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好方法

2024-04-26

简化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好方法(通用9篇)

篇1:简化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好方法

标题:唱英语歌也是提高雅思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关键词:雅思

导读:每次看到选秀节目上面选手的表演,总有那么几个人是非常喜欢唱英文歌的。其实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提高雅思口语能力的话,可以通过唱歌来解决哟!下面就是推荐的歌曲!

谁说边玩就不能考出好成绩?为了帮助烤鸭们愉快的学习,更好地准备雅思考试,本文为各位雅思考试整理了几首英文歌帮你提高雅思口语成绩,供考生们参考使用,1、Chattahoochee

乡村风格,描述了一群迷茫的小青年在河边寻找生活,适合口语话题描述hobby, spare time,Alpha Ville;

2、Forever young

很凄美,似乎是为其中一个队友过世写的,歌词适合作文以及口语中人生相关;

3、Big in Japan

写日本的应招女郎生活的,环境描写较多,如描写冬天:crystal bits of snowflakes all around my head and in the wind4、Insatiable

这个哥们以及之前他们的乐队歌词都以优美著称,往往很凄凉忧郁的感觉;

5、Like it or not6、Sleepwalker

很牛的曲子,没有什么特别的能说出来的,但是就是觉得特别的好;

7、Bohemian rhapsody

小故事一样,很有意思;

8、Stan

大量native的单词,不过更适合G类的,歌词分了好几段,每段都是一封信。更多学习资料请见美联英语学习网

篇2:简化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好方法

一、艺术性教学

所谓艺术性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表情、体态、手势、语言等,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兴趣化,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佳化的教学。

二、艺术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 备课的艺术性。

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备教材时一定要潜心研究,反复琢磨从而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关联性,看欲授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否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所能接受的,如不是,则还需搭建哪些桥梁。此过程中需注意使新旧知识连接桥梁的梯度差不要太大;备学生时教师应在课前尽量与学生多进行感情交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感染学生,使其喜欢你而爱学你教的课。教师还需读懂学生,了解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和打算,如想就业则应在教学时侧重于对就业有益相关化学知识的夯实与拓展方面;如想深造则在传授知识时还应注意“前沿”知识的渗透,尽量把当前对该知识的研究热点、研究进展情况及方向展示给学生。

2. 授课过程的艺术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必须上好每学期的第一节绪言课,除简介本学科研究对象、方法、步骤等外,还要展现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现状和动态。精心挑选几个典型化学家的感人事迹并有感情地讲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刚接触本学科的学习就萌发想学下去的欲望;而后的授课过程必须注意:在每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教师要非常投入地进入角色,一定要精神饱满,讲话有感召力,有激情。可首先用几个精心设置有悬念的问题吸引住学生,牵住其注意力,引领其悄然步入学习境界。授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师的情感、表情、手势、语言、语音、语速等艺术性的运用。

(1)授课教师情感、表情变化的艺术性。授课时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情感上一定要丰富,具有感情色彩,随授课情节的变化有跌宕起伏的松驰变化;表情也要随授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讲叙科学家的事迹要富有感情色彩,有声有色,娓娓动听;描叙某反应历程应准确无误,且形象逼真;提出问题时表情可以是:眉头略皱地凝视学生,声音宏亮且清晰地提出问题,若有所思片刻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答问题时应注视答问题的同学,有帮助他使劲的表情呈现;解决问题后应给人以豁然开朗且颇有收获的喜悦之感。切忌授课时呆若木鸡背台词似的做法。

(2)授课教师体态、手势变化的艺术性。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体态和手势也一定要与实际授课情节相匹配。如在讲对映异构体的R、S命名,费歇尔投影式所表达的四面体构型时,教师可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模拟:费歇尔投影式中横向的两个基团是指向前的(伸出两个胳膊),纵向的两个基团则是指向后的(上面的是脑袋,下面的是脚);再如讲卤代烃SN2历程时可用左手的拇、食、中指分别表示具有一定构型的一卤代烃,右手食指代表进攻试剂,随进攻试剂向一卤代烃的进攻,左手三指由近四面体逐渐变成近平面构型,最后变成构型翻转的取代物……像这样教师用自身的体态和手势来模拟实物的构型或化学反应变化过程的举止,的确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很感兴趣,每次提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都很兴奋,记忆忧新,收效非常好。

(3)语言、语音、语速变化的艺术性。“爱屋及乌”,只有设法使学生喜欢你,才能对你所教学科感兴趣。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获取知识。建议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千万不要太古板,而应具有活力,适当幽默化,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将使课堂效果会更好;语音要有抑扬顿挫的轻重之分;语速更应据实际授课内容而变,应有快、慢变化的节奏感。切忌从头到尾语言、语音、语速上的平铺直叙。比如讲授名词概念时,要吐字清楚,声音宏亮,语速尽量放慢且适中;提问题时关键词的语音要重而清晰,语速要放慢,并且提出问题后一定要有片刻的停顿,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讲硫砜的形成时,强调硫原子(有3d空轨道)与氧不同,能与氧形成d-p反馈π键叙为“硫犹如有个装钱的口袋欣然将钱装入囊中”而将其幽默化……

(4)教学方法的艺术性。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较易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用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法,也可适当地采用“小教师”执教体验式教学方法[1];对于较重要或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问题式或任务趋动式教学方法;对于与现实生活靠近的内容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对于立体思维较强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则釆用体态语等形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例题训练与讲解、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学习采用案例分析式、质疑-启发-探究-总结有机结合等多模式教学方法[2]。

(5)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信息呈现速度加快,使学生难以做课堂笔记,丧失了记忆功能和复习巩固功能,易造成知识的“消化不良”的后果。我们解决的办法是:课件内容不是一次性全屏幕地展示,而是根据授课内容与教师的语言相吻合渐进式地展示,并且必要时穿插传统的板书与其有机地结合。有时,为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将提出问题的关键词先用醒目颜色的字样显示于屏幕,然后具体讲解后再把其他修饰性词语与授课语言同步嵌入相应的位置。例:讲醚的制备时,先将“简单醚”和“混合醚”的字样分别用蓝色和红色字展出,然后解述各自制法后再与授课语言相匹配地嵌入到相应的位置。这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发兴趣,既解决了问题,又培训了学生思维,收效很好。

(6)课后辅导的艺术性。课后辅导也要讲艺术性,特别注意对基础较差生要有耐心,不要让这样的学生有受歧视之感,更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对某问题解答有误也要先肯定其能动脑考虑到某一步是很不容易的,然后再指出其思路在哪方面有问题。集体辅导时最好选择较典型、有扩展意义的题目,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教师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只与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有关,更重要的还要看教师能否讲技巧,艺术性地处理教学的每一环节。以上是我们近年来在有机化学课堂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愿与各位专家、同仁一道继续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化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岳群峰, 梁桂英, 郭智强.多模式教学法在有机实验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迅, 2010, (27) :181-182.

篇3:简化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好方法

关键词:教学;艺术性;兴趣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6-02

高师院校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第一生命线,而教学效果的优化则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寻求教学效果更佳化,笔者做了多年探试,深深感悟到:艺术性教学的实施能使教学收到相当可观的良好效果,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拉动作用。

一、艺术性教学

所谓艺术性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表情、体态、手势、语言等,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兴趣化,从而使教学效果最佳化的教学。

二、艺术性教学的实施过程

1.备课的艺术性。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教师备教材时一定要潜心研究,反复琢磨从而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知识的关联性,看欲授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否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所能接受的,如不是,则还需搭建哪些桥梁。此过程中需注意使新旧知识连接桥梁的梯度差不要太大;备学生时教师应在课前尽量与学生多进行感情交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感染学生,使其喜欢你而爱学你教的课。教师还需读懂学生,了解大多数学生的想法和打算,如想就业则应在教学时侧重于对就业有益相关化学知识的夯实与拓展方面;如想深造则在传授知识时还应注意“前沿”知识的渗透,尽量把当前对该知识的研究热点、研究进展情况及方向展示给学生。

2.授课过程的艺术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必须上好每学期的第一节绪言课,除简介本学科研究对象、方法、步骤等外,还要展现本学科前沿领域的现状和动态。精心挑选几个典型化学家的感人事迹并有感情地讲给学生,激发其学习热情,诱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刚接触本学科的学习就萌发想学下去的欲望;而后的授课过程必须注意:在每节课开始的前几分钟,教师要非常投入地进入角色,一定要精神饱满,讲话有感召力,有激情。可首先用几个精心设置有悬念的问题吸引住学生,牵住其注意力,引领其悄然步入学习境界。授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教师的情感、表情、手势、语言、语音、语速等艺术性的运用。

(1)授课教师情感、表情变化的艺术性。授课时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情感上一定要丰富,具有感情色彩,随授课情节的变化有跌宕起伏的松驰变化;表情也要随授课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如讲叙科学家的事迹要富有感情色彩,有声有色,娓娓动听;描叙某反应历程应准确无误,且形象逼真;提出问题时表情可以是:眉头略皱地凝视学生,声音宏亮且清晰地提出问题,若有所思片刻后,再让学生回答;学生答问题时应注视答问题的同学,有帮助他使劲的表情呈现;解决问题后应给人以豁然开朗且颇有收获的喜悦之感。切忌授课时呆若木鸡背台词似的做法。

(2)授课教师体态、手势变化的艺术性。授课过程中教师的体态和手势也一定要与实际授课情节相匹配。如在讲对映异构体的R、S命名,费歇尔投影式所表达的四面体构型时,教师可利用自己的身体来模拟:费歇尔投影式中横向的两个基团是指向前的(伸出两个胳膊),纵向的两个基团则是指向后的(上面的是脑袋,下面的是脚);再如讲卤代烃SN2历程时可用左手的拇、食、中指分别表示具有一定构型的一卤代烃,右手食指代表进攻试剂,随进攻试剂向一卤代烃的进攻,左手三指由近四面体逐渐变成近平面构型,最后变成构型翻转的取代物……像这样教师用自身的体态和手势来模拟实物的构型或化学反应变化过程的举止,的确能强烈地感染学生,使学生很感兴趣,每次提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都很兴奋,记忆忧新,收效非常好。

(3)语言、语音、语速变化的艺术性。“爱屋及乌”,只有设法使学生喜欢你,才能对你所教学科感兴趣。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气氛中轻松获取知识。建议教师授课时的语言千万不要太古板,而应具有活力,适当幽默化,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将使课堂效果会更好;语音要有抑扬顿挫的轻重之分;语速更应据实际授课内容而变,应有快、慢变化的节奏感。切忌从头到尾语言、语音、语速上的平铺直叙。比如讲授名词概念时,要吐字清楚,声音宏亮,语速尽量放慢且适中;提问题时关键词的语音要重而清晰,语速要放慢,并且提出问题后一定要有片刻的停顿,给学生思考问题时间;讲硫砜的形成时,强调硫原子(有3d空轨道)与氧不同,能与氧形成d-p反馈π键叙为“硫犹如有个装钱的口袋欣然将钱装入囊中”而将其幽默化……

(4)教学方法的艺术性。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用多种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较易理解的内容留给学生,用学生自主学习式教学方法,也可适当地采用“小教师”执教体验式教学方法[1];对于较重要或较难理解的内容采用问题式或任务趋动式教学方法;对于与现实生活靠近的内容采用情景式教学方法;对于立体思维较强较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则釆用体态语等形象式的教学方法;对于例题训练与讲解、某些重要化合物的学习采用案例分析式、质疑-启发-探究-总结有机结合等多模式教学方法[2]。

(5)教学手段的艺术性运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法的一种补充,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形成视觉、听觉刺激,激发形象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其信息呈现速度加快,使学生难以做课堂笔记,丧失了记忆功能和复习巩固功能,易造成知识的“消化不良”的后果。我们解决的办法是:课件内容不是一次性全屏幕地展示,而是根据授课内容与教师的语言相吻合渐进式地展示,并且必要时穿插传统的板书与其有机地结合。有时,为引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将提出问题的关键词先用醒目颜色的字样显示于屏幕,然后具体讲解后再把其他修饰性词语与授课语言同步嵌入相应的位置。例:讲醚的制备时,先将“简单醚”和“混合醚”的字样分别用蓝色和红色字展出,然后解述各自制法后再与授课语言相匹配地嵌入到相应的位置。这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引发兴趣,既解决了问题,又培训了学生思维,收效很好。

(6)课后辅导的艺术性。课后辅导也要讲艺术性,特别注意对基础较差生要有耐心,不要让这样的学生有受歧视之感,更不要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学生对某问题解答有误也要先肯定其能动脑考虑到某一步是很不容易的,然后再指出其思路在哪方面有问题。集体辅导时最好选择较典型、有扩展意义的题目,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教师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课堂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关键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而要得到好的教学效果不只与教师知识的渊博程度有关,更重要的还要看教师能否讲技巧,艺术性地处理教学的每一环节。以上是我们近年来在有机化学课堂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我愿与各位专家、同仁一道继续不断地探索课堂教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为使课堂教学效果更佳化而不懈地努力。

参考文献:

[1]岳群峰,梁桂英,郭智强.多模式教学法在有机实验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资迅,2010,(27):181-182.

篇4:简化课堂环节, 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环节简化,课堂高效

去年深圳举行的“新经典名思教研”华语地区小学语文十年课改成果研讨会上, 名师们运用匠心独运的教学设计和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 创设了充满童趣、乐趣的智慧课堂, 创造了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卓越课堂, 使得学生学有所得。仔细分析其原因, 我深深体会到快乐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简化课堂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

反思自己之前纷繁复杂的而又低效的教学环节设计, 我认为有必要简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有限的40分钟内发展学生思维, 强化语言文字训练, 发挥探究性学习,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简化导入环节, 在短时间内求有效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也是如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 若能吸引、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所以, 教师应有效地设计导入环节, 为成功的课堂铺上奠基石。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 如情景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听写导入法、课题质疑导入法等。在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教学内容灵活多变地运用导入方法, 让“导入”在短时间内发挥巨大作用, 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用简单而有质量的导入来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 教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时,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战争中的孩子来写的, 学生对时代背景很陌生, 使得学生在理解本单元课文中的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时极其困难。如《夜莺的歌声》中的“怎么会就剩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 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野兽来了, 野兽来了”这些句子, 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为了突破这些语言障碍,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之前, 我都利用单元主题导入法。如《夜莺的歌声》, 我采用预习法, 布置学生去了解二战、前苏联卫国战争资料, 了解他们的风俗, 如各国对动物的象征意义, 由此而导入, 学生领会语言的效率得以提高;教学《小英雄雨来》, 我借助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知识导入, 使学生理解战争中小英雄雨来所作所为的由来,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简化教学过程, 在探究中求高效

课堂教学是应该考虑效益的, 教师应用尽可能少的时间, 充分利用资源, 紧住重点, 减少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环节,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综观课改初期的语文课堂, 华丽的情境、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热闹非凡的小组讨论以及唱跳画等手段, 无一不出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些热闹的语文教学过程, 看起来很有效果, 却偏离了语文的功能和本质。崔峦说:“要简简单单教语文, 完完全全为学生, 扎扎实实求发展。”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 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精心备课, 针对学生实际, 思考怎样简化教学过程, 紧扣重点探究, 让学生易于学习和掌握。

例如, 六年级下册的课文《灯光》其表达手法与前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样的, 都是采用了倒叙。为了让学生自主发现这一特点并能真正掌握该写法, 我采取了如下教学步骤:首先, 我让学生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回忆》写作特点。其次, 我让学生讨论《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如何表现出这一特点的。再次, 我让学生探讨《灯光》的表达特点。最后, 我让学生对照两篇课文的表达特点的相同之处, 发现《灯光》的表达特点也是倒叙。

这样的教学设计, 简单而有实效, 教师只要抓住几个简单且能统领教学的问题, 便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使学生很好地巩固对“倒叙”这一写作方法的认识。同时, 学生的分析、归纳、判断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可谓是一举数得。

三、简化课堂练习, 在训练中求实效

课堂练习指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 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文章主旨, 感受表达方式而精心设计的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活动, 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以文本为基点, 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简洁而又有效的练习, 使学生将文本至于更广阔的、更开放的知识体系中, 有意识地加强语言训练, 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1. 扣住语言点, 训练语言

如何让文本中的优美语言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 教师要善于抓住语言点, 运用课堂练习引导学生体悟文本语言。如《去年的树》一课主要采用了对话形式, 因此在教学完小鸟一次次去打听树的下落后, 我出示练习: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奇怪地、疑惑地、着急地、焦急地、怀着最后一线希望…… (1)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 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 () 问树根。 (2) 她 () 问大门:“门先生, 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 您知道吗?” (3) 鸟儿 () 问女孩:”小姑娘, 请告诉我, 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这样就使学生在选择中思考体会鸟儿的情感, 理解了课文的意思。

2. 利用发散点, 深化内容

课文有许多意犹未尽的地方, 这是拓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增长点, 教师要利用这些发散点, 训练学生语言。如教学《中彩那天》一课时, 我针对课文内容读写结合点设置练习点:“生活中, 你遇到过什么诱惑?你又是如何面对的?”通过练习, 不仅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 还加深了学生对文本中情感的领悟, 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

3. 抓住迁移点, 拓展文本

训练学生思维仅仅靠学几篇课文是不够的, 教师必须抓住所学文章的内容, 引导学生创造性续写, 拓展文本。如学完童话《穷人》后, 教师可让学生续写桑娜和渔夫收养了西蒙的两个孩子后的生活。

四、简化板书, 在运用中求多效

设计板书, 我们教师应该呈现出教学内容的思路和结构、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给学生留下想象、延伸的空间, 培养思维能力。因此, 教师应设计简明扼要、语精字妙的板书, 既让学生赏心悦目, 又画龙点睛。

比如, 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 我设计了如下图示式板书。

这是根据课文的重点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设计出的图示式板书, 这种板书既直观新颖, 又能吸引学生注意力, 强化学生的感知。

总之,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简单化的, 是宽松、愉悦、充满乐趣的。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作指导, 根据学生特点和文本实际, 从简化课堂环节入手, 简简单单教语文, 使教学有针对性和突破点, 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篇5:简化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好方法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课堂效率;自主学习

一、问题教学法的诠释

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释疑、生疑、解疑、答疑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归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把学生自主学习内容问题化,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在学习过程中答疑、生疑、解疑、释疑,并能架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不能解决的通过生生互助或教师的帮助来共同解决。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问题设计要注意四个原则:(1)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和重、难点知识;(2)启发性:问题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3)挑战性:有思维冲突、思维含量,能够激发思考兴趣;(4)适度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更要精选、适量。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问题教学呢?

1.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

问题教学法实施的关键在于问题的设置,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角度是否新颖,问题是否有启发性。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时,在如何对待儒家文化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韩剧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你们喜欢韩剧中的什么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喜欢服装,有的说喜欢演员长得漂亮。那么,你们知道老师喜欢哪部韩剧吗?我喜欢《看了又看》。我喜欢这部剧中的礼仪。那么,你们知道韩国的礼仪是怎么来的吗?是从中国的儒家来的,接着,我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史实:20世纪80年代末,由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世界要和平,必须回到2500年的中国思想家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学生顿时对儒学产生好感,开始对新文化运动中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产生了怀疑,从而得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儒教是错误的。

2.围绕重点处设疑

教学重点集中体现了一节课最主要的知识、思想和能力培养的内容,是设疑的最佳点?只要深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基本上体现了本课的重点,是预习、思考的好问题,可以直接利用,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我把“试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的课后练习题改为“为什么周世宗改革能够取得成功?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这样的改造,审题和答题的难度明显提高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自己设计思考题。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但为什么又说辛亥革命失败了呢?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穿透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3.围绕难点处发问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不少题目的命题点往往落在教材的难点上,应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呢?我采取的方法之一是在难点上设疑。例如,在讲“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时,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历史上国共两党有哪两次合作?取得了什么成果?你认为国共两党有无第三次合作?为什么?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它既超越了课本的内容,又联系了当前的国家形势(台湾问题),它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还是热点。

4.围绕能力点问难

加强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问题。在设计问题时,我们应以《考试说明》中的十项能力要求为依据,强化概念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到“秦的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有何不同?应如何评价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疑、导思、问答与评议,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懂得了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并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该制度的建立进行评价,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如,奴隶制度下的“人祭”“人殉”非常残暴,奴隶地位非常低下,一匹马加一束丝可换五个奴隶,但为什么说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呢?引导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索,查找资料,相互讨论,使问题得到解决,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判断一种社会(制度)是否进步,根本的一点是看其是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注意问题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它也受到学校教育严格的限制。首先,它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其次,它受到教学内容的限制。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问题设计的效益,一堂课仅短短的40分钟,倘若凡事都问个为什么,既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又会影响整个教学安排。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遵循效益性原则,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针对教与学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出能起到事半功倍作用的问题,努力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乱问、滥问,以达到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陈虹谨.问题教学法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篇6: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方法

一、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幸福感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获得成就感,对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从而产生幸福感。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尽可能地获得成就感。课堂教学中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并帮助孩子们将疑问归纳整理,然后带领孩子们走进文本合探解疑,这样的教学就不会让学生觉得太难或太易。如果只从教师理解文本的角度提出问题,孩子可能无从下手、不知所措,在学习上就会变得被动,产生厌倦的情绪,也就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果只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文本,由于学生的阅历、知识储备有限,就会使问题设置过易,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能解决问题,这样会滋长孩子们的惰性。因此,在教学中,首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合作解疑,这就使大部分同学获得成就感,然后在解疑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质疑,问题难度的增加,就会激励孩子们积极地去动脑、思考,这一环节可能会让优等生或待优生再次体会到成就感。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幸福感,也能调动学生学就得主观能动性。如:我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让学生观看多媒体并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你们对课文中的青蛙有什么看法呢?”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就给予肯定,就这样学生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本节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当有了这种情感体验之后,再提问“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就体会得比较到位,自然也树立了一定的自信。

二、让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

1. 让学生不断地质疑并思索

要让学生动脑,就是要让学生积极思维。语文备课时只有在充分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并引导他们针对疑问去思考,只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思路积极思考,把自己在一堂课中的收获归纳总结出来,学生对新知识就能够“记忆深刻”,这样的课堂才会有效果。

2.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竞争

“争强好胜”是小学生最容易激发的心理特点,因此,要想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就必须利用好这种心理特点。教学经验告诉我:孩子喜欢竞争,喜欢争强好胜,学生在竞争中都会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如:在教学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找一个想挑战的同学,看谁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参与挑战的同学生怕自己输给对方,就会努力地去读去认,教学效果自然不错;在朗读课文时,先引导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然后鼓励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一句“谁能读得更好一点儿啊”,孩子们都去积极地尝试,读得也就越来越到位。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了,每个孩子也都动起来了,教学效果也不错。

三、创设课堂娱乐性氛围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一般特点是喜欢娱乐,喜欢玩,甚至贪玩,这是他们这一年龄特有的心理和习性,因而在有趣味和娱乐性的课堂氛围中,兴趣更大,积极性也更高,当然教学效果会更好。而语文属于文艺范畴,且教材中所编排的篇篇课文本身就具有文学趣味性,它集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一体,在娱乐鉴赏的同时,就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得到深刻的启示和美的熏陶。同时,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活动,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使人在开怀一笑中受益无穷。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既要有演讲家的风度,更要有演员那样的出色表演。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像演员扮演特定的角色那样,在课文允许和要求的范围内,需要笑就笑,需要哭就哭,需要温柔就温柔,需要凶恶就凶恶。如:我在执教《刑场上的婚礼》时,我首先让学生看了一段举行婚礼的录象,又看了一段刑场毙人的录象。结合我动情的朗读,全班同学为之一振,情感的火花被点燃了。可以想象,一旦学生动了情,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象火山一样爆发出来。

篇7: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1.课前检测

课前检测是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主要是前一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独立作业的情况,出几个精悍的题目让学生口头作答、黑板板演或写在投影片上等,看谁做得既快又好。课前检测一结束,教者的即予以讲评通过课前检测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课业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和复习旧知识,并有利于与即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联系帮助学生顺利地进入新阶段的学习。俄国心理学家谢切诺夫说过:“某一思想、只在构成一个人经验中的一个环节时,才被他领会或理解。”

2.设疑显标

设疑显标就是教者根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置一系列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比较高水平的设问,是激发学生兴趣,启动学生的内驱力,并能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所提问题要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使学生处于积极配合并能通过跳一跳,就能把果子摘下来的状态,这是教一节课的着力点所在。美国心理学家赖特和芮穆斯两人的实验结果认为:学生如果先认清学习的目标,便有达到目标的欲望。

3.自读研讨

自读研讨就是学生对照老师提出的问题,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进行快速地学习有关材料,对一些浅显问题,学生可即刻在教材有关部位画下答案,并加以及时记忆;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则在学生自己看题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迅速地明晰,并越来越接近问题的核心。

这里所讲的小组,是教者在开学就初步安排好了的,小组一般由前后相邻的四名基础不一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更是一个互助组。通过小组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生动参与问题的解决,学习成绩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较大的提高。后进生可以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及时地得到同学的帮助,继而提高成绩并不断尝到上进的乐趣;先进生则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对自己所学知识的巩固程度以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都较大的提高,而且在教别人的同时,也可能发现自己学习的不足,进而进入更深层次地再学习。通过研讨还能培养同学们互助协作精神,更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素质。

在学生进行自读研讨的过程中,教者当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积极的主导者。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一方面激励诱导确实遇到了困难的学生,引导他们向探险索目标方向努力;另一方面观察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调整教学进程。

通过学生的自读研讨,绝大多数的教学目标成了学生自己的探索“成果”,在学生心中自然形成一种成就感,激起学生更大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盖滋说过:没有什么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追求成功的努力。

4.汇报评价

汇报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讲座情况,指定具有代表性的小组同学发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在指定发言时,还应注意尽量请小组的后进生起来作答,一来可以让他们的学习成果及时得以展示;二来可以使其更加努力地学习。

评析就是教者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评讲分析。在评价过程中,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透彻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对学生的汇报判“对”或“错”,而要对于学生答对的回答作必要的讲解;学生答错了要分析其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什么方法可以防止类似错误的再发生。老师在听取学生汇报时,不管学生自我探讨的结果如何,都要及时地调适自己的心态,以平静、微笑、爱心去渲染气氛,避免学生出现精神压抑,更不可以粗暴。

5.发散提高

通过汇报评析,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教学目标。至此教师还必须把与本节教学内容有关的其它知识(包括学科内的和学科间的、知识发现进程、生产生活实际、国内、外大事热点等知识有机地介绍给学生,以帮助学生能成更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发展学生能力,健全学生人格。

6.学生质疑

通多以上的学生探索与老师讲解,许多学生尚有意犹未尽之感,活跃了的思维和好奇心驱使他们问这问那教者若在此安排一点时间给学生提出问题,无疑是让学生的创新有一个施展机会,有效地保护和培养了自主的创造思维,同时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补充。为了促进学生质疑,教师首先为学生创立一个民主、平等的质疑氛围,允许后进生进行标新立异,表扬学生敢质疑的批判精神。笔者在为新一届学生上第一节课时,就号召大家要大胆质疑,不迷信教材也不全信老师要服从真理。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7.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就是教者根据教学目标,精心地设计几个题目于小黑板、或其它媒体上,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当堂独立地完成作业本上。投影片老师在设计作业题时:应遵循“三性”即针对性、量力性和典型性的原则,针对性就是针对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选择那些学生易错而又能突出教学目标的题目;量力性就是作业题的难易度要适中,数量要适宜,估算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完成,做到既不超量也不过少;典型性就是题目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搞死记硬背。心理学家麦耶思说过:限时,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和追求成功动机,集中注意力而加速学习。

8.布置预习

布置预习就是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教者根据下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预习题纲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时,做到目标明确。若需要标本、模型、挂图及其它材料时,教者也应在布置预习时,同时把这些材料给学生,由于预习,学生对学习新课的积极性主动性都大大的提高了,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高效学习奠定基础,保证下一节课教学过程以顺序高效地进行。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

两点体会:

(1)这种方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且课后作小结,基本实现减负而不减质的目标。

篇8:提高中师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 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学习者要将正式的知识与自己日常的直觉经验联系起来。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将政治课堂引向生活, 引向学生的生活经验, 使教学要贴近并回归生活, 这样就使抽象枯燥的政治理论变得鲜活起来, 生动形象起来。比如在学习生产与消费关系时, 我们可以引用了“大长今滚动韩国经济”的消息:据官方统计, 2005年4月, 在《大长今》热潮下, 到韩国旅游的香港人较去年同期增两成。即使未能亲到韩国, 在香港街头, 很多韩国食品店大张旗鼓推出“长今餐”、服装店售卖该剧中不同角色的服装、洋娃娃等各种玩意儿, 还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学生就能轻松地把握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课堂教学生活化, 要求教师进行政治课教学时, 不仅不能回避现实生活中诸如腐败、偷漏税之类消极的东西, 而且还要巧妙地将这些负面的元素融入教学之中, 从正面加以引导, 使学生正视现实, 明辨是非, 从思辨中感悟真理, 提升认识, 扬善抑恶。

教师平时应独具慧眼, 要善于从日常社会生活中搜集、发现轶闻趣事、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 不断积累, 形成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取之不尽的素材库。

二、课堂教学激情化。

法国作家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理, 先得自己有阳光。”列宁说过:“每个宣传员和鼓动员的艺术就在于用最有效的方法影响自己的听众, 尽可能地使某个真理对他们有更大的说服力, 更容易领会, 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 教师要化理为情, 融情入理, 用真情实感感染学生, 触及其灵魂, 震撼其心魄, 引起学生的共鸣, 达到以情激情、以情育情之目的。教师要通过创设和利用特定的教学情景, 赋予政治课趣味性、生动性, 使学生把上政治课看成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教《我国的人口问题》时, 教师可以提出“人口众多, 好不好?”“假如可以选择你愿当个中国人吗?为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 教师深情地说;“我国人口过多有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 过快增长的确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国家才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们伟大的祖国用占世界不到22%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从古到今产生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的人物, 尤其是杂交稻之父袁隆平解决了我们的生存问题。而今。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度增长, 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正在建设和谐社会, 相信不久的将来, 伟大的祖国一定能赶超发达国家。我们青年学生要肩负起历史的使命, 刻苦学习, 早日成才报效祖国, 让我们祝福祖国母亲早日繁荣昌盛!”学生们边看边鼓掌, 有的学生激动地流了泪。

教师结合自身独特经历和感受来说明教材上的一些原理, 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 若历其事之感。同样可以达到化理为情, 融情入理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简单化。

中师教育不景气的现实状况, 以及国家教育布局的调整, 使中师学科教学陷入了“真空”地带, 这就为仅存的几所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 政治课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将相对较难的部分予以简化, 把深度降低, 使学习内容难度变浅, 更容易掌握。课堂教学简单化, 实在是无奈之举, 因为中师生源质量普遍极差, 学生厌学、偏科、弃学极为严重, 已经是不容质疑的事实。

四、课堂教学诗意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 就要把语言变成一种最重要的创造工具。”法国著名演讲家海因兹.雷曼麦曾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的提出更易让人接受。”

课堂教学诗意化就是在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失时机地使用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调, 富有幽默因子的事例或话语进行教学, 这样, 不仅可以使紧张、沉闷的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具有诗情画意。讲“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时, 为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分析和理解商品价值量不能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教师设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 而衡量劳动量的天然尺度是劳动时间。因此, 有人认为, 生产某一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越长, 价值量就越大;反之, 时间越少, 价值量就越小。请问对吗?”通过热烈的辩论, 从而归纳出商品的价值量应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样, 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 课堂气氛也由此变得生动活泼。例如:在讲我国以往农村生产的劳动力组成状况时, 可以把农村中主要由老人、妇女种田的情况称为“6038部队”, 把农村粗放型的生产方式比作“1007部队” (即一根扁担、一把锄头、两只水桶) 。不仅把抽象的知识以形象的比喻展示在学生面前, 而且使教学内容富有诗意, 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五、课堂教学现代化。

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革命。在课堂教学中, 政治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 从而使课堂教学既生动活泼, 又充满现代化的气息。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的艺术化。如在《维护国家统一》的教学中, 我们可以播放伊拉克战争的片段, 使学生对国家主权、领土、政权有了深刻的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把相应的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 增加课堂的容量,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 在运用现代化技术时, 我们要避免只注重课堂的热闹, 气氛的热烈, 授课手段的花哨, 忽视教学形式必须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这一宗旨, 要将二者很好地统一起来, 使课堂教学活色生香。

总之, 在政治课教学中, 只要政治教师以新课标为指南, 认真钻研教材, 在备课时, 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注意备学生、备方法, 选择灵活多样、切合实际的方法, 就一定能达到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摘要:中师政治课应以新课标为指南, 努力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激情化、简单化、诗意化、现代化, 进而让政治课堂教学活色生香。

关键词:提高,中师,政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9: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

一、探究式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探究式教学方法是以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是指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与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环境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的教学方式。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化学课在初三才开设,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方法不当,一味地采用说教式教学,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积极性,就要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原因是学生认为学习化学对于自己没有什么用处,对于自己的生活没有指导作用。此时,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化学学科进行教学设计,合理地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化学是一门非常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课程。在教学设计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方法,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就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学习化学对我们的生活会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自主学习,利于自我提高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在化学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的本领,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得到主动发展。

1.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提高自我

化学教师要在教学中或实验中有意识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主动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借助实验操作启动灵感,培养能力,实现自主探索性学习。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敢于面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还要创造条件,敢于和善于把学生推到问题的面前,让学生学会自己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暴露出认知能力上的不足,通过提高阅读、观察、记忆、思考、想象等认知策略,提高认知能力。

2.提供自主学习空间,实现化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由于学生都喜欢上网,那么,化学教师就要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教学的整合,使信息技术成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途径和拓宽学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

三、合作学习,促进自我发展合作学习

就是由教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有疑惑、有争议、认识模糊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争议中得出正确的观点,形成正确的认识,在合作阶段,需要营造民主、和谐、自由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使师生之间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每一位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才会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进而才会充分体验到快乐,在思维的相互交流、碰撞中,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初中化学教学运用合作式学习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我们只有确立了“以学为本”导学思想,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学习,以集体力量去教育、感化每一个学生个体,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合作式学习策略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才能够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课堂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四、优化课堂提问

化学也可以通过提问来达到教学目的,一般说来,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和关键之处,如新旧知识的衔接处,以及容易产生矛盾或疑难的地方。课堂提问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准确把握提问的“度”,课堂提问要掌握好问题的难度,安排好问题的梯度,调节好问题的密度,选择好问题的角度。

在教学过程中,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例如提问上节课的知识点,回答新课导入的问题等,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或受到思维定势干扰时,要及时提问以排除障碍,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效果;当讲授时间较长,学生产生倦怠心理时,也要及时提问,以便重新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学习。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使学生的全部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在生活情景中学习化学,用提问、探究培养化学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上一篇:某市烟草专卖局创建优秀县级烟草专卖局自查情况汇报下一篇:新妈妈学哺乳三方面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