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

2024-05-03

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精选8篇)

篇1: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

生活物理教学行为研究的反思与思考

来自物理课堂的思考与反思――为了充分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改理念,在课堂上能和学生生活密切相连的知识内容、我都努力给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相互交流和自我展现,但从学生课堂交流的反馈情况来,结果大出我的意料,令我堂目结舌:原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那样的贫乏,那样的苍白无力,下面就对物体对外作功为例,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我让他们从生活中广泛举例,结果学生能顺利举出恰切的例子寥寥无几,学生的.表情让我感觉到,他们的确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缓解课堂上的尴尬局面,我只好把自己的生活体会与学生交流起来,象用高压锅作饭,当锅内的蒸气压强足够大时,蒸气便可对限压阀做功,使限压阀旋转起来或让限压阀上下跳动起来…………我一口气连续举了五六个例子,和同学们一起分析完这些例子时,他们的目光刹那间亮了起来,物理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物理原来这样有用,有趣。

篇2: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

除了认真上好课外,在生活上也对学生悉心照顾。他曾两次向两名重病的藏族学生捐款。还购买了图书向学校阅览室捐献,累计捐款600多元。学生对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课下,他们总是把他作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

辛勤的工作得到当地领导的肯定,他被评为援藏先进个人、优秀公务员,被莱城区党委政府评为区优秀教师、被日喀则市委市府评为市优秀教师,被学校聘为教务主任,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篇3: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物理知识与社会实践密切相关,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而物理又时时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物理、用物理, 是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中学生生活经验较少, 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 物理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并引导他们及时解决, 在生活中体验物理价值。《新课标》指出:物理教学要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物理, 必须联系学生生活, 使学生感到物理与生活密不可分, 认识到物理是生动的、有趣的, 而不是单调的、枯燥的, 这就要求全体师生共同树立明确的物理生活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据, 紧密联系生活, 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迅速而牢固地掌握知识、获得能力。

一、引入新内容应联系生活

新课标更多地体现了知识体系中的“生活因素”, 教学内容与生活接轨, 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得比较紧密, 避免了旧教材中对知识体系、逻辑体系的处理较严密, 而“面向生活”这一方面却存在不足的情况。但学生还是普遍反映物理知识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 如果在引入新内容时能更多地与现实生活联系, 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对新知识的接受、理解和掌握就容易多了。例如我在开始讲热传递的三种方式及影响热传递的因素时, 我让学生讨论家里的暖瓶是如何利用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而加以隔热保温的。引导学生自己回忆思考后再作具体的分析:双层瓶胆由于抽出了夹层里的空气防止了热对流;而软木塞则是利用了软木是热的不良导体, 从而有效减少了热传递。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接着问“为什么过了几天, 暖瓶里的水会变凉?”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物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做演示实验的器材应多从生活中寻找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 许多概念和规律都由实验获得, 在课本实验的常规仪器, 原理和测量等训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创新和自做实验, 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 帮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 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农村高中, 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 (如仪器的欠缺和学生素质的影响) 往往不能用课本中讲到的仪器进行实验, 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只好走进生活寻找仪器, “坛坛罐罐当仪器, 拼拼凑凑做实验。”我曾用废牙膏管来讨论研究物体的浮沉现象, 也曾用两支铅笔展示光的衍射现象等。好的“土仪器”操作简便, 现象明显, 既能揭示物理本质, 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有它的独到之处。另外, 走进生活去寻找实验器材本身就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了。如果学生用废牙膏管做过实验, 那么他在每天早上用牙膏刷牙时, 必会回忆起曾做过的有趣的实验, 继而他也许会得到像阿基米德测出浮力那样伟大的发现呢!这样, 他学物理的兴趣就会加倍膨胀, 就会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物理中去。

三、课堂讲解举例应贴近生活

纵观物理新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 无论从概念的引入到规律的应用都可以从生活中找到它们。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定律的理解, 讲解时所举例子应贴近学生生活。如在讲述《摩擦起电》内容时, 我引导学生举出了不少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例子:用小刀削铅笔时, 小刀上附有细木屑;用梳子梳头发时, 头发会随梳子飘, 会蓬松起来;冬天夜晚脱毛衣时, 会听到噼啪声, 看见冒火星;油罐车的尾部总装有一根拖在地上的铁链;在油库旁会看到标语“严禁用塑料桶装运汽油”等。在讲运动的相对性时, 我举了人坐在行驶着的车上时, 会觉得路边的树后退的例子等等这些与身边生活、生产相关的实例。还有, 在讲交变电流时, 讲到家庭照明电路使用的是电压为220V的交流电, 而且电流的强弱和方向依正弦规律变化。学生提出疑问:交流电通过灯丝时忽强忽弱, 那么电流强时灯光应该亮, 电流弱时灯光应该暗, 可是我们怎么看不到灯光有明有暗的现象呢?我先让学生讨论研究后, 教给学生可以看到灯光忽明忽暗现象的实验:夜间, 请你把屋内其他的灯关上, 只留一盏日光灯。你在日光灯前挥一下手, 就可以看到有一定间隔的一串手的影子, 如果挥动一个手指, 则是一排手指的影子, 这说明日光灯发光是有明有暗的;灯亮时照亮了你的手, 有手影, 灯暗时就看不见你的手, 无手影, 所以你的手影是一排亮暗间隔的影子, 平时我们看不到灯光有明暗变化是因为明暗变化太快而眼睛很难分辨的缘故。

通过对这些事例的分析、解释, 使学生确信物理知识既有趣又有用, 学习物理的兴趣稳定持久, 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知识巩固应与实际生活联系

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际中去。根据现行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 除课本知识外, 对实用性的知识十分重视, 力求学不在多, 而在于有用。所以布置课外作业如果仅布置书上作业, 很多学生不但感到压力大, 并且没有兴趣, 觉得枯燥无味, 只是机械地完成或者干脆不完成, 这样达不到让学生做作业的预期目的。但是作业布置如果多联系生活, 可能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布置学生观察自家使用的洗衣机、电视机、电风扇、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铭牌和说明书, 了解有关内容, 识别有关符号, 知道一些数值所含的物理意义, 引导学生按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安装、调试及安全使用, 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实践能力, 增长他们的才干。又如在讲完电磁铁内容后, 我布置学生课后做一个小电铃, 这样他们在制作过程中激发了兴趣, 很多学生往后就自主地进行课外小制作。这样既增长了生活知识, 又巩固了课堂所学。

例如:在教学电功率一节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前几天某人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 其他设备都装好了, 现在还需要购买一台电视机摆在大客厅, 装潢以后, 才想到他家的电能表是“220V 20A”。到交家电商场去看了, 这几个品牌和型号比较满意, 你能帮此人做做参谋, 买哪两台比较合适?

品名:TCL型号:29吋品名:SONY型号:25吋

规格:彩色220V 50W规格:彩色220V 45W

品名:TCL型号:25吋品名:长虹型号:34吋

规格:彩色220V 60W规格:彩色220V 100W

学生一听帮人设计方案, 情绪顿时高涨起来, 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而且这节课, 通过知识的整合, 完成了教材中第4节新授课的内容;通过生活情境的呈现, 学生不但了解了生活中的有关知识, 而且对最大电流、电器的电功率等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感知, 并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在学完后我让学生去调查11月份家里花费的电费情况, 并要求他们通过计算用电器一月的用电情况, 再把计算结果和收据上的数据进行比较。通过这次活动, 学生都能很好地运用公式W=Pt进行解题, 而且对电功率也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由此可见,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观察实际生活中的现象, 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篇4:高中物理生活化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原则;策略;实践

一、物理生活化探究的缘起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1.新课程的研究

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力求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我们要正视学生的个别差异,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2.高考改革的要求

高考改革的目的主要不是追求公平,而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是追求教育的效率。实行高考与学考两种不同的形式,就要求我们进行分层教学、分组学习、选课制和“走班”教学等改革尝试。

3.物理课程的特点

中学物理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能力。要求学生能识别所观察到的现象中的变量,会整理观察到的信息(例如,观察和记录电流改变时导体上的电压),要会处理信息,以便研究找出关系(例如,作出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图线),会根据简化的假设粗略地进行估算,会把空间信息转化成其他形式(例如,理解实际电路与电路图的关系)。

4.专家的研究

北京语言大学谢小庆在2007年就说:我们进行改革,主要是为了提高教育的效率,为了改变青少年的普遍厌学状况,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发展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为了改变“读一本书、教一本书、背一本书、考一本书”的局面。

5.学生的感受

一个早就毕业的学生在某个论坛中就说道:我读高中的时候,物理就烂得不得了。当时觉得兴趣不在上面,现在发现不是,其实问题还是在应试教育上,老师讲的就是做题,和生活实际脱节了。不过最近看了部日剧,叫《神探伽利略》,作者把推理和物理结合起来,让我又来了兴趣。还专门去图书馆找了物理书来读。所以说,学习的关键还是在兴趣,知识也要活学活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我高中毕业十几年了,前不久我才知道铝箔纸包住手机可以屏蔽手机信号,而这个知识点我也是从《神探伽利略》里面学来的,而我的高中物理老师从来不讲这些,据说他还是省里的高级教师。

二、物理生活化研究的原则

我们在研究物理与生活的时候,教学目标是从学生认知能力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来研究教材。

1.适度性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结构来研究教材,符合学生认知能力。知识的学习不宜过早,不宜过难。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弱,因此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宜增加教学难度和深度。

2.发展性原则

结合选修教材3-1中电学知识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常识,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书本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学习一些电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对家里的电器进行简单维修。为此,需要比较全面地学习一些电学常用技能。通过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发展性原则的另外一个体现是在原有知识和能力上适度创新。有些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可以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决。比如,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电瓶车、手机等电器充电时间过长,对电瓶或电板造成损伤的事情,我们可以创造出电路,解决好这个问题。这样的小发明、小创造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最大的成就。当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后对物理知识就不仅仅是喜欢,而是非常热爱这门学科了。

3.可操作性原则

高中生拥有比较多的物理知识,从理论上说可以完成很多生活中的电学应用,甚至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电器维修。但实际上很多学生连基本的生活电器常识都不清楚。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一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问题。通过一定的衔接性课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常用工具,学会一定的实用技能。然后通过一些案例分析,学会相比原有物理书本上更加实用的电学技能和应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协作等方式培养学生不同程度的技能水平,也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學习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更好的实践训练。

4.综合性原则

在制定目标时要以学生实际知识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为基础,既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又不能忽视教育过程的系统性。在教学中,还要能体现良好的合作精神,毕竟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为了今后参与社会活动做知识和能力上的准备。

三、物理生活化的研究策略

高中物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三合一”的方式,即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创新意识”为目标来培养学生能力和兴趣为主的特色教学。

1.基本能力培养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各种生活中实际用到的电学基本技能,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获得实践的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增强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操作

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技能水平,提出相应的课程要求,让学生完成一定的具体工作,在实际中提升自己的各种操作能力,熟悉各种常用设备的应用。这是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互动的过程。

3.案例分析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根据一些其他同学曾经完成的研究案例,通过分析比较,掌握基本的研究方式和特点,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小组调查

为了完成自己小组的研究课题,了解具体的相关信息,必须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调查。确定研究内容是否具有研究价值,研究的方案是否科学,研究的内容和材料是否真实。通过各种不同的调查方法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

5.作品展示

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通过集体对比和讨论,不断完善研究成果,真正有效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

四、物理生活化的实践

在实际教学的设计中,我们有意识地根据新高考改革特点,大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利用高中阶段的电学知识和生活相结合,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家用电学知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一点科技创新,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实际操作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物理教学中部分选修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有目的、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1.对学习选修3-1后的一些理论知识的深化

电学中的一些书本知识需要教师进行一定的强化教学,让学生能将书本知识生活化,了解和掌握一定的电学电路知识。比如,多用电表是电学上一个比较重要的仪器,通过教材上的原理学习,知道多用电表的内部结构,了解测量原理和读数的特点;学会用多用表测量小灯泡电阻、二极管等元器件;探究用多用表测量和区分新旧干电池。比如可以提出如下的探究问题:有同学通过多用表的红黑表笔分别测量三节干电池(一节新电池、一节旧电池和一节废电池)。他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通过这些读数,很快分辨出哪一个电池是新的,哪一个电池是旧的,哪一个电池是废弃无用的。请同学们实践操作一下,找到分辨的方法。

通过对多用电表不同量程的估计分析,提升学生实践操作和理论结合的综合能力。对生活中常见电器测量和诊断则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家里实用电器的功率和实际电阻,为今后学习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和维修打好基础。同时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学习电工笔的正确使用。同时能区分各类电容器,并了解和实践测量二极管的正向电阻和反向电阻。

2.电学应用入门之实践操作

了解一些常用电学维修常用的工具,并通过一些理论分析了解这些设备的实用特点和注意事项。可以通过多样化课程等形式,动手操作掌握电学运用于生活中的基本功。可以分成四个环节:第一节:电烙铁的认识和使用。通过理论学习,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电烙铁使用方法,了解一些和电烙铁有关的操作要求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第二节:实践操作动手,这一节课让学生实践操作使用电烙铁。在实践中学习操作拆焊和点焊,逐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可以用电烙铁完成对一块废弃电路板的若干元器件的拆卸。认识白炽灯的控制电路,动手安装一个控制开关。第三节:门铃制作,认识门铃的主要结构,要学习和了解各类门铃特点,学习简单门铃内的主要元器件和电路图。重点学习三级管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的判断技巧。第四节:实践操作制作简易门铃,这节课是学生实践操作为主,通过实践安装门铃,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指导方式一步步示范各种实践技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学有所用。

3.生活中的电路和简单维修

物理应用于生活中,要更加关注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知道,有时候家里的一个插座坏了,一个吹风机坏了或电茶壶坏了,我们总觉得扔掉可惜,但是去维修点维修的话,他们也不太愿意维修。这时,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简单的维修。首先我们可以从3-1中的一个例题入手: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仅有一处电路故障,已知电源电动势E为4V,开关S闭合后,灯L不亮,用电压表测得Uab=0,Ubc=Uac=4V,由此可以判定故障可能是( )

A.灯L短路

B.灯L断路

C.变阻器R短路

D.变阻器R断路

通过这样的理论分析,再应用到实践中,进行电路检测,找出故障,进行维修。

其次,了解家用电路的特点,学习家用电路图的识别和比较。生活中各种电器有各自不同的符号,这个内容比书本上更加细化,让学生了解各种生活电器的特点。当然,在电路安装中也有许多小技巧,学生可以通过这样的学习掌握更加实用的电路安装技术。

再次,让学生尝试用工具更换插线板的连接线,或焊接脱焊的节点。通过电吹风等小家电的简单维修实践,学生可以学习各种电吹风的主要结构,学习各种常见问题的处理,通过实践案例告诉学生电学维修的各种小技巧。

4.科学探究和调查报告

通过案例,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定的课题研究,完成相关的研究报告。并通过集中展示评比的方法,对学生研究进行考核。部分优秀的成果进行改进后参加上级各种活动评比,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学会做科学探究的调查表。通过实践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分析,制作和完善一些科学探究的调查表。这样的能力也是今后学生非常有用的职业技能。深入研究,完成课题报告是以《充电保护器的设计和制作》为例进行说明如何不断完善科学探究过程,如何进行科学报告的撰写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探究的真正价值。

当物理教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时,物理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和解决物理问题的兴趣。因此,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渗透生活化元素,从生活中寻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与问题,引导学生用物理的思维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环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获得富有生命力的物理课堂知识,使他们不仅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应用,从而切实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科技与社会领域的应用价值。通过理论学习、实践维修,培养学生动手参与生活中的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提升学生学有所用的意识。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常用技能,為实现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职业道路提供一个可以参考的实用技能。

参考文献:

[1]谢小庆.为什么要进行高考改革[J].中国教师,2007(4).

[2]朱铁成,张晶.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教育科学,2010(1).

[3]王树声.中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8.

[4]新玉乐,陈静.设计与大脑相协调的教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01.

篇5:物理与生活教学论文

摘 要:生活即教育。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生活 物理教学 实例探讨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是物理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学生学好物理的一条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科学教师应当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生活世界作为很好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和利用。本文结合具体实例与大家共同探讨生活物理的奥秘。

一、以生活用品为器材的实验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经常接触、随手可得的物品,通过对学生的引导,用生活当中的用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探讨。

1.在“大气压强”一课中。

实验1:用一个平口玻璃杯,装满水后,用一硬纸盖住杯口,将杯子倒过来,纸片不会掉下来。

实验2:用一空纸制饮料盒,将吸管插入盒内,用嘴向外吸气,纸盒慢慢凹下去。

实验3:用两个塑料吸盘合在一起,用力向外拉,很难拉开,模拟了马德堡半球实验。

2.在“流速与大气压的关系”一课中。

实验1:取一张纸条,一端贴着嘴唇,另一端往下垂,然后用嘴向纸的上方吹气,结果纸会向上飘起,气流越快,纸条向上飘得越高。

实验2:在一个汽水瓶中加入染成红色的水,用一根细玻璃管插在水中,用一根塑料吸管向玻璃管上方吹气,水从玻璃内升起并向气流方向喷出,可在前方放一张纸片观察现象。

3.在“惯性”一课中,要演示惯性的现象。

实验1:用一辆玩具小汽车,在车上放一块橡皮擦,当小车由静止被推动忽然向前运动时,橡皮擦向后倒,当小车由运动被障碍物阻挡停止时,橡皮擦向前倒。

实验2:表演魔术,在桌面上铺一块桌布,在布上放上玻璃杯、书本、粉笔盒,用力快速抽走桌布,布上的物体没有随桌布离开桌面。

二、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知识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我们经常看到、听到、接触到的事物或现象,我们都可以用学到的物理知识认识它的本质。

1.生活现象中可以了解到的物理知识。

①在声学知识中

为什么下雨天的时候,我们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呢?

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

②在热学知识中

夏天在给中暑的病人降体温时,为什么用沾有冷水的毛巾?

因为水的比热大,冷水吸热来降温,同时水会在人的皮肤上蒸发吸热,从而降低人的体温。

③在光学知识中

为什么黑板会反光,使我们看不清黑板上写的字?

因为黑板平面光滑,形成平面反射,光线集中,遮住了粉笔字的漫反射光线。

④在电学知识中

为什么家庭中会出现电路保险开关跳闸的现象?

因为由于家庭电路中线路短路或是用电器超负载使用,使电路中电流过大,而引起保险开关跳闸,从而保护电路中的用电器安全。

⑤在力学知识中

为什么用手打桌面时,手会觉得痛?

这是力学中力的相互作用的现象,手对桌面施力的同时,受到桌面的力的作用。所以手打桌面,桌面也打手,手就觉得痛了。

2.生活当中有许多用品都是利用物理知识制成的,如汽车上的一些物品。

①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从而保证行车安全。

②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③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内情景。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以上这样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极为密切的联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谈到物理,有些同学觉得很难,对于物理探索,有些同学更是觉得只有科学家才能完成的事情,其实,只要我们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从生活走向物理,你就会发现,其实,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们学了测量的初步知识,一些同学纷纷做起了软尺。有位同学别出心裁,用透明胶把制好的牛皮纸软尺包扎好,这样更牢固。然后,用大大卷泡泡糖的包装盒作为软尺的外壳,在盒的中心利用铁丝做一摇柄中心轴,软尺的末端固定在轴上,这样一个可以收拾并反复使用的卷尺诞生了。同时,这位同学受软尺自作的启示,用实验解决了一道习题:用软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若把软尺拉长些,测量值是偏大还是偏小?他做了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标上刻度,然后用透明胶粘贴,再扯下来,便做成了“软尺”,用“软尺”不仅找到了上题的答案,而且清楚地看到分度值变大了,有同学在学习蒸发的知识时,不厌其烦地坐在桌旁观察相同的两滴水(其中一滴水滩开),进行聚精会神的观察,然后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影响蒸发的因素;同学们越来越多地通过观察身边的事物进行实验和研究,从而更加直观地了解物理知识。

身边的事物是取之不尽的,只要时时留意,经常总结,就会不断发现有利于物理教学的事物,丰富课堂,活跃教学气氛,简化概念和规律。新课标告诉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都是建立在早年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惊叹不已,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篇6:物理教学与生活融合(范文)

《物理教学与生活融合》是我组物理学科结合教学实际于2012年10月提出并申报的校级课题。一学期以来,课题组成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切入点,全体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认真实践,使教研工作负有一定成效,取得了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成果,使研究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达到了预定目标。现将一学期以来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扎实安排

当研究课题申报后,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确保课题研究工作有序开展。课题研讨共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课题研究准备筹划阶段(2012年10月——2012年11月)认真组织课题组成员,讨论搜集有关文献,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目标、途径、方法,撰写实验研究方案。做好课题前的调研和反馈工作。

2.课题研究实施试验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5月)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指定的课题,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通过组织对有关文献的学习,撰写论文,交流心得、反思,开展教学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在抓好典型引路的基础上,探索出阅读教学的个性教学特点和规律。

3.课题研究完善总结阶段(2012年6月——2013年7月)通过在第二阶段的教学时间上,要求课题组成员认真反思,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成果整理档案,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二、认真探讨,抓好落实。

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紧密围绕“物理教学与生活融合”这一主课题,广泛探索适应于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到了五个坚持:

1、是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每个课题组成员坚持每周搜集资料,强化物理知识积累教学理论指导;

2、是坚持每学期上好一节公开课,在课堂教学中找规律;

3、是坚持每学期写好一篇相关小论文或教学反思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部创特色;

4、是在学生学习效果上求论证;

5、是课题成员坚持在相互交流,研讨中提升自我。

6、本学期能达成学生能够用物理术语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能掌握基本的观察能力和总结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完善推广,深化教研

篇7:简析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摘要:紧抓课本,链接生活,将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丰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培养学生完善的物理思维能力.文章立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紧抓课本链接生活―――初中物理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联系”这一问题.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生活化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得到广泛普及.初中生物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使之成为教育生活化改革的重要学科.

一、在物理教学导入环节链接生活

导入环节,是初中物理课堂的开端.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让教学活动成功一半.在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改革过程中,重视物理课堂导入环节的生活化,做好课堂导入与生活的链接,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必要途径.物理学科学习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物理学习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研究各类生活现象,使学生认可物理知识的正确性.从生活中发现普遍或者有趣的物理实例,利用生活实例灵活课堂导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好奇心.比如在讲解《光的折射》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生活中的种种现象.比如,把筷子放到水里,筷子为什么是弯的?把石头扔到水里,为什么觉得水变浅了?下雨之后,为什么可以看到海市蜃楼?用家里的猫眼看外面的人,为什么会变远?为什么在河里插鱼时要往鱼的下部插?为什么在水底下看岸上的景物,要比实际高度高?在物理课堂的导入环节,教师将这些疑问展示给学生,能够刺激学生的思维.这些实例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很多学生看到它们后感同深受,有同样的疑问,能够想起自己的生活经验.链接生活改变物理课堂导入方式,能够在课堂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对接下来的物理学习内容充满好奇.

二、在物理教学讲解环节链接生活

物理学科是理科中的理科,这是因为物理学科对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要求较高,对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刚刚形成,并没有达到物理学科所要求的高度,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初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帮助.在讲解物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借助生活资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验证物理知识.比如在讲解《静电现象》时,很多学生无法依据课本文字去理解“静电”概念.链接生活,在物理课堂中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静电现象,能够优化学生的物理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拿一件化纤的衣服走进课堂,以此为教具创设生活情境.先给学生展示化纤衣服,调动学生的个人生活经历,思考自己是否具有同样材质的衣服.之后,选择一位学生,特别是长头发的女生,让其在课堂中穿脱此衣服两到三次,大家观察现象.静电现象极易发生,当学生听到听到僻啪声时,他们的记忆会被唤醒,了解静电现象的涵义以及在生活中的形态.为了加强情境创设的效果,教师可以拉上教室的`窗帘,让学生观察完整的火花放电的静电现象,加强物理学习的真实感,让物理知识征服学生,让生活与物理学习联系更加紧密.

三、在物理教学解惑环节链接生活

解惑,是物理学科与生活相互服务的环节.让学生利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疑惑,是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目标.在初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现初中学生关心的生活问题,了解学生的生活疑惑与物理知识盲区,引导学生用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共同解决疑惑.像在学习光学知识时,有的学生会提出“为什么下雨天才会出现彩虹,太阳光不是一直都在吗?”这样的困惑.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光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彩虹出现的原因.彩虹,是因太阳光透过水珠而折射出的不同颜色的光,只有雨天才能让天空充满水气,给彩虹出现的机会.用物理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惑,不仅帮助学生消除了一个生活问题,更给学生的物理学习增添色彩,促使学生认可物理学习.又如在学习参照物知识时,有的学生说“自己坐汽车时,有一辆汽车从后面开过来,自己在某一时刻感觉两辆车都是静止的,可汽车明明在开啊”教师结合参照物知识,让学生理解相对静止的概念,会让学生恍然大悟,意识到物理知识的神奇与可爱之处.

四、在物理教学实验环节链接生活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堂的必要内容,物理学科更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以实验为平台,将物理课堂教学融入生活,彰显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与科学性,会让学生坚定个人物理学习的意念.在物理实验教学环节链接生活,教师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实验材料与题材,多多设计与组织一些趣味性强的实验,引导学生用生活资源去发现物理实验的奥妙.像在讲解力学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矿泉水瓶,利用矿泉水瓶加减水去探究影响力大小的因素.在学习浮力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用生活中金鱼缸、不同大小的石块、塑料、纸张引导学生设置生活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给学生更多实验自由,让学生成为物理实验与生活的链接者,有助于物理课堂生活化程度的提高,更能推动学生实验技能水平的提升.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只有将物理课本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促进物理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紧抓课本,尊重教学大纲,链接生活,乐于教学创新,才能让物理知识回归生活,让生活服务于初中物理教学.

参考文献:

[1]孙璐.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08)

[2]朱青.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瓶颈与对策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8)

篇8:物理与生活课题研究

一、构建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现实背景

1. 实施新课程改革,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生活化”的理念与要求都清晰可见[1]。《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联系”。让学生亲自去感知、亲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经历,强调让学生亲身参与。树立生活化课堂教学的观念,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开发物理资源,丰富物理教学内容。

现行教材中的很多内容过于城市化,与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不够。需要教师在深入钻研物理教材、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联系农村学生的现有生活情境,利用学生的经验活用物理教材,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学过程中,以广泛的课外资源作为补充,挖掘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多元化的物理教学内容,整合资源为教学服务。

3. 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活化的物理内容,取自于学生生活,贴近生活经验,符合学生认知需求,能促使学生很快地进入物理学习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这种教学能让学生感受到书本知识学习的意义与作用,感受到自己学习的责任与价值,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运用,提高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

1. 生活化课堂教学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包括结构性知识的建构,而且包括大量的非结构性经验背景的建构。人们生成对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总是与他以前的经验相结合,也即理解总是涉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生活化课堂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学习者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 生活化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顺应学习者的认知特点。

皮亚杰认知发展观认为,个体发展取决于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同化和顺应。个体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与环境的平衡,个体也正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其认知结构,实现认知发展。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学中关注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以现实生活具体生动的形象、生活事例为中介来进行思考,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而达到优化学习过程的目的。

三、农村中学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实践

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就是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让生活走进物理课堂,才会有“知”与“行”的和谐统一的可能,才会使物理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才会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物理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寻找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应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物理知识的生活实例、现象引进课堂,将教材中抽象、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物理问题情境,使物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生活材料物理化,物理教学生活化,学生在探究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学习物理知识,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进而得到全面发展。

1. 教师“备课”要生活化。

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强调接受式学习。新课标下教师要改变学科的教育观,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视物理内容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对于刚接触物理的学生来说,唯一的基本信息则是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广泛搜集生活资料,选取那些既能引起学生兴趣,又与现实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生活素材设计教学。搜集和选取的生活素材要做到: (1)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 (2) 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充分体现教学内容,为呈现新知识服务。如:“水缸出汗”,“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熟鸡蛋在冷水里浸一下就容易剥壳?”,“拔河比赛”,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

2.“课堂导入”要生活化。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要以生活素材为背景,抓住学生的兴奋点、盲点、困惑点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例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用分别带有方形、三角形、圆形小孔的三张白纸发给学生,并提问:太阳光线射过这些小孔在地上会留下什么样的光斑?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这样回答:跟几何图形一样。然后,让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观察光斑的形状,结果光斑都是圆形的。现象与学生的想象出现了差异,从而造成了悬念,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自始至终带着这个问题主动地去学习[2]。又如:拿出一只日光灯管、干棉布和一只吹鼓的气球,在暗室中,用干棉布擦干净日光灯管,用吹鼓的气球快速上下摩擦灯管,原本不发光的灯管竟有一丝亮光,并且气球靠近灯管哪个位置,灯管哪个位置就会发光。想不想知道其原因?从而引入课题。创设这些情境使学生既觉得新奇,又倍感亲切,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自己的生活中,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3.“课堂探究”要生活化。

新颖而巧妙的课堂探究,能够丰富和深化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制作水果电池是中学生最喜欢的电学实验之一,通过实验既能提高他们使用万用表的技能,又能深入探究电池的工作原理。取柑橘、西红柿、苹果、土豆、梨等水果和蔬菜,制作形状完全不同材质的电极,探究不同电极、不同水果和蔬菜的电压和电流。结合探究实验结果,查阅资料和咨询专家进行解释水果、蔬菜发电原因;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和那些因素有关;将水果、蔬菜串联或并联起来,有什么规律,和干电池一样吗?设计一下研究方案,并加以实验验证,分析归纳一下有什么样的结论。

4.“练习”设计要生活化。

从生活走向物理,善于留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发现其中的物理规律,对生活的感知由表象而转为内在;同时将物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去,从书本中解放出来,彻底地进入到真正的物理世界———社会。

教学练习设计要“生活化”,应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应用题,应尽量地为学生创造运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物理知识、物理方法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学习“压强”后,可设计如下应用题:菜刀的刀刃很薄,书包背带做得较宽等,利用压强知识解释说明;认真观察自行车,谈谈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识;自制“水火箭”,等等。

四、农村中学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思考

实际上,生活化课堂也是形式多样的。可以是师生生活交流,家庭实验探究,从生活问题引入物理,将物理向生活拓展。但是,现实的课堂教学仍在科学认识论指导下的唯理性活动。在进行物理概念、规律教学时,往往是直奔主题,然后就淹没在结论与练习的海洋里。教师为传授知识而教学,把学生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忽略知识背后最本质的东西,缺乏精神生活。因此,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应重点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2)简化物理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3)加强一线教师培训,增强创新意识。(4)改革高校师范生培养模式,适应物理生活化课堂教学。总之,生活中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资源,通过有效形式将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相互融合起来,就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欲望,激发联想、生成创意。这样的课堂教学魅力无穷,精彩迭出。

参考文献

[1]谭龙飞.简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生活化[J].教学与管理, 2010, 07:53-54.

上一篇:农村再生条例下一篇:建设工程报建费减免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