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2-10-18

拓宽学生视野, 丰富学生知识, 形成良好语感, 学会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进而丰富其情感体验, 发展健康的个性, 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当务之急。阅读作为个性化行为, 学生通过阅读过程, 在积极主动的情感思维活动中有所思考和所感悟, 受到情感的熏陶, 加深体验与理解, 从而能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获得启迪。

我在30余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 不断总结和摸索, 认为以做好下几个方面, 是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文本作品感兴趣, 才能参与到自觉阅读学习中。因此, 怎样在阅读教学中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这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用传统教法进行阅读教学, 是让学生通过读文章, 勾画字词句, 归纳段意和中心, 再摘录自己认为精美的词句, 阅读过程就完成了。背负着这样沉重的压力, 学生会对阅读产生兴趣、会主动去阅读吗?语文教师要先激发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 让“静止”的课本变得“动态”起来, 从而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阅读《少年闰土》, 儿时朋友“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项套银项圈”的天真活泼, 看瓜刺猹时“手捏钢叉”、“用力地刺”的勇敢, 给我讲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雪地捕鸟、海边捡贝等) 的聪明睿智, 无不清晰地留在我们的脑海中。作为儿时的玩伴, 在隔绝30年后突然相见, 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激动人心的场景?教师就可以告诉学生: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会告诉你一切。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更多优秀作品的浓厚兴趣。

二、在阅读中培养思考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有没有读懂、有没有领悟, 更要通过课文理解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小学生因阅历浅, 见闻有限, 他们的心理品质、知识水平较低, 如果教师不引导, 那么学生对课文的思考只会停留到字句或表面情节上。因此, 教学时, 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文中人物和事件及其相关情况, 让学生在阅读之前对所写内容有个大致了解。《怀念母亲》一文的阅读, 教师通过简略介绍作品, 引导学生阅读时思考:一代大师季羡林, 他在自己人生的最后岁月里, 最喜爱的是那些怀人的篇章, 读这些作品, 使人感到友情的真挚、爱情的珍贵、亲情的温馨、师生情的醇厚。读他写的《怀念母亲》一文, 看他介绍了哪两位母亲 (一位是亲生母亲, 一位是祖国母亲) ?这样写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怀念, 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教学《林海》, 提示学生通过粗略浏览, 诱导他们身临其境, 好似亲眼看到了大兴安岭的一草一木, 认识林海是祖国的绿色宝库, 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这里山水景色奇秀, 冰雪风光绚丽;这里是大山的王国, 巍巍万里, 雄浑粗犷;这里是绿树的海洋, 浩瀚无垠, 茫茫苍苍;这里有无尽的宝藏, 珍禽在天, 奇兽在山, 香菌在林, 锦鳞在渊。这就是闻名遐尔的大兴安岭林区, 并让学生各抒己见, 进而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

三、在阅读中养成良好语感

阅读过程中, 学生既要动眼, 又要动口, 还要动脑, 全方面调动自己的感应器官, 信息进入达到的渠道自然就多。学生通过阅读, 领会作品内容, 品位文章意韵, 感受文章所描绘的人物、场景, 经过自己思维, 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普通话水平、朗读逻辑重音、断句和停顿的处理, 就能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 逐步训练语感。那些朗朗上口的诗词作品都是作家丰富人生阅历诉诸生花妙笔凝聚而成的经典,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的缠绵,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的惊喜, 要让学生多读一些优美的文章, 从中找出自己的喜欢的词句, 熟读成诵。这样长期不断的积累下来, 自然而然地培养了他们的语感。

四、在阅读中提高写作水平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动手、勤动笔, 随着阅读量的不断积累, 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就会自然提高。教师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匆匆》一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诵读“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这段, 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阅读要面向学生的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我们阅读的文章也是生活的缩影, 生活是语文的真正源泉。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 存在于家庭和社会中。所以, 学生通过阅读作品, 在品味过程中寻找美, 感悟尘世百态, 领会人生真谛。教师运用课堂这个大舞台, 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 引导学生走进文章的深处, 体验不同的人生阅历, 品尝多彩的人生况味, 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语文作为工具学科, 其“工具性”指向的是学生未来生活的话, 作为人文学科, 其“人文性”关注的是学生现实的生活, 关注的是他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每一次快乐与感动, 每一次创造与成功。只有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 阅读教学才能真正成为精神的源泉从而流入学生的生活, 才能焕发出创新活力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总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有感情朗读, 情景设想多媒体的应用等, 感知文章, 理解主题, 渗透情感, 积累语言, 并加以适当运用, 升华为自己的阅读能力, 从而让他们在语文阅读中能够添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在语文的世界里自由飞翔。

上一篇:博宁联合化疗治疗骨转移所致疼痛的临床观察下一篇:对高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