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2024-05-05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精选9篇)

篇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常规性工作,同时又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在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促进财政改革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政府采购等制度的逐步规范与完善,财政预算审计如何着眼宏观,入手微观,在更大范围、更高

层次上发挥作用,是审计人员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现就近几年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践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规范预算执行审计方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预算执行审计中常见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过粗,向人代会提交的是内行看不明,代表看不懂的预算支出方案。现行的财政预算大多是按部门、按条条编制的,较为笼统,不利于人大和有关部门了解预算及其执行情况,也为财政部门擅自调整预算,进行隐形分配提供了方便。如:某县200×年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7500万元,预算支出年初预算数为15113万元,调整后的预算数为28208万元,年初批复的预算支出只是大类,而没有细化到部门、项目上。年底的决算数是预算数的二倍。由于预算过粗,科目调剂频繁、数额较大,往往使人代会批复预算和审查决算时无所适从,也造成审计人员对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完整性及合理程度难以判断和认定。

按照《预算法》的规定,财政部门应当自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之日起30日内批复本级各部门预算和本级人大常委会依法批准上年决算20日内财政部门向本级各部门批复决算。审计中发现,某县财政局在实际执行中,批复预算超过了法定时间3个多月,三月份人大批准方案,七月份才下达,上年各部门财政决算没有向各部门进行批复。人大批准的收支预算方案只是形式,没有实际约束力,预算和执行是脱节。

(二)违规将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非税收入与单位支出挂钩,部门职能利益化。具体表现在:一是财政将收费中心作为调节预算收入的调节器,当年预算收入完成好,收费中心将收取的部分政府非税收入不纳入预算,在“应缴预算款”中挂账,以丰补歉,此问题在每年的审计中都有发生,如200×年审计中发现,在收费中心隐瞒的应缴未缴预算收入达738万元。二是将各项非税收入滞留在部门和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造成非税收入被挪用。如在200×年的审计中发现,滞留在4个部门和单位的非税收入达514万元,其中某单位将收取的非税收入186万元挪作他用。三是预算内资金转入预算外,逃避监督。财政部门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力,增加支出的随意性,将部分应纳入预算的收入不纳入预算,而是转到预算外,作为机动指标,逃避预算的约束,由财政部门支配。审计发现,某县财政部门将230万元应纳入预算的收入转入预算外,在预算外暂存款中挂账,并且直接在暂存款中进行支出。四是非税收入与各单位的支出挂钩,部门职能利益化,倾向明显。财政部门年初确定收入完成基数时,确定一个返还比例,返还单位用于正常支出,这在客观上助长了部门乱收费乱罚款行为,促使了部门职能利益化、部门利益金钱化,造成恶性循环,破坏了加快发展、和谐发展的良好经济环境。某县一个40多人的单位当年上缴财政罚没收入1090万元,按80%的比例进行返还,财政部门当年以临时追加预算形式拨给该单位的资金达800多万元,出现了掌握行政权力大的部门多花钱,而一些没有执行权的部门公用经费非常紧张,有悖公共财政的公平性和均衡性。

(三)随意支出财政专项资金,超出自身能力违规举债。按照国家财经法规的规定和要求,除中央财政外,各级财政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不得编列赤字,不得举借债务,但一些县、镇(乡)、和部门竞相举债,兴建所谓的“民心工程”。某县10个镇(乡)在2005年以前共举债1.2亿元,省审计厅在核实债务,制定措施逐步化解,在严禁新增债务的情况下,近三年来又新增债务4000余万元,其中有一个乡镇三年共计欠债780多万元。

(四)滞留、挤占和挪用专项资金。一是财政部门没有将专项资金及时按进度下拨到预算部门,自己开设专户,将专项资金从预算转入专户,使大量的专项资金滞留在专户中,如某县财政2004年基本建设资金专户年初余额756万元,本年从预算内转入8157万元,本年支出2993万元,年末尚有5920万元滞留在专户中。二是个别部门、单位和(镇)乡重复申报项目、虚列项目、扩大支出范围,想方设法套取财政专项资金,由单位自由支配,有的单位甚至将套取的专项资金不入单位财务账,在账外运行。三是财政部门为了平衡预算,大部分专项资金都开设了专户,专户数达30多个,而且年末都留有余额,开设专户过多过滥,增加了财政资金的风险。

(五)审计手段有限,处理纠正措施难以到位。审计机关只有审计权、调查权和处理处罚权,但很多问题由于受审计手段的限制,无强硬的措施和手段来遏制被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往往不积极配合,审计人员也只能讲政策、法规来做其思想工作争取被审计单位的配合,而无其他办法。在被审计单位不配合的情况下,显得束手无策。同时,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机制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进行符合性测试,只能就账查账;承诺制度流于形式,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无法保

障。这些都使审计工作存在较大的风险。

由于连续的审计,被审计单位也开始采取应对审计人员的措施,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要么以各种理由加以搪塞,要么以上级部门的要求加以辩解,以地方利益作为挡箭牌,将自身行为说成是请示有关领导批准或政府默许同意,使有些问题难以核查和认定,处理更是无所适从。由于执法力度受到限制,缺少有力的监督手段,致使屡查屡犯现象较为普遍,审计查处和定性愈来愈困难,处理及纠正措施难以到位。

二、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对策思考

在现行的审计管理体制下,如何适应形势的变化,不断推进预算执行审计向纵深发展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审计切入点前移,向预算编制延伸。

一是关注预算执行的科学性。审计财政部门是否认真执行了“零基预算、部门预算、综合预算”,审计工作应提前介入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在财政预算编制完成后,向人民代表大会提请之前,对报批的预算从科学性、合法性、合理性和细化的程度等方面预先进行审查并出具意见。为人代会审查批准预算收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使预算执行真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以有效约束预算过粗、待分解预算数过多,以及未预算到具体单位和项目的行为。

二是关注预算方案的合理性。审查预算单位编制部门预算的定员定额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和符合实际,所有预算支出是否严格按规定标准和列入相应科目预算,部门预算收入支出是否真实,并对资金跟踪问效,促进部门编制科学合理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加强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关注预算收支方案的完整性。审查预算编制部门隐瞒下年收入、虚列当年支出,有无隐瞒上级补助收入,少列当年赤字以及编制赤字预算的行为,促使预算编制部门向人代会提交一个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收支方案。

(二)审计重点转换,向政策执行延伸。

一是注重对部门和单位“收支两条线”政策执行审计,遏制部门职能利益化的侧倾向。重点审查部门、单位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基金收入及其他非税收入是否严格按国家规定缴入财政专户,支出是否按计划统筹使用。

二是注重“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对税收返还中用于生产型与非生产型企业的比重进行分析,看是否真正有利于培植长远税源,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

三是注重对各项税收政策执行的审计,防止打着招商引资的旗号,搞利益特别对新出台的税收政策予以关注,重点审查有无随意减免税收,以欠代减问题,法定减免税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符合国家规定。

(三)审计职能深化,向效益审计延伸。预算执行审计要有所侧重,要抓住经济运行中热点、难点及关系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重点对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农业环保等专项财政资金的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专项资金的及时到位、专款专用,揭露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影响资金管理和使用效益等问题;同时要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监督,通过对采购预算、招投标、实施采购及采购结果四环节进行审计,看其是否按法律法规的规定向社会竞价公开购买,真正做到公开、公正、规范、透明,并最终实现全部公共需求都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政府采购。

(四)审计内容创新,向审计精细化延伸。

1.审查财政各项改革的执行程度。多年来,为了进一步适应构建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财政部陆续推出了各项财政改革措施,如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收支两条线、乡财县管、会计委派等,均是从源头治理、规范财政收支行为的治本之策,但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利益问题,落实不够,执行不到位。在审计时应当强化宏观监督意识,树立“大财政”审计的思路,紧扣财政改革这个主题,及时纠正预算执行中违反财政法规的行为,促进财政部门依法理财。

2.审查政府债务情况,提出予警建议。当前,各地加快发展的意识很强,由于党政领导异地任职,长效机制观念淡薄,各级领导政绩意识突出,出现了一些县、镇(乡)超出自身能力举借债务发展的现象,审计部门在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就要如实披露,遏制前任给后任挖坑现象的发生。

3.要克服重一般预算收支,轻基金预算收支的现象。防止将一般预算收入用于基金预算支出,而把基金预算收入作为财政部门行使权力的“小金库”,促使财政部门科学理财,既要搞好对预算收入合法性、完整性的审计,又要突出对预算支出全过程合理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

4.应突出对其他专项资金、基金(如环保资金、科技资金、农业资金、社保资金等)收支、运作全过程的审计,同时对财政投资效益情况,也应列为审计的重点。通过对上述不同层面和预算资金分配使用的不同环节的审计,拓宽预算执行审计的视角,系统地揭露预算执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找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预算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进而揭示影响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症结,督促、规范财权和财政分配秩序,促进预算改革措施的落实,提高预算收支运行效果和经济运行质量,加快公共财政目标的实现。

(五)审计成果深化,向全方位监督延伸。一是要加强综合分析,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作用。预算执行审计是否深化,体现在执法力度上,不仅是查处违纪违规问题金额的多少,更重要的是能否通过查处违纪违规问题,从制度、体制、机制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引起政府、人大等有关权力机关高度重视,研究制度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只有在依法追究的同时,通过综合分析,从促进预算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角度,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堵塞漏洞,提高管理水平,才是预算执行审计深化的真正体现。二是坚持依法处理,体现审计的权威。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揭露重大经济犯罪是审计机关的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要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对审计查出的违规违纪问题,尤其是那些数额大、情节严重、社会反响大的重大违规违纪问题和涉案线索,必须依法追究,使该处理的得到应有的处理,该移交的,毫不姑息地向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部门移交,达到查处一例,震慑一片,切实体现预算执行审计的权威。三是全面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大审计的社会影响。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加快推进审计结果公开化制度,是深化预算执行审计的突出体现。按照审计署六号令的要求,通过公告、公示、通报等多种形式,按照一定的程序,对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率先实行公告制度,使社会进一步关注和支持预算执行审计,从而推动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

篇2: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方面:一是预算编制内容过粗,分配随意性大。上报

人大批准的预算草案过于笼统, 执行中难以操作,预算安排没有细化到预算部门、单位和具体项目上。二是预算编制范围不完整。例如,在编制预算时将地方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之一的中央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很大部分,应该纳入地方预算而没有纳入。三是部门预算编制不公开透明。四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的预算与本级人大报批的预算不一致,财政预算因上报对象不同而数据不同。此外还存在超范围安排专项资金预算支出指标等问题。

(二)预算批复方面:一是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批复不完全,形成的待分配资金不适度、不合理。这虽然是多年习惯作法,并有一定客观原因,但不符合预算法有关规定,降低了人大对预算分配的约束力。二是向各部门批复预算不及时,批复预算时间过晚,失去了财政预算的意义。三是基本建设资金、城市维护费、科技三项费用等批复的部分预算支出指标未细化到具体项目或单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三)预算执行方面:一是无预算、超预算安排支出,追加、调减支出随意性较大。专项资金的科目调剂、本年超收安排支出未履行向人大的汇报程序和备案手续,冲击了预算的严肃性,影响了预算的约束力和权威性。二是预备费管理使用不规范。预备费成为地方政府的机动财力,大部分在上半年被超范围动用,用于安排正常经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地方政府用财政资金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预备费的审批程序不合规,有的未向政府办理请批手续,有的用款单位未经财政部门直接向政府请批,有的未按规定向地方人大备案。

(四)预算平衡方面:结转下年支出核算不规范,未真实体现地方实有财力。大部分地方财政部门将年末滚存结存全部转入结转下年支出,使净结余为零,隐瞒地方实有财力。有的采取收入不入帐、支出挂帐等手段人为调节财政结余。有的不属于结转下年支出项目,如各种事业费、行政经费等也结转下年;有的无预算、无项目空头结转;有的事业项目已完成或不需要完成,资金结余继续结转下年。也有的隐藏机动财力,故意减少净结余而有意安排项目。

二、几点建议

(一)规范财政资金分配行为,增强预算执行的法律约束力。认真执行预算法等法律法规,改进预算编制方法,严格履行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预算收支项目,深化财政改革。单独向人大编报各地方本级的财政收支预算。及时足额批复预算,努力压缩预留预算支出指标,完善追加支出审批程序,减少资金分配随意性,依法进行预算的调整变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改革预算编制方法,健全预算编制程序。一是要改变预算编制长期沿用的“基数法”,全面实行零基预算,公平合理地确定预算支出;二是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将预算资金直接安排到具体单位和项目,减少财政性资金的二次分配。改变专项资金分散性的分配体制,体现专项资金的重点使用效果;三是公开预算内容,预算要具有刚性约束力,就必须透明;四是预算编制权和执行权分立,财政部门主要具体负责预算的管理和执行,预算编制授予政府其他部门。

(三)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的法律内容。一是规范预算调整行为,明确规定超收节支部分资金、预算科目间调剂等预算调整行为,应经本级政府审定,并接受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查和监督,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调整和变更,维护预算的严肃性;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的保障措施,加大违反预算法的处罚形式和力度,对有关违反行为的处罚不仅追究行政责任,还要增加刑事责任和经济性制裁方法;三是增强预算法律意识,建立预算执行的奖惩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落实。

篇3: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预算执行绩效

一、预算执行审计历史演变及实践经验总结

我国预算执行审计的法律依据为1982年颁布的宪法,该条明确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指导全国审计工作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其中第二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执行审计监督的机关。通过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支,财政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其他同国家财政有关的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以严肃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和管理,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这进一步明确了对国务院各组成部门的预算执行审计的内容、范畴以及重点等。

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一共有四章35条,其中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第三章第十七条规定“审计署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对中央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向国务院总理提出审计结果报告。”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审计机关对国家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这是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通过立法形式,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预算执行审计实践的独立性,规定审计机构每年不但要对各国务院组成部门、各级政府等进行预算执行审计,而且还要对重大项目进行预审执行审计,以加强审计监督。

1995年7月,我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制订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署做好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公国的总体思路、审计范畴和审计内容等,从而规范中央部门收支、加强转移支付监督、维护中央预算的严肃性、促进国务院各组成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有效发挥中央预算在国家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通过对2008-2013年各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分析,自这六年间,审计署重点对中央财政管理基本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的主要事项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和决算草案总体情况,并与库款收缴、资金拨付情况进行了核对。

(单位:亿元)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 2008-2013 年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及整理所得 Á

分析2008-2013年的中央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可以较为清晰地得出一些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央预算执行逐步走向规范、透明。通过对中央预算进行审计,预算编制办法逐步科学,部门预算进一步得到细化,中央部门预算编制与各部门的实际财政工作计划有效衔接,中央一般与专项转移支付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编制更加协调,一般性转移支付比重逐步得到提高,专项转移支付逐年减少,预算执行切实全面推开,预算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科学性、稳妥性、重点性、透明性、绩效性以及操作性得到保障。

2.中央预算执行环节审计应逐步得到延伸。纵观2008-2013年中央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可以较为明晰地发现中央预算执行环节逐渐得到有序延伸。中央预算执行包括六个重要的环节:预算编制与批复、预算资金拨付、预算基本支出、 预算项目支出、非税收入、国有资产管理、政府采购以及其他业务等。

3.审计的范围应逐步扩大,审计力量逐渐得到调整。审计范围扩展主要体现在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即全口径政府预算体系逐步建立。首先,从2012年起各级政府一般预算收入改称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在口径上与2012年之前的“一般预算收入”相同。这有利于加强公共财政资金“全覆盖”审计。其次,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从2008年开始实施,向纳入实施范围的企业收取其2007年实现的国有资本收益,同时中央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于2010年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审查。再次,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于2010年开始编制,这标志着政府预算体系基本框架完全形成。这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保障范围全覆盖,提高我国社会保险水平等各方面改革。

4.预算违规行为主要反映在微观方面。预算违规问题主要集中在预算编制不完整,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以及项目支出不符合规定,违规拨付或支付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财政资金,未经批准擅自调整基本预算支出,虚列支出、违规套取财政资金等。这些问题贯穿预算执行各个环节和各个有关预算部门。

二、审计发现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

从历年中央预算执行与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报告中看出,我国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预算编制不合理、预算执行力比较弱、预算执行监督滞后三个方面。

1.预算编制不规范、不合理。通过多年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中央部门预算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预算编制工作日趋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初步建立起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各中央部门履行其职能紧密相协调的预算分机制,在一定得程度上,逐步强化了预算的约束,增强了预算的完整性、科学性、严肃性。比如,2014年,审计例行审计了38个中央部门决算草案发现,商务部、教育部、中科院等23个部门账务处理不规范或报表填列错误,涉及金额23.69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量的1.53%。此外,审计还发现预算编报不规范、政府采购规定执行不严格、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金额57.66亿元。

2.预算执行力还比较弱,这主要体现在事先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同时预算主体较多,财权执行不统一。首先,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预算编制体制本身改革工作滞后,导致预算编制体制机制等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预算编制、 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职能界限很难划清,导致各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很难弄清楚本部门该负哪些责任,一方面存在争权夺利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相互推诿的现实,预算执行部门、人员等在一定程度上也缺少相互制约等机制,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是很理想。这种预算体制直接引起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不合理,使事先预算与实际执行存在一定的差距。其次,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主体较多,财权很难统一。

3. 预算执行监督滞后。预算执行监督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够充分。受经济社会转型、政策非连续性、社会事业发展阶段性与预算决策、预算执行等不协调多重因素影响,预算执行全动态过程在一定得程度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时,由于预算资金未全部落实到执行单位或者项目,客观上造成存在某些部门向财政资金伸手,领导部门批示追加预算,这种隐性分配弱化了预算的中体功能,弱化了其预算执行力。其次,预算执行审计实效性还不是很强。年度人代会预算执行审议时间短、议程多,而且政府提交的预算审查报告比较笼统,预算草案的内容存在“内行读不透,外行读不懂”的现象, 部分代表们在一定得程度上难以进行全面审查。最后,预算执行审计缺乏常态性。人大机构普遍存在专业监督人员缺乏现象,中央部门审查监督主要由全国财经工委来承担,但是很难做到对财政预算资金进行全覆盖跟踪监督。同时,由于审计监督独立性不够充分,也限制其监督职责发挥。

三、完善中央预算执行的对策建议

(一)积极引导部门加强预算机制体制改变,提高预算管理体制科学性

1.进一步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综合预算管理、全面实行零基预算,结合滚动预算,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内容,加强预算编制的准确性,提高预算执行的绩效性。由于每年的人代会时间基本上市固定,可以考虑通过调整预算年度,适当延长预算编制周期,提前预算编制上报时间,以扩大人大对预算审议的空间, 有效提高预算编制及其编制的内容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

2.加快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规范化、操作性强的“零基预算“, 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有效提高预算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透明度。尽可能根据现行的全覆盖的政府预算体系,科学合理地核定各项支出,准确预测年度预算。应该摒弃以往过于简单估算总额增长的行政式预算方式,积极在全覆盖范围内推行部门预算精细化,不断建立健全科学的可操作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准体系,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的内容,提高预算的规范性、科学性、完整性和透明度。

3. 审计机关在编制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的总体思路和方案时,要仅仅围绕中央和省及各级政府的工作中心,重点审查与民生和公共服务有关的项目资金,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重点项目纳入审计总体方案中,逐步拓展绩效审计的空间。在预算执行审计总体思路和总体方案中,应该及时出具报告及整改意见, 通过揭示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违纪违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提高公共资金运用的政策建议,促使相关部门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切实有效发挥预算资金的最大效益。

(二)有效强化预算约束执行,增强预算执行的规范性、约束力

1.进一步规范预算支出标准,完善定员定额和实物费用标准体系,约束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保障结构。进一步加大定员定额的支出管理范围,结合我国目前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推进,把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定员定额管理纳入预算控制范围之内。加快中央部门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库建设),扎实做好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工作。加快推进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有效加强项目定额标准试点与推广应用工作。

2.进步一规范项目支出管理,促进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 严格执行预算约束。进一步健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制度,改进项目立项、项目审核工作、项目评估工作,完善有关国家重大项目评估机制,加快项目储备制度建设,完善在建与储备项目管理, 积极有效有序推进项目支出滚动预算编制。细化预算编制,严格压缩代编预算规模,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

3.加强预算执行考核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树立绩效观念,完善预算执行绩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全覆盖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秩序。强化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与权力,科学划分其义务,严格执行经上级部门批复的有关部门年度预算,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各项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时效性。

(三)及时加强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提高预算执行的绩效

篇4: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财政预算;审计;问题;对策

一、地方财政预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财政预算定位不明确

指导思想的缺失是地方财政审计的棘手问题,也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就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地方财务预算审计制度经不起市场的考验,财务预算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长期目标不明确从而导地方经济发展定位模糊,前景堪忧。其次,制度无法可依,执行不严,以至于在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千疮百孔,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管理失控现象。最后,地方财政预算审计制度中执法监督力度不够和缺乏科学性,很多预算从设定初期到制定到实施,都没有足够的科学监督,导致部分资金规划不合理,不利于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

2.人员素质低下,缺少创新意识

地方财政预算基础较弱与人才的稀缺有重要关系。首先,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财务预算审计严重缺乏与时俱进的优秀人才,地方内部人员管理理念落后,知识缺乏,在工作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创新精神,而且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能力薄弱,因此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由此形成的预算审计水平就无法在变换莫测的经济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次,地方部门不重视关于财务知识方面的培训,不能让员工清晰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也就不能更快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至于面对企业财务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挫折,也就不能及时提出正确的对策,使得企业在困难面前不知所措,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

3.风险防范

我国对审计的冀望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审计机关发表的审计报告具有强烈的依赖感。然后,根据报告对财政制度进行改革,可以增加社会的关注度,提高审计的质量。首先,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审计的社会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求审计机关和员工都必须与时俱进,有明确的目标和重心,改进审计的方法,加强地方戏财政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风险,为其发展提供更好的明天。

二、解决地方财政预算审计的方法

1.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地方政府在进行财政预案审计执行时,应以服务政府和人民群众为目标,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妥善处理和协调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各审计机关要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从大局出发,追求创新,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制度进行改革,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审计预算制度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2.与时俱进,提高员工素质

提升财务预算审计人员素质,首先,要增强自身的法律知识,遵循法律的规定和要求,来作为处理审计事务的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从根本上提高财政人员的专业素质;其次,要强化审计人员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要冷静、沉着的用专业知识来解决,做到不慌、不乱,更好地为广大群众服务。最后,应该加强对应聘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从源头抓起,不断扩充高素养人才的队伍,增加财务部门的活力和激发人员的竞争性。其次,要加强财务专业知识的培训,培养财务审计人员专业知识,能够让员工不断地接触新知识,始终保持对市场发展新方向的把握,保证依法办事,遵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从而对于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遇到问题时能正确的做出相应的对策。最后,努力培养学习型的财务审计方面的专职人才,提高现代科学技术应用。

3.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发展坏境日趋复杂,存在的风险概率也就越大。因此财政预算风险管理的理想途径应当预防和完善财务审计风险。首先,加大对财政支出进行精细的报告,改善支出结构。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预案报告数量较多,审计项目是较为随意,不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会给财务预算审计带来很大的风险,这就需要我们加强预算审计的科学化和严谨度。其次,要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从经济发展趋势来讲,预算执行审计要不断地往编制发展,研究对编制可性的措施和方法,并从效益审计、跟踪审计入手;从政治方面延伸,加强执行的力度和严谨性。最后,要不断完善财政审计控制制度,加大地方内部的监督力度。另外,还要建立先进的信息化系统,提高财务内部信息检测的准确性,使得财务预算审计制度更加的先进化、规范化。

三、结语

简而言之,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地方财政审计的重要部分,要想真正执行好它就必须不断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员工素质和加强风险防范等,这样才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龙佳新. 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现代国企研究,2016,04:70.

篇5: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问题整改工作,多次听取审计工作汇报,召开全区审计工作会议,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镇办、园区管委会、区直各部门自觉依法接受审计监督,认真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深入研究和采纳审计提出的建议,举一反三,规范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审计整改质效,充分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经区政府研究?同意,2020年5月区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的实施意见》(泉政办秘〔2020〕10号),建立健全了审计整改统筹协调、跟踪检查、协作联动、通报公开、结果运用、追责问责等长效机制,首次将审计问题整改工作纳入《2020年区委督查检查考核计划》(泉办明〔2020〕28号),于2020年9-10月份开展了督查。区审计局扎实做好审计问题整改的后半篇文章,出台了《颍泉区审计局审计问题整改检查制度(试行)》《颍泉区审计局审计移送处理事项管理办法》,跟踪督促审计问题整改,确保审计问题全面整改到位。

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

对《2019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指出的问题,截至2020年10月20日,审计查出的问题已基本得到整改,上缴财政资金514.51万元,收回资金208.17万元,问责2人,有关部门和单位修订完善制度8项。

(一)财政管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关于预算管理不够全面规范问题

一是关于预算编制不够完整的问题。区财政局对各单位近三年以来的收入进行数据比对,发现非税实际入库数据与上年数据相差较大的单位,及时与其沟通核实,将各项收入纳入2021部门预算,不断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二是关于部分非税收入上缴不及时或执收不到位的问题。部分非税收入已上缴408.27万元。

三是关于预算支出未按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科目执行的问题。相关单位强化了预算执行的刚性,严格按照预算进行支出。

关于预算绩效管理还需进一步提高问题

区财政局根据《阜阳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围绕全区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牵头完善了事前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将绩效目标设置作为2021预算安排的前置条件,加强绩效目标审核,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关于部门预算执行率不高的问题。相关部门强化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增强预算编制的精准度,不断提升了部门预算执行率。

关于无依据发放津补贴的问题。涉及单位已收回无依据发放津补贴。

关于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

一是往来款项未及时清理问题。相关部门已清理核销往来款594.91万元。

二是支出票据或报销手续不完整问题。相关单位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审批手续,严格支出审核。

三是库存现金借条抵库问题。相关单位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严格借出款项管理,已清理借条62.39万元。

关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问题。相关单位进一步规范了财务核算,设置了明细账。

关于资产管理不规范问题

相关单位组织人员对固定资产进行了清查核实,并进行了相应的账务处理,做到了账实相符。

关于部分制度执行不到位问题

相关单位认真学习了政府采购相关制度,并严格落实制度的规定。

(三)专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关于区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管理使用不合规问题。已修改完善普通门诊医保报补计算统计系统,纠正了超限额补偿问题。

关于超范围使用义保经费问题。相关学校已收回了部分超范围使用义保经费,归还义保经费。

关于部分政策执行不到位问题。向死亡人员发放残疾人补贴、高龄补贴、优抚补助、低保、五保补助,重复发放危房改造补助等资金相关单位均已收回,并对2名责任人员进行了问责。

关于项目申报审核把关不严问题。相关单位制定了相关制度,进一步强化了项目申报审核。

关于重大项目监督检查不到位问题。相关单位修订了项目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从项目初审推荐、组织实施、资金拨付等方面加强项目监督管理,做好项目资料归档。对项目进展进行督查检查,督促项目按照批复内容实施。

(四)政府投资项目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审计发现个别项目变更签证不规范、验收流于形式问题,相关单位将在以后项目建设中认真履行责职责,加强管理,严格执行。

(五)国有企业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阜阳市王府营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于2019年1月2日注销。

(六)村级财务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村干部或其亲属虚报领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问题。虚报领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均已退回。

无依据发放奖金问题。无依据发放奖金已收回。

社区无依据收取配套费问题。社区无依据收取农村基础设施配套费已上缴区财政。

资产及财务管理不规范问题。相关办事处制定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规范了“三资”管理的经济行为,完善支出手续。

(七)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

关于无取水许可证取水问题。2家企业已办理了取水许可证,1家企业取水许可证正在补办中,向1家企业下达了停止水事违法行为通知书。

关于限采区新增开采中深层地下水问题。依法封闭了深层取水井。

关于部分水资源费应收未收问题。应收未收的水资源费已收取。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6: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2006-7-21 9:59:04

2004省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 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纠正和整改结果(二○○六年六月十二日公告)2006年第1号(总第005号)

对于2004省本级预算执行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中反映问题的整改工作,省政府非常重视,李成玉省长批示要求,对审计中已经查明的违规违纪资金要认真纠正,对责任人严肃处理。省政府督查办专门发出《督查通知》,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落实。各有关单位按照省政府领导的要求,认真落实审计决定,积极进行纠正和整改。2004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纠正,审计决定要求纠正和处理的违规金额为29.09亿元,已经整改落实28.35亿元,落实率达97.46%。

一、省本级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一)关于应作未作一般预算收入的问题。省财政厅已将清理收回的以前投入中原信托投资公司资本金利息收入1069万元缴入省级国库作一般预算收入。

(二)关于省财政厅未对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支出编制预算问题,省财政厅已在2006将2004年年终节余的1.08亿元纳入部门预算。

(三)关于政府采购预算没有随预算的追加进行调整的问题,省财政厅正在制定有关的管理措施,逐步完善。

(四)关于地税机关未按规定将应征的税款征收入库的问题,已在2005纠正和整改,有关地税机关已将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渑池中迈铝业有限公司应缴未缴的税款1.31亿元足额征收入库。

(五)关于省地税局固定资产核销不规范的问题,省地税局已停止执行老办法,制定了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六)关于虚列基本建设支出697万元的问题。省财政厅已取消该专户,将节余的697万元资金调入国库,重新安排使用。

二、部门预算执行中存在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审计查出部门预算执行单位挪用专项资金、扩大资金支出范围、滞留财政专项资金、核算不真实等问题,共计资金2.45亿元,各被审计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积极整改,及时追回被挪用的资金、加强会计核算,共纠正整改资金2.32亿元,占应整改资金的95%。

(一)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三个单位决算报表隐瞒收支5270万元,已按规定全部纳入报表统一核算。其中违规扩大专项资金支出范围55万元,已调整相关会计账目,归还原资金渠道;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及部分下属单位应计未计收入683万元,已调整相关会计账目,按收入核算;住房基金未纳入专户307万元,已将余款262万元纳入专户管理。

(二)省环保局针对存在的问题,专门召开中层干部会议研究整改工作,逐条对照进行落实。对滞留设备购置经费1315万元的问题,专门成立了在线监测设备招标领导小组,在整改期内资金已拨付到位;扩大开支范围287万元问题已纠正,归还原资金渠道;对收入未计财务账126万元,已纳入机关财务进行了管理。

(三)省国防科工委下属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老校区土地出让金1998万元、上级拨入的新校区建设资金250万元、财政拨款1265万元未计入学院收入的问题已全部纳入财务管理。

(四)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未经财政部门批准,要求所属单位上缴2004年资产占用费153万元、计划节余款129万元、国家基金703万元、矿权转让收益295万元,合计1280万元。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按照审计决定立即停止向所属单位收取资产占用费、计划节余等款项,并将纠正和整改结果函告财政主管部门。

(五)省民政厅以收取事业发展基金的名义向所属事业单位收取费用223万元的问题,省民政厅已按照审计决定进行了纠正并追回了资金。

(六)省外侨办将土地使用权转让补偿费80万元、外事侨务服务中心出国人员组团费90万元、省财政拨入的建房补助和预算内供热改造款337万元,挪用于兴建省外事侨务服务中心综合楼基建项目,该问题已根据审计决定进行了调整并按使用及投资情况分别列入“固定资产”,已报有关部门批准。

(七)省信息产业厅挪用河南省无线电监测中心项目中的设备购置等资金2919万元,扩大中心建设规模的问题。目前,省信息产业厅已追回设备款1600万元,剩余部分资金正积极筹措回收,确保回收资金尽快到位。

(八)省科技厅未报经财政部门批准,动用以前收回的科技周转金安排省属科研单位科技项目支出107万元的问题,省科技厅制定整改措施,要求严格按照《预算法》安排预算支出,对需要调整的预算支出必须报经财政部门批准,未经财政部门同意的超预算支出,坚决不予安排。

(九)省统计局下属省信息管理学校滞留应缴财政专户的学费住宿费345万元的问题,省信息管理学校已于2004年12月将应缴专户款345万元全部上缴财政。

三、关于国有企业财务收支中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一)关于洛阳铜加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存在的问题,包括少计各项税金及附加1064.9万元已全部上缴;因管理不善、对外投资担保决策失误造成企业资产损失,包括债务人破产倒闭等造成的呆坏账损失9415万元,因存货计量不准确、技术淘汰、产品质量不合格等致使产品长期积压造成的损失9251万元,对外投资及担保损失1232万元等,公司对造成后果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加强了投资和资金管理。审计查出该公司下属单位私设“小金库”1000万元的问题,已将涉嫌违纪的责任人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并做出了处理。

(二)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违规申报核销资产的问题,该公司将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剩余的残值49.8万元,按规定申报予以核销,进行了纠正。该公司下属单位违规账外核算,2004年末余额39万元未上交公司财务。该公司为两户企业提供担保,由于企业已宣告破产,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损失2725万元。吸取教训,加强担保管理。

四、高校财务收支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省教育厅督促所属高校认真整改,将审计结果通报有关高校,对其他学校也提出严格要求。省教育厅还根据高校审计反映的问题,印发了《关于加强省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从8个方面就如何加强省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要求。违规收费的3770万元,省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学生处牵头坚决清退,目前各高校已按照审计决定要求全部清退。7所高校滞留应缴财政专户资金3150万元,各高校已按照审计决定要求落实,上缴财政专户不及时问题已得到纠正,并制定整改措施,今后坚决予以制止。10所高校收入不入财务账、账外核算663万元,省教育厅高度重视,专门下文纠正,有关高校均已按决定要求收缴了账外资金,健全了收支管理制度。对涉嫌违纪的2起经济案件线索,已移交有关纪检监察部门进一步查处。3所高校违规向教职工集资7593.5万元。各高校已制定清理计划,正在逐步清理过程中。

五、交通规费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全省交通规费审计查出违规少征、漏征、免征交通规费20455.1万元,已纠正17441.2万元。隐瞒、截留交通规费收入3840.3万元,已追交2470.4万元。欠解交通规费29097.9万元,落实24622.3万元。交通规费未按规定上解财政专户3099.7万元,落实3029.2万,虚列交通规费支出9437.7万元,给予纠正6395.6万元。违规拆借交通规费投资办实体18186.3万元,已追回17886.3万元。违规挪用交通规费投资楼堂馆所、购置汽车15858.5万元,纠正10182.6万元。违规出借交通规费18453.7万元,追回6597.5万元。隐瞒收入、漏交税金等105604.1万元,落实67898.7万元。违规集资3699.6万元,纠正1212万元。公款私存、设小金库、乱收费、罚款1407.4万元,追回纠正903万元。

六、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新乡、安阳、焦作、鹤壁、濮阳五市2001至2003年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及污水处理费、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中发现的欠征污水处理费4367.7万元、排污费1.62亿元;污水处理费应缴未缴财政专户3700万元;挪用排污费424万元,其中濮阳市欠征污水处理费2125万元,鹤壁市欠征排污费1.34亿元;安阳市水务总公司应缴未缴财政专户498万元。鹤壁市及淇县、浚县环保局挪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购置小汽车和修建办公楼等110万元;新乡市红旗区建设局将污染综合整治费180万元用于汲詹路拆迁补偿等问题,省政府要求水污染治理项目要加快建设速度,加大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的征缴力度;安阳市水务总公司已于2004年9月16日,应缴未缴财政专户498万元上缴了安阳市预算外资金管理局财政专户。鹤壁市及淇县、浚县环保局挪用环境保护补助资金购置小汽车和修建办公楼等110万元;新乡市红旗区建设局将污染综合整治费180万元用于汲詹路拆迁补偿。已全部归还原资金渠道。省政府于2005年8月2日,向审计署报送的《河南省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资金审计决定整改情况的函》(豫政函〔2005〕69号),有关问题得到了全面纠正和整改。

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农村卫生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和整改情况

对我省24个试点县(市)2003至200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和农村卫生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包括截留、挪用农村卫生资金415万元,辉县欠拨106万元,新安县卫生局截留应拨所属二级单位的事业费209万元;新农合资金使用中存在弄虚作假、冒名顶替套取补助,新安县人民医院财务科长虚开住院收费票据13万元以及少数农村卫生项目建设进展缓慢等问题,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批示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严肃查处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资金的管理。河南省卫生厅下发通知责成有关市、县采取具体措施予以落实,并上报整改结果。对发现的涉嫌违规违纪的7起经济案件线索,移交当地政府进行了查处,其中:4人受到政纪处分,3人作出书面检查,对3个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目前这次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已整改到位,为农民垫资等问题已得到了纠正,套取挤占挪用的新农合基金予以了归还;截留的医疗补助资金予以了支付;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有关县(市)针对基金结余大等问题进一步完善了制度。如新安县针对审计调查中揭示的问题,两次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县合管办还制订了《新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防假治假工作方案》、《新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工作规程》等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新农合工作的管理。

八、其他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审计发现问题的纠正情况

(一)关于省级墙体材料专项基金征收、管理和使用中专项支出预算没有具体到项目、专项支出比例低的问题。省财政厅、建设厅将通过进一步推进预算管理改革,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规范各项支出,切实保证专款专用。

(二)关于2004年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管理使用中部分地方或单位挤占挪用公益金用于非规定用途的问题,有关单位已按照审计决定进行了纠正,如尉氏县募捐委员会挪用公益金38万元弥补本单位事业经费不足,已通过县财政增加财政拨款的方式进行了追回;滑县民政局拨出公益金56万元,用于县康复医院综合楼的建设及装修的问题,安阳市审计局已责令有关人员写出深刻检查,省民政厅已对滑县民政局进行了通报批评。

篇7: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维护财经秩序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导语:今天上午,我县召开201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会议。明确重点、细化任务,确保如期、如质完成2011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任务。

配音:会议指出,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预算执行审计从根本上改变了多年来审计机关不能监督同级财政的现象,也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措施,审计结果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成为政府加强预算管理、人大加强预算监督的重要依据,审计监督权威性大大增强。要通过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充分发挥审计工作在规范预算管理、维护财经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宏观性、建设性作用。副县长周利人在会上强调:各与会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工作的重大意义,参审人员必须坚持依法审计、文明审计、严格按审计程序操作,做到严谨细致。各单位要明确工作重点,增强审计意识,自觉接受监督,积极、主动与审计部门搞好配合,针对审计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整改,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政府资金安全,国家税收不流失。

篇8: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现状及思考

(一)缺乏正确牢固的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指导思想

执行审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定位还没有跳出原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框架,还没有真正到位。现阶段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并没有实现对预算整个过程的审计监督,还只是针对于预算执行的结果部分。没有确立依靠审计监督为政府的宏观决策服务,推动财政体制改革,控制财政风险的思想理念;没有真正确立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统筹规划的思想理念;没有真正确立起核实收支、严格监督实现科学、规范、透明的财政管理的思想理念。

(二)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制度建设缺少规范性

我国的财政预算在日常的编制与执行过程中,还存在执行不严、透明度不高程序不规范、缺乏科学依据、内容简单、编制粗糙等问题。财政预算执行审计规范性制度建设滞后,缺少与部分预算、政府采购、会计集中核算等改革措施相配套的审计监督办法,致使预算执行审计的制度规定跟不上财政改革的步伐。另外,实际操作的预算执行审计和《审计法》所规定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之间存在着矛盾,由于审计管辖的强制划分在实际操作中,预算执行审计本应包括的本级财政的收入与支出两方面,其中收入方面的资料往往不够全面不够完整。还有一个问题是预算编制过粗,并没有细化到单位或用款项目,除人头经费外,都是按照预算科目切块安排,这使得审计的标准难以把握。

(三)严格审计执法的过程苦难重重

财政执行审计工作要受到政府领导的直接领导,因此审计财政预算实际上就是审计政府,这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功效极易受到限制,致使在实际工作中地方审计机关的执法力度并不到位,甚至还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有的政府领导害怕审计机关独立执法会损害所管辖部分或本级政府的利益,便直接阻挠其严格执法。

(四)审计风险越来越大,而防范措施有所欠缺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各界对审计结论的依赖程度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审计结论的服务对象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审计监督对象能够使用的违法违纪手段和工具也随着审计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得愈发先进与隐蔽,这在某种程度上说也使得审计风险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审计手段落后,增加了风险隐患;没有保障被审计单位所提供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的相关措施;由于受审计管辖范围、权限、力量、时间的影响,审计的深度与广度不够没有将相关事业的发展和财政资金的配置使用状况真正联系起来。

二、关于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真正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机关的工作重点

要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将其作为机关首要性、根本性的监督内容,审计机关要形成综合财政审计监督机制,树立“大财政”的观念。对公共财政资金的运动过程的有效性、合规性、真实性发表审计意见,进行审计监督。集中配置审计资源,从管理使用、拨付执行、预算编制、收入组织等过程环节对公共财政资金进行严格审计,最终的审计成果用审计信息和审计报告的形式显示出来。要不断提高审计机关的水平与层次,充分认识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有效发挥审计法定职责的需要,强化公共财政审计制度的建设。

(二)强化审计监督职能,重视转移支付资金审计

随着财政职能的变化,财政审计的重点与内容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彻底改变宏观作用薄弱、审计深度、广度不够的问题,使财政审计宏观监督管理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要重视转移支付资金审计,将其真正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内容。所谓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单的说就是指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将本级财政集中的财力用于落后的、贫困的地区,最终实现下级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的目标。要注重审查财政体制的运行结果是否合理,审查转移支付的依据及支付合理性,加大对每一笔转移支付资金的跟踪与追审力度。要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应成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国库支付资金流向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目标,审计机关要注意政府及部门预算外资金收支审计与财政预算收支审计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要注重与银行余额的核对,检查各项退库和资金的审批手续是否合法,各项收入核算是否存在混库情况等。

(三)坚持和改进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监督的方法

要结合不同时期的审计目标,在原有审计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审计方式与方法进行创新,如采取灵活运用延伸审计、专题审计调查等方法;财政审计与专业审计相结合的方法;坚持账户入手、下审一级的方法等,要不断提高预算执行审计的水平与质量,对预算执行审计的广度与深度进行更深一步的扩展。

(四)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要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培养审计人员掌握现代审计理论、技术,强化审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采取现代技术改进审计方法,引进、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的专业审计人员,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同时要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线索,利用法律、行政与社会舆论监督等手段,严格依法审计,加大对违法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与审计的执法力度,保证审计执法的全面到位。

(五)加强立法型审计体制建设

行政型审计体制转变为立法型审计体制是审计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要将对政府管理使用财政资金情况的监督作为审计内容的重点,将审计机关的财权与人事权从政府序列中独立出来,扩大审计范围的集中与审计处理处罚权限,建立并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进一步明晰目标,明确职责,最终推动公告财政框架体系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牛新巧,王刚,代娟,马立凯.政府预算绩效审计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J].价值工程.2013(03)

[2]徐宇虹.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实行流程再造的初步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07)

[3]郝丹丹.基于审计视角的财政预算中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4(02)

[4]章丁万.论预算执行审计有待突破解决和创新深化的若干问题[J].审计与理财.2013(01)

篇9: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的新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审计

一、引言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财政框架的搭建,对地方政府预算执行的审计在财政审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既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也是经济发展和财政体系优化和完善的迫切需要,财政预算审计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宏观调控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来说,地方政府的财政预算执行是经济的直接节拍器和方向掌舵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审计有利于保证经济发展的健康和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社会和谐来说,财政审计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事关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的重要力量和步骤,是权利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民政同心,共同构建和谐健康的社会。

二、当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现状及问题

1.意识方面

在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审计工作存在着意识不清晰、不到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将预算执行审计搞成了一般的政府审计或者财政预算收入审计,这样的认识会极大的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从而达不到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真正目的。除了对于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定义和范围的认识模糊,还存在着对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相关的资源调度整合及准备工作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作用。

2.制度方面

正是由于预算执行审计意识的缺位,直接导致了相关制度设计的缺陷和不完善。审计工作具有较为强烈的模块化、制度化和流程化特点,政府审计的制度设计的完善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当前地方政府预算执行审计的制度设计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独立性和框架方面。

对于独立性来讲,当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执行主体是以各级审计机关为主,而审计机关的行政地位是隶属于人民政府,而人民政府又是预算的执行主体,这样的制度设计就会使得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没有办法对于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可观的评价和审计,审计工作没有独立于人民政府权利的框架之外,不利于預算执行审计的客观和公正。

对于框架来讲,当前地方政府预算执行的流程框架和方法框架存在着不完善。正如前文提到,审计工作是一个具有较强模块化、制度化和流程化的工作,特别是预算执行审计,由于执行的动态性和效果的显著性,对于构成框架的制度、流程等方面有着较强的敏感性,一个不完善的审计框架会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效果和效率。对于框架的不完善主要体现在规范不统一和释义不清楚的问题。对于规范不统一来讲,目前全国仍然还为形成统一的预算执行审计标准和规范,各个地方总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和口径的不一致,直接带来的审计结果的不可比;对于释义不清楚来讲,目前仅有的相关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法律法规对于某些问题的界定不清楚,一方面体现在对于问题的界定不清楚;另一方面体现在对于处理方面的界定不清楚,使得各地对于审计结果的量化处理出现不一致。

3.执行方面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执行方面问题主要体现在执行力度、监督力度和执行方法3个方面。

对于执行力度来讲,由于预算执行审计的动态性的特点,执行的力度要相对强于其它的审计工作,因此,这里所讲的执行力度主要是指审计工作执行的动态跟踪和结果复核两个方面。对于动态跟踪,这是目前地方的预算执行审计最为薄弱的环节,这主要是受到传统审计意识的影响,认为只要在固定的审计时间段对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即可,这样却忽略了审计对象与预算执行之间的动态关系,片面地将审计对象孤立地在特定期间来考虑,没有考虑到预算执行结果有时候并非某一特定期间的结果,从而可能得出片面的审计结论。对于结果复核,主要是对动态跟踪和初步审计结果的复核,这虽然是标准的审计步骤,但是对于预算执行审计来说尤为重要,原因就是预算执行审计的动态性,容易在审计日前期进行“临时补救”,从而掩盖了真实的执行情况。但是目前的预算执行审计这一步骤相对缺乏。

对于监督力度,目前的预算执行审计的监督不到位,容易导致审计的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形成暗箱操作。

对于执行方法,主要是目前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审计方法存在着一定的落后,越来越体现出在当下财政结构中的不适应。

4.人才方面

预算执行审计的具体执行人是审计人员,因此,审计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水平和质量。目前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人才相对比较匮乏,特别是高水平的审计人员相对不足。这不仅构成了审计水平的短板,更加是自身审计人才培养和审计体系建立的瓶颈。

三、优化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策略建议

1.意识方面

当前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最重要的改进方面就是要树立正确、清晰的预算执行审计概念,对于预算执行审计的定义、范围、目标等方面需要更加清晰的认识。这种意识不仅仅是需要自发的树立,更加需要结合制度的建设和人才的引进。制度的建设有利于将意识的建立固定化和流程化,带有一点强制改变的意味;人才的引进不仅仅可以直接提升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水平,也会在意识方面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

2.制度方面

在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制度设计方面,应该秉持着在职权范围内的合理性原则,这主要是因为制度的建设是一个全国的系统性工程,不是某一个地方政府能够独立完成的。因此,地方在优化本地审计规范的时候,不应该一味的另起炉灶,而是应该在整体的预算执行审计框架和体系下进行优化,在职权范围内积极促成整体性的预算执行审计框架体系向着更好、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对于独立性来讲,预算执行审计应该在独立的机制下运行,但是由于全国的行政体制的局限,各级地方在优化独立性的时候需要充分调动政府的资源和力量,在地方人大等权力机关的授权下进行改革,使得地方审计机关的独立性得到地方人大等权利机关的上层保证,在体制下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对于框架来讲,地方需要逐步规范本地的预算执行审计,对于界定不清晰或者处理不清晰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上报;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形成自身的完善的评估体系,也是对于逐步形成全国性的框架规范起到促进作用。

3.執行方面

对于执行方面的对策,主要是针对目前存在不足的执行力度、监督力度和执行方法等3个方面进行。

首先,地方审计机关应该全力保证预算审计的执行力度,基于预算审计的特点,应该建立动态审计机制和结果复核机制。实施项目的责任制,专人专项的安排审计人员对于预算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审计核查,实时了解预算资金的动向,检验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在使用中积极发现预算资金使用的问题,并且找出问题的根源,积极进行补救和解决。

其次,针对强化执行力度措施里面提到的项目责任制,应该积极建立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督促进的功能,做好人性指挥、灵活安排和监督执行的平衡。建立定时定期的汇报机制,使得预算执行审计形成常态化的反馈;建立紧急情况反馈专用渠道,以便对于紧急情况进行快速的反应和处理,将预算资金损失的风险和影响降到最低。

最后,对于执行方法来讲,针对目前较为落后的审计方面,应该根据审计对象的特点,在引进人才的帮助下进行改进和优化,摒弃一成不变的老思想和老套路。例如,可以结合大数据技术,利用计算机自我学习的手段,一方面对预算执行的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得到更多的信息来辅助支撑审计结论,利用财务内部勾稽关系研究设计审计算法,深度学习审计的规律和经验,以此作为预算执行审计的参考;另一方面要积极打通数据来源,获取更多的支撑信息。

4.人才方面

在人才方面,主要从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进行。对于人才引进,各地需要积极的创造条件,引进具有高水平审计专业技能的人才,一方面使其在提升审计水平的方面起到促进作用,也通过人才的引进培养地方良好严谨的审计氛围;另一方面为地方自身的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对于人才培养,各地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需要持续鼓励人才的“地方造”,为地方预算执行审计等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四、总结

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预算执行的审计不仅仅可以监督预算资金的动向,更加可以及时的发现预算资金的问题,找出问题的所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将预算资金的损失降到最低。

各地方政府应该针对意识、制度、执行和人才等方面的现状及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优化提升审计水平。总体来讲,主要是提升审计意识、规范和完善审计制度、强化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创新执行方法、积极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审计人才等,地方审计机关只有从这些方面着手,才能切实提升审计水平,切实做好预算执行审计的工作,达到预算资金执行使用的监督和优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吴易萌.地方财政预算执行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新经济.2016(15).

[2] 林丽哥.剖析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相关问题思考与建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07).

上一篇:听《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有感下一篇:新来的音乐老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