的特点。“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以史为师,一定会有益于师德品质的养成。

2、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尽管难以量化统计调查,但不可否认的是,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市场经济规范和价值标准成为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中占主导位臵的强势力量,反映在高校系统中,突出表现在部分高校教师的择业动机定位于高校教师职业社会地位高、收入有保障、工作自由灵活等现实性利益考量方面,把教师工作仅仅简单地当作一个谋取经济收入来源的职业类别而已,而对高校教师职业在启迪学生心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科学技术文化的提升等深层次本质性意义与价值方面的认知模糊不清,这种认知上的偏差直接导致部分高校教师行为功利化、短视化情况较为严重,道德失范行为不断。为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教师职业责任意识建设。一方面,在教师职业准入阶段,要加强和重视候选人员择业动机的考察和鉴别,从源头上减少单纯出于经济动机而缺乏职业奉献精神等动机不纯者进入高校教师行业的风险和概率,教师职业是非常需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缺乏奉献精神而过于看重经济利益回报的人是不大适合教师职业岗位的;另一方面,则要加强教师从业期间职业责任意识的培育和发展,鼓励和引导高校教师树立对本职工作的正确认识,用社会主义价值观、荣辱观、道德观等审视、监督自身道德修养水平和问题,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规范自身行为,深刻理解自身工作对学生、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价值和长远意义。提高教师忠实履行自身职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尊重教师劳动回报

应该承认和尊重高校教师从事一定社会兼职或自主创业等“课余活动”以谋求其人力资本更高利用效益回报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切不可一概否定,严格取缔。但“课余活动”必须要有所规制,有所边界,正如2011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文规定“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只要不影响高校教师正常履行其教育教学工作,高校教师完全有权利用自己所拥有的时间精力和专业技能等各种资源条件去从事社会兼职等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正如法学上所讲的“法无禁止即许可”。这样一方面确实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或成果而获得一定经济收入以提高教师社会劳动收入水平,从而有助于改善教师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也便于高校教师通过更多地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实践,观察分析理解社会发展中的客观实践现象和问题,在专业理论技能和社会生产实践相互融合、相互检验、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推动专业技能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同时,这也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明确提出的“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伟大思想的具体体现和落实。

3、强化师德约束机制

从职业道德的培养机制来看,单纯依靠行为主体的自觉性培养和自我发展是极其缓慢而曲折的,同时,职业道德规范的“软性约束”特征又非常容易导致行为主体在面临诸多外部诱惑的时候轻易背弃道德规范要求而产生道德失范行为。为此,就有必要在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自律的同时建立切实有效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外部规范约束机制和体系,以确保高校教师能恪守职业道德规范而不逾矩。

要改革和理顺地方高校教师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规范落实合同化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细致的动态化人才聘用机制,特别要注意构建和落实高校教师退出机制建设,对那些确实无法履行高校教师岗位职责或有严重职业道德失范问题的教师,要坚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的有关规定,清理出高校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职业意识模糊不清和职业道德观念缺失的教师以有效的威慑力和警示督导作用。同时,要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救助机制,可以选聘学校内外职业道德素养深厚、职业道德培养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组成职业道德顾问或咨询委员会,具体负责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培育与发展过程中的诸多“疑难杂症”进行“望、闻、问、切”,以对症下药,治病救人。

4、健全师德评价监督

师德考评是教师绩效评价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师德建设,就必须强化师德的考核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的教师师德评价体制,把对教师职业道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工作的主要内容来抓。在教师考核评比机制中,要加大师德的分量和比值,师德考评要求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形成准确、量化的标准,要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教师的真实情况,做到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全面性的相互统一;定期开展师德考评活动,加强师德考评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除了提高教师自身的主观积极性、自觉性外,还要加强外在的监督和激励。对于忠于职守,职业道德高尚,教书育人效果好的教师要给予鼓励。引导和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探讨、交流和借鉴,使教师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得到肯定和推广,促进教师向科研型、理论型的高层次迈进,逐步形成一个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良好环境。

总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作为职业化培育体系中的核心与关键要素,其塑造与提升是一项长期而缓慢的渐进式发展过程,塑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我国传统师道规范原则的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更是需要教师、学校和社会有关各方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正可谓“任重而道远”。

篇2: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师职业道德修养

准考证号:1401030015 作者姓名:彭微 工作单位:保定学院

论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被社会赋予的最基本的职责,就是传授知识给学生。但在当今社会,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德育。而作为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正”比“学高”更为重要。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艰巨任务,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代高等教育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对个人行为的规范的要求,而且是教育好学生的必备条件。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及教师职业道德,并不断完善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正确认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有利于存进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提高师德水平,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优良品质。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专业能力和道德品质,是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教师在教育工作和实践中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的过程和结果。

二、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规范

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就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必须明确高校教师职业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是热爱教育,勇作奉献。热爱教育是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高校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艰辛的,既要付出艰苦的脑力劳动,又必须付出体力的消耗。有了热爱本职的深厚感情做基础,就能在劳动的艰辛中体验到无限乐趣。教师对教育事业热爱的情感是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前提。教师的工作是清苦的,既没有显赫的地位,也没有丰厚的物质待遇。常有人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正因为如此,高校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计较个人得失,富于奉献精神。只有对教师的职业有了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只有具备了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才能产生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才能在教育岗位上全心全意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人才。

二是教书育人,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教好书,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育好人,就要求高校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价值观,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

三是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教育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质量,因此高校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提高科学文化素养,掌握教育教学规律。用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

四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教人做人做事,首先高校教师自己应会做人。在高校中,大学生是一群思维敏捷、可塑性强的人群,高校教师只有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

三、提升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不是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师德修养的根本途径。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要有科学的方法,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习。品格的提升和才智的增长都离不开学习,加强师德品质修养同样离不开学习。高校教师要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知识,深刻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成为从事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帮助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为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教师对师德修养的认识,提高教师明辨是非和进行师德评价的能力,进一步明确师德修养的目的和方向。同时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专业知识。面对新事物、新问题的层出不穷,面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的业务和专业学习,才能更好适应工作的要求,实现高效教师事业道德修养的不断提升。再次要向优秀教师学习,找出自己的差距,向他们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对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并通过比较和思考,汲取一切优良的东西。二是反思。高校教师要确保自身具有极高的个人修养就要求高校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对自己进行反思,对自己的言行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价。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要求我们不但能够认识别人还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明确前进的方向,增强自身修养动力,高标准的要求自己。并通过反思,发现长处,看到不足,扬长避短,不断进步,使良好的职业道德在自我修养中不断形成、深化、完善。

三是情感。在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职业道德情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果仅仅去掌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而缺乏职业道德情感的体验,那其职业道德观念是肤浅的、易动摇的。对教育事业和学生的热爱,是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是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的原动力。只有教师心中有爱,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作为新时期的高校教师,必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终身理想和责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师积极工作、用于开拓进取的内部动力,是教师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保持高尚的道德行为的重要精神力量。

篇3: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一、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应该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我觉得这是应该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教师职业道德, 亦称师德, 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根据我国现行《教师法》的基本思路, 教师师德的精神实质可做如下理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在职业生涯中始终坚持教学严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廉洁从教的职业理念;要致力于追求良好的师德风尚, 严格教学实践, 坚持贯彻师德精神, 努力强化师德意识, 自觉履行教师职责, 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总的来说, 高校教师承担着培养大学生的重任, 其职业道德品质的高低, 不仅考量着教师是否称职, 也关系到教师是否能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 更决定着教师能否真正承担起培育社会人才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重任。所以,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 提高其职业道德, 加强其道德修养, 严格律己, 成长为优秀的高校教师实在是一名高校从教人员应当树立的一个坚定信念。

其次,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又有何重要意义, 这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索的问题。在我国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社会需要的应是综合素质高、道德品质好的栋梁之才, 在这一背景要求之下, 高校教育就不仅是课堂上的知识灌溉, 更应是一切言传身教的综合。因而, 可以说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不仅具有特殊性, 更具有双重性, 这也对高校教师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更高标准, 因此,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高低, 不仅是完成教书育人重任的基本条件, 同时也是影响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 对于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我们应予以高度的重视。

二、如何提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

综合以上, 我们可以得知, 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的灵魂, 关系到我国高校教师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 也关系到高校的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目标和各项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 更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 我们应从以下几方面正确有效的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首先, 加强思想教育。应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高校教师, 以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基本职业道德核心, 帮助高校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坚持正确的物质利益原则, 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同时, 应把教师道德修养建设渗透到教师工作的各个领域, 帮助教师提高对道德现象的鉴别和选择。

其次, 结合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相关学校应从多方面、多渠道对高校教师进行职业道德的教育引导。使高校老师加强自律性, 从自身思想上有深刻认知:高校不仅是特殊的教育机构, 同时也是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 因此, 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技能, 更要对自身有更高要求, 例如, 纠正学风不正及防范学术腐败等。

同时,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 不应只是追求提升专业能力, 更应该追求不断进步的创新和自学能力。只有这样, 高校教师才能从本质上看待及从宏观方面客观分析高等教育的意义, 进而不断升华自己的职业品质, 从而真正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校教师。

当然, 在提倡高校教师加强道德修养的时候, 我们不能片面地把道德修养类化于道德教育, 作为道德规范的基础, 道德教育更具他律性、社会性和被动性, 当高校教师逐渐适应了不断激励和完善自己的道德规范, 从被动被外界进行规范转为主动提升自身道德约束, 这种自我道德约束就是道德修养。在中国久远的历史传承中, 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其实就是道德修养的不断积累, 也是一个由外显到内化、由他律到自律、由被动到主动的发展过程, 正是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 我们的教师才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 才有了不断提高自己思想道德境界的意识, 也才有了一个更准确的行动指南, 促使高校教师努力而正确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真正发挥高校教育应具备的时代导航作用。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举不胜数, 因人而异, 因事而异, 因时而异。可以说, 一切积极向上的, 一切能够引导高校教师自我道德水平不断提升的, 一切能积极作用于社会环境的方法, 其实都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例如:

1.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常常进行自我反思, 积极开展思想反省教育。任何人难免都会有或大或小的缺点或是错误, 只有敢于面对并且敢于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 才能逐步改正, 才能通过这样的纠错过程迫使自己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从而达到一个新的道德境界。

2.持续不断的全面学习。学习和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 只有从源头做起, 从基础累积, 坚持“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信念, 通过日积月累的磨练, 方能真正从内在塑造自身道德修养。

3.加强交流学习, 积极学习别人的一切优点, 努力改正自己的一切缺点。高校教师应当以学而后知不足, 知不足而能自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为道德追求指南, 并孜孜不倦的追求, 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 真正升化自己的道德情操以及职业修养。

三、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

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把这一最终成果运用到教育活动中去, 只有通过真正的教育实践, 才能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 才能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那么, 如何进行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呢, 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 我觉得应做到以下几点:

1.深化献身教育的敬业精神。作为高校教师, 首先要投身于自身专业领域,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促使自己具备更加充足的知识能量, 能更好地履行教师所被赋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职责。

2.加强学而不厌的治学精神。积极运用高校教师富于创造性, 思维广阔的优势, 在科学研究上坚持积极进取的态度, 秉承严谨认真, 求真务实的科学作风, 树立优良的教育风气和学术风气, 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认真履行作为高校教师应当承担的教育职责。

3.坚持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书育人不仅需要耐心和爱心, 更需要坚持不懈的恒心。与此同时, 高校教师应在良好的职业修养的指导下, 从情感上给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足够的关怀, 帮助他们纠正缺点, 发扬优点, 从而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培养出真正优秀的栋梁之才。

4.始终严于律己, 为人师表。高校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应该从仪表仪态, 言行举止, 接人待物, 谙熟知识和胸怀大度等方面体现出来, 真正做到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新晋的高校教师而言, 此次培训给我的职业道路开启了一盏导航灯, 让我受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 我将在我的专业领域刻苦钻研, 精益求精;在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 严肃认真;在教育学生上孜孜不倦, 充满爱心;在社会生活中严于律己, 身正为范。从各方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道德品质, 加强自身修养, 为做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 2006, (4) :2 43.

[2]刘春节.新世纪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构建[J].大连干部学刊, 2007, 23, (3) .

篇4:高校教师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学生

在师德教育普遍得到重视的今天,如何提升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成为很多学者研究的重点。其中,尊重和关爱学生作为很重要的一点被许多学者提及。尊重和关爱学生是党和国家对教师基本素质提出的要求,是师德建设的核心。教师要尊重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生活,以真情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尊重和关爱学生的重要性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更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师具有塑造学生心灵、培养学生品格、启迪学生心智的作用。所以说尊重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师德的核心。

1.尊重关爱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会得到学生同样的回馈,学生会对教师产生尊重和爱戴之情,这是心灵和心灵的碰撞,是爱的双向互动,能使师生之间感情融洽、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对学生殷切的期盼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发奋学习的源泉,这种期盼是伴随着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产生的。当学生在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中感受这种期待,体验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其内心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动力,从而促进自身学习和各方面的发展。

3.尊重关爱学生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尊重关爱学生可以为思想品德教育有效地进行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心理和情感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当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时,就能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之自觉和努力地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和教师就变成了良师益友,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二、教师尊重和关爱学生的基本方法

1.教师自身知识的不断巩固和完善

教师应坚持不懈地学习,从而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巩固、不断完善。唯有此,教师才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进而赢得学生的信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下面三方面知识的扩展和学习。

(1)综合性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一个问题,大多数是从自己所学专业的方面进行解释。但往往许多问题用一个学科的知识去解决则不能得到一个全面和完整的答案,因此教师需要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解释。这样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要关注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在知识上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博”。

(2)前沿性知识

教师应该高度关注前沿性知识的发展。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虽然教材在编写时已经注意随着时代发展更新知识,但教材建设滞后性的特点使得有些内容在教材一出版就发生了新的变化。因此,教师应对各种前沿性的知识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和补充。

(3)教材中的潜在知识

教材中常常潜藏着很多知识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挖掘、拓展教材中学生易产生疑惑的问题或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兴趣,对学生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或容易感兴趣的问题有所预见,做好充分的准备。

2.赏识激励学生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适时、及时地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和激励他们,使他们充满自信,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让表扬和鼓励成为其走向成功的加速器。比如:对于学习成绩等各方面都表现很好的学生,可以经常鼓励他们向更高的标准努力;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要更多地给他们一些关爱、赏识,尽可能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及时地给予表扬,使他们树立起信心。

3.注重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

教育实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一种重要活动。教师在通过理论学习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身体力行,用学过的知识指导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为增长教师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教育实践可以培养教师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在教师辛勤的教育实践中,当他们取得一定的教育成果时,看到自己的学生工作后并为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便会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从而更加热爱教育事业,更加尊重关爱学生。因此,教师要注重在工作实践中磨炼自身的意志品质,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职业情感,培养职业道德。

高校教师应该把尊重和关爱学生当作师德的核心,按照教师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不断学习,潜心育人,时时刻刻尊重关爱学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华.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5).

[2]张春香.浅谈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J].山东纺织经济,2008(2).

篇5: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所谓道德修养是指人们在道德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功夫” [1]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从事教育活动,以教育为目的的教师为了培养自身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操守而进行的一项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陶冶的功夫。[2]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无论是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意义重大。首先,就个人而言,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言传身教,起着示范作用。而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并且以教师为自己的榜样,无论是知识,思维方式,还是为人处世,都在向老师学习,有意识无意识的影响着自己。一定程度上,老师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其次,就社会而言,第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社会未来的风气。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建设者,是接班人。现在学生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将来几十年社会总体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第二,教师具有高学历,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视野广阔,是祖国的建设者。祖国许多尚未攻克的难关,还需要老师献上一份力,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付出不懈的努力,使祖国更加强大。第三,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崇高的,是光荣的,是神圣的。教师经过多年的学习与修养,精神境界与综合素质高于其他职业,是社会风气的引领者。这样一个令人尊敬的职业,若没有起到好的带头作用,影响社会安定,人民的幸福。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

而现阶段,神圣的高校掺杂了很多污浊之气。首先,打开新闻,很多老师有不符合身份的行为,与学生没有保持一定的距离,做出有悖师德的行为,没有起到老师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带来了极其恶略的社会影响。不光师德打一个问号,人品也应打一个大大的问号!其次,种种社会风气进入校园,教师间学术氛围不浓,没有专注于知识的深入探讨,学问的研究。这样会影响教育,科研的进度,进而影响社会进步和民族振兴。再次,还有很多老师有了第二兼职,社会兼职,这样无疑影响学校工作,影响授课应有的内容和质量,老师对于工作敷衍了事,对于学生的教学内容不够认真,上完课就结束,没有深入的与学生进行探讨,答疑解惑,进而影响人才的培养。老师不负责任还体现在一些辅导员没有与学生谈心,深入了解学生的困难,进而对学生进行引导。却只是做一些表面工作,着眼于升职加薪,过于功利化。

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现状的原因

每一个现象背后都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来分析。从个人而言,目前教师综合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各方面素养和综合能力不够的也从事教育工作,使得状况更加恶化。一些人看中教师是相对稳定的工作,而有一些教师门槛较低,使得一部人乘虚而入,并且没有意识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崇高使命与重要意义。从社会而言,改革开放以后,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融,各种思想并存,经济迅猛发展,各种利益的权衡之下,使得教师做出了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出现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页,对实际利益更加关注。车,房,高职,高薪,社会的生存压力和一些攀比心理使得形式更加严峻。

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与才”。所以,首先,教师应该回归到本原,静下心来读书,潜心钻研,专心致志搞科研,提高专业知识水平,不断学习最前沿专业知识,尊重学术,不弄虚作假,不剽窃。同时加强育人观念,多了解职业要求与规范,加强道德品质的学习,提高内在素养与精神境界,多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能得过且过,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敬业意识,从而减少社会浮躁气。其次,特拉弗斯说过,“教师角色的最终塑造必须在实践环境中进行” [3]。所以,教师职业不是简单的每天8个小时,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老师应该传道,授业,解惑,把握住工作重心,理论联系实际,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组织活动,加深对学生的了解。了解学生对上课讲授内容的掌握程度,从而对教学侧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将来就业还是目前生活感情,大学生正处在迷茫阶段,老师应与学生建立深厚友谊,对学生指点迷津,让学生少走弯路,对学生将来人生道路进行指导。再次,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问研究上,多与老师们沟通,深入探讨,尤其是多像德高望重的老师们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合作,不能满足现状,进行多种课题的研讨,高标准要求自己,从而营造一个良好,严谨的学术氛围,进而影响行业风气。

2005年1月13日,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提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因此,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名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而提高教师素养的希望首先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 [4]因此,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刻不容缓!

篇6: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高校校史是大学精神和灵魂的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存史、资政、研究、育人”四大功能,其中高校校史的育人功能又具有真实可信、直观生动和潜移默化等特点。因此,在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校史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可以通过对青年教师定期开展校史、院史、校训的讲座、座谈等多形式的活动,让青年教师了解学校和学院,从而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2重视教师的职业规划,搭建教师职业发展的平台

在职业发展方面给予教师积极支持,基层党组织要与行政密切结合,站在为学校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人才保证的高度,制定帮助教师成长发展的培养战略,搭建各种平台给教师创造机会发挥其潜力,展示其才能。管理学院鼓励青年教师加入教学团队,在团队中相互学习提高,通过在团队中为每位青年教师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带教老师,青年教师从老教师身上学习高尚人格和模范行为,将润物细无声的师德教育渗透在授课与科研工作的点滴。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学质量竞赛活动,青年教师在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快速成长,为青年教师的学术成长提供平台和机会。

4.3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帮扶作用,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机制

高校党组织要建立健全人文关怀机制,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和尊重教师的需要。党组织要深入到教师当中,了解其在骨干教师教学团队成长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烦恼,愿望与要求,对教师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盼、所忧、所爱、所怨,做到心中有数,给予重视和关心。针对教师的成长,建立了帮扶制度,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想方设法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教师有职业幸福感与优越感,感受到学院的温暖,强化对学院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于光磊,李陆嫔.高校工会如何有效消减青年教师的职业倦怠研究―――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08).

[2]赖青.高校青年教师职业精神建设之思考[J].中国医学创新,,9(06).

篇7:如何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要提升教师道德素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赏罚分明,优化教师队伍。

就是要对在教书育人上有突出表现给予表彰,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的要严肃处理。采用竞争上岗制度。优化教师队伍。

1.关心教师利益,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职业道德滑坡除教师自身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社会宏观大环境的影响。目前社会道德滑坡,教师尊严与权益在一些地方得不到切实的尊重与维护,这也是诱发教师道德冷漠的重要原因。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在舆论上加强宣传,形成向优秀教师学习的氛围。加强对表现突出,成绩卓然的教师予以表彰,树立典范。使其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2.高标准的选拔人才,把好教师队伍的关口。这要求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选拔教师时,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业务素养,还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身心健康保健调适能力。完善教师素质测试机制。

3.规范配套各项管理制度,对教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淘汰制。教育部门应建立健全教师考评制度,从而增进教师的责任意识。

二) 加强培养教师的职业自尊心与自豪感。

1.加强培训,提升教师道德判断能力。一方面,学校应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职业教育法》等,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明确自己的使命、权利与义务。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活动,通过研究发展教师的评判思维。

2.加强自我教育,形成反思意识。反思教育有助于克服即时主义的教育观与教师观的弊端。促进教师自身的自律,塑造良好形象,

3.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使教师主动适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把学生看成具有能动性、潜在性、差异性的个人,努力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技巧,以使学生在做人上自尊、求知上自取、生活上自理、健康上自强、审美上自悟。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融洽了师生间的关系。而这样的积极氛围也使教师增强了自身的职业成就感。

教师的文明程度往往是一个国家全民文明的的标志。在现今这个时代,,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教师道德的素质如何,对学生、社会甚至我们整个国家的兴衰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道德素质,是刻不容缓且必须的。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情性,养成良好品德的功夫。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接人待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功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更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格修养等,教师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文化素养;二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够领悟该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三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能力。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而且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技工教育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能动力量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沉着面对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让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都将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使学生难忘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才。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学习先进人物。由于先进人物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所以向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本行的先进人物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向先进人物学习,目的是进一步找出差距,看清自身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的不足,在先进人物的表率作用和精神感召下,努力提高职业道德境界。

篇8: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

一、我国高校教师职业的现状

高校教师作为教师群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个人特点、职业特征、工作职责和社会地位方面具有与其他职业的不同点和职业的特殊性, 但是,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呈现出了一些不良的问题和状况, 教师职业的社会认可度逐渐下降, 职业道德也出现了下滑的现象, 集中表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认知不足, 师德素质降低;专注科研, 社会服务意识下降, 缺乏爱岗、敬业的精神;功利性倾向严重, 利益化为重;生活上贪图享受, 教学质量下降;注重讲授课程, 不关心教书育人等方面。

出现上述问题, 究其主要原因在于:

首先, 在改革开放、社会化生产及教育改革的时代大背景下, 高等教育迅猛发展,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行为方式、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在处理个人、集体和社会三方利益过程中, 产生了许多困惑与迷茫, 这导致大部分教师更注重个人的自身利益, 而轻视了职业道德素质。

其次,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有待建设和完善, 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许多教师看重于科研、致力于争取教学基金、专注论文及获奖成果等与个人职称和今后发展的硬性指标, 而忽视内在的职业道德修炼。

最后, 高校教师本人职业道德修养不足, 虽然可以做到正常地履行教师的义务、承担教师的责任, 但是, 教师们的内心精神世界比较空泛, 个人综合素质修养程度较低, 生活中贪图享受, 不思教学与科研, 在教学与生活过程中不能严格要求自己, 体会不到教师的神圣感和光荣度。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在日常从事教育职业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被社会公认的职业的道德规范, 其含义是“教师个人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的活动以及所形成的道德品质。

2.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内容有政治素质修养、思想修养、人格修养、合作品质修养、创新品质修养。因此, 从本质内容上说, 既包括高校教师自我的一种教育、锻炼和提升的过程和结果, 也包括了高校教师内在的品质和外在的行为修养。

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社会性、示范性、实践性、专业性、终身性的特点。

三、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 极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办学的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教学质量水平, 影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途径包括:

1.增强思想教育知识的学习, 从思想上提升职业道德素养。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价值取向, 所以, 高校教师应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 要坚持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个人基本职业道德和核心, 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不断地进行学习和修炼个人的品行与道德规范, 并用道德理论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工作, 用自身的改变去影响并帮助别人, 深切体会并提高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

2.加强自我约束, 从全面性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校教师不仅要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职能, 还要在各个方面做好典范和榜样的带头作用, 对自己要有更高和严格的要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高校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 在掌握专业的基本理论的讲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 还要将有关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切实地教授给学生, 做到德识统一;在科研活动中, 高校教师是科学的“探究者”, 必须尊重科学, 秉承踏实探索的精神, 刻苦钻研科研项目, 坚持不弄虚作假, 严守科研道德;在日常生活中, 高校教师是和谐社会的“示范者”, 与人为善,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乐于助人, 团结同事, 热爱学生, 家庭和睦, 积极促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3.加强制度建设, 从制度上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等学校要制定并完善各项职业道德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从科学化、民主化、社会化等方面, 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规范和约束, 有助于高校教师形成良好的自觉思维和自律习惯, 建设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 切实地提高学校的综合管理水平。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当前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选择, 更是学生成长和教师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需要。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 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研究, 需要将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 需要国家、社会、学校、教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伟.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路径之我见[J].教育教学论坛.2015.5

[2]王晓蕾、陈俊龙.浅谈高校教师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J].学术探讨.2014.11

上一篇:公司为什么要培训员工下一篇:图书馆管理员培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