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史家训

2024-04-15

家史家训(通用12篇)

篇1:家史家训

写家史

立家训

题目;我家的家训

学校;育源中学

班级;七年二十

姓名;程洋

指导教师;于丹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风建设是我国历史上众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从古至今,颜之推《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闪烁着良好家风的思想光芒。历史上的“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等,同样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澹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训至今为世人尊崇。美国贝纳德写的《哈德家训》 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有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

下面我说一下我家的家训。

我的父母以前总是教育做人要诚实,不能失信,否则将不会有人欣赏你,喜欢你。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我真正地理解了这个家训。

小学的时候,又一次考试,我回家的时候没有背。在考试的时候,我把要背的东西藏在了笔袋里,在拿笔的时候瞅几眼,才顺顺利利地考完。但是考试时,有人看见了我抄,告诉了老师,老师在同学面前揭发了我。我当时就觉得没面子。

事后,大家也不愿与我说话。我觉得我不应该这么做。后来,我在大家面前做了保证以后不会怎么做了,大家就像以前一样对待我。

经过了这件事,我知道了这条家训的重要性,深刻地理解到了诚实是都么可贵的。

爸爸还教我,学习要勤奋,不能把学习当玩,因为爸爸的这句话,我的成绩才会那么好。

我一直在想,树立端正的家风,继承优秀的家规和家训,是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如今社会一些不良习气已逐渐退出人民的视线,“正能量”得以传递,如再加上优良家风以打造,那么咱们社会的风气将会更加纯洁,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国家的未来将会更加繁荣昌盛!

我家的家训

篇2:家史家训

关注家史家训

摘要:

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延承不断的国度,在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上,一直是不断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尤其在古今千年的大标尺下,在没有出现思想传承被中断、被毁灭的情况下,在千年厚重的文化积累中,中国形成了一套有自身独有特色的家国伦理观念。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通过家长的思想情趣、行为举止与道德观念等等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与人格塑造。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社会主义取得决定性成就。“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面对我们如今十分复杂的国家经济关系、繁重的责任的国内企业改革开放发展社会稳定工作任务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问题影响下,以国家为中心不忘本、牢记历史任务,团结一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进行创新,奋发有为推进党和国家对于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和任务。

家风也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与作风,是一个世族的风气。而家规呢,则是为了很好配合家风这个“德品”的熏陶,在有可能悖离这个主题的情况下,而作出的相应性的警告、惩罚与处理的机制。所以从这里来看,家风与家训二者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既有利用道德规范,又有依规而行。在潜移默化之中,也带着一种紧然的制度约束。从这里来看,我们能够从中找到国家治理将道德引导与法制建设共同发展的影子。

在今天20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该遵循党的指挥,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为核心贯彻家风家训实现党的建设。

关键词:小康 家史 建党100周年

正文:

家史家风贯穿一个家族一代又一代,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对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同时代的不同时期家庭经济发展也不同,100年来生活学习方式,家族氛围,生活工作环境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着。在不同的时间也有很多困难,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公开调查。以下问题是邻居和朋友提出的。一、你家族从以前发展到现在有什么时间变化。第二,家庭的重要成员受到影响。三、与家人相处的宝贵经验。

我们采访自己小区的一些人做了一些反馈,通过查询一些资料国古代社会,最根本的结构以“亲缘伦理”为基础。一些名门望族非常注重庭训家教,他们致力于锤炼家庭成员的精神与品德,以求后代不辱祖先、光耀门楣,很多家风与教子故事广为流传,被民众津津乐道,这也成为培养个人道德的原发性起点。

现代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化为三口之家,甚至夫妻“小两口”,早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空洞的说教很难让人有直观的感受。如果提到中国历史上有多少伟人、多少名人,大家感觉离自己还是有点远,但是普通百姓对于本家族的英雄人物、杰出人物一般都有高度认可。新时代的家风家训,可以围绕“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展开,那就是:以善念为中心,心要静、体要勤。生活中要以善的念头为核心,延伸出一内一外两个家训家教基本要点:静心与勤体。先说善念,“念”字拆开就是“今天的心”,今天的个念头都是善良的,其行必善、行善三方面时刻警成自我对话的习惯,音,追求慎独的心就是当下的心。我们当下每正。善念需要从视善、语醒自己。“静心”是养倾听内心深处的声境界。这其中要学会正视几个“心”:贪心是破坏幸福的最毒之药;瞋心会摧毁所有过往建立的美好;痴心会带我们走入狭隘封闭自私;慢心让我们傲慢自大而失去务实的根基;怀疑之心会让我们众叛亲离。“勤体”不仅指勤劳,还包括勤奋读书、勤快做事、勤俭持家、勤于助人、勤恳谋划。现在的家风,应该是上一代人或者一个家族成员互动所产生出来的,而不是传统所谓的老祖宗给了几条要我们集体遵守的训示。这是一个时代的变迁,必须看到这是一个正常的变化。无论是名门望族还是普通人的家风、家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而且这种家庭的传统决定了一个人走向社会立身处世的状态。

通过这次访谈我也明白了许多道理,时代是不断在发展进步的,我们只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够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生活环境在不断改变,这一切都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不断的发展进步,终于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从贫穷到富强到飞跃,实现了伟大的变化,真正意义上的站在了世界强国的行列之中。

我们又采访了母亲工作单位的同事,他谈了谈他家族的变化,30年前,他的家乡还是一片荒芜,那里什么都没有,交通不发达,人烟也很少,就像是现在的一些偏远的山区一样,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他们的家乡得到了改善,他们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一点一点的他们的村子变成了小镇,人们的生活更加的幸福也更加的轻松了,人们有了钱,生活又不错,可以自给自足村子里的教育水平也不断改善,小镇出现了许多的大学生,也有许多人回到村子里继续支教,帮助村子继续走出贫困,走向更远的地方,在党的领导之下,社会越来越好,全国人民思想开放了,工作更加的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与时俱进,经受了各种考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爷爷这一代老人见证了中国命运的转折。他们见证了黑暗的文化大革命,也见证着使中国富强百姓安居乐业的改革开放,他们是时代转折点,他们影响了后代人的生活,他们值得我们尊重,就像上一个采访的人一样,我们也应该理解他们。爷爷在谈及她自己的家乡变化时,她明显的说到了自己家乡有了极大的改善,从原来一片荒芜,到现在青山绿水周围绿化特别的好,她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他现在过上了自己认为非常幸福的生活他也说了,他非常感谢党,正是因为国家不断地帮助这些偏远地区,不断的不断地用资金资助这些偏远山区的人,他们才能够走到今天,不仅仅是他,包括他周围的人都得得到了极大的幸福和满足。她也在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将来一定要报效国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告诉自己的儿子和女儿,将来有来有出息了,一定要回来,将自己的家乡建设的更好,他的儿子是一名老师,现在正在自己家乡所属的小镇支教,她说她告诉儿子,无论将来能够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来自哪里?家很重要,我们要把自己的家园建设的更加的美丽,我们听到这里很感动也有很多的想法和感慨,我们这一代人真的是特别特别的幸福,相比于老一辈,我们这个时代没有那么多黑暗,有的是和平和享受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我们想做自己做享受自己做的一切事情。父母和孩子是最直系的亲属现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当中表现出了一种非常困难。

我们还采访了他们身边和身边的很多人,问了他们很多家庭问题,比如与家庭的宝贵关系,以及如何度过家庭的困难时期。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核心,其他家庭关系也源于此。从特点上看,夫妻双方关系“最陌生”却又“最亲密”:彼此发展之间存在没有一个血缘社会关系,大多是由陌生相遇而逐渐走到学生一起,并陪伴我们一生;世界那么大,能够走到一起真的很不容易,能够步入婚姻的殿堂,更加的不容易。既然成为了夫妻,那么我们就要珍惜这段关系,在很多国家如果草率的离婚都要付出一定的责任,虽然中国没有这样的规定,但是我觉得夫妻是最亲密的关系,更是所有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因为人的一生很长,而陪伴你最长的人就是你的配偶。只有善待你的配偶,珍惜你们之间的夫妻关系,才能够让你生活真正的幸福快乐,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配偶都不懂得珍惜,那么她也不会处理好其他的关系。夫妻财产关系“最圣洁”却又“最平淡”:两个人都是因为他们爱情升华而迈进神圣的婚姻殿堂,但同时企业又不得不走进柴米油盐和家长里短的琐碎工作生活中。婚姻是由感情组成的,而不是由真理组成的。现实生活中,夫妻之间往往为了家里的一些琐事,必须明辨是非高低,你短我长。这本质上反映了如何把握婚姻法的运作。这无伤大雅;另一重要方面,大事要避风头,遇到一个原则性问题时,要有创新意识地避免出现尖锐对抗,原则就是要讲,但不在自己一时。一般来说,小事要防止大事变成大事,大事要努力变成小事。在夫妻关系的处理上,我们要相敬如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都要注意在伴侣上下班,回来之后我们要体谅他们的心情,不要是因为自己不开心,或者工作上的压力而把脾气带到家里来发泄出去,无论是发泄给伴侣,还是自己的孩子,这样的行为都是不正确的。家庭的问题就要在家里用,在家里的态度解决,而不要带入外界其他因素,家应该是一个温暖和谐,互帮互助是家人的避风港,是大家休息的地方,而不是自己不开心,有压力之后缓解自己压力,放纵自己的场所。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的最核心,最核心的问题,而其他家庭关系的好坏,也大多来源于此,从特点上分析看,这种关系是最亲近的关系,所以在平淡的夫妻生活中,我们要时刻约束着自己的行为,也要体谅着对方的不容易,和他对这个家庭的付出,不要时不时的去发泄自己的脾气。只有处理好了,夫妻关系才能够使其他关系更加的融洽。

爱是任何事情的原动力,教是方向的指引。有爱无教,犹如航行于大海中的船只,开足马力奔驰于茫茫大海中不知航向何处,随时有安全的顾虑。有教无爱,空有明确目标、方向,却无前进动力,亦无收效之期。所以,在“爱他”这部曲中就有正误之分,其分别在爱中有无教的成分。然而,教也有正教与误教。何谓“正教”“误教”?除了一些社会公认的是非正误外,家长能不能了解孩子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也是教育的正误分水岭。不知他便盲目地教他,其正确性与有效性势必不如知他然后教他。因此,在“教他”之前先要“知他”这点极为重要,然而用心陪伴与观察便已知过半。

如果家长想教但不会教,甚至教错,亦属枉然。现在许多家长既爱子不得法,又教子不以道,如何能冀其有好子孙?纵然某代家长未必贤良,但若他有优秀家风传承,定可发挥正向功能,纠正错誤,免于沉沦。

那么,我们如何处理好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呢?首先,尽职调查以能力为前提。为人父母不仅是一种天然的责任,更是一种多重责任。其一,作为一个监护人,要担当起社会抚养、监管的责任,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管理工作经验,还需要我们付出自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第二,作为一名教师,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起说教解惑的责任,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方法。第三,作为朋友,要承担起孩子同伴、伴侣的责任,需要“在孩子的个性上作为一种提升,在自己作为孩子的行为上”。第一种的结果是,过度的保护,带来一个孩子的无能。我们周围的例子有聪明的母亲,笨拙的女儿,精明的父亲和愚蠢的儿子。第二个结果是过度溺爱,导致孩子麻木不仁。正所谓,惯子即杀子。从古至今,从中了解到外,这样的事例可以不计其数。我认为这是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父母对子女,爱则爱矣,教则教矣,但没有坚持“让他做”。结果爱等于白爱,教等于白教。比如教他要孝敬父母,却不曾要求他做一次端茶倒水的行为;告诉他自己的事要学会自己处理,却天天帮他整理书包。现如今八成以上的家长不知如何爱孩子,不知如何教孩子,以致忧虑、彷徨、痛苦、失望,这已经不是一个可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小事。家长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怎样的人,请趁早在他小时让他“做做看”,而且要很有耐心的反复检讨改正。当然每一要求都要考虑是否为其能力所及,不要相信他将来自然就会。现在为孩子包办一切,有可能要服侍他一辈子,届时请不要抱怨,是你剥夺孩子学习的机会,严格说来,是你让他成为这样。因此,对于孩子犯了大错误的时候,当时不应该进行调查,以后要处理好感冒问题,帮助分了。俗话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品格,播种品格收获生命。因此,小错不放过,其重要研究意义是帮助自己孩子进行矫正工作行为、塑造性格、成就人生。否则,将会“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孩子的心理培养更重要一些嗯,作为家长,要时刻的与孩子沟通,问孩子在学校,在外面,在家庭里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想法,要时刻与孩子沟通,这样才能了解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是根据外表看到的现象,一味地去对孩子做出命令去,要求他们做到什么?这样只会更加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孩子处于恐慌焦虑的状态,而父母更不要去动手,去打人去骂人这样做只会反其道行之去,吓到孩子给孩子很多的压力,甚至让孩子做一些傻事嗯,第二,我们也要与老师进行沟通,因为在学校老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最接近孩子的人,我们要时刻地狱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小小滴滴的事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帮到孩子,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内心真实的想法,小错,不要放过,就是一个大错,不追究小硕不放过所谓没有大错,就是已经跌了大跤,闯了大祸,但是我们要理性的心平气和的去跟孩子沟通,这样做孩子才会真正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

父亲和母亲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亲和母亲对孩子的教育也至关重要,在我们采访的这些人当中,我们也问了许多,他们在家庭当中如何处理父亲和作为孩子的关系?作为父母的我们一般会对自己的孩子比较宽容,会对他们有耐心,帮助他们不断地培养他们塑造自己的人格和性格而作为子女,我们应该孝顺老人,听从老人的话观察老观察父母内心的想法,如果他们感到孤独,我们应该尽量多花些时间去陪伴他们,尽自己的一些孝心。而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能体会到这种感受,为人父母之后,我们更要理解父母,也要明白自,自己吃的盐比我们吃的饭都多,有把我们可以带大的实战工作经验。这并不是不合理,只是时代变了,毕竟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更适合今天的孩子,家长不一定要把握。俗话说,“下一代亲”,老年孩子轻易不讲溺爱、溺爱的原则。在教育发展孩子的问题上,我们也要有着自己的一些原则,不要一味的宠着孩子还有一些家长,因为没有原因去照顾孩子,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去带,那么我们更应该去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因为孩子不在自己的身边,具体情况自己并不清楚,所以说这种情况下更要去关心孩子额,不定期的就要回来看一下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一定要及时的去处理解决,不要留下任何的隐患。

通过我们这次社会调查我的感受也非常具有深刻我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自己国家,感谢党恩,感谢这片生我养我的皇天后土。家族史将是影响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附录:

篇3:家史家训

7月30日下午, 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作客中山大学校长论坛, 以“台湾大学的现状及迈向顶尖大学”为题, 进行了一个多小时的演讲。在演讲后, 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向李嗣涔赠送了一份极其特别而珍贵的礼物——李嗣涔的父亲李忠儒在中山大学念书时的学籍表 (仿真件) 。原来李嗣涔和中山大学颇有渊源, 李父是上世纪40年代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的学生, 李嗣涔如今是台湾电机工程学者, 并为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会士 (IEEE Fellow) , 在该领域有一定声望。当接过这份礼物时, 李嗣涔非常激动, 一度哽咽, 动情地说道:“今天来到这边, 才算真正把家里的历史摸透了”。

一个多星期以前, 广东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接到中山大学副校长陈春声的电话, 要求查找1946年中山大学电机工程系第二十届毕业生李忠儒的学籍登记表和成绩单。经过档案馆工作人员逐页逐行地仔细查找, 终于在1945年的毕业生名册中找到了李忠儒的名字, 从而确定了李忠儒在校的准确年份。根据这个线索, 工作人员进而找到了有关李忠儒的注册记录和个人学籍表。为了给李校长送去一份特殊的礼物, 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为这张珍贵的学籍表制作了一份仿真件, 交给了中山大学的陈春声副校长, 由此便出现了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接过礼物时激动不已的感人一幕。

篇4:除夕话家史

人们把一年好不容易积攒的钱拿了出来,赶集上店,给家人添件新衣服。老爷子买个新帽壳儿,做件新长袍,女人换个新发卡儿,女孩买根红头绳,男孩买个“狗喜欢儿”(涂彩的泥人)和几挂鞭炮,一家人欢欢喜喜,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是人们统称的小年。“二十三,糖瓜粘”。这天,据民间传说,是灶王爷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工作的日子。灶王爷上天后要把人们一年来的善、恶行为逐一向上反映,以作为阎王爷为其增、减寿命的依据。为了防止他上天后胡说乱讲,人们就专门为他制作了又粘又脆的糖瓜给他供奉。其目的之一是贿赂,让“灶火爷上天把好话言”;之二是想粘住他的嘴,难以开口讲话。所以,每到这时候,人们就开始诵念: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炖猪肉……。还有摊煎饼、烙饼折、蒸馍馍、做年糕,每家都忙得团团乱转,不亦乐乎。

蒸馍馍(馒头),当时分为米面的和白面的两种。米面的,是准备在过年时,平日家里自己人吃的;而白面的,则是专供大年三十儿、初一全家人聚餐,和节日期间来客人或走亲戚时用的。那时,走亲戚可买不起点心,基本都是带一竹篮子白面馍馍,并用红布包裹起来当作走亲戚礼品。在亲戚家吃喝完后,对方象征性地留下两个,剩下的又就全带了回来。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1980年的改革开放初期。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这种拮据的风俗习惯也在逐渐悄然变化。如今,走亲戚、串朋友时带奶制品、饮料、糕点、美酒或肉食,已经是习以为常了。

蒸白面馍馍,在那时可是个大事情。到时,一家人齐动手。有挑水的,有和面的,有抱柴禾、有拉风箱的;小孩子们则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等着、看着。女人把经发酵并和好的一块块面团放在刻有花纹的馍馍壳(模具)里,用力摁实,待出模后再放到屉上蒸。为了使粗制面粉的馒头发白,好看,人们还通常使用硫磺熏燎,外面看起来很白,但里面却是黑的。等蒸熟出锅后,再用染料点上红点即成。到这时,久久期待的全家人高兴极了,你掰一块儿,我掰一块儿尝尝,觉得好吃极了。因为已经吃了一冬天红薯干饼子和红薯,大家早就吃怕了。只有等到过年(或麦收时节)才偶然吃一回白面馍馍,这可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篇5:家史家训

接曾祖母回家的那天,刚好是星期日,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医院,走进病房,我看爷爷站在病床前,他脸上布满了愁云,呆呆的望着曾祖母,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回到家里,爷爷并没有放弃对曾祖母的治疗和护理。他请我们社区的医生天天到家里给曾祖母输液。过了几天,爷爷嫌家里太冷,就在离家很近的职工医院为曾祖母租了带空调、暖气的病房。

曾祖母的病越来越严重,连饭菜都吞咽不下去了。爷爷费尽心思,他把蔬菜剁成碎末,同主食一起放进锅里煮熟,做成稀粥,定好闹钟,无论白天黑夜,每隔四小时喂曾祖母一次。曾祖母大小便失禁,拉撒在床上,爷爷就让奶奶做了十几个小褥垫垫在床上,不断为曾祖母换洗。寒冬腊月,爷爷在洗褥垫时,两手冻得通红。我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曾多次想要帮爷爷洗涮褥垫,可爷爷总是说:“不用了果果,太脏了,还是我来洗吧。”可是我们太心疼爷爷了,爸爸总是偷偷地帮爷爷洗褥垫、床单。我星期天写完作业也会跑到医院给爷爷削个苹果,陪爷爷说说话,帮爷爷打热水,给爷爷打下手。有一次,曾祖母连续七天没有大便,医生把能用的药都用了,可是没有一点效果,爷爷急得不得了,干脆用手一点一点往外掏。虽然曾祖母没有意识,哪里疼痛都已经感觉不到了,可爷爷仍坚持每隔两小时为她翻身一次、做一次全身按摩。并坚持每晚用热水为曾祖母洗脚、擦身。四个多月过去了,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治疗和精心护理,但仍然没有挽留住曾祖母的生命,20xx年1月20日,曾祖母安详辞世。

曾祖母刚走,爷爷就病倒了,我们全家人都急坏了,真怕爷爷有个闪失。爸爸、妈妈每天都会买来爷爷最喜欢的蔬菜、水果,哄着让爷爷吃。我也想着办法逗爷爷开心,希望爷爷尽快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出来。爸爸妈妈精心为爷爷报了旅行团,让我和弟弟陪爷爷旅行、散心。

篇6:家史作文

我的名字叫“显昊”。“显”是我的字辈,有“显赫”“显耀”“显贵”之意。“昊”是形容天空广阔无限。我父亲按照蔡家祖传的字辈给我起名,既有传承蔡姓家族传统文化的用意,又是希望我能人如其名,做个有前途,有成就,胸怀像天一样广大的人。

在我们家族中,有一个流传很广,非常有名的“蔡氏家训”,头四句是:“积善之家,庆必有余;为善最乐,福寿双至。”意思是告诫我们蔡姓子孙后代,做善事是最快乐的。我们要多做好事,积德行善,这样才能多福多寿,吉庆连连,恩泽及于子孙。

我的曾祖父,大概是践行我们“蔡氏家训”做得最好,个人声望最高的一位老祖宗了。在我出生之前,我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就都已去世多年。听我爸爸介绍,曾祖父是老家翔安区马巷镇五星村的生产队老队长,以“忠厚老实”“诚信善良”“助人为乐”闻名,几乎是小镇里最受人崇敬的一位乡贤。已故的厦门大学教授蔡启瑞院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化学家,他每次回到老家马巷时,总会到我家来拜访慰问我的曾祖父。

我的曾祖母是一个家庭主妇,她勤劳能干,尤其擅长煮“油饭”。闽南的习俗,家里新生的孩子满月了,总要煮“油饭”和“红蛋”,分给亲戚朋友和村民们吃。用大铁锅煮“油饭”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时候,人们总不忘上门来请曾祖母这个“大厨”去帮忙掌勺。曾祖母也总是乐于帮忙,因为,“为善最乐”,这是她最骄傲的本事和最快乐的事情了。

我的祖父是国营工厂马巷织布厂厂长,现已退休。像许多闽南人一样,祖父钟爱品茶,尤其喜爱铁观音。每天一早起床,祖父总会沏上一壶好茶,开启一天新的生活。祖父还多才多艺,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他会吹口琴、笛子、洞箫,还经常一边拉二胡一边高声唱歌。不管什么革命歌曲,没有一首他不会唱的。祖父还能与时俱进,智能手机玩得挺溜的,我们家族微信群里经常可以欣赏到他嘹亮的歌声。

我的祖母也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祖母从曾祖母那里传承了一手好厨艺,擅长煮“厦门薄饼”、炸五香、包粽子、地瓜粉条。由于我的父母工作很忙,祖母主动帮忙担负起照顾我的饮食起居的工作,可以说是非常辛苦的。祖母做的饭菜实在太好吃了,加上我的胃口很好,从小就吃成一个“米其林”小胖子,一看就知道是“奶奶养大的”。

我的父亲母亲都是中学教师,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生。

篇7:家史作文300字

1992年,在老姥爷94岁高龄那年的时候,经检查他老人家得了食道癌,医生说他只能活三个月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实际上连咽口唾沫喝口米汤都非常疼痛,可他尽可能的强忍着多喝两口,为了让姥姥得到些安慰。四个月后,老姥爷离开了家人。

我的爸爸出生于1968年,妈妈比爸爸小三岁。爸爸是在14岁那年,因体育特长被自治区体训大队录用成为男篮队员。他和妈妈是在建行工作时认识并在1994年结婚。爸爸、妈妈在单位工作非常敬业,也很辛苦,他们俩共获过大小31个奖项。

我出生啦!刚出生的我体重3960克,身高50厘米,不算很胖。我在三个多月的时候,就开始长牙啦!10个多月的我已经可以走的很稳。现在在家人、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长大了。我还有一个表妹今年8岁半,上三年级,我憨厚老实可妹妹却很调皮。

篇8:“编织”家史

我相信自身有关深沉情怀之基因定是来自父亲,而父亲孤高清傲、仁义正直的基因则来自爷爷。那位身着长袍,在幼时父亲的眼中颇为拉风(用父亲的话说是“有派头”)的爷爷——曾是凭一己之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创造财富、挣得家业并养活整个家族的大宅门当家人。爷爷那时在地方上颇有名声,做的营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传统手工业——织箩底。杜氏作坊的制品甚至远销省外。解放前累积的家业相当可观。爷爷兄弟三个,他老人家排行最小。大爷去世得早,二爷是个混世的主儿,只擅于吃喝嫖赌,不务正业。在父亲的记忆中,小时候顶快乐的事情就是被二爷带着下馆子,或去戏楼听戏听书。那些地方二爷是常客,吃完喝罢抹了嘴巴唤店家记账——这账自然都是随后由爷爷来付清的。

再上溯便是爷爷的父亲——我那传奇的太爷爷了。为什么冠以“传奇”?据父亲说爷爷亲口告诉他,这位太爷爷,是位身上有功夫的习武之人,因行侠仗义打死了一个地痞恶霸,为逃官办背井离乡隐姓埋名,逃到信阳改姓为“杜”,并娶妻生子,从此安家落户开枝散叶。而他原是姓“丁”的。这位饱含传奇色彩的太爷爷娶了当地雷氏女子为妻(父亲的奶奶我叫“老太”),生了三个娃(我大爷、二爷和我爷爷)。太爷爷命却不长,在我爷爷尚三岁时就去世了,留下孤儿寡母四人。老太终生未改嫁,一个女人自己拉扯大了三个儿子,在那个世道想来该是多么含辛茹苦!这位性情坚韧、身材高大(父亲说那个时代女人多娇小柔弱,但老太却是个高个子)的祖奶奶活到91岁辞世。

如果说太爷爷这一代为“武”,到爷爷这儿就成了“文”。从小就读过私塾的爷爷在父亲的描述中是“明事理”“文明”的人,深受四方邻里的尊敬和信任,想来应是衣冠楚楚、风度翩翩、庄重斯文、德高望重的一位先生。爷爷给父亲起名叫“文学”,该是希望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做个以才智主导命运的有见地的学人,而父亲也极为相应的从小便文科出众、才思敏捷、对文史领域兴趣浓厚。只是这文脉并不单纯,杜家的文武两脉在父亲身上矛盾统一了,父亲性情刚烈、侠肝义胆,性格颇具武风,从小活泼顽劣,给爷爷惹了不少麻烦。别人家告上门来,还没等爷爷扬起文明棍儿,父亲早拔腿跑得一溜烟儿了。爷爷气归气,但终究是个文人,也只是在后面慢慢地追……每次听父亲讲起这段,我都乐不可支,眼前浮现出无比生动的场景来。

当繁华落尽,历史风烟流散,人世沧桑如梦一场,那曾经赖以为生、令家族名噪一时的“织箩底”的手艺,已不复流传,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那些有着传奇人生的风流人物也已纷纷谢幕而去。巧合的是,父亲的命运却仍与“织”相关。

中专毕业后父亲来到棉纺织厂工作,直到退休。他说当初刚到厂里学着干的时候就比别人学得快干得好,是因为小的时候在爷爷的作坊里学过“织箩底”的手艺,那时候用马尾、头发织箩底,现在用棉纱线织布而已。

而我,大学上的是“纺织工程系”的“服装设计”,毕业后做了几年服装行业后弃“布”从文,抓起笔杆子做了编辑。

篇9:家史作文600字

奶奶比爷爷小两岁,是1946年出生的。家里开着小卖部。奶奶和爷爷一样没读过多少书,在家里帮忙。

一次,爷爷要上山去砍柴,一不小心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正好,被奶奶看见了,奶奶急忙帮爷爷包扎。通过这件事,奶奶和爷爷相识了。1969年他们结婚了,组成了一个家庭。结婚一年后生下了大伯,两年后,生下了爸爸,第三年,三叔也出生了。

我的爸爸生于1972年,他小时候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才11岁就到外地去卖香烟、报纸。爸爸还告诉我,他在卖东西的时候经常有人拿了东西,却不付钱,爸爸十分无奈。有一次,爸爸终于鼓起了勇气,去找他们讲道理,结果连牙都被打掉了。更不幸的是,爸爸还没长多大,爷爷就因病闭上眼睛睡着了,再也醒不过来了。

我的妈妈比爸爸小两岁,生于1974年。与爸爸相比,妈妈的生活则比爸爸好了很多。妈妈家里开着一家小店,做着小本生意。更可惜的是,那一年考初中,妈妈因为生病发烧没办法去考试,因此妈妈的学历只到小学。

一次,爸爸因为太劳累,昏倒在街上。这时妈妈路过,急忙把爸爸送进了医院,并且在床边照顾爸爸,因此他们相识相恋了。

,我在泉州二院出生了。出生时6。6斤,白白胖胖,讨人喜欢。今年我已经12岁了,是个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十二年来,我在爸爸、妈妈、奶奶……的抚育下,我长大了懂事了。

20xx年,随着“哇哇”的哭声,我的弟弟出生了,他长得很可爱,白白的小脸蛋,让人见了忍不住摸一下。如今,他也已经7岁了,开始了他的读书生涯。

篇10:家史作文600字

我的老家在河南省尉氏县南曹乡,我的爷爷.奶奶出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今年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爷爷是1946年出生的,奶奶比爷爷晚两年出生。他们都是淳朴.善良.勤劳的劳动人民。两人是经人介绍才认识的,两人结婚组成了家庭,后来养育了两个孩子。

我的爸爸出生于1973年,妈妈比爸爸大。爸爸他们小时候,买什么都需要票,如粮票,布票等,做饭要用“地火”。当时家里也比较困难,很难吃到肉,花生,瓜子也只有过年才能吃到,新衣服也要到过节时才能穿。但是,他们很懂事,从不乱花家里一分钱,经常帮家里做家务活。学习也很好从不让家里人操心,爸爸上学时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中学毕业,爸爸妈妈先后都考上了同一所大学。在那里他们相识相恋。

随着一声哭声我出生了。出生时,我的体重是七斤,身高是59厘米。1岁两个月时我学会了说话,1岁四个月我会走路了。零五年.零六年我先后有了弟弟妹妹。我今年十岁了,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我和伯伯.姨姨家的孩子互相比赛,看谁读的书多,学习好。十年来,我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抚育下一点点长大,在老师的教育下我懂事了。现在我乐于助人,懂得节约,认真努力······爸爸妈妈说:“这些优点都是咱家的人。”看来,在我身上真显现出前辈们的影子呢!

篇11:书写家史,传承和谐家风作文

最近,随着“家风”一词火了起来,脑海中不禁涌现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妈妈总爱叮嘱我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吵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去找你们老师。”!妈妈生怕我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我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妈妈的谆谆教诲之下,我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爸爸总爱和我说要我做一个能吃苦耐劳的人。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爸爸还教导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家风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风好,这个人就会茁壮成长;原生家庭不重视家风建设,这个人在成长中就会走弯路。好的家风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积极的情感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节俭的生活氛围等等。正是这种氛围,造就了一个个身心健康的人、有作为的人乃至对社会有突出贡献的人。可以说,好家风打造了儿童成长的好摇篮。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恋爱观上的拜金主义、婚姻中的草结草离、家教中的过分溺爱、孝亲中的漠视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不重视家风建设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是沉痛的。它从反面证实了家风建设的重要性。

篇12:家史家训

你知道史玉柱和他著名的烂尾楼“巨人大厦”,但你未必知道史玉柱为何让它18层长到80层;你知道史玉柱倒下后曾经债务连连,但你未必知道谁在关键的时候借了他10万美元;你知道“脑白金”让史玉柱东山再起,但你未必知道是谁制造了“送礼就送脑白金”的神话……你知道史玉柱,但你未必知道他背后的女人程晨。

在上海徐汇区一间办公楼里,45岁的史玉柱不停地点击鼠标,他头发很短,穿着普通的Polo衫,带着椭圆的金丝边眼镜,除了抽烟和喝水,他几乎可以一整天呆在办公室里,不说一句话。

人们耳熟能详的是,这个中国改革开放浪潮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的过去:1989年以4000元借债起家开发中文电脑软件,1991年成立巨人公司,短短几年飞黄腾达却又轰然倒地,直到2001年通过脑白金成功复出,重头再来。

还清一切债务后,史玉柱把热情投向了网络游戏。他从1998年开始上瘾,后成为骨灰级玩家,到现在甚至做起了自己的网络游戏“征途”,而公司的一切事物,他都交给两个女人打理。一个负责销售,一个负责品牌和策略方面的事务。这两个女人平时通过QQ向史玉柱汇报工作,遇到重要事情,她们才会去他的办公室,但说不上两分钟,史玉柱又开始点击鼠标玩起游戏。

让史玉柱如此信任的这两个女人,一个叫刘伟,跟随史玉柱多年;另外一个女人才32岁,南京人,她聪明乖巧,对人和善,喜欢笑,但和史玉柱非情非故。耐人寻味!

这个女人叫程晨,她和史玉柱的故事开始于12年前的夏天。

1995年,史玉柱最辉煌的时期。1995年6月,20岁的程晨从南京大学毕业,在父亲安排的期货经纪公司和巨人集团之间,她选择了后者作为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史玉柱是那个时代最热门的人物。1989年他辞去公职,用借来的4000元创业,卖起了汉卡(将电脑软件中文化的平台),之后他在珠海成立巨人集团,宣布要做“中国的IBM”。

程晨进入巨人集团的1995年,正是史玉柱最辉煌的时期:巨人集团产值超过10亿元,巨人大厦动工,脑黄金热销后,新开发的12种保健品投放市场,史玉柱也被《福布斯》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到巨人集团江苏公司报道的第一天,程晨在办公楼下复印材料,看到她手头巨人集团接收函的老板竟大呼,“你是巨人的呀!”

这种满足感让程晨干劲十足。她从最底层的促销员开始做,三个月后转为正式业务员,半年后升为业务主管。她性格外向,勤奋上进,别人花8小时跑业务,她在8小时外还与客户联络感情,不管什么区域什么客户她都能提高业绩。那时有一个商场客户,一年多都不给公司结款,程晨接手后,从不与她谈钱的问题,而是在下班后主动帮她接小孩,客户后来也主动结清了所有货款。程晨迅速成为公司的销售明星,也迎来了第一次重要提升。1996年3月,史玉柱带着公司高层前往江苏检查销售情况。当时南京公司经理空缺,21岁的程晨临危受命。但她心里没底,南京公司当时的销售成绩排在全国后十名,史玉柱又是一个脾气火爆的人。在检查中,史玉柱大发雷霆,给南京公司打了零分。晚上11点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程晨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史玉柱。

“你准备用多久来改变这个情况?”史玉柱问。“一个星期。”程晨的回答引起与会人员一阵哄笑,史玉柱也笑了,他没有再责怪这个小姑娘,他知道,程晨没有任何经验,但有做好的决心。

史玉柱走后,程晨做了几件事,一是把南京地区客户重新梳理,重要客户全自己负责;二是从卸货开始,参与业务的各个环节;三是每个月底接收总公司的业绩表时,让所有业务员都站在传真机前亲眼看到自己的成绩。两个月后,南京公司业绩进入全国前十,三个月后成为全国第一。

从今天起,你喊我史叔叔吧!

程晨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一家公司做一个办公室主任之类的小领导。在巨人,她用半年就做到了。

她不是一个有野心的人,这可能与她的家庭有关。她有一个被定为“反革命”的爷爷,做了20年牢,直到小学四年级,她才知道爷爷的存在。因为家庭成分的关系,程晨父母都是低头做人,在工厂里做普通职工。“我的童年是没有玩具的,”程晨回忆说,“母亲每天骑车把我送到一个很远的幼儿园,和一群小男孩玩泥巴。”

这样的家庭,让程晨学会了自立、勤奋、坚韧,特别是脚踏实地。但史玉柱给了程晨改变命运的机会。因为出色的销售成绩,1996年7月,程晨被调往珠海的巨人总部,成为史玉柱的行政助理,同时调往总部的还有云南公司的一位男性员工,他们被称为公司的“金通玉女”,被列为公司的后备干部培养。

在当时的巨人集团,刚毕业的大学生是主力军,23岁的部门主管,25岁的副总比比皆是。“林彪20多岁当军长”是史玉柱的名言,他说现在没有年轻的将军出现,不是年轻人没有能力,而是没有机会。

在1990年代中期,史玉柱的这些话是极具煽动力的。南方鼓动着市场经济的浪潮,创业者制造着一个个“先富起来”的神话,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渴望脱离体制的禁锢,而决策者也需要一个从改革开放中受益的榜样。无论对政府还是个体,敢作敢想的史玉柱都是典范。

“后备干部”程晨在珠海的第一个月十分狼狈。她没有了销售成绩的刺激,每天跟着史玉柱开会、见客户、整理文件,还被史玉柱摔过杯子,骂过“无能”。虽然是行政助理,但她不会用电脑打字,更不会用电脑办公;史玉柱每天从中午12点工作到晚上12点,她就必须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12点;最要命的是,她很想家,想念南京,他不习惯南方以自我、自私为中心的文化。

有一次开会后,史玉柱拿到程晨的会议纪要,开玩笑地说,“这次打字还挺快的嘛。”程晨没有高兴,反而提出要回南京。史玉柱的“家庭式管理”在这时发挥了作用,他安慰程晨,“从今天起,你喊我史叔叔吧,这样你会有家的感觉。”

史玉柱还要求程晨写一个成长计划,重新定位自己,设计人生。

“我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了,而史玉柱给了我舞台,”这是程晨留下来的原因,也是她后来一直站在史玉柱身边的动力,“当时巨人上上下下对史玉柱都有些盲目崇拜,他确实有光环在,而且他说到做到,让人信任。”

在得到更多机会参与巨人的核心业务后,程晨也意识到公司正面临困难。1996年下半年,巨人集团的会议越来越多,从初期的事务性会议,慢慢变成资金协调会,最后变成还款计划会,员工工资开始缓发,报销也暂停,建设巨人大厦随时可能引起巨人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1997年1月18日,史玉柱率领巨人集团30多位核心成员汇集安徽黄山脚下的太平镇,召开一场名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部会议。那时他已经取得一笔意向中的贷款,能帮助巨人度过难关。会议中,史玉柱是最后一个作自我批评的,他总结了自己三点过失:

一、决策过程不科学;

二、带着公司搞大跃进,太急功近利;

三、不尊重员工的想法。

下午4点多,程晨接到珠海同事的电话称,一个重要文件要马上转给史玉柱。传真机吐出第一页纸,“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几个大字冲入程晨眼帘,这是深圳《投资导报》的报道,巨人危机终被媒体捅破。她来不及往下看,就把文件交给了史玉柱,会场一片沉默,20分钟后,史玉柱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下四个字——“天亡我也”。合上本子,他继续开会。

程晨记得,那天黄山的雪下得很大,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她从这一天开始迎来职业生涯中最艰难、最忙碌、最具挑战的一段时期。她的角色不再是一个行政助理,而是要与史玉柱共度危机的公司砥柱。1997年春节,巨人集团近一万名员工被遣散,巨人倒地。

“当时真的很感伤,以前每个隔断要挤两个人的办公室,最后就剩下30几个人,”程晨说,“大家同吃同住,不愿意离开,谁都不相信巨人会真的倒下,史玉柱会站不起来。”

程晨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多如牛毛:躲债、抵押、合作、借款,很多事情来不及向史玉柱汇报,她就必须立即做决定,“那时我学会了把事情分类,先处理最重要、最急切的事,然后做急切的事,最后做重要的事。”

在每天收到的信件中,写给史玉柱的求爱信几乎没了,很多是寻求合作的信,还有一些是鼓励史玉柱的信。有一次,程晨读到一封来自浙江大学的信,是四个大学生联名写的,他们在信中写道,“史玉柱,你不能倒,你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偶像,如果你倒下了,你就会辜负一代人。”

程晨把信转给了史玉柱和其他员工,看过信的人,都哭了。

深处债务危机的史玉柱非常潦倒,他成了中国“负债最多的人”,发不起员工工资,和员工一起吃住在公司,去外地也只能住几十元的招待所。在最困难的时候,程晨向父亲寻求帮助,“那时候很多人都帮过公司,我也跟父亲说,能不能帮公司一把。”

程晨最终从家里筹到了十万美元,解决了史玉柱的燃眉之急,“当时可能是要处理的事情太多,根本没有时间想离开,就想挺过去,而且史玉柱也没说要放弃。”

痛定思痛之后,史玉柱对程晨说,“谁也救不了巨人,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史玉柱还明确了两件事:欠下的债无论如何都要还,但要用钱生钱才能将债务还清;未来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还是要回到保健和IT这两个老本行。

是不甘心,就是充满热情!

1998年6月,史玉柱借到了50万元,带着一批人来到江苏,用脑白金这个新产品启动无锡和江阴市场。为确保万无一失,史玉柱和程晨等核心团队每天都下到农村,和消费者面对面访谈,推销产品。一个月后,公司帐面余额从50万元变成了75万元,巨人看到了希望。

8月18日,程晨请缨带着25万元开拓南京市场,她天才的销售能力和地缘优势迅速打开了市场。一个月后,她用25万赚到了23万元,第二个月赚到了50万元,第三个月赚到了100万元,“整个集团一片沸腾,离开的人也回来了,通过滚雪球的方式把脑白金做起来了。”

江苏市场成功后,程晨又受命开拓上海市场。由于公司当时没有在上海注册公司,她的办公室几次被工商部门查抄。第一次遇到查抄时,程晨整个人都懵了,在去工商所接受调查的路上,史玉柱打来电话,责骂她上海的广告没有做好,这让程晨更不敢向他汇报上海的情况。一到工商所,程晨就大哭起来,“当时就是觉得委屈,忍不住。”

工商所的干事见到小姑娘哭得这么伤心,也就和她拉起了家常,他们听程晨讲史玉柱的创业,讲巨人如何还债,听到最后,干事们成了程晨的叔叔阿姨,遇到的问题也顺利解决。这个事情传出去后,公司一旦出现这样的事,史玉柱就会开玩笑地说,“你们去哭呀,像陈晨一样去哭呀。”

在上海市场开拓一年,程晨就创造了一个亿的销售额,她成了史玉柱最得力的臂膀之一。在上海市场的刺激下,巨人业务全面恢复,2001年巨人资产超过5亿元,史玉柱也履行了当年的承诺,将欠下的债务一一还清。

“巨人倒下,我们交了上亿元的学费,换来很多经验和教训,”程晨分析巨人能东山再起的原因,“加上第二次创业的激情,激励着我们往前冲。”

2002年后,程晨成为巨人集团常务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和品牌管理。和史玉柱打拼了十年,风风火火,风雨沉浮之后,程晨也在考虑自己的定位,“我曾经自我膨胀,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能干,把史玉柱身上的优点缺点都放到自己身上,没有做筛选。”程晨很清楚,自己是不可能也不愿意做史玉柱第二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

没有了20岁的盲目崇拜和头脑发热,她能更客观地评价史玉柱,“他有自己的人格魅力,但他的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她也时常劝史玉柱,“你不用把一个目标的实现时间压缩到10年,你可以用30年从容去做,这样会更平和,更踏实,更顺畅。” 在巨人集团2007年的元旦晚会中,程晨被临时邀请上台讲史玉柱的故事,她讲了史玉柱困难时候的故事,讲他发小孩子脾气的故事,讲他们在西藏命悬一线的故事。回想起十年前为何没有离开史玉柱,离开一个名存实亡的“巨人”,程晨的理由依然很简单,“可能就是不甘心,可能就是充满热情。”

这种固执甚至有些迷信的热情,早在12年前即已融入程晨的血液。当她还是一个20岁的小女孩时,她就听史玉柱讲“夸父逐日”的故事,她记得史玉柱一直说,“巨人神话”的核心是一种精神,是一群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选择的事业并为这种追求不顾一切的拼搏精神,是追逐太阳的精神。

在程晨追随史玉柱的这12年,她见证这种精神让一介穷书生变成“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让负债过亿的失败者终成呼风唤雨的新财富英雄。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青春一代,程晨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神话矢志不渝的追随者和最坚强的捍卫者。她和先行者史玉柱一样,从不满足,视自力更生者为英雄,看重创业的冲劲而非结果。她相信,史玉柱的神话毁灭或者继续,已经不是他一个人的事,而是一个团队的梦想,是一代人的共同理想。这让她从不怀疑,不退缩,不畏惧。在神话辉煌的时候,她全力辅佐;在神话暗淡的时候,她坚决捍卫。

上一篇:激励员工创造最佳绩效 德鲁克下一篇:上料作业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