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

2023-02-08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注重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同时,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笔者初浅地认为:

一、让学生熟读课文,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 就是凭借书面的语言, 认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在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字面上的意义, 知道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物。而且, 在此基础上, 还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文章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以及作者在文章中肯定了什么, 反对什么, 说明了什么道理, 抒发了什么情感。从字里行间领悟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和态度, 从而达到较高层次的理解。同时, 还要进一步弄清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反映事物、表达思想情感的。德国美学家姚斯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没有生命, 是读者的阅读赋予了作品无穷的意义。鼓励学生多角度地阅读, 多角度的思维作品情景, 并从中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读懂文章并对阅读有兴趣。比如在教《向沙漠进军》时, 让学生读完课文后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来举行一个小小辩论赛, “阵地战”和“游击战”的区别在哪里?相同点在哪里?没想到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他们把自己阅读的感受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把理由说得很充分, 抽象的“阵地战”和“游击战”变得栩栩如生起来, 收到了极佳的效果。

二、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段落, 通过理解文章的内容,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深入理解重点词句、重点段落有助于根据文章的中心意思,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有的词句不是一看即明白, 必须将词句内涵揭示出来, 使学生理解该词句的比喻之义、含蓄之义、言外之义, 以唤起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如《全神贯注》第二节中, 两个“好像”的句子:“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启发学生想象出说了什么悄悄话? (可能自言自语:这样画, 不如那样, 这再加一点颜色, 或那再淡些……) 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为什么?似乎在跟谁争吵?实际上是自己的意见在争论 (你那么画不对, 应该这样……) 。“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样。” (画好了, 陶醉于作品之中, 什么都忘了……) 过了一个小时, 罗丹才停下来, 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 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把两个“好像”的句子内涵指示出来是需要学生想象的。教师在启发学生的想象时, 学生还会想出更多的内容。

三、运用教材中生动、优美的语言, 诱发学生的想象,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文章是通过语言文字反映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画面的, 阅读时, 如果能把文章中反映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画面再现在脑海里, 就能够加深我们对文章的理解。因此,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 一方面要唤起学生的表象和联想, 把课文所写的人物、人的具体情境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色彩鲜明、具体生动的语言, 来描写的这个画面。例如《林海》的第2-5段, 写岭多:高点的、矮点的, 长点的、短点的, 横着的、顺着的……写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种的绿色:深的, 浅的, 明的, 暗的, 绿得难以形容;写落叶松的海洋和俏丽的白桦的句子等。凡是这样生动具体的语言, 通过学生反复朗读、背诵;边读边想象画面;既理解语言, 积累语言, 又会发展想象力, 有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四、体验阅读, 让激情在阅读教学中涤荡, 增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赞诃夫说过一句话:“课本知识如果没有经过教师心灵世界的加温, 传授越多, 您的学生将变得越冷漠、越无知。”精彩的课堂应该是学生自由生命体验的过程。通过让学生在阅读中, 体会学习的过程, 感悟语言文字的快乐, 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就能激发学生文章的认识激情。如在《鸟的天堂》教学中, 教师让学生充分感悟了语言文字后, 将运用文字的权利交给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环境, 让学生们主动参与课堂表演:一个个小导游“口齿伶俐”“滔滔不绝”地向他 (她) 的游客们介绍着鸟岛的景色……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天堂”。

五、开展适时阅读, 养成朗读习惯,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朗读是有声的阅读, 是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只有在深刻理解了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内涵之后, 才能读得流畅, 读得有感情。通过朗读, 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材料的理解和记忆, 达到自我欣赏和感染他人的境界。因此, 我们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课堂上也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机会, 遇到剧本、小说等课文, 我会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增强语文语感, 也使他们初步体会语言的音韵美、节奏美, 有利于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特殊优美的文段或经典的语句, 我要求学生背诵, 让他们达到铭记在心, 出口成章的境界。

六、指导学生阅读健康课外书籍, 开阔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课文是教师在课堂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 但仅仅精读课文远远不能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 所以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注重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语文程度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 才能使他们看得明白, 读得有趣。因此, 教师要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阅读课外书籍, 耐心解答他们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课外阅读, 以增加学生知识, 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了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师应坚持让每个学生每天读一篇作文或其他类的作品, 并摘录出其中优美的词语、句子、段落。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诸如“一分钟知识竞赛”、“讲故事比赛”、“书报信息交流会”、“演讲比赛”、“读书卡片制作比赛”活动等, 通过课外阅读, 增长学生知识, 拓展学生视野,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总之,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 循序渐进的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语文教师, 我们一定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牢记在心, 通过各种教学实践, 加强阅读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论惩罚性赔偿在知识产权领域之适用下一篇:社会责任视角食品企业资本运作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