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与论文写作

2024-04-24

科研与论文写作(共6篇)

篇1:科研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研究的概论

1、科学的定义 P12、科学的分类 P23、科学研究的概念、内容、特征 P34、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概念及特点 P4~65、科研方法的概念与种类 P7~96、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P137、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环节 P14~178、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 P17~199、专技人员具备的科研能力 P20~2

4第二章经典科研方法

1、经典科研方法分类 P262、逻辑方法的分类 P263、归纳法的概念与类型 P26~294、演绎法的概念与主要形式 P295、演绎法的作用于局限性 P30~316、类比的定义特点 P32~337、类比的类型与格式 P33~358、类比的步骤与作用 P35~369、分析、综合、抽象、具体的特点 P36~3910、科研中的经验方法定义与分类 P3911、观察的定义与类型 P39~4112、科学观察的原则 P4113、实验的定义与基本要素 P42~4314、实验的特点与作用 P43~4415、实验的类型 P4516、实验的基本要求、要领与程序 P46~4817、测量的要求、指标、信度 P48~4918、统计的特点、作用、种类与局限 P50~5119、数学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P52~5420、运用数学方法的步骤 P5521、数学模型 P5522、模拟实验的定义与特点 P56~5723、模拟的作用于种类 P57~5824、理想模型的特点与作用 P59~6025、理想实验的作用 P6126、科学假说的来源、特征、作用、形式 P62~6427、怎样建立与验证科学假说 P64~66

第三章

1、老三论与新三论的定义 P67

2.、贝塔朗菲定律 P683、系统的概念与特征P69~714、系统方法的定义 P715、系统方法的特点 P726、系统方法的原则 P73~747、系统解决问题的程序 P748、系统方法的作用 P759、控制论的概念与研究对象P76~7710、控制过程的步骤P77~7811、管理控制的概念 P78~7912、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与功能P7913、管理控制的目的 P79~8014、信息的概念与特点 P8115、信息技术革命的过程 P8216、信息反馈 P8217、信息方法的作用 P8318、新三论的构成 P83~8

5第四章

1、科学问题的概念、结构 P872、科学问题的分类 P883、科研选题的概念 P884、科研选题的分类与意义 P895、科学问题与科研选题的区别与联系 P906、科研选题的来源 P91~957、科研选题的原则 P95~1008、选择科研题目充分估计条件 P989、科研选题策略 P10110、科研选题的方法 P10211、科研选题的程序 P103~10712、选题计划包括的内容 P10713、确定课题名称的注意事项 P10714、科研选题的注意事项 P108~110

第五章

1、科研资料的特征 P1112、科研文献的概念、级别和种类 P112~1133、学位论文的种类 P1144、标准文献包括 P1155、专利文献的核心 P1166、查阅文献的重要性 P1187、如何根据查阅目的明确查阅方向 P119~1208、检索工具书的定义种类 P1209、国内外知名文献数据库 P121~12410、搜集文献资料的主要渠道 P120~12611、搜集文献资料的注意事项 P126~12712、文献搜索的途径和选择原则 P127~13213、文献搜索的步骤 P132~13414、如何鉴别文献资料 P134~13515、如何整理文献资料 P135~13616、怎样阅读文献资料 P137~139

第六章

1、国家级研究项目包括 P141~1482、项目申报的准备工作 P158~1593、科研项目申报工作流程 P159~1604、科研项目申报书的主要内容 P160~1615、科研项目申报书的基本要求和具体要求 P161~1646、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的技巧 P165~1677、科研人员在项目实施阶段的行为规范 P1688、影响项目负责人作用发挥的因素P1699、项目实施方案应包括 P169~17010、结题材料的种类 P17411、处理结题材料的原则P17512、结题报告的内容和结构 P176~17713、结题报告的总体要求与具体要求 P177~18714、常见的结题报告形式 P182~18315、科研成果的分类 P183~18416、科研成果鉴定内容与形式 P184~18517、科研成果鉴定的程序 P185~18718、知识产权的定义 P19019、知识产权的类型 P19220、专利申请的类型 P19321、科研成果转化分类 P196

第七章

1、科研论文的概念 P1982、科研论文的特征 P199~201大标题

3、衡量专著的标准 P2044、期刊论文的定义与种类 P202~2035、科研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 P206~208大标题

6、参考文献的目的 P2087、论文标题的基本要求 P209~2108、层次标题的规范 P210~2119、拟定论文标题的方法和技巧 P211~212大标题

10、摘要的主要内容 P214~21511、摘要撰写的基本要求 P21612、摘要的主要类型 P217~21813、如何选择不同的摘要类型 P218~21914、选择关键词的基本规范、顺序和技巧 P219~22115、引言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P221~22216、综述的写作要求 P22417、专题研究论文的征文写作要求 P225~22618、征文的写作要点 P227~22819、结论的内容 P22820、结论的撰写要求 P22921、参考文献的定义 P23022、参考文献著录的作用 P231~23223、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与原则 P232~23324、作者及署名规范 P236~23725、编、编著和著的定义和区别 P23726、引用的定义和形式 P239~24027、合理引用和适当引用的规定 P240~24228、注释的定义、形式和规定 P242~2

43第八章

1、论文内容的检查修改 P2462、提交论文的方式 P2503、如何投稿 P244~254大标题

4、发表论文涉及的问题 P2445、论文发表程序 P255~259标题

6、编审初审的内容 P2557、著作权定义 P2578、国内期刊论文发表费用类型 P2589、学术会议定义 P25910、学术会议类型 P26011、国际学术会议模式基本要素 P261~26212、学术报告定义与类型 P262~26313、参加学术会议注意事项 P265~266

第九章

1、科学共同体概念P2682、科学道德责任主要体现在P2693、科学道德定义 P2694、科研人员应具备的道德观念和科学品格 P270~2715、科研人员的基本行为准则 P272~2736、学术规范的概念 P2737、科研人员应遵守的学术规范 P274~281大标题

8、科研查新的作用 P2749、项目申请应遵守的规范 P274~27510、引文和注释应遵守的规范 P275~27611、参考文献应遵守的规范 P27612、学术成果发表及后续的工作规范 P276~27813、学术评价的概念 P27814、学术评价应遵循的规范 P279~28015、学术批评规范 P28016、人及实验研究对象规范 P280~28117、科研不端行为及其表现形式 P28218、科研不端行为的危害 P28319、抄袭、剽窃行为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84~28620、伪造和篡改的定义、形式和危害 P287~28821、一稿多投的定义、形式和界定 P290~29322、重复发表的定义 P29123、哪些重复发表不属于一稿多投 P292~29324、如何惩处科研不端行为 P293~294

篇2:科研与论文写作

柞水县曹坪中学

陈富海

2013年12月上旬,我们带着困惑和向往去学习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在严寒的冬季里,我们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之余,从不忘记满怀信心带着求知欲边做笔记,边尝试着把好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去。让我们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实践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引领、点拨的作用,在学习的日子里,我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次都可以领略不同风格、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分析和理解,每一次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用“受益匪浅”难以言尽自学的体会,以“感受颇深”无法描述内心的充实。我想,作为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应静心潜学原汁原味的课程理论,结合自身实践扎扎实实地探索,实现讲与学的和谐统一。在短短的学习时间里,来自自己对书本的理解和同行们的倾情相助汇成了一股股沁人肺腑的暖流,支持、激励着我始终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停留。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

推行素质教育首先必须培养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自学进修、培训和开展教育科研等等。实际上教师参与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行之有放的途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培养方式。这是因为教育科研对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科研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以及与科研课题有关的学科等。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作,必须要搜索、寻找并有目的地研究有关的各种新的教育理论、观点、方法和经验,从中吸取精华,构建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不断实现自我更新和提高。其次,它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通常都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注意发现、分析和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方式、新策略,从而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不断更新和提高。再次,它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发教师的创造力。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教育要为未来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新的知识结构和进行创造性教育活动的能力。

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

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提高教学质量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有赖于科学研究的引导。教师从事教育科研, 能使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得到理性的升华,探索教学规律,获得科研成果,并把这种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动态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这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互动的关系,社会进步不断赋予教育新的含义和功能。同时教育科研的深入,又使人们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不断拓展和深化。随着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的更新,对教学实践也相应提出新的要求。例如,人们在教学方法上形成的共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这表明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教育教学固然有其可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但它却不是恒定不变的。即使以往行之有效的某些教学方法, 在今天变化了的形势下,其有效性也不一定能够续存。别的不说,仅就教学法而言,教师要达到“贵在得法”的境地,尚且需要不断地加以探索、研究和优选教学方法,更何况教学工作并非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由此可见,教育科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今天,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的形势,社会不断地给教育教学工作增添新的任务,提出新的课题和要求,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勇于接受挑战,自觉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有意识地运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并善于思考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3:科研与论文写作

一、问题分析

一篇有价值的教科研论文, 既体现了作者现实的教育研究起点与层次, 也体现了作者在充分利用已有实践积累的基础上, 形成从立场到方法所关注的研究新视野。本次论文评选中不乏佳作, 但也发现了不少存在各种写作问题的文章。笔者将主要问题归纳为呈现方式、选题取向、内容组织、格式规范及文风失衡等“五大类”, 并对其出现的篇频次进行统计, 从中反映出中职校教师在写作中从理念引领到技术支撑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 方式问题

目前中职校教师教科研成果的呈现方式主要有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实验报告、测查报告、研究工作报告等五种方式。调查报告是对教育现象的情况调查, 经过整理分析后的记录;经验总结是指教育实践中感性知识与体验的理性思考;实验报告是反映教育实验过程和结果的书面材料;测查报告是指一项教科研课题完成、结题之际, 对课题研究过程中数据与资料的收集、测量、统计等工作所作的报告;研究工作报告是指课题从开题到结题, 课题研究的客观记录、进程回顾和主要大事的汇总, 它是课题研究情况的高度概括和研究按计划实施的具体体现。

在64篇参评文章中, 以论文呈现方式呈现共58篇, 占91%, 以调研报告方式撰写的共6篇, 占9%。这说明当前中职校教师教科研论文研究视野狭窄:一是使用方法单一, 大多数只会经验总结法;二是对调查法重视不够;三是不了解实验法的科学涵义和特殊要求, 随便在研究中冠以“实验”、“模式”等用词;四是定性定量失衡, 定性分析多, 定量分析少。统计与测量方法利用少, 主观意向评价过多。

2. 选题问题

在选题取向方面出现问题的121篇频次中, 论文选题分布于13个方面, 归纳为三类问题:小标题内涵不清占42%, 题目选择不合适占30%, 文不对题占28%。具体表现为:一是题目过大。如《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可持续发展我们职业教育》等, 涵盖的范围过于宽泛, 论题不集中, 所要讨论的问题是一篇论文难以容纳的。有的题目中包含两个以上的论题, 如《XXX县幼儿教育现状调研与幼儿专业人才培养规划构想》等, 使文章的论述无法集中;二是题目角度太窄。如《“XX电路”教学设计》等只能讨论某个细节问题, 就事论事, 价值不大;三是题目缺乏新意。如《分析课改中如何个性化教学》等, 文章论述内容“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法表达文章所要讨论的主要问题或主要内容, 影响论文的价值;四是题目的表述不清楚。如《沐浴课改春风引领校企合作》、《我的课堂, 谁做主》、《中等职业教育XX专业人才培养》等口号式的题目、提问式的题目及意义含糊的题目, 很难从选题中看出所要表达的主旨和实质性内容;五是题目偏向。针对本次评选活动, 论文应着重于对中职校校本研究选题, 但是《论我国假日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就脱离了中职校教育教学实际, 偏离了教育科研的方向;六是文不对题。如《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漫谈》等整篇文章读完以后, 会明显感到所写内容与文章题目之间没有紧密联系, 不能围绕主题、突出主题、支撑主题。

3. 内容问题

在内容组织方面论文出现问题的114篇频次中, 纯粹的经验总结占28%、空洞说教占27%、内容陈旧占25%、脱离实际无创新占20%。具体表现为:一是就事说事。如《中职XX专业中例子的应用》等立意偏浅, 过多关注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具体汇报, 没有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和行为背后的理念支撑;二是内容陈俗, 从选题到论述过程其所阐述的观点都缺乏新意;三是随意组合, 抽取新课改的几个时髦术语, 随意编进几个案例, 借助材料堆砌成文;四是空泛不实, 内容表现空而无味, 所用数据或是全国的、或是全省的、或是外地区的, 却很少从本区域、本校的实际出发, 因而议论显得空泛, 言之无物。

4. 格式问题

一般教科研论文应该有“标题-摘要-关键词-序论-本论-结论—参考文献”的写作框架。在格式规范方面论文出现问题的53篇频次中, 摘要内容概括存在问题的占35%、论文格式不规范占33%、文字编排版式不正确占19%、内容结构散乱占13%。具体表现为:一是格式有误, 或缺少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资料等, 或作者对关键词、注释等的数量、用法都不甚清楚;二是“摘要”不摘要, 没有反映论文的主要观点, 或将“摘要”作为文章前言叙述;三是结构散乱。主要表现为:题目与文章的主体不一致;段落层次的安排不合理;对概念认识不清, 前后不一致;排版有问题, 字体不一, 字行间距不一、首行缩进不一、对齐方式不一等, 使得阅读吃力无趣。

5. 文风问题

论文写作是与教学、科研结合在一起的智慧性行为。它需要教师加强对日常教育生活案例、叙事、日志、课件、评课、反思记录等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寻求教学在实践与理论之间的融合。但是在文风方面论文出现问题的47篇频次中, 论题跟风占49%、空谈理论占36%、窃取抄袭占15%。主要表现为:一是罗列套用。盲目套用所谓新理论, 放到自己的教学中操练起来, 但事实上对该理论并不了解, 所列举的案例或模式在内涵、原则、模式、程序等方面存在相互交叉、重复、难以兼容的瑕疵;二是理论性过强。有些理论性很强的选题可以作为教育科研专门机构或学者的科研项目, 但是对于中职校专业教师来说是难以胜任的, 这类论文常常泛泛而谈, 意义不大;三是引用不当。有些文章引用他人论文, 成句、成段引入, 却没有标注参考文献。这其实是一种抄袭, 变相窃取。

二、问题建议

分析上述问题的根本目的, 在于积极从中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引导专业教师在主动投入教科研论文写作的同时, 科学地确立论文写作理念, 掌握写作技艺。以下以江苏省第七届江苏职业教育论坛教科研征文一等奖选题为例, 提出一些建议。

1. 树立写的“过程”意识

从研究表达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项将写作渗透于职业教育实践情景中行动研究。

一是写得“微小”。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教育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是建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教学思想、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论文要以此选题, 并着眼于职业教育的“教学小现象”, 从学校小事、教学小现象、教育小管理入手去发掘小论题, 例如工作中的困难与缺点, 课程改革与专业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 职业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的观察, 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总结, 对某教育现象进行的调查, 对各种教育文献资料进行研究, 提出假设, 反驳假设, 产生新的问题, 并不断修正已有的论题解释, 形成新的见解。例如论坛一等奖《案例教学法:数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主体间性视角下计算机项目课程支持平台的设计与实践》等文章。

二是写得“自由”。教师开始写作时不要企图一蹴而就成长篇大论或课题报告, 而应学会研究职业教育鲜活的教学案例, 或研讨、或质疑、或述评、或叙事, 记成功的教学方法, 想教学中的失误, 找教学中的遗漏, “博”教学中的感悟, 思管理中不足。一事一议, 无需华丽的辞藻, 却是以小见大。例如论坛一等奖《职业学校人文精神教育刍议———以形象设计专业为例》、《让作业成为中职学生喜爱的礼物》、《从学生心理活动机制去看互动教学》等文章。

三是写得“平凡”。写论文、搞教学研究是一种坚持。教师要甘于写的寂寞, 融写于教学生活。从备课难点、教材研究、教学疑点、作业批改、辅导学生、学生学情 (考情) 、实践活动、读书感悟、课程改革、报刊文章争鸣、学科交叉、教学热点、立项教科课题等教育教学经历中发现困扰着教师的问题, 反思困惑, 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例如论坛一等奖《实训工场车间化管理的思考与探索》、《信息化支持下的叙事性教学由实例到模式的探析———以〈Photoshop平面设计〉课堂教学为例》等文章。

2. 树立写的“提升”意识

从研究功能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种寻求教学在实践与理论之间迁移与融合的“提升”研究。

一是经验提升优化。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而言, 教学实践经验问题主要是课程、教学、管理等问题。教师写作时要学会经验剥离与优化, 学会原理引领, 学会去粗存精, 从而体现写作中的“四写”:“照着写”, 即写出教学经验能阐释哪些问题, 如何为之提供经验支撑;“接着写”, 即写出教学经验能为解决问题提供的新方法或新视野;“重新写”, 即写出教学经验有可能指向什么新的问题, 用一种新的理论来表述自己的观点;“最后写”, 即写出如何实现上述教学经验 (实践) 与理论之间融合, 写出教学成功、失误、创意、后续之点。

二是理论提升融合。当前中职校教师研究题材来源主要有:职业教育教学实践;职业教育领域专业文献;国家、省、市级别的研究机构所列的课题指南。其中专业文献主要包括个人著作、专业学术期刊、年鉴、年度发展报告、各类机构政策法规等等, 它们反映了近期的学术动态。各种级别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所列的课题都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对这些题材的积累有助于了解当前职业教育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把握研究操作指向。

3. 树立写的“规范”意识

从研究技术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篇合乎规范的文本。题目醒目恰当, 结构完整适度, 表达上体现个性, 格式合乎规范。

一是选题规范。选题要具有前瞻性, 对象要新, 视角要新;体现可行性, 要与客观实践相符;具有价值性, 要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重视明确性, 能够准确反应研究要素的内涵和外延。

二是准备规范。围绕论文论题选择材料, 查阅有关期刊文献;做好材料的筛选、核对、整理工作;拟定写作提纲;确立论题的角度, 如“是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怎么样”;选择内容呈现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成文后坚持精雕言辞, 细琢文路。

三是论证规范。论文从命题到具体内容, 从立论到论证, 从形式到内容, 从文字到图表, 均要求准确、清晰、规范。在现实中要有推广应用价值, 能够解决职业教育工作中的理论问题与实际问题。要有科学性和严谨性, 数据和资料可靠, 确保研究成果的真实性。

四是表达规范。“摘要”通常用字300左右, 集中反映论文写作主题的价值、主要结构要义或核心观点, 不能写成论文的序言。“关键词”通常为3~5个, 要围绕论文选题和阐述的主要观点, 从中提炼出相应的关键词, 以便突出重点, 利于搜索;论文中直接引用他人观点的要用“注释”的方式呈现, 间接采用他人观点的可以注明或列入参考文献。

4. 树立写的“积累”意识

从研究发展层面来看, 一篇好的论文就是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动力源。

一是写要有一种毅力。职业教育教育现象的复杂性、教育规律的隐蔽性决定了教科研写作是一项见效慢的长效劳动。教师要积极获取积累的教育事实, 例如在参观、访问、活动中观察, 在文献资料的分析中提取, 在各种教改对话中获取, 在实践中去体验, 在反思批判中寻求更多的灵感。

二是写要有一种责任。面对职业教育“困惑因何而起, 问题因何而生, 方法因何而来, 快乐因何而来, 智慧因何而成”的问题, 教师写作是一种自然领悟, 提升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 也是教师专业成长一种累积。

三是写要有一种情怀。教师教科研的成长与论文的撰写, 不仅仅是过程的辛苦, 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思考的乐趣, 还有那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工作激情。写是教师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是自身能量的一种释放。

摘要:文章以一次省辖市中职校教师论文评选为例, 通过对论文相关数据统计与分析, 总结了在论文写作中存在的五类问题:呈现方式、选题取向、内容组织、格式规范及文风失衡。在此基础上以一篇论文为例, 提出中职校教科研论文写作四点建议:树立写的“过程”意识、“提升”意识、“规范”意识和“积累”意识。

关键词:中职校,论文写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周如俊.在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实现现成长[J].福建教育 (A) , 2009 (12) .

篇4:浅谈中职语文课堂科研方法与写作

【关键词】 中职语文;渗透;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5-000-01

中职语文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个性特长,形成健全人格”。当今,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激烈的竞争,传播媒介的影响。致使家庭、学校只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因素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心理因素的发展。因而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课堂教育是感恩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肩负抓好感恩教育工作的重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

一、中职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

1.社会责任感淡薄,处处事不关已

现在很多中职生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和祖辈的溺爱娇宠,很容易使独生子女变得自私唯我,所以遇事他们习惯上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而不是为别人着想。由于父母只紧盯着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因而这样培养下的中职生很少有感恩的情感体验。他们不明白自己的权利义务,不清楚自己的社会角色。

2.事事以自己为核心,情感冷漠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日益减少,变得逐渐疏远、冷漠。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影响下,有较大部分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感恩或者不愿感恩,对恩情视为应该。国家对贫困学生实行助学金扶持政策,让很多家境贫困学生能够回到课堂上课。然而,有些中职生对国家的帮助无动于衷,不懂得知恩图报、发愤读书,甚至认为理所应当。常常无故旷课,逃学。

3.孝心减退

理所当然地索取中职生正值青春发育期,道德判断力不强,对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缺乏辩证理解。把握不了主流.造成认识上的偏差。例如,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在校园里碰到教师,视而不见等等。

中华民族素有有知恩图报、乐于助人的美好传统。面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与美德被淡忘,如何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成为目前一个热点话题。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成为了我们的教学工作的重点。

二、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生通过熟读和精思,可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作者情感的把握。中职语文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优秀诗歌和抒情散文精品,它们非常适合学生朗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有感情地多读这样的文章,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人间真情。比如在《我很重要》这篇文章中关于亲情、友情的段落语言优美、极富感染力,我就要求学生背诵,并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使学生领悟到自己就是父母浓浓慈爱与亲情的不可失却的承载,自己就是朋友不可填补的情感空间,从而启迪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关爱他人。

三、在口头表达中让学生思想升华

在学习语文教材里情感教育突出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课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语言表达。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人物或主题等的真实想法及理由,然后同学评同学,让每个人畅所欲言,就在这种自己讲述和听人言论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又能发现自己内心思想的偏激或不当之处,很自然地让情感教育直抵灵魂深处。

比如在小说《项链》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重点讨论主要人物形象马蒂尔德、路瓦栽夫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很自然地体会每一个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性格特点,思索人生。

我让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在“如果没有丢失项链,马蒂尔德的命运会怎样?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如果告诉路瓦栽夫人实情,又会如何?如果丢失项链后,马蒂尔德买了一条假的项链给路瓦栽夫人行不行?这几个问题在文章中都没有被描述,因此没有固定答案,这很需要同学们的想象,并且这些想象的依据除了课文自身之外就是同学们的价值观,我很期待看到学生们之间坦诚相见、真诚互评、共同向上的情景。于是我让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选出代表发表本组的观点,并且在发表完观点后,其他同学可以评议。一开始有的学生还很羞涩,只是听一些胆大的同学说,后来也慢慢加入到渐渐激烈的讨论中来。有的学生说:没有丢失项链,马蒂尔德的命运一样会过得悲惨。因为即使不丢失项链,她一定还会遇到其他事情。有的学生说:马蒂尔德不会告诉路瓦栽夫人,因为她爱面子”甚至有的学生突发奇想说:“我要是马蒂尔德,我就买一条假的项链给她,反正她也不知道”……同学们争论得热火朝天,到最后同学们都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马蒂尔德在丢失项链后勇于负责的精神值得赞美和学习,不过对于她的爱慕虚荣的性格则保留了意见。通过学生的口语表达、交流和辩论,学生不但记住了课文内容而且人物的精神也逐步渗人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内化为一种思想,一种意识,进而转化为一种行动。我觉得这种教育形式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而是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感受,主动反思,主动升华。

四、加强写作等训练,进行自我情感内省教育

现在中职生的思想情感丰富又复杂,他们除上网(有极大的负向影响)外,大都喜欢用笔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这种宣泄,其实是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自我情感的内省教育。作为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内省。平时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可以摘抄喜欢的美文及写读后感,可以描写看到的美景,可以记叙让自己感动的事情。作文课上我也会要求学生写一些关于感恩的话题作文。例如:《××,我想对你说》的作文,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心中对父母的爱与感动,并由此想到以前的不足之处和以后应该怎样做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五、利用实践活动课,组织一些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组织一些符合中职学生心理特征的而又富有特色的语文实践话动课,从而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例如:组织学生开展新闻调查、采访、参观、知识竞赛、文艺演出、读书报告会、演讲、辨论等各种活动,让学生表达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审视态度,培养他们集体荣誉感,加强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总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将感恩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觉的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有待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深入细致的尝试与探索。

参考文献

[1]王文科.感恩文化的美德与道德教育的重建.桂海论丛,2008,(6).

[2]范開菊.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重塑.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6).

[3]卢勐.语文教学要注重德育渗透.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29).

[4]于燕娜.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成功(教育),2010,(08).

篇5:《科研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 》

目录

第一章 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1)

第一节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1)

第二节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能力培养„„„„„„„„„(9)

第二章 科学研灾的方法„„„„„„„„„„„„„„„„„(15)

第一节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15)

第二节 科学研究的实践方法 „„„„„„„„„„„„„(26)

第三节 调查研究的方法 „„„„„„„„„„„„„„„(38)

第三章信息检索与利用„„„„„„„„„„„„„„„„(44)

第一节信息和信息检索 „„„„„„„„„„„„„„(44)

第二节 信息检索工具及其利用„„„„„„„„„„„„(48)

第四章学术论文概论„„„„„„„„„„„„„„„„„(64)

第一节学术论文的概念„„„„„„„„„„„„„„(64)

第二节学术论文的性质„„„„„„„„„„„„„„(68)

第三节 论文的特点 „„„„„„„„„„„„„„„„(75)

第五章学术论文的选题„„„„„„„„„„„„„„„„(81)

第一节课题类型和选题原则„„„„„„„„„„„„(81)

第二节 选题的途径、步骤„„„„„„„„„„„„„(100)

第三节 选题的方法„„„„„„„„„„„„„„„„(105)

第六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 „„„„„„„„„„„„„(109)

第一节 拟定提纲„„„„„„„„„„„„„„„„„(109)

第二节 写作初稿„„„„„„„„„„„„„„„„„(112)

第三节 实施论证„„„„„„„„„„„„„„„„„(114)

第四节 修改论文„„„„„„„„„„„„„„„„„(118)

第五节 论文定稿„„„„„„„„„„„„„„„„„(122)

第七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一节社会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24)

第二节 自然科学论文的写作方法„„„„„„„„„„(133)

第八章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151)

第一节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概念及常用标准的使用„„(151)

第二节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的相关要求„„„„„„„„(152)

第九章毕业论文的答辩与评价„„„„„„„„„„„„„(167)

第一节学术论文(毕业论文)的答辩„„„„„„„„„(167)

第二节 学术论文(毕业论文)评价„„„„„„„„„„(175)3/27/2013Page 1 of 5

第十章 部分专业论文示例„„„„„„„„„„„„„„„(183)

范文一:少数民族研究论文„„„„„„„„„„„„„(183)

范文二:教育学类论文„„„„„„„„„„„„„„„(191)

范文三:文学类论文.„„„„„„„„„„„„„„„(197)

范文四:英语类论文„„„„„„„„„„„„„„„„(204)

范文五:数学类论文„„„„„„„„„„„„„„„„(2l0)

范文六:物理学类论文„„„„„„„„„„„„„„„(2l6)

范文七:化学类论文„„„„„„„„„„„„„„„„(224)

范文八:生物学类论文„„„„„„„„„„„„„„„(230)

附录一学术论文的编排规范„„„„„„„„„„„„„„(240)

主要参考文献„„„„„„„„„„„„„„„„„„„„„(250)

后记„„„„„„„„„„„„„„„„„„„„„„„(250)

第一章科学与科学研究(概论)

本章从介绍科学与科学研究的概念及其特征开始,对科学的概念、科学研究的可能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及建立基础等等问题做了探讨。并强调了要以更快的速度促进科研创新,必须对科研能力的养成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再认识。

第一节 科学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什么是科学

(一)科学的概念

“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a”,意为“知识”、“学问”。16世纪传人中国,当时将英语“science”译成“格致”,系“格物致知”的简称,以表述实践出真知的含义。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学家福泽吉把“science”译成“科学”并在日本广泛应用。1893年.康有 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也用了“科学”二字,此后“科学”替代了“格致”,并沿用至今。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在使用和讨论“科学”这一范畴时把它与知识联系在一起,认为科学是关于事实的原因的知识。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在提出“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口号时,进一步把知识与科学联系在了一起。这里我们所要明白的是.科学是知识,但是却不能说“知识是科学”,即有的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有的则不能。那么,哪些知识可以被称之为科学呢?罗素曾经把“科学”规定为诉诸人类理性的“确切的知识”,指关于有限领域、有实证根据、有明确适用范同的知识。达尔文说“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或结论”,指出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科学学的创始人之一J.D.贝尔纳说,“科学可作为一种建制.一种方法,一种积累的知识传统,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以及构成我们的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态度的最强大势力之一”,科学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相关活动的事业。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给“科学”下了这样一个定义:“科学是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这一定义首先规定了科学的对象;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与规律。这个确定研究对象是不依赖于我们认识主体而存在的客观世界,这个世界有着自己的规定性和发展规律。这一点是一切科学的前提。我国的《辞海扒1979年版)认为:“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应该按照内在迟辑关系把已知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使之成为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而且这种知识体系仍旧在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察,以加深对科学概念的认识。

1.科学是知识体系

这是从理论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所谓知识体系,是说科学不是零星知识的简单堆砌,而是系统化的知识总和。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观念形态的科学从来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因素,科学发展受到哲学、宗教、艺术等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但它又是促进整个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最强大的力量。

科学是经过实践验证的发展着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科学的萌芽还没有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并且与原始乙术、原始宗教结合在一起;古代科学除少数学科取得理论形态外,绝大部分是实用科学,条理化了的经验知识;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是15世纪以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开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从19世纪末叶算起.其历史

才100多年。科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仅形成了特殊的认识方法——观察、实验、模拟、科学抽象、假说和理论等一般科学方法,各门学科还形成了各自的特有的方法;而科学方法一旦形成,反过来就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因素。科学不仅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结果.同时又是认识过程本身,是特殊的“精神生产”。

20世纪初,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学、生物学等六大基础科学以及电力、机械、建筑、钢铁、医药、农学等工程科学都已比较成熟,科学不再只是事物或规律组成的知识单元,而是由许多知识单元组成学科,由学科组成学科群,形成了一个由很多门类交织组成的知识体系。爱因斯坦指出,科学并不就是一些定律的汇集,也不是许多不相关的事实的目录,它是人类用其头脑对自由发明出来的观念和概念所作的创造。

2.科学是社会活动

这是从社会分工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作为知识体系,其结构只能是各种知识成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科学作为一种活动,其结构则必然是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科学活动的主体是科学家,科学认识的主体是集体,是一定的社会集团,而不是个人;科学只能是社会集团的活动,是社会事业,不是个人活动。科学活动的工具包括思想工具和物质工具.由世界观、信念、理论、方法和仪器等组成,科学活动的对象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

科学家共同体、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科学活动的对象这三者的相互作用,即所谓的科学的“三体运动”构成一定的科学活动方式,使科学成为整体性的统一事业。不同的科学活动方式,决定着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科学形态,正如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各种社会形态一样。科学之所以为科学,并不在于它拥省多少可靠的知识,而在于内这种特定的“三体运动”所构成的自觉的、能动的、有目的的研究活动e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思的科学观是:科学是科学家集团即共同体的活动。认为科学不是,至少不仅仅是现成知识的堆砌,而是人类探索知识的活动。

3.科学是实践力量

这是从作用方面对科学进行考察。

科学是人类进化过程中最重要的事情。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从科学结论的实际应用与社会作用方面的考察,提示了科学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实践力量。人类信赖科学才得以建立起今天的物质文明,而到了现代.科学已成为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发展因素。

科学作为一种人类实践力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进步,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科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最终将把我们引领何方?乐土抑或深渊?要把科学放置于整个价值观念体系中去思考,因为科学只有和其他社会因素相互作用,才能呈现出正面的价值。因此我们说,科学的发展,更增加了人类自身的责任,保护他人,发展自己,保护地球,发展未来。

最早把科学作为一种力量来认识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他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纯思辨,而是一种力量,是认识自然和驾驭自然的力量、人性自我完善的力量、滋养信仰的力量、社会改革的力量。“知识就是力量”成为科学最概括、最切要的箴言。

总之,科学的概念应当是认识过程、认识结果和认识力量的统一体,即科学作为知识体系是事实,是人类文化积淀的结果;科学作为社会活动是过程.是人类文化的繁衍;科学作为实践力量是作用,是人类文化的动力组成。因此,科学有了一个较为综合的定义:科学是关于现实本质联系的客观真知的动态体系,这些客观真知是由于特殊的社会活动而获得与发展起来的,并且由于其应用而转化为社会的直接实践力量。

(二)科学与技术

1.技术的概念

“技术(technology)”一同来源于希腊语,是希腊语“techne”(技艺、手艺)、“logos”(文字、语词)的组合,本意是一种实用的技艺,包括艺术、技能、本领等。与科学一样,技术是一个动态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技术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当人类创造第一个生产工具时就产生了最初的生产技术。作为改造世界的手段,技术就是人类自然肢体的延长。古

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技术看做是制作的智慧;17世纪培根提出技术是操作性学问;到了18世纪,法国科学家狄德罗认为技术是人类借以改变或改造其环境的方法或活动,“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体系”;20世纪以来,技术的含义更加宽广,除了技巧、技能以外,还包括加工方法、工艺流程和技术思想等。

根据不同的功能,技术可分为技术中最基本的生产技术与军事技术、科学实验技术、文化教育技术、卫生技术、日常生活技术等各类非生产技术;根据不同的性质,技术可分为满足社会需要的各种物质手段的硬技术与运用各种物质手段的软技术,如决策技术、预测技术、评价技术以及各种专业技巧手法,以达到一定社会目的的知识、技能、技巧的软技术。

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技术发展的每一历史阶段都有其中心技术和相应的辅助技术。能量转化是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从人力、畜力到蒸汽力、电力、核力的能量转换方式的变革,每一次都引起了重大的技术革命。原始社会以石器技术为中心,以后是青铜技术、铁器技术,现代则以机器和自动化技术为中心。中心技术往往标志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时代。过去的技术主要是在经验知识的基础上缓慢发展起来的,现代技术则几乎都是科学发展的结果。

综上所述,技术是人类为实现社会需要而创造的手段的总和,是把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应用于生产过程,以达到利用和改造世界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的知识体系。它的基本要素是能源、材料、信息和工艺,是一种既包括生产工具、设备等硬件,又包括工艺、方法、制度等软件的技术系统,是如何将科学知识转化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2.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对于科学而言,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于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二者足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从认识论看,科学本身是知识形态的东西,属于精神财富;技术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手段、工艺设备和加工方法,属于社会的物质财富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实践领域。技术是劳动技能、生产经验与科学知识的物化。

篇6: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答案范文

1-5 BDCBA6-10 ADCCB

二、多选

1、ABC2、ABC3、ABCD4、ABCD5、ACD6、CD7、ABCD8、ABC9、ABC10、AC

三、简答题

1、科研课题:一般是指以探索发现或应用开发为目标,以解决某种科学技术问题为目的,拥有某部门或团体的科研或开发资金支出,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研究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2、学术会议:是由学术机构组织的、旨在对某一领域内或某一专题中大家共同关注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行广泛交流的研讨形式,其目的在于为同行学者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场所,从而使参会者得到集体讨论、充分表述个人观点,以期共同提高的机会。

3、科研论文: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应用开发中的科研探索、社会调查以及技术开发等论文的统称,是反映和传递科学信息的主要来源,是记录人类科学进步的历史性文件,是科学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

4、知识产权:是指个人或单位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享有的专有权,亦即基于其智力创造性活动的成果所产生的权利。

四、简答题

1、课题研究的基本程序:问题→筛选→立题→通过观察试验和调查分析→积累→抽象→假说→验证→修正→再验证→找出新问题科学研究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进行的,其中各个联系的阶段体现了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

2、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及各自特点:

课题方案设计的基本类型有研究性方案设计和实验性方案设计两种类型。研究性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理论探索、模拟分析、技术测试等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实验性方案设计:一般指通过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的手段,对科研课题的具体内容与方法进行设想和计划安排。

3、科研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部分。

4、撰写两高原则:

1、必须取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2、必须取得高水平的写作技能。

5、投稿前需要哪些准备:

1、题目有创意

2、主题要鲜明

3、论据应核实

4、论文须定位。

五、论述题

科学研究创造学术价值,推动技术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我们建设工程技术人员要提高工作成绩,必须将工作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首先,要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周期和技术进步的周期越来越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根据工作需要,加快知识更新的速度,迅速掌握最新技术,不断提高适应能力,以更好的应对挑战。因此,必须学习基本的科研方法,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结合工作实际,多观察,勤总结。一方面,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开阔视野,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要注意科研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吸纳,对提高自身科学素养非常重要。

其次,要掌握论文的写作技能。建设工程技术是与研究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工作。只有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在工作中加快工作进展,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工作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或发明,必须以相应的结题报告或设计方案表述出来,需要以正规的形式发表或记载。这就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论文写作能力。

上一篇:芬菲四月话春游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上半年会计工作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