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2024-04-07

《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通用8篇)

篇1:《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xx幼儿园《幼儿赏识教育》教研课题阶段小结

xx幼儿园《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第一阶段小结 本学期,我园在教研组的指导下确定《幼儿园赏识教育》的实验课题,课题组以《新纲要》精神为指导,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现将第一阶段工作小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组组员:为确保实验顺利进行,组建了以AA为全面负责人,BB、CC为指导人,DD、EE、FF、GG、HH、JJ为实验成员的课题组,做到明确分工,精诚合作。

二、确定了实验班和对比班:实验班为中班联,在幼儿年龄较小时开展常识教育,使研究效果更加有效,有对比。并且对实验班的幼儿家庭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并做了如实的统计和分析。

三、明确了研究方法: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再创新。本课题研究方法以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成功表现记录法为主。

四、确定实验成果形式:采取以实验调查报告、实验课、优秀教案、研讨会、教学论文等形式展现。

五、实验班级着重配合计划实施课题

1、在班级教学中及一日生活中渗透赏识教育。

2、在班级管理实施赏识教育,并准备了许多相对应的物质条件。

3、教师之间能相互监督是否实施赏识教育,并且能主动与本课题的成员交流方法。

4、教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个案记录与分析,记录幼儿课内、课外的变化;赏识前后的变化等等。

5、书写了各种类型的赏识教育效果评价材料,对本班幼儿考核评价。

六、班级管理赏识教育的初步效果

1、中班联各班营造了很温馨的感觉,教师与幼儿在一起特别和谐,处处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2、活动室的墙壁、黑板、空间都有“我行”、“我棒”等内容的图画和话语,活动室外也能布置出赏识教育的环境,创设了一个能使幼儿感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生活氛围,避免了单

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3、教室美观、整洁、座位安排每周都有创新。

4、教学中渗透了赏识教育,创设了自由、宽松的环境,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赏识的乐趣。教师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5、教师能家长配合,建立科学的家园赏识法、社区赏识法,幼儿更广泛的体验各界人士对他的赏识。

七、下阶段方案

根据第一阶段制定的操作方法进行资料搜集,课题研究和课题实践。

1、认真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贯彻纲要精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学习活动中,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个案赏识教育。

2、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指导教学。

3、有计划地进行赏识教育活动,保证实验时间。

4、组织课题组成员交流课题研究经验、方法。

《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组成员

一学年来,在这一课题的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大胆进行改革和创新,经过这一学年来的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某些不足,现就这半年的实验情况小结: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1、认真学习。请进来,走出去。课题组成员参加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听取专家讲座,请教研室有关人员指导工作,积极收集资料,信息开拓教育思路,创导新教法。

2、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定期召开教研会,充分发挥群体的智慧和力量,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探讨幼儿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并把教育教学中积累的经验和体会写成论文、教案踊跃投稿并参赛。

3、能开展幼儿赏识教育个案活动,效果好。

(1)利用教学,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逐个赏识教育。

(2)在各种教学及一日生活中渗透赏识教育。

(3)利用家园互动,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

(4)对幼儿个别教育、个案追踪及案例分析。

二、取得的成绩

通过学习、培训和实验,教师的教研能力得到提高,增添了自信及热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组成员

我园实施赏识教育已有一年多了。在这三阶段,我们通过对幼儿园班经管理、个案研究、家庭教育方面实行了赏识教育课题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三阶段里,使中班60多名幼儿找到了成功感,家长非常满意。

一、本阶段课题组成员能完成好工作,具体有:

1、对家庭、社会幼儿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报告,并且分析了当前幼儿在家庭中的一些具体行为表现及心态。

2、通过实验活动,幼儿在家长的配合下,幼儿逐步增强了自信心,有了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学会生活,学会关心。

3、本阶段课题组的教师坚持不懈地开展教育,维护了幼儿自尊心,从而使幼儿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幼儿的年龄、心理、生理特点,决定了幼儿有不稳定因素,因此还需要家长的继续配合。

三、下一阶段计划的大致是:

1、检查前一阶段成果,并形成文字材料。

2、根据阶段实施方案,继续进行课题研究,并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3、继续开展幼儿赏识教育实验活动。

《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组成员

这个学期是《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去粗取精,总结经验和方法。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1、边做边学,提高教研能力

随着课题的深入开展,我课题组积极组织学习、交流讨论,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通过说课、上课、论文评比等活动,探讨幼儿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2、创新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能以幼儿为主体,并在各种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赏识,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老师对他们肯定和认可。

3、家园互动,共同教育

幼儿的教育离不开家长,我们充分利用资源,引导家长 在家庭中关注幼儿心理世界,做好幼儿赏识教育,维护幼儿的健康向上的心灵。

二、取得的教研成果

1、教师教育幼儿的水平有了新的提高,观念有了新的突破,在实验活动中教师自身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及赏识方法也得到了进步。

2、孩子在赏识中成长,通过赏识教育,幼儿善于表现自我,自信心增强,学会关心自己及他人,学会欣赏自我及他人,学会快乐生活,学会克服自卑,怯懦心理,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和美好。

三、实验中的反思

开展幼儿园赏识教育是幼儿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人们比较重视的一个当代教育的好方法。教师首先要有赏识教育的好观念,其次要有好方法,掌握先进的信息,并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将本课题的成果进一步推广,在全院及全县形成新的教育风气。

《幼儿赏识教育》课题组成员

篇2:《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受**市**县教育局教研室委托,专家组于2018年7月5日,对**中学**同志承担的县级课题:《*****》(编号:**)成果进行了鉴定验收。专家组通过认真审阅课题研究报告,查看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经讨论,形成如下鉴定意见:

1.课题选题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该课题以“构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模式为依托,探寻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让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质疑问难”这一教学实际问题为目标,重视、研究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过程,强调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和实效性,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研究和学生实践的有效结合。该课题的研究,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和综合素养。

2.课题研究过程扎实,组织管理工作科学有效。课题组组织结构合理,工作分工和管理都比较科学,课题主持人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精神,团结课题组所有成员,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结合本校实际,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进程并有序组织实施,研究的各个阶段都尽可能做到了规范、科学。

3.课题研究方法得当,科学性、操作性较强。课题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以及案例开发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行动研究法、案例法等方法,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注重专题研讨,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能力训练和培养相结合,实现了研究目标,有效解决了研究问题。

4.课题完成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对我县推广“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1)尝试制订了“问题解决”型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探求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实践过程;(2)进行了针对性较强的数据调研,开展了各级各类公开课,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结果提升理论水平。(3)积极撰写了教学总结或论文,做到边进行实践研究,边总结研究成果。

篇3:《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一、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必要性

作为“低端”教育的基础教育, 其实践性的另一极就是教育科研机构的理论性引领, 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是须臾不可分开的。因此, 建立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间教研横向沟通机制很有必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 作为基础教育理念领头羊的教育科研机构在“三元性”的职能方面发挥着更为积极的作用。第一, 培养教师。新的教育理念需要培养新型的教师队伍。新型教师的标准是既注重知识与素质, 又注重实践与理论, 亦注重创新与发展。在经过师范院校“一站式”培养后, 教师就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但其自我培养并未就此终结。在后续的职业发展中, 必须既要善于吸纳新的专业知识, 又要有教育教学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还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与水平。[1]而这些工作的开展与完成, 都需要教育科研机构的辅助与服务。第二, 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教育科研的作用就在于将研究成果用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指导。凌驾于实践之上的理论研究如同空中楼阁, 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则如无头苍蝇, 只有理论与实践得到完整的结合与统一, 它们才能互相促进, 焕发活力, 成为助推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大动力。第三, 助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教育科研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促进基层学校的综合发展, 从而使基础教育再上新台阶。

二、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意义

1.有利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融合

目前, 国内有关基础教育理论的研究不算太少, 但是和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相连、切实可行的理论成果却不多。现有理论研究大多是在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演进而来, 理论性太强, 可操作性不足。另外, 更多的理论之间似乎缺少融合性互补式的研究, 和国内不同地域、不同学校的教育现状结合也不够。特别要指出的是, 一种教学模式往往并不会被长期借鉴、运用并发展下去, 也没有扎根本土进而带来教育效益的理想结果。比如有的基层学校在三年之内变换运用了四套教改理论, 是很不科学的教育行为。构建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 并在长远规划之下进行教学改革, 将会消除种种短期的、作秀式的行为。

2.有利于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的提升

基础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关键阶段, 基础教育质性的提升靠的是教育管理人才, 是优质的教师队伍。教学硬件设施的配备固然可以为改变教育教学方式提供物质帮助, 但人仍是中心因素。教育科研机构过去那种蜻蜓点水式的培训活动显然无法保证教师队伍质量不断优化的要求。在新形势面前, 不进则退, 静止也是退步, 而且是很大的退步。基层教师的职业养成、职业需求以及后续的职业培训已经而且必须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线性行为[3], 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对基层教师的基本职业要求, 是维持基础教育质量的前提。教育科研机构对教师、教学、学校的跟踪服务甚或终身服务将能从根本上让每个教师个体达到这一要求, 只有这样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才会得到保证。

3.有利于教育科研机构的自身发展

教育科研机构的职能定位是培训教师、服务教学和助推教育的发展, 这三者之间是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科学研究是为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赖于教师的职业能力, 教育质量的提升则反过来助推科学研究的进步。在我国市场经济已经较为成熟的今天, 这三者之间可以构成互相依存的利益产业链。因此, 随着教育科研机构科研理念的转变, 其职能机制也必须顺势而行。总之教育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必须切实服务于学校教育, 在理论研究转化为教育成果的同时, 也促进教育科研机构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三、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构建策略

如果将教育科研机构比作开发商的话, 那么基层学校就是它的客户;教育科研机构先进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如同新的软件程序, 必须在基础教育这个客户端得到应用与检验, 否则它就失去了市场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在构建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规划中, “市场机制”可以是一种指导思想, 甚至是一种理念。在此, “市场机制”一词只是借用, 但其本身确实蕴含了社会需求的潜在因素在内。

1.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教研横向沟通机制所存在的问题

教育科研单位“为教育教学实践所需而研”的理念在过去比较淡薄的, 或者说其头脑中的“市场意识”并不浓厚, 其融入“市场机制”的行为还有很多空白。作为专职教育科学研究的教育科研机构, 和处于低端教育位置的基础教育建立横向联系的案例并不多, 更鲜有成功者。笔者在网络搜寻和纸质资料的查阅中所得到的相关信息有限, 这表明在试图构建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有效模式之前, 有必要对现存问题进行挖掘和研究。

(1) 纵向关系限制了联络与交流的通道。纵向关系同时也造就了“上下级”关系类型, 使得教育科研机构始终处于基础教育之上“很高”的位置。而随着教育科研机构工作职能与研究理念的转变, 自身所具备的资源优势就不能再被置于象牙塔内。正如前述, 教育科研机构的优势在于理论与科研的前卫性, 而基层学校的长处则是教学实践的第一线, 是前沿阵地。理论与实践必须相互结合、彼此统一才能共进共赢。

(2) 原有机制限制了联络与交流的时间空间。从一线基层教师的继续教育实情来看, 除了出于职称评定的需要外, 在职业培训这一块, 极少人次是与教育科研机构直接有关的, 大多来自上级主管部门如县市级教研室的组织, 偶尔也有专家讲座;至于国培教育也只是网络教育的一部分, 和科研机构间的直接交流仍然极少。教育科研机构的工作机制里仍然缺少这种对教师职业培养的长远规划谋略与发展目标定位。

(3) 职业培训的内容、形式限制了基层教师职业培训的效果。教育系统内的自我培训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 都会被限制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里, 培训的内容不易有质的提升, 理论水平有很大限制, 虽然优质课的观摩相对方便, 但毕竟还是处于实践层面, 而且能够观摩的人数和机会并不多;至于请专家讲课, 更是极为罕见的教研活动。实际教学工作中, 中小学教师更需要教学与教研的常态化融合。这对教育科研机构来说, 也是较大的空白。

2.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建立教研横向沟通机制的模式构建

要解决目前基础教育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与实践需求问题, 就要努力构建一种存在于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联络机制, 即教研横向沟通机制。采用何种方式或何种模式则要视新形势下我国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与战略需求而定。从局部和具体单位来讲, 也要视教育科研机构的发展与基础教育的取向而定。这其实是一种互惠互利式的联合机制。具体要突出三个方面。

(1) 建立横向合作关系。一个具体的教育科研单位可以和一所或多所中小学建立以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关系, 并在长期的合作中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研究, 在达到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最终融合的基础上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能力与理论素养, 从而促进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这里需要再次强调的是, 这种合作是一种横向的伙伴关系, 使基层教育实践与高层教育理论实现了沟通和融合, 从而消除了彼此孤立、隔离的状态, 达到了彼此职能互补、资源共享、携手共赢的理想结果。这种合作打破了既往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上下级壁垒障碍, 实现了平等、民主、和谐的相融关系。这种合作对基础教育来说, 可以不断把教育科研机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用于具体教学实践的指导, 让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因吸纳先进理念的养分而得以大幅度提高;对教育科研机构来说, 也因其理论研究根植于教学实践的肥沃土壤而更加符合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更具有长盛不衰的顽强生命力。

(2) 推动有机高效运作。这种合作模式要想形成, 还必须建立系统、完整而又有效的运行机制。在合作过程中, 教育科研人员必须重视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 尊重来自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并用来自基层的经验作为自己理论研究的营养;中小学教师则通过借鉴、吸纳教育科研机构较为前沿的理论成果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甚为重要的是, 彼此之间的合作始终基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和谐共生与共同发展, 基于教学一线的现实场景这一平台, 并进行自然状态下的深刻反思与交流, 以探究教育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 进而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通过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具体活动方式如观摩课、示范课、讲座、教学研讨会等, 不仅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 同时推动了合作各方的共生与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形成长期合作机制。针对教育科研机构与基础教育之间的横向合作关系, 双方或者多方可做一种长期的规划, 既要从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合作目标、人员配置、经费提供上有细化磋商, 还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趋势走向制定跟进计划, 以构建出切实可行、可供操作的教研横向合作模式, 并进一步形成长期合作机制。当然, 教育主管部门也可以从行政角度对此构想作相应调研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支持。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1.

[2]沈坚.创造发现——让教育成为发现与创造的艺术.江苏教育, 2012 (4) .

篇4:乡镇教育的教研科研策略

【关键词】乡镇教育 教研科研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01-01

乡镇学校如何可持续健康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值得可探讨的话题,总结自己多年来从事乡村教育的管理经验,我觉得教研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抓手,现就乡村学校如何抓教研科研工作谈点自己体会。

一、抓机构和制度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保证教研科研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成果,组织保障是基础,制度保障是前提。

(一)建立坚实的保障机制。农村乡镇大多存在学校点多面广、师生不均、质量不等、校与校相距较远的特殊地理环境。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才能保证教研科研的开展、实施。一是要建立以乡镇教育管理部门为主抓的组织机构。管理部门负责人为组长,各校长为为副组长,分管校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乡镇学科中心教研科研组,选拔有上进心的业务骨干教师为成员,承担教研科研活动的引领及指导工作。组成教研科研管理、指导体系。三是要落实好教研科研经费,保障教育科研及时有效实施。

(二)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了使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要特别注重建立健全教研科研规章制度。这样能确保活动的实施,考核各个层面工作成绩,使教育科研工作有序的开展。

(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没有激励机制,教研科研就会缺乏活力。要打破那种研究和不研究一个样,有成果和没成果一个样的局面,把学校的综合目标考核及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选先、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表彰优秀,奖励先进,形成教研科研的良好局面。

二、抓校长建设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在农村乡镇教研科研工作上,必须强化抓校长的教研科研意识,促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一)能让教师教研科研的意识增强

乡村学校很多教师认为,研究是专家的事,或者认为写篇论文就是研究,这些看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其实,一线教师都有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他们对教育的现状了解最多,对存在的问题体会最深,反应也最敏锐,有着取之不尽的课题来源。就需要校长千方百计增强教师的研究意识,让教师明白对教学问题的设想、思考、研究就是课题研究的内容,而不是很复杂很高深的问题。

(二)能让学校教研科研规范、落实

学校是教育科研工作的基础单位。校长亲自抓教研科研,一是能教师感受到教研科研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能营造积极、向上的研究氛围。二是能规范教研科研程序,促进研究的规范化。

三、抓教师建设

研究能力与教师的业务效果成正比。从经验知道,教师通过研究后,无论是业务能力,教学水平,研究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反过来,由于教师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能自如地遵循教学规律,辩证施教,对落后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要抓教师的理论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抓课标学习。让教师把课标作为教学的方向标,作为教研科研的方向标,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用好教材,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抓好读书学习,用好教育类报刊杂志。比如:对一些操作性强的经验结合实际立即付诸实践;对经典教育故事加强记忆与运用;对名家大师们的观点进行讨论……。这样,及时补充“新元素”,有效汲取“营养品”。让教师了解教学改革的新动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的有效途径。从而拓宽教师们的教育视野,更新理念,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要抓好专业引领。做教育科研,闭门造车肯定不行,我们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外,如积极参加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讲座、报告及名师教学观摩会,邀请教育专家到学校举办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指导解决科研中的问题。对内,二是开展学校“传、帮、带”活动。采用学校对接、拜师学艺的方式,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科研能力。

(三)搭建交流学习平台。(1)搭建镇内交流平台。一是定期召开教研科研工作领导小组交流会,汇报教研科研工作的开展情况。二是以中心教研组为依托,有目的、有计划、有质量地进行集体备课,集体研究,加强教师之间的学习交流。三是加强镇内学校优质示范课、课题汇报课、说课、课件、教案及论文等的竞赛评比组织工作,以任务去驱动学校及教师搞教研科研,从而提高乡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2)搭建镇外交流学习平台。利用合适的机会,组织镇内学校教育科研骨干团队到镇外的学校学习考察,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为本镇教研科研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四、抓过程管理

教育科研的管理绝不是“开开会,发发通知,搞搞培训”这么浅表化。有质量的教育科研管理就不能只看结果,而忽视过程。只有重视过程质量的控制,才会有结果的高质量。

(一)抓好学校科研计划的落实与常规管理情况。一方面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把检查结果纳入学校的综合目标考核。另一方面随机检查,只要一到学校,就对学校的教研科研某个方面随机抽查一下,给学校提个醒,敲敲警钟,不作为评分依据。但能促进研究的过程。

(二)抓好指导与服务。乡镇教育管理中心可采取约请“区级专家参与,本镇同行介入”的方式进行“科研专项视导”,请专科研制度的建立、计划的制定、课题过程性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管理等方面展开,重视视导中的对话与交流,了解学校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专家提出的针对性意见,帮助学校解决科研管理中实际问题或难题。

(三)重视材料的积累和档案保管。档案资料是教研科研的过程记录,是我们进行整理、归纳、概括抽象教育经验,教育规律的凭借。因此,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制定出学校教育科研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档案资料的搜集,记录、打印、装订、归档等作出具体的规定,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五、抓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

篇5:《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研交流材料

近几年来,我们从学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重点,发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坚持探索教研科研一体化,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的实效性,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幅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我们学校近几年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大培训力度,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教育科研意识

首先,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位。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加强了教师科研思想的建设,把它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之中。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对教师进行两次培训,重点加强了教育科研意识的培养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培训。通过培训,全体老师能充分意识到开展教育科研是“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明白以教育科研为先导,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不断向前推进;通过教育科研,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自我提高。通过教科研方法的培训和身边成功案例的展示,大家深刻认识到教科研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现在,我校教师已经能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来发现、研究问题,着眼于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并围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反思,及时撰写教学随笔,切实提高了全校教师教科研业务水平。

其次,广开学习之路。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帮助教师获取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保证科研工作的前沿性、发展性,使我校的教师队伍充满了活力。近几年来,学校教科室每个学期定期举办教科研知识专题讲座,参训教师达200多人次,以最直接的方法大面积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另外学校大胆解放科研思路,请进来,走出去,多种渠道共同进行教师培训。两年内,先后派出近百人次的教师赴省内外参加学术培训和交流,学习前沿理论,用先进的理念武装教师,从而形成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队伍。

再次,学校大力实施了校本培训工程,整体提升了教师教科研素质。具体措施有:①案例式反思:让教师讲自己的教育故事,并由此探寻面对学生、面对教学、面对教育的基本模式和方法,以实现教师的教育理想。通过长时间这种形式的研究,我校教师已经基本形成即时反思的习惯,教师们的反思有新意、有深度,仅2008年,我校就有多篇教学反思、案例在市区级以上评比中获奖,并有多篇

反思案例在《山东教育》等专业刊物上发表.②沙龙式探究:让思维在对话中渐入佳境。为使校本培训由静态走向动态,由个案走向一般,我校借鉴山东省创新教育课题研究中的“沙龙”形式,通过结合学校实际进行加工、改造之后,旗帜鲜明地推出了“沙龙式探究”活动。各个课题组在学校的同一引领下,定期坐在一起,互相汇报,互通有无,共同提高。“沙龙式探究”让我们寻求到了教师参与培训的有效载体,使“参与式培训”由一种理论构想转化为教育培训的现实,以此而生成的思维,形成的理念,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③录像课研讨:把教学的每一刻真实呈现。为了使我们的教育研究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课堂,能更直接地指导教学,我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录像课研讨活动”。我们采取的录像课研讨的方法是:事先在征得教师同意的前提下,对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录像,全过程地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进程,然后在专题研讨会上进行播放,充分暴露并展示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思维过程,组织其他教师直接与授课教师对话、研讨,可以就课堂教学的某一环节或相关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也可以从这样一些鲜活的教学实录中抓住教师普遍认为有所欠缺之处进行切磋、探讨,从而使教师的培训工作由单纯的外在说教演化为教师自身的主动建构。仅2008年,我校有4节心理健康录像课在省心理健康录像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另有多节录像课在市区级录像课评比中获奖。④与名师携手:挖掘我们身边的教育资源。几年来,在教师不断的行动研究中涌现出了一批在省、市、区颇有名气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都有一定的超前性,是校本教师培训的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实施了“与名师携手,走向成功”活动,如:我校成立了“省教学能手名师工作室”,即“刘立平工作室”,让刘立平老师为指导教师,在全办事处选拔有潜质、爱研究的年轻教师入室学习,在名师的引领下学习理论,研讨教学,旨在通过这些校内名师来达到培训青年教师的目的,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建立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教研科研是一家,教研科研互相促进,不可分割,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在实际中,由于机构的设置问题,教研科研往往存在“两张皮”的现象,这也正是教研水平不高,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的瓶颈所在。因此,教育研究要真正推动教学改革,必须走“教研科研一体化”之路。我们认为,要推进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的总体思路上要分“三步走”: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即要求教研工作要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作支撑,科研工作要围绕教研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课题和开展研讨活动;教研要着力再现优秀科研成果的前沿观点和创新之处,要有促进优秀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的积极措施;教研的重点专题要进行科研立项,适合教学需要的新的科研成果要尽快进入课堂;教研专题与科研项目要尽量捆梆在一起进行,实现和谐发展、互惠双赢。

1.教研“出课题”,重点抓好“五个深入”的工作。

我们认为,教研应该是创造性地沟通教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把先进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显性的教学行为。教研工作要以学校发展为本,以教师自主发展为主体,立足于实践,以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制约甚至阻碍质量效益全面提高的实际问题为宗旨。只有这样,教研才能为科研提出具有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为此,我校着重抓好了“五个深入”:

①校长、教研员、业务教干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目前学校领导和业务教干、教研员事务性的工作太多,往往对课堂教学进行行动研究不够深入,看结果的多,重过程的少,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握不准。因此,我们提倡校领导要深入第一线,进入课堂听课,掌握老师的教学情况,了解学校教学的整体水平。我校不仅要求校长要深入课堂听课,而且还明确规定了校长每个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正是在深入听课的基础上,徐跃富校长形成的《小学德育生态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被立项为省级普教重点课题,正在开展研究,成效显著。对教研员,我们更有明确的规定,如:教研员每个学期的听课不得少于60节;教研员实行“包点制”,规定每个教研员每个月必须到指定的村级小学推门听课一天;教研员必须兼课;教研员每个学期必须举行一次面向全处的公开课;教研员必须承担课题等等,这些制度的确立保证了研究人员与一线教学的密切联系,确保了研究课题与实际教学问题的一致性。

②教研室和教导处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室和教导处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机会。我们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到外校听课,学习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但更经常的是开展校内各种教研活动,如进行每周一节研讨课活动,并且我校提倡跨学科听课、议课,及时捕捉学科的教研信息,掌控学科教学问题,提出学科研究方向,把教研主题上升到科研课题,把教研与科研有机结合起来。

③教研组深入研究学科问题,展示问题。鉴于目前许多教研组的研究流于形式,造成学科教研活动走过场,走形式,没有实效。因此,我们提出,不管学校管理模式如何变化,教研组始终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主力军,只有加大教研组的教研力度,才能快速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同时也要求教研组要做到深入研究本组的教学质量问题,提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作为本组研究的方向,确定学科的科研课题,把教研问题上升到科研课题。为此,我们还专门制定了“星级教研组”和“书香办公室”的评选办法,激励教研组内研讨氛围的形成。

④年级组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我们教研员参加过一些学校的集体备课活动,发现诸多问题,有的备课组集体备课时只是讨论教学进度,研讨一些教学内容,而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教研计划。因此我们更加重视集体备课工作,要求各年级组以问题研究带动备课活动,使备课活动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课题研究的过程。集体教研活动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调查研究、实践探索等多种活动方式,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专题研究为突破口,使教研经验科学化、系统化,同时也推广科研成果,使之在教研活动中加以落实运用。

⑤老师们深入挖掘自己的教研潜能。在校内开展教师个体行动研究,要让教师充分挖掘自己的教学潜能,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学校为促使教师的教研成果上档次,出精品,向教师提以下四点要求:第一,提倡教师写专题总结。将写经验总结改为写专题总结,教师就会有意识、相对集中地思考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教育理论,写出来的专题总结会有较高的质量。第二,提倡教师写科研型的教学随笔。教师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随时记录自己所教学科应予采取的教学策略,并在实践中反复尝试,然后进行提炼、归纳。第三,提倡教师做案例研究。教师从身边的教育、教学的故事中撷取典型的、生动的、对自己有所触动的、对他人有所启迪的教育故事作为案例来进行研究和撰写。第四,提倡教师撰写有深度的反思记录。教师可以从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的预设与实际的差距、对后续教学的启示、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等问题入手写反思记录。高质量的反思记录更好地洞察自己习以为常的教学实践,揭示自己在实践中所应采用的教育理念。

2.科研“做文章”,做好“四个完善”和“三个一体化”。

有了良好的教研氛围,有了准确的教研定位,有了明确的教研方向,学校的教研工作就会自觉地与学校的科研工作结合起来,教师的教研活动就会主动向科研活动靠拢。教师、教研组在教学教研中发现的问题就以科研课题的形式提出,只要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就可以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也深深知道,学校科研离开了学校的实际,离开了教师的实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育科研只有根植于自身的土壤,才有蓬勃向上的发展力。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努力做到以下“四个完善”和“三个一体化”。

(1)切实做好“四个完善”。

①完善科研的选题指导。我校要求教师在选题时一般遵循“小”、“准”、“实”的原则,指导教师从以下三个角度作为选题的切入点:一是在鲜活的教学实践中提取素材,寻找突破点。我们提倡采用“问题课题化”的策略。各教研组在广泛调查、分析、探讨的基础上,确立在本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最普遍、最突出、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到两个问题,并使“问题课题化”,采用集体或教师自由组合的形式,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作指导和支撑,在教学实践层面上去试行、验证、领悟。二是在现有成功经验中寻找增长点。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经验或者学校的办学经验,一旦注入科研含量,很容易促成教师教育教学风格的形成或者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1999年,我校参与了创新教育的研究,提出了“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十五”期间,我们在“情境探究教学”的研究基础上,把“情境探究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升和深化,提出了“生态教学”的思想,其主要理念为:创设的情境自然和谐;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心态自由开放;学生个性的充分张扬。这一课题的研究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好评。“十一五”规划开始之初,我们在“生态教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系我校的实际,更近一步地提出了“生态教学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德育特色形成的研究”和“小学德育教育生态化的研究”,现已申报了省级课题,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研究。三是在教学发展中寻找连结点。即通过各种途径的学习,在先进理念的指引下,用超前的眼光洞察教学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抢占教学科研的制高点。

②完善科研的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省级课题”为龙头,以“市级课题”为两翼,以“区级课题”为前沿指挥点,以“学校教科研小组”为基础的四级科研网络。我校在“十一五”开始之际,申报了“创新教育”课题“小学学科智慧

型课堂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在这一龙头的带领下,我们把“智慧型课堂”初步进行细化,分为“语文”、“数学”、“音乐”三个学科,提出了“小学语文大容量整体教学”、“小学数学框架式教学”和“小学音乐诗情画意教学”等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现在“小学音乐诗情画意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成果丰富,于2008年9月顺利结题;“小学语文大容量整体教学”已经申报了市级课题,正在开展研究。

③完善学校的科研机构。在学校内部,我校实现科研层次的“四结合”:一是行政结合,即校长是教育科研的第一责任人,亲自抓,分管校长具体抓;二是教研室、教科室相结合,做好教研科研一体化的准备;三是课题组与教研组相结合,实现学科教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四是课题组成员与全体教师相结合,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听取课题组外教师的意见,及时公布和推广科研成果,形成人人参与科研的良好局面。

④完善队伍的建设。随着教科研一体化的推进,我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基本实现“全员练兵、骨干攻关、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队伍建设目标,建立“领导带头、全员参与、树立典型、系统培养、经验启发、实践锻炼”的培养模式。

(2)努力实现“三个一体化”。

①教研管理和科研管理一体化。学校把教研工作与科研工作联合起来,互通有无,找准二者之间的切入点。

②教学骨干与科研主力的一体化。这是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重要前提,建设一支教学技能、科研能力强的教学、科研双重骨干教师队伍。

③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的一体化。这是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的核心。我们鼓励教师将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作为科研课题进行深入研究,然后把研究的最新成果引入相关的教学实践中,从而把解决教学难点、疑点问题与开展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3.做好科研成果“进课堂”工作。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这句话准确定位了学校的科研价值取向。过去我们的学校课题研究,只要一结题就万事大吉,几年的科研成果成为一纸空谈,没有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没有实现“以科研促发展”的美好愿望。其普遍原因是我们的课题研究与教学脱离,与学校实际脱离,因此,成果很难得

以推广。其实教科研本身就是“来之于教,作用于教,回归于教”。那么,实现了教研科研一体化以后,我们的科研成果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发扬光大。

我校通过学校的教科研专业刊物《课改参考》、学校网站等为教师搭建展示和交流的平台。第一,推广成熟的科研成果。以校为本的科研成果,更多是带有实践性和体验性,因此更利于推广应用,使科研成果得以开花结果;第二,推广成熟的教研科研方法。在实践教研科研一体化进程中,会总结出许多经验及做法,学校相关部门推广其中成熟的做法,为下一阶段的教科研提供便利。第三推介成功的教科研骨干。通过这样的推广,及时地把课题研究转化为课题成果,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

几年来,我校在过去重大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向内部攻坚,整体推进,取得了成效。

自1999年起,我校就承担了省重大课题创新教育的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效果。具体做法是:①强化过程管理,以备课为起点,使情境教学深入课堂。课题组的教师(现在已经推广到全体教师)的备课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质的变化:一是重视课堂情境的创设,二是重视问题的设计,三是重视学科特点与创新教育思想的融合。②边实验边总结,以多种形式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近年,省级课题《情境探究教学的理论与模式构建》和《创新教育实验与研究》顺利通过省级鉴定,3篇教学论文、教学实录在省市刊物上发表,由我校老师主编的《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一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新道德教育以点带面,形成学校特色。2006年我校以山东省新道德教育课题实验课题开题为契机,旗帜鲜明的提出创建学校德育特色。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和设备对学生进行经常性和系统性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和安全教育。2006年学校组织教师申报第四批校级课题,主要以新道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于这批课题学校认真评审,加强过程管理,督促并指导教师扎实开展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基本做到了班班有特色,月月有重点。2008年8月,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基于学科促进学生道德审美研究》通过省专家组的验收,顺利结题。

另外,我校承担的其他各项省级重大课题均开展顺利,成果显著。省级课题《小学社会科学教学评价研究》《音乐与社会课程的资源整合研究》《生态化课

堂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小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国家级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整合实验与研究》均顺利结题。其中一项获国家级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十多项市级课题通过专家鉴定,二十多项区级课题顺利结题。

三、强化激励措施,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教师整体科研意识不强,教科研工作开展不够扎实的情况下,必要的和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教育研究的根本保障。为引导我校全体教师更好地进入教育研究状态,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使课题研究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保证各级课题的研究能优质高效地完成,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完善了“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教科研领导小组”、“课题评审小组”,规定了新的课题管理的办法。为了使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兴趣高涨,我校专门出台了《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不仅对教师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全部费用予以承担,而且还对在教育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重奖。为了督促教师规范地进行课题研究,真正让研究落到实处,教科室不仅参与到教师研究的每一步之中,而且还制定了《市中区第二实验小学课题月汇报制度》,规定每个课题每个月定期向教科室汇报本月课题的进展情况,上交课题活动的各种资料。

我们在确保各项课题研究扎实开展的同时,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对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教科研开展及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且纳入考核之中。对于教科研工作中取得一定成果的教师,根据学校奖励细则进行奖励。

近几年来,获市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一等奖有3项,6人被评为市级教育科研先进个人;6部教育教学著作公开出版发行;2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人次在国家教育部课题教学评比中获得二等奖,19人次在省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奖,7人次在市课堂教学评比中获得一等奖,17人次在国家、省、市、区举行公开课,近30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评比中获奖。

正是由于教科研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的快速成长。我校现有省级教学能手2人,沂蒙名师1人,临沂市教学能手2人,临沂市教学新秀3人,市中名师2人,市中区教学能手14人,市中区教学新秀12人。

篇6:《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一、指导思想

2010学年,浣江小学教育集团将凭借集团化办学的重要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的任务要求,围绕《浣江小学教育集团2010学年教育工作意见》的教研工作重点,立足教学质量的稳定上升、倡导教学资源的多元合作、探索学生主动健康成长的策略,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教育能力,提升集团办学品位。

二、工作核心

规范课程设置,细化教学管理,着力师资建设,促进内涵发展。

三、总体要求

适应变化,加强学习;落实常规、抓实课堂;提高效率,保证质量。

四、具体措施

(一)教学常规落到实处

1、规范课程设置,细化学科管理。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尤其要保质保量地上好体艺课、活动课等综合学科。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保障每天一小时的学生活动时间,努力提升学生的体能,增强学生体质。

2、备课、上课、改作、辅导、作业要求明确。通过月考核和随机检查,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让精心备课、全心上课、细心批改、耐心辅导逐渐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

3、关注日常教学进展。定期学生学情座谈,建立学科教学质量调研、教师质量分析会议制度。集团统一标准,对同一年级、学科进行质量监控。着力关注后30%学生的学习状态,凭借横向数据自查不足,进行教学诊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师资建设点面结合1、师训规划重实际。

围绕《浣江小学教育集团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规划》,制订“名师与团队再建设年”的梯度式师训层级目标,搭建各种专业成长平台,如“教师专业成长月”、“青年教师三项基本功竞赛”、“语数专业成长协会活动”、21世纪教师网络研修、青年教师“成长港湾”活动、教研员现场指导等活动,对全体教师进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持续提高教学效能”等问题的专题培训。积极组建学习型成长团队,外炼内修,拓扩青年教师培优工程建设的明细项目,加强课堂细节的锤

1炼力度。集团将按计划首选一批集团内部的优秀青年教师到杭州学军小学、崇文学校等名校进行脱产培训,促进集团共同体教师互惠共助式的成长。

2、教研质量新突破。

常规教研生实效。着力关注周三教研组业务学习活动实效,加大教研组活动目标、活动的内容、活动形式、活动成果的督评力度,以主题式研讨为主线,解决课堂教学实质性问题,解读教材,分析课例,反思跟进教学行为。进行“特色教研组”的评比与展示活动,以团队展示的形式呈现学校教研的实效性,在活动中促进教师成长,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教研共同体出新招。集团将充分利用现有教研优势,以“平等、互动、共赢”为价值取向,构建优质“教研”链,实现浣江小学教育集团教研文化的内融。集团实行“捆绑式教研”,加强校际间特色教研项目的构建力度,优质教研经验的交流力度,以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方面两校课堂教学互相开放,以家长开放日、校长走课日等活动为载体,各教研组开展互动教研;另一方面集团内部“师徒结对,携手共进”,通过跟踪听课、教法子、搭台子、压担子、引路子等措施,推行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过关”等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提升教学水平和研修能力。

“网络特色教研”创新高。继续做好“网络特色教研组”的创建工作,以省级网络课题《运用PDT网络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成果推广为契入口,活化校本网络研修的实践经验。借“第五届优秀校园网站”评比的东风,抓住集团化办学的新契机,打造新型的集团校园网站。进行校园网版块可操作性的改进,不断优化各版块的功能。树立集团内部的“大教研”观,借助丰富多彩的教科研活动,搭建校际间教研互动交流的平台,不断提升PDT网络与现时教学相溶相生的实效性,凭借网络形成教研合力。

(三)课题研究求真务实

1、完善制度,保证活动。

本学期将进一步完善集团教科研制度,保证每月一次的教科研活动时间。全面执行教科研工作“五个一”制度:(1)期初制订好课题研究阶段计划。(2)每月参加一次教科研例会,小结并汇报自己的课题研究情况。(3)每学期围绕自己承担的课题上好研究课(或开展好相关活动),并进行自我评价。(4)期末写好课题阶段小结。(5)写好课题研究观察记录,期末形成个案报告。

2、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各校对现有的各级各类课题按学科进行分类,形成“教科室主任为联系人、课题组

长为第一责任人、组员为伙伴”的研究共同体,自主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带头开展教育科研和课题实践,积极实施微型课题研究,撰写教育随笔、教学心得、反思总结等,研究项目明确分工,责任到人。

3、主题研究,讲求实效。

加强集团校际之间教科研氛围的营造。尝试在各校区开展“小学生口才培养”这一浙江省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学期重点完成口才教材的编写出版,努力做到教材主题系列化,教材内容成合理化,教材版式科学美观化,真正形成口才教育课题研究的整体性。

(四)学校特色争优创先

“口才+诵读”展特色。结合诸暨市“中小学阅读文化节”、中小学导读工作现场会,学校将在“书墨飘香系列阅读”活动的基础之上,一如既往地抓实“小学生卓越口才培养”、“国学伴成长 书香溢校园”等活动。引航渡流,充分体现各校际间的阅读导读倾向,分校区做好“国学”导读系列活动,集团本部在原来古诗文诵读的基础上,开好一堂师生共读课,上好一堂名著导读课,关注“晨诵、午读、暮省”的阅读实效,不断促进“口才教育”与“经典诗文诵读”之间有效整合,继续加大诵读特色项目建设的力度,让口才与阅读同时成为学生受益终生的能力。

课外文体创特色。本学年,集团将以争创“首批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示范点”为契机,加大督查力度,调整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时间段,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课外文体活动时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为学生的课外文体活动立制度、创氛围、搭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教育活动,并将积极参加诸暨市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的评选,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让他们分享快乐,弘扬个性,体验成功。

继续做足做好“戏曲与器乐”这个特色教学,借助诸暨市第十届中小学艺术节、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载体,一如既往地做好 江花少儿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等“第二课堂”的组织落实工作,做到专人负责,专人指导,多出成绩,不断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

浣江小学教育集团

2010年8月31日

篇7:《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平凉市第五中学教研室

李晓斌

4月20日-21日,在张耀宏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平凉五中共八人参加了省教科所统一组织的“十二五2013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培训”,聆听了四位专家的主题讲座及李博所长的重要讲话。

首先,南京市教育局教研室书记刘永和做了“教育科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专题讲座,并从教育科研和微型课题两个方面做了详细阐述。讲座富有远见、专业深度、对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他对教育的精深研究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次,西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刘旭东作了“教师教科研的光荣与梦想”的专题讲座,并重点讲解了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步骤。从课题研究的细节上给教师作了全方位的指导。

接着,兰州七里河小学校长王俊莉作了“做一个专业发展的幸福老师”。以亲身经理为背景,从学会选题、申报课题、实施研究三个方面作了细致的介绍。

最后,兰州市教科所教研员朱武兰作了题为“我对课题的理解”和“我是怎样做课题的”报告,她从自己做课题研究的亲身经历出发谈了课题的涵义和研究课题的经历及取得成果,很切合实际,对基层教师的教育科研来说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霖。

总之,通过这次课题培训使我们对教育科研有了重新的认识,可以说教育科研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积极投入对教师的教育科研的培训,并进而抓好学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篇8:《教育科研课题》教研感想

一、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充分掌握职业教育的最新动态

1. 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要起到倡导示范作用。

要真正的重视职业教育科研, 我院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并非是各专业部门非骨干教师或闲职人员组成, 相反, 是由各专业任课骨干第一线兼职教师组成的, 分别是由农学专业、牧医专业、计算机专业、国际贸易专业、基础课教师抽调组成, 对职业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理解, 其中多人是硕士, 最低为本科学位, 通常担任两门以上的授课, 并自身主持或参与省级以上教育科研, 同时也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专业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个别教师也持有与自身专业有关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这样一支队伍绝对是一流的、先进的组合, 他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 理解力高, 知识能力面广、锐意教育改革, 在管理和促进我院的教育科研工作中能够真正起到倡导示范作用。

2. 高职教研管理部门收集和掌握职业教育最新动向。

(1) 高职教研管理人员要立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为收集和掌握职业教育最新动向。高职教研管理人员要立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主要为收集和掌握职业教育最新动向, 在授课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改革传统观念, 定期深入现场实践, 及时发现问题, 了解生产的需求, 定期组织学院教育科研骨干教师进行职业教育趋势分析, 对教育科研总体方向进行正确理解掌握。这样才能够主动有效地管理和指导教师科研工作, 更能够准确地界定教育科研主流立项课题, 更能够让人信服, 促进职业教育科研的发展。 (2) 汲取先进的教学改革经验和掌握职教发展趋势。除了从互联网上查阅职业教育重大事件、相关论文和消息文件, 我院还定期派出骨干教师去国内外较先进的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培训, 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职业教育最新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带回, 我院教育教研管理部门教师对资料进行整理, 认真学习进行讨论, 达成共识。

二、发挥自身职能, 促进教育教学科研的发展

1. 建立完善合理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机制。

在多年的教育教研管理工作中, 我们不断地学习和探索, 同时也借鉴兄弟院校的先进经验, 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机制, 在实践中不断地更新完善, 形成动态的管理体系。 (1) 积极组织教育教学科研的申报工作。每年定期组织两次校级教育科研申报工作, 并定期指导和检查课题进展实施情况, 同时进行辅导, 结题后评选出较优胜的课题进一步向省级以上科研立项机构推荐和评奖, 以此为基础, 使我院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水平明显提高, 在近五年的统计中, 申报教育科研立项成功率达75%。高职教研管理部门及时将国家各教改机构、省教育厅、省农委、规划办等下发的各类各级别科研立项申请文件及时传达给各部门教师, 并通过组织全院教师会议, 传达文件精神, 同时动员教师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 说明本次科研的重要意义, 特别动员教学骨干教师, 进行本次科研申报, 对不适于上报申请的课题要进行指导改正或作为校级科研项目进一步在实践中完善, 以待在下一次中申报立项。 (2) 制订相关奖励制度, 促进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高职教研管理部门制订不同等级的奖励制度, 经校党委研究讨论批准执行。年终对全院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研数量和质量情况进行统计, 对教育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的主持人和课题组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教师的教育科研与晋级职称、荣誉称号和聘任相联系。对科研成果进行督促实施和对外交流推广。

2. 促进教育科研发展的辅助性工作。

除上述相关管理和促进措施外, 还要加强相关职业教育观念更新和职教课题选定、操作实践的培训等系列工作, (1) 相应的培训工作。高职教研管理部门要立意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本项工作与上述教育科研工作流程同时进行:主要为收集和掌握职业教育最新动向, 对教育科研总体方向进行正确理解掌握。以会议形式定期对全院教师进行科研指导;强调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 转变老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明确职业教育的实质, 特别是年纪较大的教师, 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已根深蒂固了, 通过培训, 更新思想观念, 加入职业教育科研工作。培训教育教学科研的立项题目拟定和申报材料的撰写;聘请专家讲学和进行外出培训。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相关资料以录音和文字形式进行下发给各教学单位。三年来我院聘请11人次来校讲课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方法、介绍经验。我院分别派出76人到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国内多家职业学院进行学习和培训, 全面提升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这是当前学院发展和教师教师教研能力提高的现实要求和紧迫任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 结合学院实际, 我们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 建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并逐步完善, 每一项具体规定的实施落实到个人, 激发教师从事教研的积极性。我院动态教育科研管理模式:完善缜密的教育教学科研申报、实施、推广的流程和管理机制流程+常规的教育教学科研强化促进, 相关观念更新和课题选定、操作实践的培训等系列工作+科研成果推广实施工作和科研人员激励制度。

三、我院构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模式的意义

构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模式对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如下意义: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处于新兴阶段, 尚存在诸多问题, 通过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进行研究, 逐步完善我们的职业教育体制;职业院校的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教育科研的重大意义, 没有真正更新教育观念, 制订完善的教育科研管理机制有助于激励教育第一线工作者的兴趣, 促进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 强化教师对职业教育实质目的和教育教学科研意义的认识;职业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强调操作技能的培养, 通过建立完善合理的教研管理机制, 能够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技术能力, 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授课能力。

实践结果表明, 我院的高职教研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在未来的工作中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教育教学科研动向, 要不断地提高和完善高职教研管理工作, 不能墨守成规, 要形成动态的管理模式, 通过对高职教研管理部门工作的加强, 提高我院教师的授课能力, 打造我院品牌毕业学生, 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摘要:目前职业教育在我国进入良性发展的阶段。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 教育工作者通过科研实践不断地探索出成功的模式,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完善,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科研的不断深入, 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的作用更加进一步突出, 积极发挥出其实质职能, 促进教育教学科研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研管理,职能,模式,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昌平.高职院校教研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职能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4) .

[2]朱国奉.如何加强高职院专业教研室建设[J].素质教育研究, 2007, (4) .

[3]林元霄.高职高专院校教研室建设的若干思考[J].管理观察, 2009, (14) .

上一篇:吃早餐的建议书作文下一篇:优干申请书第三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