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与家训

2024-04-09

家史与家训(通用9篇)

篇1:家史与家训

写家史

立家训

题目;我家的家训

学校;育源中学

班级;七年二十

姓名;程洋

指导教师;于丹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美国贝纳德写的《哈德家训》 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有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下面我说一下我家的家训。

我的父母以前总是教育做人要诚实,不能失信,否则将不会有人欣赏你,喜欢你。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我真正地理解了这个家训。

小学的时候,又一次考试,我回家的时候没有背。在考试的时候,我把要背的东西藏在了笔袋里,在拿笔的时候瞅几眼,才顺顺利利地考完。但是考试时,有人看见了我抄,告诉了老师,老师在同学面前揭发了我。我当时就觉得没面子。

事后,大家也不愿与我说话。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做。后来,我在大家面前做了保证以后不会怎么做了,大家就像以前一样对待我。

经过了这件事,我知道了这条家训的重要性,深刻地理解到了诚实是都么可贵的。

爸爸还教我,学习要勤奋,不能把学习当玩,因为爸爸的这句话,我的成绩才会那么好。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家的家训

篇2:家史与家训

关注家史家训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延承不断的国度,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上,一直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尤其在古今千年的大标尺下,在没有出现思想传承被中断、被毁灭的情况下,在千年厚重的文化积累中,中国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独有特色的家国伦理观念。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的思想情趣、行为举止与道德观念等等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与人格塑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面对我们如今十分复杂的国家经济关系、繁重的责任的国内企业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稳定工作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问题影响下,以国家为中心不忘本、牢记历史任务,团结一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进行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对于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任务。

家风也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与作风,是一个世族的风气。而家规呢,则是为了很好配合家风这个“德品”的熏陶,在有可能悖离这个主题的情况下,而作出的相应性的警告、惩罚与处理的机制。所以从这里来看,家风与家训二者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既有利用道德规范,又有依规而行。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带着一种紧然的制度约束。从这里来看,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国家治理将道德引导与法制建设共同发展的影子。

在今天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遵循党的指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核心贯彻家风家训实现党的建设。

关键词:小康 家史 建党100周年

正文:

家史家风贯穿一个家族一代又一代,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时期家庭经济发展也不同,100年来生活学习方式,家族氛围,生活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着。在不同的时间也有很多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开调查。以下问题是邻居和朋友提出的。一、你家族从以前发展到现在有什么时间变化。第二,家庭的重要成员受到影响。三、与家人相处的宝贵经验。

我们采访自己小区的一些人做了一些反馈,通过查询一些资料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结构以“亲缘伦理”为基础。一些名门望族非常注重庭训家教,他们致力于锤炼家庭成员的精神与品德,以求后代不辱祖先、光耀门楣,很多家风与教子故事广为流传,被民众津津乐道,这也成为培养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起点。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化为三口之家,甚至夫妻“小两口”,早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空洞的说教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多少名人,大家感觉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普通百姓对于本家族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一般都有高度认可。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展开,那就是:以善念为中心,心要静、体要勤。生活中要以善的念头为核心,延伸出一内一外两个家训家教基本要点:静心与勤体。先说善念,“念”字拆开就是“今天的心”,今天的个念头都是善良的,其行必善、行善三方面时刻警成自我对话的习惯,音,追求慎独的心就是当下的心。我们当下每正。善念需要从视善、语醒自己。“静心”是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境界。这其中要学会正视几个“心”:贪心是破坏幸福的最毒之药;瞋心会摧毁所有过往建立的美好;痴心会带我们走入狭隘封闭自私;慢心让我们傲慢自大而失去务实的根基;怀疑之心会让我们众叛亲离。“勤体”不仅指勤劳,还包括勤奋读书、勤快做事、勤俭持家、勤于助人、勤恳谋划。现在的家风,应该是上一代人或者一个家族成员互动所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所谓的老祖宗给了几条要我们集体遵守的训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人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家庭的传统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身处世的状态。

通过这次访谈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时代是不断在发展进步的,我们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一切都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进步,终于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从贫穷到富强到飞跃,实现了伟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站在了世界强国的行列之中。

我们又采访了母亲工作单位的同事,他谈了谈他家族的变化,30年前,他的家乡还是一片荒芜,那里什么都没有,交通不发达,人烟也很少,就像是现在的一些偏远的山区一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他们的家乡得到了改善,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一点一点的他们的村子变成了小镇,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也更加的轻松了,人们有了钱,生活又不错,可以自给自足村子里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改善,小镇出现了许多的大学生,也有许多人回到村子里继续支教,帮助村子继续走出贫困,走向更远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之下,社会越来越好,全国人民思想开放了,工作更加的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时俱进,经受了各种考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爷爷这一代老人见证了中国命运的转折。他们见证了黑暗的文化大革命,也见证着使中国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改革开放,他们是时代转折点,他们影响了后代人的生活,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就像上一个采访的人一样,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爷爷在谈及她自己的家乡变化时,她明显的说到了自己家乡有了极大的改善,从原来一片荒芜,到现在青山绿水周围绿化特别的好,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现在过上了自己认为非常幸福的生活他也说了,他非常感谢党,正是因为国家不断地帮助这些偏远地区,不断的不断地用资金资助这些偏远山区的人,他们才能够走到今天,不仅仅是他,包括他周围的人都得得到了极大的幸福和满足。她也在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将来一定要报效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将来有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回来,将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他的儿子是一名老师,现在正在自己家乡所属的小镇支教,她说她告诉儿子,无论将来能够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家很重要,我们要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的美丽,我们听到这里很感动也有很多的想法和感慨,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幸福,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黑暗,有的是和平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想做自己做享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父母和孩子是最直系的亲属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中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困难。

我们还采访了他们身边和身边的很多人,问了他们很多家庭问题,比如与家庭的宝贵关系,以及如何度过家庭的困难时期。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核心,其他家庭关系也源于此。从特点上看,夫妻双方关系“最陌生”却又“最亲密”:彼此发展之间存在没有一个血缘社会关系,大多是由陌生相遇而逐渐走到学生一起,并陪伴我们一生;世界那么大,能够走到一起真的很不容易,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更加的不容易。既然成为了夫妻,那么我们就要珍惜这段关系,在很多国家如果草率的离婚都要付出一定的责任,虽然中国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我觉得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更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因为人的一生很长,而陪伴你最长的人就是你的配偶。只有善待你的配偶,珍惜你们之间的夫妻关系,才能够让你生活真正的幸福快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配偶都不懂得珍惜,那么她也不会处理好其他的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最圣洁”却又“最平淡”:两个人都是因为他们爱情升华而迈进神圣的婚姻殿堂,但同时企业又不得不走进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琐碎工作生活中。婚姻是由感情组成的,而不是由真理组成的。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往往为了家里的一些琐事,必须明辨是非高低,你短我长。这本质上反映了如何把握婚姻法的运作。这无伤大雅;另一重要方面,大事要避风头,遇到一个原则性问题时,要有创新意识地避免出现尖锐对抗,原则就是要讲,但不在自己一时。一般来说,小事要防止大事变成大事,大事要努力变成小事。在夫妻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要相敬如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要注意在伴侣上下班,回来之后我们要体谅他们的心情,不要是因为自己不开心,或者工作上的压力而把脾气带到家里来发泄出去,无论是发泄给伴侣,还是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家庭的问题就要在家里用,在家里的态度解决,而不要带入外界其他因素,家应该是一个温暖和谐,互帮互助是家人的避风港,是大家休息的地方,而不是自己不开心,有压力之后缓解自己压力,放纵自己的场所。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最核心,最核心的问题,而其他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大多来源于此,从特点上分析看,这种关系是最亲近的关系,所以在平淡的夫妻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也要体谅着对方的不容易,和他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不要时不时的去发泄自己的脾气。只有处理好了,夫妻关系才能够使其他关系更加的融洽。

爱是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教是方向的指引。有爱无教,犹如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开足马力奔驰于茫茫大海中不知航向何处,随时有安全的顾虑。有教无爱,空有明确目标、方向,却无前进动力,亦无收效之期。所以,在“爱他”这部曲中就有正误之分,其分别在爱中有无教的成分。然而,教也有正教与误教。何谓“正教”“误教”?除了一些社会公认的是非正误外,家长能不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是教育的正误分水岭。不知他便盲目地教他,其正确性与有效性势必不如知他然后教他。因此,在“教他”之前先要“知他”这点极为重要,然而用心陪伴与观察便已知过半。

如果家长想教但不会教,甚至教错,亦属枉然。现在许多家长既爱子不得法,又教子不以道,如何能冀其有好子孙?纵然某代家长未必贤良,但若他有优秀家风传承,定可发挥正向功能,纠正错誤,免于沉沦。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尽职调查以能力为前提。为人父母不仅是一种天然的责任,更是一种多重责任。其一,作为一个监护人,要担当起社会抚养、监管的责任,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管理工作经验,还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说教解惑的责任,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作为朋友,要承担起孩子同伴、伴侣的责任,需要“在孩子的个性上作为一种提升,在自己作为孩子的行为上”。第一种的结果是,过度的保护,带来一个孩子的无能。我们周围的例子有聪明的母亲,笨拙的女儿,精明的父亲和愚蠢的儿子。第二个结果是过度溺爱,导致孩子麻木不仁。正所谓,惯子即杀子。从古至今,从中了解到外,这样的事例可以不计其数。我认为这是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父母对子女,爱则爱矣,教则教矣,但没有坚持“让他做”。结果爱等于白爱,教等于白教。比如教他要孝敬父母,却不曾要求他做一次端茶倒水的行为;告诉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处理,却天天帮他整理书包。现如今八成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爱孩子,不知如何教孩子,以致忧虑、彷徨、痛苦、失望,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小事。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请趁早在他小时让他“做做看”,而且要很有耐心的反复检讨改正。当然每一要求都要考虑是否为其能力所及,不要相信他将来自然就会。现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有可能要服侍他一辈子,届时请不要抱怨,是你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严格说来,是你让他成为这样。因此,对于孩子犯了大错误的时候,当时不应该进行调查,以后要处理好感冒问题,帮助分了。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生命。因此,小错不放过,其重要研究意义是帮助自己孩子进行矫正工作行为、塑造性格、成就人生。否则,将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的心理培养更重要一些嗯,作为家长,要时刻的与孩子沟通,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在家庭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要时刻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根据外表看到的现象,一味地去对孩子做出命令去,要求他们做到什么?这样只会更加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孩子处于恐慌焦虑的状态,而父母更不要去动手,去打人去骂人这样做只会反其道行之去,吓到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甚至让孩子做一些傻事嗯,第二,我们也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因为在学校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要时刻地狱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小小滴滴的事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到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小错,不要放过,就是一个大错,不追究小硕不放过所谓没有大错,就是已经跌了大跤,闯了大祸,但是我们要理性的心平气和的去跟孩子沟通,这样做孩子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亲和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我们采访的这些人当中,我们也问了许多,他们在家庭当中如何处理父亲和作为孩子的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般会对自己的孩子比较宽容,会对他们有耐心,帮助他们不断地培养他们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性格而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顺老人,听从老人的话观察老观察父母内心的想法,如果他们感到孤独,我们应该尽量多花些时间去陪伴他们,尽自己的一些孝心。而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要理解父母,也要明白自,自己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有把我们可以带大的实战工作经验。这并不是不合理,只是时代变了,毕竟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更适合今天的孩子,家长不一定要把握。俗话说,“下一代亲”,老年孩子轻易不讲溺爱、溺爱的原则。在教育发展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有着自己的一些原则,不要一味的宠着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没有原因去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去带,那么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因为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具体情况自己并不清楚,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更要去关心孩子额,不定期的就要回来看一下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处理解决,不要留下任何的隐患。

通过我们这次社会调查我的感受也非常具有深刻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自己国家,感谢党恩,感谢这片生我养我的皇天后土。家族史将是影响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附录:

篇3:家教、家风与家训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们第一任教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齐、治、平。有位年轻人曾和我讲:修齐治平, 可概括为ABCD, 首先要重视AB, 要修身, 又要齐家, 讲B不忘A, 讲A不忘B;讲A和B不要忘记C和D, 讲C和D也不要忘记A和B。我很赞成他的意见。修、齐、治、平确实都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力图治国平天下的人, 首先要修身, 而修身又要从齐家开始。我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图书史, 这些年又专讲国学, 对此感触颇深。在研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史的过程中, 我发现历代仁人志士, 之所以成为名留千古的英雄豪杰, 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就是都拥有成功的早年家庭教育, 如我们熟知的周公戒子、孔子庭训,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都是成功家教的范例。

正由于有了家戒、家训, 形成了家教与家风, 所以这些家庭在社会上体现的多为“正能量”“主旋律”。从中国家教史上, 还可看到陆续出现了《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康熙庭训》, 还有司马迁之家教、司马光的《家苑》;又如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苑》等。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 周公旦在他儿子就封鲁国时, 谆谆告诫, 可视为中国历史上家教之范例。又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嘱的过程, 提出“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此孝之大者。”这些对司马迁一生无疑起到很大作用, 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日, 读《习仲勋传》一书, 载有习近平同志在父亲88岁“米寿”寿辰时撰写的祝寿词, 可谓家风、家训、家教的典范。现将信中部分内容附于此, 供大家研习家风、家训、家教时学习参阅并身体力行。

习近平给88岁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

自我呱呱落地以来, 已随父母相伴48年, 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 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 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

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党同志的普遍尊敬, 首先是因为您为人坦诚、忠厚。您曾教诲我, 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 这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二是学父亲做事。您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从不居功, 从不张扬, 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 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 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 还是身处逆境, 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 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 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 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 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您热爱中国人民, 热爱革命战友, 热爱家乡父老, 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 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您像一头老黄牛, 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 家教的严格, 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 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 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篇4:青春与财富 年轻富豪发家史

Bill Gates is still a big name for young entrepreneurs. But young go-getters have found new icons among people their own age.

Success of millionaires under 30 years old proves that being creative and fearless may be more important than experience when it comes to starting your own business.

Some of these young tycoons made fast and bold moves while others applied themselves slowly and steadily. Both ways lead to Rome. Here are two young business icons who represent different start-up styles.

对于年轻的企业家来说,比尔·盖茨仍然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但这些积极能干的年轻人已经找到了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新偶像。

30岁以下的百万富翁们成功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当你自己开始创业时,创造力与大无畏精神远比经验更为重要。

有人一心追求慢节奏与安稳,而一些年轻的商业巨子们则选择快速大胆地向前挺近。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两种方式都会成功。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两位年轻的商业偶像,他们代表两种不同的创业类型。

Mark Zuckerberg, 27, creator of Facebook. In 2011, Zuckerberg was named Time magazine’s Person of the Year. His personal wealth was estimated to be $13.5 billion (87 billion yuan).

In the movie The Social Network, Zuckerberg created a website which became Facebook to meet girls. But in reality, Zuckerberg did it for a bigger mission.

When he was a student at Harvard University, Zuckerberg spent a lot of time discussing with his friends how the world was going to change over the next “5, 10, or 20 years”. They were looking ahead and were able to foresee a trend. That’s how they predicted the coming of an age when people would be open to share information and socialize online.

“Unless you are breaking some stuff you are not moving fast enough,” Zuckerberg explained. He pointed it out that entrepreneurs need to learn that making mistakes is OK.

Zuckerberg said that entrepreneurs should break rules. Forget the conventional way of doing things, even if it’s considered “best practice”. He said, “You never build something great by doing it the same way that other people have done it.”

马克·扎克伯格,27岁,社交网络“脸书”的创始人。2011年,扎克伯格被命名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据估计他的个人财富达到135亿美元(约合870亿人民币)。

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扎克伯格创办了一家网站,目的是为了追女生;后来这个网站变成了现在的脸书。但在现实生活中,扎克伯格却有着更大的目标。

当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扎克伯格就利用很多时间来和朋友们讨论接下来的5年,10年或20年内,世界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他们一直展望未来,所以能够预见未来发展趋势。就是这样,他们预测到一个人们愿意去分享信息并进行网络社交的新时代的到来。

“如果不去打破一些东西,你就不能够十分快速地前进。”扎克伯格表示。他还指出,创业者需懂得犯错是难免的,没什么大不了。

扎克伯格认为创业者们应该打破惯例,摒弃被认为是“最佳实践”的传统做事方式。他说:“如果你选择同别人一样的方法去做事,那么你永远成不了大事。”

John Vechey, 28, co-founder of PopCap Games.

The company was set up in 2000. The maker of Zuma and Plants Vs Zombies earned $100 million in 2011.

At the early stage of Vechey’s start-up, consultants came in and kept asking, “What’s your mission statement?” Vechey said, “Make great games.” And they would say that wasn’t a mission statement, not a big one such as “creating the casual gaming industry”.

But Vechey is clear that “making great games” is exactly what he wants to do. He didn’t force himself to dream big and to expand the company too fast.

Even now when PopCap has grown up to be a giant in the industry, Vechey still refuses the idea of leaping from game development to game publishing.

“We’re more like a Pixar. Why don’t they distribute movies? They exist to create good movies. That’s what we are. It’s our DNA,” Vechey said.

A product will be either a priceless perfected one or a worthless mediocre one. Vechey’s team spent three years perfecting Plants Vs Zombies. “If this is a great game, then it will be priceless, and if it is just mediocre, then it is essentially worthless,” according to Vechey.

约翰·维奇,28岁,宝开游戏公司创始人。

该公司成立于2000年。作为《祖玛》和《植物大战僵尸》这两个游戏的制造商,该公司2011年赚了1亿美金。

在维奇刚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顾问们不停找他问:“你如何描述公司的使命?”维奇说:“做很棒的游戏。”接着他们会说,那不是一个像样的使命描述,不如“打造一个休闲游戏产业”听上去那么响亮。

但维奇心里很清楚“做很棒的游戏”正是他想要的。他没有强迫自己去胸怀大志或是去迅速扩张公司。

即使是现在,宝开游戏公司已然成为业内巨头,维奇仍然拒绝从做游戏开发转型做游戏出版这样的想法。

“我们更像另一个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他们为什么不做电影发行?他们的存在就是为创造出好电影。我们也是这样。这就是我们企业的DNA,”维奇这样表示。

篇5:家史与家训

接曾祖母回家的那天,刚好是星期日,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医院,走进病房,我看爷爷站在病床前,他脸上布满了愁云,呆呆的望着曾祖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回到家里,爷爷并没有放弃对曾祖母的治疗和护理。他请我们社区的医生天天到家里给曾祖母输液。过了几天,爷爷嫌家里太冷,就在离家很近的职工医院为曾祖母租了带空调、暖气的病房。

曾祖母的病越来越严重,连饭菜都吞咽不下去了。爷爷费尽心思,他把蔬菜剁成碎末,同主食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做成稀粥,定好闹钟,无论白天黑夜,每隔四小时喂曾祖母一次。曾祖母大小便失禁,拉撒在床上,爷爷就让奶奶做了十几个小褥垫垫在床上,不断为曾祖母换洗。寒冬腊月,爷爷在洗褥垫时,两手冻得通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曾多次想要帮爷爷洗涮褥垫,可爷爷总是说:“不用了果果,太脏了,还是我来洗吧。”可是我们太心疼爷爷了,爸爸总是偷偷地帮爷爷洗褥垫、床单。我星期天写完作业也会跑到医院给爷爷削个苹果,陪爷爷说说话,帮爷爷打热水,给爷爷打下手。有一次,曾祖母连续七天没有大便,医生把能用的药都用了,可是没有一点效果,爷爷急得不得了,干脆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掏。虽然曾祖母没有意识,哪里疼痛都已经感觉不到了,可爷爷仍坚持每隔两小时为她翻身一次、做一次全身按摩。并坚持每晚用热水为曾祖母洗脚、擦身。四个多月过去了,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但仍然没有挽留住曾祖母的生命,20xx年1月20日,曾祖母安详辞世。

曾祖母刚走,爷爷就病倒了,我们全家人都急坏了,真怕爷爷有个闪失。爸爸、妈妈每天都会买来爷爷最喜欢的蔬菜、水果,哄着让爷爷吃。我也想着办法逗爷爷开心,希望爷爷尽快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爸爸妈妈精心为爷爷报了旅行团,让我和弟弟陪爷爷旅行、散心。

篇6:家史与家训

7月30日下午,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作客中山大学校长论坛, 以“台湾大学的现状及迈向顶尖大学”为题, 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在演讲后,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向李嗣涔赠送了一份极其特别而珍贵的礼物——李嗣涔的父亲李忠儒在中山大学念书时的学籍表 (仿真件) 。原来李嗣涔和中山大学颇有渊源, 李父是上世纪40年代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学生, 李嗣涔如今是台湾电机工程学者, 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 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当接过这份礼物时, 李嗣涔非常激动, 一度哽咽, 动情地说道:“今天来到这边, 才算真正把家里的历史摸透了”。

一个多星期以前, 广东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接到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的电话, 要求查找1946年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第二十届毕业生李忠儒的学籍登记表和成绩单。经过档案馆工作人员逐页逐行地仔细查找, 终于在1945年的毕业生名册中找到了李忠儒的名字, 从而确定了李忠儒在校的准确年份。根据这个线索, 工作人员进而找到了有关李忠儒的注册记录和个人学籍表。为了给李校长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 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这张珍贵的学籍表制作了一份仿真件, 交给了中山大学的陈春声副校长, 由此便出现了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接过礼物时激动不已的感人一幕。

篇7:除夕话家史

人们把一年好不容易积攒的钱拿了出来,赶集上店,给家人添件新衣服。老爷子买个新帽壳儿,做件新长袍,女人换个新发卡儿,女孩买根红头绳,男孩买个“狗喜欢儿”(涂彩的泥人)和几挂鞭炮,一家人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是人们统称的小年。“二十三,糖瓜粘”。这天,据民间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日子。灶王爷上天后要把人们一年来的善、恶行为逐一向上反映,以作为阎王爷为其增、减寿命的依据。为了防止他上天后胡说乱讲,人们就专门为他制作了又粘又脆的糖瓜给他供奉。其目的之一是贿赂,让“灶火爷上天把好话言”;之二是想粘住他的嘴,难以开口讲话。所以,每到这时候,人们就开始诵念: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还有摊煎饼、烙饼折、蒸馍馍、做年糕,每家都忙得团团乱转,不亦乐乎。

蒸馍馍(馒头),当时分为米面的和白面的两种。米面的,是准备在过年时,平日家里自己人吃的;而白面的,则是专供大年三十儿、初一全家人聚餐,和节日期间来客人或走亲戚时用的。那时,走亲戚可买不起点心,基本都是带一竹篮子白面馍馍,并用红布包裹起来当作走亲戚礼品。在亲戚家吃喝完后,对方象征性地留下两个,剩下的又就全带了回来。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1980年的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这种拮据的风俗习惯也在逐渐悄然变化。如今,走亲戚、串朋友时带奶制品、饮料、糕点、美酒或肉食,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蒸白面馍馍,在那时可是个大事情。到时,一家人齐动手。有挑水的,有和面的,有抱柴禾、有拉风箱的;小孩子们则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等着、看着。女人把经发酵并和好的一块块面团放在刻有花纹的馍馍壳(模具)里,用力摁实,待出模后再放到屉上蒸。为了使粗制面粉的馒头发白,好看,人们还通常使用硫磺熏燎,外面看起来很白,但里面却是黑的。等蒸熟出锅后,再用染料点上红点即成。到这时,久久期待的全家人高兴极了,你掰一块儿,我掰一块儿尝尝,觉得好吃极了。因为已经吃了一冬天红薯干饼子和红薯,大家早就吃怕了。只有等到过年(或麦收时节)才偶然吃一回白面馍馍,这可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篇8:康熙家训与大学生伦理观的塑造

一、当代大学生伦理观的负面表现及原因

首先是部分大学生的孝悌感缺失。当代大学生普遍都是第一代独生子女,长期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下成长,独生子女的社会地位在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的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政治取向,尤其是家庭教育的种种负面影响,造成大学生家庭伦理危机。从今年发生的一起“北大学生弑母后以其名义贷款”的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家庭伦理观中的孝悌观在大学生价值观中的缺失。其次是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五光十色、充斥功利主义和物质攀比的世界时很容易产生人生价值的困惑与失落,在处理自我与他人、集体、社会的关系时又容易将自我放大而忽视他人、集体、社会对自我的意义,不懂得包容体让他人,遇事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得失。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大学生出现这些不容乐观的现象呢?其一是我国社会正在全方位地从保守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西方资产阶级的一些腐朽思想在国内蔓延,人们的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趋势,这就势必造成人们价值观的混乱;其二是网络大众媒体的影响,网络大众媒体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认知方式,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报刊杂志往往对社会负面报导有余,正面宣传,社会正气彰显不足,许多大学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价值观产生怀疑;其三是学校和家庭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不足,由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少严厉的教育,这就使得其行为与社会所要求的格格不入。同时学校教育重在学生智育的发展,对学生德育的教导不够,也是大学生价值观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康熙家训的伦理思想

康熙家训《庭训格言》是康熙皇帝为教育子孙后代所作的一部帝王家训,包括治学、养身、读书、敦品等246 则内容,其中关于伦理教育思想的孝悌观、仁爱观、积善观有利于当代大学生伦理观的塑造。

第一,孝悌。《孝经·开宗明义》说:“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道出了“孝道”的目的是为了治理天下,把“孝”作为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指导思想。康熙皇帝对儒家文化大力推崇,他极力推崇《孝经》,说道:“《孝经》一书,曲尽人子事亲之道,为万世人伦之极,诚所谓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学者自当留心诵习,服膺弗可失也。”康熙皇帝不仅从书面层次教导子孙要行孝,还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子孙。他说:“为臣子者,果能尽心体贴君亲之心,凡事一出于至诚,未有不得君亲之欢心者。昔日太皇太后驾诣五台山,因山路难行,乘车不稳,朕命八人暖轿……盖深惬圣怀而降是欢爱之旨也。”这是康熙皇帝以自己侍奉皇太后的亲身经历教育皇子们遵守孝道。康熙家训中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其教导子孙不仅在书面上要学习孝悌,更要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孝悌之人。

第二,仁爱。康熙家训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比较突出的体现了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文主义精神。仁爱思想是康熙的行动指南,是其立世之本。康熙的仁爱思想既包括爱护万物生灵,也包括爱护体恤他人,尤其是对残疾人的同情、尊重。训曰:“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感甚深,所及甚广……万物一体,痌瘝切身,斯为德之盛、仁之至。”康熙帝告诫子孙,不仅要有爱万物之心,还要有宽恕之心,设身处地的考虑事情,多一份体谅他人之心。他说:“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即宽恕)存心。见人有得意之事,便当生欢喜心;见人有失意之事,便当生怜悯心。”

第三,积善。积善修德、避害攘祸是传统家训极为倡导的为人处世的哲学。儒家经典《易·坤·文言》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们不应该善小而弗为,恶小而为之。这在康熙家训中也有所体现。训曰:“人生于世,最要者惟行善。圣人经书所遗如许言语惟欲人之善。神佛之教,亦惟以善引人。”训曰:“凡人最要者,惟力行善道。能尽五伦而一心驾于行善,则天必眷佑,报之以祥;若徒口言善而心存奸邪,决不为天所佑。是以古圣人惟欲人之止于善也。”

孝悌、仁爱、积善作为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训思想中教导后人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这对当代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伦理观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三、康熙家训对大学生伦理观塑造的借鉴意义

首先,弘扬康熙家训中“孝悌观”的积极因素,为当代大学生伦理观的建设服务。孝悌观的提倡,有利于正确处理家庭内部关系,使得家族和睦,天下安定。当代社会,各种不敬老、不养老的事件层出不穷,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生作为时代潮流的引导者、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有必要从自身做起,践行这种伦理观,树立良好的“孝悌观”,为整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观的推行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其次,以康熙家训中的“仁爱观”来涵养当代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康熙家训中有一则说道:“天道好生,仁爱为本”,教导子孙要爱惜万物生灵,以慈爱之心待人待物。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较高的知识水平,不仅要在课本上学习这种仁爱观,更要在实际行动中以一颗仁爱之心去处世。近来发生的一起川师大学生杀害室友的案例,让我们懂得了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人与人相处应本着仁爱思想,互相体谅,也许就不会酿成这种大祸。

最后,以康熙家训中的“积善观”来培养大学生的善恶意识。佛家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终有福报,积恶必有余殃。作为一代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尚懂得积善,更不用说作为普通的百姓了。当代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阶层,不只是要懂得积善的道理,更要使其付诸行动,多做一件善事总比多做一件恶事好,不要因为善小而弗为,恶小而为之,要知道量的积累必将导致质的变化,以至于罪大恶极“不可解”的悲惨下场。

家训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在面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所表现出的不良倾向时,能够为大学正确价值观的塑造提供借鉴,引导大学生构建理想的道德人格,为大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邓晓宇.大学生家庭伦理危机与高校道德教育刍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2(30).

[2]薛冬霞,杨宇宁.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价值观的塑造[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7,21(01).

[3]顾迁,译注.孝经[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7.

篇9:听奶奶说家史

娶奶奶的花车很简易。蓝布篷,一个赶车的把式,戴狗皮帽,皮毛上结了厚厚的霜,坐辕左;一个娶亲婆,红头巾裹头,仅露两眼,坐右辕。到了古城村,赖家的大门吱地一声,走出一个夹包的姑娘上了车,马车一溜烟似地消失在冬日的夕阳里。

奶奶家姓赖,大户人家,家庭阜盛殷实。我长大后去向阳镇读初中时,才听说通街村,有个赖大肚子,不接受解放后土改政策,带了自己的武装逃到南山被消灭了,大肚子上被刺刀捅开,刚吃的大米饭洒落了一地。人们把这当经典,传说赖家是大户。赖大肚子是奶奶的堂兄。有人告诉我,奶奶家当时也非常了得。

太阳散尽余晖,繁星布满夜空,载着奶奶的马车驶进了距古城村三十里地之遥的北河村,没有张灯结彩,悄无声息地一家大门敞开着,透出耀眼的烛光,门口三个女人把奶奶扶下车,进了大门,吱的门又关上,奶奶和爷爷结婚了。听奶奶说,那一天,大爷(爷爷的大哥)也结婚。爷爷的父亲圣祥,我的曾祖父,是当时半截河村(现在向阳镇)村长。

奶奶结婚的第二年秋,日本人侵占了东北三省,16岁的爷爷和大爷去了东安师范读书,那时是东北地区最动荡的年代之一。北河村地处穆棱河南岸,涛涛河水,日夜川流,夜里河水拍打土崖声清晰可闻。

我家距河百米有一个院落,院落占地两亩余,两扇板门朝南开,平时只开左侧一扇行人;节日和收获时两扇敞开。门两侧各有几十根拴马桩,桩为碗口粗去皮的槐树。地上散落着马粪,曾祖父每日清晨打扫庭院和清理门口的马粪,从不间断。院内上房四间,两侧耳房各一;东西有厢房。

曾祖父、曾祖母带着年龄还小的老儿子和惟一的姑娘住上房东两间,爷爷和大爷结了婚分住西两间。东耳房储粮食柴草,西耳房杂物,东厢房牛马圈,西厢房各式工具。院内大门两侧,两垛整齐的白碴子,每年一入冬,姓黄的伙计都要劈两垛,备雨天烧火做饭。上房后,是不大的果园,葡萄一架,灯笼果一丛,海棠两棵,一棵大秋。暮春酸甜紫红的灯笼果,挂满枝头,灯笼果树有刺,不易摘,远观,似张灯结彩般。上了秋,葡萄、海棠、大秋依次成熟。

曾祖父是他们兄弟四人中惟一的读书人,曾祖父行四,当时人们都称他四爷,而且是远近闻名的四爷。日本人一进东北,曾祖父就辞掉村长。专为百姓拟诉状,打官司,是百姓的师爷。奶奶说兵荒马乱的你太爷的日子也不安稳。哪方人马来了,都要精心地伺候着,胡子、中央军、日本人。

胡子就是土匪,鱼肉乡里,是常有的事。奶奶说,家中有个七哥,是我家远房,老俩口住北河村村口,三个儿子都在外地。胡子知道七哥家富有,冬夜胡子闯进家,不给钱粮就把七哥七嫂绑上架子,下面生炭火,倔强的七哥七嫂被活活烤死。胡子一无所获地连夜开走了,曾祖父看了全身肿胀的七哥老俩口,摇了摇头,把他们雪葬了。那夜曾祖父对族人说,今后遇有胡子,先给钱粮保命,日后大家再帮扶过活。说完掸掸身上的土垂头走了。奶奶说那天第一次看见曾祖父落了泪。

曾祖父原在吉林省柳河。小时开始读书,家中农活都由曾祖父的父亲和曾祖父的三个哥哥打理。当时曾祖父的父亲有个哥哥去了蜂蜜山。蜂蜜山是鸡西市的最高峰,海拔1200米左右,拾级及顶,可鸟瞰八百里兴凯湖。曾祖父的三伯父因膝下无子,故向吉林老家要个儿子,继承田产。曾祖父读书不理农事,三个哥哥同意把四弟过继给三伯父。曾祖父坐马车来的蜂蜜山,上路那天,秋阳正烈,丝毫无风。曾祖父带了个驾车的把式,姓黄,和他年龄相仿,颠簸了半个多月来到了鱼米之乡蜂蜜山。

上一篇:套圈作文600字下一篇:1监理部考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