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2024-04-08

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共10篇)

篇1: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1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

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 万元而未被察觉

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 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 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 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

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 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所谓“空存 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由于存单本身是 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 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 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 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但由于管理漏 洞重重,刁娜得意轻易得手。调查表明,刁娜在作案期间,多次直接拿出现金,或在中午闲 暇时直接交给柜台外的男友李顺峰,或下班后自行夹带现金离开,或将现金交其他柜员存入 李顺刚账户;如此这般,盗取现金总计54万元。

2006年9月17日,在刁娜购买彩票中得500万奖金时,她选择以“空取现金”(与空 存现金相反)的方式归还了部分库款,但最终留给建行1680万元的现金空库;扣除公安部 门追缴冻结的资金74万元之后,建行涉案风险资金为1606万元。目前,刁娜、李顺峰已被正式批捕。周会玲、冯丽丽等其他人员是否直接涉案,公安机 关还在侦察之中。

预警失效

刁娜案事发前躲避了多次内部核查程序,但最终在第50天时露了马脚。

2006年10月13日,建行德州分行计划财务部监控资金头寸时,发现平原支行现金库 存达2152万元(大部分为空存现金,即有账无款),超过上级行核定现金库存200万元近10倍。经突击检查,刁娜的案件才浮出水面。

此前的近50天里,该行每天的现金库存都严重超标。调查显示,刁娜作案期间,营业 2室日均库存现金达

1540万元(最高时达2988万元),相当于正常现金备付率近8倍(最高 时近15倍)。但如此严重的超标,并没有在当时引发银行的注意。

如果不是10月13日德州分行需要进行季度考核而监控到这一问题,可能刁娜的作案时 间会更久,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建行德州分行、平原支行和营业室相关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职甚至严 重失职,使得刁娜轻松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检查、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控制和安全管理 等“五道关口”和至少十二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从容作案。

例如,营业室副主任尹光辉在刁娜作案期间查库六次,但每次都不实际盘查库款,只是 登记《现金单证核查登记簿》,结论是“账实相符”。同样是刁娜作案期间的9月12日,德 州分行会计业务检查组对平原支行营业室进行检查,刁娜仅以生病为由就逃避了库存的检 查。

该案的爆发,对银行的制度设计和系统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导组通过对刁娜案件 和建行北京分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建行目前的数据集中系统(DCC)没有完全实现支持业 务运行和即时风险监控这两项功能的同时在线控制。例如,是次刁娜案件的现金库存近两个 月超出正常水平近8倍,但该系统未实现预警,只能通过事后的稽核系统才能发现问题。对此,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应构建“人控”与“机控”双重防线,从制度层面和技术 层面加强异常业务预警,强化业务的即时监控,使违规行为无处可藏。2、、、、柜员盗用现金案件

柜员盗用现金案件柜员盗用现金案件 柜员盗用现金案件((((2009))))3、、、、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 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 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2009))))44、、、、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

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 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2006))))

近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出具票证、票据诈骗案。此案中,中国 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的5名工作人员沆瀣一气,非法出具大量的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金融界人士认为,应当认真从该案吸取教训,强化银行内外监控体系建设,避免此类案件再 次发生。

据双鸭山警方查明,中国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原行长胡伟东、原副行长王林以及业务 员沈洪泽、杨晓平、赵伟泽5人未经任何审批程序,从2005年8月至12月,先后为犯罪嫌 疑人黑龙江省集贤县富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朱德权(又名朱德全)开具空白银行承兑汇 票45张。朱德权在没有足额保证金的情况下,在山东四家银行陆续将45张承兑汇票贴现,票面金额合计4.325亿元。

此案引起黑龙江省公安厅、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黑龙江警方辗转北京、上海、大连等10多个城市调查取证。近日,6名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

双鸭山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杰和经侦支队队长邓福才介绍,朱德权将承兑汇票贴现后,用 来做生意和炒作期货。朱德权在北京、上海等地炒作棉花、豆粕、大豆、铜等期货,赚少赔 多。他相继在北京损失1.2亿元,在其他城市损失8000万,共计损失2亿元左右。朱德权 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后一笔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将前一笔还上。

目前,警方已在朱德权的期货账号、保证金账号等处冻结8000余万元,扣押汽车5辆,房产三处,尚有1亿多元正在调查、追缴中。

据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有关人员介绍,这是一起银行的“窝案”,有关银行工作人员集 体“下水”,导致事中监督失效。

5银行的有关制度规定,要章证分管、领导审批、会计复核。据了解,涉案的 5名银行工

作人员,赵伟泽是凭证管理员、沈洪泽管章、杨晓平负责复核、胡伟东或者王林审批。从领 导到经办员,都是“黑洞中人”,因为各环节都是一伙的,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这种情 况下,即使是一个大金库,也早给端走了。”一银行内部人士说。

内外勾结也是此案发生的原因之一。一银行业内人士说,作为银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可能不知道非法出具承兑汇票的后果,此案内外勾结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关于内外勾结 的问题警方正在调查。

据了解,相关银行的违法违规操作给承兑汇票“体外循环”可乘之机。四马路支行的有 关工作人员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大量非法出具承兑汇票,是导致此案发生的直接原因。四 马路支行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承兑汇票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办理,未经逐级审批,采取种种手 段,非法出具了承兑汇票。

承兑银行也有违规嫌疑。据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出票行按照规定出具承兑汇票给相关企 业,企业到承兑行贴现,承兑行到期前进行查询,到期结付时,由承兑行把票据托收给出票 行,出票行付款给承兑行,这是一个完整的资金链条。四马路支行非法出具承兑汇票后,在 到期时朱德权向承兑行还款,打断了正常的资金链条,形成了“体外循环”,脱离正常的监 督制约,导致案件长期不能被发现。

应当看到,因为银行加强了交流的力度,才使得这起案件浮出水面。据了解,中国银行 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发生巨额存款失窃案之后,黑龙江银监部门和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要求 进行专项治理工作,银监部门提出13条措施,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出43条措施,进一 步加强管理。

据了解,从2003年3月开始,中国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就开始非法出具承兑汇票。

2005年初以来,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由监察和人事部门牵头进行督促和检查,在重要岗位工 作三年以上的,要求全部进行交流。2005年,四马路支行行长胡伟东、副行长王林相继交流 到双鸭山分行,使得该案无法继续隐瞒。(新华社)5、、、、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

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2009))))6、、、、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

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 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2009))))7、、、、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

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 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2009))))10 11 12

篇2: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0

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在不断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行的零售网点转型已经推进了一段时间,通过学习、培训,大家都能深刻地认识到网点转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在国内多家商业银行发生了不同特点的风险案例,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引起业界广泛重视。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有效防范风险是网点转型后需要长期思考的一个问题,现仅结合我行的一些有效措施做些探讨。

居安思危,高度重视个人业务风险防范工作。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绷紧个人业务风险这根弦。对于个人业务风险工作,网点负责人必须要有清醒地认识,决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放松,全行员工一定要遵章守纪、合规经营,要坚决向违章操作、违规经营说“不”。要加强员工思想教育,建立风险文化意识。要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团队,使大家在建行这个大家庭里都感到心情舒畅。要通过风险文化建设,达到使员工“不想、不愿、不能、不敢”作案的目的。教育使其不想违规激励使其不愿去违规;排查使其不敢违规;制约使其不能违规。

严控内控措施,确保网点运营安全。主要有以下七项具体措施:

一是严守规章,预防风险。银行要倡导依法合规文化,守法遵章光荣,违法违章可耻,使网点操作人员牢固树立依法合规意识,遵章守法。

二是严格操作,防范风险。只有严格的操作规范,才能把好第一道防线。在日常的业务操作中员工很多知道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要求,但在具体的执行中,一些员工随意操作,造成事故或案件。如“克隆”汇票也贴现、更换印鉴审查不严资金被骗、钱箱在网点过夜、大额可疑交易不报告等等,这些都是不严格操作造成的风险或损失。

三是严格检查,缓释风险。要加大检查力度,将检查工作定位于“重在防范、力在治本”,依据每个阶段暴露风险点的不同,有的放矢地开展重点检查。去年“十一”、“春节”长假期间,我行采取节前通知提醒,节中突击检查,对提高长假期间前台人员的警觉性、防止出现“真空”隐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还可采取突击检查、录像检查等手段,监控网点日常真实状态。自年初以来,我行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突击尾箱检查,这种事先不确定被检查单位的检查手段,不仅真实呈现了网点柜员现金尾箱的管理,还有效地起到了震慑的作用。我行还每月运用监控录像资料对所属机构柜员业务操作行为进行检查,对日常不规范操作的监控录像进行转换编辑,回放给全体柜员观看且对不规范内容一一讲解,使柜面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坚持按章办事。另外要明确网点柜员主管责任,把好个人业务风险第一道防线。网点柜员主管工作在一线,熟悉实际情况,掌握信息最及时,处于坚持规章制度、化解现实矛盾的位置,要求网点柜员主管一定要加强责任感,尽职去完成工作。要善于发现蛛丝马迹,坚决抵制违规行为;要加强监督,检查到位,积极举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妥善处置。在工作中尽快熟悉自己的客户经理、熟悉自己的客户、熟悉客户单位的经办人、客户单位的基本情况,从严控制柜面服务,严密关注大额资金走向。

四是严格整改,消除风险。不论是自行组织的检查,还是上级的检查以及审计和外部监管的检查,都要充分利用其检查结果,保证问题切实整改。在整改的时候,不但要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还要举一反三,从中吸取教训,堵塞内控漏洞,严防相同错误重复出现。

五是严格问责,防再犯风险。对网点人员、主管部门和相关的检查都必须建立问责制,对违规违章操作的责任人,要加大违规处罚力度,保证制度执行严肃性,警示全行、震慑违规人员,有效解决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屡查屡犯的问题。

六是建立典型案例库,进行警示教育。我行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收集典型正反两方面案例资料,配以点评、说明,建立起案例库。以业务培训或经验交流的形式,组织网点柜员主管及一线柜员学习、讨论,使各级管理和操作人员对违章操作的危害有更为直观与清晰的认识,柜员们纷纷自我对照,自觉纠正违章操作行为,达到警示教育、强化风险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目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

七是注重员工行为,做好风险排查。要抓好全体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遵纪守法意识,定期组织重要岗位人员进行风险排查,分析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和不良苗头及时制止,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只要人员的风险控制了,那么我们的风险防范工作就完成一大半了。

激励与约束并重,充分调动个人业务条线人员积极性。为促进个人业务工作协调有序开展,我行实行考核、评比、奖罚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相互联系、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个人业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典型,发挥示范作用,不断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高素质个人业务团队。对风险防控的先进柜员在全行范围内进行表彰、奖励,以激励个人业务人员强化风险意识,尽职尽责,自觉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风险防范能力,为我们各项业务稳健发展把好关口,牢筑防线。

篇3: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1. 操作失误型。

指的是工作人员由于专业水平限制或者个人主观因素导致的前台工作中的程序性失误给前台作带来的威胁。例如:在客户的管理工作中弄错客户信息引起的失误, 导致银行财产受到威胁。诸如此类, 如果能够防患于未然, 或者及时检查发现问题, 并及时采取措施, 就能制止问题的发生。

2. 主观违规型。

是指工作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 在熟悉工作程序的情况下, 故意的减少工作步骤, 对银行的财产造成威胁。这样的事件造成的风险可能较小, 但一样有威胁。例如:把错误的账目当做正账, 还有违反实名制的给用户办理某些业务。

3. 内部欺诈型。

是指某些工作人员思想道德修养不足, 导致为了金钱等个人利益而牺牲集体利益, 违反行业规定, 践踏规章制度, 对银行造成经济威胁的不法行为出现的风险。这种风险危害大, 破坏严重, 影响恶劣, 是必须严格控制的一种风险类型。

4. 外部欺诈型。

简单直白的说, 就是被人哄骗而错误判断, 具体是指由于银行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或者一时疏忽, 使得工作中存在失误, 给银行造成的财产威胁。例如:证件、客户信息等审查不够严格, 虚假账户等。另外,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导致的高科技犯罪给银行带来的危害同样巨大。这种行为的危害不仅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极易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不仅仅是银行经济层面的损失, 更有可能对银行的声誉造成极大破坏, 从而影响品牌的发展。

二、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作为内生风险,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 能够被控制。从银行事件调查资料分析, 操作风险往往都出现在风险控制意识淡薄、管理薄弱的地区。

1. 人员问题。

(1) 工作人员数量和银行工作强度不协调。银行的业务量是确定工作人员数量的重要指标, 如果银行一味的为了减少开支而降低工作人员数量, 加大工作人员工作量, 那就会导致员工不能很好的为银行的工作把关, 从而引发各种问题, 导致银行的财产风险。工作人员数量和银行工作强度不协调, 加剧产生柜台操作风险的可能性。 (2) 缺乏有效培训。工作人员的固定性能够为银行培训优秀员工提供机会, 这样才能普遍提高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另外, 如果没有良好的员工素质, 员工没有良好的职业基本素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 那银行的前途就堪忧了。因此, 员工素质的提高是银行防范风险的根本手段。

2. 管理问题。

如果一个岗位的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人员变动过多, 就会导致银行岗位的责任无人落实, 造成风险。如果员工对于某一岗位的业务熟悉了, 就应该在这一岗位坚持下去, 这样才能提高银行的工作效率。否则, 不仅影响银行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甚至还会给银行的管理带来麻烦。另外, 合理的激励机制也是员工积极性激发的重要手段。如果激励机制只重视员工的营销数量而忽视员工的工作质量, 就会影响银行的长远安全发展。

三、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1. 加强人员管理。

内部风险的降低主要是依靠对工作人员的意识的加强。努力创作良好的工作环境, 让工作人员有意识的提高个人能力和个人风险防范意识。另外, 应发挥员工的积极性, 让员工自主的总结经验从而发展自我。最后, 风险机制的建立也是防范风险的一个重要方法。

2. 完善内部控制。

观念建设是风险防范体系的核心内容, 防范风险的观念应当深入到银行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工作人员心中, 因此, 这种风险防范观念建设一定要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管理风险的部门应该首先加强自身对风险防范的研究, 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用制度手段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 加强员工的责任意识。另外, 这些部门还应该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机制, 不仅培训工作人员防范风险得基本职业能力, 还要培养工作人员对各自岗位的热爱和责任感, 更重要的, 培养员工自我防范风险的意识, 采用奖励政策, 让员工在工作中自主开发防范风险的方法。最后, 还要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体系, 把这些风险消灭在萌芽中;即使出现问题, 也能有恰当的机制来应对风险。

四、结语

目前的银行工作大部分还在依赖于前台的基本操作, 因此, 目前仍然是柜台业务占主导的业务形式。这也就决定了目前的银行的风险防范工作仍然应该以银行的前台工作风险防范为重点环节。首先应该进一步研究当前形势下可能出现的风险, 然后再把这些风险进行分析, 采取合理的措施, 减少风险, 防患于未然, 这样才能保持银行长期的发展活力。

摘要:商业银行的前台运作风险具体是指在前台工作中, 由于人为操作失误或机器故障、程序疏漏等造成的错误, 从而导致对用户或者银行的资金的流失的可能性。前台运作风险作为运作风险中最重要的项目, 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 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这种背景下, 本文针对商业银行柜面的操作风险管理进行探究, 旨在分析柜面操作风险类型以及产生操作风险具体原因, 针对存在问一体提出具体防范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申波, 王峰浅.议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J].河北金融, 2010 (1) :22-24.

[2]林宝胜, 刘艳杰.刘伊铭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J].活力, 2010 (23) :12-14.

[3]泰英忠.中小商业银行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思考[J].辽宁经济, 2012 (4) :07-10.

[4]陈瑛.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 (理论版) , 2010 (1) :02-07.

[5]庄丽娟.浅谈加强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治理[J].商情, 2011 (5) :11-14.

篇4: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成因 防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人工网点在柜面业务操作中由于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的不完备,或由于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既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商业银行联系客户和其他银行、从事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渠道。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预期危害严重、影响较广、管理难度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的银行内生风险,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问题

1.对操作风险认识偏差

(1)操作风险不重要。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会被认为操作风险不重要,从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2)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很多人认为柜面操作风险就是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造成的损失比较低。但事实上,操作风险对外造成的影响却很深远,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毁损巨大。

2.对操作风险认识错误

(1)操作风险即为操作性风险。将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全部归咎于柜面人员操作不当,重视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操作风险管理,忽视了高层人员的管理。

(2)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业务调查、监测、评价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风险控制过度依靠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

(二)人员问题

1.相关业务人员素质较低

(1)柜面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部分柜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廉洁自律,会因个人的私欲而用职务之便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领导阶层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这些行为都会给银行造成风险。

(2)柜面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部分银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知识和技能薄弱,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3)操作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复杂,需要业务熟练、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操作风险(1)蒙牛的企业文化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正是蒙牛前任总裁牛根生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使蒙牛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创造了“蒙牛速度”、“蒙牛奇迹”。蒙牛本着为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与客户、员工、股东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共成长的使命,不断追求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品企业阳光、高尚、责任、创新。员工受蒙牛文化的感染,首先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蒙牛为全国提供近三分之一的液体奶、酸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其次员工认为应当共同努力成为高尚的企业,把自身价值同消费者的健康、营养与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和奶农、消费者、所有合作伙伴水乳交融,生产安全、优质、健康的产品;最后,所有蒙牛人认为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提倡诚信、感恩、敬业、廉洁等优秀的做人品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人员激励,增进雇佣关系

通过把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的利益,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激发其为实现企业远景工作的热情。“我与蒙牛共生存,蒙牛与我共发展”这是蒙牛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它代表着蒙牛对员工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出的郑重承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一向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这份信阳市的蒙牛懂的奖励员工、激励员工。蒙牛使员工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温暖。

五、展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工作要以创立雇主品牌为出发点,对外提高雇主在目标人才市场上的吸引力,对内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忠诚度和敬业度。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心倾斜、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加强西部地区的雇主品牌建設意义重大。建设优秀的内蒙古地区雇主品牌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加强内蒙古地区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雇主品牌与产品、服务品牌有机协调、统一起来,雇主品牌才能成为企业品牌的有效增强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泽保.打造雇主品牌: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学习论坛, 2010(10):49- 52.

[2] 黄维德.打造雇主品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新战略[J].中国人才,2004(2):72- 73.

[3] 刘尚鑫,郑敏,顾海英.塑造企业雇主品牌,企业管理,2010.

[4] 彭攀攀. 基于目标员工前雇主品牌资产评沽. 人才开发,2008(11):14- 16.

[5] 吕振奎,郭庆.激情员工理论与现代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09(29):69- 71,76.

[6] Will Ruch, How to keep your best talent for walking out the door,Dynamic Business Magazine, 2001(5).

[7] 利比·萨廷,马克·舒曼著,邱绪萍译.雇主品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and Karg, R F, Employer- of- 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33(4),13- 20.

[9] Michael T Ewing, Leyland F Pitt, Nigel M de Bussy, and Pierre Berthon,Employment brand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 21(1),

篇5:柜面操作与风险防范培训心得

江塘支行

周洪涛

我于2018年10月25日至2018年10月26日参加了商业因柜面操作与法律风险防范第二期培训,受益匪浅,感受深刻。

蔡老师从以下方面讲解并以案例分析,让我最深刻的是“让制度先行”。

一、分析了我们银行行业处于一个监管从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银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时代,监管从严主要通过上级的法律法规、条例对银行业进行规范,加大了对银行业的检查力度和处罚力度,而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银企合作等直接冲击着传统银行的发展,让传统银行业不得不适从于时代发展,也让银行从业人员有了敏锐性、紧迫性、危机意识。但是时代的发展,传统银行业的柜面操作与服务只有按照监管要求进行加强,立足主业—信贷业务才能长远发展。

二、通过讲解存取款业务风险点和管理、结算账户方面风险点及管理、挂失业务风险点及管理、查询、冻结、扣划业务风险点及管理、银企对账风险点及管理、重要空白凭证、印章风险点及管理、自助设备风险点及管理、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点及管理、理财业务风险点及管理、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授信业务的风险管理与案件防范、尾箱管理中的案件与风险防范、现金出纳业务的案件与风险防范相关知识,明确法律法规、条件及监管部门检查出的问题,今后我们需要补齐的要素和注意事项,如何应对账款不符、票实不符情况,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与方案解决实际性问题,我们要保证签字及资料的真实性,做到有根有据可查,不能让自己及银行处于被动局面。

通过此次培训,我应从以下着手做好相应工作。

一、加强制度、法律法规、条例、操作规程的学习,做到不触碰违规线,不遗漏业务要素,不以情感与信任代替制度;避免业务中出现差错,避免因自身原因影响总行形象及声誉。

二、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同事间的交流,让信息渠道保持通畅,让问题即时显现并得以解决,让自己的操作合规合法合程序流程。

篇6:银行柜面内控风险防范

柜面业务是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但也最容易发生内控风险。可以说内控风险贯穿于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各个环节。目前银行的内控管理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次。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现实和管理趋势来看,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事前管理,将风险管理的控制点前移,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目前柜面内控风险存在的问题:(一)、由于柜面业务量日趋增多,柜员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大,多数柜员都是被动地执行相关内控规定和制度,主观上没有牢固树立起“自我保护”的风险意识、不明白执行相关规定和制度的原因以及缺乏责任意识。比如业务凭证需客户签字,单位业务出钱需验印或者日常会计交接等事项,柜员只是机械的执行,为了做而去做,而不去思考为何这样做,由此也就造成了相应差错的发生,引发了内控风险。

(二)、随着本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及新员工的加入,银行业务数据、业务流程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柜员难以把握业务操作中风险控制的重点、难点,难以识别风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即无法有针对性的预防内控风险。

(三)、本行员工大都以年轻员工为主,缺乏银行从业经验,对相应的法律知识和合规知识缺乏认识。这也是引发内控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应的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来防范柜面内控风险防范,从员工风险意识、风险态度和风险判断能力这三个角度改善风险控制的效

能。

一是培育良好积极向上的风险文化氛围,让风险意识根植于柜员的心里。利用晨会不断的进行思想强化和教育,强调风险带来的巨大的危害性,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将内控风险与柜员长远的人生规划和发展联系起来,使员工不但从表象上更应从思想和情感上真正认同内控风险制度和规定。

二是以业务差错为切入点,结合业务差错对相应的内控制度进行深入讲解,分析制度执行原因,执行制度的目的,而不是一味的只强调制度,以达到让柜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是将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节点在众多业务制度之中进行标识和区分,梳理关键风险点,明确风险控制措施。以业务操作流程为线索,梳理排查易导致风险损失,或对造成损失有显著影响的关键业务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以显而易见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讲解,提高员工风险判断和处理能力。有效引导员工去主动学习,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落实成日常管理中的常态。

四是加强银行柜面人员在法律知识和监管合规方面知识的储备。为有效防范现时和以后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加强银行柜面人员在法律法规和监管合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已是时之所需、势之使然。在日常管理中将常用的法律法规与日常业务操作相结合,××银行××支行

篇7:银行会计柜面业务风险防范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虽然是潜在的因素, 但在实际情况中却是经常出现的。由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 柜面操作的难度相对加大, 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下面列举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几个特点:首先, 由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 从而导致风险的多样化。形成风险的原因有很多, 如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操作人员的意识不够、能力的不足等等。其次,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破坏性强。银行涉及到国民生产的方方面面, 其中一旦出现什么状况, 所带来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无论是银行本身, 还是涉及到的各行各业, 甚至对于个人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危及社会。最后,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危机, 但是这种危机只能防范, 却没办法预测。银行柜面的业务量大, 人员流动大, 过程繁琐。这样就不难看出, 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可预知的后果形成有效的防范。而无论在何种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造成风险损失。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不仅危及社会, 同时对银行的信誉、形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了解到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了解并加以总结做出更好的防范措施。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 柜面操作风险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

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 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 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 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 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 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 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 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 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 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2、客观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 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 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 造成制度缺陷, 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 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 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 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 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也是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的因素之一, 因管理关系不理顺, 职责分配不清晰, 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前面我们提到了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对其中的危害也是有很大程度的了解, 无论何种程度的风险, 我们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防范, 所以在防范工作方面, 相关的部门单位必须要加以重视, 笔者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种防范的措施。

1、加强对柜面操作风险的认识。

在对操作风险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后, 要把这种风险作为一种重点观念纳入风险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并且以此为根据, 加大风险意识的宣传, 定期开展风险的教育, 和意识的培训。

2、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

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 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 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 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 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 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 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3、加强员工管理。

员工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树立风险意识的同时, 也需要对员工加强激励管理机制, 保证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因懈怠、懒散而造成出现各种风险的状况。并且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保证每个员工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员工的风险率降到最低, 同时了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风险率, 对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起了很大的作用。

4、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防范柜面操作风险。

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 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制约、实时交易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等的自动化处理, 有效提高操作风险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的技防水平, 配备必要结算器具, 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5、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银行实现有效工作运行的基础, 一个好的内部环境对于银行业务的提高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 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位, 也是符合发展要求的, 怎样在内部形成一个好的环境, 从人的角度来说, 加强员工的思想观、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而银行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组织文化, 它的组织观念决定着银行整体的思想, 而决定这种观念的是银行内部的每个人, 所以, 加强组织文化和人员的文化素质才是关键。

四、总结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是本文的重点, 如何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只有清醒的认识到风险带来的后果, 才能最大限度的去避免。因此必须加强风险意识, 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 从而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黄金, 陈爱华.中小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J].大众商务, 2010 (08) [1]黄金, 陈爱华.中小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J].大众商务, 2010 (08)

篇8: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内部控制;考核机制

一、甘肃东乡县工行“9.26”案件简介

2015年9月底,甘肃东乡县警方通过电话告知1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存款人,高达2.88亿元的存款因涉及东乡县工行“9.26”贷款诈骗案被全部冻结,由此又一起令人震惊的高息揽储引发的风险大案浮出水面。东乡县经济并不发达,离省会兰州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东乡县工行门面很小,营业场所很拥挤,看上去像个储蓄所,但就是这样一家银行,2014年至2015年期间累计吸存2.88亿元,储户大都来自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其介绍人即资金掮客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并非同一个人。

“9.26贷款诈骗案”的情况如下: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魏某先以高额贴息的方式吸引浙江等地储户到东乡县工行存款3.12亿元,然后勾结银行高管骗贷。多个资金中介人从中层层拿到数额不等的佣金,远高于存款人的贴息幅度,魏某等人串通银行内部人员,伪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额存单,户口本、《结婚证》,编造储户家庭信息,伪造储户签名,再以假存单作质押,向银行骗得巨额贷款。据当地银行人士透露,质押贷款一般为存单面额的9折,以此测算骗贷额约2.7亿元。此外,魏某还涉及从兰州银行、当地农行等机构骗贷,累计金额可能高达15亿元左右。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巴塞尔协议》现代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协议当前的资本配置比例为:操作风险20%,市场风险占比10%,信用风险70%。由于操作风险的日趋突现,未来资本配置将会提高操作风险的占比至30%。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得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新协议对全球银行业得最低监管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将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由4%上调为6%,核心一级资本率下限由2%上调为4.5%,此次调整,充分体现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再次拉紧资本风险管理这根弦,毫不松懈。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银监会对我国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率要求较高,资本充足率下限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7%。

地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划分为四大类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员工风险主要表现为内外勾结,违规操作,违反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等。系统风险主要表现在核心系统不完善,漏洞较多。流程风险主要表现为内控制度及流程设计存在缺陷,缺乏可操作性而引发的与内控管理有关的各类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为外部欺诈、不可抗力风险、外包商、客户纠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繁荣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也趋向多元化,这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面临机遇的同时需要接受更大得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扩充规模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夯实客户基础,但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急于扩大规模,出现了恶性竞争,高息揽储,制造噱头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其内控管理基础薄弱,其从业人员也不乏素质较低人员。为了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初期只能选择粗放式经营,对资本风险、资源配置及内控体系优化建设方面无暇顾及。结果就是出现了诸如东乡“9.26”事件等等。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导致内部员工作案风险上升

地方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分支行缺乏经验丰富的成熟管理人才,银行职员职业道德教育欠缺,内部人员作案比例上升。同时基层行管理人员与客户经理德素质亟待提高,人员培训深度及广度不够,,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合规文化氛围。另外各机构人员调动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加。营销部门注重产品创新轻风险把控,客户经理好大喜功,无风险意识,进而导致发生差错、事故甚至违法行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对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建立之初,往往很难全面估计业务发展规模、速度及面临的风险,核心在柜面运行过程中频频遭出现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会计信息失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危机,加之会计核算综合核心系统漏洞较多,无法有效防范前台柜面操作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软件或硬件错误、通讯故障、设备老化等。

(三)柜面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内控管理系统不健全,政出多门

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各个部门制度不衔接,缺乏互相制约机制,业务部门绑架营运部门,误导柜面操作,制度传导出现偏差,员工执行力大打折扣。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关键流程失查,岗位分工授权权限划分界限模糊,操作困难。“9.26”案件突出表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此类弊端:银行内部员工代理客户办理结算业务,比如代客户填制凭证、签字或代客户盖票据上的印章、代理现金存取业务等。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查不严,柜员第一道关,识别客户,审核资料失实,流于形式,使内外部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无效票据或克隆票据欺骗银行经办人员。

(四)外部事件引发的风险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外部事件包括与客户法律纠纷、反欺诈手段落后引起外部欺诈、硬件基础建设滞后,安保方面存在抢劫、盗窃等隐患以及地震、火灾等等不可抗力,都将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面临较大挑战。另外,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成为新的风险点,随着银行业电子化程度的不段提高,黑客攻击等技术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愈来愈多。

三、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观和忠诚度的培养

“9·26”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 形成企业内部合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合规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 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 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 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抓好员工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员工违规行为排查,对排查出的兼职经商、赌博、社会关系复杂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防患于未然。人力资源部门吸收高管人才时,须严格筛选,层层把关。人员素质作为关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百密一疏,引进人才失误,纵使建起万丈高楼,几只蛀虫会使其毁于一旦。所以,必须不遗余力的加大人员选拔、培训,培养员工对单位忠诚度,提升识别真伪能力和职业敏锐度。同时, 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员工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员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良好的预期, 发挥团队精神; 关注优秀合规员工的人才储备,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使每一位员工成为全行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参与者。

2.建立机控与人控相结合的制度

加快核心系统的建设,科技信息化发展需赶上业务发展的节奏,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力量具有前瞻性,充分考量现状,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科技系统、核心系统管理制度和防范补救措施,着重关注因新兴业务、机构合并、拆分等需求下,核心系统的规章制度梳理、组织流程及平台建设的真空区。同时,在营业网点应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例如票据鉴别仪、二代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机、本外币票样等等。扩大与外围系统的联网核实相关信息的范围。在机控的基础上,对前台操作人员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实行用户权限分级及授权管理。进一步强化营业网点负责人及会计主管在柜面操作业务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级授权管理, 树立基层营业网点柜面业务授权的权威性, 按照柜面业务的风险等级划分授权权限等级,要建立强化相互制约的柜面业务岗位职责, 加强授权、分权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 不相容岗位的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必须分离。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做好监督检查核实工作, 真正发挥营业网点会计主管风险把关第一人的作用,防范经济案件事故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地方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方面,需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经验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三种估计方法: 基础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业务条线和操作风险的分类,对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析,经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使用高级衡量法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收集一线资料,不能闭门造车。“9·26”案件中,一张无经办柜员签章的假存单就能使上亿元的资金流失,其中的授权环节、岗位分工、不相容岗位制约制、贷款流程、事后监督等制度存在严重漏洞,岗位制约制度的健全亟待解决。通过制定和实施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全部柜面操作风险业务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与纠正的连续动态过程与机制,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柜面操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具体表现为:按照业务需要和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各岗位和人员的相互制衡机制。重要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和有权部门批准上岗,贷前审核岗与贷后管理岗必须事权划分,互相制约,不得混岗。加大对内控管理层的制约力度,对柜面新业务的推广,应充分评估风险,确保内控制度的可控性,对要害部门、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推行轮岗制度、离岗审计制度等。

4.夯实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

地方性商业银行大都建行时间短,社会声誉影响及客户认知度不及国有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基础也较薄弱,因此,追根溯源,稳扎稳打的打造百年老店的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才是王道。地方行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柜面操作风险的认知缺乏,致使管理失效,靠经验直觉、人情关系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要培育合规文化,树立全员合规意识,不靠人情管人,靠制度管人。合规文化的氛围就是要靠员工自律、全员参与。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

以“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面操作风险,建立和完善柜面操作业务的内部检查与报告制度,全面反映营业网点会计基础制度、基层行负责人履职、重要业务及会计核算账务,渠道业务、条线业务、安保等情况,及时提供柜面操作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控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与各级内控管理者签订风险责任书,层层考核,评优评级,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注重监督检查后的风险点整改工作,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姜文瑞 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52-58

[2]孔德丽. 《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范 》(j),《西部论丛》2010,(10):76-77

[3]靳涛伟 .《银行操作风险及管理》(j) 《百度文库》,2015年3月18.

篇9: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成功上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增加, 广泛在金融领域应用了信息技术, 若是操作不当的话, 就会在银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在经济上银行蒙受很多损失。

长期以来, 商业银行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 其不仅是联系客户和银行、银行营销产品的主要纽带和渠道之一, 还是向客户提供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以及产品服务的主要方式。因为,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很好的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 就还是要通过柜面操作完成银行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涵义

关于操作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就是由于人员的素质, 系统的失效及内部程序的不健全或者是由外部事件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另外一种是来自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 其观点就是在业务操作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有操作失败以及战略风险。这两种观点大都是以内、外部因素为切入点, 指出了商业银行当中的一切经营活动是同实践、流程以及人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1.主观违规型。具体指的是员工明明知道银行的制度规定, 并熟知工作流程, 却擅自简化操作流程。尽管出现这种风险事件的几率并不大, 但同样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如用错帐冲正, 还有一些基层网点, 违法实名制的规定, 私自给用户办理业务。

2.操作失误型。指的是因为员工缺乏强烈的责任心, 无过硬的专业技术, 或是在业务操作流程当中, 由于偶然的失误, 给前台业务带来某些风险。比如在执行操作中, 会出现串户的差错, 造成银行受到损失, 若是在事中、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些风险事件, 同时进行一定的补救和控制, 就可以降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3.内部欺诈型。还可以称之为缺失、丧失道德, 其具体表现的是比如某些银行员工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思想状况存在问题, 因为其高度膨胀的私欲, 没有遵守其相应的职业操守以及规章制度, 而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比如近几年来银行系统当中频繁发生的监守自盗案, 这类风险的影响力坏、危害性强, 同时还会带来很巨大的金额, 其性质与前两类风险相比较的话, 是最为恶劣的。

4.外部欺诈型。通常就指的是被人利用、蒙骗。具体指的就是在受理业务过程当中, 客户利用和欺诈银行员工, 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 从而给银行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比如没有严密的审查客户的资料以及相关证件审查、柜台没有严格把关、就给用户开虚假账户。而且近年来因为网上银行业务渐渐地普及, 罪犯就通过利用高科技对银行进行诈骗。还有假汇票、假存单的出现等等, 欺诈在柜台操作当中也是会带来风险, 使得银行出现巨大的损失。

5.技术风险型。指的是因为不稳定的操作系统、不严密的业务流程、不完备的设备配置所引发的风险。若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引起操作失败的话, 可以弥补的方式就是进行错帐冲正或反交易。

三、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是能够被控制的内生风险, 从调查了的银行事件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通常, 操作风险都是会出现在风险管理薄弱以及控制意识淡薄的地区。

1.人员问题。一是员工数量和业务量不匹配。因为银行的业务量大, 可是其柜台员工缺乏, 导致员工出现疲劳操作, 致使其风险意识以及识别能力被降低, 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综合柜员制, 其业务种类繁多且业务量大, 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 一旦柜员出现一点点的松懈, 都是很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使得银行存在风险隐患。二是员工的流动太频繁, 没有及时进行对新员工系统的培训, 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银行柜台业务。三是没有广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和开展, 员工没有较强的职业操守, 自我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 导致给银行埋下了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2.管理问题。首先是因为内部管理者轮岗, 频繁变动人员, 没有真正地把岗位制约落实。网点内部负责人才逐渐熟悉了员工、客户、业务的特点, 同时慢慢熟练了操作业务, 就得进行新一轮的换岗, 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了不便因素。其次是在激励考核柜面员工的办法上没有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没有健全的约束机制。最后是商业银行进行完股改上市之后, 把之前的经营型转变为营销创收型, 使得柜台操作人员被基层网点忽视了, 其重心都放在了考核规模、进度指标当中, 使得柜员都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营销, 没有重视业务质量, 致使存在的潜在风险日益加剧。

3.设备和流程问题。首先是流程被频繁的进行整合, 系统无法有效地控制好风险隐患大的业务。更新换代新版本, 导致员工无法及时把操作流程掌握并了解清楚。其次, 操作系统不能进行硬性的控制柜员的自办业务, 给柜面操作当中的风险留下了隐患。最后是由于不完善设备配置以及不稳定的操作系统, 进一步增加了柜台操作风险, 比如在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 突然出现了电源间断、打印机和计算机出现了故障, 使得业务不能够正常地进行, 业务数据也不能正常完整的打印出来。

四、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的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 然后进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文化培训。努力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把操作风险的意识进行强化。在进行风险的治理, 必须要积极地听取并吸收一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所总结的良好建议, 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做到人人参与, 打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同时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治理发展战略, 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培养员工明确的预期目标。

2..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首先要树立正确是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设规划中应当纳入操作风险, 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 要狠抓严抓。基于操作风险研究的基础上, 管理部门进行培训时必须要针对不同部门以及层级的职能人员, 使其可以很好地掌握分析、度量、识别风险的知识, 增加全员操作的风险意识。其次, 应当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要及时的查遗补漏业务操作所出现的薄弱环节、隐患以及管理漏洞。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 使其可以在全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要想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不但要使得监督岗位责任制强化并落实, 还必须严厉处罚实际工作当中全部的违规行为。最后, 全面地落实好柜面业务操作的风险治理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风险合同, 使员工的利益同风险管理直接挂钩, 不徇私舞弊, 落实问责制, 明确责任,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追寻到底, 并在严厉地打击的同时把所调查的结果及时公布。

3.加大投入科技成本, 切实防范操作风险。首先加强对流程控制, 从系统上对柜员自办业务进行硬性地控制, 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其次要加大对科技投入, 进行及时地系统更新换代工作, 把反交易当中存在的风险有效的规避。最后利用电子化建设, 配置科技防范设备。

五、结束语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经营活动, 还是需要通过银行柜台操作方可完成, 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仍然是柜台业务, 因此, 必须熟知柜台操作风险, 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

参考文献

[1]陈瑛;肖建霞.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 2010 (02)

篇10:从几个案例看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关键词: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规避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2)09-0072-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2.09.19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对金融监管的极大关注与反思,完善和加强金融监管总体上得到了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的一致认可。由于我国金融业改革的时间滞后性较为明显,因此即便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冲击和影响有限,但也使得我国银行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进一步警惕各种可能的风险。加入世贸组织10余年来,外资大银行和众多中小银行的进入加剧市场竞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依靠传统金融垄断地位获取生存与发展空间的策略将不能继续维持。国有商业银行要有优异的发展业绩,仅仅依靠在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是不够的,因为上市融资是发展支撑的外部因素,所以国有商业银行还需严格控制各种内部风险。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具有潜在的风险多发性的特点,且柜面业务直接面对顾客,即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关系到国有商业银行的声誉,所以对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与规避对策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界定

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其面对的三大风险之一,但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由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中的风险因素很大比例上来源于营业网点的业务操作,所以它属于内生风险。

(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内涵

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对外营业网点具体经办人员处理的储蓄、信贷、银行卡、账户开销、代理理财、电子银行管理等日常业务,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还从事政府间或者跨国公司间大额国际结算等业务。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从狭义上说,是指营业网点柜台人员由于业务技能不强,责任心不够或者风险意识不高,而导致在业务结算过程中出现差错,从而给银行和客户资金造成损失,并由此造成银行信誉降低的风险。从广义上说,是指与柜面业务操作相联系的各类风险,包括来自操作业务失败形成的操作失败风险和来自环境变化形成的操作战略风险[2]。换句话说,广义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受理客户业务交易后,由于外部欺诈、内部欺诈原因对银行或客户资金财产造成损失所形成的风险[1]。从广义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角度来看,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营业网点和员工众多,柜面业务量也极大,所以和中小商业银行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具有的特性更具有代表性。

(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特性

1.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和风险的可控性。一方面,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由于柜面业务涉及种类较多和业务量较大,所以任何业务操作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风险的发生。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和其它金融风险一样,是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过程中难以彻底杜绝的客观现象。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在操作风险中细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有利于区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在全行各项操作风险中的权重,分清矛盾的主次,便于集中精力加以研究,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对策加以控制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

2.驱动因素的多样性和风险存在的隐蔽性。一方面,不同情况下引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驱动因素差异较大,不具有确定性。形成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因素多种多样,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面人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另一方面,柜面业务操作风险不易发现,隐藏于各种业务操作程序和尚不完善的各类规章制度之中。一般说来,账户的开销、现金的存取、支付结算业务的清算等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风险的发生,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往往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环节相应的规章制度才被重新审视,才有进一步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来弥补漏洞,这也反映了风险的存在具有隐蔽性。

3.风险的人为性和危害的严重性。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通常不是由于市场风险、法律风险或信用风险所造成,而主要是由国有商业银行柜面管理制度不健全、柜面临柜人员的业务操作不当、对相关管理规定的执行力度不强等原因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人为风险。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危害具有严重性。某种意义上来说,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是最底层的风险源头,很可能成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的第一张骨牌。

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诱发因素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属性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潜在诱发因素

1.虽然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但是与外资银行和众多中小银行相同的是都具有为客户提供存款、贷款和支付结算等服务的金融中介这一社会属性。特别是近年来面对外资银行和众多中小银行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过度重视柜面业务服务效率的提升,淡化了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有效和合理的控制。随着金融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国有商业银行的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和TIM柜员机等各种科技服务原本都能起到分流客户、缓解柜台业务操作压力的作用,但是营业网点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注重更好的有效提高相关业务的办理效率,只注重相关业务服务的营销,而不注重对客户的指导,使得各种科技服务的使用效率不高,而没有达到分流客户的实质性效果,导致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仍较高。

2.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为全民所有,由政府代表民众委托第三方代理经营和管理。所以在统一法人体制的分级授权模式下,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级较多(通常有总行、省级分行、地级分行、县级分行和网点五个层级甚至更多)。显然,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层级越多,对基层营业网点的信息传递强度也越弱,对基层营业网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控制和管理能力也越弱,从而导致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隐患随着委托代理关系层级的增多而增大[3]。

(二)国有商业银行相关规章制度的缺陷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关键诱发因素

健全的柜面业务规章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稳妥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相关的规章制度存在缺陷可能会直接导致操作风险控制和管理上的缺失,从而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诱发在规章制度上存在了漏洞。面对外资银行和众多中小银行的激烈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新业务品种推出的进程。在各种新业务的试办过程中,新业务品种的推出一方面加重了柜台的工作压力,使得服务质量不易保障的条件下导致发现的问题难以进行及时的信息反馈;另一方面,由于对新业务品种认识不足和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和预期存在偏差,导致在规章制度制定时难以考虑周到和全面,甚至面对多家商业银行推出类似业务品种时为争得先机而滞后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在新系统或新业务已经上线,但相应的规章制度或管理办法却没有出台,导致新业务品种的开发与操作风险的控制出现“断层”,使得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潜在操作风险。特别是在业务品种、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原有规章制度对于新的业务变化来说难免存在缺陷。所以,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相关规章制度过散、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未能有效整合的问题。由于柜面业务品种不断推出,新业务持续普及,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却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等相关规章制度之中,规章制度过多和过散,营业网点柜员不易查阅学习,导致了执行这些规章制度有一定的难度,进一步使得营业网点柜员在实际操作中难以规范,从而潜伏着较大的操作风险[4]。

(三)国有商业银行柜员的消极态度是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直接诱发因素

1.从国有商业银行柜员消极态度的内在原因来看,主要是由于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不足。一般情况下,柜员的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主要集中在对业务操作流程的整体把握,而或多或少忽略业务自身细节的要求和特点[5]。特别是一些不符合规章制度要求的业务往往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柜员对柜面业务的风险意识、风险态度、风险能力以及所采取的措施都将直接影响到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最终成效。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某些柜面业务的具体操作过程中,一些柜员往往具有柜面业务操作不严谨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业务操作、规章制度执行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章不循和违规操作。

2.从国有商业银行柜员消极态度的外在原因来看,存在诸多因素抑制了柜员的积极性。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代理业务不断增加,而临柜人员紧张的状况没有得到较大改观,从而导致柜员长期超负荷和超强度从事柜面业务的办理,使得柜员身心劳累和疲于应付,导致了柜员缺乏参与风险控制的积极性。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柜员人数庞大,从而对柜员的关心和关注往往不能令人满意,且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柜员奖少罚多或只罚不奖等也使得柜员主观上缺乏参与风险控制的动力。另外,由于柜面业务操作系统的缺陷和操作手段落后等原因,导致柜员缺乏参与风险控制的办法等。

三、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规避对策

对于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规避,国际上普遍的应对策略大多是依据2003年2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这一权威性文件[6-7]。然而,这一文件实际上是对该委员会1998年9月制定的《银行机构的内部控制体系框架》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后者提出商业银行进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便是业务操作规范高效,并给出了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13条指导原则。而前者给出了操作风险管理的10条原则,进一步细化和具体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规避与控制。基于前文的分析,本文认为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规避一方面可以借鉴这两个文件中提出的做法,另一方面还应结合国有商业银行的现实情况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规避对策。

(一)强化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规避的防范意识

1.树立风险的垂直型防范意识。国有商业银行要牢固树立“风险首位”和“内控先行”的思想意识,形成“各级分行机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各负其责——营业网点员工积极参与”的垂直式防范工作模式。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防范不仅要通过制度约束营业网点的柜员,还要把责任范围延伸到银行机构分管领导和主要负责人层面。如果营业网点出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要层层逐级追究责任。这样可以从各级分行机构领导层开始,实现全员重视柜面操作风险隐患,以树立风险的垂直型防范意识。

2.树立风险的水平型防范意识。具体来说,就是高度重视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具体防范。营业网点柜员的高度重视是减少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基础条件。在柜面业务的日常管理中,营业网点的主要负责人需要加强履职,营业网点支行行长要严格管理,需要定期抽查营业网点柜员柜面业务操作的录像,从而使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得到有效落实,以及各类违规违章行为得到及时制止和纠正。

(二)健全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规避的规章制度

1.落实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规避规章制度中重要的“管理机构扁平化和柜面业务操作前后台相分离”的原则[8]。国有商业银行需要整合和加强事后监督职能部门的功能,做到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的动态监测,发现疑点便及时予以处理。同时,还要对营业网点的相关操作业务集中处理和统一管理,从而尽可能规避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

2.完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内部控制和岗位责任相关的规章制度。国有商业银行在新业务和新品种上市之前需要制定出完善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9]。只有不断健全和完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内部控制制度,才能从制度层面上消除风险盲区和风险死角,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制定每一笔柜面业务的标准操作流程图,便于营业网点柜员学习、理解和把握,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柜面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随意性和相伴而生的操作风险隐患。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营业网点的岗位责任制。将营业网点的内部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分工和界定各岗位的职责权限,使每个营业网点的柜员在其岗明其责,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以规避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三)加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检查稽核力度

要构建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检查稽核的三级检查制度,也就是建立“营业网点一线岗位的双人、双职、双责的第一道防线,相关部门和相关岗位间相互监督制约的第二道防线,内部稽核部门对各岗位和各部门业务全面实施监督的第三道防线”[10]。具体来说,一是建立网点自查、网点间互查、支行业务部门全面查和上级行重点查的多种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检查制度。二是总会计或坐班主任等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要提高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意识。在大额业务、重要业务和特殊业务中要起到把关堵口的作用,要加强对重点部位、重点环节和操作风险多发区域的重点检查。三是对问题突出的分行或营业网点进行突击检查。由上级部门采取不定期的方式对一些管理不够规范、风险较大的网点进行突击性检查。突击检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加强综合检查时化解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隐患和揭露已经形成柜面业务操作损失的隐蔽性案件。

(四)切实关注营业网点一线柜员的各方面诉求

国有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关注营业网点一线柜员的切身利益,以便发挥一线柜员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规避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切实站在一线员工的立场上,考虑员工的各方面需求。福利收入应尽可能向一线柜员倾斜,让一线柜员工作安心和生活顺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业务发展中去。国有商业银行要注重效益和追求质量并举,注重一线柜员的长远人生规划和发展期望,通过组织各项学习和竞赛来提高一线柜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一线柜员识别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意识和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的能力。

(责任编辑:陈薇)

参考文献:

[1]朱维巍.浅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9(1):60-61.

[2]陶东玉.现代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防范研究[J].时代金融,2011(8):77.

[3]姜文瑞,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52-58.

[4]李万龙,母秀红.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内部控制的几点构想[J].西南金融,2002(12):39-40.

[5]张鸿鹏.试论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管理[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6]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一)[J].中国金融,2003(11):53-55.

[7]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操作风险管理与监管的稳健做法(二)[J].中国金融,2003(13):56-58.

[8]谢晓华,魏林.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控制的路径选择[J].现代企业教育,2009(11):86-88.

[9]申波,王峰.浅议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范[J].河北金融,2010(1):38-39.

上一篇:简明语言学712章总结下一篇:爱园小学活义务清扫活动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