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氏家训

2024-04-10

钟氏家训(通用11篇)

篇1:钟氏家训

钟氏祠堂大门对联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出钟姓的郡望和源流。

千秋士表;一代人师。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代御史中丞钟雅,官御史中丞,直法绳违,敢于制裁违法犯罪者,忠心侍卫天子,以身殉职,追赠光禄勋。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隐居在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徙千余人。与陈实、荀淑、韩韵并称为“颍川四长”。

飞鸿舞鹤;流水高山。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钟繇,工书法,书若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下联典指春秋时楚人钟子期精通音律,善辨琴。伯牙鼓琴,他能分辨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因被伯牙引为知音。

书成舞鹤;孝足感乌。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下联典指宋·钟伷,性至孝,父丧尽哀,有群乌鸣墓前,人名其墓曰:“感乌堂”。

诗书悦性;山水知音。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钟皓,隐居密山,以诗律教授,门徒千余人。下联典指春秋·钟子期听俞伯雅鼓琴,有高山、流水之音。

颍川世泽;诗书家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朝梁·钟嵘,作《诗品》。下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书法大家。

颍川世德;大傅家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钟氏宗祠“颍川堂”联。

在家敬孝;为国尽忠。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成都市柏合镇万亩梨园村钟家大瓦房“琴墨堂”联。

高山流水第;舞鹤飞鸿家。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下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联苑称圣手;艺坛号全才。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廪生钟耘舫,长期从教,工诗文辞。尤以联语名于后世,被誉为“长联圣手”。著有“振振堂集”。下联典指清代女文化名人钟若玉,能诗、工书、善画。说者谓:“其诗宗韩柳,字效钟王,画临雀白,闺阁中不易得之全才也。”。

颖川列四长;龙南号一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元代雷州学正钟柔。字元卿,龙南人。笃学,融贯经史,下笔千言。晚授于乡,从者数百人,咸悦服,称“一峰先生”。著有《诸经篡说》等。

颍川家风远;汀州世泽长。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钟氏宗祠联。

颖水千年秀;川流万载长。

——佚名撰广东省南雄县梅岭山珠玑巷钟氏宗祠联。

篇2:钟氏家训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鹤顶格嵌典繁体字“锺”(钟)姓的析字联。

流水高山怀古调;秋霜春霭触孺思。

——钟近光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萍乡县城关钟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于听琴故事。下联表示后代子孙对先人的追念,因古代子孙于春秋之季感于时令变化而祭祀祖先。

一曲琴音留太古;八分书法冠群伦。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春秋楚·钟子期事典。联典指三国魏·钟繇事典。

三年耀武群雄服;一日回銮万国春。

——唐·钟谟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翰林学士、诗人钟谟集句联。

四牧守受成李母;两夫人媲美王门。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钟瑾四子事典。下联典指晋·王浑妻钟氏、其弟王湛妻郝氏事典。

颖川名门出大儒;越国世第仰书家。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学者钟皓事典。下联典指唐代书法家钟绍京。

有客去游丞相宅;无人来访孝廉船。

篇3:从“家训”到“管理”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 他整肃政风, 倡学西洋, 开启“同治中兴”, 其功业无人可效仿, 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影响深远。《曾国藩家训》摘其家书中的精品, 运用他修身齐家的具体事例, 解读他继承先人遗训、结合自身体会, 教导兄弟子侄成人成才的高妙策略。同时, 他还营造出一个令世人艳羡的家庭, 在他的谆谆教诲之下, 几位弟弟均有所成, 湘军与太平军开战以后, 他们先后应征入伍、披坚执锐、驰骋沙场, 成就功名于一时。儿孙辈更是英雄辈出, 其子纪泽, 继志砺学, 出为使臣, 折冲尊俎于国际间, 为中国收复伊犁、夺回主权, 从而英名留世。

我们读曾国藩, 学曾国藩家训精华。到底读他什么, 学他什么, 就是读他的思想, 读他的智慧, 学他的管理经验。每一个人, 每一个行业都可以从曾国藩的身上找到有用的东西。如曾氏的教育子女的经验就启发我们如何培蕴百年企业。中国的企业很难得有上百年历史的, 其兴也勃, 其亡也忽。曾氏一个家族为什么能够兴旺百年而不衰, 这是令人感慨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摘取“曾国藩家训”五个精华观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的基本解读, 去映射出现代企业应学习借鉴的一些管理元素。

修身修心——战略定位

曾国藩教育孩子如何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 并且一定要先进行修身和养心。做人不能够自欺欺人, 懂得分辨善与恶, 待人真诚, 做事一定心安理得, 不做羞愧的事情, 才能够感到快乐, 平和, 才能拥有平和的心境。拥有了平和的心境, 才能够用最真实的面孔去面对世间所有的事和人。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 不信口开河, 不浮夸, 不论什么事, 没有把握的, 就不要去说, 自己能力达不到的, 就一定不要去随便许诺, 一旦许诺了, 无论用什么方法, 一定要尽力的去做。只要你尽力了, 你的朋友看到, 即使没有完成, 对方也不会认为你是个言行不一的人。

曾国藩在办“曾家团练”的时候, 也是在全国开办“团练”7、8家之后。在曾国藩的经营下, “曾家团练”后来居上, 把队伍发展成比清军还强的湘军。曾国藩把对孩子的修养和办“曾家团练”发展成为湘军的思路。同一境而登山者独见其远, 乘城者独见其旷, 此“高明”之说也就使现代企业借鉴为:企业要想做强做大, 不仅要修炼自身, 更要有一个准确的战略定位, 面对同一片境地, 必须坐看深远, 只有登上山峰的人才能见到他的深远, 只有登到城墙上的人才能感受到它的空旷, 这就是所谓的“高明”。

对于现代企业而言, 这是一种长远的战略定位, 对于值得我们企业主们体会与学习。一般一个新企业的产生, 都是在别人已经有的基础开办的。如何定位?就是与已经有的企业有何不同?是企业生存的关键。

刚柔并济——做稳做强

曾国藩家训提出:天地之道, 刚柔互用, 不可偏废, 太柔则靡, 太刚则折。也就是说, 天地间的规则, 在于刚柔并济, 不可以偏废任何一方, 太柔软则没有力量, 太刚硬则容易折断。曾国藩认为, 只有先自立自强稳固自己的位置, 而后以一种广博的胸怀与隐忍的气质才能成就大事。在训练新军没有训练好时, 虽然咸丰皇帝三次命令出山应战, 曾国藩就很好的运用了刚柔并济的应对方法, 和和气气拒绝皇帝的的圣旨。曾国藩在无论是办“曾家团练”, 还是带兵打仗, 他从来不投机取巧, 总是很抓基础, 狠练基本功。曾国藩创办的湘军从建立之初, 为使团队稳定, 大胆进行体制改革和创新, 员工由世袭制改为招聘制, 工资也不由大清集团发放, 而是企业自主操作。这样, 就完全摆脱了对大清集团在产权和人事上的依赖, 真正建立了政企分开、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 而且在稳固基础上, 湘军也逐步壮大。在打仗时候, 每一仗都是稳稳当当地打, 便是速战, 也要稳打, 便是奇袭, 也要稳攻。后来的蔡锷练新军, 蒋介石治黄埔, 都分外推崇这一点。

所以, 在与太平天国公司的市场争夺中, 湘军公司的业绩远远胜于绿林公司。作为如今的企业, 如果不懂得刚柔并济管理艺术, 很好运用稳中求强、求新、求变的战略策略, 有一点进步和发展, 就头脑发热, 盲目扩充, 最后适得其反。大家都想把企业做大做强, 如果急功冒进, 往往吃败仗可能就在眼前。

用人勤教——悉心养才

曾氏勤教认为作为领导者必须重视人才的培养而且必须建立科学的培养机制, 在这方面, 曾国藩更是身体力行、孜孜不倦, 其幕僚门生无不对此深为感佩。曾国藩将培养人才的办法归纳为主要三条:读书、历练、言传身教。对于现今的企业而言, 培养人才的方法可以说也不外乎是:读书 (培训) 、历练 (岗位培养) 、言传身教 (领导者的榜样作用) 。曾国藩注重自身修养的一个目的就是希望以自己为榜样, 达到“转移风俗”之目的, 所以他处处留心、不失时机的向下属进行教育, 再言传身教方面曾氏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曾国藩注意人才的培训工作, 在很多培训班上, 曾国藩都亲自讲课, 言传身教, 讲业务, 讲精神, 讲情操, 努力让下属都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级人才。

与曾氏重视对人才培养为己任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现在很多企业领导对此极为漠视, 虽然也能认识到人才的作用, 但说到要在培养人才方面出钱出力, 大多数企业则直接选择了去挖墙角。殊不知, 这样做正是做大企业的大忌。古今中外的无数案例无不表明:成功的领导者或成功的企业、组织其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莫不是立足于在自己培养人才之上的。曾氏勤教培养和使用人才对现代企业提供了如下启发:企业用人首先要以科学的人力资源流程和程序进行;关键岗位的用人, 要探其志, 察其相, 估其力, 然后恰当用之;遇有合适人才, 应重用不疑。

中外知名的企业或企业家的有关人才培养的言论更是表明这点, 柳传志说:“小公司做事, 大公司做人, 人才是利润最高的商品。松下幸之助说:“松下公司主要是出人才, 只是附带着生产家用电器。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大赢家”。

以和治家——铸造团队

曾国藩家风的传承中很重要一点强调了“和以治家, 勤以持家, 发挥所长, 树立威信”的家训。他认为, 无论什么事, 做家长的带头做, 他身为两江总督, 总是抽出时间来陪孩子, 教育孩子, 自己不会但是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即便请了老师, 自己也要去学习。陪伴, 了解, 沟通, 理解, 树立威信, 发挥各自的长处, 这样一个家和美而团结, 遇到什么困难与挑战也不会担心。

曾国藩通过在官场的实践引到了家训上, 然后再以家训感染到了他日常的领导与管理。以个人品牌人格魅力和信仰感召天下人才, 以教育培训、高薪养廉和激励政策吸引人才, 打造了“神州第一幕府”, “天下英才, 尽入曾幕”。

湘军集团公司建立伊始, 由于曾国藩担任大清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经理的身份, 以及爱才如命、知人善任的美誉, 因此树立了良好雇主品牌。天下英才, 纷纷投奔到曾国藩帐下, 摩拳擦掌准备干一场大事业。一时间, 曾国藩的顾问机构高朋满座, 人才济济。据统计, 曾国藩的顾问团人才实际在400人以上。出自曾国藩专家顾问团的人才, 到曾国藩去世时, 担任事业部副总裁以上官职者达22人, 同时, 担任各地分公司总裁以上职务者也达到20多人, 大清集团当时全国设立8大市场总监, 有5人出自曾国藩的顾问团。

如何培育有主义的团队, 曾国藩治军原则是:“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要义”, “带兵如父兄之带子弟一般”, “爱民为治兵第一要务”。曾国藩却比我们很多企业家做的更深远:办企业办事业, 不仅需要聚拢人才, 更重要的是需要团队中领导的魅力, 树立起个人品牌, 而且团队的高效是建立在理解、沟通、和睦、各有所长基础之上的。

机智灵活——处变不惊

曾国藩家训讲到:君子临大难而不惧, 视白刃若无也。就是说君子在面对大的困难从不畏惧, 看到闪光的刀刃放在面前就像没看到一样。大家很清楚, 大清集团的法制不很健全, 市场化程度比较低, 于是商场与官场总是纠缠在一起, 难舍难分。这样, 在大清各级部门之间上斡旋逶迤, 推行超级公关战略就势在必行。

面对内部倾轧严重的现状, 湘军集团公司要想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有大靠山撑腰。后来实际的最高领导慈禧太后也对曾国藩颇为信任, 这就为湘军集团的成功扫清了障碍。当然, 由于利益和观念上的冲突, 加上曾国藩对传统体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 来自大清公司内部的阻碍自然难免。曾国藩认为, 面对这错综复杂的环境, 做大事者必须善于处理变乱。处理变乱的基本点有这几个方面:善于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应变, 不拘泥于成规, 而是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灵活多变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问题;要跳出思维方法的固定模式,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全方位地看问题, 不怕突发的事变;要临变不惊, 临乱不慌, 处理变乱要有恒心, 有决心, 有勇气, 不能手软心慈;应当多注意总结、分析, 在变乱发生之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不至于事到临头, 还不知如何应付, 这样就会使自己处于被动的局面;面对变乱要积极地寻找处理变乱的方法, 而不能慌不择路, 毫无根据可循。

篇4:《颜氏家训》:古今家训第一书

《颜氏家训》为什么会受到历代的推崇?

《颜氏家训》共七卷二十篇,内容十分丰富,主要论及家庭伦理教育及治家的方法、品德教育及修身治学的方法、为人处事及养生的方法,以及各种文化知识。这些基本适应了长辈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特别是它继承和发展了儒家“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思想,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的实用型新观念,并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因此,后人认为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化的家训著作,堪称家训之祖。

此书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平易近人的行文风格。颜之推用语通俗朴实,接近当时的口语。在写作方法上,他运用各种修辞,使文章深入浅出,深得人们的喜爱。

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不乏惊世之人。仅以唐朝为例,像注解《汉书》的颜师古,书法为世楷模的颜真卿,凛然大节、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都令世人对颜家印象深刻,更证明了其祖所立家训效用的显著。于是,历代对《颜氏家训》都有着极高的评价,这部书能广泛流传,与其拥有如此高的社会评价不无关系。

直到今天,书中关于家庭伦理、道德修养、为学为人等方面的内容仍有借鉴意义。例如,颜之推认为长辈应尽早培养子女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等到已经养成恶习再去纠正那就太晚了。而且提出家教的关键是父母,父母的行为和教育方法对子女的成长影响很大,必须把爱子和教子结合起来,切忌“无教而有爱”。他还十分强调环境对人成长的意义,希望后辈能够谨慎交友,要向榜样学习。在家训中,他用极为推崇的语言记录了贤人的事迹,目的就在于此。

颜之推为什么要编这样一部家训?

颜之推生活在南北朝至隋时期。当时,门第观念根深蒂固,在此影响下,世家大族都希望族人能具有美好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以及良好的个人修养,以使家族发扬光大。而南北朝又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乱世中能保全家族的最稳妥方式就是文化传家。因此,家中的父兄长辈常将自己的处世之道和原则用纸笔记录下来,传授给自家子弟,希望他们能够以此为鉴,安身立命。这是编写《颜氏家训》的客观条件。

从颜之推个人角度说,在他九岁的时候,父亲过世,其兄长“有仁无威,导示不切”的教育方式导致他“好饮酒,多任纵,不修边幅”。成人后的颜之推深深体会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使后辈不重蹈覆辙,他将自己一生的经验教训写成文章,留给后人,这便有了《颜氏家训》。

为什么会有“家训”类著作出现?

家训是中国传统宗法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指的是家族或家庭对子孙后代修身、治家、睦亲、处世、教学、婚姻、择业、仕宦等方面所立的规矩或告诫的话。一般来说,家教是直接的教育,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须是直接接触、面对面进行。而家训则可以间接传承,即创立家训的人不必和被传承的子孙面对面教授。在家训的规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以及在全体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践行下,会形成一种家庭风尚,这就是家风。

家训著作的产生,首先与古人对社会秩序的体认有关。在古人看来,先确立家内秩序,方能建立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礼记·大学》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就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为调和家庭内部矛盾,规范家庭成员的言行,维护家内之礼,族长或家长就要制定家训,写于家谱中,悬挂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需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否则就要受到家法的惩罚。

另外,由于古代社会教育不发达,教育手段也较为缺乏,这就使家庭成为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教育场所。而家庭教育的文本就是家训,一部好的家训对家族的生存延续往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著名家训知多少

1. 袁采与《袁氏世范》

宋代人袁采从小受儒家思想影响,为人才德并佳。在任温州乐清县县令时,他撰写了《俗训》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后来,有人认为这部家训不仅可以施之于乐清一县,而且可以“远诸四海”;不仅可以行之一时,而且可以“垂诸后世”“兼善天下”,成为“世之范模”,于是建议将此书改为《世范》,《袁氏世范》由此得名。此书共三卷,论及父子、兄弟、夫妇、子侄等各种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阐明了家人族属和睦相处的准则,纵论了立身、处世、言行、交游之道,提供了持家兴业的经验,被誉为“《颜氏家训》之亚”。

2. 陆游与《陆游家训》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所写的家训不长,只有86个字,反映了他的家教思想。陆游认为家长要注重对孩子的思想教育,在行为规范上要对孩子加强良性约束,这对今日中小学教育尤具启发作用。

3. 朱柏庐与《朱子家训》

明末清初教育家朱柏庐著有《朱子家训》,又称《治家格言》。这部书以“修身”和“齐家”为宗旨,通篇劝人要勤俭持家、明辨是非,读书要志在圣贤,做官要心存君国。作者采用对仗的手法叙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处世方法,读起来琅琅上口,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等名言,至今仍广为流传。

4. 曾国藩与《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

《曾国藩家书》和《曾国藩家训》是晚清名臣曾国藩写给四位弟弟和两个儿子的书信,内容涉及治家、为学、处世等多方面。曾国藩十分重视对晚辈及子女的教育,他的家书全面反映了其教育之道,其中的精髓八本、八宝、三致祥、四字诀,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除上述外,中国古代的家训名篇和著作还有很多,像汉代刘向的《戒子歆书》、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唐太宗的《帝范》、狄仁杰的《家范》,等等。值得一提的还有明代袁黄(号了凡)的《了凡四训》,此书是为教戒儿子袁天启而作。书中作者以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现身说法”,说明了人完全可以掌握和改变自己的命运、以求多福的道理,目的是让其子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改过迁善。

家训精神的现代传承

成功的教育,需要关注人的心灵成长。但学校教育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对心灵的关注不够,而家训恰恰能从一个侧面弥补此空白。

然而,因为受时代的限制,古人家训虽有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行为规范的作用,但其中也充斥着男尊女卑、因果报应等腐朽的封建观念。因此,今天我们在读古人家训时,要注意结合时代的需要进行取舍。

此外,家训方法上也要创新。不应再像以前封建社会那样,板起面孔来教训孩子,而要体现平等、民主的理念。在传播载体上,可以运用现代工具,比如电子邮件、短信、即时贴、微博、QQ等,而且行文可以亲切一些,语言要精短一些,让孩子愿意看,看得进去,想得真切。

篇5:钟氏祠堂七言对联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朝齐梁间文学批评家钟嵘(469-518),齐梁间任安国令、西中郎、晋安王记室等职。所撰《诗品》,品论汉魏以来一百多位诗人的作品,为五言古诗,作了总结。下联典指宋代隐士钟辐的事典。中科甲后隐居不仕。

墨沛毫端,擅飞鸣舞鹤之势;琴鸣指下,赏高山流水之音。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魏大臣、书法家钟繇事典。下联典指春秋时楚人钟子期善辨琴。伯牙鼓琴事典。

荷笼承庥,仗祖宗在天之福;恩明谊美,卜子孙奕世其昌。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龙南县关西围屋钟姓宗祠“荷恩堂”联。联以鹤顶格嵌“荷恩”堂号名。

颍地发祥,山水知音,系本镇平兴事业;川源瑞气,鹤鸿书法,支分台岛振家声。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台湾省钟氏“颍川堂”堂联,联以鹤顶格嵌“颍、川”堂名,表示钟氏郡望。上联“山水知音”,典指春秋时楚国人钟子期善听琴的故事;“镇平”,典出本支钟氏是由广东蕉岭(旧称镇平)迁往台湾的。下联“鹤鸿书法”,典指三国时魏国大臣、书法家钟繇。

功业焕唐皇,拜相封公,豫省惟吾先祖始;贤声昭越国,建祠肇祀,古城辟尔后人基。

——佚名撰钟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江西省赣州市卫府里钟氏宗祠联。

章贡水环流,祠建古城潆洄,秀抱鸡心岭;崆峒峰耸翠,堂开卫湖则列,云垂马祖崖。

篇6:吾母姓钟氏阅读及答案

(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儿怠,则少加捶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事,一如教儿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十八归先府君   归:女子出嫁

B、盘间未尝有俭色   俭色:不丰盛的情况

C、鸡鸣卧焉   鸡鸣:鸡叫天明

D、复力争之   争:规劝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铨年且二十 庚戌,外祖母病且笃

C.其善诱之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我何以见汝父 舟遥遥以轻颺,风飘飘而吹衣

11、以上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母亲贤良美德的一组是   (    )

①吾母脱簪珥,治酒浆。②令吾母指其疵。③不意阿丈乃有此女。④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⑤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⑥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有现实意义。

C、文中细节描写不多,但都有点睛之妙,如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都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得淋漓尽致。

篇7:传家训扬美德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家训的真正意义, 我们召开了“晒家训”主题队会。主题队会上, 你说你的家风, 我说我的家训, 孩子们畅所欲言, 争相展示分享优秀家风家训。林致鹏家训:“诚实做人, 踏实做事。”王昱博家训:“见老者, 敬之;见幼者, 爱之。子之所贵者, 孝也。”董安鑫家训:“与人为善, 以诚待人, 日行一善, 善行一生。”马语聪家训:“诗书不可不读, 礼仪不可不知。”……说完自己的家训, 我顺势引导孩子们一起讨论:自己的班级和学校这个大家庭, 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家训”?孩子们的精彩发言又一次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课后, 孩子和家长再一次整理家训家规, 精心设计制成家训卡两张, 一张悬挂在孩子房间时刻自勉, 一张张贴在班级文化墙展示共赏。如此反复“晒家训”, 就是想让孩子们从中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 并将好的家风家训永远传承下去。

有了好家训, 孩子们在点点滴滴的行动中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有了好家训, “日行一善”悄然兴起。好吃的留着给父母;回家帮父母干家务;父母下班回来, 一声轻轻的问候, 递上一杯热茶;帮父母洗脚, 洗衣服;悄悄起床替父母做一顿早餐;父母感冒了, 倒好开水晾一会儿, 再把药拿给父母, 或守在床前嘘寒问暖……一句句温暖的话, 一个个小小的动作诠释了一份份美好的“善”。

欣慰的是这次活动引起了家长们的重视, 他们帮孩子树立良好家风, 传承家庭美德, 以身作则, 言传身教, 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家庭氛围。许颖菲有感而发:“我爸爸以前晚上不是喝酒就是打牌, 自从制作家训以来, 爸爸每天晚上不是陪我读书、练字, 就是帮妈妈做家务。我以前做完作业就看电视, 而现在取而代之的是读书、打乒乓球, 或者陪奶奶散步、聊天、打太极。”曹泊宁娓娓道来, 爸爸常常教导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记得有一次去吃自助餐, 以前我都是买半票, 可是那次结账的时候爸爸为我买了全票, 我疑惑地问爸爸:“我才139厘米, 还没140厘米, 为什么要买全票啊?”爸爸伸出大手轻轻地摸着我的头, 在他的胸前比划着说:“你穿上鞋子不就140厘米啦。”爸爸的以身作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爸爸还经常叮嘱我要认真做事, 他幽默地对我说:“认真的女孩子最美丽。”我把他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每当我弹琴弹累的时候, 每当我学习不够认真的时候, 我就会想起爸爸说的这句话。

长达一个月的“晒家训、助成长”教育活动, 不仅让家长认识到好的家规家训的重要性, 还让孩子学会了时刻遵德守礼, 良言善行。在班级常规评比中我们班连续四周获得优秀班集体, 并在全校军训汇演中表现突出, 荣获第一名。真可谓班风正, 学风浓。

篇8:家训文化琐谈

历代《家训》,是家庭长辈通过涛词、书信、箴言等文字形式,从理想情操、修身养性、求知立德、做人择友、珍惜光阴、勤奋学习等几乎涉及人生历程中的方方面面,向自己的子女晚辈们有针对性地进行的训诲。这对于青少年在继承传统美德、树立远大志向、培养高尚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一面。在今天,也仍然可以借鉴,尤其是揭示当今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相互关系等方面,更有其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曹操,不仅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教子有方的家长。公元214年,曹操南征孙权,临行前,给三子曹植写下了《诫子植》:“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欤!”意思是,我曹操二十三岁时,己任顿丘县令,任期所为,于今回想,无甚可悔之处,而你今年也正好是二十三岁,难道可以不努力上进吗,他教育曹植,要勤奋学习,不要浪费光阴;要树立远大理想,不要庸庸碌碌,要有所作为,不要一事无成。公元218年,曹操派长子曹彰带兵讨伐代郡乌桓奴隶主贵族的叛乱,临行前,写下了《诫子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曹操带兵一贯纪律严明,曾有“割发代首”的佳话,在此家训中,更表现出了曹操的执法严明。他告诫儿子,在家里我们是父子关系,但在你接受出征任务后,我们便成了君臣关系。因此,你的一举一劫都要以王法为准,不得违犯军纪国法。从曹操的这些“诫子家训”中,不乏寄托着对子弟的殷殷厚望和在执法上不分亲疏的严正态度,这对于当今我们加强法制观念来说,依然起着一定的教育作用。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他在处吐、立身、为政、治学等方面却异于凡俗之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毛泽东早年曾发出过“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赞语。曾国藩虽权绾四省,位居三公,但仙却在生活上崇尚俭朴,尤其是对子孙的教育极严。咸丰六年十一月初五,在给大儿曾纪泽的信中说:“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尔与诸弟共戒之,至嘱至嘱。”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在写给二儿曾纪鸿的信中说:“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还叮嘱:“概仕宦之家,由俭人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尚年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及懒惰。”曾国藩还于同治三年七月在为纪鸿赴长沙考试时,写下了“尔在外以谦谨二字为主,世家子弟,门第过盛,万目所属……场前不可与州县来往,不可送条子。进身之始,务知自重”的教谕。曾国藩的这些D丁嘱子弟要注意言行和蕴含父子深情的“家训”,对当今广大青少年养成勤俭作风和不骄不傲、不奢不华,尤其是对那些官家子弟“务知自重”,不搞特殊来说,是不无裨益的。

包拯,是封建社会中清官的典型,他为官清廉,公正无私,就连他的舅父犯法,也按刑律,当众责打。在《包拯家训》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后进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六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工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这是包拯临终前给次子包绶留下的遗嘱,用来教导子孙后代,要保持廉洁作风,并告诫子孙做官就要做清官,切莫做贪官。包拯的这一家训,对当今的官员及他们在教育自己的子弟中,难道不无启迪吗?

我国古代的家训文化,内容极其丰富,影响极其深远。家训文化,不失为做人的标尺、处世的范本,构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篇9:宋代家训文献述论

一、宋代家训要籍考述

宋代家训文献数量众多, 仅见诸各种书目的家训专著就有二十多部, 而散见于各种史籍和文集中的单篇的教子诗文更是不计其数, 如南宋大诗人陆游一生除传下来一部《放翁家训》外, 还有200多首专门教导子孙的诗歌。因此, 限于篇幅, 我们不能对宋代家训文献进行一一叙述, 只能择其要者分述如下:

1.综合类。司马光《家范》十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等有著录。是书除自序外, 共分19篇:治家、祖、父、母、子、女、孙等, 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封建家庭的伦理关系、治家原则等。并且每一部分都是先杂采先贤言论、再附以光之论说, 以阐明其中的道理。然后又列举相应的实例, 以作为人们效法的典范。所以《四库提要》称它“节目备具, 节而有要, 似较《小学》更切于日用。”[1P775]

陆游《放翁家训》一卷。是书未见诸宋元书目, 据明代叶盛《水东日记》所述, 元人曾以《太史公绪训》之名刊印过这部家训。清代乾隆年间鲍廷博刻《知不足斋丛书》时则题名为《放翁家训》。该书分自序和正文两部分, 在自序里陆游讲述了陆氏家族的历史, 要求子孙以先人为榜样, 生活俭约, 诚实做人。在正文部分陆游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向子孙阐述了治家及处事应遵循的原则, 告诫家人自己百年之后要丧事从简, 反对请僧人做道场及厚葬, 认为那是白白浪费财物。并强调子孙要勤于读书, 以农为本, 谨于诉讼等。吕祖谦《少仪外传》二卷。《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有著录, 《郡斋读书志》、《戒子通录》则题为《辨志录》, 而《文献通考·经籍考》既著录有《少仪外传》二卷, 又著录有《辨志录》一卷。两书实际上为同一书, 其弟吕祖俭跋曰:“《少仪外传》一编, 先兄太史所目次辑者也, 首命其名曰《帅初》, 次更其名曰《辨志》, 而其终则定以是名焉[2卷下]。”之所以最终定名为《少仪外传》, 是因为“其书为训课幼学而设, 故取《礼记·少仪》为名, 然中间杂引前哲之懿行嘉言, 兼及于立身行己, 应世居官之道, 所该繁富, 不专于洒扫应退之未节, 故命之曰《外传》。”该书最大的特点是在采摘前人的言行时, 只从当时学者所当知而又易见的典籍中选录, 并一一注明出处, 以便学者“不待考索而自有得于日用间。”此书久已散佚, 今本乃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袁采《袁氏世范》三卷。《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经籍考》、《宋史·艺文志》等有著录。此书是袁采在任乐清县令时为了“厚人伦”、“美习俗”而为当地民众撰写的家训。原名《训俗》, 府判刘镇为之作序时, 认为“其言则精确而详尽, 其意则敦厚而委曲……岂唯可以施之乐清, 达诸四海可也;岂唯可以行之一时, 垂诸后世可也。”[3P174]因此建议袁采改名为《世范》。全书分睦亲、处己、治家三门, 每门之下分数十个条目, 如“处家贵宽容”、“子弟当谨交游”、“赋税早纳为上”等, 共187条, 比较全面地阐述了儒家的修身及治家之道, 所以被后人称之为“《颜氏家训》之亚”[1P780]。

2.家规、家仪类。司马光《居家杂仪》一卷。《郡斋读书志》、《宋史·艺文志》等有著录。元末陶宗仪所辑《说郛》则题为《涑水家仪》。该书是司马光根据《礼记》中的《内则》、《曲礼》等篇中有关礼教的规定, 并结合家族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一部带有家规、家仪性质的家训著作。它详细规定了家族成员应分别遵守的家庭礼仪及所应承担的家庭职责, 并对违反有关规定的人给予相应的惩罚。由于此书被朱熹《家礼》全文收录, 并且随着《家礼》得到了广泛地传播, 因而在历代士大夫阶层中深受推崇, 被奉为居家之道的经典之作。

赵鼎《家训笔录》一卷。是书未见诸宋元书目, 清人辑录的赵鼎所著《忠正德文集》卷十收录有这部家训。此书由赵鼎于绍兴十四年 (1144) 作于潮洲贬所, 共30条, 包括家庭事务的处理、家庭财产的管理以及相应的处罚条款等。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子孙要世代同居, 不许分割财产, 即“四产即不许分割, 即世世为一户, 同处居住, 所遗不远坟垅。”[4卷10]由于此书条款细密, 简明易行,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世家大族的生活、生产情况等, 对后来《郑氏家范》一类的家训著述影响很大。

朱熹《家礼》五卷。《郡斋读书志》有著录, 而《直斋书录解题》与《宋史·艺文志》则著录为一卷。全书共分为通礼、冠礼、婚礼、丧礼、四时祭等五个部分, 每部分下又分若干小类, 详细规定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应遵循的家庭礼仪。由于此书较司马光《居家杂仪》一书文字更趋简洁, 节次更为分明, 操作也更为方便, 因此在社会上传播很广, 以至于宋元以降, 成了一般家庭和宗族公认的治家礼范和行为准则。

3.治生理财类。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一卷。是书未见诸宋元书目, 长期借叶氏族谱以传, 后收录在清代叶德辉刊刻的《郋园先生全书》中。该书共14条, 以谈论治生营家为主, 比较详细地阐述了治生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等, 认为“人不治生, 是苦其生也, 是拂其生也, 何以生为?”[5P110]并强调治生要有耐心、讲和气等。此书首开家训讲治生的先河, 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陆九韶《居家制用》上、下篇。是书未见诸宋元书目, 《中国丛书综录》有著录, 但把作者误为“元代陆梳山。”该书根据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特点, 详细阐述了家庭财产管理与消费应遵循的原则, 要求家庭经济管理必须做到“量入为出”, 即“随财产之多寡, 制用度之丰俭”[6P341], 否则就会遭受破家厄运。陆九韶的这一治家原则深受后人推崇, 清代张英在《恒产琐言》中即称:“居家简要可久之道, 则有陆梭山量入为出之法。”

二、宋代家训文献的特点及影响

作为我国传统家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宋代家训文献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无论是家训文献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内容上出现了一些专门阐述家庭礼仪规范和专谈治生理财的家训文献, 这与宋代加强宗法制度的建设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在形式上则出现了图文并茂式、诗文结合式及总集式的家训文献, 这是传统家训文化自身长期发展和积累嬗变的结果, 也是家训的作者自觉适应时代要求而不断创新的结果。

2.带有惩罚性质的家规类家训逐渐发展成熟。我国家训文化虽然历史悠久, 但唐代以前的家训基本上都属于以说服教育为主的劝导性家训, 后来由于累世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增多, 家庭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也逐渐疏远, 再单纯依靠亲情来维持家庭的运转已变得非常困难, 因此制定一些惩罚性条款以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便成为必要。制定于唐昭宗大顺元年的《陈氏义门家法》便是这类家训的开端。但由于《陈氏义门家法》未能单独刊行, 一直保存在陈氏宗谱中, 因此其对后世的影响远比不上司马光的《居家杂仪》等, 而《居家杂仪》也便成为古代“家法族规的一大源头。”[7P15]

3.家训的社会趋势进一步加强, 出现了一些超越个体家庭的家训著述。如袁采的《袁氏世范》就不是单纯为某一个家庭或家族制定的, 而是袁采在任乐清县令时为当地百姓撰写的一部家训著作, 其目的是为了“息争省刑, 俗还醇厚。”[3P172]而司马光的《家范》与《居家杂仪》也被士大夫们奉为居家必备, 要求子孙“各录一本, 时时以览, 足以为戒。”[4卷10]吕祖谦的《少仪外传》更是作为蒙学教材而在社会上被广泛传播。

4.以朱熹《家礼》为代表的一批家仪类家训影响深远。由于宋代统治者希望通过加强宗法制度建设来达到对基层社会的控制, 再加之一些理学家, 如张载、二程、朱熹等也主张恢复古代宗法、重建家族制度, 因此, 一批以宣扬家庭礼仪规范为主的家训文献便应运而生。其中尤以朱熹的《家礼》影响深远, 以至于被后世许多家庭奉为治家的圭臬, 如元代《郑氏规范》规定:“四时祭祀仪式, 并遵文公《家礼》。”明代曹端《家规辑略》规定:“子弟当冠……其仪式并遵文公《家礼》。”

参考文献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2]吕祖谦.少仪外传[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袁采.袁氏世范[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5.

[4]赵鼎.忠正德文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徐梓.家训--父祖的叮咛[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1996.

[6]陆林等.中华家训大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4.

篇10:阎锡山的家训

阎锡山虽以军阀面世,枪杆子起家,其实读书不少。幼时他读过5年私塾,有一定国文底子,后又留学日本5年,眼界大开,再结合他多年的生活阅历和处世经验,才有了这些朴素直白的“家训”问世。他不仅令其家人熟记践行“家训”,还督促其部下时时学习,而且每有来宾,必引来参观,一是炫耀自己治家有方,二是对人表示自己是忠恕君子,待人以善。

阎氏“家训”大体可分为这样几个部分。论处世,“以恕道处人,以忠道自处,以公道处世”;论做人,人生“一要有强健的身体,二要有正当的职业,三要有精巧的技能,四要有充分的知识,五要有公道爱人的热心,有此五者可谓之完人”;论做事,“做事最怕没恒心,没恒心,一日勤劳半日懒,有始无终不能成事;做事尤怕没方法,没方法终日忙忙不见功,有苦无智不能成功。当戒之”;论管理,“管人须知识、能力、人格,均足以领导人;还能通人情、有方法、善言语、能勤劳,以指挥人,方能尽人之所长”;论用人,“用人当宥其错、惩其恶、严其限、密其责,宽以待之、专以责之、节以使之、明以考之、秘以察之、当以赏罚之”;论好学,“同声相应同性相辅,自己的智不足,应用他人的智来补自己的,仁不足应用他人的仁来补自己的,勇不足应用他人的勇来宰自己的,知识不足应用他人的知识来补差的,多补少少补差不愁补不足,只怕不求补。”除了“家训”,阎锡山还有“箴言”500条,也不乏精彩之处。

这些“家训”究竟有没有用处呢?先说治家,阎锡山有一妻一妾,原配夫人徐竹青,没有孩子;如夫人徐兰森,生有五子,徐兰森没有恃子争宠,始终尊重徐竹青,徐竹青则视徐兰森几个孩子如同己出,徐兰森1946年病逝后,徐竹青继续抚养几个孩子,尽职尽责,无可挑剔。而几个孩子呢,虽是身世显赫的官二代,但都没有沾染衙内常有恶习,勤奋好学,生活简朴,谦虚谨慎,后来都学有所成,自立自强。这都与阎锡山的“家训”息息相关。

再说治政,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间,部下有过内讧,他也曾被人暗算,但最后都有惊无险,或化险为夷。阎锡山化解矛盾危机的办法,一是铁腕镇压,大开杀戒;二是宣传他的以“家训”内容为主的所谓忠恕之道,把部下玩得团团转。所以,在长达38年里,不管是袁世凯一手遮天,还是段祺瑞大权在握,不管是蒋介石步步紧逼,还是日寇大举入侵,阎锡山统治集团都没有发生大的分裂,基本保持团结,这也与贯彻阎锡山的“家训”思想不无关系。

当然,也有人怀疑,阎锡山那么忙,日理万机,哪还有工夫鼓捣这玩意儿?的确,阎氏“家训”究竟是他自创自编,还是手下师爷捉刀代笔,无从知晓,但得到他的首肯、并被他大力推行则是毫无疑问的。

篇11:钟氏家训

一、淀山湖镇“家风家训”现有做法与成效

(一) 开展家风教育进千家活动, 在 “群众学”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开展家风家训“百场宣讲五进”活动。 以“市民课堂”、“社区第一课”、“百姓讲坛”、“道德讲堂”为载体, 集中力量开展《 弘扬好家风、 共筑中国梦 》、 《 改陋习、 讲文明、 求进步 》、 《 我们的节日》、《知荣辱、树新风, 做文明淀山湖人》、《影响中国三百年治家思想智慧———朱柏庐治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市民价值观》等宣讲。 2015年开展宣讲130场, 参与市民9000多人次。 开设“社区居民流动论坛”, 讲述身边先进人物事迹、淀山湖好人事迹、开展“淀山湖好人故事”宣讲38场。

开展“议家风晒家训传美德”全民终身教育活动。 在全镇村、社区开展家风、家训格言征集和“好家风小故事”征集活动。 征集家风、家训格言470条;开展“说说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活动。 挖掘好家风、好家训背后的故事156篇;开展“好家风、好家训”主题征文好演讲比赛活动等。 通过“群众学”, 培育“爱国、诚信”的道德情操, 养成“尚德、尚美”的健全人格, 有效推动核心价值观传播。

(二) 开展家风家训实践活动, 在 “群众看”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淀山湖镇出台《关于开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活动的实施方案》, 组织干部带头“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在市民活动中心设立“尚道尚美”好人文化墙, 在各村、社区设立“家风家训”教育画廊;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专栏, 布置好“图说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家风”宣传画册。 开展“家风家训寻访”及“家风家训进村规民约”活动, 通过公开栏、展牌、微信、报纸、网络等方式, 公开宣传好家风好家训, 对优秀家风家训家规和小故事集中进行整理编印成册, 发放到各村、社区集中学习、诵读,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风家训的传承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开展家风文艺周周演活动, 在 “群众演”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 让老百姓展示自我, 让邻里走得更近, 让群众欣赏真善美, 真正让家风与核心价值观教育“接地气。 淀山湖镇推出 “幸福广场周周演”的升级版———“爱我家园、乐在社区”社区文艺活动, 自创沪剧小戏《18号楼》、《心愿 》, 表演唱 《花园小区乐陶陶 》、《老来想点啥 》、歌舞快板《农民·居民·新市民 》、小品 《楼上楼下 》、《皆大欢喜 》、歌曲 《相亲相爱一家人》等, 唱出了当今农民的心声, 展现了社区居民邻里和睦、家庭和谐的幸福生活。 通过群众演, 帮助群众树立互敬互爱、和睦共处、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 激发群众热爱家园的热情, 进而促进良好家风的养成。

(四) 开展家风家训评选活动, 在 “群众评”中传播核心价值观。

开展家风家训教育评选活动, 突出群众的主体作用, 变传统的“我学、你看”模式为“我学、我看、我评、我议、我乐”。 举办“尚美人家·邻里秀” 社区公益活动、 开展寻找 “淀山湖好邻里”、“最美家庭”活动、开展“绿色淀山湖福满千万家”家庭知识竞赛、 志愿者进社区实践活动、“享生态美景·圆幸福之梦”—家庭文化主题活动、“绿色低碳·我家先行”家庭正能量公益活动。 通过活动发现评比推荐一批镇“好家风、好家训”先进典型, 评选一批“淀山湖好人”、“淀山湖道德模范”。

二、 推进家风家训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思考

“家风家训建设”, 提炼容易践行难。 2015年我镇注重 “好家训、好家风”的教育实践, 取得一些成果。 但是在推进家风家训建设的过程中, 存在诸多问题, 群众的知晓度、参与面、接受度、践行程度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更好地推进家风家训建设, 以良好家风、民风助推淀山湖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再上新台阶, 值得深思。

(一) 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注重普及效果。

1.强化各级引领, 加大宣传力度。

强化党委政府领导、组纪宣、工青妇、学校、部门的引领, 筑牢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 领导干部要在“好家训、好家风”教育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方面带好头,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组织、宣传部门要发挥理论工作的引导作用, 推动家风教育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工青妇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把学习宣传好家风,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抓好、抓实此项工作;教育系统要广泛开展家风建设和道德实践活动, 使“好家训、好家风”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2.认真谋划实施、注重普及效果。

注重挖掘提升, 要挖掘现有的传统资源、重点突出对知识人群、社区居民、青少年的宣传教育, 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体系, 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注重典型引路。 发挥名人资源的感召效应, 聚焦到普通家庭的家训家规, 以“看得见”的感召力, 引领群众, 培育新风尚。 将好家风好家训做实、做活、做优;注重群众参与, 以群众为主体, 丰富活动载体, 充分体现紧接地气、小中见大、鲜活生动、温情感人的特色, 真正发挥出家风在家庭育人的重要作用。

(二) 统筹谋划, 推进“尚德尚美”乡风文明建设工程。

1.实施 “好家风好家训”培育工程。

秉持建设“尚德尚美好人家”的理念,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 以家风为切入点、以村风为出发点、以乡风为关键点, 着力推出以“好家风好家训”培育工程、打造“尚美人家”品牌;放大淀山湖镇家风家训试点村示范效应, 逐步向其他各村、社区辐射推开;依托各类平台载体、提高家庭对家风家训活动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实施 “村规民约”普及工程。

村规民约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乡风文明的有效载体。 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制定完善可倡导、可制约的村规民约,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风气好转。 以《永新村村规民约》为范本, 其他各村参考制订通俗化、本土化的村规民约。 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广泛收集、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 确保村规民约代表广大群众意愿, 接上地气;利用“社区第一课”、“三评三讲”、村民议事会、道德讲堂等平台进行道德评议, 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村风民俗。借助“传播文明尚德尚美”文明宣讲团, 让践行“村规民约”的好事例传播开来, 营造尚德尚美的文明氛围。

3.实施“志愿服务”提质工程。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钟氏家训】相关文章:

钟氏宗亲联谊会发言稿05-24

家史家训04-15

家训对联04-23

家训家风范文05-16

家史与家训04-09

现代家训格言04-09

家家风家训04-17

朱熹家训全文04-19

家规家风家训04-27

古代的家训05-06

上一篇:处级干部年度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学月末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