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风家训

2024-04-27

家规家风家训(通用15篇)

篇1:家规家风家训

良好的家风,塑造今天的我们;严格的家训,创造了我们尊敬守礼的行为习惯;富有哲学的家教,赐予我们美好的未来。

我的家风

从小到大,爸爸妈妈都厌不其烦的告诉我:“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不要随随便便收别人的礼物。”于是,现在的我养成了不收人家礼物的行为习惯。一家人应该团结一致,不可以打闹,这样才能和和美美,还有,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们在一家人面前就应该实话实说,不该遮遮掩掩,这样才像一家人,这同时也是爷爷的心愿。

我的家训

诸葛亮曰: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从小就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不可以铺张浪费;做事情应该静下心来,心里不得浮躁。从小树立远大理想,成长过程中一直不停的向它奔去。

我的家教

没有梦想的孩子是没有未来的,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冰心 小时候,我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我相信我一定会成功!虽然没有妈妈的支持,但我有爸爸的祝福。从小到大,妈妈没有支持过我任何事,认为我什么事也不会成功,但我无所谓,因为我有父亲的祝福,他,值得我尊敬,我更不会让他失望。我的父亲,虽然患有残疾,但他却是我的精神支柱,我小时候就特别尊敬我的父亲,也特别听他的话……“我一定会成功的!”——赠与我的演艺梦。

这就是我的家风、 家训、 家教!我以它为之骄傲!

篇2:家规家风家训

家风伴我从懵懂无知走向成熟,一步步在人生的阶梯上踏上脚印,是它塑造我的无形力量——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模糊的记忆中,妈妈教我懂礼貌,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品质方面严格把关。时间不紧不慢的流逝,事情一次一次的发生。我们家的争议声又一次直逼耳际:

“你说你都多大了,干什么都干不好。瞧瞧,让你给阿姨倒杯水,干嘛倒那么满,洒的到处都是。”一向宠爱我的妈妈一边擦着桌上的水,一边又开始唠叨了。虽然说,妈妈的“话匣子”有点烦人,但勉强算得上是“音乐”。就听下去吧。原来今天早上我家来了位做客的阿姨,妈妈命令我去倒一杯水给阿姨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不料,我的手好像触电了一样,不小心抖了一下,水就倒满了。有点不小心,不过我不是故意的。阿姨走后,妈妈的“低音小喇叭”开始不停地的播放,做事稳重,不要三心二意,以后给别人倒水是不能倒满的,水倒满了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我默默的记在心里。

妈妈一送走客人,回来就又对我挑毛病了。我怎么这么倒霉,“……!”“那么大了,连点规矩都不懂,客人来了也不知道打声招呼,只顾忙自己的。”你千万记住了,“要学会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得有礼貌。”从此以后,家里来客人我一刻也不敢怠慢,急忙左一声“阿姨好”,右一声“叔叔好”。

我在妈妈的话匣子里学到懂礼貌,尊重他人,做事专心……伴随着岁月,年龄不断增长,妈妈却毫不松懈。告诉我:“这些事情虽然微不足道,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可以直接影响你的成长。对你未来在社会上做人处事有非常大的帮助。”我的家风由我的妈妈培养出来,从小开始一步一步,一件一件。

没有错,好家风的养成,是正能量的传递,也是以后对自己教育的回馈,只有家风好了,国风才会好。

篇3:家规家风家训

我国古代的家训可分成处理家庭关系类和家庭成员成长过程中的德育教育类两大类。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人口的增长、累世共居的大家庭家族的增多, 单纯依靠血亲和情感说教已经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这两类复杂的家庭关系和维持家庭生活的很好运转。适应历史发展需要成文的家训、家法、家规开始在社会出现并且在家庭教育和维护家庭团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早期家法也是师法在《后汉书·儒林列传》中有如下的记载:东汉刘秀因爱好经术, “五经博士, 各以家法传授”, 师之所传, 徒之所受, 无敢一字出入, 以一家之言, 独特之学, 向弟子传授其学的做法即为“家法”, 亦即“师法”。到了南北朝时期, 家法解释成为礼法的同义词, 成为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的规范和民间私法。

古代有名的家法有《柳氏家规》、《包孝肃奏议》和司马光《居家杂仪》等其中唐代的《柳氏家规》被认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和完整的家法。古人家训注重劝导性教育与强制执行相辅相成, 礼法并重。家法家规具体规定了家庭生活中的秩序和道德标准, 要求家庭成员努力遵守, 劝教不听者才用刑罚, 惩罚的种类与形式繁多, 而且非常残酷。古代民间的家训、家法、家规同国家法律一样具有强制性, 因此它可以与国家法率互相补充, 扬善抑恶、表扬先进、惩治落后, 为维护社会稳定、家族兴旺发挥了积极作用。

2 对现代德育的启示

古代的家训、家法、家规对德育工作的贡献很大, 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失去了家训、家法、家规的保障和维护, 导致了部分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增加了我国德育工作的负担。如何进行家庭中的规范教育, 对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建设都将助益莫大。

2.1 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需要家训、家法、家规的辅助

一个人出生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要依赖于别人的照顾, 家庭承担了抚养子女的天职。在中国社会家庭的作用非常重要。了解传统社会的政治体制, 社会结构、文化特点都需要解剖家庭这个细胞。中国新文明秩序的建立, 德育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利用、消化家庭伦理的思想资源。家是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组成单元。家庭教育是社会教育最重要的教育, 家庭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建立良好的家训、家法、家规等以法治家。家庭在社会上处于中心地位, 德育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需要家训、家法、家规的辅助。

2.2 家训、家法、家规维护良好的家庭秩序有利于德育工作的

开展

在《孝友堂家规》中有如下的论述:“迩来士大夫, 绝不讲家规身范, 故子若孙鲜克由礼, 不旋踵而坏名灾己, 辱身丧家。不知立家之规, 正须以身作范。祖父不能对子孙, 子孙不能对祖父, 皆其身多惭德也。一家之中, 老老幼幼, 夫夫妇妇, 各无惭德, 便是羲呈世界, 孝友为政, 政孰有大焉者乎。”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小型社会生活组织, 每个家庭成员又都是相对独立个体, 家庭的运作需要一定的秩序;社会是一个秩序的存在, 家庭共同体亦需要秩序的存在。“以法治家”是人类社会生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 古人在治家的过程中能够动用惩戒否定的方式给家庭成员、后辈子侄以“畏惧”、“敬畏”教育, 不失一种有意义的努力。现代的德育教育也应当从“以法治家”入手, 通过优秀的家训、家法规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增强提高成员的德育意识, 进而促进整个国家的德育工作的开展。

2.3 继承和发扬古代家训、家法、家规的优点

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而家庭的作用更大。深入研究古代家训、家法、家规的优点和精髓, 继承优秀的家教文化, 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国有国法, 家有家规。家规在社会的作用是和法律同等重要的。国家可以通过研究和挖掘历史上优秀的家训、家法、家规等家教内容, 继承和发扬它们的优点。组织专家研发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规范, 然后向社会普及指导现代家庭的家长更好地教育子女, 这样可以减少家庭教育的盲目性。我国南宋的哲学家、教育家朱熹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他认为只有通过严格的家庭教育, 才能使学子“变化气质”, 他制定的《童蒙须知》、《程蒙学则》和《训蒙诗》等作为父兄在家教育子弟的守则。还有清朝李毓秀所作经贾存仁修订的《弟子规》也可以作为家庭教育的参考。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 孔子有言“德之不修, 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徒, 不善不能改, 是吾忧也。”;明代方孝儒在《送李生序》中说“古之育才者, 不求其多才, 而惟养其气, 培之以道德, 而使之纯。”。以上文献都可以作为研究家庭教育规范的参考资料。在全国高度重视德育的今天, 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史流传下来的精髓, 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对德育工作可以起到积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3 结语

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千家万户日常生活, 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有着很多优良的传统。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家训、家法和家规的长处来加强德育工作, 维护社会的和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下, 未来的德育工作应该是以学校引领、家庭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的德育格局。

摘要:我国古代的家训、家法、家规是国法的有效补充, 为维护社会稳定、家族兴旺发挥了积极作用。古代的家训、家法、家规是古代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古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它们对现代的德育工作有很多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家训,家法,家规,德育

参考文献

篇4: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一饭三吐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怎能不慎重呢?”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命子迁》(作者:司马谈)

“此孝之大者”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司马谈的《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谈热切希望儿子司马迁能完成他未竟的大业。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此话信然。

《诫子书》《诫外甥书》(作者:诸葛亮)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儿子诸葛瞻和二姐之子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圈点】《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

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等等。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诫皇属》(作者:唐太宗李世民)

“每餐一食,则念耕夫”

唐太宗李世民非常注重对皇子们的教育,在《诫皇属》中,李世民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每穿一件衣服、吃一顿饭,都不要忘记蚕妇农夫的辛勤。

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圈点】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包拯家训》(作者:包拯)

“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

包拯以公廉著称,刚直不阿,执法如山。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即包拯的儿子包珙。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诲学说》(作者:欧阳修)

“玉不琢,不成器”

欧阳修4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减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于是他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袁氏世范》(作者:袁采)

“小人为恶不必谏”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在任乐清县令时,撰写《袁氏世范》(又称《俗训》)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历代士大夫都十分推崇该书,奉为至宝。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朱子家训》(作者:朱柏庐)

“毋临渴而掘井”

朱柏庐的父亲在守昆山城抵御清军时遇难。朱柏庐侍奉老母,抚育弟妹,播迁流离,备极艰辛。他始终未入仕,一生教授乡里。他潜心治学,以程、朱理学为本,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与顾炎武坚辞不应康熙朝的博学鸿儒科,与徐枋、杨无咎号称“吴中三高士”。

《朱子家训》问世以来,成为有清一代家喻户晓的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弟子规》(作者:李毓秀)

“凡是人 皆须爱”

李毓秀科举不中后,就致力于治学。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

《弟子规》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篇5:家风家训家规句子

2、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3、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4、涵养诗书几分儒雅气,留住人生一片明月光。

5、遇合理之事则从。

6、维祖卓识图迁,艰难风雨肇云,世系移蕃,各省籍贯他州;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焉。

7、爱是和谐的缘起,也是和谐的总纲,没有爱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家庭。

8、儿孙自有儿孙福,勿为儿孙做马牛。

9、家风:耕读传家久,孝友继世长;家训:知书明理,忠孝仁义,勤苦俭约,立业兴邦。

10、女人要柔和,安详笑容,和谐一家的人缘。

11、乐家。乐业。爱己。爱国。家家和,天下兴。

12、每个婆婆应设想到是自己的女儿嫁进这个家里,婆婆应疼爱儿媳如同疼爱自己的女儿。如做不到,儿媳会用同样方式去对待她发后的媳妇,造成恶性循环。

篇6:家风家训家规名言

2.警惕过于追求物质利益的思想倾向。

3.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4.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

5.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6.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7.治家四则运算:加俭朴,减奢侈,乘廉洁,除贪心。

8.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9.廉政为官心不慌,公平正直气轩昂;光明磊落无尘垢,两袖清风百世芳。

10.古之圣君贤相,若汤之昧旦丕显,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继日、坐以待旦,盖无时不以勤劳自励。<无逸>一篇,推之于勤则寿考,逸则夭亡,历历不爽。为一身之计,则必操习技艺,磨炼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虑,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长才识;为天下计,则必己饥己溺,一夫不获,引为余辜。大禹之舟乘四载,过门不入,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皆极俭以奉身,而极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称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劳也。

11.勤俭孝贤乡亲浓,家风和煦满堂香;厚德载物天下走,自强不息中国梦。

12.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1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14.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15.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16.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17.孝敬父母是等不得的。

18.山珍海味诱惑嘴,油腻荤腥易伤胃,一日三餐不浪费,合理膳食健康追。

19.尊师重教,博学求真;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勤俭持家,担当责任。

20.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21.不亲自教授子女,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22.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23.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24.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篇7:家风、家规、家教、家训

家风、家规、家教、家训

一、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

二、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

四、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许请客送礼;

六、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

七、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

八、生活要艰苦朴素;

九、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

篇8:家教、家风与家训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们第一任教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修、齐、治、平。有位年轻人曾和我讲:修齐治平, 可概括为ABCD, 首先要重视AB, 要修身, 又要齐家, 讲B不忘A, 讲A不忘B;讲A和B不要忘记C和D, 讲C和D也不要忘记A和B。我很赞成他的意见。修、齐、治、平确实都是密不可分的。

一个力图治国平天下的人, 首先要修身, 而修身又要从齐家开始。我长期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图书史, 这些年又专讲国学, 对此感触颇深。在研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史的过程中, 我发现历代仁人志士, 之所以成为名留千古的英雄豪杰, 其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就是都拥有成功的早年家庭教育, 如我们熟知的周公戒子、孔子庭训, 孟母三迁, 岳母刺字等都是成功家教的范例。

正由于有了家戒、家训, 形成了家教与家风, 所以这些家庭在社会上体现的多为“正能量”“主旋律”。从中国家教史上, 还可看到陆续出现了《孔子家语》《颜氏家训》《康熙庭训》, 还有司马迁之家教、司马光的《家苑》;又如宋人袁采的《袁氏世苑》等。在《史记鲁周公世家》中, 周公旦在他儿子就封鲁国时, 谆谆告诫, 可视为中国历史上家教之范例。又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在父亲病榻前接受遗嘱的过程, 提出“孝始于事亲, 中于事君, 终于立身, 扬名于后世, 以显父母, 此孝之大者。”这些对司马迁一生无疑起到很大作用, 产生了很大影响。

近日, 读《习仲勋传》一书, 载有习近平同志在父亲88岁“米寿”寿辰时撰写的祝寿词, 可谓家风、家训、家教的典范。现将信中部分内容附于此, 供大家研习家风、家训、家教时学习参阅并身体力行。

习近平给88岁父亲习仲勋的拜寿信

自我呱呱落地以来, 已随父母相伴48年, 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 久而弥深。希望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宝贵与高尚品质很多, 给我最深印象的大约如下几点:

一是学父亲做人。父亲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我党同志的普遍尊敬, 首先是因为您为人坦诚、忠厚。您曾教诲我, 您一辈子没有整过人和坚持真理不说假话。并一以贯之, 这正像毛泽东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 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不做坏事”。

二是学父亲做事。您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从不居功, 从不张扬, 对自己的辉煌业绩视如烟云。这才是成大事者的风范, 永远值得我辈学习和效仿。

三是学父亲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 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 还是身处逆境, 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 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社会上喊我们是“狗崽子”的年代, 我就坚信我的父亲是一个大英雄, 是我们最值得自豪的父亲。历史已经证明, 您是一个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四是学父亲的赤子情怀。您是一个农民的儿子, 您热爱中国人民, 热爱革命战友, 热爱家乡父老, 热爱您的父母、妻子、儿女。您用自己博大的爱, 影响着周围的人们, 您像一头老黄牛, 为中国人民默默地耕耘着。这也激励着我将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事业中, 报效养育我的锦绣中华和父老乡亲。

五是学父亲的俭朴生活。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 家教的严格, 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 养成勤俭持家的习惯, 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 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

篇9:中国古代经典家规家训

周公旦的《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世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识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司马谈的《命子迁》

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司马谈是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这个职位是汉武帝新设的官职,可以说是汉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

由于责任心极强,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后成文为《命子迁》。司马谈希望自己死后,司马迁能继承他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司马迁不负父亲之命训,最终写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名垂青史。

【圈点】有人说,没有司马谈的《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记》。

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民间传说中著名的智慧人物。

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希望儿子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从两封信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对儿子和外甥的要求是一致的。

【圈点】《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

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7卷计20篇,谈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颜氏家训》一书中,许多名句一直广为流传,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等等。

【圈点】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唐太宗的《诫皇属》

作者:唐太宗李世民(598-649),唐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

帝王家训代表作之一,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诫皇属》。

在《诫皇属》中,唐太宗告诫“生于富贵,长自深宫”的皇属克制自己,珍惜财物,不可奢侈。“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在听闻决断的时候,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为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他们,也不要因为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

【圈点】唐太宗对皇属都有如此严格要求,“贞观之治”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

《包拯家训》

作者:包拯(999-1062),北宋名臣,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而著称于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誉。

包拯以公廉著称。他在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即: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中。这条家训被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照后世。

【圈点】包拯的家训,既是他对后人的训诫,也是他一生的品格写照。

欧阳修的《诲学说》

作者: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圈点】欧阳修以“玉”喻“人”,劝戒子孙努力学习,提升自身修养。其诲学有道,可谓金玉良言。

袁采的《袁氏世范》

作者:袁采,宋人,生年不详,卒于1195年,1163年进士,后官至监登闻鼓院,类似负责信访接待,为官刚正。

袁采任乐清县令时,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

《袁氏世范》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所以又称《俗训》。书中有许多句子十分精彩,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党人不善知自警”等等。《袁氏世范》很快便成为私塾的训蒙课本,历代士大夫都推崇该书。

【圈点】《袁氏世范》是中国家训史上可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真正做到了“垂诸后世”。

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作者:朱柏庐(1627-1698),明末清初江苏昆山县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

《朱子家训》全文500余字,内容简明赅备,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问世以来,不胫而走,成为有清一代教子治家的经典家训。

其中一些警句,如“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等,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圈点】《朱子家训》全文虽只有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

李毓秀的《弟子规》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李毓秀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在清代后期广为流传,几乎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响。

【圈点】《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篇10:家风家训家规

116

沈琴丹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正如培根所说,瓜是长大在营养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长在恶性土壤中的最好。成长在一个充满力量和气节的家风里,可以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出色的人物,去发觉自己的无限潜能。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这么被人们永久流传下来的,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也正是如此,一个家庭想要兴旺发达就必须严格在心中铭记这个家规,用信念去实现他们,像法律一样看待他们。《颜氏家训·墓贤》中说道“是以与善人居,如如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在家庭中每个人的职责也都是不一样的,有不同讲究之道。男人无志,家道不兴。女人不柔,把财赶走。女性性情应柔美如水,这样才会旺夫贵己,钱财运气自然随之而来;女性若性情强硬、凶悍、气势压人、顽固偏激、心存报复怨毒,咬牙切齿、怒目瞪眼、结果只会伤人费己,克夫贱己、福报尽失、容貌枯憔。老人要宣扬家风,父母要示范家风,夫妻要掌舵家风,子女要继承家风,孙辈要顺受家风,兄弟姐妹要竞比家风。

道德是天地的规律,本分是个人的规律,我们违背了规律,人就有灾难了。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小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

每当盛夏时节,我的记忆总会被带回家到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那天姥姥吃过晚饭后去锻炼,在她出门后没多久突然刮起了大风,狂风把大树吹打的动摇西摆,还不时的发出一阵阵呼呼的响声,伴着天空中银龙般的闪电,豆大的雨点也不甘寂寞的敲打起了窗户,眼前的场景让我们心里顿时焦急了起来,顾不得多想,抓起一把雨伞就向门外跑去,刚到楼下就碰到了满身雨水的妈妈,当她知道姥姥还未回家后,二话不说拿过我手中的伞就奔入了雨中,看着妈妈在雨中渐渐消失的身影,我心底闪过一丝担忧,我站在原地冷风席卷着雨丝时不时的飘到身上,吹的瑟瑟发抖,但我仍踮起脚尖不停的向远处张望,此刻的时间对我来说是那么漫长,终于我看到了两个熟悉地身影相携着朝我这边走来,悬在我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我跑上前紧紧抓住了她们的手,此时雨声似乎不再那么大了,因为它已经被我们三人的笑语声所掩盖,空气也不再那么冷了,因为亲情的气息已经温暖了每个角落。

篇11:家规,家训,家风。

我们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而且从小就受到父母、老师的教诲。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是每个中国人,每个家庭良好的家规、家训的传承。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今天,我们不说远的国法,就来说说近的——说说我们家的家规、家训。

从我懂事时起,家里老人就教导我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诚实的人,就不会得到别人的信任。其次要上进,好好学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行。再有就是对人对事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可以说我的家庭家规是比较严厉的,小时候,生活上点点滴滴的教导。比如爸爸妈妈要求吃饭要有规矩,家里来客要有礼貌,学习要努力呀等等。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我感到庆幸,也感到幸福。因为父母不仅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还给了我健康的心灵和人格。我的爷爷是一名解放前就入党的老党员,我的爸爸也是一名党员,还是一名木匠,在我记事起,村里就经常有人来找爸爸帮忙,不管多忙、时间多晚爸爸都没有怨言。爷爷也很支持爸爸:“说到,都是乡里乡亲,来找你做点活,那是信任你。”生产队的时候爷爷去给村里看管庄稼,记得有一次夏天我想吃地里的西瓜,爷爷不让摘。他对我说:“这瓜是村集体的、是国家的、是党的瓜。”不能因为你爷爷给村里看庄稼我们家就能先吃。等过几天,“瓜熟好了,集体采摘,咱们家就能分到瓜了,到时爷爷给你挑个最好的。”当时我真的不理解,后来随着自己慢慢长大我明白了,爷爷时时刻刻都铭记自己是一名党员、遵守党的纪律。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是爷爷给我上的“人生中第一堂党课。”

记得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家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影响着社会之风。对于最近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家风家训的提倡和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的文明进步关系到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刚刚闭幕的中纪委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总书记再提“全面从严治党”新要求。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高压惩治腐败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保证。这就要求党员的学习,并带动身边人员学习。自古以来,“家和万事兴”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党风端。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文明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相信在这些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的影响和教育下,我们伟大祖国未来一定是辉煌的、灿烂的。

篇12: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认为,勤俭节约正是我家的家风。就从我的爷爷说起吧,爷爷勤俭节约的品德是我们小区家喻户晓的。在我印象中,爷爷买菜是特别有意思的,只要是他去过的店,一定会看到一番讨价还价的“大戏”。爷爷将小区闲置的花坛改造成菜园子,种上一些蔬菜,获得了小区叔叔伯伯的一致好评,都来找爷爷“取经”;在我小时候看来,爷爷还是一个“小气鬼”。爷爷从来不给我买零食,我每次看着别人家的小朋友大包小包的往家里提东西,心里都不是滋味,那时候总是觉得爷爷太节约了。但是现在,我理解爷爷的做法了,这都是为了我着想,再说了,爷爷费劲口舌买来的菜,不好好吃饭真是对不起爷爷。我的爷爷还是一位“变色爷爷”,怎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的爷爷可以把衣服由黑色穿成灰色,也不舍得买新衣服,每次都说:“还可以穿,我好穿得很。”爷爷总是教导我要勤俭节约,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

我的妈妈经常教育我说:“为人要诚实守信,要敢作敢当。”我把妈妈的话牢记心中,每次妈妈出去打麻将,我都会把妈妈出门的时间和回家的时间一五一十的告诉爸爸。妈妈在这时,总会给我使眼色,而我每次都会大声的告诉妈妈要敢作敢当。

篇13:家规家风家训

家风,亦称“门风”,诠释为一个家庭或家族代代繁衍逐步形成较为稳定的传统风尚;家训,指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小以修身齐家,大以治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个人成长具有独一无二的约束力和凝聚力,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价值观改变,家风家训成为家族精神寄托的载体,与德性发展相符,为走向社会、形成系统化的社会道德人格奠定深厚基础,其资源之“宝贵”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层次。

一、家风家训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为个体认知,转化为实际行动,对于家庭教育、个人德性培育具有建设性意义

中华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是重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涵养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风家训则立足于国家、社会、个人三层面,以基本价值观为根,旨在将主观意志产物转之立身之本、行动之基,成为一个家庭成员判断是非、辨别善恶的标尺。家风是一种综合力量,是思想、情感、精神等的综合体。“以忠侍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具体演绎,四字承载着民族国家之使命;“孝悌传世,仁和友善”,彰显“孝义”“仁义”,传承朴实价值理念。家风家训以“言传身教”立足于家庭价值观的塑造,“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家庭成员的成长,其积极向上的育人价值正符合当代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与培育。

二、家风家训促进法制建设,具有行为规范力,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

法律的性质和特点决定其无法规范约束人们的全部行为。而道德以其柔和性和自觉性弥补了法律在功用上的空缺之处,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和规范力。例如,“和谐”作为中华民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家族家训中的“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等理念相辅相成,在人们日常行为规范中追求处世“和谐共处”,将“和谐”精神融入“文化基因”,避免用法律武器解决矛盾事件。而家风家训所产生的强大的规范力,则根源于其对个人价值观的深刻塑造,其道德观念深入人的内心,成为价值判断的标尺,并以其健康向上的正能量从本质上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三、家风家训传承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中赋予传统文化时代价值

家风家训融入优秀的民风民俗,是家庭风尚之精髓,在历史变迁中沉淀为价值观之精华。例如,被誉为“古今家训之祖”的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的现世精神堪称时代宝贵资源;南宋朱熹的《朱氏家训》,字字珠玑,倡导重德修身,人际和谐,是朱熹治家、做人思想的浓缩。换言之,我们对家风家训的谨遵,其实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发展。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程,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应充分利用好家风家训资源,将其价值发挥至最大化。笔者认为,首先,父母在家风家训的言传身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人父母要谨遵家风精神宗旨,以实际行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榜样作用。同时,要提升对子女家风家训的教育培养意识,注重教育时机、净化教育内容。其次,家风家训在互联网时代受到剧烈冲击的同时,其实也为其传播开拓了新途径,应充分利用好新媒体资源,如利用新媒体年轻用户的特征进行潜意识教育,使其成为快捷渠道;建立长效教育机制,扩展家风家训传播领域,广泛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并建立后期效果评估体制,以此坚定文化自信。最后,要妥善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时代演进中不断赋予家风家训新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将其资源价值发挥到最大化,才是家风家训最终的追求方向。

正所谓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才社风清,社风清则社稷安。家风家训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资源,能搭建起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沟通桥梁。唯有搭好这座桥,才能沟通好桥两边的“小家”和“大家”,方可实现家庭和谐、社会安定、国家兴旺发达之盛局。

参考文献

[1]言午,雨晓荷.家风家训[J].晚霞,2014(23).

篇14:好家风,好家训

我家很民主,尊重每一个人。凡是涉及全家三个人的事时,都会征求每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意见不一致,还要投票表决呢。

去年给新房子买家具时,爸爸妈妈在朋友的介绍下看中了一套,其中包括三个大床。他们不仅把实物照片带回来了,也谈好了价格。但我很想买一个上下层的儿童床,这种床我在别人家里看到过,很喜欢。当爸爸妈妈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的想法。最后,爸爸妈妈不但没有强求我买大床,还特意为我网购了一个儿童床。

我家的节约意识也很强。小时候,我特别爱玩水,尤其是夏天,我总爱在浴室里拿着水龙头冲来冲去,觉得水冲刷的声音很好听。

有一天,我又偷偷开始水上大战。不巧妈妈进来了,被淋成了“落汤鸡”。我以为妈妈肯定会怒发冲冠,因此吓得不敢出声。没想到妈妈只是心平气和地对我说:“如果你浪费一点,我浪费一点,那得浪费多少啊!”我不屑一顾地调皮地回答:“浪费了两点。”

妈妈没说什么就走出了房门。我想继续玩水,发现水龙头不出水了。我问妈妈,她说是我把水浪费完了。我不太相信,但也没有办法,只好去玩别的。玩累了渴了,我要水喝,妈妈又说水已被我浪费完了,没水喝。我终于彻底崩溃,大哭起来。

这时,妈妈把我拉到电脑前,让我看了很多干旱地区的图片,边看边给我讲解。我慢慢地理解,水是生命之源,而且绝大部分的水不可回收,应该节约每一滴水。如今我的资源节约意识变得越来越强。

篇15:家规家训家风作文

有一天,我家水管漏了,于是我们打电话叫人明天上午来修水管。第二天,我和妈妈两个健忘虫早就把昨天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一大早妈妈就领着我奔姥姥家去了,在路上我突然想起昨天修水管的事,连忙对妈妈说:“妈妈不好了,今天上午不是有人要到我们家去修水管吗?万一他们来了没找到人怎么办?”“呀,我怎么忘了,快回家。”妈妈二话没说,连忙把自行车掉头就骑,我对妈妈说:“算了吧,都骑这么远了,还回去啊?”妈妈教育我说“傻孩子,我们约好了人家,怎么能不讲信用呢?”我顿时哑口无言。诚实守信,自然也是我家的家规之一。因为诚实守信会成为你一生享不尽的财富

“我回来了”。听到说话声,我从房间走出来,凝望着刚下班的妈妈,她拖着疲惫的身子,有气无力的坐在沙发上,我赶紧拿着拖鞋,走到妈妈面前说:“妈妈换下鞋子,让脚舒服点吧。”妈妈抬头微笑着说:“如玉你长大了,懂事了。”我又帮妈妈捶捶背说:“我都是跟你学的,每次奶奶到我们家,你都会这样做的。”为父母递一杯热茶,为劳累的父母倒上一盆洗脚水,往往一件小事就会让家充满温馨。

“百善孝为先,行善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儿女的义务责任,孝敬父母不仅是我们家的家规,也是我们一生的责任,爸爸总是说孝顺,尽孝,没有顺没有尽哪来孝?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让他们顺心,感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他们来,爸爸还常说,孝敬无底线,就是说对大人尽孝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我要牢牢记住这几句话从小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训则是尊敬长辈,孝敬父母,自强自立。俗话说“父爱是船,母爱是帆。”父爱破着浪前行母爱引导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不断找到方向行驶,它们让我在成长的海洋中乘帆破浪,让我不畏前险。

上一篇:谈资源开发过程中职务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下一篇:武山社区2011年信访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