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2024-05-02

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精选9篇)

篇1: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操作风险是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通过传统柜台交易渠道办理各种业务过程中,由于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通常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人为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等原因引起,具有内生性、多样性和损失不确定性的特点。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近年来已成为监管机构以及银行的重要课题。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几种。一是操作失误型。这类风险事件较为普遍,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形成损失不大。二是主观违规型。这类风险事件总量不多, 但带来损失相对较大。三是内部欺诈型。损失金额较大。四是外部欺诈型。内部欺诈、外部欺诈统称为欺诈,也包扩内外部勾结欺诈。欺诈是最突出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表现形式,一旦成功,造成损失非常巨大。

目前对防范此类风险工作还有待加强。具体包括: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未有效建立。一是柜面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没有建立,对柜面操作风险的普遍性、长期性、顽固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把柜面操作风险看成是偶然、孤立、局部的事件,存在侥幸心理。二是经营指导思想存在误区。“稳健经营”和“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没有真正贯彻到经营实际,对速度和规模关注多,对质量和安全考虑少;对信用和市场风险关注多,对操作风险研究少。

柜面操作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商业银行创新动力来源于两方面,产品与服务创新、机制和体制改革、流程与制度再造都是为适应外部竞争和内部管理需要。创新的不均衡性也体现在内控机制建设与操作风险防控要求的差距上。如:操作风险管理运做机制有待完善。事前、事中、事后的操作风险控制不协调,在柜面操作风险控制问题上,重事中、事后,轻事前管理;重检查,轻辅导培训;重处罚,轻正向激励引导;重人防,轻机控、技防。业务发展与制度规范、操作流程、信息系统建设普遍存在“错位”现象。规章制度政出多门、频繁修改,业务执行标准不尽一致,催化了操作风险的发生;业务流程频繁整合,岗位人员经常变动,致使岗位制约难以有效落实。

人员因素对操作风险防控的影响。一是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二是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三是职业操守教育开展少。四是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激励办法不科学。

科技应用水平不高。这表现为银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系统还处于持续优化完善过程中;操作风险防控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依托计算机技术的操作风险预警和实时监控尚处于起步阶段,制约操作风险识别控制效率;柜面风险事项机控、技控水平低,影响了业务处理效率和风险识别控制。

要更好地防范柜面操作风险,首先要建立操作风险管理理念。要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建立先进的操作风险管理文化,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要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推广。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在加强操作风险研究基础上,针对不同层级、部门职能人员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强化事前控制,优化事中控制,合理进行事后控制,实现“前、中、后”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建立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区分风险度和管理目标,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结合业务发展变化和管理要求对相应制度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加强员工管理。要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合理计量合规价值创造,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面人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营造合规文化氛围,加强包括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内容的综合性教育。坚持人本思想,实行科学管理、人文管理,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关注员工思想动态和行为表现,通过定期对员工行为排查,达到了解员工的目的。

加快推进新技术应用。要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业务监测、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的自动化处理,实现以风险度为依据的风控资源的投入,高风险高密度监控,低风险低密度监控,有效提高操作风险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的技防水平,配备点钞机、票据鉴别仪、柜员身份指纹认证仪、居民身份证验证等必要结算器具,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加强柜台业务处理的事前、事中控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发生。

篇2: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柜员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特点进行分析,剖析风险产生的根源并提出有关防范措施,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分类和特点

(一)在实际工作中,操作风险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人员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违法行为、关键人员流失等情况;二是流程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流程设计不合理和流程执行不严格两种情况;三是系统因素引起的操作风险,包括系统失灵和系统漏洞两种情况;四是外部事件引起的操作风险,主要是指外部欺诈、突发事件以及银行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等情况。柜面操作风险一旦发生,损失将是巨大的。只有通过柜面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起防范操作风险的动态管理体系,才能将风险管理执行到位。

(二)特点。银行柜面操作风险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多样性。柜面操作风险的形成有的是由于内部的管理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有的是由于柜员风险意识和能力不足所造成的,有的则是内部人员或内外勾结作案,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二是破坏性。柜面操作风险涉及的种类多样,覆盖面广,加上近年来银行柜面风险所引发的案件层出不穷,涉案的金额也越来越大,给社会、金融行业、柜员及客户均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或损失。三是不可预知性。银行柜面由于人员多、流程多、业务量大,因此其风险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四是影响大。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等其他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但带来的影响却很深远,对外造成的社会影响较为恶劣,对品牌形象损毁巨大。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柜面操作风险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一)主观因素。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二)客观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造成制度缺陷,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也会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的因素之一,因管理关系不理顺,职责分配不清晰,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重点,是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建立一种长效机制。

(一)培育风险理念。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框架下,把操作风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纳入操作风险文化建设规划。同时,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推广,开展操作风险识别、分析、度量和控制培训,提高全员操作风险意识。而在思想认识上,则要引导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发展观,倡导诚信经营、合规经营、稳健经营,树立“控制风险也是创造效益”的意识,推进内部风险控制的长效机制建设。

(二)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三)加强员工管理。建立操作风险内控激励机制,实现责任与激励的平衡,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加强业务培训,针对制度、业务、流程特点开展培训,保证柜员熟悉制度要求、业务操作和风险要点。加强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教育,加强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篇3: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成功上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增加, 广泛在金融领域应用了信息技术, 若是操作不当的话, 就会在银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在经济上银行蒙受很多损失。

长期以来, 商业银行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 其不仅是联系客户和银行、银行营销产品的主要纽带和渠道之一, 还是向客户提供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以及产品服务的主要方式。因为,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很好的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 就还是要通过柜面操作完成银行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涵义

关于操作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就是由于人员的素质, 系统的失效及内部程序的不健全或者是由外部事件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另外一种是来自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 其观点就是在业务操作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有操作失败以及战略风险。这两种观点大都是以内、外部因素为切入点, 指出了商业银行当中的一切经营活动是同实践、流程以及人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1.主观违规型。具体指的是员工明明知道银行的制度规定, 并熟知工作流程, 却擅自简化操作流程。尽管出现这种风险事件的几率并不大, 但同样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如用错帐冲正, 还有一些基层网点, 违法实名制的规定, 私自给用户办理业务。

2.操作失误型。指的是因为员工缺乏强烈的责任心, 无过硬的专业技术, 或是在业务操作流程当中, 由于偶然的失误, 给前台业务带来某些风险。比如在执行操作中, 会出现串户的差错, 造成银行受到损失, 若是在事中、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些风险事件, 同时进行一定的补救和控制, 就可以降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3.内部欺诈型。还可以称之为缺失、丧失道德, 其具体表现的是比如某些银行员工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思想状况存在问题, 因为其高度膨胀的私欲, 没有遵守其相应的职业操守以及规章制度, 而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比如近几年来银行系统当中频繁发生的监守自盗案, 这类风险的影响力坏、危害性强, 同时还会带来很巨大的金额, 其性质与前两类风险相比较的话, 是最为恶劣的。

4.外部欺诈型。通常就指的是被人利用、蒙骗。具体指的就是在受理业务过程当中, 客户利用和欺诈银行员工, 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 从而给银行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比如没有严密的审查客户的资料以及相关证件审查、柜台没有严格把关、就给用户开虚假账户。而且近年来因为网上银行业务渐渐地普及, 罪犯就通过利用高科技对银行进行诈骗。还有假汇票、假存单的出现等等, 欺诈在柜台操作当中也是会带来风险, 使得银行出现巨大的损失。

5.技术风险型。指的是因为不稳定的操作系统、不严密的业务流程、不完备的设备配置所引发的风险。若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引起操作失败的话, 可以弥补的方式就是进行错帐冲正或反交易。

三、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是能够被控制的内生风险, 从调查了的银行事件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通常, 操作风险都是会出现在风险管理薄弱以及控制意识淡薄的地区。

1.人员问题。一是员工数量和业务量不匹配。因为银行的业务量大, 可是其柜台员工缺乏, 导致员工出现疲劳操作, 致使其风险意识以及识别能力被降低, 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综合柜员制, 其业务种类繁多且业务量大, 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 一旦柜员出现一点点的松懈, 都是很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使得银行存在风险隐患。二是员工的流动太频繁, 没有及时进行对新员工系统的培训, 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银行柜台业务。三是没有广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和开展, 员工没有较强的职业操守, 自我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 导致给银行埋下了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2.管理问题。首先是因为内部管理者轮岗, 频繁变动人员, 没有真正地把岗位制约落实。网点内部负责人才逐渐熟悉了员工、客户、业务的特点, 同时慢慢熟练了操作业务, 就得进行新一轮的换岗, 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了不便因素。其次是在激励考核柜面员工的办法上没有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没有健全的约束机制。最后是商业银行进行完股改上市之后, 把之前的经营型转变为营销创收型, 使得柜台操作人员被基层网点忽视了, 其重心都放在了考核规模、进度指标当中, 使得柜员都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营销, 没有重视业务质量, 致使存在的潜在风险日益加剧。

3.设备和流程问题。首先是流程被频繁的进行整合, 系统无法有效地控制好风险隐患大的业务。更新换代新版本, 导致员工无法及时把操作流程掌握并了解清楚。其次, 操作系统不能进行硬性的控制柜员的自办业务, 给柜面操作当中的风险留下了隐患。最后是由于不完善设备配置以及不稳定的操作系统, 进一步增加了柜台操作风险, 比如在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 突然出现了电源间断、打印机和计算机出现了故障, 使得业务不能够正常地进行, 业务数据也不能正常完整的打印出来。

四、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的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 然后进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文化培训。努力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把操作风险的意识进行强化。在进行风险的治理, 必须要积极地听取并吸收一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所总结的良好建议, 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做到人人参与, 打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同时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治理发展战略, 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培养员工明确的预期目标。

2..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首先要树立正确是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设规划中应当纳入操作风险, 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 要狠抓严抓。基于操作风险研究的基础上, 管理部门进行培训时必须要针对不同部门以及层级的职能人员, 使其可以很好地掌握分析、度量、识别风险的知识, 增加全员操作的风险意识。其次, 应当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要及时的查遗补漏业务操作所出现的薄弱环节、隐患以及管理漏洞。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 使其可以在全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要想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不但要使得监督岗位责任制强化并落实, 还必须严厉处罚实际工作当中全部的违规行为。最后, 全面地落实好柜面业务操作的风险治理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风险合同, 使员工的利益同风险管理直接挂钩, 不徇私舞弊, 落实问责制, 明确责任,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追寻到底, 并在严厉地打击的同时把所调查的结果及时公布。

3.加大投入科技成本, 切实防范操作风险。首先加强对流程控制, 从系统上对柜员自办业务进行硬性地控制, 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其次要加大对科技投入, 进行及时地系统更新换代工作, 把反交易当中存在的风险有效的规避。最后利用电子化建设, 配置科技防范设备。

五、结束语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经营活动, 还是需要通过银行柜台操作方可完成, 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仍然是柜台业务, 因此, 必须熟知柜台操作风险, 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

参考文献

[1]陈瑛;肖建霞.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 2010 (02)

篇4: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成因 防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人工网点在柜面业务操作中由于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的不完备,或由于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既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商业银行联系客户和其他银行、从事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渠道。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预期危害严重、影响较广、管理难度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的银行内生风险,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问题

1.对操作风险认识偏差

(1)操作风险不重要。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会被认为操作风险不重要,从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2)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很多人认为柜面操作风险就是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造成的损失比较低。但事实上,操作风险对外造成的影响却很深远,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毁损巨大。

2.对操作风险认识错误

(1)操作风险即为操作性风险。将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全部归咎于柜面人员操作不当,重视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操作风险管理,忽视了高层人员的管理。

(2)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业务调查、监测、评价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风险控制过度依靠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

(二)人员问题

1.相关业务人员素质较低

(1)柜面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部分柜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廉洁自律,会因个人的私欲而用职务之便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领导阶层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这些行为都会给银行造成风险。

(2)柜面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部分银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知识和技能薄弱,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3)操作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复杂,需要业务熟练、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操作风险(1)蒙牛的企业文化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正是蒙牛前任总裁牛根生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使蒙牛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创造了“蒙牛速度”、“蒙牛奇迹”。蒙牛本着为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与客户、员工、股东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共成长的使命,不断追求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品企业阳光、高尚、责任、创新。员工受蒙牛文化的感染,首先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蒙牛为全国提供近三分之一的液体奶、酸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其次员工认为应当共同努力成为高尚的企业,把自身价值同消费者的健康、营养与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和奶农、消费者、所有合作伙伴水乳交融,生产安全、优质、健康的产品;最后,所有蒙牛人认为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提倡诚信、感恩、敬业、廉洁等优秀的做人品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人员激励,增进雇佣关系

通过把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的利益,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激发其为实现企业远景工作的热情。“我与蒙牛共生存,蒙牛与我共发展”这是蒙牛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它代表着蒙牛对员工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出的郑重承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一向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这份信阳市的蒙牛懂的奖励员工、激励员工。蒙牛使员工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温暖。

五、展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工作要以创立雇主品牌为出发点,对外提高雇主在目标人才市场上的吸引力,对内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忠诚度和敬业度。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心倾斜、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加强西部地区的雇主品牌建設意义重大。建设优秀的内蒙古地区雇主品牌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加强内蒙古地区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雇主品牌与产品、服务品牌有机协调、统一起来,雇主品牌才能成为企业品牌的有效增强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泽保.打造雇主品牌: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学习论坛, 2010(10):49- 52.

[2] 黄维德.打造雇主品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新战略[J].中国人才,2004(2):72- 73.

[3] 刘尚鑫,郑敏,顾海英.塑造企业雇主品牌,企业管理,2010.

[4] 彭攀攀. 基于目标员工前雇主品牌资产评沽. 人才开发,2008(11):14- 16.

[5] 吕振奎,郭庆.激情员工理论与现代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09(29):69- 71,76.

[6] Will Ruch, How to keep your best talent for walking out the door,Dynamic Business Magazine, 2001(5).

[7] 利比·萨廷,马克·舒曼著,邱绪萍译.雇主品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and Karg, R F, Employer- of- 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33(4),13- 20.

[9] Michael T Ewing, Leyland F Pitt, Nigel M de Bussy, and Pierre Berthon,Employment brand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 21(1),

篇5:浅析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防控

银行,从诞生那日起,便伴随着风险存在。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管理银行就是管理风险。按照属性和性质,银行的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针对于柜面业务来说,最为常见的是操作性风险。

根据前面介绍的风险分析的方法,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应依次依照下面程序来完成:风险辨识、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对策。

首先是,柜面业务的操作风险辨识。柜面业务多而细,而造成柜面操作风险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操作失误型,操作失误是指员工在业务操作执、传递和流程管理中由于责任心不强、专业技术不过关以及偶然失误等原因导致的前台业务操作风险事件。如逆流成或未按流程办理业务、录入数据有误等,此类风险事件会给银行带来一定损失。这类风险事件通过事中、事后控制能够及时发现纠正。

二、主观违规型,主观违规是指员工在熟知流程或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随意简化操作流程等违规行为。这类风险事件数量不多,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违反实名制的相关规定,为客户办理大额存款业务,以及在业务操作中当与服务存在矛盾时,一时无法解决而发生不合规的做法。

三、内部欺诈型,内部欺诈主要由于内部员工本身的道德缺失,价值取向失误等原因放弃有关法规以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类风险较之前两者性质恶劣,影响力大,危害性强,损失较重。

四、外部欺诈型,显而易见,外部欺诈就表示员工在办理业务过程中被客户利用,给银行带来风险。这类事件容易出现在会计岗位,并且一旦发生损失巨大。

五、技术风险型,技术风险主要指设备配置、操作系统等硬件软件设施存在漏洞从而引发的风险事件。

银行的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所以在对柜面业务存在的操作风险进行辨别之后,就要对这类风险进行风险估计及评价。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属于银行可控范围内的内生风险。从有记录的损失事件数目和金额分布地区来看,操作风险不一定只发生在经济发达的分支机构所在地区,但肯定会发生在管理薄弱、风险控制意识不强的网点。

一、人员问题。首先,实际在岗员工数量与业务量不匹配,导致“操作疲劳”,对风险事项的识别能力下降。其次,人员流动频繁,新员工素质不适应业务要求。

二、管理问题。若内部管理者短时间内频繁轮岗,那么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了解就会成为薄弱环节,难以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又或者约束和鼓励机制不健全,柜面员工考核办法不科学。商业银行在经过转型后,更重视规模指标和进度指标,重心从服务转移到营销,这种导向必将造成柜员把主要精力用于营销而忽视业务质量,潜在风险日渐积累。

三、规定制度执行力度问题。有法不依,那么法规制度将形同虚设,执行力度不同也会带来业务办理上的困难。

在识别出柜面业务的风险点并进行了相关评估之后,我们就应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将该风险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首先,健全风险管理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保障。首先,要建立良好的风险防控文化氛围,要求思想上认识到位。从学习文件、制度、规程入手,提高柜员遵章守纪意识、规范操作意识,以强化“账务核算、内控管理”以无小事的思想为切入点,为做好柜面业务核算工作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高层人员要以身作则,积极培育柜员养成主动合规的思想习惯,从思想上形成合力,在行动上付诸实施。

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引,树立健康经营理念。正确认识内控机制的重要性,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培养和警示教育,提高内控与员工的价值关联度,切实防范员工因道德风险引发的违规、违法行为。加强对员工综合业务素质的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尤其要提高一线操作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水平,使他们能熟练掌握柜面业务操作规范及流程。坚决杜绝精神不集中,办理业务时候心不在焉、一边录入一边打电话或是与同事聊天等工作中的陋习通过培育金融企业合规文化,营造良好的内控文化氛围,并通过教育与管理、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还使人的自觉行为与制度对人的约束有机结合,也有助于防范道德风险。同时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牢固树立先规范、后发展的经营理念,严禁违规办理业务。养成按照规章制度要求办事的习惯,杜绝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对前台柜员倡导“零错率”操作文化。其次,对柜台的业务操作要进行全流程的监督控制,要求检查中整改到位。对各级行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专人及时进行落实整改。同时,利用晨会的形式点评上日工作情况,采取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奖励与处罚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减少差错、提高柜面业务核算质量的目的,对柜面业务办理的全过程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即:事前监督——受理业务时,临柜人员要对业务的合法性、真实性、手续完整性及数据准确性进行认真审查;事中监督——对会计处理的凭证、帐表内容和数据进行复核,对经办的一切帐、簿、证、据、表要进行逐笔审查和复核,未经复核的支款凭证不得付款,报表不得上报、单证不得签发。事后监督——对已经处理过的会计帐务实行再核对,必须保证所有柜员的业务操作均须有人在事后进行序时的不间断审查,检查中对重要业务的处理过程包括柜员流水中的授权授信特殊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监督检查职责,使员工之间真正的做到自查互查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的自觉性。

最后,还要制定规范科学、严密完善的内控机制,要求制度上落实到位。从增强柜员制度意识、执行意识入手,细化分工,明确界定岗位分工与责任,强化柜员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使柜员认真、有序办理每笔业务,构筑起业务操作第一道防线,如岗位责任制、复核制度、审批授权制度等,将内部岗位进行职责细分,不同岗位职责分配要合理、科学,体现相互制约的目标,使每个员工在其岗,明其责,每一岗位必须对内控措施的落实承担责任,从而形成完善的岗位责任体系。

篇6: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 从几个案例看柜面操作风险防范1、、、、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柜员挪用现金案件 柜员挪用现金案件((((2006))))

建行德州平原支行一名年仅23岁的营业室综合柜员,在49天内从容盗用银行资金2180 万元而未被察觉

如果不是建行山东德州分行对所辖的德州市平原县支行(下称平原支行)进行突击检查,营业室综合柜员刁娜挪用、盗用银行资金逾2000万元一案,也许根本无人知晓。

涉案人员为年仅23岁的普通临柜人员。她绕开银行内部各监管环节,从容盗取银行资 金,前后49天,历经例行检查未被发现。

日前,中国银监会对此案件进行了业内通报和警示。

据银监会案件专项治理督导组(下称督导组)的调查,2006年8月23日至10月10日 期间,时为建行平原支行短期合同工的刁娜共挪用、盗用银行资金2180万元,用于购买体 育彩票,并中得彩票奖金500万元。

梦断彩票

彩票中特等奖的概率大约在千万分之一。以“七星彩”为例,购买全部排列组合(1000 万种)需要2000万元,必然包含可以中得500万元的特等奖号码。

这个概率,与刁娜“投资”彩票的成本收益比刚好吻合。

督导组的调查表明,刁娜的手法有二:一为空存现金,二为直接盗取现金。所谓“空存 现金”,即在没有资金进入银行的情况下,通过更改账户信息,虚增存款。由于存单本身是 真实的,所以尽管事实上并没有资金入账,但还是可以将虚增的“存款”提取或者转账出来,成为自己可以支配的资金。

为了获取资金购买彩票,刁娜向李顺刚(刁娜男友李顺峰之兄)、周会玲(德州卫校体 彩投注站业主)、冯丽丽(德州保龙仓体彩投注站业主)三人开立的四个账户虚存资金52 笔,共计2126万元。

在实际操作中,刁娜将其中的1954万元分54次转入体彩中心账户,提现的172万元也 均用于购买彩票。

相对而言,直接盗取银行现金更为困难。因为银行每天下班前都要轧账。但由于管理漏 洞重重,刁娜得意轻易得手。调查表明,刁娜在作案期间,多次直接拿出现金,或在中午闲 暇时直接交给柜台外的男友李顺峰,或下班后自行夹带现金离开,或将现金交其他柜员存入 李顺刚账户;如此这般,盗取现金总计54万元。

2006年9月17日,在刁娜购买彩票中得500万奖金时,她选择以“空取现金”(与空 存现金相反)的方式归还了部分库款,但最终留给建行1680万元的现金空库;扣除公安部 门追缴冻结的资金74万元之后,建行涉案风险资金为1606万元。目前,刁娜、李顺峰已被正式批捕。周会玲、冯丽丽等其他人员是否直接涉案,公安机 关还在侦察之中。

预警失效

刁娜案事发前躲避了多次内部核查程序,但最终在第50天时露了马脚。

2006年10月13日,建行德州分行计划财务部监控资金头寸时,发现平原支行现金库 存达2152万元(大部分为空存现金,即有账无款),超过上级行核定现金库存200万元近10倍。经突击检查,刁娜的案件才浮出水面。

此前的近50天里,该行每天的现金库存都严重超标。调查显示,刁娜作案期间,营业 2室日均库存现金达

1540万元(最高时达2988万元),相当于正常现金备付率近8倍(最高 时近15倍)。但如此严重的超标,并没有在当时引发银行的注意。

如果不是10月13日德州分行需要进行季度考核而监控到这一问题,可能刁娜的作案时 间会更久,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

调查结果表明,由于建行德州分行、平原支行和营业室相关管理人员不认真履职甚至严 重失职,使得刁娜轻松越过授权、查库、事后监督检查、库存现金限额管理控制和安全管理 等“五道关口”和至少十二个业务环节的风险控制闸门,从容作案。

例如,营业室副主任尹光辉在刁娜作案期间查库六次,但每次都不实际盘查库款,只是 登记《现金单证核查登记簿》,结论是“账实相符”。同样是刁娜作案期间的9月12日,德 州分行会计业务检查组对平原支行营业室进行检查,刁娜仅以生病为由就逃避了库存的检 查。

该案的爆发,对银行的制度设计和系统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导组通过对刁娜案件 和建行北京分行的实地调研,发现建行目前的数据集中系统(DCC)没有完全实现支持业 务运行和即时风险监控这两项功能的同时在线控制。例如,是次刁娜案件的现金库存近两个 月超出正常水平近8倍,但该系统未实现预警,只能通过事后的稽核系统才能发现问题。对此,中国银监会要求,银行应构建“人控”与“机控”双重防线,从制度层面和技术 层面加强异常业务预警,强化业务的即时监控,使违规行为无处可藏。2、、、、柜员盗用现金案件

柜员盗用现金案件柜员盗用现金案件 柜员盗用现金案件((((2009))))3、、、、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 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 东亚银行成功防范假外币案例((((2009))))44、、、、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

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 中国银行内部欺诈案例((((2006))))

近日,黑龙江省双鸭山市警方破获一起特大非法出具票证、票据诈骗案。此案中,中国 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的5名工作人员沆瀣一气,非法出具大量的承兑汇票,造成重大损失。金融界人士认为,应当认真从该案吸取教训,强化银行内外监控体系建设,避免此类案件再 次发生。

据双鸭山警方查明,中国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原行长胡伟东、原副行长王林以及业务 员沈洪泽、杨晓平、赵伟泽5人未经任何审批程序,从2005年8月至12月,先后为犯罪嫌 疑人黑龙江省集贤县富强粮油贸易有限公司经理朱德权(又名朱德全)开具空白银行承兑汇 票45张。朱德权在没有足额保证金的情况下,在山东四家银行陆续将45张承兑汇票贴现,票面金额合计4.325亿元。

此案引起黑龙江省公安厅、双鸭山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黑龙江警方辗转北京、上海、大连等10多个城市调查取证。近日,6名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已被批准逮捕。

双鸭山市公安局副局长王杰和经侦支队队长邓福才介绍,朱德权将承兑汇票贴现后,用 来做生意和炒作期货。朱德权在北京、上海等地炒作棉花、豆粕、大豆、铜等期货,赚少赔 多。他相继在北京损失1.2亿元,在其他城市损失8000万,共计损失2亿元左右。朱德权 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后一笔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将前一笔还上。

目前,警方已在朱德权的期货账号、保证金账号等处冻结8000余万元,扣押汽车5辆,房产三处,尚有1亿多元正在调查、追缴中。

据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有关人员介绍,这是一起银行的“窝案”,有关银行工作人员集 体“下水”,导致事中监督失效。

5银行的有关制度规定,要章证分管、领导审批、会计复核。据了解,涉案的 5名银行工

作人员,赵伟泽是凭证管理员、沈洪泽管章、杨晓平负责复核、胡伟东或者王林审批。从领 导到经办员,都是“黑洞中人”,因为各环节都是一伙的,监督制约机制形同虚设。“这种情 况下,即使是一个大金库,也早给端走了。”一银行内部人士说。

内外勾结也是此案发生的原因之一。一银行业内人士说,作为银行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不可能不知道非法出具承兑汇票的后果,此案内外勾结的可能性很大,目前,关于内外勾结 的问题警方正在调查。

据了解,相关银行的违法违规操作给承兑汇票“体外循环”可乘之机。四马路支行的有 关工作人员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大量非法出具承兑汇票,是导致此案发生的直接原因。四 马路支行的工作人员没有按照承兑汇票的管理规定和流程办理,未经逐级审批,采取种种手 段,非法出具了承兑汇票。

承兑银行也有违规嫌疑。据银行有关人士介绍,出票行按照规定出具承兑汇票给相关企 业,企业到承兑行贴现,承兑行到期前进行查询,到期结付时,由承兑行把票据托收给出票 行,出票行付款给承兑行,这是一个完整的资金链条。四马路支行非法出具承兑汇票后,在 到期时朱德权向承兑行还款,打断了正常的资金链条,形成了“体外循环”,脱离正常的监 督制约,导致案件长期不能被发现。

应当看到,因为银行加强了交流的力度,才使得这起案件浮出水面。据了解,中国银行 哈尔滨河松街支行发生巨额存款失窃案之后,黑龙江银监部门和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要求 进行专项治理工作,银监部门提出13条措施,中国银行黑龙江省分行提出43条措施,进一 步加强管理。

据了解,从2003年3月开始,中国银行双鸭山四马路支行就开始非法出具承兑汇票。

2005年初以来,中国银行双鸭山分行由监察和人事部门牵头进行督促和检查,在重要岗位工 作三年以上的,要求全部进行交流。2005年,四马路支行行长胡伟东、副行长王林相继交流 到双鸭山分行,使得该案无法继续隐瞒。(新华社)5、、、、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

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案例((((2009))))6、、、、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

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 虚假证明资料开户事件((((2009))))7、、、、上海地区多起涉及银行诈骗案件

篇7: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案件回顾:

近日,我网点理财柜接待了一位客户,该客户先称自己网上银行的登录密码不记得了,然后说自己注册网银的卡也找不到了要求挂失,我行理财柜员与其核对开户信息,客户也能回答出当初开户的地址以及电话。但我行柜员查询后发现卡内余额为几十多万,数目不小,仔细核对该客户提供身份证后发现与其本人有所出入,要求其提供辅助证件。该客户称无法提供,借口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过我网点。

案例分析:

农历春节刚过,近期诈骗犯罪份子活动猖獗,由于我网点位置较为特殊,客户群体复杂,遇到此类事件更为频繁。因此要求网点理财柜员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为客户的财产安全把好第一道关。

案件启示:

一、加大教育学习

犯罪份子的犯罪水平越来越高明,这也迫使我们银行工作人员加大自我学习的力度。近期,出现了以兑换票面而进行的诈骗活动,对象一般为新入行的柜员,用大票面的金额兑换小票面,之后趁柜员不注意抽掉两张并不断交谈分散柜员注意力,再以其他理由声称不兑换了,让柜员将之前的金额还给他,柜员换回之后发现小票面少了几张,从而实现了诈骗。由此,我们一线柜员在年底处理繁忙业务期间,一定要严格按照流程,降低出现风险的隐患。

二、增强宣传力度

篇8:加强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管理

一、柜面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会计部位发生的经济案件, 一方面与外部社会环境有关, 另一方面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 以及会计队伍、会计制度、会计监督等方面的建设明显滞后于业务的发展, 使分散化的会计管理体制难以适应不断拉大的会计管理半径, 导致防范风险的意识和监控措施难以到位, 在会计管理上留有漏洞, 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有很大关系。从目前情况看, 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会计人员数量、素质与业务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各种原因, 使得部分基层行错误地认为会计部门是非生产性岗位, 不能产生直接效率, 因此, 对会计岗位舍不得投入, 使会计人员配备相当紧凑或不足, 这一现象在处于会计管理末梢的储蓄所、营业所表现尤为突出, 使得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内控制度难于落实。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业务知识或技能匮乏, 也是导致会计部位风险加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会计工作政策性强, 特别是随着新品种、新业务的不断推出, 制度及操作变化较大, 对柜员的综合业务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柜员必须熟悉有关制度并及时补充新的制度。而长期以来沿用的却是师傅带教徒弟传授知识方式的做法, 柜员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同时, 柜员对新岗位的业务很难在短时间内熟悉, 使得对师傅形成一种盲目信任, 有时师傅一些错误的习惯、方法, 还被当作正确的经验传授给徒弟, 导致盲目操作, 无形中增大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表现在:

(1) 不知不该为。在工作中, 柜员自己意识不到缺乏必要的知识, 按照自己认为正确而实际错误的方式工作;

(2) 不知怎样为。意识到自己缺乏必要的知识, 但不主动查阅、学习相关制度, 只是支离破碎地掌握一些业务常识, 以应付日常业务的需要;

(3) 为所欲为。意识到本人缺乏必要知识, 在制度的掌握上存在断层, 并进而利用这种缺陷。由于对风险的辨别能力不强, 很容易产生操作风险。

(二) 制度建设相对滞后和分散, 柜面操作潜伏着风险

健全的会计制度是规范、保障和促进银行业务健康发展的前提, 制度不健全会直接形成会计管理上的真空, 加大银行经营风险。原则上新业务品种的开办必须有相应的会计制度来保证, 但往往新业务在试办过程中, 由于对其认识不足, 在制度制定时很难考虑周全, 有时甚至就没有相关制度来规范, 使得一些新业务品种在试办过程中面临着较大风险。例如:在业务品种、经营机制、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的情况下, 制度建设跟进不够, 制度不衔接、不配套, 责任归属不明确, 一些环节存在管理空白和风险敞口;有的新系统或新业务已经上线, 但制度或管理办法还没有出台, 新产品开发与风险控制出现“断层”。

原有的业务制度存在过散、制度与系统流程未能有效控制的问题。由于柜面业务品种的不断增多, 新业务的普及, 但其相应的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分散在各类业务条线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和会计核算制度当中, 制度过多、过散, 查找困难, 柜员学习和执行这些制度有一定的难度, 在实际操作中极不规范, 潜伏着很大风险。

(三) 制度执行力不强, 违章、违规操作现象时有发生

严格按业务操作程序办理每一项经济业务, 严守操作规程, 严密核算手续, 减少操作错误带来的风险, 是各项业务活动的有效内控。从监管检查发现的各类违规问题看, 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没有相关制度制约, 而是因为操作中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依然较为普遍, 未按照相关业务及管理规定操作或办理业务, 基本制度的执行力缺乏, 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所致。营业网点不按规章进行操作,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制度的操作性、可行性比较差。

由于部门分块管理, 部分操作规定在制定时, 可能会出现操作性不强或相抵触现象。有些业务虽然有制度, 但在有的地方不够具体, 或者有些制度与实际情况不符, 造成难以执行。

2.

人员、成本等条件限制, 客观上难以执行。

3. 主观上不执行。

如对支票的折角验印, 有些基层行由于与客户比较熟悉, 往往只是将支票随手折一痕迹以应付检查, 并没有与预留印鉴卡进行核对。

(四) 柜员思想管理弱化, 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思想道德风险是最大的风险, 思想管理不到位就会诱发案件和风险。部分网点对柜员的制度教育、法规教育和警示教育流于形式, 对柜员的思想教育抓得不深、不实, 致使个别柜员没有责任感, 没有上进心。有的柜员即便不懂业务, 也不主动学习文件和研究操作规程, 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业务工作随意性大, 风险防范意识、合规操作意识、法律制度观念极其淡薄。人情大于制度, 关系高于制度, 信任代替监督的现象, 在个别营业网点仍然存在, 对违规问题习以为常、不以为然, 不抓整改落实, 不做后续跟踪, 内控管理松懈, 容易引发风险。

(五) 监管等重要岗位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够, 监督制约不到位

会计工作管理具有程序化、制度化的特点, 会计核算和业务处理必须严格遵照有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由于目前管理上人少、量大, 主管人员精力有限, 部分基层行主管人员对业务不熟知、业务素质和能力跟不上快速发展、更新的业务知识, 同时对风险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对哪些操作环节可能会产生风险很少考虑, 没有从防范风险的高度, 正确认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重要性;个别网点会计主管履职不履责, 对柜员违规操作未及时进行纠正等, 必然会出现监管缺位、履职流于形式行为。部分网点负责人对本岗位的会计内控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错误认为会计内控工作是会计主管的职责, 忽视其对会计内控管理工作负总责的职责, 对柜员缺乏足够的合规文化教育和制度学习。同时, 作为“第二道防线”的业务监管部门, 监督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检查不深入、不细致。各监管层在具体的监管工作中由于警惕性不高, 导致犯罪分子作案的空间很大, 容易产生会计部位风险。

虽然会计部位风险最终以案件形式暴露出来, 与上述五个方面问题或多或少存在关系, 但分析已经发生的案件, 我们发现, 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会计制度在实际操作中没有有效地落实, 特别是没有严格执行会计内部控制措施。

二、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文化的着力点

构建先进的合规文化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如果缺少合规文化, 再严厉的行政命令、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严格的检查处罚、也难以保证人人、事事、时时防范风险。因此提高全体员工的诚信意识与合规意识, 才能形成良好的合规文化。同时, 重点要把操作风险作为构建合规文化的着力点。因为操作风险的杀伤力最大, 但通过主观努力, 操作风险有时完全可以避免的。对明知故犯、屡查屡犯的, 从重处理, 真正体现从严治行;对不知不该为、不知怎样为的, 督促学习、达标上岗;对工作态度不认真, 工作作风漂浮的, 则要重点解决思想问题。

(二) 加强业务制度培训, 提高制度执行力

基层网点员工是银行业务经营的最终实现者和直接操作者。实践证明, 大部分案件的发生都与基层员工直接相关。因此, 重视基层员工的素质教育, 注重新制度、新业务的学习, 增强柜员责任心和使命感, 强化业务能力培训十分重要。一是对学员要分层次培训, 避免一刀切;二是要有考核机制, 把考核成绩与员工的业绩工资等挂钩, 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切实发挥网点会计主管对临柜人员的实时操作辅导和业务培训的作用, 提高培训的实用效果和质量;四是对个别操作技术性较强的系统业务, 要实行“送教上门”的形式, 实地操作演示, 强化培训效果。通过对制度培训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促进各项制度的落实, 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三) 加强风险意识教育, 提高防范风险能力

结合典型案例, 紧密联系柜员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 开展案例分析。认真从有关典型案例中吸取教训, 用活生生的事实, 警醒广大会计人员严格按章办事, 并通过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员工谈体会、摆问题, 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法律观念等方面找问题, 查不足, 针对存在的问题, 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四) 加强会计人员管理, 建立有效的内部制约机制

一是加强会计队伍的建设和会计人员的培养, 要尽快提高现有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会计人员要通过业务考试合格达标后方能上岗, 同时要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这是建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的前提。在业务增长的同时, 要考虑会计人员的配备, 决不能以牺牲制度、加大风险来换取业务的增长。二是重要岗位必须配备政治素质高, 业务能力强的人员, 要把那些规规矩矩、诚实可信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上。三是要把好主管人员的准入关, 选择业务精通、素质过硬、责任心强的会计骨干人员担任会计主管;选拔具有较全面的会计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三级主管人员, 协助会计主管工作, 履行顶班会计主管职责, 确保营业网点内控防范到位, 严禁将不熟悉会计业务的人员配备在主管岗位。

(五) 落实制度办法的跟踪、反馈等后评价工作, 统一认识和执行规范

现场监管发现, 由于制度规定的不明确容易导致理解差异进而执行不统一, 同一业务不同的网点有不同的做法;同时, 个别制度存在客观上执行难问题。因此, 制度制定者要多从基层实际情况的角度换位思考, 所制定的制度在执行中是否会导致理解偏差、或是否具备执行的要件。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充分考虑个性差异, 以提高可操作性和易操作性。并要注意措词的通俗化, 易于理解, 避免歧义, 在制度下发后, 要注意检视执行效果, 收集基层行意见, 加以完善。同时要整合制度, 解决新旧制度衔接问题, 避免造成无所适从情况。新制度出台时, 要明确旧制度的全部或部分效用, 或者明确哪些方面可以继续执行哪些方面不再执行。为避免理解上的差异, 对新制度的解释, 要实行谁主办, 谁负责对制度的答疑解惑, 避免“重制定轻管理”和执行不统一的情况。同时, 要定期对临柜业务操作手册进行修订, 跟进业务的发展变化, 及时修订一套涵盖所有临柜业务品种, 面向临柜一线的系统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手册, 为基层网点柜员提供业务规范操作的指南, 避免业务办理中出现的违规操作行为。

(六) 进一步加强节假日业务的管理

节假日是案件多发时段, 要加强节假日管理, 合理设置和安排节假日期间的劳动组合, 配齐节假日上班人员, 不能为方便操作而忽视岗位制约。既要保证业务正常开展, 又要切实风险防范。

(七) 加强监督检查, 落实制度执行情况

一是要保证检查监督人员配备到位。按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凡正常营业的网点, 中午和节假日期间必须配备当班会计主管。二是要保证常规检查监督制度落实到位。当班主管现场监督, 各级主管实时授权, 会计监管员常规监管, 实现序时的、动态的检查, 相互制约, 层层监督。三是采取多种监管检查方法, 切实提高监管质量和效果。

(八) 落实违规问责, 严肃责任追究

对发现的违规问题, 一问违规责任人的合规意识怎样;二问违规操作的原因在哪里;三问发生违规操作何以成功, 内部监督和各项授权存在哪些缺失;四问责任人对各项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掌握怎样;五问发生违规操作将付出怎样的代价和成本。通过“一事五问”使柜员做到从思想上不想违规、行动上不能违规, 问责上不敢违规, 进而减少违章违规行为。

篇9: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内部控制;考核机制

一、甘肃东乡县工行“9.26”案件简介

2015年9月底,甘肃东乡县警方通过电话告知1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存款人,高达2.88亿元的存款因涉及东乡县工行“9.26”贷款诈骗案被全部冻结,由此又一起令人震惊的高息揽储引发的风险大案浮出水面。东乡县经济并不发达,离省会兰州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东乡县工行门面很小,营业场所很拥挤,看上去像个储蓄所,但就是这样一家银行,2014年至2015年期间累计吸存2.88亿元,储户大都来自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其介绍人即资金掮客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并非同一个人。

“9.26贷款诈骗案”的情况如下: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魏某先以高额贴息的方式吸引浙江等地储户到东乡县工行存款3.12亿元,然后勾结银行高管骗贷。多个资金中介人从中层层拿到数额不等的佣金,远高于存款人的贴息幅度,魏某等人串通银行内部人员,伪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额存单,户口本、《结婚证》,编造储户家庭信息,伪造储户签名,再以假存单作质押,向银行骗得巨额贷款。据当地银行人士透露,质押贷款一般为存单面额的9折,以此测算骗贷额约2.7亿元。此外,魏某还涉及从兰州银行、当地农行等机构骗贷,累计金额可能高达15亿元左右。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巴塞尔协议》现代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协议当前的资本配置比例为:操作风险20%,市场风险占比10%,信用风险70%。由于操作风险的日趋突现,未来资本配置将会提高操作风险的占比至30%。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得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新协议对全球银行业得最低监管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将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由4%上调为6%,核心一级资本率下限由2%上调为4.5%,此次调整,充分体现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再次拉紧资本风险管理这根弦,毫不松懈。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银监会对我国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率要求较高,资本充足率下限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7%。

地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划分为四大类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员工风险主要表现为内外勾结,违规操作,违反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等。系统风险主要表现在核心系统不完善,漏洞较多。流程风险主要表现为内控制度及流程设计存在缺陷,缺乏可操作性而引发的与内控管理有关的各类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为外部欺诈、不可抗力风险、外包商、客户纠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繁荣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也趋向多元化,这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面临机遇的同时需要接受更大得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扩充规模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夯实客户基础,但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急于扩大规模,出现了恶性竞争,高息揽储,制造噱头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其内控管理基础薄弱,其从业人员也不乏素质较低人员。为了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初期只能选择粗放式经营,对资本风险、资源配置及内控体系优化建设方面无暇顾及。结果就是出现了诸如东乡“9.26”事件等等。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导致内部员工作案风险上升

地方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分支行缺乏经验丰富的成熟管理人才,银行职员职业道德教育欠缺,内部人员作案比例上升。同时基层行管理人员与客户经理德素质亟待提高,人员培训深度及广度不够,,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合规文化氛围。另外各机构人员调动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加。营销部门注重产品创新轻风险把控,客户经理好大喜功,无风险意识,进而导致发生差错、事故甚至违法行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对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建立之初,往往很难全面估计业务发展规模、速度及面临的风险,核心在柜面运行过程中频频遭出现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会计信息失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危机,加之会计核算综合核心系统漏洞较多,无法有效防范前台柜面操作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软件或硬件错误、通讯故障、设备老化等。

(三)柜面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内控管理系统不健全,政出多门

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各个部门制度不衔接,缺乏互相制约机制,业务部门绑架营运部门,误导柜面操作,制度传导出现偏差,员工执行力大打折扣。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关键流程失查,岗位分工授权权限划分界限模糊,操作困难。“9.26”案件突出表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此类弊端:银行内部员工代理客户办理结算业务,比如代客户填制凭证、签字或代客户盖票据上的印章、代理现金存取业务等。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查不严,柜员第一道关,识别客户,审核资料失实,流于形式,使内外部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无效票据或克隆票据欺骗银行经办人员。

(四)外部事件引发的风险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外部事件包括与客户法律纠纷、反欺诈手段落后引起外部欺诈、硬件基础建设滞后,安保方面存在抢劫、盗窃等隐患以及地震、火灾等等不可抗力,都将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面临较大挑战。另外,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成为新的风险点,随着银行业电子化程度的不段提高,黑客攻击等技术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愈来愈多。

三、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观和忠诚度的培养

“9·26”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 形成企业内部合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合规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 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 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 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抓好员工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员工违规行为排查,对排查出的兼职经商、赌博、社会关系复杂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防患于未然。人力资源部门吸收高管人才时,须严格筛选,层层把关。人员素质作为关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百密一疏,引进人才失误,纵使建起万丈高楼,几只蛀虫会使其毁于一旦。所以,必须不遗余力的加大人员选拔、培训,培养员工对单位忠诚度,提升识别真伪能力和职业敏锐度。同时, 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员工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员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良好的预期, 发挥团队精神; 关注优秀合规员工的人才储备,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使每一位员工成为全行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参与者。

2.建立机控与人控相结合的制度

加快核心系统的建设,科技信息化发展需赶上业务发展的节奏,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力量具有前瞻性,充分考量现状,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科技系统、核心系统管理制度和防范补救措施,着重关注因新兴业务、机构合并、拆分等需求下,核心系统的规章制度梳理、组织流程及平台建设的真空区。同时,在营业网点应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例如票据鉴别仪、二代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机、本外币票样等等。扩大与外围系统的联网核实相关信息的范围。在机控的基础上,对前台操作人员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实行用户权限分级及授权管理。进一步强化营业网点负责人及会计主管在柜面操作业务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级授权管理, 树立基层营业网点柜面业务授权的权威性, 按照柜面业务的风险等级划分授权权限等级,要建立强化相互制约的柜面业务岗位职责, 加强授权、分权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 不相容岗位的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必须分离。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做好监督检查核实工作, 真正发挥营业网点会计主管风险把关第一人的作用,防范经济案件事故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地方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方面,需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经验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三种估计方法: 基础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业务条线和操作风险的分类,对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析,经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使用高级衡量法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收集一线资料,不能闭门造车。“9·26”案件中,一张无经办柜员签章的假存单就能使上亿元的资金流失,其中的授权环节、岗位分工、不相容岗位制约制、贷款流程、事后监督等制度存在严重漏洞,岗位制约制度的健全亟待解决。通过制定和实施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全部柜面操作风险业务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与纠正的连续动态过程与机制,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柜面操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具体表现为:按照业务需要和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各岗位和人员的相互制衡机制。重要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和有权部门批准上岗,贷前审核岗与贷后管理岗必须事权划分,互相制约,不得混岗。加大对内控管理层的制约力度,对柜面新业务的推广,应充分评估风险,确保内控制度的可控性,对要害部门、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推行轮岗制度、离岗审计制度等。

4.夯实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

地方性商业银行大都建行时间短,社会声誉影响及客户认知度不及国有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基础也较薄弱,因此,追根溯源,稳扎稳打的打造百年老店的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才是王道。地方行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柜面操作风险的认知缺乏,致使管理失效,靠经验直觉、人情关系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要培育合规文化,树立全员合规意识,不靠人情管人,靠制度管人。合规文化的氛围就是要靠员工自律、全员参与。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

以“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面操作风险,建立和完善柜面操作业务的内部检查与报告制度,全面反映营业网点会计基础制度、基层行负责人履职、重要业务及会计核算账务,渠道业务、条线业务、安保等情况,及时提供柜面操作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控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与各级内控管理者签订风险责任书,层层考核,评优评级,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注重监督检查后的风险点整改工作,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姜文瑞 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52-58

[2]孔德丽. 《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范 》(j),《西部论丛》2010,(10):76-77

[3]靳涛伟 .《银行操作风险及管理》(j) 《百度文库》,2015年3月18.

上一篇:涂层烘干室作业安全操作规程下一篇:二风诗?乱风诗?至荒,二风诗?乱风诗?至荒元结,二风诗?乱风诗?至荒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