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

2024-04-15

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共9篇)

篇1: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闵桥中心小学张玉梅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送给他们必要的先决条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益,发展学生全面素质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在自由宽松的氛围中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是音乐课教学的特点。

以往的音乐课教学生主要是学唱歌曲为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全面提高,甚至会有一些压力。通过参加培训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知道并体会到小学音乐课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智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能力。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幽默风趣的老师要以轻松诙谐的形态和语言活跃课堂气氛;能歌善舞的老师要以优美的歌声和轻盈的舞姿感染学生;键盘水平高的老师要以流畅的琴声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调控能力强的老师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对音乐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理解,对音乐优质课的观摩,使我知道在教学中,我们也应该因材施教,如对待活泼聪明的学生要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对待文静内向的学生要多鼓励赞赏;对待协调性差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帮助他们动作协调;对待调皮顽劣的学生,要扬长避短,既要发扬他们积极一面,又要采取机智的办法帮助他们转化。

由于知识的拓展、更新,社会的发展或家庭的影响,学生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心理发展、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最佳发展期,面一年龄段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是动态的。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去研究学生,灵活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

一堂创设新颖、活泼的音乐课,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环境中充满兴趣地进行各种音乐学习和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音乐课观摩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感,随着旋律来让学生说一说,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你想到了什么?并用歌表演的形势来体现出来。

音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合理安排教学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例如:省教育学院的林教授讲到的在音乐课导入这一个环节,教师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的不同,分别采用故事导入、挂图导入、谈话导入、舞蹈或律动导入等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低年级的节奏训练中,可以广泛采用“声势教学”的手法,让学生通过自身肢体的感受去理解节奏,表现节奏,使学生以整个身心投入到音乐学习之

中,充分展示其音乐潜能。还可以利用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望,用简单的小乐器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来进行教学,从而增加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篇2: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

游仙区街子乡五矿博爱小学 鲜维永

本学期,我参加了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远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我认真学习,积极参与讨论,目前,各项目的培训均已结束,回头看看这一段时间的培训,觉得虽然辛苦,但确实收获颇丰。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现在的音乐教学,我们老师不仅要让学生会唱歌,还要让学生会欣赏歌,更要会在音乐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在音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为本,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改革传统的唱歌课、乐理知识传授课和思想教育课,创造灵活地使用教材,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感受生活,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建立新型的学习方式。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音乐教学的从业人员要具备综合的教学能力、较为丰富的人文理念以及较为突出的综合执教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人的情感投入,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启发和导向工作,让学生在每次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美的享受。

篇3:新课程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1.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新课程强调“面向学生”, 一是强调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全面”提高;二是强调面向“全体”学生, 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要求, 获得成功;三是强调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四是课程教学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发展特点, 关注、关照学生的需要、兴趣、追求、体验、经验、感觉、困惑、疑难等。此次课程改革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不仅课程体系有了重大调整, 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 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使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

2. 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角色,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 新的教育形势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 它要求教师根据教育事业的需要, 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 总结教学经验, 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 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只传授现成的教科书上的知识, 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 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总之, 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和目的, 不能只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 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 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 从而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 把器乐引入课堂

教学小学低段常见的儿童打击乐器 (木鱼、三角铁、串铃、碰钟、双响筒等) 时, 可以做游戏的形式, 让学生认识乐器并初步掌握演奏方法, 学会用耳朵来辨别它们各自不同的音色。这样, 学生们既感到有趣, 印象深刻, 同时又调动了主动性。我们应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演奏乐器, 让他们积极地动脑动手, 培养创新思维。

3.1 乐器教学与唱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的识谱、视唱、合唱、学唱歌曲等, 都可把学吹口琴、竖笛或口风琴等作为辅助手段。

3.1.1 视唱时先作节奏练习, 然后用乐器视奏, 待有了音高概念后再视唱, 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3.1.2 新授歌曲时, 通过反复聆听, 唱唱奏奏, 熟悉旋律, 为新歌教学扫除音准的障碍。

3.1.3 歌曲的合唱部分。先分别用乐器演奏, 然后用合奏中的感觉进行合唱, 学生的合唱能力自然就会得到提高。

3.2 乐器教学与动的有机结合

在游戏、律动、歌表演、集体舞时, 用乐器为其伴奏, 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集体观念, 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统一。

3.3 器乐教学与听的有机结合

3.3.1 运用口琴、竖笛、口风琴听辨出音程后, 教师在琴上

弹出音程, 学生听辨后用乐器奏出, 如果教师弹奏的是和声音程, 学生则分成两组, 听辨后同时奏出。这种练习可提高学生的听音能力。

3.3.2 在音乐欣赏时, 用乐器演奏作品的主题音调, 通过听听、奏奏、唱唱进一步熟悉音乐主题。

乐器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很多, 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教学有法, 亦无定法”, 特别是“新课程、新教材”又给了教师和学生更大的发挥空间。对器乐教学的形式、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探索, 逐步改进, 使之完善, 让器乐教学更加符合音乐教育的规律和音乐教学的实际。

4. 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 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 (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 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 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 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 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 以听领先。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聆听音乐的权力, 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聆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要重“听”的教学, 强化“听”的功能。当未学习歌曲时我用的音乐就是要学的歌曲, 让学生有无意识印象, 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 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铺垫, 让学生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 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 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 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 指导学生欣赏, 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 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 起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地唱学生很容易分心, 也提不起兴趣, 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换多种形式, 给学生以美的感受。

5. 启发学生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

歌曲的演唱速度和力度的正确处理, 对歌曲的情感和形象的表现非常重要, 也是小学歌曲教学中的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 小学生在无伴奏的集体演唱中为了照顾整齐而拖腔跑调。这里不排除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但更多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启发, 诱导学生去想象, 造成对音乐形象认识不清, 导致学生一离开伴奏就枯燥无味地歌唱。

一般说来, 小学歌曲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直观, 词句优美形象, 容易与学生的内心体验产生共鸣。教师应利用这一优势, 用音像结合、形象化的范唱范奏等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和模仿, 并根据歌曲内容启发学生, 用稚嫩的思想去想象歌曲中的人或物在想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想, 在说什么, 语气怎样, 在干什么, 是如何做的用什么动作, 等等。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进入歌曲意境, 然后师生共同定出与歌曲情绪和形象相适宜的演唱速度和力度, 在有表情的反复练唱中, 让歌曲的力度、速度的表现成为一种自然。

篇4: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小学音乐;现状;改革

Abstract: With the widespread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music education status of this door arts subjects has increased.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good music education in rural primary schools, help to develop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rural pupils musical horizons. However, many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conduct did not meet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education reform, not only affects the educational reform process, but also affect 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rimary culture. Follow status of rural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teaching,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education.

Keywords: new curriculum;countryside;elementary school music;status quo; rural reforms

【中图分类号】G633.951

前言:

在教育事业快速开展的今天,像音乐、美术这样的传统的副科,得到了更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目前,城市小学的音乐课程教学方法越来越丰富,但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仍然停滞不前,引人担忧。如何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进行改革,给小学生音乐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1、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许多农村小學管理者没有认识到音乐学科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家长对于音乐教学也缺少正确的认知。在大部分农村小学中,音乐课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农村小学中的音乐课是由其它学科的教师代教的。在音乐课堂中,教师会教小学生几道简单的儿歌,或者学一学当前的流行歌曲,很少讲解音乐理论知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力度不足,影响了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素质不足

目前,部分农村音乐教师都是业余音乐爱好者,农村小学校园中很少有音乐院校毕业的专业教师。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本身就不足,加上管理者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师的人员十分紧张或者稀缺。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生音乐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3、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缺乏

音乐教学设备是音乐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有的农村小学中,音乐教育的设备条件较低。录音机与音乐课本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中最常见的教学设备,教师会在录音机的配合下,一句一句地教小学生歌曲。教师唱,学生唱,跟着录音机一起练习,是小学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条件较好的农村小学,会有老式钢琴,这些钢琴往往使用时间过长,缺乏维护和修理,音质已经达不到标准,对于学生的音准判断会造成错误的影响。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方法

加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改革,需要加大音乐教育重视力度,改革音乐教学条件,给农村小学生音乐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机会。

1、重视小学音乐学科教育

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农村小学教育对于新一代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农村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与实施,将正确的教育理念传达到一线教育工作者头脑中。加强对小学音乐学科教育的重视力度,学校应当为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加强音乐学科课时的科学设置。农村小学中的各学科教师,要转变个人教学理念,不能将音乐学科当成副科对待,学会正确对待音乐学科,让音乐教师的地位得到端正,促进音乐教学的高效开展。

2、建立高素质音乐教师队伍

农村小学专业音乐教师的缺乏,是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加大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得到更多方面的支持。

首先,教育部门应当对农村小学中兼任音乐教师的人员进行有效培训,使这些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音乐学科知识。从高等音乐院校请专家与教授到农村小学进行实践教学指导,促进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其次,国家应当出台农村支教政策,鼓励广大高校音乐专业毕业生到农村支教。高校也应当发起农村支教志愿者活动,在给毕业生提供专业教育实习机会的同时,提高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最后,受到农村小学教育条件的影响,许多高端人才不愿去农村地区执教。教育部门应当制定一个城市音乐教师的流转岗位制定,规定一段时间,让他们走进农村,流转教学,保障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质量。

3、加强音乐教学设备采购力度

音乐教学设备的不足,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一大硬伤。学校应当竭尽全力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给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小学生财政拨款力度,设立针对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鼓励农村小学管理者对音乐教学设备进行采购与更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专门的音乐教室,配置质量合格的钢琴与电子琴等设备。其次,学校要加强教育资金筹措思路的扩展,自寻生路。更要利用农村特有的音乐教育资源,利用当地特色化的乐器去丰富音乐课堂。像葫芦丝与各类鼓器,都可以让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眼界得以拓展。

结语:

综上所述,关注农村小学发展音乐教学的实际困难,对这些现有困难一一突破,给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进步创造良好的条件,才能促进农村小学生享受音乐学习。关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发挥各方力量加以帮助,对教学思想与方法进行更新,拉近农村音乐教育与城市音乐教育的差距,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汤丹.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J]. 大众文艺,2011,08:216-217.

[2]杜伟祥. 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反思与对策[J]. 黄河之声,2011,03:24-26.

[3]王立红. 制约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因素探析[J]. 科技信息,2011,19:679+685.

篇5: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培训学习心得

王春玲

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如何能把音乐课上得有声有色,如何让音乐课成为快乐的课堂,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美育的课堂呢?

一、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反思:

音乐美育的目标教育就是解放,解放儿童的身心,让他们自由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只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快乐,才能唤起儿童对学习的那种缘自心底的热爱,并成为他们终身学习的不竭的动力。也只有快乐,才能催发儿童对学习的激情,催生出生命的智慧和创造。

二、我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让学生“动”起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进行探索,总结为以下几点:

1、用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态带领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

音乐教师应该加强修养,注意对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情绪,着力提高调节和控制整个课堂环境的能力,使学生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音乐“生活化”

在设计具体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入手,从自身音乐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及音乐现象,主动去探索、思考音乐与人生的关系,使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去亲身体验到音乐和生活不可分隔的关系,享受到音乐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

3、让音乐课堂成为感受美、认识美和创造美的天地

(1)、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美

在教学中适当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中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能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2)、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语言美

音符、乐句组成的旋律所表达的感情即音乐语言。在教学中通过听、唱、欣赏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使其能逐步理解音乐语言。

三、结论与启示

篇6:对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新教材根据音乐艺术的特征和现代教育的要求,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认识规律,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文化,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教育理念。它展示出一种新的设计思路,立足于学生对音乐学习方法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我认为音乐教师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参与创造”中鼓励学生

没有学生的活动就没有学生的发展。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探讨、表现。“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找不出答案,请教别的同学寻求帮助和提示,集思广益营造出热烈活跃的气氛。可恰当采用中央电视台的《开心词典》栏目,这样既能动员所有的学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又从博采众长中感受到乐趣,这样的交流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的记忆,同时养成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好风气。

二、在“自录自赏”中激励学生

现在家庭条件好了一些,一般都有录音设备,教师可要求学生在业余时间把自己演唱的歌曲录制下来,并把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带到课堂上,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来激发其成功感和自豪感。这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越来越高。

三、在“评价方式”中关注学生

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演奏)等方式进行,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自评、互评,以描述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为主,重点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来培养学生的合作乐趣。评价语言可采用“想象很丰富”“回答很精彩”等。

四、在“教学软件”中吸引学生

音乐教材不同于其它学科,教师要在多媒体上下功夫,除去直接用的软件以外,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制作一些融图、文、音乐、flash于一体的PPT,恰当的运用能使学生自觉地融进音乐里去体味、想象和触摸,从而降低了专业化的音乐知识技能技巧。同时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音乐意境也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受出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在“拓展想象”中启发学生

篇7:浅谈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改革

将乐二中

汤秋云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启动,陈旧的音乐教学模式已被一种崭新的教学理念所取代,不再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以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核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可是新课程改革对于农村中小学来说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农村中小学专职音乐教师很少,师资力量非常薄弱,教学设施落后,学生差异性过大。这些不利因素,将直接影响课改工作的成效。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应怎样摆脱这种困境呢?在此,我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用体验的方式学习音乐

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方式。音乐学习原则上是不能依靠讲授的,因为讲授这种方式完全与自身的体验相脖,是以他人的感受取代自己的感受。体验是人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他更多的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还泛指亲身经历,从亲身的经历中感受真、善、美,鉴别假、恶、丑。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注意两点:

1、重视体验的独特性。同样一段音乐,不同的人听不同的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不要用过多的讲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听觉,不要用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受。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不同的见解。如,在欣赏八年级级音乐《辛德勒的名单》时,有些同学会不假思索地说:“感觉很悲惨,凄美。”那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呢?如果立即将所谓的“正确答案”告诉他们,问题很快就得到解决,但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就停止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拿出所谓的“正确答案”,任何急性的“仲裁”都会束缚学生的手脚,熄灭想象创造的火化,通过学生体验后得到理解,会在学生的脑子里扎根,那比按照教师的指令,循规蹈矩地重复千百逐渐形成条件反射所取得东西更有价值,因为想象创造的欲望是生命最有亮度的颜色。

2、重视体验的过程性。体验是在过程中实现的,没有 过程就谈不上体验,尤其 是情感体验。在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音乐内函。只有当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与音乐融为一体。自己主动地去探寻,领悟,对音乐知识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特别是对音乐的欣赏与创造,才会成为可能。如,在学生唱歌曲“赶墟归来啊哩哩”,可结合彝族人民的竹竿舞进行教学,真实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他们把快乐的体验转化为优美的歌声,自然而然地把歌曲中特有的节奏演唱出来了。

二,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主动 地参与音乐学习

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智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机结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根本任务。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在课改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积极主动地摄取知识,在参与中求得成功,得到满足。而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独立探究的能力尤其重要。

1.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可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此,课堂的教学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在以往的音乐课中,节奏练习只是把音乐作品的典型节奏摘出来,让学生聆听教师 拍出的音响效果,学生模仿,学会拍节奏,这样学生往往感到枯燥呆板。对此,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如:成方圆等演奏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是一首打击乐曲,这首乐曲没有使用一件整改的打击乐曲,而是用一些厨具:锅、碗、瓢、盆、菜刀、铲„„菜刀切菜的嚓嚓声,铲子炒菜铲锅的声音„„这些自然的声音,经过重新组合加工,创造,组成了优美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学生欣赏完后,深受启发,教师再及时引导,讲解有关知识,总结规律,播放教材上的乐曲让学生拍出节奏。通过集体,分组,个人多种形式反复练习,绝大部分同学都较好地掌握了节奏的要领,通过个别辅导,基础较差的同学也能当堂掌握。接着出示画有闪电、雷鸣、风、下雨的自然情景。作为课下作业,每四人一小组,商量寻找材料。创作节奏类型到课堂中进行表演。用什么节奏类型来表现出刮风、闪电、雷鸣、雨的过程呢?这就把学生从课堂中。成为被灌注知识的袋子的情景中解脱出来,自己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2、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会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会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仅要 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得知识的能力,指导他们会学。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音乐的科学方法呢?比如舞蹈的教学,我按类型施教,同类舞蹈选取典型进行解剖,让学生学习动作,把握要领找出规律,熟练以后再举一反三,从而掌握同类舞蹈的跳法。如蒙古族舞蹈的教学,蒙古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特点粗犷、豪放、舒展大方,充分展现了草原的宽广辽阔,同时代表着蒙古族人民的性格。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硬腕、硬肩、骑马、扬鞭、挤奶的非常生活化的动作。如讲硬腕时,应该四指并拢,大拇指与手掌垂直成九十度角,手心向下胳膊伸直,手臂带动顶手腕一上一下,就像雄鹰在天上飞翔。教学生练习时,教师要讲清楚动作要领,示范准确、到位,有利于学生模范。非专业音乐教师可通过DVD学习各类舞蹈,然后在课堂中直观地、面对面地给学生表演,学生随着老师一起边歌边舞,也可以自由地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分成小组讨论并进行表演比赛,在基本规律掌握后,学生就能随心所欲地跳出蒙古族舞蹈。

3.因材施教,让各类学生都能够主动学习

要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使他们的长处得到主动的发挥.有的学生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反应速度快,愿意表现自己.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同时又要采取“以动制动”的教法,巧妙的指出他们的高声喊唱、气壮如牛、但不注意音准,甚至跑调的毛病,鼓励他们演唱.舞蹈规范到位.对“抑郁型”学生则以鼓励为主,帮助他们克服害羞的心理,充分肯定他们进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音乐课上唱歌不张口,跳舞不动手,多次谈心无济于事,但有一次讲到中国京剧时,她竟然回答了老师提出的好几个问题,我带领同学们拍起了热烈的掌声,她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哽咽着说:“京剧是我妈妈闲暇时的最爱,我时常听到妈妈在哼唱京剧,她也给我讲过一些有关京剧方面的知识,可是我妈妈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丧生„„”通过这次与她的交流,从此她放下思想包袱,在同学们的鼓励帮助下课堂上也活跃起来。

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都是主动的、积极的,容易入心入脑,感染力强。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肤浅的、表层的,感染力很薄弱,弄得不好还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采取抵触、抗拒的态度。“要我学”和“我要学”的效果是不同的。因而在音乐课堂中,教师始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我们要努力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试着扮演学生“学习伙伴”的角色,将教 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上。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变老师是演员为导演,变学生是观众为演员,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听到底的习惯。因此,创造愉快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促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具体的音乐活动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

三、扩展音乐课堂,鼓励学生探究音乐

探究是新学习方式的主要特征之一。探究学习是生从未知到已知自主探求的过程,探究不仅是追求一个结论,他更是一种经历。探究性学习有五个要素:

1、提出一个科学性问题,但不是学生一目了然的问题;

2、收集证据,如收集资料,动手实验或进行社会调查;

3、处理信息,提出解释;

4、求证过程;

5、获得认识并发表探究的结果。

要完成探究过程,光靠课堂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必须扩展音乐课堂,将音乐课堂延伸到课外,把40分钟的“小课堂”扩展成无限的"大课堂",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如八年级音乐里的《唱脸谱》,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有关京剧方面的资料,可以上图书馆,阅览室、走访戏迷、戏剧观察等形式去了解,等到星期一上课的时候,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拿等到班上交流时,我不由惊呆了,没想到这些学生做的这么棒。通过这次探究性学习,同学们不仅获得了京剧的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到了“探究”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成功。从而鼓舞着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遨游.

四、促成学生合作学习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合作学习是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共同的目的在一起,相互协调的一种学习发式,有学生和学生的合作、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如何运用新课程理论,来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呢?

1、明确合作任务。要使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让学生的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及每个成员个人的任务,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具有方向感、责任感。

2、科学合理分组。目前,课堂上合作小组基本为四人、六人等,都是根据座位就近组织,随意性较大,学生参与度不均,这样的分组往往很难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合作 作用。要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教师必须根据合作的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合理地分组让每组学生在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性别、个性、兴趣、特长等方面合理搭配,以此来保证组类成员间的差异性,互补性和组间竞争的公平性。另外,各组的小组长要选择能力较强、富有责任心、能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学生担任。

3、把握合作时机。合作学习虽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滥用,教师应从教学的具体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出发,把握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是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时,如,当学生自主学会吹奏某首乐曲后,他们就有了运用多种形式表现曲子的愿望。这时,教师可让他们自行合作创编。二是当一定数量的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疑难问题,并通过个人的努力无法得以解决时;三是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大,需要分工协作时,有些歌乐曲在创编表现方面需要分工完成,小组合作就成了最佳的学习的方式。

4、及时调控指导。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调控和指导,如学生合作时间的长短、合作秩序的好坏、合作中的出现困难等。合作学习不应将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每个学生都应承担一定的任务,成为合作的主体。教师也应当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活动中去,与学生平等对话。当合作学习小组遇到学习困难时,教师应适时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篇8: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音乐教育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区域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抑制。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齐佩尔说:“人类需要科学表达外界,也需要艺术表现内心的感情,音乐是最能直接表达人类的感情的,它不需要任何媒介,比语言更为直接。”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需要? 就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开展小学音乐教育,我做了一些探讨,并谈谈个人看法。

一、教学以学生的兴趣出发

很多学生在音乐学习上缺乏兴趣, 导致课堂上出现许多与学习无关的行为。教师教学中经常一味地要求学生在学习上用功,却忽略了培养学生兴趣。殊不知,小学生往往是在兴趣的牵引下学习的,如果体会不到学习的兴趣,就不会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会关注自己的学习行为。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合理的课堂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在良好的情境带动下得以发展和延伸。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一上课就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学习的“乐之者”。例如在《爱唱歌的小杜鹃》中,我先播放小杜鹃的图片,问:还想听听它的鸣叫吗? (课件:播放杜鹃的鸣叫声)今天,这只可爱的小杜鹃又飞到教室里来了,还给我们带来动听的歌曲呢。它在哪儿呢?下面就请你们到歌声中去找一找吧。(课件:播放歌曲动画)同学们听得真仔细,下面让我们听着音乐在教室里随意地走动,听到小杜鹃咕咕叫的时候,停下来做小鸟唱歌的动作。问:同学们扮演的小杜鹃真是可爱极了,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二、突出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音乐教学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探究和建构知识,体验成功与失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释放天性,让学生的感官主动参与感知欣赏和操作过程。然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把自己的“绝招”、“金点子”不断地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学生习惯于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实践操作的能力,获得间接经验,成为知识的接受者;课堂变成老师“表演”的舞台,学生成为“观众”。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实际教学中,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对应策略,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收集我国的民间音乐,如说唱音乐、戏曲音乐、京剧的产成与发展等。或让学生自己编写校歌、班歌,也可以在音乐课上设计舞会,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艺,在舞会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如今流行音乐已深入人心,很多学生都是“追星族”,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当然,教师在选材时要慎重,像《天路》、《长江之歌》、《青藏高原》等,都是良好的音乐教材,通过课堂学习既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又达到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一举两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觉得累,反而感到心情轻松,情绪高涨。

三、小组合作,激发课堂活力

新课程倡导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通过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改变传统教学的一言堂,给课堂注入新活力,同时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捷克教育家夸美扭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知识, 还可以通过别的学生的教学获得知识。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形式,这就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无拘无束、敢想敢说的宽松学习环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其次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成师生关系的高度协调;再次要促成学生间情感协调,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乐观、自信、豁达的心境,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在《快乐的小熊猫》教学中,我让学生说说:小熊猫这么早干什么去? 同学们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互动,形成立体的、交换的思维网络。在欣赏完曲子结尾部分时,让小组讨论:小熊猫挑水后会干什么? 经过小组合作讨论,在音乐的陶冶中学生学会了创造,学会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自我。

四、让音乐课走出课堂

音乐教学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基和服务。如果一味地“作秀”,学生被动地“凑热闹”,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没有自己的时间与空间进行个体学习,自己探究,学习主动性并没有真正还给学生,那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永远是一句空话。关注我国近年的音乐实践,很容易发现这个现象:很多音乐老师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上。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学生记了多少乐理知识,会唱了多少歌谱。让我们的音乐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即把音乐教学与现实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 让音乐学习成为一项生动具体艺术化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音乐知识带到生活中, 以点缀生活,表现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篇9:小学音乐课程新课程

音乐课程改革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外观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更主要的是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体验。在课堂中我们追求个性体验、注重音乐创新、进行小组合作等一次又一次尝试,都是试图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享受音乐,在音乐中体验快乐、陶冶情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碰撞、语言交流,可以激发音乐兴趣,更能学、会学、想学。由此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实现有效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互助协作精神和实践探究能力。可是由于音乐课堂存在差异,那些执教中蜻蜓点水式的合作学习的“过场”,让原本该是课堂中的一道道风景,沦落成毫无分量的“标签”。

二、案例描述

前段时间,我校音乐老师参加了一个音乐教学观摩活动,授课教师执教的课题是《五月的夜晚》,从导入到新授,可谓是煞费苦心,每个环节都丝丝入扣,再加上学生美妙的歌喉,把五月美丽的夜晚完全呈现在听课老师的面前。到这里为止,我们都认为这是一节非常精彩的音乐课,可正当我们陶醉其中时,老师给了学生十分钟的时间合作交流,请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合作创编,把五月的夜晚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虽然在合作交流时学生能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并能积极讨论,众说纷纭,可在十分钟后的现场表演中,很多学生却还是不知所措,都说不行、不会,而且对这一活动表现得不是很感兴趣;有的小组也创编了比较精彩的节目,但都是一些“优等生”的“独角戏”;还有部分学生有兴趣,也创编出了节目,但节目质量不高,对“五月的夜晚”这一主题表现得不明确;更有甚者,把这个合作学习当成精神放松的“休闲时光”,七嘴八舌地聊起天来。他们真的合作了

吗?结果可想而知,合作学习在这里显得空洞而无效。

三、反思

1.合作需要务实

“教师的教要致力于教师的导”,如果在平时就缺少小组合作的必要训练,对于小组的人员分配、小组中角色的任务分配、如何进行倾听、如何交流等都缺少一些实效性的指导,那么,在课堂上即使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他们也并不会利用这些机会。思维从禁锢的囚笼里出来仅仅只是自由,而不是自主,更不用奢谈体验和创新了。从这节课看来,学生因为平时很少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目的性不强,成了新课标下老师的不务实的“道具”。从合作的开始到轰轰烈烈地结束,学生并没有产生对音乐知识的认知、体验及共鸣,同时因为缺乏合作的兴趣和动机,所以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合作而合作。

2.合作应该平等

在音乐课上,许多时候都是那些所谓的优等生在表演,而大部分学生只是陪衬,那么教师究竟应该关注谁?就如上个案例中,表演得好的只是寥寥几个优等生,我们是为了让优等生好好配合老师热热闹闹地把课“演完”,还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进行创作,进行生生间的合作,发展其想象力,提高其合作探究的能力,增强其音乐表现的自信等这些都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在于在具体的操作中学生到底有没有机会真正地参与。合作学习强调在个人学习目标基础上的小组群体目标,强调群体内的互助与合作,并尽可能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展示个性的机会,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所以我们在合作过程中,应该面向所有学生,让他们带着自主的思维、自主的见解走进合作小组,并以极大的热情探究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取得对问题的圆满解决。

3.合作也需点拨

教师应该给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也只有当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后,他们才会在不经意间迸发出无尽的学习能量。在教学中建立一套规范科学的“合作学习”的机制并付诸实施,使每个学生会合作、会交流、会探究、会表现,那么学生就会真正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地让学生自主展开合作,可以适当地加以点拨,做好学生的“参谋”,而不是“管家”。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扭转小组内学生参与不均衡和小组长说了算的局面,有时还可以直接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教师只要坚持这样做,就能实现这种效果:组内学生对音乐的见解、个性、思维方式相互影响,每个组员越来越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合作、探究的兴趣愈来愈浓厚。相反,如果教师撒手不管,小组合作过程不仅容易偏离中心,还会出现与音乐主题无关的现象,既浪费了时间,又丢失了合作的本质。

4.合作更需引导

上一篇:周河中学德育工作总结下一篇:肉品质量安全承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