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2024-04-23

颜氏家训阅读答案(共14篇)

篇1: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素骄奢者,欲其观古人之恭俭节用,卑以自牧;瞿然自失,敛容抑志也。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赧然悔耻,积而能散也。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弊舌存;苶(ni ,疲倦的样子)然沮丧,若不胜衣也。素怯懦者,欲其观古人之达生委命,强毅正直;勃然奋厉,不可恐慑也。历兹以往,百行皆然。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棁(zhuō,梁上的短柱)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经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

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有删节)

17.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 承颜:指能顺承(父母的)心意

B.宰千户县 宰:主管

C.但能说之也 说:议论

D.秋登其实 登:摘取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C.夫学者,所以求益耳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D.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开篇就论述了学习的目的,人们之所以要读书,本来就是要开发心智,提高认识力,有利于行动。

B.作者认为读书可以培养奉养父母的人,可以培养奉养国君的人,改变平时骄横奢侈的人,可以教育平时暴虐凶悍的人,可以教育平时胆小懦弱的人,从而说明读书学问的重要性。

C.作者认为人们各方面的行为都可以通过读书学问来加以培养,这样就一定能使风气淳正,同时也可以去掉那些过分的.行为。

D.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将学习比作种树,又把春花比作讲论文章,把秋实比作修身利行,强调求学是为了充实自己,决不可以向别人炫耀。

20.用 /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墨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素鄙吝者,欲其观古人之贵义轻财,少私寡欲。(4分)

(2)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乎!(3分)

【参考答案】

17.C(yu ,取悦,夸说) .

18.A (A 均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词,其中/副词,还是;C 表方式手段/表原因 D 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而)

19.C(第一段结尾 纵不能淳 表示一种假设,C项中 一定能使 讲得过于绝对)

20.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从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ī)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见人读数十卷书 后可断可不断,其余多断或少断一处均扣1分,扣完为止,共3分)

21.(1)(对那些)向来浅薄吝啬的人,要让他们看看古人是如何看重仁义轻视钱财,如何减少私欲的。( 素 、鄙 、贵 轻 的意动用法、寡 各1分,共4分)

(2)所以他们被那些武官俗吏共同嗤笑辱骂,确实是因为这些原因啊!(被动句、诋 、良 各1分,共3分)

篇2: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①[神情]思想情操。 ②[所与款狎]与他亲近的人。 ③[操履艺能]操行技能。④[较]通“皎”,白而亮。⑤【墨翟】墨子。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是以与善人居

(2)如入鲍鱼之肆

20.翻译。(3分)

墨翟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友焉!

21.本文告诉我们:君子必慎交友的原因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宋朝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请你结合这两种观点,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

19.(1)因此 (2)店铺

20.墨子看到人们染丝就叹息,说的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君子交友一定要谨慎啊!

篇3: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关键词:《颜氏家训》,语文,阅读方法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瑰宝,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开创了传统家庭教育的先河。《颜氏家训》的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思想,对当今语文学习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价值,尤其是在阅读方法方面,仍然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博专结合

所谓博专结合,是指颜之推认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将博览与专精相结合。《勉学》篇指出:“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也就是说,学习者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在博览的过程中,也要专注于精华之处仔细品味思考,对于书里精辟的地方要做好记录并熟记于心,甚至能够精解背诵,以此将博与专有机结合。

(一)广泛阅读

颜之推在《家训》中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指出:“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展现了自己对广泛阅读的重视与热爱。也指出了广泛阅读对个人品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因而鼓励后人博览群书、广泛阅读。这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今天,语文学习中过多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少有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能力受到了局限,这从长远看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者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学习者也应该以古为鉴,自觉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博览群书来向未知世界获取信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能够认识世界,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在这一方面,教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改变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自己素质。

(二)专注约取

《颜氏家训》中提到这样有意思的一个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讽刺那些自以为广泛读书、学问深厚,但是不懂得专注约取,提练精华、概括主旨的学子。广泛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将泛读与精读截然分开则未必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颜之推认为阅读过程中,遇到精要之处是需要进行深刻理解与领会的,以求能够通过泛读来增加阅读的广度,通过精读来增加阅读的深度,既能旁征博引,又能画龙点睛,而往往是点睛之笔更显精华,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对精华之处专注,做到约取。对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精读,但并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只深入领会教材上的文章。学生也应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取关键的阅读信息,并将其反复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从众多的优秀典籍、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不仅仅提升阅读能力,也可以同时提升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交互式的阅读方法

在《家训》中,颜之推就“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提出“盖须切磋相起明也”。他认为闭门读书,不与他人交流,则会导致自以为是,孤陋寡闻,产生对知识的误解。因此应该广交朋友,不断通过与师友的讨论、交流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产生共赢,都有所收获,并共同推进知识的进步与更新。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交互式阅读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并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对于现代班级式教学来说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借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断进步,并且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对于阅读的收获也应该充分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获得不同视角下对同一篇作品的看法与心得,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形成。

(一)教师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多元话题供大家讨论,并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通过安排集体式阅读作业让学生共同完成一项阅读学习,从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同时题目的设定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倾听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心得,并做出发展式评价与指导,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成长。

(二)学生互动

同辈群体间的交流互动对于学龄期的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做好学生间的阅读互动和分享工作不容忽视,学生间的阅读互动既可以是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是课外阅读内容,交流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写成读后感进行书面交流,因此,让学生间形成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水平,有利于学生长期保持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三、知行合一的阅读方法

任何理论学习终归要去指导实践,任何实践也终将被上升为理论,因此知行合一的方法则成为学习的最好概括。语文阅读学习尤其离不开知行合一的阅读方法。颜之推强调阅读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之所知,施无不达”正是这一思想的写照。这在当时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行中有知

实践出真知,在日常生活当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理论都是行中有知的表现。颜之推认为,从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得到广泛的运用。那么,阅读运用的前提必然是阅读知识的积累。要想阅读有“活水”,必须要找好它的“源头”。因此,在语文阅读中,学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精华与主旨,以及分析方法,并用这些知识来指导新的阅读,进而不断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也不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阅读当中,运用到做学问和做人当中。

(二)知中带行

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可见,颜之推认为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指导行为实践奠定基础的。正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果只是阅读获取知识,但并不加以运用和指导实践,则空学无用,阅读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当前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所谓的阅读技巧,并不能真正领会阅读所带来的人生启迪,这种片面发展不仅不利于个体的成长,长远来说,也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浸蚀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通过让学生知行结合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获得做人的道理,最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结论

篇4: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关键词:《颜氏家训》语文阅读方法《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里程碑式的典范,并直接开启后世家训的先河,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1]《颜氏家训》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最值得注意的是,它蕴含了丰富的语文教育思想,对古代及当今语文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颜之推在《勉学》《家训》等篇中涉及的关于语文阅读方法的理论思想,对当今语文阅读教学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博专结合的阅读方法

颜之推认为阅读要博览与专精相结合。《勉学》篇指出:“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2]他认为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同时也要专注于书中的那些精要之处,对于书中精辟的地方应当做好摘抄工作,甚至能够背诵,要将博览与专精巧妙地结合起来。

(一)广泛阅读

颜之推在《家训》中以自身为例,描述了他自幼好学、博览的勤奋状态,他指出:“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3]由此可见,颜之推对广泛阅读是多么的重视。而今,好多教师不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甚至还没收学生的课外书籍,在老师的教导下,学生只接触和考试相关的书籍,为应试教育时刻准备着,带有浓烈的功利色彩。这样的状况其实是和《颜氏家训》所期望的博览思想是相悖的。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4]这是课程标准对阅读价值的陈述。另外,著名的语文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定要让学生多读书。所以,语文教师应当端正自身阅读教学态度,正确指导学生阅读。且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勤于阅读的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相关的书籍,营造一个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二)专注“唯一”

《家训》中提到这样有意思的一个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5]很明显,颜之推是借此来讽刺那些广泛读书,但是不懂得专精,对文章意旨不得要领的学士。由此可见,颜之推是十分重视深入阅读书中精要之处的。而当下,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忽视对学生博专结合阅读方法的指导,仅是提出要阅读的口号,却不负责学生阅读的环节,以致现在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读书能读出有效性。

对于精读这一阅读方法,朱自清先生专门编写了一本《精读指导举隅》。他认为,“精读要逐句逐句求解,还要讽诵,涵泳”[6]。无独有偶,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这样论述:“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7]这启示教师在指导学生专精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识别那“唯一”的精妙,大而化之,一扫而过,就不能体会理解了。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时善于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所有的感官,在锤炼关键词句的时候,要善于唤起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探究质疑,深入剖析文本,将书中无声的字句形象化、丰满化,将静态的景致生动化,在脑海中再现,将人与脑海中的景二合一,真正把握文章的精神实质。

二、交互式的阅读方法

在《家训》中,颜之推就“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提出“盖须切磋相起明也”[8]。他认为闭门读书,自以为是,只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口出谬言。唯有结师交友,通过以言语为主的切磋交流,在交互式的交流关系中,对参与的学习者双方起到作用,使其获得新的知识。在《勉学》篇章中,他更是列举了名人、权贵因误读而又缺少交流,最终口出谬言露尴尬的例子。在一定程度上,这些例子很好地佐证了颜之推交互式阅读方法的价值。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交互式阅读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并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时,适当开展各种阅读交流会,把原本学生个人阅读的静态过程转变为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动态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明确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身份,一直要以学生为主体,使活动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中进行。

(一)巧设话题

独具魅力的话题是优秀的交互式阅读的基础。交流的话题要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心理来设定。唯有一个好的话题,才能直接地触动学生自主交流互动的神经。当学生觉得有话讲、愿意讲时,阅读交流才会渐入佳境。间接地,在阅读交流活动上,教师还要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巧妙安排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任务,组织学生分工合作,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只有学生直接地接受且间接地参与,阅读交流活动才会持久有效进行。

(二)多元熏染

阅读的交流互动实质上是学生个人隐秘阅读到共享的交互式过程。学生们相互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感悟。而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教师也积极参与其中,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阅读心得,尊重每个学生的阅读感悟。对精彩的阅读心得和感悟,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对学生提出的精彩阅读段落,教师应适时将其拎出,再一次地进行全班普及;对好的阅读篇目,教师也应全班推荐。只有这样,语文阅读交流才可能真正达到1+1>2的效果。这也正是颜之推强调交互式阅读的目的所在。

三、知行合一的阅读方法

语文学科的实践性特性决定了语文阅读的实践性。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阅读对话过程,是一个活的过程。这正与颜之推知行合一的阅读方法思想相契合。在当时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的风气之下,他强调阅读要与实践相结合,而文中“学之所知,施无不达”[9]正是这一思想的写照。

(一)行中有知

颜之推认为,从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在哪里都可以运用。那么,阅读运用的前提必然是阅读知识的积累。要想阅读有“活水”,必须要找好它的“源头”。而语文课程标准也同样强调了在阅读中要“有较为丰富的积累”[10]。因此,在语文阅读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积累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语句,这些关键词语、语句的理解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另外,文本中一些成语、专业性术语和一些名言佳句,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扩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拓宽知识,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说明这些成语、佳句,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二)知中带行

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11]显然,颜之推是赞同阅读知识的学习是为行为实践奠定基础的。“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12]课程标准也对“须行”的观点进行了肯定。而在现实中,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往往是被局囿在课堂之上的。而且,教师将阅读教学视为一个孤立的存在,忽略了听说读写的整体性,因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出现不协调的现象。

在当今阅读教学中,阅读的实践性特征应当受到教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因为知识的传承需要行动作为载体。因此,教师要摆脱课堂局限,带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到生活中寻找和发现,这是语文教师在阅读指导中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自然的熏陶中感受阅读,让感性的材料与鲜活的自然相碰撞,提高他们就地取材、移情的能力。

结语

总的来说,颜之推关于阅读方法的思想对今天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依然是重大的。在语文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应当学习《颜氏家训》中博专结合、知行合一以及交互式的阅读方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其做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促进我国当今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注释:

[1][2][3][5][8][9][11]颜之推著,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版。

[4][10][12]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6]朱自清著:《朱自清全集(第十一卷)》,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于漪著:《于漪文集(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篇5:《颜氏家训勉学第八》阅读答案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4分)

译文:

(2)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3分)

译文:

(3)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3分)

篇6: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①,闻见已多。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②,熏渍③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④,较⑤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⑥之肆⑦,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⑧不如己者。颜、闵之徒⑨,何可世得!但优于⑩我,便足贵之。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慕贤》)

【注释】

①播越:离散,流亡。②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③渍:染。④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⑤较:通皎,明显。⑥鲍鱼:咸鱼,气味腥臭。⑦肆:店铺。⑧友:与交朋友。⑨之徒:那样的人。⑩于:比。

【译文】

我生在**的年代,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所结交的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伴,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阅读训练】

1.墨翟春秋时期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鲁迅的历史小说《______》中的主人公,就是以他为原型创造的。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所与款狎

(2)潜移暗化

(3)如入鲍鱼之肆

(4)便足贵之

3.下面句中的于字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吾生于乱世 B.无心于学 C.长于戎马 D.但优于我 4.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

(2)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

5.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中的是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 1.非攻

2.(1)结交(2)暗中,不易觉察地(3)店铺(4)以为贵

3.D

4.(1)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

(2)因此与好人相处,如同进入养育着芝兰的房屋,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

篇7:朱子家训文言文阅读原文附答案

6.B(A项均为代指.....的人;A项前为助词“的”,后为主谓间取独标志;B项都表并列;C项前表假设的结果,后表顺承;D助词,用作在形容词或副词词尾,介词,相当于“于”)

7、D(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8.B(非骈散结合)

9.(1)参考答案:到了黄昏便要休息,关锁门户,并要亲自查看。

评分细则:3分,关键词“既”“息”“检点”各1分,大意对即可。

(2)参考答案:修身一定要求质朴,教育子女要求他们刚正讲道义。

评分细则:3分,关键词“居身”“期”“义方”各1分,大意对即可。

(3)参考答案:读书,目的.在学习圣贤的行为,不只为了科举及第;当官要有忠君爱国的思想,怎么可以只考虑自己和家人?

篇8: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1.C (完整理解文段1可得此答案) 2.C (满足不了人体需要, 不是说“营养不够丰富) 3.C (能帮助人体摄取营养) 4.A (原文是“有些分离出来的物质”, 不是全部) 5.B (A.和睦亲近。C.部落。D.财物) 6.B (A. (1) 动词, 到, (2) 代词, 他。B.均表转折。C. (1) 介词, 凭; (2) 介词, 用。D. (1) 介词, 同; (2) 连词, 和) 7.A (当时与何祇关系并不密切, “嶷宿与疏阔”) 8. (1) 当时人们议论想恢复旧郡, 授张嶷任越郡太守, 张嶷带领手下到郡 (2) 经过牦牛城寨时, 城寨首领襁负亲自出来迎接, 等到追至蜀郡边界, 他率领的跟随张嶷来朝贡的人达一百多9.齐宣王看到周文王的园囿认为大, 百姓认为小, 齐宣王就向孟子请教。孟子说:“周文王的园囿, 方圆七十里, 割草打柴的人可以进入, 射雉捕兔的人可以进入, 与百姓同享, 百姓以为小, 这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听说郊关内, 有园囿方圆四十里, 杀死里面麋鹿的人, 如同犯了杀人的罪, 百姓认为它大不是很合情理的吗?”楚灵建章华台, 伍举劝谏说:“先王建立台榭, 榭只是为了讲军事, 台只是为了观气象。”10. (1) 两首诗的画面都很开阔。不同的是:《浣溪沙》的景物动态感很强, 词中的“逐”“拍”“出”使画面显得生动鲜活;画面以平面展开为主, 显得疏朗开阔。《折桂令》的景物以静态为主;画面纵横、上下同时展开, 显得错落有致, 丰富而富于变化, 显得壮阔多姿。 (2) 反映词人内心矛盾的两句话是, “白发戴花君莫笑”、“人生何处似尊前”。前句表现了词人忘情欢乐, 完全投入到了自然美景和觥筹交错中;后句表明词人借醉酒忘掉人生不得志的不快, 词人的内心深处是痛苦的。欧阳修刚正不阿, 忧国忧民, 可是宦海浮沉, 政治上多次遭受挫折, 内心的苦闷何以派遣, 也只有忘情山水, 借酒浇愁了。由此往深处看, 忘情山水的乐, 是派遣;借酒浇愁, 也是派遣。二者的本质又是一样的。11. (1) 反复“突突”声以突出老人难过的心情。 (4分) (2) 原句用了反复和对举的语言形式, 突出老人外出的时间长和家人焦急的心情, 改后失去了这种效果。 (4分) 12.“船”的命运是因环境恶化、河水干涸造成的, 作者希望人们珍惜环境, 不让悲剧重演。 (每问4分, 共8分) 13.老人一如既往地珍惜他的船, 表明他对过去环境和生活的眷恋, 希望环境还能好起来。 (4分) 同时也在唤醒人们的关注。 (4分) 14.此段主要运用了行为动作描写。 (2分) 通过对老人动作行为的细致描写, 生动具体地写出了老人对船的眷恋不舍, 从而表现出老人对过去美好环境的眷恋和对失去美好生存环境的痛心。 (6分)

(命题者提供)

篇9: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关键词】《颜氏家训》;语文;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瑰宝,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开创了传统家庭教育的先河。《颜氏家训》的覆盖面广,内容丰富,学术研究价值极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教育思想与学习思想,对当今语文学习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借鉴价值,尤其是在阅读方法方面,仍然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博专结合

所谓博专结合,是指颜之推认为,在阅读方面,要注意将博览与专精相结合。《勉学》篇指出:“当博览机要,以济功业,必能兼美。”也就是说,学习者要进行广泛的阅读,博览群书,在博览的过程中,也要专注于精华之处仔细品味思考,对于书里精辟的地方要做好记录并熟记于心,甚至能够精解背诵,以此将博与专有机结合。

(一)广泛阅读

颜之推在《家训》中结合自身成长经历指出:“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展现了自己对广泛阅读的重视与热爱。也指出了广泛阅读对个人品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因而鼓励后人博览群书、广泛阅读。这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异曲同工之处。在今天,语文学习中过多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和训练,少有让学生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广泛阅读,因而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能力受到了局限,这从长远看来,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利于语文教育质量的提升,因此,教育者应该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学习者也应该以古为鉴,自觉拓宽自己的阅读面,通过博览群书来向未知世界获取信息,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同时能够认识世界,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在这一方面,教师与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改变应试教育的束缚,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自己素质。

(二)专注约取

《颜氏家训》中提到这样有意思的一个谚语:“博士买驴,书券三纸,未有驴字。”讽刺那些自以为广泛读书、学问深厚,但是不懂得专注约取,提练精华、概括主旨的学子。广泛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将泛读与精读截然分开则未必能够收到预期的效果。颜之推认为阅读过程中,遇到精要之处是需要进行深刻理解与领会的,以求能够通过泛读来增加阅读的广度,通过精读来增加阅读的深度,既能旁征博引,又能画龙点睛,而往往是点睛之笔更显精华,因此在阅读时,一定要对精华之处专注,做到约取。对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善于引导学生精读,但并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只深入领会教材上的文章。学生也应该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善于提取关键的阅读信息,并将其反复消化理解,融会贯通,从众多的优秀典籍、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从而不断地完善自己,不仅仅提升阅读能力,也可以同时提升写作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二、交互式的阅读方法

在《家训》中,颜之推就“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提出“盖须切磋相起明也”。他认为闭门读书,不与他人交流,则会导致自以为是,孤陋寡闻,产生对知识的误解。因此应该广交朋友,不断通过与师友的讨论、交流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从多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产生共赢,都有所收获,并共同推进知识的进步与更新。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过程。交互式阅读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形成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并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对于现代班级式教学来说是非常容易实现的,同时也为教师的教育方式提供了借鉴,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不断进步,并且真正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学生对于阅读的收获也应该充分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以获得不同视角下对同一篇作品的看法与心得,这种教与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还可以增进师生之间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形成。

(一)教师主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其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多元话题供大家讨论,并引导学生分组交流,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看法与见解,通过安排集体式阅读作业让学生共同完成一项阅读学习,从中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学 生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同时题目的设定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让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完成任务,倾听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心得,并做出发展式评价与指导,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成长。

(二)学生互动

同辈群体间的交流互动对于学龄期的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做好学生间的阅读互动和分享工作不容忽视,学生间的阅读互动既可以是课堂学习内容,也可以是课外阅读内容,交流范围十分广泛,可以是口头交流,也可以是写成读后感进行书面交流,因此,让学生间形成良性互动也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学习的水平,有利于学生长期保持阅读习惯,更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

三、知行合一的阅读方法

任何理论学习终归要去指导实践,任何实践也终将被上升为理论,因此知行合一的方法则成为学习的最好概括。语文阅读学习尤其离不开知行合一的阅读方法。颜之推强调阅读要与实践相结合,“学之所知,施无不达”正是这一思想的写照。这在当时读书人只知空谈不能行动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行中有知

实践出真知,在日常生活当中总结出的经验和理论都是行中有知的表现。颜之推认为,从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得到广泛的运用。那么,阅读运用的前提必然是阅读知识的积累。要想阅读有“活水”,必须要找好它的“源头”。因此,在语文阅读中,学生要注意知识的积累,教师也应该注意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精华与主旨,以及分析方法,并用这些知识来指导新的阅读,进而不断从阅读中获取知识,也不断将所学知识运用于阅读当中,运用到做学问和做人当中。

(二)知中带行

颜之推在《家训》中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可见,颜之推认为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指导行为实践奠定基础的。正谓“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如果只是阅读获取知识,但并不加以运用和指导实践,则空学无用,阅读也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当前在应试教育下,很多学生在学习和阅读的过程中只专注于所谓的阅读技巧,并不能真正领会阅读所带来的人生启迪,这种片面发展不仅不利于个体的成长,长远来说,也不利于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文明的传承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与坚持,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浸蚀新时代的青年学生,因此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通过让学生知行结合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让学生真正获得知识,获得做人的道理,最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四、结论

综上所述,《颜氏家训》中的教育价值十分宝贵,其中所倡导的阅读方法与相关思想对今天语文阅读与学习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的今天,语文教育越来越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与学生应该跳出应试教育的束缚,回归教育与学习的本真,语文教育的今天,教师和学生应当学习《颜氏家训》中博专结合、知行合一以及交互式的阅读方法,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学习当中,并不断的在学习中丰富自己,完善人格,全面发展,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颜之推著,檀作文译注.颜氏家训[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吴丽.浅析《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J].社科纵横,2006(11).

[3]赵丽臻.《颜氏家训》的教育思想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启示[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6).

[4]张海艳.《颜氏家训》文史哲研究的文献价值[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9(5).

[5]程凤玲.对《颜氏家训》中语文教育思想的解读[J].安徽文学,2011(5).

[6]施蕾.浅论《颜氏家训》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J].现代语文,2014(8).

[7]李耀伟.《颜氏家训》中的阅读教学思想探微[J].文学教

育,2013(1).

[8]钱俪元.《颜氏家训》中的语文阅读方法探析[J].现代语

文,2014(7).

作者简介:宫啸,1998年6月2日,男汉族,籍贯:山东青岛,单位:山东省青岛二中,年级:2013级,学历:高中。

篇10: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或置产、或传学、或立德、或垂训,为“使子弟佳”大费苦心,诉诸文字,便形成了丰厚的“家训”遗产。

最早成系统的“家训”之作,当推东汉著名学者班昭的《女诫》。该书提出了妇女的“四行”,即德、言、容、功,并解释说:“夫云妇德,不必才明绝异也;妇言,不必辩口利辞也;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也。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辞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这就是后世备受批判的“四德”了。其实平心而论,这“四德”在它的时代背景,并不显得苛刻;甚至大部分仍然切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般期待,比动辄以“女汉子” “吃货”自居的怪风,不知雅正多少。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女性不妨看看《女诫》,择其善者而从之。须知女性对家风的养成,作用恐怕要大于男性。

《颜氏家训》一般被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家训”著作,作者颜之推。内容分为子弟教育、家庭关系、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讨论学问等方方面面。其论教子:“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饮食运为,恣其所欲,宜诫翻奖,应诃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长,终为败德。”谈学习经验,说“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他举自己的例子:“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总之,谆谆善诱,论理通达,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足见其用心之敦厚,我们学其事理,更可学其敦厚。

《了凡四训》在“家训”类著作中知名度最高,充满了正能量。其作者袁黄,号了凡,幼逢异人,算定某年应某试、得第几、任何官、某岁寿终、竟无子嗣,因为一一效验,所以便安分守己,不多贪求。一日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笑其只是个“凡夫”,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又说:“命由我作,福自己求。……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也。”从此之后,了凡行善积德,终于赢得了升官、延寿、得子等等诸多福报。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的警戒与鼓励作用,不知世间何物可以比拟。即退一步不讲因果,了凡先生信命而不为命数所限、勇猛精进的精神,真足以振奋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真足以开拓万古心胸!这最后一段话,真能荡人心魄,使人勇猛精进!

时至今日,“家训”“家教”“家风”的缺失,造成某些年轻人无所敬畏,没有规矩。其实,个人性格、行为习惯、思维模式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我们倡导“家训”“家风”“家教”,绝不是提倡以“家庭” “伦理”的.“道义责任”,去侵犯公民的权利,去绑架家庭成员的生活,而是要告诫民众:我们迫切需要的德性、教养、规矩,的确要以家庭为最重要的养成之所!这也是读“家训”、立“家教”、养“家风”的主旨所在!

(摘编自池玉玺《谈谈我国的几本重要“家训”》)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国古代的士人阶层,为“使子弟佳”付出种种努力,可谓大费苦心,训诫诉诸文字,便形成了丰厚的“家训”遗产。

B. “妇德”并不强求才明绝异,而是重在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妇功,也不苛求工巧过人,而是强调专心纺绩,洁齐酒食。

C. 其实平心而论,“四德”不仅在它的时代背景下,并不显得苛刻,而且大部分仍然切合当今社会人们对他人的一般期待。

D. 妇女解放不代表妇女放纵,动辄以“女汉子”“吃货”自居的做派,与备受批判的“四德”比起来,实在有失雅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父母对子女该禁止的就要禁止,该诃责就要诃责,否则子女将养成骄纵的坏习惯,及至长大,他们的德行也就败坏了。

B.颜之推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在子弟教育、家庭关系、道德修养、为人处世、讨论学问等方方面面,体现敦厚的事理。

C.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只有凡人才有“数”,极善之人与极恶之人,“数”皆拘他不定。这是想激励了凡做极善之人,改变命数。

D.“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这一段话闪耀古今,无论何时读起来,都能荡人心魄,使人勇猛精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女性对家风的养成,作用恐怕要大于男性,所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上,女性看看《女诫》,择其善者而从之,是很有必要的。

B. 《颜氏家训》中出现《灵光殿赋》的记述,了凡先生受到云谷禅师的点化,这都从某种意义上表明佛教的因果观于世道人心有重要的警戒与鼓励作用。

C. 时至今日,一些败坏社会风气的“官二代”“富二代”着实让人痛心,这与 “家训”“家教”“家风”的缺失不无关系。

D. 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之下,我们重读经典家训,是为了告诫民众:我们迫切需要的德性、教养、规矩,的确要以家庭为最重要的养成之所!

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C (以偏概全。“四德”大部分内容仍然切合当今社会对女性的一般期待。)

2.B(曲解原意。谆谆善诱,论理通达,常举所知所见之事以为例证,足见其用心之敦厚,我们学其事理,更可学其敦厚。)

篇11:《芳树阅读答案》阅读及答案参考

(1)思乡诗(2分,如答借景抒情诗给1分,答山水田园诗、托物言志诗或边塞诗不给分),古体诗(1分)。

(5分)(2)此诗以乐景写哀情,极言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之景,反衬自己长年漂泊在外思归不得归的浓厚悲凉的`思乡之情。(2分)本诗前面六句通过自己细微观察,描写初春之时,芳树千株竞相发芽的生机勃勃之景,再运用比喻手法,描写阳春之时鲜花怒放,晚春之时,枝繁叶茂,就连鸟儿也留连在芳树花丛之间,不愿离开。最后,诗人笔锋陡转,写出长年漂白在外的边城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可是山长水阔,恐怕这份思乡之情也无法到达。诗人极力渲染春光明媚,芳树蓬勃生机之景,而在这物候变化中,作者体会到的是这美好春光又将过去,而自己却依然漂泊在外的思乡的痛苦伤感之情。诗人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不同来对照反衬诗人乡思之深厚,别具韵致。(3分)

篇12:低头与昂首阅读答案的阅读题答案

2、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3分)

篇13:颜氏家训阅读答案

关键词:《颜氏家训》,《庭诰》,靖侯成规,颜氏家族族训

颜氏家族的家训传统由来已久, 上可追述到孔子的母亲颜征在教子。“颜征在”最初见于《礼记·檀弓篇》。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称其为颜氏女。颜征在被后世称为“贤母”、“圣母”, 她对孔子的成长起过非凡的作用。孔子三岁亡父, 其母颜征在完全担负了抚养和教育孔子的责任。古有“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 可惜孔母颜征在教子的具体事例却没有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 但是, 无论是孔子谋生与求学中的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意志和毅力, 还是孔子“有教无类”、“仁者爱人”的博大胸襟, 以及“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精神, 无不体现了颜征在教子的成功。孔子弟子三千之众, 贤人七十有二, 其中颜姓子弟, 也就是“仲尼母族”共有八人, 可见颜氏家族与孔子的渊源之深。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世以儒雅为业”, “吾家风教, 素为整密”, 可见颜氏家族历来就有良好的家风与家学传统。颜盛曾孙颜含, 以孝友著称, 封侯谥“靖”, 治家教子, 甚为整密。《颜氏家训·止足》中记载:“先祖靖侯戒子侄曰:‘汝家书生门户, 世无富贵;自今仕宦不可过二千石, 婚姻勿贪世家。’”这条便是“靖侯成规”。颜含主张婚姻要素对, 不可贪图权势之家。据《景定建康志》引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中记载, 大司马桓温求与颜含联姻, 颜含不许, 并以“婚姻不须贪世位家”之语告诫子孙。

刘宋颜延之, 为人放荡不羁, 却作文《庭诰》, 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为子孙作了详细的规定。他告诫子孙要立言立德, 振兴家族;要父慈子孝, 兄友弟悌;要慎于交友, 交友出于道义;要谦虚谨慎, 谨小慎微;要宽默以居, 恬淡为生。还规定了诸如饮酒要节制, 对仆役要宽厚待之, 要提前交税, 不着奇装异服, 注意饮食养生等方面的琐事。这些告诫之言却与他平时的言行大相径庭, 可见颜延之的“纵酒疏诞”, 并非真由心生, 而仅仅是面对世道无奈的一种解脱。

到了北朝颜之推, 便有了这部成熟的家训著作《颜氏家训》。颜之推自小受家风的熏陶。“系在龆龀, 便蒙诱诲;每从两兄, 晓夕温凊, 规型矩步, 安辞定色, 锵锵翼翼, 若朝严君焉。赐以优言, 问所好尚, 励短引长, 莫不恳笃”。所作《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 颜之推将自己一生的经验和心得系统地整理出来, 传给后世子孙, 希望可以整顿门风, 对子孙后人有所帮助。

从颜含的“靖侯成规”到颜延之的《庭诰》, 再到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颜氏族训一脉相传, 自成体系, 共同组成了颜氏家族的族训体系。《颜氏家训》更是这一体系中的成熟之作, 不仅对颜氏后代子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且为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添上了厚重的一笔。

一、体制的完备:只言片语—散佚文章—鸿篇巨制

“靖侯成规”只有史料记载的只言片语, 颜含并没有明确的撰书成文, 只是后人记录下来其值得称颂的言行。

颜延之的《庭诰》, 现存的佚文见《宋书·颜延之传》, 既然史书上有所摘录, 当时应该是单行于世的, 但是当时的体制现今已经无法复现。《古佚书辑本目录》云:“《隋志》、《唐志》载《幼诂》而不载《庭诰》, 本传则载《庭诰》而不载《幼诂》, 姚氏《考证》以为一书而异名。按:据马、严所辑, 《庭诰》言心性学品, 马氏谓与颜之推《家训》相似, 是也。其书与《幼诂》专举诂训者不同科, 恐非一书而异名。疑《幼诂》乃《庭诰》之一篇, 犹之《颜氏家训》有《书证》、《音辞》篇, 亦涉诂训、字音者。”今杨晓斌在《颜延之生平与著述考》一文中认为颜延之所著的《逆降义》、《纂要》同属《庭诰》之一篇。学界对此论争不一。但据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龙璋的《小学搜佚》及严可均的《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的辑录, 《庭诰》大体呈现完整之貌。所以, 我认为《庭诰》应是单篇文章, 上述观点认为《幼诂》等属于《庭诰》之一篇, 还需进一步考证。本文所言《庭诰》, 主要以《宋书》为底本进行研究。

《颜氏家训》通行本分七卷, 共二十篇:

卷第一:《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后娶第四》、《治家第五》;

卷第二:《风操第六》、《幕贤第七》;

卷第三:《勉学第八》;

卷第四:《文章第九》、《名实第十》、《涉务第十一》;

卷第五:《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诫兵第十四》、《养生第十五》、《归心第十六》;

卷第六:《书证第十七》;

卷第七:《音辞第十八》、《杂艺第十九》、《终制第二十》。

颜之推不像颜延之“闲居无事, 为《庭诰》之文”, 而是把自己的毕生经历倾入其中, 历经十几年的时间, 凝聚成这一部《颜氏家训》。二十篇文章论述不同内容, 各自独立, 但同属《颜氏家训》, 浑然一体。

二、内容的丰富:家族族训———内容驳杂

“靖侯成规”告诫子侄婚配素对, 注重家世清白, 不要贪慕世家权贵, 仅仅是从婚姻上对后嗣提出规范。

上文已经提及颜延之《庭诰》的大致内容, 不仅在治家、修身、交友和一些生活琐事等方面对子孙谆谆教诲, 而且在对诗歌的品评上有其独到之处。颜延之在《庭诰》中对《诗经》、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九言诗逐一品评, 并且提出李陵的五言诗是假托之作, 认为:“李陵众作, 声杂不类, 原是假托, 非尽陵制。至其善写, 有足悲者。”这一观点后被钟嵘的《诗品》所沿袭。

《颜氏家训》内容驳杂, 教育后代子孙兼及世人修身、治家、处世、立业等, 并且分篇章叙述, 内容要比颜之推《庭诰》丰富而详尽。

治家方面, 他强调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等儒家传统的家教规范。重视家庭教育, 认为教子要早教、威严而有慈, 不要娇惯溺爱, 不要偏爱, 要建立良好的家风, 重视环境熏陶。重视家庭经济, 提倡“应世经务”, 节俭持家。

治学方面他认为“学者贵能博闻”, 反对梁朝贵族子弟不学无术, 养尊处优, 望若神仙的不良学风士风。认为“人生在世, 会当有业”, 鼓励子弟要靠勤奋学习自立于世, 正所谓“积财千万, 不如薄技在身”。反对“闭门读书, 师心自是”, “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的空疏学风。

颜之推还在《颜氏家训》中单列《文章》一篇来阐述自己的文学观。《颜氏家训·书证》通篇都是训诂考证, 共47条, 考证古书近三十种, 内容涉及草木虫鱼、山川村镇、文字方言、天文地理, 风土人情。《颜氏家训·音辞》篇又是颜之推对音韵学的专论。除此之外, 王利器指出:“此书涉及范围, 比较广泛。那时, 河北、江南, 风俗各别, 豪门庶族, 好尚不同。颜氏对佛教之流行, 玄风之复扇, 鲜卑语之流传, 俗文字之兴盛, 都作了较为翔实的记录。”

所以, 从“靖侯成规”的只言片语, 到颜延之《庭诰》的散佚文章, 《颜氏家训》已经是体制完备的家训巨著了。

三、方法的拓展:规范要求———严慈结合、恩威并施

“靖侯成规”是颜氏家族的族规, 以家长式的威严和告诫式的口吻规定了家族的婚配制度。颜延之的《庭诰》语言平实严谨, 同样是以一种告诫的语气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告诉子弟。而《颜氏家训》则是严慈结合、恩威并重, 并且用了大量的真实事例, 不仅引用正面的例子对子孙进行教育, 而且引用了很多反面的例子, 抨击了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 让子孙通过正反比较得到教育。

《颜氏家训·名实》篇中记载了一位当时的大贵之人, “以孝著声”, 但他在居丧的时候却用巴豆涂脸, 故意使脸上生疮, 以造成过度悲伤的假象, 后真相流露, 外人反而认为他服丧时的其他行为都不可信了。颜之推以此教育子孙为人处事要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除此之外, 颜之推运用了大量的真实事例, 批判了不切实际、骄傲自大、夸夸而谈的不良学风以及为文内容空虚、言语浮艳的不正文风, 并且对当时溺爱子女、兄弟妯娌反目、后妻虐待继子、弃置女婴等错误行为给予严厉的谴责。通过事例的列举表达了强烈的爱憎立场, 同时也给后世子孙以警戒。

参考文献

[1]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 1993.

[2][清]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M].北京:中华书局, 1958.

[3]徐少锦, 陈延斌.中国家训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3.

篇14:阅读训练答案

(一)1.lonɡ diāo 2.略

3.他很后悔,应该接受街坊的劝告。

4.(1)丢失 羊圈 (2)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5.略

(二)1.(1)魏国 楚国 南方 北方

(2)①马好 ②路费多 ③车夫赶车的本领高

(3)①√

2.B 3.略

(三)1.mò qián 2.略

3.捉它很容易。

4.“走吧!”同伴们说,“现在,它大概又在表演潜水了。”

5.四件事。捕鼠(没捉着老鼠,还说老鼠太瘦了);捉鱼(没捉着鱼,被鱼尾巴打了一下,还说是利用鱼尾巴来洗脸);掉进泥坑(还说是用这个办法治跳蚤);掉进河里(还说在游泳,结果沉没了)。

6.猫爱吹嘘自己,掩饰过失,不接受别人的帮助,所以被淹死了。

7.结合实际谈启发,言之成理即可。

四年级阅读主题:大自然的启示

(一)1.叼走 幼儿 清淡

唠叨 幻想 谈话(答案不唯一)

2.(1)大自然的规律

(2)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

(二)1.biān bǔ bì ruì

2.灵活 敏捷 启发

3.三心二意 五颜六色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4.(1)蝙蝠的眼睛被他们把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2)塞住了耳朵,蝙蝠就像失控的汽车到处乱撞。

(3)在漆黑的夜里,飞机不能安全飞行。

5.三,蝙蝠在夜里靠什么飞行,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三)1.严密 立刻 启示

2.风马牛不相及 声名狼藉 逐臭之夫 污秽

3.A 4.略

五年级阅读主题:语言表达的艺术

(一)1.shì shèn yì wèi yìnɡ qín

2.(1)拜见 就,于是 (2)给……看 说

(3)没有

3.略

4.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谈轶事

(二)1. jú zhǐ 贼 赔

2.微笑 傻笑 冷笑

3.得意洋洋 面不改色 安居乐业

4.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这是因为水土不同。

5.(1)种植用的土地 楚国的风气(楚国偷盗的风气)

(2)三,没出息,做了盗贼;羞辱晏子,显楚国威风。

6.略

(三)1.鲁莽 野兽 宰相 牢固

腥味 猩猩 冒犯 规范

2.管家 无可奈何 盛情 恍然大悟

3.安然无恙 豁然开朗 勃然大怒 浑然一体 迥然不同 怡然自得

4.(1)因为……所以…… (2)如果……就……

(3)如果……就…… (4)如果……还能……

5.清政廉洁、有远见

六年级阅读主题:难忘的历史

(一)1.rěn zhònɡ zhuó

2.他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3.可以体会到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面对危险和困难,坦然自若、临危不惧。

4.略

(二)1.固:本来。 或:有的。 于:表示比较。

全句: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有价值、有意义,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无价值,无意义,比“鸿毛”还轻。

2.(1)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总分

(2)引用 对比

3.张思德同志牢记活着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死为人民的利益牺牲,体现了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因为他为人民的利益而死,虽然一生中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所以说“比泰山还重”。

(三)1.chǔ wànɡ cónɡ ái

2.祸 殃 张 结 羞 怒 遍 鳞

3.略

4.(1)第一个是过度疲劳而休息。 第二个是死亡、牺牲。

(2)吉鸿昌坚贞不屈,忠于抗日,视死如归,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赞扬其英雄气概,并为英雄的死感到惋惜。

5.(1)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2)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3)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上一篇: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宣传词下一篇:关于加强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