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研与教研结合

2024-04-18

将科研与教研结合(精选6篇)

篇1:将科研与教研结合

将科研与教研结合一学期以来,我校课题组成员认真执行柳州总课题组的计划,在鱼峰区教研室的领导下,围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通过教师、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的组织好教师开展自研、互研和共研,较好地完成了一个学期的科研工作,总结如下:

1、围绕主题开展集体备课。

这学期我们在已经形成一定模式的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以备课小组为单位的围绕一定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提高教师的研课、磨课及授课能力。将语文学科分成三个备课小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开学初,由各备课小组根据学校的科研课题制定有本组特色的教研主题,然后分备课小组组织教师对整册的教材进行学习,使教师对全册的教材的目标、要求有明确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各备课小组围绕教研主题制定出本学期集体备课的计划,要求明确集体备课展示的单元、课例,授课教师,每次活动要明确主讲人、中心发言人、记录人等。在备课组长的领导下,各备课组制定出了自己的集体备课方案,并给组员分好了工,按照活动的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策略的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各自的集体备课活动。在教研活动中,每一位老师都能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2、加强课题组建设。

课题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先进单位。为了更好的发挥课题组的作用,本学期我们把课题组分成三个备课组进行研究,加强课题组建设。

首先,加强备课组长队伍建设。我们通过每月两次的备课组长例会,组织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组长工作的责任意识,明确工作的职责,提高组织管理能力。

其次,加强课题组的常规管理,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月按时上交课题月报表,并且在期末要上交课题案例。

3、将科研与教研结合。

我校以科研课题带动让教师们带着课题进行教学研讨,用一定的课题理论知识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方法,科研有效的促进了教研。本学期,我校的语文教研活动在科研的带领下,做到有主题、有计划、有组织,使教研活动更上一层台阶。

在这学期的集体备课中,我们围绕主题,发挥集体智慧,研究出了一节节的好课,如封老师的《狐狸和蝉》,王老师的《维生素C的故事》,梁力砖老师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儿子》、蒙珊红老师的《普罗米修斯盗火》等。

篇2:将科研与教研结合

人所共知,几年来,我们苏子沟中学教科研工作一直搞得有声有色,《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实验课题获得圆满成功;《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受到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的表扬和奖励,并被授予“优秀科研基地”的锦旗;关晓军等五人在去年全市教学大奖赛上勇夺桂冠,我校因此也被市局授予“优秀教科研单位”;校本教研成果丰硕,胡天祥的语文科研小组被授予 的称号;中考连续六年获全县农村百名竞争人数、升学率综合单科成绩第一名,初

一、初二抽考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列,这与我们长期以来将日常教学工作与教科研工作紧密结合是分不开,几年来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精选课题科学决策

科研课题是科学工作者的假想在现实中的检验。对教育教学来说,课是很多很多,是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我们去检验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科研人员的研究对象不同、目的不同、理论依据不同,课题就不同,有许多课题对教学是有冲击的,对学生的道德培养是有害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校领导是绝对做好了把关,从以前的《英语情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到今天《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课题的选取,再到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都江堰市是我们经过认真研讨,科学决策的结果,务求科研项目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的增长,能够促进学生品德的培养,能力和增长,能够适应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进行,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法,对这样的课题我们都进行试验,比如《英语情境教学模式》这一课题,我们在研讨过程中认为:语言的学习是应当有一定的的环境的,以前那种“Hew do you do”的英语虽然合乎英语语法规范,但严重脱离生活实际,是一种哑吧英语,而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模仿实际的英语语言环境,引导学生在这机关报语言环境中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能够培养他们的兴趣,如同身在英国,这和大学中的英语吧、英语角相同,近使学生用英语思维;对于《寓科学教育于课堂教学之》的课题,是基于新课改的目标是培养在学习科学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态度、价值观去分析、去探究,这和我们的科研课题——科学教育不谋而合。科学教育能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过程。我们去年承接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是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精神。实施科学教育,就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去实施,这就是教学策略。总而言之,我们学校对科研课题的承接都是根据我校的物质条件、教学水平、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特点和新课改教学进行选择的,这点非常重要,斯大林说过“干部决定一切”领导的三拍遗害无穷,一定要慎之,所以,我校一贯精选课题、科学决策,以使课题的选择和实验对教育、教学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立足校本 将教科研与日常教学紧密结合

每个学校都有自身特点,有自身的民展规划、有自身的教育、教学方式。这些特点和长期规划在实施教科研的同时,必须坚持,否则就会迷失自我,邯郸学步。我校就是这样,在做好科研课题的同时,坚持校本教研,把握长期发展目标不放松,我校校长胡运广同志上任以来,就制订了校本培训原则、策略、方式和内容,坚持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培训的同时倡导教师边自学,边教学,边掉以轻心,在反思中教学,在教学中反思,使教师养成学习与反思的习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一点,我校体会深刻,比如我校的英语在凌桂香、张涧等老教师的带领下,和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成长起来,使他们成为市、县都响当当的学科带头人;语文在张剑的培养下,都成为语文教学中的行家里手,而这种传、帮、带形式多样,随时随地,灵活方便,有针对性,这种“理论+经验”的方法使教师听了能懂,懂了能用,用了有效果,使教师有兴趣、有动力,我校还坚持教师校本教研全员参与和责任划分相结合,注重发挥教师的互助合作,提倡同科促进,不同科交叉的方法,注重将教科研成果与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由于英语情境教学模式的巨大成功,提高了其它学科的极大兴趣许多教师将其方法进行了拓展,使其通用、通感;比如,初一数学教师张金枝在讲授《轴对称图形》时,先用多媒体画面显示出公园里的一些对称的亭台楼阁在优美的音乐伴奏下,几只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蜻蜓在空中漫步等迷人景色,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领会对称的概念。在实施科学教育的实验课题中,三年政治教师关晓军没有直接讲授“责任”而是利用刚刚开过奥运会,学生还沉浸在奥运热情之中,借助奥运知识知多少的话题。点燃学生心中的激情,有的说奥运会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巨大收获;有的说奥运会是巨大的物资人力的巨大浪费;有的谈杜丽夺冠,有的谈刘翔的退赛对中国的巨大影响,从而以科学的态度引出“责任过一课题,水到渠成、匠心独具、方法科学。我校的教研活动决非为教研而教研,为完成任务而教研,而是为了如何发挥科研活动的本质目的,为完成领导为使课题,推动我校而精心选取,美术教师张铁军在实施《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时,为选择恰当的方法,寻求理论支持,他对以往的美术教学进行反思,采用激励的评价方式进行美术的欲望,这样学生才会更大胆,更充分更主动地用自己绘画的语言与外界交流,为学生的艺术才能搭架,三年来,多次美展涌现出不少美术爱好者,不少作品在市、县美展上获奖。每一个课题都是教师理论的提高,每一个课题,都能促进教师在教法上改进,每一个课题都能校本教研内容丰富。我校的成功离不开校本教研的长期坚持,离不开科研课题的推动作用,更离不开将科研课题与实际教学相结合。

三、落实与督促并举检验与激励相推进

美好的愿望在中展现美好,科研课是在校本教研中体现作用。三年来,我校一直实施、长实施、真落实、长落实校本教研和科研课题的实施。并由主管教学的凌桂香校长主抓此事。从零七年六月,我校在实施英语情境教学科学教育两个实验课题的同时,还历时八个月的校本教研,时间不可谓不长,前一学期主要是通过全体教师听每个教师的课,学习其优点,不在于评价教师的优劣而在于寻求闪光点,象蜜蜂采蜜一样,吸取精华,每周四的业务学习就是寻找教师教学中每个优点,如何再学习从而再学习从而再实践,这次听课少的听了二十五节,多的达到三十七节,不用教就是看也看会了,教师都感到收获很大,第二学期是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评出骨干教师,组织所有教师学习,并要求教师写体会,写反思,使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这次校本教研中张剑老师的五环训练脱颖而出,在零七年八月份的语文教师培训中,她作了《我是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的专题报告,后被收录在《玉都研训》中。从零七年九年到零八年六月的校本教研中,结合我校正在实施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我校开展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教研活动,本次活动是以教研组为单位互帮互学,共同成长为目标,这次活动不仅使各教研组本学科理论得到提高,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也表现淋漓尽致,使各教师感觉更亲切,更有价值,比如三年关凤君老师在听完数学组的课后,在县进修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说课大赛中以其试卷评析策略”勇夺桂冠。从零八年秋到零九年在春,我校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利用多媒体、改进教学方法的教研活动,每一个教师都展示了一节层次不同的多媒体课,由于农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学校无场地,教师不但家中没有电脑,就连学校仅有的一两台电脑出没有机会摸,但通过这次教研促进了教师对现代教学的探索,提高了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和信心。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本次实验也涌现出了数位现代化教学高手。胡艳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了罗布泊今昔的环境巨变,以其富有感情的朗读,使人仿佛赶往罗布泊当年的风光旖旎,花团锦簇,留恋戏蝶时时舞,自在黄鹂恰恰啼的人间仙境,以及现在荒凉和苍茫,使听课者无不动容,深感环境保护的重要,她本人也因此和我校其它五人获鞍山市第一届教师大奖赛一等奖,为我校夺取“多媒体大赛团体一等奖”立下了汗马功劳,五人参赛,五人获奖,这在全市也极为鲜见,然而多年的真抓、长抓不懈是使这种鲜见成为必然。

通过连续多年的校本培训力科研活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主体意识、互助协作的团体意识增强,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科研意识、教学方法明显改进,实验能力也大有提高,因此营造出浓厚的科研氛围,课堂教学效率也空前提高师生都在这种活动中不断发展。

篇3:科研与教研

科研则是以教育理论为武器、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 并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 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取新的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在进行教育科研的过程中, 研究者将系统地采用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 提炼教育经验、发现教育规律性知识。因此, 它是一种较高层次的研究活动, 其成果直接为教育实践和教育未来服务。

从成果的应用范围上讲, 教研是对教学过程中的局部的、微观部分的研究, 因此, 它研究成果的应用范围往往只适应于一个学科、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科研侧重于教育经验的提炼、教育规律的发现, 侧重于理论的研究和整理。因此, 它的研究成果可在大范围内进行推广应用。另外从参与研究的主体上讲, 教研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做的, 也是人人都能做到的;而科研不一定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做的, 也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的。研究者本人必须具有相应的理论水平、知识、能力、专长、经验、基础, 掌握大量的资料, 并对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理解, 有浓厚的兴趣。这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做到。因此我们要求实验校在选择从事研究的教师时, 既要考虑教师的研究热情, 又要考虑教师的研究能力。实际上, 教研是促进教师的横向发展, 目的在于厚;科研是促进教师的纵向发展, 目的在于尖。

篇4:让校本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

一、 校本教研为课题研究提供载体

教师做研究并不是搞发明,只是针对教育教学的困惑及问题找到合适的答案或办法。所以校本科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以教师为校本教研的主体,研究的过程是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方法是行动研究的校本教研思路,体现在“一立足、三为本、多元评价”上。

“一立足”是立足课堂,让课堂成为科研的主阵地。着眼于课堂不断反思实践,将教师在教学过程和自我反思中发现的困惑和问题与年组成员进行交流探讨,把具有典型意义、有探讨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综合,确立为课题进行研究。

“三为本”,即把科研工作锁定在“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课程”上。

1.校本培训应多元立体,百花齐放

校本培训是教师提高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科研能力的保证。实现“立体式校本培训”要做到培训内容合理预设,量身定做,科学生成,如:根据需要举办专题讲座、教学质量论坛(通过分析性检测,讨论、分析、总结教学得失)或个人特长项目培训(内容:普通话、三笔字、简笔画、说课、评课、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主题班会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培训等)。培训形式百花齐放,交叉确立。尝试采用同伴互助式的学习研究、智慧碰撞式的课题研讨、专业引领式的系列讲座、自主发展式的个别自学和资源共享式的校际联动等多种形式。

2.校本教研应以人为本,特色活动

学校的校本教研着眼于教学活动的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把行动研究法作为基本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我们开展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活动”,“走进名师工程活动”,“搭建‘读书实践、反思、论坛、展示”等系列活动。活动以调研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为线索,以研究者的身份开展教学,必须把教室作为教学的“研究室”,必须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从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入手,设计教学过程,变“学习型备课”为“研究型备课”,“变个体备课为群体备课”。通过课题研究,采取“同课异构”、“双备双上一一反思”的途径,本组骨干教师上示范课,青年教师上研讨课,要有集体备课记录和研讨记录。要求教师把教学中的得失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反思、提炼、交流,发掘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典型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在研究活动中,让不同的思想、观念、方法发生碰撞,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提升自身业务素质的平台。

3.校本课程应科学探索,勇于实践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形成并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在经过认真思考和科学论证之后开发了校本课程“七巧板创意构图设计”,将科学、美术、艺术学科进行整合,引领全校师生与读写为友,与图画对话,与同伴交流。这一校本课程处处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时时都在滋养着儿童的精神世界,使他们获得全面的发展,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而且事实证明,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所追求的。

“多元评价”即学校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学校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定,为学生建立科学的成长袋。其主要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质性资料,生成的各种作品,描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学生学习的态度与情感,如:“成长快乐”、“七彩童年”、“闪光的脚印”等。

二、 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

校本科研立足于学校实际,解决的是学校具有个性或特殊性的问题。也可以围绕教学中的问题或困惑进行集中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把要解决的问题变为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将研究的成果在今后的实践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1.组织教师把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上升为课题,发挥集体的力量联合攻关,在互学互动中共同成长

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针对教学情况进行反思,每学期结束都要将个人最困惑的问题提出来,找出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并撰写学期教学反思上交教研组,由教研组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并上升为课题。例如,科学学科中开展的省级课题《农村小学科学学具的开发与利用》和《小学科学DV实践与研究》,有助于科学教学在实验器材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2.分解课题为若干子课题,让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研究

教师可以围绕课题,查阅资料,学习相关的知识,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利用课堂研究,教师能够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也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3.每一个课题都有具体的研究方案,有专人负责

研究人员不仅包括本学科教师,学校领导也应加入到课题研究中去,亲自部署、安排、指导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组成员共同编辑、整理、打印课题研究成果资料。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这样就能调动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人人都参与的校本科研机制,从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 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的特色发展

学校可以把学校特色与教育科研进行有机结合,以“特色学校、特长学生、特点教师”为宗旨,彰显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要千方百计地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根据学生的个性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同时开展课外兴趣小组,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1.“书香溢满校园”的读书特色

以“书香溢满校园”为线索,把“读书工程”的读经典书—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图配文—演课本剧贯穿于此项目之中,将成果体现在校报上,师生共同参与其中。

2.“口头作文”、“图配文”校本的课程智能特色

“口头作文”“图配文”是学生会倾听、会说话、会交流的有效途径,不仅有助于写好书面作文,而且对学生将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3.以“素质为本,活动见长”的体艺特色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开展“亚铃健身操”运动,开展古诗词吟唱、京剧进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机会,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4.开展“校园文化隐性”课程,陶情导行

一是创建读书长廊、感恩长廊、班级读书角、南侧生态园、教学楼植物实践基地,彰显人本主义。二是校内走廊、教室、校园音响系统增设人文提示,展示其细节育人情怀。

5.开辟“学耕园”劳动实践基地

学生在参与实践中亲身体验种植、除草、灌溉、收获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

6.创建“生态园”

学生们通过参观、喂养,搜集并交流和动物有关的资料,更加了解、爱护动物,促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同时学校应建立各种兴趣小组,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的个性特长明显发展,分析理解能力、综合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协调能力等综合素质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拓宽、深化了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学生的学业成绩不断提高。

教育科研为学校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大教育科研工作的力度,注重科学、规范的科研管理,立足校本研究,继续抓实生态课堂、有效教学工作,坚持走教育科研强校之路,力促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推动学校内涵的长足发展。

【责任编辑:白文军】

篇5: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

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相结合,促进两者的不断发展,是我们在争创一流大学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本钱”,有了高水平的科研,才会使学科整体力量得到不断发展。要把科研和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首先,要克服科研选题的分散和盲目性,加强研究课题与学科建设的有机联系。院、系、所、中心的学科带头人应对当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本学科的科研需求,以及本学科的国际研究现状有一个宏观而又清晰的把握;明确本学科在国际学术界中的地位,从而制定出某一时期本学科的科研方向,并通过有效、切实、能动的组织设计,引导教师选择具有一定前瞻性、现实性、既能充分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 趋势,又能反映学科发展高水平的课题。克服科研选题与学科建设脱节的现象。事实上,一个学科的发展,只有通过若干个重大科研项目的连续集中攻关,才能实现。如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的“人类学”学科,就是在费孝通教授的指导下,通过“社会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当代文化人类学思潮研究”、“中外民族学、文化人类学比较研究”等若干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九五”重点规划项目和青年项目的攻关研究,使得这门外来的课程,脱胎换骨,有了新貌,开创了人类学中国本土化的先例,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极大的关注,使人类学学科建设呈现出新的气象。

其次,搞好教学是学科建设的中心,因此要重视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接轨。一项好的科研,它的进展与成果应首先在教学内容中得以体现,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方面。教学管理部门应对在教学中能否及时反映最新科研信息及成果要有明确的要求,要把教学中能否反映最新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评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通过活跃的科研活动,促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在研究生层次的教学中,融进最新的科研内容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加大信息含量,开阔学生思路,同时还可就科研中的某些难点,发动学生讨论、思考,既可培养他们的科研攻关能力,也可以教学相长,为教师的科研提供新的思路。此外,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这也是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根本目的所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首先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一流大学的教师既要是教育家,更要是科学家,这是一流大学的学术地位所决定的。科研是最好的创新活动,一个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让他的教学哪怕是最基础、最抽象的课程,充满活力,而决不会是东拼西凑、照本宣科,让一本讲义“久经不衰”。因此,要把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主要问题来抓,提倡青年教师多参加科研活动,只有有了一批高素质的“研究型”的教师,才能把科研与学科建设真正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和互动。(筱 瑜)

篇6:将“讲话”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胡锦涛同志“七一”讲话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组织工作战线的同志要带头深入学习,在工作中切实贯彻。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立足当前工作和自身建设学习贯彻好“七一”讲话,应该要做到“四个结合”。

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加强组工干部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在选人用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作了精辟的论述,组工干部只有全面学习、全面了解,才能深刻理解其讲话精髓,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要将《人民日报》等三级党报的社论文章及其它与“讲话”精神有关的内容列为学习重点,通过专家讲座、集中学习、专题讨论、撰写心得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从而真正将组工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在抓好组织系统内部学习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履行组织部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的职责,将学习贯彻“七一”讲话精神与当前正在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对“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作为近期创先争优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安排专门时间学习研讨、组织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开展专题情况督导等形式,迅速在各级党组织中掀起学习宣传“讲话”精神的热潮,进而推动创先争优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将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与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相结合。今年是换届之年,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直接影响组织工作满意度。组工干部要不断提高知人善任的能力,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的要求作为学习贯彻好“七一”讲话精神的着力点之一,坚持和发扬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组工精神,把选好人、用好人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事业追求,为各类人才提供创业平台和发展空间,努力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人才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

上一篇:让教育从触及心灵开始下一篇:静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