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分析

2024-04-09

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分析(共6篇)

篇1: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分析

物流采购与供应管理典型习题分析与解答 物流〒典型习题分析与解答〒 典型习题

一、选择题

1.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利润杠杆效应指的是()A.利润的增加可以带来采购数量的增加 B.采购数量的增加可以带来利润率的提高

C.采购费用节省较少比例可以带来利润率更大比率的提高 D.利润率提高较小比例可以带来采购费用更大比率的节省

2.某公司的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假设其税前利润率为5%,采购成本为销售收入的60%,假设采购成本减少1%,则利润杠杆效应使利润率增加了多少()A.1% B.10% C.12% D.20%

3.某公司销售收入为1000万元,税前利润为5%,采购成本为销售收入的60%,存货为150万元,它为公司总资产的30%,求此时的资产收益率()

A.5% B.10% C.15% D.20%

4.在上题中,如果采购成本降低了10%,此时的资产收益率为()A.24.4% B.23.4% C.22.8% D.25.2%

5.下面哪项不是采购与供应管理对于企业的作用:()A.利润杠杆效应

B.资产收益率效应

C.提高企业竞争地位和顾客满意度 D.牛鞭效应

6.在下列采购类别中,那一个不属于按采购制度进行分类的类别()A.政府采购

B.集中采购

C.分散采购 D.混合采购

7.为了做好采购工作,采购部门应该承担许多职责,其中有管理层面的,也有作业层面的。在下面各项职能描述中,哪一项是属于管理层面的职能()

A.协助供应商建立品质管理制度

B.提供长期的需求计划给供应商

C.编制采购计划与预算 D.提供技术及测试仪器,使供应商生产更佳的产品

8.全球化采购可以实施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下列哪项不是原因()A.更低的价格 B.更高的质量 C.竞争的需要 D.没有风险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采购的信息源作用? 2.集中采购有哪些优点? 3.JIT采购的含义是什么?

三、论述题

1.试述采购与供应管理的目标。2.试述采购与供应管理的演变历程。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1】很难想象1979年的某一天,克莱斯勒(现在的戴姆勒─克莱斯勒)会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他的雇员、供应商和金融债权人,而且几乎要宣告破产。使克莱斯勒能够继续营业需要汽车工会的让步,同时银行债务的重组则包括数以百家的社会机构和超过10亿美元的政府援助贷款。尽管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萧条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但克莱斯勒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运营管理。该公司组织内部有功能强大的信息库进行经营,但在跨部门或与供应链的其他成员相联系的功能方面却很差。资方与工会为敌,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为敌,而产品开发以工程师为主,生产出客户并不想要得产品。这个信息系统甚至不能有效地帮助公司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现在克莱斯勒公司与20年前相比已经大为不同。这该如何解释呢?为了更好地满足汽车购买者,公司采用了“大企业”策略,该策略将整个公司的采购供应链的活动进行了更好的整合——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到各零部件供应商,从生产商到分销商,最后,将成品递送至客户。通过这种更为紧密的整合,克莱斯勒变得对市场需求的反应更迅速。它在产品设计与开发的革新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采购在克莱斯勒公司的变革中发挥了与众不同的重大作用。该公司被认为是北美与供应商关系最好的企业之一。较散乱的联系已经让位于更为紧密的供应商管理方式。供应商能够更早更积极地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实际上,主要供应商已经为克莱斯勒实际开发的每辆汽车和卡车提供设计与制造系统。采购部门已建立了一项极为成功的称之为SCORE的供应商建议项目,该项目每年能产生数以千条的供应商建议,从这些建议中节约的资金每年可达到数亿美元。

如果没有了解采购流程以及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流程创造价值的人们,这些变化是不可能发生的。克莱斯勒意识到采购并不是仅供低素质的采购人员随意进行传统操作的地方,而应接近于供应链管理。公司招募高学历人士进入采购梯队,当这些人的职业道路从策略采购转变为战略资源时,他们必须对采购的基本原理有彻底的了解。为了帮助他们的发展,克莱斯勒使用了一种强调采购的训练项目。训练者通过在不同领域循环工作,取得丰富的经验知识。简而言之,管理层已经明白,采购部门未来的领导者必须在他们承担开 发战略的重任前拥有足够的采购运作经验。【问题】

1.你认为克莱斯勒在前期的采购方面出了哪些问题? ⒉结合案例谈谈你对采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案例2】与我国大型国有企业相比,通用的采购体系可以说是含着银匙出世,它没有必要经历体制、机构改革后的阵痛,全球集团采购策略和市场竞标体系自公司诞生之日起,就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集团——通用汽车的全球采购联盟系统中。相对于尚在理论层次彷徨的众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而言,通用的采购已经完全上升到企业经营策略的高度,并与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密切结合在一起。

据统计,在美国的采购量每年为580亿美金,全球采购金额总共达到1400~1500亿美金。1993年,通用汽车提出了全球化采购的思想,并逐步将各分部的采购权集中到总部统一管理。目前,通用下设四个地区的采购部门:北美采购委员会、亚太采购委员会、非洲采购委员会、欧洲采购委员会,四个区域的采购部门定时召开电视会议,把采购信息放到全球化的平台上来共享,在采购行为中充分利用联合采购组织的优势,协同杀价,并及时通报各地供应商的情况,把某些供应商的不良行为在全球采购系统中备案。

在资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用开发了一整套供应商关系管理程序,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好的供应商,采取持续发展的合作策略,并针对采购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与供应商一起协商,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而在评估中表现糟糕的供应商,则请其离开通用的业务体系。同时,通过对全球物流路线的整合,通用将各个公司原来自行拟定的繁杂的海运线路集成为简单的洲际物流线路。采购和海运路线经过整合后,不仅是总体采购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使各个公司与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也得到了质的提升。

【问题】

你认为上面的案例中涉及到了哪些采购的新趋势?结合中国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典型习题解答

一、选择题 1.【C】

分析:概念题根据利润杠杆效应的定义很容易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2.【C】

分析:这是一道计算题,答题的关键也是要把握好基本概念。由题目可以知道,该公司的总利润为1000万×5%=50万,采购成本=1000万×60%=600万,采购成本节约1%,也就是节约了6万元,那么公司总利润相应将增加6万元。于是利润率增加了6/50=12%,C为正确的答案。3.【B】

分析:这道题主要是考察对资产收益率的掌握情况。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容易计算出该公司的税前利润为50万元,采购成本为600万元,总资产为150万/(30%)=500万,那么资产收益率=税前利润/总资产=(50/500)×100%=10%。4.【A】

分析:如果采购成本降低10%,采购成本节约了60万元,同时,由于采购成本的下降,库存成本也降低10%,总资产变为(150万×90%)/(30%)=450万。此时资产收益率变为:(50+60)/450×100%=24.4%。5.【D】

分析:用排除法既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前三项教材上都叙述了,可选答案只有最后一项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指的是:当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只根据来自其相邻的下级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或供应决策时,需求信息的不真实性会沿着供应链逆流而上,产生逐级放大的现象,达到最源头供应商时,其获得的需求信息和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发生了很大的偏差,需 求变异系数比分销商和零售商的需求变异系数大得多。由于这种需求放大效应的影响,上游供应商往往维持着比下游供应商更高的库存水平,这是企业要尽量抑制的一种效应,是一种负面影响。6.【A】 分析:略 7.【C】 分析:略 8.【D】

A.更低的价格 B.更高的质量 C.竞争的需要 D.没有风险 分析:全球化采购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二、简答题

1.答:采购部门与市场的接触可以为企业内部各部门提供有用的信息。这主要包括价格、产品的可用性、新供应源、新产品及新技术信息。这些信息对企业中其他许多部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供应商所采用的新的营销技术和配送体系可能对销售部门大有用处;而关于投资、合并、兼并对象、国际政治经济动态、即将来临的破产、提升和任命以及当前和潜在顾客等方面的信息,对销售、财务、研发和高层管理部门都有一定的意义。由于直接与市场接触,采购部门可以广泛地收听到各种信息。

2.答①可以使采购数量增加,提高与卖方的谈判力度,比较容易获得价格折扣和良好的服务。

②由于只有一个采购部门,采购方针比较容易统一实施,采购物料也可以统筹安排,也就是说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的各种情况制定比较合理的采购方针,权力越分散,不一致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③采购功能集中,精简了人力,便于培养和训练,提高了工作的专业化程度,有利于提高采购绩效,降低采购成本。④可以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形成信息优势,为企业经营活动提供信息源。3.答:JIT采购又称为准时采购,是一种先进的采购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以恰当的数量、恰当的质量提供恰当的物品。它是从准时生产发展而来的,是为了消除库存和不必要的浪费而进行持续性改进。要进行准时化生产必须有准时的供应,因此准时采购是准时化生产管理模式的必然要求。它与传统的采购方法在质量控制、供需关系、供应商的数目、交货期的管理等方面有许多的不同,其中关于供应商的选择、质量控制是其核心内容。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对于采购职能总体目标的标准描述是:它要求在合适的时间、地点从合适的供应商那里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满足质量和数量要求的物品。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具体目标表述如下: ①提供不间断的物料、供应和服务,以便使整个组织正常地运转。②使库存投资和损失保持最低限度

③保持并提高质量。为了生产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每一项物料都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否则最终产品或服务将达不到期望的要求或者是达到期望的最终产品的生产成本远远超过可以接受的成本额。

④发现或发展有竞争力的供应商。一个采购部门必须有能力找到或发展供应商,分析供应商的能力,从中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且与其一起努力对流程进行持续的改进。

⑤当条件允许的时候,将所购物资标准化。在供应商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大批量采购的采购协议和低库存,标准化能够提供价格低又符合要求的物资。

⑥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得所需的物资和服务。在企业中,企业采购部门的活动消耗的资金比例最大,采购成本的降低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⑦在企业内部和其他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和谐而富有效率的工作关系。在一个现代企业中,由于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如果没有其他部门和个人的合作,采购经理的工作就不可能圆满完成。

⑧以可能的最低水平的管理费用来实现采购目标。采购部门应该尽可能有效和节俭地完成采购目标,这就需要采购经理经常对部门的运作情况进行回顾,以确保所有的活动耗费都是有效的。

⑨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从长远来看,任何企业的成功都依赖于它与顾客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的能力,而对供应的有效管理则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最终顾客。对于企业的全局战略和提升企业的竞争地位而制定的特别的内部供应战略来说,采购和供应管理都会有潜在的贡献。

2.答案要点: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多数企业主要把采购职能看作是一种文书工作。

②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它能够销售什么,而是它取决于企业从供应商那里获得原材料、用品和服务的能力。这些保证工厂和矿山运营的必要条件成了决定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从那时开始,人们开始关注采购职能的组织、政策和程序,采购职能开始作为一项独立的管理活动而出现。

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采购职能所应用的技术更加先进,受过专门训练的采购人员也越来越多,他们有能力做出合理的采购决策,采购职能在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许多企业把首席采购官提升到管理层,这也加强了采购部门的吸引力,促进了采购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④进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企业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方面,支持运营的所有原材料几乎都出现了国际范围内的短缺;而另一方面,价格的增长幅度却远远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水平。这一变化使得采购部门倍受关注,因为他们能否从供应商那里获得所需要的物品,将决定企业的命运。这样,采购部门被推上了战略地位,人们开始关注采购战略的制定。

⑤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企业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要想成功地与国内外的企业竞争,就必须有一个颇具效益和效率的采购与供应管理部门。因为在大多数企业中,采购和服务的成本都大大超过劳动力和其他成本,所以,改进采购职能可以长久控制成本。许多企业正在尝试把采购战略与企业整体战略整合,应用先进的信息和网络技术,推进企业流程的重组,采购职能正在从以交易为基础的战术职能发展到以流程为导向的战略职能。从世界范围来看,采购与供应管理主要呈现出全球化采购、网上采购、JIT采购、供应商伙伴关系(双赢采购)等趋势,而且在发达国家,这些采购理念已经投入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案例分析

【案例1】分析思路:这道案例题主要考察采购在企业中的重要性这个知识点,在分析中要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原理和克莱斯勒前后发生巨大转变的例子将采购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加以阐明。由于受到篇幅限制,对案例分析题目我们仅给出答题要点。答案要点:

1.①主要问题首先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采购的重要作用。没能利用好采购的信息源作用和利润杠杆作用来增进企业的经营绩效。

②没能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关键对于企业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以及成本的节减非常重要。③公司没有将采购工作提升到战略的高度,缺乏专业的高素质的采购人员。

2.①采购与供应管理主要有利润杠杆作用、资产收益率作用、信息源作用、营运效率作用、对企业竞争优势作用五个方面的作用。

②从克莱斯莱在前一个时期中亏损的原因看,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采购工作没有做好,未能处理好与供应商的关系,导致采购成本过高,企业严重亏损。在实施改革后,采购流程得以理顺,采购成本大大下降,公司业绩显著,这充分体现了采购的利润杠杆和资产收益率作用。

③采购流程改进以后,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的流通的质量和数量大为改善,提高了产品质量,以及供应链各方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了采购的信息源作用,同时,企业业绩的好转和竞争力的上升也是采购的营运效率作用和对企业竞争优势作用的体现。

【案例2】 答案要点:

案例中涉及到了全球化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等采购新趋势。

案例直接反映出在不同的市场机制和管理模式下,企业变革需要面对的一些现实问题。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就会发现采购在整个企业物流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已经被绝大多数的企业所认可。更多的生产企业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把采购物流业务外包,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无疑是对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挑战。

从不同“采购现象”背后,可以看到“采购理念”在中国发展遇到的现实问题,不仅在于企业对先进思维方式的消化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同的体制和文化背景下的执行是否通畅。而在落实理念的过程中,必须革新中国的企业文化,要求高层决策人员和中层的管理人员应当应具备解决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底层的运作人员应能解决系统操作的问题,同时必须有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正确理解问题的能力。

篇2: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分析

1.前言 包括案例的背景、主要问题、主要措施、建议方案与预期收益。

a. 企业背景:企业所处行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规模,地位等

b. 案例分析的逻辑描述结构,用什么样的理论工具进行分析?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W公司是一家生产某国际知名品牌饮料在国内合作的两大企业之一的合资企业。W公司在全国的市场中分到了几个省份的份额,并在这几个省中都投资建设了瓶装厂。W公司的产品是软饮料产品,分为碳酸饮料和非碳酸饮料,包括果汁、水、茶饮料等。

W公司在采购与供应链管理环节主要问题是: ①. 销售量增长而利润不涨反跌。需要降低库存水平,降低成本。②. 销售预测精度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库存数据的准确性较差,可用性也较差。需要提高预测精度,加强库存数据的分析和利用。③. 采购成本逐年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却稳中有降。需要寻找合适的替代材料来降低生产成本。④. 供应商供货不稳定。需要重新评估供应商,满足生产供应。⑤. 与重要的供应商之间产生了矛盾。需要与重要的供应商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⑥. 生产计划的变更使生产线的利用率降低。合理预估生产计划,减少生产线上品种更换的频率。⑦. 运输成本的上升。学习长途运输把市内配送服务业外包给第三方,控制车辆的线路安排与制定装载计划,合理安排运输线路。⑧.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缺乏可比性。可以对8个厂进行标杆管理。

2.现状描述(要求描述精确)

a. 企业遇到的问题【流程问题、效益问题、采购人员问题(岗位设置、权限、绩效)、供应商问题(供应商选择、绩效、关系)、采购商业环境、信息化工具的应用等】 b. 结合具体的分析工具,需求对所使用的理论分析工具进行阐述。

具体的采购常用理论分析工具:

一.商业环境分析

A.宏观环境

PESTN模型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 B.中观环境

a 波特五力模型

竞争激烈程度、行业产品生命周期、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客户讨价还价能力、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b SCP范式

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C.微观环境

SWOT分析

优势 劣势 机遇 挑战

微观环境是指企业自身资源和能力,包括:企业的战略目标、市场营销能力、筹资和投资能力、市场响应度、生产水平和提供服务能力等方面。直接影响采

购与供应链的运营,如企业的采购预算,配送能力,库存水平。

二.供应链结构分析

D.David Taylor分析法 核心思想是绘制一个从原材料或零配件供应的起点开始,通过生产制造环节和分销配送环节,知道最终用户手中的物流示意图。要标明相邻节点之间的运输模式。

E.SCOR模型

把供应链分解为货源寻找、制造、交货、计划四个流程,其中寻

找、制造、交货是供应链的执行过程,而计划则发挥着整体协调和控制作用。

三.供应链绩效分析

传统的考核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体系、考核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的价值与发展、企业内部流程优化、企业的员工学习与成长

四.常用备选方案

80/20分析法

ABC分析法

供应象限图法

2.1商业环境分析

W公司所属的8个瓶装厂在运作上基本相同,具体的营销策略有所差异。根据行政区域划分,各瓶装厂只负责所管辖地区的销售,在自己的管辖区内设立分公司、营业所或配送中心的仓库,根据客户订单再从仓库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各分仓库都必须保存一定的产品库存为当地的客户提供24小时的送货服务,这种服务承诺在整个集团公司是统一的。{可以用swot分析来分析一下当前的公司情况。}

2.2采购职能和地位分析

各瓶装厂都实行了集中采购,所有生产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进行促销活动的市场用品、办公用品和材料以及生产线的备品、备件都是由采购部门负责进行采购的。采购的主要原材料都在国内进行,需要从集团公司提供的供应商中选择供应商,有一套非常严密的质量认证体系。但各瓶装厂可以按照指引采购,自行决定采购的厂商和数量。对于价格不断上涨的原材料采购,与其他企业实行联合采购,积极寻找可以替代的原材料以降低陈本。

2.3供应链结构分析

集团公司开展了需求和营运计划D&OP项目,每个瓶装厂的整个项目以一个核心功能性小组(D&OP小组)来组织物流活动。D&OP小组的工作重点是销售预测、库存控制、生产计划与产品调拨计划。公司的采购实行集中采购,采购部门还要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其产品质量,配送是否及时,售后服务的质量、培训援助的情况等方面表现进行打分,得到供应商绩效的综合分数,再依据这个分数调整采购的比例。生产部门按照D&OP制定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交货方面,各瓶装厂的成品运输分为产品调拨和市内配送。把从厂房仓库向各分公司或营业所调拨产品以及向各分公司或营业所所辖地区经销商直发产品定义为长途运输,全部使用第三方运输采用公路运输。从仓库送货物到分公司或

营业所所辖客户被定义为市内配送。主要使用自有车辆用于市内配送,在运力不足时外租车辆补充运力。(运用的是SCOR模型分析)

2.4供应链绩效分析

目前各瓶装厂都有自己的考核体系,但指标的设定不太合理,有的部门指标太多,有的指标并非考核部门的主要业务,同时各瓶装厂对某些考核内容相同的指标的定义、解释和计算方法也不一样,这样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对比。可以进行一个标杆管理,在8个瓶装厂之间进行对比,让每家瓶装厂的老总对自己在集团中所处的位置的了解。

3.识别问题及具体分析 a 问题的成因

b 问题的分析(为什么这个因素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问题的识别方法包括绩效评估矩阵、相对绩效矩阵、流程图分析法、原因--效果图等

①. 销售量增长而利润不涨反跌。市场不断发展可替代产品不断出现,市场的激烈竞争,公司在产品价格上不得不向下调整,因此在销量增长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却没有得到同比例的增长。产品的服务,及时性、多样化、产品可得性都增加了公司库存管理和送货方面的运作成本。淡季的库存积压过期和旺季的缺货情况增加了坏账损失和增加了运输成本。②. 销售预测精度不能达到让人满意的程度。库存数据的准确性较差,可用性也较差。需要提高预测精度,加强库存数据的分析和利用。预测的基础是根据历史销量,配合市场的情况和业务判断来进行进销售预测,需要清楚影响需求的因素,如产品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内部或外部的竞争因素等很多主观的因素,各厂实施D&OP的进度不太一致,导致预测的数据精度不高。库存数据不是最新的,特别是一些营业所或配送中心不能及时向瓶装厂报送库存数据,导致库存的数据准确性也较差。③. 采购成本逐年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却稳中有降。原材料价格波动不断上涨,寻找替代品代替价格逐年上涨的原材料。④. 供应商供货不稳定。对于采购量的分配未按安全比例分配,对某供应商给予85%的采购量,没有考虑到供应不能及时的风险。⑤. 与重要的供应商之间产生了矛盾。ZJ公司虽然最后承受了赔偿的责任,但是会将M7公司与ZJ的关系变得僵硬,不利于后面的继续互利互信的合作。从长久发展来讲,是不利于M7公司的。需要与重要的供应商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⑥. 生产计划的变更使生产线的利用率降低。D&OP制定的生产计划经常改变,使得产品线的生产率降低。⑦. 运输成本的上升。按照业务员的经验和当时的情况而定,行驶的路线不能固定化,不能合理计算最优路线,无法控制车辆的线路安排与制定装载计划。⑧. 绩效考核无法进行有效对比。指标设定不合理,各瓶装厂对某些考核的内容相同的指标的定义,解释和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4.结论

明确案例中所属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从中找出重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在于需要有一个考核体系对各个瓶装厂的供应链运作情况进行考核,对于企业的采购方式,供应商的选择,组织形式都要进一步合理化,同时降低库存水平、降低成本。

5.建议

a 提出改进方案(针对案例分析的上述问题)

b 对改进的方案进行评估,并评估预算的收益(如果案例中提供数据,需要进行必要的数据分析)

改进措施:

①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季节指数法等时间模型加以对需求因素的分析,用一

套新的计划排产系统,提高销售预测精度。

②加强库存控制管理。对产品实施ABC分类法,不同的产品制定不同的库存控制策略。确定客户服务的系数,提高服务水平。确定安全库存,降低库存水平。

③采用联合采购方式来降低成本,积极寻找替代品来降低生产成本。④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对于不合格的供应商提出意见或者降低采购量,对于屡教不改的供应商限制采购。

⑤与重要的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合作把联系双方的问题一起着手解决,才能长久共存。

⑥提高销售预测的精度和库存数据的准确性,制定详细而准确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提高产品生产线的利用率。

⑦制定车辆的线路安排与制定装载计划,控制车辆的成本,主要在可变成本方面着手,优化线路安排,可以减少燃油费用和过桥过路费用,提高运输运能。可以学习长途运输,将市内配送交给第三方物流,降低管理成本。

⑧实施标杆管理,不仅在绩效方面,还要在成本方面,在8个厂之间进行标杆管理。促使各厂互相学习和比较。

总结

篇3:采购谈判技巧与供应商管理

一、采购谈判技巧

1. 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采购活动的出发点,在于用自己认为的理想价格获得相应的产品,而准备工作对于采购成果有着关键的影响。首先,要根据企业的生产和经营需要,确定所需产品的数量、金额预算等,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 其次,采购人员应当对产品本身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在供应商提供货品时做出判断,比如在购买机械设备时,需要考虑到设备是否进口,是否涉及到税率问题等; 最后,要对供应商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产品的市场价格以及供应商的报价,价比三家,才能得到合理的价格。

2. 谈判对象的选择

在采购谈判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任务角色,如推销员、企业代表、主管等,而与哪一级别的谈判对象进行沟通,就取决于企业的规模,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规模较小,需要的产品数量也小,那么不需要通过上级批示,销售人员就可以做出价格上的优惠或者是数量上的调整; 而如果企业规模较大,涉及到的采购金额数量较多,就需要与供应商方面有权做决定的高层人员进行谈判,这样可以节省中间环节,节约时间和精力。 与供应商高层人员谈判时,要了解对方的职位以及权限,可以做出相应的谈判方案预设,更有效地提高谈判的成功率。

3. 开端谈判的重要性

良好的开端可以使谈判双方都身心愉悦,可以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采购谈判时,良好的开断就是先创造一个低于供应商的谈判起点,再通过让利的方式来吸引对方,这样就可以有效的打击一些同类的竞争对手,可以与供应商达成一致,这时便可以通过双方协商,引导供应商做出让步,以此来达到企业的利益目标。在谈判的过程中,采购人员是否能够观察对方需求,并且做出适时的策略调整来满足对方的需求,会影响供应商对企业的印象,当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之后,再进行谈判就更加容易。需要注意的是,采购人员应当对是否让步做出适当的表态,让对方无法猜测内心的想法,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谈判结果。

4. 报价与还价

采购人员爆出自己的开盘价时,要明确、坚定,而且完整,给对方留下认真和诚实的对象,也不需要做出过多的说明,因为对方自然会对报价做出衡量,如果过多的解释和说明只能让对方觉得我们对价格十分在意。在双方都报出自己的价格之后,必定会有一番讨价还价的激烈讨论,这时采购人员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不能因为对方的价格过高或者过低就着急做出结果,而应当找准机会,尽量减少价格的影响因素,最终获得满意的价格。

二、供应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 供应商的选择不科学

供应商选择的科学性直接影响采购的效率,企业要保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需要供应商足够的物资保证,但是有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往往是局限在传统的采购思想中,缺少前瞻性采购理念,只有在物资供给不足时才会想到采购,这时选择供应商就难免会将主动的优势变为被动的劣势, 而且容易受到供应商在价格、质量等方面的限制,所以无法保证企业采购效益,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

2. 缺乏分类管理供应商的理念

企业在供应商的管理方面缺乏分类管理的思想,往往是将所有的供应商进行统一管理,而且在与供应商的关系方面大多是处于对立、竞争的形态,却没有重视供应商分类管理的重要性。而从实际的情况来看,企业对于产品的需求有着一定的差异性,有的产品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而有的产品则是可有可无,对所有供应商一视同仁,务必会使很多重要的供应商无法体会到自身的重要性,也会影响供应商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容易造成供应商的流失,重新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必定会造成企业资金和资源的浪费。

3. 缺乏对供应商价值的正确认识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采购部门的工作仅仅是企业生产活动中的一项辅助工作,而供应商只是为企业提供物资的供应者,在这种思想影响下,管理者不会对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的思考,也缺乏对供应商价值的正确认识; 同时,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企业也很难与供应商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无法将供应商管理纳入到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中,很容易引发企业材料供应的中断。

4. 供应商信息监督和反馈机制不健全

由于管理者没有认识到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也忽略了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的建设,对于供应商信息的了解,仅仅局限于采购人员的描述, 却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撑,无法完全掌握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等等, 这也在无形中影响了企业生产活动的持续开展。同时,缺乏相应的信息反馈机制,供应商和企业之间无法针对产品的信息进行和及时反馈,企业不了解供应商在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而供应商也无法了解企业应用产品过程中是否出现问题等等,缺乏评价机制,使得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无法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

三、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对策与途径

1.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资料数据库

首先,要对所有供应商的数据信息收集,并且录入到供应商管理系统中,数据库的建立可以对供应商进行系统的管理,通过企业所需的供应信息查询与之相适应的供应商的选择范围,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同时,通过数据信息的变化情况可以了解供应商的变化,这时可以帮助企业对供应商做出科学的评价,淘汰与企业发展不适应的供应商,这样也可以提高供应商队伍整体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采购效率的提升。其次,要对供应商的信息进行综合评价。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需要对供应商的资料和信息有全面的了解,除了产品的质量、价格等专业因素以外,还需要了解供应商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以及生产技术的先进性、信息化程度等等,通过综合信息的评价可以对供应商整体的供货水平做出科学的评价,为采购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依据,也可以减少由于判断失误而导致供货中断的问题。

2. 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

企业可以按照供应商产品的重要性,将供应商按照ABC分类管理法进行分类,将相应的供应商等级进行划分归类,可以提高供应商管理效率的提升。如果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于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那么就将其归类为A类,以此类推,分别将供应商划分到相应的类别中。而对不同等级的供应商在管理方式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突出保护重要供应商,对于次要供应商则应当给予不同管理策略,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

3. 推行供应链管理模式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商与企业之间不再是毫无关系的个体,而是息息相关的合伙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除了单纯的采购与供应,还应当注重双方的共同发展,都要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关注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方利益的价值实现,也就是说,让供应商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更多了解企业所需要的商品,一次来提高商品的针对性。同时,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也可以及时对各种产品的信息进行分享,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将损失降到最低,有利于促进双方利益的共同提升。

4. 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反馈机制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些短期合作的供应商,可以通过合同、协议等方式对其行为进行监督与管理,而对于具有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商,由于合作时间久,而且供应商数量较多,所以在管理方面的难度也较大,这时就需要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对信息进行共享和反馈, 才能提高供应商管理的效率。因此,企业需要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起透明的信息沟通机制,供应商可以及时了解企业对产品的需求,企业也可以对供应商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控制。同时,在信息沟通机制下可以完成信息的反馈过程,根据反馈信息可以为企业对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对供应商的供应产品、价格等信息的变化及时了解; 供应商也可以通过企业的信息反馈,了解企业对产品的应用需求,再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的完善,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另外,企业也可以根据信息反馈的评价结果,对供应商做出激励或者惩罚的措施,以此来激发供应商之间的良性竞争,满足企业采购的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采购谈判与供应商管理是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高超的采购谈判技巧和良好的供应商管理,都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成本, 促进库存管理的科学性,可以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 因此,企业要关注对采购部门人员相关谈判技巧的训练与强化,并且正视供应商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解决,保证供应商关系处在良好、稳定的发展态势,实现双方共同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形势日渐激烈,而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采购对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重要性,所以对采购环节也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在采购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的谈判技巧降低采购成本和供应商关系的管理,是两项重要的内容,尤其是在现代新型的采购关系模式下,对于供应商的有效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采购工作健康开展的一项重要基础。基于此,就主要针对采购谈判技巧与供应商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篇4:针对采购与供应管理的分析

由于采购业务对国家、行业及企业的重要性,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还专门设立了采购经理人指数PMI(PurchaseManagementIndex),作为家国制造业的体检表,它除了用来衡量本国制造业在采购与生产的主要状况外,还对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范围进行了表述。2005年4月底,我国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发布了中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它包括了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并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重要指标体系。

采购业务管理的演变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和采购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推进的,因此来实现供应链上动态的需求与供给的匹配与平衡,完成供应链上的加工、制造、批发、零售等的业务运营。而采购管理信息化的作用就是利用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软件技术来实现更多的采购流程计算机化管理和完成采购业务各层面的优化,因此为了适应采购业务发展的步伐,采购管理信息化也在不断地完善与发展,在不同的时段以不同的方式来支持采购管理业务的运作,同时也促进了采购业务的进一步向前发展。

采购管理信息化的起源是从制造业开始的,最初是由于物料的供给无法满足生产制造的需求而萌发的,经过不断地演变与发展至今,其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采购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关键

供应链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商业循环系统,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最重要的课题。统计数据表明,企业供应链可以耗费企业高达25%的运营成本。

企业供应链的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是企業对供应、需求、原材料采购、市场、生产、库存、定单、分销发货等的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的每一个环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供应链管理又可分为3部分,采购供应链管理,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和分销供应链管理。采购供应链管理指从原材料采购至入库这一段。

在经济多元化的今天,“哑铃式”企业运营模式要求我们必须重视供应链管理,并且要转变意识,像重视销售一样重视采购,采购计划是整个供应链工作的前提,它涉及到库存、生产和销售一系列的环节,采购供应链的成本影响大部分供应链其他环节的成本,因此,采购供应链成本管理是供应链成本管理的关键

2.采购管理信息化的第二阶段

制造资源规划MRPII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由于市场的竞争,从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了买方市场,企业必须要考虑生产什么才能更好地卖出去,因此采购业务不再是简单的买进,而是融入了“采”,首先要精心挑选,然后再“购”进。在管理“采”与“购”的同时还要考虑在系统内管理其他因素,如供应商信息、采购流程中的财务信息,物料质量信息等。此时的采购管理信息化上升为MRP II,但它在此阶段仅是被那些行业中的领军企业所采用,而在我国,更是起步较晚。MRP II将与制造相关的一些业务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制造为中心的系统整体,提高了生产效率。

MRP-II的创始人之一,Oliver Wright 曾对美国成功运用MRP的企业所获得的效益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实施MRP-II之后,在采购方面取得的效益有:采购成本下降了5%、库存成本下降 0-30%、库存水平反映良好(库存正确率提高),报表数字合理而迅速。

3.采购管理信息化的第三阶段

企业资源规划ERP阶段:ERP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沿用至今,该阶段的采购信息化管理进入了大面积的普及阶段,ERP已逐渐被众多的企业所接受,并普遍采用ERP来完成对采购业务的管理。此时的市场竞争已经相当的激烈,一方面在市场上随着业务外包的不断增多,采购的目标已从单纯的物资扩大到了非实物对象,企业对采购业务除了即“采”又“购”之外,还增加了许多功能与流程,如: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接收货物时在流程中设定了免检与非免检的子流程,免检的货物必须要事先进行不同等级的认证,而非免检货物如时无法通过质检要求,在系统中就无法接收入库;对供应商进行了某些指标的评估(如质量、价格和交货时间三项指标);对采购成本的控制也有所加强,以及增加了许多业务执行过程中的策略(如仓库作业业务的出入库策略与盘点策略);等等。

4.采购管理信息化的第四阶段

ERP+电子采购e- Procurement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直至今。90年代后期,由于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必须从更宽广的范围内获取更物美价廉的资源,因此人们已不仅仅局限在本土获得资源,而是将眼光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因此采购要有全球化的视野,才能有效发掘出更具竞争优势的货源。新形势与新思维引导企业开始了国际化的采购观,突破了闭锁的地域观念。

这时,Internet的出现和开始应用,也为人们创造了跨时空与跨地域采购的机会,开启了 e-Procurement的应用。逐渐地,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e-Procurement,使许多企业形成了由ERP“主内”(做后台处理),e- Procurement“主外”(做前台处理)的局面,即在企业内部的采购业务管理采用ERP来完成,而在外部、特别是资源的寻找和跨地域的交易则采用 e-Procurement来完成。

5.采购管理信息化的第五阶段

ERP+e- Procurement+供应商关系管理SRM(Suppli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阶段:从21世纪起至今。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已成为一种巨潮,这直接推动了全球采购的发展。信息技术将成为全球采购的关键,采购信息化管理将实现从执行层、战术层向战略层转变。以前,采购信息化管理的多是属于事务性的管理,随着ERP、电子采购的发展,特别是SRM的出现,使采购信息化管理逐渐向战略层发展。

篇5: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分析

重点:

1、采购的流程:一个完整的采购流程由需求确定与采购计划制定、供应源搜寻与分析、定价、拟定并发出定单、定单跟踪与跟催、接受与验收、开票与支付货款、记录维护这几个步骤组成。

2、采购手册:采购手册是指组织为了使内部各单位在执行采购作业时有规所循而制定的规则性文件。它的目的是使采购活动制度化与合理化,促进采购活动达到适质、适量、适价的目标。它本质上是交流信息的媒介,用来阐明采购政策、步骤、指令和规定等内容。

3、业务流程的改善: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采购流程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因此关于业务流程的改善变得十分重要。传统物料采购的目标是“用最低的库存实现供应”,而现代的采购目标是“用最低的成本提供高品质的物料,保证制造和生产的需要”。对业务流程的改善针对不同情况有改进、革新、再造三种。

单项选择

1、采购流程一般有(C)个步骤。

A、五;B、七;C、八;D、十

2、下面情况不适合采用竞争性报价确定采购价格的是(C)。

A、有足够多的合格供应商;

B、供应商清楚采购细节和要求,有能力准确估计生产所需成本; C、买方要求供应商早期参与; D、买方没有优先供应商。

多项选择题

1、采购定价有哪些方法(AB)

A、竞争性报价;B、谈判;C、询价;D、招标;E、第三方定价

2、电子采购的模式主要有(CDE)

A、B2C; B、B2B;C、买方系统;D、卖方系统;E、第三方系统 简答题

一、列举并讨论一个有效的采购程序涉及的步骤。

1、需求确定与采购计划的制定;

2、供应源搜寻与分析;

3、定价,常见有竞争性报价和谈判两种;

4、拟定并发出定单;

5、定单跟踪与跟催;

6、验货和收货;

7、开票和支付货款;

8、记录维护。

二、采购部门有效运作所需的记录有哪些?对于所需的数据如何取得并进行维护?

采购的记录维护,就是把采购部门与定单有关的文件副本进行汇集归档,并把想保存的信息转化为相关的记录。所需记录有:

1、采购定单目录;

2、采购定单卷宗;

3、商品文件;

4、供应商历史文件;

5、劳务合约;

6、工具和寿命记录;

7、少数的小额采购指明从这些供应商处采购付出的金额;

8、投标历史文件。

论述题

一、在未来,因特网会对采购和供应工作有何影响?带来哪些改善?

1、因特网的普及有利于采购流程的电子化、信息化。

2、采购的电子化、信息化能够缩短采购周期,加快采购的反应速度,减少资本的周转成本。

3、采购的电子化、信息化能够借助计算机完成一些复杂的工作,减少人力成本。

4、因特网的普及还有助于第三方采购的发展,借助第三方采购有利于采购效率的提高。

5、采购成本的降低使产品总成本降低,从而使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二、假定你已经被公司高层指派去改进业务流程。列出你如何使流程更有效率的具体建议。

1、去除不必要的部门,合并多余部门;

2、引入信息化机制,用信息化改造流程;

3、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用JIT采购;

篇6:采购与供应管理

一、简述供应链

(一)供应链的概念

供应链(Supply Chain)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即由物料获取、物料加工并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这一过程所涉及的企业和企业部门组成的网络。

(二)供应链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供应链的“推式”时代。1978年以前,我国的制造业相对比较落后,企业对“供应链”这个概念几乎是一无所知。企业要生产什么,往往不是自己决定,而是被原材料推动,直至成品销售给客户。此时由于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的条件,企业拼命争技改、抢项目、扩建厂房、更新设备,导致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而销售和供应能力则很弱,是典型的“腰鼓型”呆滞式企业。

第二个阶段是供应链的“拉式”时代。1979-1992年——中国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在这个阶段,企业开始注意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客户的需求也逐渐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因素。在客户需求的“拉动”下,企业开始注意对整个经营活动(最初意义上的供应链)加以控制和管理。

第三个阶段是1993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市场逐步繁荣,大部分商品已呈现过剩状态,产品质量等因素在竞争中的优势逐步减少,成本的竞争优势逐步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不得不开始考虑如何从原材料采购开始就加以管理和控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这还只是刚刚开始了供应链内部集成的阶段。

由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供应链在管理中各环节之间的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

二、供应链风险的概述

企业运营中存在许多的诸如需求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供应商不稳定等因素,而且供应链编织的网络上的企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任何企业出现问题都有可能波及和影响其他企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甚而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失败。

因此,供应链风险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应运而生。供应链风险是一种潜在的影响,它会利用供应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供应链系统造成破坏,给各环节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带来损害和损失。供应链风险管理是通过识别、估计供应链风险,并在这个基础上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通过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法来统筹处理供应链风险,并对供应链风险的处理建立监控与反应机制的一整套系统而科学的管理方法,其目标包含损失前的管理目标和损失后的管理目标。损失前的管理目标是避免或降低损失的发生;损失后的

管理目标则是及时恢复到损失前的状态,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完整目标。

三、供应链风险的分类及其来源

根据风险来源,将供应链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一)内部风险

1、信息传递风险

由于供应链的规模日益扩大,结构也日趋复杂,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也逐渐降低,从而导致供应链行为主体决策的失误,引起供应链各环节风险的传递。

2、道德风险

由于供应链上各成员企业都是独立的实体,企业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为了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自己目标利益的最大化,企业就可能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举动损害其他个体的利益,比如偷工减料、降低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然而供应链将所有的成员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所有成员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不道德的行为会降低产品的质量,不仅最终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也必将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商誉和消费者的利益。

3、信任危机风险

供应链中的企业有事不能充分的相信合作伙伴,彼此猜忌,导致自己所持有的信息不能共享。而有的企业更是因为某些原因,不遵守合同的规

定,给合作伙伴带来损害。这些都常常会导致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破裂,给供应链带来经营管理上的风险。

4、企业差异风险

供应链是由多家企业成员组成的,每个企业之间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文化制度和核心价值观都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他们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采取不同的措施解决问题,最后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不仅会造成供应链上的混乱,还会在企业之间产生各种各样难以协调的矛盾。

5、生产组织风险

如果生产计划安排的不合理,导致了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上出现问题,就会导致整个供应链的中断。

6、采购风险

市场上的需求博弈使得供应链上出现了独家供应商。独家供应商制度成本较低,供货也比较稳定,因此从降低成本的角度考虑,企业会选择独家供应商。但是供应链上的独家供应商政策存在巨大的风险,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链条就会崩溃。

7、质量风险

各企业在保证自己产品质量的同时,却无法确保企业供应源的质量。产品的质量出现异常,不仅会对企业造成损失,也会对整条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外部风险

1、自然环境风险

地震、暴风雪、洪水等这些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会造成供应链的严重中断。

2、经济危机风险

经济高速增长容易导致企业原材料供应出现短缺,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而经济萧条,会使产品库存成本上升。经济的波动越大,产业政策转型对某些供应链的影响就越大,甚至会使供应链发生中断。

3、政治变动风险

政府实施某项政策会对供应链产生影响,社会公众、机关团体及社会媒体的反应及做法都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风险。

2011年5月9日,国家能源局下发的《关于酒泉风电基地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直接剑指西北电网“2.24”甘肃酒泉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通知》对酒泉市能源局在酒泉风电基地二期工程建设中给企业定任务指标、设备招标要求选本地产品等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同时强调“未经国家核准的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这个政策的出台,就给风电行业一个重重的打击,直至今日使得供应商、消费者,都在承受之重。

4、法律风险

国家在完善法律的过程中,对法律法规会做出一些调整和修订,这些不确定因素都可能会给供应链带来负面的影响。

5、其他不可预见的风险

小的如交通事故、停水停电等,大的如政局变动、意外的战争等也都影响着供应链的正常运作。

6、市场需求风险

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这也增加了消费者需求的不确定性,使得市场变得越来越难以预测,这很容易增加整个供应链的经营风险。

7、货币风险

如果预期的汇率浮动发生变化,导致采购品的价格上涨,或者公司错过了以低价购入货品的机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货币风险。

四、供应链风险的防范措施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尽管供应链在企业的发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多种内外部的因素,供应链上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风险。为了保证供应链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企业必须针对供应链运作的环境、成员之间的合作关系等,分析和找出可能存在的任何风险,并对各种风险及其特征及时进行分析,采取不同的防范策略,保证供应链运行状况时刻处于被有效的监控状态,防止风险的发生。针对潜伏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一旦有状况发生,尽量将损失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一)重视柔性管理

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需求和供应方面的不确定性,通过互相提供柔性可以部分消除外界环境的不确定因素,传递供给和需求信息。供应链合作中需求和供给方面的不确定性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企业或供应链成员特别是主要成员采用这种策略,可以将由不确定因素引起的风险限制到最小。首先,通过设施转移来降低不确定性引起的风险。如,在设计供应链时,考虑利用当地的工厂或具有不同优势的配送中心等,一旦外部环境又不确定性因素发生,这些具有柔性的工厂或配送中心的利用或放弃,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屏蔽风险的作用。其次,是产品的转移。由于柔性化策略使工厂分布在世界各地,可以根据生产环境将某些成本高、收益低的产品转移到成本和收益有更大优势的工厂去。柔性化管理是消除有外界环境产生的不确定性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与供应链成员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虽然都是相互独立的有着各自利益的实体,但是他们却是一条链的整体。为了确保供应链中供给渠道或产品供应的稳定,企业需要努力与供应商结成战略伙伴关系,建立一种信任、合作、开放性交流的供应链长期关系,加强与伙伴之间的信息互动和共享,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为了预防风险,企业还需要发展多种供给方式、多地域的供应渠道,加强对供应商的供货情况进行跟踪与评

价,一旦发现供应链渠道出现问题,可及时调整供应链战略,以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

(三)制定发生供应链风险的应急措施

供应链是多环节、多通道的复杂系统,它的风险防范和应急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过程,必须从多方面、多层次上加以考虑。在平时的供应链运作中,企业就需要预先制定处理突发事件的对策和紧急处理方法,对于一些偶发但破坏性大的风险,可预先制定应变措施,避免临渴掘井,手忙脚乱,减少乃至避免灾难给供应链及其成员带来严重后果。所以,供应链企业应当对风险的发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提早制定应急措施,以便能在风险无法避免的时候将损失降到最小。这样,在预警系统发出预警后,企业可以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有所准备,通过预先制定的策略和步骤来化解风险和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

(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灵活的信息共享机制

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全球化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以及链上成员间的业务关系都变得越来越复杂,往往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应当充分的运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共享多种信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可通过使用EDI、ERP、Internet/Intranet来实现信息的共享,加快信息的反馈,减少信息的流通环节,建立成熟的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供应链所要求的信息完整、可靠、安全和快速地传递,并得到处理;

需要有可靠性能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来加强各成员间交流和共享,消除信息的失真,优化决策过程,从而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五)加强日常风险管理

为了减少风险的发生,企业必须在日常业务中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并持之以恒。要建立有效地风险防范体系,就必须建立一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将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因素都放进该系统中,采用预订的方法和手段对他们尽心监控。在风险发生之前,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可靠地发出预警信号。在正常业务流程运作过程中,如果预警系统中的某项指标偏离正常水平并超过特定的“临界值”,发出预警信号,企业则按照预先制定的防范措施对事件进行处理和补救。

(六)设立多供应商、多供应渠道的多头供应链体系,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估

设立多头供应链体系是解决供应链瓶颈、预防供应链风险的重要举措,保证了产品的稳定供给。而对供应商进行跟踪评估则不仅有利于本企业取得物料的及时性,也可确保供应商供货的质量水平;

(七)建立对企业的激励机制

对供应链上出现的道德风险,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手段和机制,是合作伙伴能得到比原来更大的收益,这样他们就不会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从而降低了道德风险发生的几率;

(八)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

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绿色供应链管理有利于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和绿色的品牌形象,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增加产品市场份额,全面改善或美化企业员工的工作环境,使企业节约能源和原材料,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同时又减少了环境治理费用,如排污费,废弃物处理成本等。因此,企业应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观念,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的各个环节,加强对供应方的科学评估,在企业产品设计中,如材料选择,加强绿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达到环境标准。

五、案例分析

现以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为例,简单分析金风科创供应链系统现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缺乏信息共享

组成供应链的各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在过去是买卖关系,因而经营者并不习惯在它们之间交换信息,更不用说在整个供应链上共享信息。同样,在过去,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经营者与各自的客户(需求方)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交换,从而对客户的需求,特别是最终消费者的实际需要难以把握,往往依靠销售预测来安排生产。

现在,供应链系统内部缺少一个“网”,这个网在打开后,你可以查找任何一名人员的信息,如:这个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入职时间、所在系统,关键在于他的职责范围:负责哪些供应商、是负责几MW组哪些零部件采购的;或者是他负责哪些供应商的票据处理、付款等。甚至可以有供应商的联系信息:如:发货人员是谁?财务开票人是谁?这样在任何环节上出了问题,我们都有线可寻。当然,供应链也能看到那是最好,不用什么问题都找一个没有办法给解决的人处理,这样时间、工作效率都会有所提高。

(二)缺乏合作与协调性

工作中,经常会有发票到商务部了,但是货还没有入库、合同还没有签好;发票都处理好了,但是合同却没有归档,甚至有的货物到库快一个月了,还是没有入库。这些情况,都是各环节之间合作不够密切,不够协调,任何一个环节有了问题,没有人想着解决。就拿到货一个月来讲,库房人员缺少相应的手续可以找采购工程师要;采购工程师发现货物没有入库,及时联系库房人员处理等。这样无形中增加了购货的时间,延迟了生产!

供应链管理强调企业间的合作、内部之间的相互协调,所以,建立稳定、详实的联系网络是必要的步骤,减少额外工作量、增加工作效率。

(三)办公操作系统不够完善

公司的ORACLE系统操作不够稳定。经常会有操作页面打开缓慢、数据导不出来、刚做的付款没有显示等情况;甚至有的时候,付款审批明明应该是A审核,流程却走到B那里。这些只能通过与系统管理人员多沟通,来改进企业的操作系统的质量。只有不断地沟通、改进,才能让系统更完善。

(四)“善待供应商!”不能成为空话

供应链系统是公司与供应商相互沟通的传声筒,是原材料购进的重要环节,但是,不要让供应商有我需要维护“这个人”才能继续有源源不断的订单,“善待供应商”让他们体会到金风的“温和”,这样公司对公司百利无一害。

六、总结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供应链已经在企业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并不能就这样认为供应链一定会为我们取得理想的预期效果。它的风险仍是我们应该关心并研究的对象。完善供应链的结构和体系,使供应链更好的促进成员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尽快的实现战略目标,我们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风险虽然不会被消除,但是企业可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避免风险的发生,这就需要各个企业充分的结合市场和自身的特点,形成有力的整体供应链,并有效地运用一些成功的管理方法,优化供应链和降低风险,打造一条既精益又安全的供应链。

参 考 文 献

[1]陆彬,供应链管理,湖南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

[2](英)布林德利 著,刘秉镰等 译,供应链风险,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10.1 [3]阎素芳,供应链管理的风险分析及评估,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01.01 [4]林玲玲,供应链管理—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7 [5]《供应链风险管理概述》 王燕,刘永胜 [J].物流技术,2008(8)[6]楼继伟 《政府采购》 北京经济科技出版社

[7]冯健身 关于建立我国政府采购制度的探讨 财政研究 1998年第三期 [8]郑云端 政府采购若干问题的立法研究 中外法学 1999年第五期

上一篇:注重餐饮安全宣传标语下一篇:土木与测绘工程系建筑平面CAD绘图技能大赛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