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接待工作中的执行力建设

2022-09-10

“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 其主要强调, 不仅要认识 (知) , 尤其应当实践 (行) 。在具体的接待工作中, 什么是“知”?就是对具体接待任务以及接待礼仪规范的了解。什么是“行”?能将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转化为行动, 最终圆满完成接待任务就是“行”。

一次圆满的接待不是依靠偶然的幸运, 其中包含着许多必然的因素, 最为关键的就是将“知”有机地统一到“行”当中去, 狠抓执行力建设、抓落实, 也即抓接待工作的方式、方法、原则、规范和标准。使一种理念、一种方法、能够体现在自觉而不是自发的行为当中。

一、从心态建设看接待中的“知行合一”

知。心态决定一切, 不同的心态, 看问题、出思路、作决定就有不同的角度, 也就有不同的行为和效果。在接待工作中, 失去了平和宁静的心态, 就会浮躁, 在处理问题时就会显的忙乱不堪, 频频出错。

行。面对不同层次的接待, 应该在树立主动服务、满意服务的理念和保持进取心的同时, 常怀感恩之心、常存敬畏之念, 自信而不自满、昂扬而不张扬, 热情周到、不卑不亢, 把心思集中到每一件要做的事情上, 以平和之心对待“人”, 以淡泊之心对待“名”, 以知足之心对待“利”, 以敬畏之心对待“事”, 扎扎实实履行好接待中的职责使命。

二、从作风建设看接待中的“知行合一”

知。时代在不断发展, 人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接待工作同样也时刻处在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之中, 在具体的操作中, 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 必然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 当面对的对象是具有很大主观能动性的人的时候, 种种矛盾就会更加突出, 更加明显。

行。任何时候, 遇到新问题, 新情况, 要敢于迎难而上, 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不能碰到困难就想回避, 遇到问题就想推脱、隐藏, 避免让接待工作的执行力建设流于形式, 成为一句人人都会说, 谁也做不到的空话。要以来宾满意为宗旨, 树立正确的服务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 避免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精神状态, 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工作, 永葆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 不断探索学习先进的接待管理经验和接待方法, 从理论中找差距, 从实践中找差距, 并千方百计地去缩小差距、弥补差距。

三、从规章制度建设看接待中的“知行合一”

知。具有良好的心态和优良的作风很重要, 建立科学合理的流程标准和接待规范同样很重要。如何减少以至避免出现进退无据、束手无策和推诿扯皮等不良现象, 如何以责任制促进接待工作的开展, 以责任制保证接待效果, 形成层级分明, 分工明确的层层抓落实的接待局面, 是做好接待工作的前提保障。

行。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细致周密的组织措施、行为措施、考核措施和激励措施, 建立健全落实具体接待工作的工作机制。特别是要健全人人负责、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接待责任制, 明确责任目标, 细化接待任务, 把目标任务科学合理地分解到具体接待部门、具体接待事项、具体接待岗位和接待个人, 遇到问题能有据可依, 有章可循。

四、从精细管理看接待中的“知行合一”

知。每项接待工作都会有关键的节点, 这些关键节点的准备工作做得好坏与否, 能决定整个接待工作的成败, 至少也能对接待工作起到推动和阻碍作用。很多平常的接待问题, 之所以发现不了, 认识不了, 解决不了,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工作的粗放, 工作抓得不够细致和扎实。“不积硅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河。”接待工作中执行力的建设过程, 也是一个不断积少成多的过程, 只有从细处入手, 才能形成“不见其长, 日有所增”的局面。

行。要从大处着眼, 小处着手, 一方面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整个接待任务, 明确大的接待方向和接待要求。另一方面, 要抓住接待工作琐碎性、多变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研究具体的办法, 明确具体的操作细则, 掌握具体的行为标准, 落实具体的任务责任, 一项一项具体去抓, 一项一项具体去落实,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接待任务的无缝衔接、顺利有序。

五、从“回头看”看接待中的“知行合一”

知。接待工作是一项长期、连续、复杂的工作, 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只有用打“持久战”的思想, 仔细研究每一次接待的特点, 不断及时总结归纳经验教训, 从中发现接待中存在的共性, 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次接待, 才能真正发挥接待的功能。

行。具体接待事项完成后, 不能人走茶凉, 曲终人散, 要形成不断完善的接待情况反馈制度, 接待经验总结制度和接待责任追究制度, 及时掌握接待情况, 及时发现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 找出接待中的薄弱环节, 制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排除下步工作中的障碍和困难。

上一篇:基于CRM的国内主流免费即时通讯软件(IMS)的优劣比较下一篇:对保险公司财务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