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中和解的探讨

2024-05-10

执行中和解的探讨(精选6篇)

篇1:执行中和解的探讨

关于执行和解中问题的思考

执行和解,是指在执行程序中,双方当事人经平等协商,就变更执行依据所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自愿达成协议,从而使原执行程序不再进行的制度。执行和解是我国民事执行中一项重要制度,具有简化程序、缓解社会矛盾、减少执行对抗、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诸多优点,在执行案件中占有较高比重。但执行和解的局限性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损害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一、执行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几种突出问题

1、和解协议履行率低,执行和解被一些被执行人当成了拖延履行义务期限甚至规避义务的手段。

《民事诉讼法》

篇2:执行中和解的探讨

文章来源:江苏商报

一、听证程序中执行和解的约束力

民事诉讼法规定,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恢复执行生效法律文书。这一条是针对申请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而言的,是有章可循的。但是事实上,有部分案件在听证过程中由案外人参与执行和解,此和解协议的约束力应如何认定,按照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之间、当事人同案外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只要在内容上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道德,理应受到法律保护。因此和解协议一旦达成就应产生拘束力。听证过程达成和解协议一般有案外人参与,此和解协议的效力仅存在于履行完毕之后,即以协议内容的完全适当履行,当事人是否应当承担相应责任?笔者认为,只要和解协议是真实合法的,就应当承认其合同效力。当然需要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而且这种约束不仅体现在履行完毕后消灭原有的权利义务,在履行过程中,如果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协议内容,可依协议要求对方承担责任。就当事人来说,如果案外人履行协议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应选择依现行法律规定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或依协议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并承担违约责任。若案外人不履行协议内容,则视为放弃原权利的主张。人民法院应及时将案件恢复到听证前的执行状态。

二、当事人及案外人的权利救济

篇3:浅议执行和解中的担保

关键词:执行和解担保,执行担保,不履行担保义务的救济

执行和解担保是指申请人与被申请人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实现方式与内容变更后, 为保障债权顺利实现而由被执行人或案外人所做的担保。执行和解虽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程序简便等优势, 但在实践中一般都是申请执行人让出一部分法律文书所确定的利益以保证剩余利益的尽快实现。若申请人在让出一部分利益后, 剩余利益仍不能尽快实现, 无异于对申请人的再次伤害, 所以为了保证执行和解的顺利履行, 为执行和解设定担保, 不仅给申请人吃了颗定心丸, 而且也使被执行人多了份约束力。以《人民法院报》上刊登的一组数据为例, 某一基层法院在2006年共计有21件执行和解的案件, 其中有担保的和解案件3件, 未提供担保的案件18件。有担保的3件和解案件履行率100% , 没有担保的18件案件履行率仅为72% , 未履行的案件中存在着拖延执行和逃避执行的情况。[1]执行和解中的担保虽在实践中大量运用, 但由于相关法律规定的缺位, 使得它在具体实践上面临以下几个困惑。

1 执行和解中的担保的性质

因担保条款是执行和解协议中的一部分, 所以想确定执行和解中担保的性质需优先厘清执行和解的性质。对执行和解的性质学界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执行和解是纯粹的私法行为, 因为和解协议是由申请人与被执行人在没有国家公权力干涉下, 自行协商一致, 处分权利义务的一种私法行为, 在这种情形下, 和解协议仅具有民法上契约的基本效力。[2]若如此, 和解协议中的担保条款就犹如民事合同中的担保条款, 不按约履行, 可依据担保法相关规定提起诉讼解决。第二种意见认为和解协议具有公法属性, 因为执行和解对执行程序的进行与结束都有一定的约束力。对执行程序进行的约束力体现在双方当事人一旦达成和解协议后就暂时中止了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对执行程序结束的约束力体现在双方当事人按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则执行程序终结, 原生效法律文书不再执行。据此, 一部分学者认为执行和解协议与原生效法律文书位于同等层次, 都具有强制执行力。若如此, 担保条款就犹如执行担保, 担保人不按约履行, 法院可直接处置担保人财产。第三种意见认为和解协议具有公法与私法的双重属性, 因为一方面它是双方当事人经过充分协商, 变更或者消灭某种法律关系, 从而实现法律文书确定的实体权利的民事行为; 另一方面, 这种和解由于发生在执行程序中, 一经人民法院执行人员确认并实际得以履行, 它又是当事人为消灭与人民法院之间业已存在的诉讼法律关系, 从而结束执行程序的诉讼行为。[3]若如此, 担保条款的性质同样也有私法和公法的双重属性。

笔者比较认同第三种意见, 即和解协议兼具有公私法的属性。原因有三: 一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 若和解协议得不到履行, 申请人应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从中可明显看出和解协议不具有强制执行力, 不能将其与原生效法律文书放在同一位置; 二是根据现行司法实践, 和解协议一般是在法院执行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中由申请人放弃一部分利益, 被申请人提供一定担保后达成的, 一旦达成后就暂时中止了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若最后实际履行完毕, 则视为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完毕, 一般的民事合同不可能对执法行为产生约束力, 所以说它仅仅是私法行为则罔顾事实; 三是从现行法律及司法实践来看, 执行和解协议不仅仅是当事人之间通过充分协商处分各自权利的私法行为而且是一旦达成后就具有阻却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的公法行为, 所以执行和解协议兼具有公私法属性。属于和解协议一部分的担保条款同样的也天然具有了公私法的属性, 这为我们区分执行担保及对其的救济提供了坚定的理论基础。

2 与执行担保的区别和竞合

执行担保是指在执行过程中, 经申请人同意, 由被执行人以其自身财产或案外人以其自身或其财产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 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及暂缓执行的期限, 被执行人到期拒不履行和解协议的, 人民法院有权执行被执行人的担保财产或担保人的财产。司法实践中, 一些执行工作人员往往将执行和解中的担保误认为就是执行担保, 在被执行人逾期未履行和解协议后直接裁定执行担保人的财产, 这是由将执行担保的性质和执行和解中的担保的性质混淆了所造成的。首先执行担保的相关依据是由民诉法直接规定的, 是一种诉讼行为, 即公法行为, 而执行和解中的担保依附于执行和解的性质, 兼具有公私法的属性。其次执行和解中的担保是申请人与被执行人、担保人互相约定的, 是双方法律行为, 属于合同关系, 而执行担保是由被执行人或案外人向法院提供的担保, 是担保人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不属于合同行为。最后若被执行人逾期不履行和解协议的, 依民诉法规定可直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 但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可以直接执行和解中担保人的财产。

虽说执行担保与执行和解担保有上述三方面的区别, 但由于二者都具有一定的公法属性, 所以在符合一定条件的情况下, 二者还是存在竞合的可能的。具体来说就是执行和解担保的要件符合执行担保的构成要件时, 二者才存在竞合可能, 从而执行和解担保才有适用执行担保相关法律规定的可能性。从上述执行担保的定义可以看出执行担保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第一是执行担保是向法院提供的, 具体形式为提供保证书, 保证被执行人按期履行义务, 否则承担保证责任; 第二是必须经申请人同意; 第三是担保人有代为履行债务的能力。在司法实践中, 执行和解一般是由法院执行工作人员通过辛苦工作一手促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 就会出现被执行人或第三人在法院执行工作人员的促使下, 向法院提交保证书, 保证被执行人按期履行和解协议, 否则承担保证责任, 这样就符合执行担保的第一个构成要件。又因为和解协议是申请人与被执行人、担保人充分协商的结果, 其中担保人或担保财产必然是经过申请人同意才能写入和解协议的, 这样也符合执行担保的第二个构成要件。至于担保人要有代为履行债务的能力, 则无论是执行和解或者执行担保中法院都要负担起审查的责任的, 否则若和解协议中的担保人无履行能力, 则执行工作人员辛辛苦苦的工作就白费了。在执行和解担保各个条件都符合执行担保三个要件的情况下, 为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笔者认为执行和解担保可以适用执行担保相关法律规定。

3 对执行和解担保中担保人拒不履行担保义务的救济

现行法律规定若债务人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 债权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这是现在和解协议纠纷的主要救济形式。这种救济方式有几个弊端: 一是该种救济方式显示被执行人拒不履行和解协议没有什么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 至多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造成执行案件“和而不解”, 甚至成为被执行人恶意拖延履行义务时间的法律漏洞; 二是这种救济方式中和解协议中的担保人更无须承担任何不利法律后果, 因为依此规定, 被执行人不履行和解协议, 则和解协议无效, 依附于和解协议的担保条款自然也无效, 申请人只能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 三是司法实践中对执行人拒不履行和解协议且该和解有担保人, 一般直接裁定担保人在担保范围内承担责任, [4]但该种操作方式严格来说于法无据, 这种救济方式造成实践与法律相脱节。

也许有的读者会问, 法律不是规定“权利人可以申请法院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这里说的是“可以”不是“应当”, 是不是意味着“还可以”有其他的救济途径。最高人民法院部分函文和批复中确实涉及权利人是否可以依据和解协议另行起诉的问题。[5]权利人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另行起诉的适用范围是有限的, 重新起诉只是在不能得到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执行途径有效救济的情况下当事人可以选择的补充做法, 但在实践中, 人民法院是否受理权利人放弃申请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直接选择另行起诉是有很大争议的。

笔者认为对执行和解中担保人拒不履行担保义务进行救济最根本的举措是赋予权利人对申请执行原生效法律文书或另行起诉该和解协议两种途径的程序选择权, 建立对恶意和解者及拒不履行担保义务的担保人的惩罚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执行和解的作用。但在当今法律还未赋予权利人程序选择权的情况下, 为了防止法律规定与实践进一步脱节, 笔者建议最大限度地发挥执行担保的作用, 即审查涉及担保的执行和解案件的各项条件是否符合执行担保的构成要件, 若符合直接进入执行担保程序, 若不符合, 则申请恢复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

参考文献

[1]李立峰.执行担保助消“和而不解”[N].人民法院报, 2007-04-11 (007) .

[2]黄金龙.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救济程序[J].人民司法, 2005 (11) .

[3]金俊银.对执行和解若干问题的探讨[J].法律适用, 2005 (9) .

[4]陈军.执行和解中的担保是否等于执行担保[N].江苏经济报, 2008-11-26 (B03) .

篇4:执行中和解的探讨

2014年7月,李某申请执行刘某、杜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立案执行,执行标的本金30万元,案件在执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约定分批履行。2014年9月,查明被执行人杜某名下有一辆轿车,此时被执行人刘某、杜某按照和解协议的约定已按期履行了两批标的款。

【观点】

对于是否应该执行杜某的轿车,存在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双方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已自行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亦按照和解协议约定按期履行了两批标的款,故法院不应该处分该轿车。

第二种意见认为:是否处分该轿车取决于申请执行人李某的意见:如果李某提出不按照之前确定的和解协议履行,要求法院评估、拍卖该轿车,那么应该恢复对原法律文书的执行,对杜某的轿车依法予以评估、拍卖;如果李某不要求执行该车辆,默认被执行人对执行和解协议的履行,则法院不能够依职权处分杜某的车辆。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1)李某作为案件申请执行人,有权提出不按照订立的和解协议履行,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申请执行人因受欺诈、胁迫与被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根据此规定,如果申请执行人李某向法院提出申请,提出不按照之前的和解协议履行,要求继续执行杜某的轿车,由于执行和解协议并没有强制执行的效力,法院应该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对被执行人杜某的轿车依法予以评估、拍卖。

在执行实务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被执行人往往在案件申请执行立案前,就已经将名下财产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转移,当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法院对被执行人进行财产调查时,往往查询不到被执行人名下的财产,这其实是被执行人在恶意转移财产规避法院的执行,但对被执行人的这种行为难以认定,同时也缺少惩戒措施。在案件执行过程中,被执行人可能会迫于法院强制措施的压力,比如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甚至予以司法拘留等,被迫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达到拖延执行周期的目的,而在这种情况下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对申请执行人是不公平的,被执行人带有明显的拖延、欺骗的目的,利用申请执行人信息的不对称,刻意隐瞒自己的财产,骗取申请执行人的信任,达成一个意图拖延执行的执行和解协议。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被执行人也按照执行和解协议的约定按期履行义务,如果申请执行人得知被执行人名下有别的财产,申请执行人仍然可以向法院申请中止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的履行,来执行新发现的财产线索。因为在实务中,新发现的财产经过评估拍卖,往往能够足额清偿被执行人的债务,而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履行周期过长,实质上损害了申请执行人的利益。

而如果在2013年1月1日前,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实行前,情况则大不一样,2007年《民诉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在执行中,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达成协议的,执行员应当将协议内容记入笔录,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此种情况下,因为被执行人刘某、杜某按照执行和解协议的约定按期履行,并没有出现违约情况,所以李某不能向法院申请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而如果李某提出不按照执行和解协议履行,那么人民法院只能依据被执行人刘某、杜某的申请,恢复对原法律文书的执行,显然被执行人杜某不可能向法院去申请恢复对原法律文书的执行,因为在执行实务中,执行和解协议的订立往往是申请执行人对债务的数额、履行周期、履行方式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伴随着申请执行人的利益牺牲。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李某实质上丧失了对和解协议反悔的权利,既然被执行人都可以通过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方式对协议内容进行反悔,那么,为什么申请执行人反而没有了这个权利呢?所以,民诉法关于该条款的修改也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出发点。

(2)执行和解协议在履行过程中,如未出现申请人受欺诈、胁迫或当事人不履行和解协议的情形,法院不应干预执行和解协議的履行,这也是法院处于居中裁判角色的要求。执行和解协议是案件双方当事人在执行过程中,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义务内容进行自愿协商,通过对执行标的款物、履行期限、方式等的变更,实现权利人权利的一种途径,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结果。如和解协议不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申请人在订立执行和解协议过程中也未受到欺诈、胁迫,且当事人双方未对和解协议的履行提出异议,法院不应对执行和解协议的履行进行干预。

此种情况下,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是对本次执行程序的中止,即如果被执行人按照执行和解协议的约定,按期保质完成约定的义务内容,虽然执行和协议本身并没有强制执行效力,但在这种情形下,任何人包括法院在内均不得去干扰执行和解协议的履行,法院亦不得依职权主动提出中止案件双方当事人自行达成的执行和解协议,恢复对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若被执行人按期全部履行了执行和解协议约定的内容,则视为该案执行完毕,此种情况下,原生效法律文书再没有履行的必要,因为被执行人已经全部履行了执行和解协议的内容,申请人亦不得再向法院主张不按照之前达成的和解协议履行,要求恢复对原法律文书的执行,否则不符合诚实信用的民事法律原则,对于执行和解制度的发展也是一种极大的损害。

篇5:执行前和解协议的效力探析

对当事人就裁判生效后申请执行前达成的执行前和解协议引起的纠纷,因立法及司法政策的缺失,当前在审判实践中尚存诸多困惑,如执行前和解协议能否遮断原裁判的法律效力?其有无强制执行力?能否对其提起诉讼?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有待于对执行前和解协议效力的探究。

一、对执行前和解协议的效力分析

(一)不具有执行力,不能遮断原裁判的法律效力

法院裁判一经作出,即产生拘束力、确定力、形成力、执行力,该裁判即便错误,不经法定程序也不得变更或取消。执行前和解协议不能遮断原裁判的法律效力。其因未得到司法裁判确认,也不具执行力。

(二)不具有程序法上的效果,有些具有实体法上的合同效力

执行前和解协议形成于审理程序终结后执行程序启动前,属于诉讼程序外协议,未经司法确认,不具有程序法上的效果。在债权人因案外人承诺对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或共同清偿而放弃部分债权或同意延期履行的情形下,在案外人与债权人之间形成了担保法律关系或并存债务承担法律关系。在申请执行期限经过后当事人达成执行前和解协议的情形下,应视为债务人放弃执行期限的抗辩,就该只具有自然债权性质的债权与债权人形成了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两种情形下的执行前和解协议具有合同效力,受民事实体法规范和调整。

(三)对申请执行期限起中断作用

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五条第一款“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之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申请执行时效因申请执行、当事人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一方提出履行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申请执行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之规定,申请执行期限为可变期间,执行前和解协议-1-

对申请执行期限起中断作用。值得一提的是,被中断的申请执行期限应自和解协议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而非和解协议达成之日起算。其理由是,只有其规定的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未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才得知或应当得知其约定的权利实现方案可能得不到自觉履行。

二、对审判实践中因执行前和解协议引起的纠纷的处理建议

(一)因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和解协议引起的纠纷

1、对债权人申请强制执行该和解协议的,不予受理。因为执行前和解协议未得到司法裁判确认,不具执行力。

2、当事人就该和解协议申请支付令或起诉的,按以下思路处理:

(1)一般情形下,对当事人就该和解协议提起的支付令申请或起诉不予受理,告知其在达成和解协议后二年内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原生效裁判。理由如下:该和解协议虽系平等主体之间达成的一致意思表示,但因其发生在裁判文书生效后申请执行前,涉及的争议已通过公力救济已获得裁决,它只是基于权利人的自由处分权,将判决确定的权利实现方式进行变通,属于权利人对其部分权利的放弃,并未超出原裁判所确认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范围,尚未形成新的法律关系。根据既判力效力,“一旦终局判决使之在诉讼程序中失去以不服声明方法被撤销的可能性而被确定,就成为最终解决纠纷的判断。它不但拘束双方当事人服从该判断的内容,使之不得重复提出同一争执,同时法院当然也必须尊重国家自己所作出的判断,即使是把同一事项再次作为问题在诉讼中提出时,也应以该判断为基础衡量当事人之间的关系。”1根据现代民事诉讼法“一事不再理”原则,对当事人而言,“一诉已经提起或正在诉讼中,该诉就不得再次提起。同一诉讼案件禁止重复起诉,不限于同一法院起诉的情形,向其他法院重复起诉亦受禁止。”对法院而言,“对一诉已经作出了终局判决,不得再次提起或重新审判。”2概言之,一般情形下,受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不能就该和解协议再次起诉或申请支付令。然而,执行前和解协议具有中断申请执行期限的效果,且原裁判的法律效力并未因此而遮断,因而,此后二年内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原生效裁判。

(2)在债权人因案外人承诺对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或共同清偿而放弃部分债权或同意延期履行的情形下,对当事人就该和解协议提起的支付令申请或起诉,应予以受理,且对债权人关于强制执行原生效裁判的申请,也应予以受理。

该情形下,在案外人与债权人之间形成了担保法律关系或并存债务承担法律关系,该新法律关系与原裁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属同“一事”,不受“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限制。就既判力而言,从主观上看,既判力原则上作用于前诉中得到程序保障的当事人以及具有当事人地位的人,后加入进来的债务担保人或债务承担人应不受前裁判既判力的作用;从客观上看,既判力原则上只限于已经裁判的实体法律关系,后形成的债务担保或债务承担法律关系应不受前裁判既判力的约束;从时间上看,我国一般以法庭审理终结 作为判决既判力的基准时间,作为后形成的债务担保或债务承担法律关系形成于前审理程序终结后,应不受其裁判既判力的约束。该情形下,债务担保人或债务承担人承担连带责任,其与原债务人任何一人的完全清偿将使债消灭,也不存在双重赔偿的困惑。因而,该情形下对和解协议的审理不存在障碍。但基于原裁判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原则的限制,法院的审理应以生效裁判文

3原生效裁判的书作为事实基础,不再对当事人间原权利义务关系进行审理。

法律效力并未因和解协议而被遮断,因而,对债权人关于强制执行原生效裁判的申请,理应受理。

(3)在申请执行期限经过后当事人达成执行前和解协议的情形下,对当事人就该和解协议提起的支付令申请或起诉,应予以受理。

经裁判确认的债权已无执行力,得不到强制执行的保障,等同自然债权。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应视为债务人放弃执行期限的抗辩,就该只具有自然债权性质的债权与债权人形成了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新债权享有完全债权的全部效力:请求力、受领力、执行力。该债权债务关系与原裁判确认的权利义务关系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不属于同“一事”。允许债权人起诉或申请支付令,既无原裁判既判力和“一事不再理”原则限制的障碍,也不存在双重赔偿的困惑,还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所

确定的给付事项超过申请执行期限后又重新就其中的部分给付内容达成新的协议的应否立案的批复》的精神。

(二)对于执行前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债权人反悔引起的纠纷

对于执行前和解协议履行完毕后债权人反悔再申请强制执行原裁判的,只要申请执行期限未届满,人民法院应予以受理,因为执行前和解协议不具有程序法上的效果,对原裁判无遮断作用。但是,受理后,经司法审查发现,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和解协议合法有效并已履行完毕的,基于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人民法院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法释(1998)15号)第87条之规定,作执行结案处理。

结语

对执行前和解协议的效力应具体情形具体分析。一般情形下,执行前和解协议仅是履行生效裁判文书,不具有独立性,不构成新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就和解协议另行提起诉讼,只有在生效的裁判确定的债权成为自然债权或在债权人因案外人承诺对债务人的债务提供担保或共同清偿而放弃部分债权或同意延期履行的情形下,和解协议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当事人才可以就和解协议另行起诉。

注释: 1 [日]兼子

篇6:超越执行时效订立的和解协议效力

遇到污染防治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http://s.yingle.com

超越执行时效订立的和解协议效力

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原、被双方就给付内容自愿达成和解协议的情形在司法实践中屡见不鲜。《民事诉讼法》第211条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266、267条对执行和解协议的效力和处理作了原则性规定。但是,法律和司法解释指称的执行和解协议具有特定的涵义的内容,也即,它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第一、原、被告双方自愿签订;第二、在执行时效期间内签订;第三、由人民法院确认并记录在案。本文论述的案情与此有明显区别:原、被告在超越执行时效后原告未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的情形下,签订的和解协议的效力及其处理问题。

一、主要案情:

A银行与B公司签订借款合同,B公司逾期拒不还款,A诉至法院,法院判决B返还借款本息,A、B就此笔款项签订还款协议。该还款协议除约定还款计划外,还约定以下内容:

(1)原借款合同自动解除;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2)A有权据此还款协议起诉。

现B拒不履行此还款协议,试问如何处理?

二、主要观点及理由:

观点1:A有权据还款协议起诉。理由是:其

一、还款协议是A、B双方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具有法律效力,应当受到法律保护;其

二、借款关系是双务法律关系,还款协议是单务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性质不同,诉讼标的就不同,A起诉不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

观点2:A虽无权起诉,但有权据此还款协议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理由是:B应当对超过执行时效的债务的确认行为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法院不保护A的债权将有违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

观点3:A无权起诉,也无权申请强制执行。理由是:A起诉将违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A申请强制执行于法无据且会使执行时效的规定流于形式。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三、法理分析:

本案争议的焦点有两个,一是A起诉上否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二是还款协议是否应受法律保护以及如何保护。现分别加以论述。

其一、A若有权起诉将违反民诉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判断起诉是否违反一事不再理原则必须分析前后两诉的诉讼标的是否相同。

诉讼标的理论的诞生地是德国,其关于诉讼标的判定标准的学说虽层出不穷,但最流行、最权威的观点是:诉讼标的的主要是指诉讼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同时还应结合基础法律事实和原告的诉讼请求等内容来加以判定。

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基础法律事实和诉讼I请求有一项或以上的内容相同,就应当认定诉讼标的相同。例如:乘客乘坐电车受伤的电车事件”中,虽然存在侵权法律关系和违约法律关系供乘客选择,但由于基础法律事实相同,因而诉讼标的是唯一的,乘客显然不能提起两次诉讼。

本案中,据此判定诉讼标的的三项内容都是完全相同的,A当然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无权据还款协议起诉。首先,前后两诉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相同。观点1犯了认识上的错误,即将前诉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混同于借款合同关系,观点1显然将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涵义作了不恰当的扩大解释。借款合同中实际包含以交付借款和返还借款为内容的两条权利义务关系,A、B之间争议的只是B返还借款给A的权利义务,而不是A 交付借款给B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不是借款合同;而后诉中A、B之间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也正是B返还借款给A的权利义务关系。其次,两案的基础法律事实相同,即都是基于A已借款给B而B拒绝返还借款的法律事实。再次,A的诉讼请求也是相同的,也即都是A请求法院判令B返还借款。由于无论以哪一项内容作为判断标准都完全相同,因而诉讼标的当然是相同的。A若有权据还款协议起诉必然违反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事不再理原则。

其二、还款协议不应受法律保护。

由于该还款协议是A、B针对原借款合同的借款返还订立的,且原借款合同中的借款返还的给付内容已得到了生效判决的确认,因此,该还款协议的性质上讲就是一份与执行有关的和解协议。

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执行和解协议有效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在执行时效内订立;第二、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第三、该执行和解协议已得到法院确认并记录在案。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执行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表现在两方面:第一、使执行时效中止,执行时效的期限从执行和解协议规定的履行期满开始,连续计算;第二、在债务人自愿全部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和前提下,执行和解协议可以替代生效判决中的给付内容部分,原告也即债权人不得翻悔。如果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执行和解协议,债权人也只能在执行和解协议的履行期满申请人民法院恢复对原生效判决的强制执行,债权人不能直接依据执行和解协议向债务人提出任何权利请求,通俗地说,执行和解协议在此情形下就如同无任何法律效力,因为它根本得不到法律强制力的保护。

看来,尽管标准的执行和解协议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是与生效判决相比,它的效力是苍白的,而且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和司法解释之所以如此规定,主要是为了维护生效判决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不允许随意以执行和解协议替代法院的生效判决。

本案中,还款协议虽然是由A、B自愿订立,但作为执行和解协议,标准的执行和解协议都得不到法律强制力保护,更何况是这份欠缺两个条件的还款协议呢?观点2认为B应当为其确认还款义务的行为承担不利法律后果,这种认定是狭隘的。一方面,民事诉讼法关于执行时效的规定是强制性的,A不在执行时效办申请强制执行理应由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其自食苦果,因为程序法律规定不容当事人自行改变,否则势必损害程序正义价值:另一方面,B的还款义务已为生效判决确认,A、B之间的还款协议当然无法替代法院的生效判决。简言之,还款协议受法律保护缺乏法律依据和理论基础。

以上观点仅为笔者一家之言,希望此文能够起到投石问路之效,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重视并展开探讨,以便有利于执行中的法律健全和程序规范。

 如何理解放弃继承的法律效力

http://s.yingle.com/l/ms/764874.html

 婚姻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才能成立呢 http://s.yingle.com/l/ms/764873.html

 协议离婚会遇到哪些问题

http://s.yingle.com/l/ms/764872.html

 夫妻离婚怎样分公司股权

http://s.yingle.com/l/ms/764871.html

 男女双方结婚条件注意问题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ms/764870.html

 分居满两年,婚姻关系不会自动解除 http://s.yingle.com/l/ms/764869.html

 婚前‘按揭’房婚后获得的孳息,离婚时如何计算 http://s.yingle.com/l/ms/764868.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夫妻间的债务离婚后如何清偿

http://s.yingle.com/l/ms/764867.html

 向法院起诉离婚应该准备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l/ms/764866.html

 夫妻共同还贷离婚后房子处理方法 http://s.yingle.com/l/ms/764865.html

 如何起草离婚协议书(2018http://s.yingle.com/l/ms/764864.html

最新)

 起诉离婚需要准备的证据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63.html

 夫妻婚后财产能否用于偿还婚前债务 http://s.yingle.com/l/ms/764862.html

 涉外的离婚诉讼管辖要如何认定呢 http://s.yingle.com/l/ms/764861.html

 第二顺位监护人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60.html

 涉外结婚的方式包含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59.html

 对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的思考

http://s.yingle.com/l/ms/764858.html

 婚前一起买房离婚时怎么分割

http://s.yingle.com/l/ms/764857.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如何认定是否是可撤销婚姻

http://s.yingle.com/l/ms/764856.html

 协议离婚的办理程序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l/ms/764855.html

 被胁迫结婚,请求撤销需要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l/ms/764854.html

 离婚时夫妻之间的借款问题怎样处理 http://s.yingle.com/l/ms/764853.html

 子女继承房产的条件是什么以及要缴纳哪些费用 http://s.yingle.com/l/ms/764852.html

 丈夫教唆他人打妻子是家庭暴力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51.html

 法律对军人离婚是如何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l/ms/764850.html

 哪些情况不用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http://s.yingle.com/l/ms/764849.html

 办理婚前财产公证需要什么材料及具体程序 http://s.yingle.com/l/ms/764848.html

 确定重婚罪要哪些证据

http://s.yingle.com/l/ms/764847.html

 关于协议离婚有哪些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 http://s.yingle.com/l/ms/764846.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不离婚可以向法院请求分割财产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45.html

 如何正确判断和把握法律法规规定(2018)2018最新处理离婚纠纷 http://s.yingle.com/l/ms/764844.html

 起诉离婚一般需要提供哪些基础证据 http://s.yingle.com/l/ms/764843.html

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的原则是什么样子的 http://s.yingle.com/l/ms/764842.html

 大陆居民与台湾居民想要结婚,以下条件不可缺失 http://s.yingle.com/l/ms/764841.html

 如何认定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http://s.yingle.com/l/ms/764840.html

 婚约财产返还的请求权如何行使

http://s.yingle.com/l/ms/764839.html

 涉外婚姻如何向法院起诉离婚

http://s.yingle.com/l/ms/764838.html

 子女买房,父母的出资要怎么分割 http://s.yingle.com/l/ms/764837.html

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如何判断

http://s.yingle.com/l/ms/764836.html

 中俄跨国婚姻结婚应该如何申请办理 http://s.yingle.com/l/ms/764835.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离婚后一方可以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34.html

 夫妻一方签订完离婚协议后能否后悔 http://s.yingle.com/l/ms/764833.html

 军人离婚案是如何分割财产

http://s.yingle.com/l/ms/764832.html

 夫妻离婚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http://s.yingle.com/l/ms/764831.html

 对于夫妻共同债务,债权人只追偿夫妻一方合法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30.html

 借父母名买房房子该由谁继承

http://s.yingle.com/l/ms/764829.html

 精神病患者能签订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28.html

 法院对同居者财产分割案受理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27.html

 关于离婚的常用的法律知识

http://s.yingle.com/l/ms/764826.html

 如何区分非法同居与重婚

http://s.yingle.com/l/ms/764825.html

 女方写离婚起诉书要有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l/ms/764824.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离婚时婚前按揭婚后还款的房产归谁 http://s.yingle.com/l/ms/764823.html

 夫妻结婚后买房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22.html

 协议离婚的定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ms/764821.html

 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偿还夫妻债务时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http://s.yingle.com/l/ms/764820.html

 离婚官司中的证据种类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19.html

 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可以起诉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18.html

 请求撤销婚姻的条件和程序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l/ms/764817.html

 遗嘱不得侵害弱者权益

http://s.yingle.com/l/ms/764816.html

 我国法院承认外国离婚判决是如何规定(2018)的 http://s.yingle.com/l/ms/764815.html

 涉外离婚的方式包含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14.html

 军人结婚条件有哪些要求

http://s.yingle.com/l/ms/764813.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未婚同居后该如何处理财产问题

http://s.yingle.com/l/ms/764812.html

 如何认定重婚罪,重婚罪的救济方式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11.html

 离婚赔偿数额要综合考虑哪些因素 http://s.yingle.com/l/ms/764810.html

 继承的放弃是什么意思

http://s.yingle.com/l/ms/764809.html

 法定监护人可以随意变更吗

http://s.yingle.com/l/ms/764808.html

 在离婚诉讼中是否有法定期限

http://s.yingle.com/l/ms/764807.html

 离婚损害赔偿之请求权的基础及构成要件 http://s.yingle.com/l/ms/764806.html

 离婚时影响孩子抚养权的因素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05.html

  立遗嘱的方法 http://s.yingle.com/l/ms/764804.html 无子女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的注意事项 http://s.yingle.com/l/ms/764803.html

 简单的离婚起诉书如何写

http://s.yingle.com/l/ms/764802.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分居协议书(2018最新)的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01.html

 离婚财产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800.html

 夫妻关系包含哪些内容

http://s.yingle.com/l/ms/764799.html

 按揭买的商品房离婚时应该怎样分割 http://s.yingle.com/l/ms/764798.html

 涉外离婚的管辖权如何确定

http://s.yingle.com/l/ms/764797.html

 离婚诉讼中当事人应该如何有效举证 http://s.yingle.com/l/ms/764796.html

 离婚官司不建议当事人请律师的情况和建议当事人请律师的情况分别是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795.html

 遗嘱公证的含义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ms/764794.html

 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的基本知识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793.html

 夫妻协议离婚的离婚协议书(2018最新)书写格式2018 http://s.yingle.com/l/ms/764792.html

 离婚房产分割原则是什么

http://s.yingle.com/l/ms/764791.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协议监护人变更应该怎么做

http://s.yingle.com/l/ms/764790.html

  继承权的原则内容 http://s.yingle.com/l/ms/764789.html 非直

http://s.yingle.com/l/ms/764788.html

 涉外结婚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http://s.yingle.com/l/ms/764787.html

 起诉离婚去法院立案要交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l/ms/764786.html

 法院受理离婚案件的管辖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l/ms/764785.html

 离婚后退保所得怎么分配

http://s.yingle.com/l/ms/764784.html

 胎儿继承遗产认不认

http://s.yingle.com/l/ms/764783.html

 离婚时对方有婚外情的证据能否多分财产呢 http://s.yingle.com/l/ms/764782.html

 关于重婚罪的概念及犯罪构成

http://s.yingle.com/l/ms/764781.html

 遗嘱未公证的继承人要求继承房产需提供哪些材料 http://s.yingle.com/l/ms/764780.html

法律咨询s.yingle.com

赢了网s.yingle.com

 诉讼离婚时都存在哪些误区

http://s.yingle.com/l/ms/764779.html

 离婚诉讼的程序是怎么样的

http://s.yingle.com/l/ms/764778.html

 如何办理涉外协议离婚手续

http://s.yingle.com/l/ms/764777.html

 区分涉外离婚与分居的概念

http://s.yingle.com/l/ms/764776.html

 发生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时应如何处理 http://s.yingle.com/l/ms/764775.html

上一篇:玉米分户技术指导方案下一篇:如何面试团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