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柜面风险自查报告

2024-05-11

银行柜面风险自查报告(精选9篇)

篇1:银行柜面风险自查报告

为全面提升我分理处柜面服务质量,以网点负责人为主,进行认真自查,发现许多问题,并在自查中加以纠正。现将自查报告如下:

1、大堂经理、个人业务顾问在岗情况。能够确保大堂经理与业务顾问在岗、出现缺失或不在岗情况时,网点负责人能够及时调整人员补齐。

2、由于市行配备了保洁人员,可以保证环境整洁,公共物品摆放整齐,没有乱贴宣传告示现象,查询机、ATM、液晶电视正常,便民服务设施市行没有配备。

3、网点员工职业形象、服务礼仪问题。没有由于季节交替造成员工着装不统一情况。员工能够坚持做到热情、微笑服务、双手递接和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只有一名员工系河南籍,普通话讲的不是很标准。

4、驻点人员管理问题。不存在保安人员着装不整洁、器械佩带不齐全,行为举止不端等现象。目前除保安之外,没有其他驻点人员。

5、本网点在历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情况。历次检查中,主要还是体现在服务质量上,做的还是很不够,需要继续努力!另外,新安装ATM一台因为市行某种原因至今不能使用,本网点无法解决。

篇2:银行柜面风险自查报告

1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导致银行和客户资金财产损失(内部,外部)2类型:操作失误,主观违规,内部案件,外部欺诈,技术风险

3操作风险:声誉影响,管理影响,发展影响

4任何岗位都应该有岗位责任制的订立

5“三清原则”:客户认清,钞券点清,一笔一清

6禁止:假作废,假遗失凭证,私留废纸的凭证,违规跳号使用,先在凭证上加盖印章私自将凭证带离营业场所,不按规定运送凭证。

7账户违规:销户后不销毁凭证,违规办理查询冻结解冻扣划,虚增存款调剂库存擅自垫款

压款无理退票,长款私拿,短款自补,以长补短。违规揽存,虚假宣传,8三先三后:先卡大数,后点细数先点主币,后点辅币先点大面额票币,后点小面额 9会计印章:专匣保管,固定存放,临时离岗,人离章收。错用,串用,提前过期使用。10柜员短暂离柜5分钟之内,可不签退,但必须将现金抽屉,票夹门上锁。

11受理票据业务:一听,二看(双色底纹印刷,渗透性油墨),三摸(纸张挺括感,水印凹

凸感,下排流水号凹凸感),四测(看颜色,规格,暗记,填写规范)

12装现取钞:同装同取同清点,钱箱启闭符合:同开同闭同加锁。

13柜面业务规范:一核(三见面三核对,账折,账款,凭证款项)二平,三定,四准卡点卡,五清,六发现差错三立一定(立即清点,立即分析原因立即采取措施,定期总结经验)14严格执行,印,押,证分管。

1票据行为:产生票据权利和义务的法律事实。

2票据特征:金钱有价完全证券(谁占有归谁),要式证券(类型和格式,内容有法律规定),无因证券(无条件支付),流通证券(背书转让),文意证券(由出票人定大小),设权证券(权利可以创设),融资证券工具(可以贴现)

3票据权利(付款请求权,票据追索权),请求权对象(付款人或代理),追索权对象(承兑

人,前手,连带债务人),权利补救(申请止付,公示催告)

1存款经济概念:银行的货币信用行为,法律概念:契约行为。

2管理部门,银监会,人民银行,外管局。管理制度:准备金,基准利率,利率公告 账户管理,实名存款,分类开户,大额预约。反洗钱管理,大额现金,可疑现金。

3金融犯罪,指行为人违反国家金融法,根据刑法应受刑事惩罚的行为。社会危害性,刑事

篇3:银行会计柜面业务风险防范

一、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虽然是潜在的因素, 但在实际情况中却是经常出现的。由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 柜面操作的难度相对加大, 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相对较高。

下面列举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几个特点:首先, 由于银行业务的多样化, 从而导致风险的多样化。形成风险的原因有很多, 如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操作人员的意识不够、能力的不足等等。其次,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破坏性强。银行涉及到国民生产的方方面面, 其中一旦出现什么状况, 所带来的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无论是银行本身, 还是涉及到的各行各业, 甚至对于个人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损失, 危及社会。最后, 银行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危机, 但是这种危机只能防范, 却没办法预测。银行柜面的业务量大, 人员流动大, 过程繁琐。这样就不难看出, 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可预知的后果形成有效的防范。而无论在何种环节出现问题, 都会造成风险损失。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不仅危及社会, 同时对银行的信誉、形象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了解到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同时也需要针对其特点进行了解并加以总结做出更好的防范措施。

二、产生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

近年银行发生的柜面业务案件的统计结果显示, 柜面操作风险的易发环节主要集中在现金、重要物品和账户等三个部位。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原因不外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

1、主观因素。

产生柜面操作风险的主观因素, 主要有三个:一是风险意识淡薄。柜员没有养成合规操作理念、忽视制度约束, 管理者对风险文化培育不够, 银行风险文化没有成型。二是业务素质不高。柜员自身业务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变化, 导致部分员工操作起来力不从心, 风险识别和预防能力下降。三是责任意识不强。表现为玩忽职守、随意操作, 柜面管理人员对柜员管理不严, 柜员违规违章操作。四是侥幸心理作祟。柜员如有侥幸心理, 就会在操作时逐渐进行不合理的简化操作, 从而滋生越来越多的操作风险。

2、客观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员不足。基层机构因人员不足多有兼职多岗和混岗操作的现象, 自然存在柜面操作风险。二是存在制度漏洞。各类新业务不断出台, 但银行未对旧的制度体系及时更新, 造成制度缺陷, 进而形成风险隐患。三是系统设计缺陷。随着新制度的实施, 系统不能随时联动更新, 系统与制度的契合度不够。四是柜员执行力不强。基层机构内部控制管理不善, 执行制度或落实措施不到位。此外, 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体制也是引发柜面操作风险的因素之一, 因管理关系不理顺, 职责分配不清晰, 从而产生柜面操作风险。

三、防范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措施

前面我们提到了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对其中的危害也是有很大程度的了解, 无论何种程度的风险, 我们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防范, 所以在防范工作方面, 相关的部门单位必须要加以重视, 笔者根据对实际情况的分析, 总结出以下几种防范的措施。

1、加强对柜面操作风险的认识。

在对操作风险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后, 要把这种风险作为一种重点观念纳入风险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并且以此为根据, 加大风险意识的宣传, 定期开展风险的教育, 和意识的培训。

2、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

再造柜面交易操作风险控制流程, 完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系统, 实现全程均衡管理。建立严密分级授权体系、机构和岗位操作风险评价机制, 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层次的业务授权, 确保内控涵盖内部治理和经营活动的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及时做好制度梳理工作, 增强制度的有效性。要加强创新业务和产品的风险管理, 配套制定较为完善的制度和操作规程, 有效评估和防范新业务和新产品的风险。

3、加强员工管理。

员工的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在树立风险意识的同时, 也需要对员工加强激励管理机制, 保证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出现因懈怠、懒散而造成出现各种风险的状况。并且加强员工的业务水平, 定期进行业务培训, 保证每个员工把风险意识放在首位。员工的风险率降到最低, 同时了降低了整个系统的风险率, 对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起了很大的作用。

4、加快应用信息技术防范柜面操作风险。

建立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和综合管理系统, 提升风险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实现事前不相容岗位制约、实时交易控制、实时业务监测、深度数据分析、风险定位与风险度评估等的自动化处理, 有效提高操作风险事后监督效能。提高柜面操作风险的技防水平, 配备必要结算器具, 推行电子印鉴、支付密码等系统,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防范操作风险的发生。

5、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银行实现有效工作运行的基础, 一个好的内部环境对于银行业务的提高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进行内部环境建设的同时, 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 人是社会生产力的第一位, 也是符合发展要求的, 怎样在内部形成一个好的环境, 从人的角度来说, 加强员工的思想观、价值观是非常必要的。而银行文化同时也是一种组织文化, 它的组织观念决定着银行整体的思想, 而决定这种观念的是银行内部的每个人, 所以, 加强组织文化和人员的文化素质才是关键。

四、总结

防范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是本文的重点, 如何全力构建全员合规的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是我们今后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只有清醒的认识到风险带来的后果, 才能最大限度的去避免。因此必须加强风险意识, 强化业务培训与监督整改, 从而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黄金, 陈爱华.中小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J].大众商务, 2010 (08) [1]黄金, 陈爱华.中小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及防范[J].大众商务, 2010 (08)

篇4:银行柜面风险自查报告

关键词:商业银行 柜面操作风险 成因 防范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正式定义是: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备或失效,或由于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柜面操作风险是指银行人工网点在柜面业务操作中由于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的不完备,或由于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商业银行柜面既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重要平台,也是商业银行联系客户和其他银行、从事产品和服务创新的主要渠道。柜面操作风险是一种预期危害严重、影响较广、管理难度较大但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控制的银行内生风险,对其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认知问题

1.对操作风险认识偏差

(1)操作风险不重要。与信贷风险、政策风险、信用风险等风险相比,柜面业务操作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对较低,会被认为操作风险不重要,从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够重视。

(2)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较小。很多人认为柜面操作风险就是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造成的损失比较低。但事实上,操作风险对外造成的影响却很深远,尤其对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毁损巨大。

2.对操作风险认识错误

(1)操作风险即为操作性风险。将柜面操作风险的发生全部归咎于柜面人员操作不当,重视对基层一线人员的操作风险管理,忽视了高层人员的管理。

(2)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业务调查、监测、评价等事前事后控制较为薄弱,风险控制过度依靠于业务办理的事中过程控制。

(二)人员问题

1.相关业务人员素质较低

(1)柜面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低。部分柜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能廉洁自律,会因个人的私欲而用职务之便做出违规违法的行为;领导阶层过分追求业务指标,忽视风险管理,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这些行为都会给银行造成风险。

(2)柜面人员业务素质较低。部分银行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业务知识和技能薄弱,知识和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现代银行业业务发展的需求。

(3)操作风险管理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操作风险成因比较复杂,需要业务熟练、具备操作风险管理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操作风险(1)蒙牛的企业文化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正是蒙牛前任总裁牛根生的这句话,深入人心,使蒙牛迎来了迅速的发展,创造了“蒙牛速度”、“蒙牛奇迹”。蒙牛本着为消费者奉献安全、优质、健康的乳制品,与客户、员工、股东及所有利益相关者共成长的使命,不断追求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品企业阳光、高尚、责任、创新。员工受蒙牛文化的感染,首先员工认为自己从事的是高尚的事业,蒙牛为全国提供近三分之一的液体奶、酸奶,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贡献;其次员工认为应当共同努力成为高尚的企业,把自身价值同消费者的健康、营养与社会大众的美好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和奶农、消费者、所有合作伙伴水乳交融,生产安全、优质、健康的产品;最后,所有蒙牛人认为自己应当具备高尚的情操,在任何情况下,都提倡诚信、感恩、敬业、廉洁等优秀的做人品质和职业素养。

(2)加强人员激励,增进雇佣关系

通过把企业的利益与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的利益,实现他们自身的价值,激发其为实现企业远景工作的热情。“我与蒙牛共生存,蒙牛与我共发展”这是蒙牛人耳熟能详的一句口号。它代表着蒙牛对员工物质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出的郑重承诺。蒙牛集团的创始人牛根生一向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就是这份信阳市的蒙牛懂的奖励员工、激励员工。蒙牛使员工得到的是一种真实的温暖。

五、展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切工作要以创立雇主品牌为出发点,对外提高雇主在目标人才市场上的吸引力,对内提高员工的认同感、忠诚度和敬业度。在当前中国经济中心倾斜、资源分配失衡的情况下。加强西部地区的雇主品牌建設意义重大。建设优秀的内蒙古地区雇主品牌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吸引以及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降低,加强内蒙古地区企业和核心竞争力,同时要将雇主品牌与产品、服务品牌有机协调、统一起来,雇主品牌才能成为企业品牌的有效增强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泽保.打造雇主品牌: 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学习论坛, 2010(10):49- 52.

[2] 黄维德.打造雇主品牌——企业的人力资源新战略[J].中国人才,2004(2):72- 73.

[3] 刘尚鑫,郑敏,顾海英.塑造企业雇主品牌,企业管理,2010.

[4] 彭攀攀. 基于目标员工前雇主品牌资产评沽. 人才开发,2008(11):14- 16.

[5] 吕振奎,郭庆.激情员工理论与现代企业雇主品牌建设.经济研究导刊,2009(29):69- 71,76.

[6] Will Ruch, How to keep your best talent for walking out the door,Dynamic Business Magazine, 2001(5).

[7] 利比·萨廷,马克·舒曼著,邱绪萍译.雇主品牌.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

[8] Sutherland, M M, Torricelli, D G, and Karg, R F, Employer- of- choice branding for knowledge worker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2002,33(4),13- 20.

[9] Michael T Ewing, Leyland F Pitt, Nigel M de Bussy, and Pierre Berthon,Employment branding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002, 21(1),

篇5: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成因及对策

柜面服务是为个人客户及企事业单位提供产品服务、信用服务的重要场所。银行在提供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风险。笔者在实践工作中粗略总结了以下几点,以期通过对柜面业务风险的分析,消除隐患,规避风险,提高银行运营效率。

一、柜面业务风险

(1)操作风险,这是柜面业务风险最主要的风险。柜面业务操作的主体是柜员。柜员的日常业务办理直接影响着操作风险的发生概率。操作风险究其原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业务柜员对业务不熟悉,不能按照制度要求操作业务而导致的风险;另一类是业务柜员疏忽所致,例如取款错办成存款、金额错误等。

产生风险的根本原因在于:首先,一线员工对业务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的认识没有深刻的认识,总认为不会发生什么风险,许多员工对柜面风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了;其次,在追求效益的利益驱动下,柜员每天都处于高强度和繁琐的柜面操作流程中,其鉴别风险意识和抵抗风险能力有些不足。

(2)由于内部事务较多、手续繁琐造成麻木应付思想,进而引发风险。

主要表现为:内控风险管理手段与柜面业务需求吻合度不高。有些内控风险防范点与实际不太切合,例如,碰库单的打印顺序,其先清现金还是先打印碰库单,对风险防范并无大碍,尤其是对柜员制网点,这样要求没有太大必要;再有,系统内各类手工登记簿较多,大约25个,会计人员每天忙于纷杂的日常事务,而忽略了对内控制度的监督,甚至出现了应付现象,使手工登记簿形同虚设。

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第一,风险管理的相关制度没有切实考虑到一线柜员的具体工作特点和工作需要,使得有些管理制度反而成为办理柜面业务的绊脚石;第二,柜面风险管理手段有些还没有抓住风险的实质,繁琐并不代表严谨。如何在效率与效果中寻找平衡点也是目前我们风险管理所需要关注的内容;第三,系统故障。综合业务系统是一个银行的核心系统,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决定着一切,如果核心系统出现故障会造成客户恐慌,会对银行产生不信任感,另外,系统故障造成的差错,会直接形成银行的支付风险,并提高银行的纠错成本。

二、柜面业务风险的后果

1.纠错成本大增。目前,因柜面业务风险所引起的纠错成本是不可预计的,因此而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未知的。

2.收益的无果性。一般而言,收益和风险是并存的,具有相关性。收益越大,风险也随之加大。然而银行柜面风险却违背了此规律,因为它并不能给银行或客户创造相应的收益。

3.影响整体形象。客户需要的是安全、稳定、有保障的服务,由于系统故障、操作失误等造成的错帐不仅造成银行本身成本的增加,而且有损银行在客户心中的形象,影响银行的声誉。

三、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全员的风险意识。柜面风险管理要走出以往制度只约束一线柜员的方式,把范围扩大到分管领导、主要负责人层面。一旦一线岗位出现柜面风险,要层层分摊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把制度制定者与执行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从上层领导开始全员注重柜面风险隐患,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关注员工的自身利益,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切实站在一线员工的立场上,考虑员工的各方面需求。要抛开只讲效益不要质量的做法,通过组织各项学习和竞赛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员工识别柜面风险的意识和抵抗柜面风险的能力。同时,一线员工要转变学习思想,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主动学习业务知识,认真领会规章制度的精髓。

3.加强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银行要加强柜面风险管理的力度,对柜面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严格要求不相容岗位职责相互分离;柜员的权限卡要按照事权进行划分;对各项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按流程规定办理;加强对授权业务的管理与审核;对违规违纪现象及时处理。

4.借助高科技手段,完善管理方法。借助于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银行柜面业务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无疑也会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比如,打破以往人工鉴别客户身份的方式,代之以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技术等,极大地提高了鉴别的准确率和时效;又如,柜员的签到由以前的权限卡签到发展为目前的指纹签到,提高了柜员操作的安全性。

篇6:银行柜面业务差错分析及风险防范

本机构在2013年四季度发生柜面业务差错三笔,分别为:

一、办理银行卡销卡后误将销卡后的银行卡归还客户,造成凭证缺失于次日找回。

二、办理单位转账支票转账至个人账户时漏制进账单。

三、开立个人银行卡时误将客户姓输错。

分析以上三笔差错形成原因,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由于该柜员于2013年七月开始独立上柜,上柜时间较短,又因支行业务种类较总行相对单一,因此对部分生疏业务较少遇到,造成对某些业务的操作流程不熟悉,从而造成操作不熟练形成业务差错。

二、日终勾对流水不全面,目前柜员日终勾对流水时普遍存在只对单张业务传票进行勾对,对相应附凭证或附件不进行勾对,柜员的日终传票勾对只是流于形式,对收回的传票审阅不够,未真正起到二次核对作用。

三、柜员在操作业务审核时粗心大意,未认真审核到位而未及时发现问题,风险意识不强,操作严谨性、细致性不够。针对以上几点原因,在日常工作我着重从以下几点加强督导力度:

一、督促柜员培养工作责任心,改变粗心大意的个性,培养认真仔细审慎的个性,每一份职业都需要与之相呼应的职业个性,如广告人需要创新的个性,老师需要爱心等,银行柜员则需要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认真仔细审慎的个性,这也是一名优秀柜员的基本特性。

二、加强柜员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督促严格按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注重细节,认真仔细办理

每一笔业务,在办理业务时多思考进行该项操作的原因、如果不按此流程操作将会产生怎样的风险等问题,而不是一味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办理业务。

篇7: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

如何在快速提升银行柜面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如何在银行柜面业务不断创新的同时,规避现有规章制度与实际业务操作脱节造成的基层执行混乱?

如何引入外来的智慧,借鉴国内外先进银行的管理经验,设计出最适合银行自身柜面业务的体制机制与规章制度?并对柜面业务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使之限定在可接受的幅度内?

近几年,国内银行在完善规章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加强监督管理、完善业务系统、加大违规查处和责任追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柜面业务违规操作、有章不循仍比较严重,是制度规范的问题,是人员培训的问题,还是缺少一个统一的监控平台来落实业务流程的规范化与具体制度的执行?

据通报显示,仅2005年全国银行机构就发生各类案件1272件,涉案金额54.1亿元;除案件事故外,如再加上差错事故或涉讼事件,银行业柜面操作风险带来损失远大于此。大量的差错事故、法律纠纷和经济案件不仅给相关银行带来极大压力,也给银行全行业造成巨大的财务损失,并严重损害了银行的市场信誉,成为中国银行业经营发展之重大威胁。于是,如何有效进行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管理已变得刻不容缓。

国内少数管理领先的商业银行,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egince,BI)技术,建立对柜面业务风险的一整套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缓释体系。吉贝克公司推出业界领先的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国内商业银行全面增强业务数据分析和业务监测能力,改进监控方式。该系统根据银行总结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对症下药,持续、全面、规范的防范操作风险,改变银行不定期抽查、业务检查滞后等风险控制现状。

银行柜面风险与银行应对之道

吉贝克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充分了解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业务流程、业务制度、內控管理现状,对预警风险和差错实施量化分析,建立柜面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风险监控的流程化管理,满足目前银行业务需要和适合银行长远规划的操作风险监测需求。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监控系统可以帮助银行管理机制和体制落到实处,实现风险分析、业务事中监测、事后检查监督一体化风险控制体系。

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服务的对象是银行的会计结算部。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是指银行网点柜台为客户办理账户开销、现金存取、支付结算等业务过程中由于风险控制失效使银行或客户资金遭受损失的风险,是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领域。银行建立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旨在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降低操作风险。利用先进的商业智能技术,对业务数据进行快速提取并综合分析,实现对操作风险的监控和有效管理,这也是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信息分析和风险管理决策采用的主流技术。

1.完善并规范业务流程、业务管理规范和内控规章制度,提高制度的实用性、指导性和实效性。组织架构设置、制度建设、业务规范、人员素质等是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的产生根源。随着新巴塞尔协议的推出,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路、原则、方法和要求得到了进一步确立,为现代商业银行进一步认知和控制柜面业务风险提供了可靠指导。

2.构建完整、规范的事中与事后风险控制业务流程。强化事中、事后控制,按照能力均衡、衔接流畅、运作高效的要求重构柜面业务风险控制流程,真正实现效率与安全的统一。国内银行大部分对业务操作的管理是事后监督。由于时间的滞后,现行的事后监督难以发挥主动监督的作用。同时,实现以业务流程为中心的风险管理,要求国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实现横向延伸,推进风险管理关口的前移。因此,银行应加强业务运营实时监测,把风险监测点由事后监督向事前和事中监控推进,实现对不规范业务、错误操作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控制,减小操作风险带来的损失。解决操作风险,建立完善的柜面风险管理方案

吉贝克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国内外银行风险管理经验,充分了解国内商业银行柜面业务的业务流程、业务制度、內控管理现状,对预警风险和差错实施量化分析,建立柜面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报告、控制和缓释风险监控的流程化管理,满足目前银行业务需要和适合银行长远规划的操作风险监测需求,为银行柜面业务风险提供了一个完整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具体案例展示:

图1: 预警业务监

稽核的标准工作流程的同时,帮助银行客户建立符合内控管理要求的、规范的电子化处理流程。

· 灵活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

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整合了详细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符合国内先进的银行管理需求。事中预警、事后监督的风险监控工作流程可以灵活设置,监控业务的业务规则和参数可以灵活配置,以符合不同银行的业务流程管理需求,有效传递风险指标,实现对风险监测的自动化。成功案例

太仓银行通过实施吉贝克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将有效避免或降低经济损失,使银行在内控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保持国内先进银行的实践水平。预计取得的收益如下:

· 完善业务机制。吉贝克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为银行提供识别、度量、监测、汇总、评估和报告操作风险的方法和管理基础,为最终实现全面的操作风险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 辅助管理人员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风险损失。让银行对各业务操作中发生的可疑行为进行实时监测、自动识别、分类和预警,极大提高了操作风险管理效率,从而降低银行由于操作风险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

· 提高风险数据质量。整合的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可以提高运行效率,提升银行数据标准化和风险数据的质量。系统实施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无须配备专门的维护人员。

· 适应变化的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帮助银行满足不断变化的监管合规要求和市场竞争需求。

太仓农村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风险监测系统受到用户高度评价

篇8: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对策

近年来, 随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逐步成功上市, 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创新的不断增加, 广泛在金融领域应用了信息技术, 若是操作不当的话, 就会在银行系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影响了银行的声誉, 在经济上银行蒙受很多损失。

长期以来, 商业银行管理和经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商业银行的柜面业务, 其不仅是联系客户和银行、银行营销产品的主要纽带和渠道之一, 还是向客户提供负债、资产和中间业务以及产品服务的主要方式。因为,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很好的普及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 就还是要通过柜面操作完成银行绝大部分的经营活动。

一、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涵义

关于操作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定义就是由于人员的素质, 系统的失效及内部程序的不健全或者是由外部事件而带来的损失风险。另外一种是来自全球风险专业人员协会, 其观点就是在业务操作可能产生业务风险, 有操作失败以及战略风险。这两种观点大都是以内、外部因素为切入点, 指出了商业银行当中的一切经营活动是同实践、流程以及人有着一定的互动关系。

二、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形式

1.主观违规型。具体指的是员工明明知道银行的制度规定, 并熟知工作流程, 却擅自简化操作流程。尽管出现这种风险事件的几率并不大, 但同样能给银行带来风险。如用错帐冲正, 还有一些基层网点, 违法实名制的规定, 私自给用户办理业务。

2.操作失误型。指的是因为员工缺乏强烈的责任心, 无过硬的专业技术, 或是在业务操作流程当中, 由于偶然的失误, 给前台业务带来某些风险。比如在执行操作中, 会出现串户的差错, 造成银行受到损失, 若是在事中、事后可以及时的发现这些风险事件, 同时进行一定的补救和控制, 就可以降低银行柜面操作风险。

3.内部欺诈型。还可以称之为缺失、丧失道德, 其具体表现的是比如某些银行员工在道德修养、价值取向、思想状况存在问题, 因为其高度膨胀的私欲, 没有遵守其相应的职业操守以及规章制度, 而满足自己的金钱欲望。比如近几年来银行系统当中频繁发生的监守自盗案, 这类风险的影响力坏、危害性强, 同时还会带来很巨大的金额, 其性质与前两类风险相比较的话, 是最为恶劣的。

4.外部欺诈型。通常就指的是被人利用、蒙骗。具体指的就是在受理业务过程当中, 客户利用和欺诈银行员工, 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行为, 从而给银行带来许多潜在的风险。比如没有严密的审查客户的资料以及相关证件审查、柜台没有严格把关、就给用户开虚假账户。而且近年来因为网上银行业务渐渐地普及, 罪犯就通过利用高科技对银行进行诈骗。还有假汇票、假存单的出现等等, 欺诈在柜台操作当中也是会带来风险, 使得银行出现巨大的损失。

5.技术风险型。指的是因为不稳定的操作系统、不严密的业务流程、不完备的设备配置所引发的风险。若是因为以上的原因而引起操作失败的话, 可以弥补的方式就是进行错帐冲正或反交易。

三、柜面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是能够被控制的内生风险, 从调查了的银行事件资料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通常, 操作风险都是会出现在风险管理薄弱以及控制意识淡薄的地区。

1.人员问题。一是员工数量和业务量不匹配。因为银行的业务量大, 可是其柜台员工缺乏, 导致员工出现疲劳操作, 致使其风险意识以及识别能力被降低, 目前我国实行的还是综合柜员制, 其业务种类繁多且业务量大, 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 一旦柜员出现一点点的松懈, 都是很有可能出现差错从而使得银行存在风险隐患。二是员工的流动太频繁, 没有及时进行对新员工系统的培训, 使得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银行柜台业务。三是没有广泛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和开展, 员工没有较强的职业操守, 自我意识淡薄, 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 导致给银行埋下了了一定的风险隐患。

2.管理问题。首先是因为内部管理者轮岗, 频繁变动人员, 没有真正地把岗位制约落实。网点内部负责人才逐渐熟悉了员工、客户、业务的特点, 同时慢慢熟练了操作业务, 就得进行新一轮的换岗, 导致内部管理存在了不便因素。其次是在激励考核柜面员工的办法上没有进行科学全面的规划, 没有健全的约束机制。最后是商业银行进行完股改上市之后, 把之前的经营型转变为营销创收型, 使得柜台操作人员被基层网点忽视了, 其重心都放在了考核规模、进度指标当中, 使得柜员都集中精力进行产品的营销, 没有重视业务质量, 致使存在的潜在风险日益加剧。

3.设备和流程问题。首先是流程被频繁的进行整合, 系统无法有效地控制好风险隐患大的业务。更新换代新版本, 导致员工无法及时把操作流程掌握并了解清楚。其次, 操作系统不能进行硬性的控制柜员的自办业务, 给柜面操作当中的风险留下了隐患。最后是由于不完善设备配置以及不稳定的操作系统, 进一步增加了柜台操作风险, 比如在进行业务办理的过程当中, 突然出现了电源间断、打印机和计算机出现了故障, 使得业务不能够正常地进行, 业务数据也不能正常完整的打印出来。

四、柜面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人员管理的同时建立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 然后进行内部风险控制的文化培训。努力地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内控氛围, 把操作风险的意识进行强化。在进行风险的治理, 必须要积极地听取并吸收一线员工在日常的工作当中所总结的良好建议, 把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 做到人人参与, 打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作机制, 同时制定出正确的风险治理发展战略, 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培养员工明确的预期目标。

2..完善内部控制的同时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首先要树立正确是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建设规划中应当纳入操作风险, 使其成为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基础工作, 要狠抓严抓。基于操作风险研究的基础上, 管理部门进行培训时必须要针对不同部门以及层级的职能人员, 使其可以很好地掌握分析、度量、识别风险的知识, 增加全员操作的风险意识。其次, 应当完善操作风险内控体系。要及时的查遗补漏业务操作所出现的薄弱环节、隐患以及管理漏洞。对柜面业务操作风险, 应该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 使其可以在全过程当中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 做到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要想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体系, 不但要使得监督岗位责任制强化并落实, 还必须严厉处罚实际工作当中全部的违规行为。最后, 全面地落实好柜面业务操作的风险治理责任制度。建立严格的岗位风险合同, 使员工的利益同风险管理直接挂钩, 不徇私舞弊, 落实问责制, 明确责任, 一旦发现问题, 必须追寻到底, 并在严厉地打击的同时把所调查的结果及时公布。

3.加大投入科技成本, 切实防范操作风险。首先加强对流程控制, 从系统上对柜员自办业务进行硬性地控制, 从源头上规避风险。其次要加大对科技投入, 进行及时地系统更新换代工作, 把反交易当中存在的风险有效的规避。最后利用电子化建设, 配置科技防范设备。

五、结束语

目前, 我国绝大多数的经营活动, 还是需要通过银行柜台操作方可完成, 商业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以及银行内部管理的重点工作仍然是柜台业务, 因此, 必须熟知柜台操作风险, 同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

参考文献

[1]陈瑛;肖建霞.基层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J].金融经济, 2010 (02)

篇9: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分析

【关键词】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内部控制;考核机制

一、甘肃东乡县工行“9.26”案件简介

2015年9月底,甘肃东乡县警方通过电话告知16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存款人,高达2.88亿元的存款因涉及东乡县工行“9.26”贷款诈骗案被全部冻结,由此又一起令人震惊的高息揽储引发的风险大案浮出水面。东乡县经济并不发达,离省会兰州有两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东乡县工行门面很小,营业场所很拥挤,看上去像个储蓄所,但就是这样一家银行,2014年至2015年期间累计吸存2.88亿元,储户大都来自浙江、上海、安徽等地,其介绍人即资金掮客也来自各个不同地区,并非同一个人。

“9.26贷款诈骗案”的情况如下:当地一家大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魏某先以高额贴息的方式吸引浙江等地储户到东乡县工行存款3.12亿元,然后勾结银行高管骗贷。多个资金中介人从中层层拿到数额不等的佣金,远高于存款人的贴息幅度,魏某等人串通银行内部人员,伪造上述存款人的大额存单,户口本、《结婚证》,编造储户家庭信息,伪造储户签名,再以假存单作质押,向银行骗得巨额贷款。据当地银行人士透露,质押贷款一般为存单面额的9折,以此测算骗贷额约2.7亿元。此外,魏某还涉及从兰州银行、当地农行等机构骗贷,累计金额可能高达15亿元左右。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巴塞尔协议》现代银行风险可以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为:因操作流程不完善、人为过失、系统故障或失误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协议当前的资本配置比例为:操作风险20%,市场风险占比10%,信用风险70%。由于操作风险的日趋突现,未来资本配置将会提高操作风险的占比至30%。2010年9月12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加强银行体系资本要求得改革方案——《巴塞尔协议Ⅲ》,新协议对全球银行业得最低监管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将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限由4%上调为6%,核心一级资本率下限由2%上调为4.5%,此次调整,充分体现了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将再次拉紧资本风险管理这根弦,毫不松懈。我国资本市场属于刚刚起步阶段,中国银监会对我国各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比率要求较高,资本充足率下限为11.5%,核心资本充足率7%。

地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要划分为四大类风险:人员、系统、流程、外部事件。员工风险主要表现为内外勾结,违规操作,违反职业道德触犯法律等。系统风险主要表现在核心系统不完善,漏洞较多。流程风险主要表现为内控制度及流程设计存在缺陷,缺乏可操作性而引发的与内控管理有关的各类风险。外部风险主要表现为外部欺诈、不可抗力风险、外包商、客户纠纷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地方性商业银行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繁荣了金融市场,资本市场也趋向多元化,这使得地方性商业银行面临机遇的同时需要接受更大得挑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在扩充规模的同时,还需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夯实客户基础,但目前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地方性商业银行急于扩大规模,出现了恶性竞争,高息揽储,制造噱头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其内控管理基础薄弱,其从业人员也不乏素质较低人员。为了争得市场的一席之地,地方性商业银行成立初期只能选择粗放式经营,对资本风险、资源配置及内控体系优化建设方面无暇顾及。结果就是出现了诸如东乡“9.26”事件等等。

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从业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导致内部员工作案风险上升

地方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基层分支行缺乏经验丰富的成熟管理人才,银行职员职业道德教育欠缺,内部人员作案比例上升。同时基层行管理人员与客户经理德素质亟待提高,人员培训深度及广度不够,,企业内部还未形成合规文化氛围。另外各机构人员调动频繁,不稳定因素增加。营销部门注重产品创新轻风险把控,客户经理好大喜功,无风险意识,进而导致发生差错、事故甚至违法行为。

(二)地方性商业银行核心系统对风险把控能力不足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核心系统建立之初,往往很难全面估计业务发展规模、速度及面临的风险,核心在柜面运行过程中频频遭出现企业重要信息泄露、会计信息失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的危机,加之会计核算综合核心系统漏洞较多,无法有效防范前台柜面操作业务风险,主要表现为软件或硬件错误、通讯故障、设备老化等。

(三)柜面操作流程设计不合理,内控管理系统不健全,政出多门

地方性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各个部门制度不衔接,缺乏互相制约机制,业务部门绑架营运部门,误导柜面操作,制度传导出现偏差,员工执行力大打折扣。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关键流程失查,岗位分工授权权限划分界限模糊,操作困难。“9.26”案件突出表现地方性商业银行的此类弊端:银行内部员工代理客户办理结算业务,比如代客户填制凭证、签字或代客户盖票据上的印章、代理现金存取业务等。对客户提供的资料审查不严,柜员第一道关,识别客户,审核资料失实,流于形式,使内外部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以无效票据或克隆票据欺骗银行经办人员。

(四)外部事件引发的风险

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外部事件包括与客户法律纠纷、反欺诈手段落后引起外部欺诈、硬件基础建设滞后,安保方面存在抢劫、盗窃等隐患以及地震、火灾等等不可抗力,都将使地方性商业银行声誉风险面临较大挑战。另外,新兴的电子银行业务成为新的风险点,随着银行业电子化程度的不段提高,黑客攻击等技术性因素产生的风险愈来愈多。

三、地方性商业银行柜面操作风险防范与管理的对策分析

1.加强地方性商业银行员工职业道德观和忠诚度的培养

“9·26”事件再次提醒我们,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地方性商业银行应坚持以人为本, 形成企业内部合规文化氛围,加强员工合规意识教育,注重员工思想道德、 法律意识的培养及工作技能的培训, 使其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杜绝麻痹大意的思想, 不给任何犯罪分子留可乘之机;通过制度、培训、交流相结合, 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同时抓好员工的警示教育,有针对性地、定期进行员工违规行为排查,对排查出的兼职经商、赌博、社会关系复杂的员工要予以密切关注,防患于未然。人力资源部门吸收高管人才时,须严格筛选,层层把关。人员素质作为关键性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百密一疏,引进人才失误,纵使建起万丈高楼,几只蛀虫会使其毁于一旦。所以,必须不遗余力的加大人员选拔、培训,培养员工对单位忠诚度,提升识别真伪能力和职业敏锐度。同时, 发挥员工在操作风险管理上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员工的荣誉感与使命感,使员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与良好的预期, 发挥团队精神; 关注优秀合规员工的人才储备,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 建立全面、科学、可操作的风险管理激励约束机制, 使每一位员工成为全行的风险管理制度的参与者。

2.建立机控与人控相结合的制度

加快核心系统的建设,科技信息化发展需赶上业务发展的节奏,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的科技力量具有前瞻性,充分考量现状,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科技系统、核心系统管理制度和防范补救措施,着重关注因新兴业务、机构合并、拆分等需求下,核心系统的规章制度梳理、组织流程及平台建设的真空区。同时,在营业网点应配备先进的电子设备,例如票据鉴别仪、二代身份鉴别仪、电子验印机、本外币票样等等。扩大与外围系统的联网核实相关信息的范围。在机控的基础上,对前台操作人员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实行用户权限分级及授权管理。进一步强化营业网点负责人及会计主管在柜面操作业务中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级授权管理, 树立基层营业网点柜面业务授权的权威性, 按照柜面业务的风险等级划分授权权限等级,要建立强化相互制约的柜面业务岗位职责, 加强授权、分权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地分配责权利, 不相容岗位的业务人员岗位职责必须分离。上级主管部门定期做好监督检查核实工作, 真正发挥营业网点会计主管风险把关第一人的作用,防范经济案件事故的发生。

3.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

地方性商业银行内控管理体系的建立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方面,需借鉴国外银行先进管理经验的,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险。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提出三种估计方法: 基础指标法、标准法、高级计量法。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按照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业务条线和操作风险的分类,对操作风险的损失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和分析,经过3-5年的努力,建立起使用高级衡量法的数据基础;另一方面,要充分收集一线资料,不能闭门造车。“9·26”案件中,一张无经办柜员签章的假存单就能使上亿元的资金流失,其中的授权环节、岗位分工、不相容岗位制约制、贷款流程、事后监督等制度存在严重漏洞,岗位制约制度的健全亟待解决。通过制定和实施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全部柜面操作风险业务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与纠正的连续动态过程与机制,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柜面操作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具体表现为:按照业务需要和不相容岗位、职责相分离的原则,明确职责权限,形成各岗位和人员的相互制衡机制。重要岗位的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考察和有权部门批准上岗,贷前审核岗与贷后管理岗必须事权划分,互相制约,不得混岗。加大对内控管理层的制约力度,对柜面新业务的推广,应充分评估风险,确保内控制度的可控性,对要害部门、重点岗位实施有效管理,逐步推行轮岗制度、离岗审计制度等。

4.夯实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品牌形象。

地方性商业银行大都建行时间短,社会声誉影响及客户认知度不及国有商业银行,优质客户基础也较薄弱,因此,追根溯源,稳扎稳打的打造百年老店的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提高知名度才是王道。地方行商业银行管理人员对柜面操作风险的认知缺乏,致使管理失效,靠经验直觉、人情关系进行管理。这就要求地方性商业银行要培育合规文化,树立全员合规意识,不靠人情管人,靠制度管人。合规文化的氛围就是要靠员工自律、全员参与。

5.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激励与约束并行

以“责任主体”的角度分析和研究柜面操作风险,建立和完善柜面操作业务的内部检查与报告制度,全面反映营业网点会计基础制度、基层行负责人履职、重要业务及会计核算账务,渠道业务、条线业务、安保等情况,及时提供柜面操作过程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控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与各级内控管理者签订风险责任书,层层考核,评优评级,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注重监督检查后的风险点整改工作,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参考文献:

[1]姜文瑞 王冬梅.《国有商业银行柜面业务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论坛》2007,(1):52-58

[2]孔德丽. 《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柜面操作风险管理与防范 》(j),《西部论丛》2010,(10):76-77

[3]靳涛伟 .《银行操作风险及管理》(j) 《百度文库》,2015年3月18.

上一篇:作文素材:理想下一篇:安全自负保证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