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方法

2024-05-06

简化方法(精选十篇)

简化方法 篇1

该方法属于施肥技术领域, 由传统的甘蔗施肥多次习惯性施肥, 改为甘蔗种植时肥料一次性施入, 能够提供甘蔗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氮、磷、钾;基肥与蔗种施入土壤后甘蔗整个生理期所需养分;使甘蔗在其各个生长期快速、充分的获取所需的营养成分。

2、具体实施施肥方法

异形连续梁结构的简化设计方法 篇2

随着城市高架、互通的大量出现,异形连续梁结构越来越多,以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为工程背景,根据对大量异形连续梁的`计算分析及设计总结,归纳出异形连续梁相对实用的简化方法.本文从异形连续梁的构造布置、纵向计算、横向计算、细部设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并举例说明.

作 者:王海铁 李圣慧 曾凡举 Wang Haitie Li Shenghui Zeng Fanju  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浙江,杭州,310004 刊 名:现代交通技术 英文刊名:MODER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年,卷(期): 7(1) 分类号:U442.5+4 关键词:异形连续梁   构造   横向计算   细部设计  

二维轮廓铣削的简化编程方法 篇3

——以具体零件的加工编程为例

钟雪根(江西省新余市职业教育中心)摘要:介绍了二维轮廓铣削加工的工艺分析。根据刀具半径补偿原理,宏程序的基本定义等,在编程时,虽然不同层的轮廓切削程序中刀具偏移工件轮廓值、Z向深度、主轴转速、进给速度等因素的不同,但其加工的轮廓形状相同,为了简化程序,可以把这些重复的程序单独抽出,按一定的格式編成子程序,并用宏程序把二维轮廓铣削编程形成一种模块。

关键词:刀具半径补偿刀位轨迹子程序变量

一、二维平面轮廓编程的概念

二维平面轮廓是指由直线、圆弧或其他曲线通过相交或相切连接,且具有台阶面的平面轮廓。在数控编程过程中,为了方便编程,通常将数控刀具假想成一个点,该点成为刀位点,刀位点既是用于表示刀具特征的点,也是对刀和加工的基准点。在数控编程过程中,一般不考虑刀具的半径,而只考虑刀位点与编程轨迹重合。但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半径的不同,在加工中会造成很大的加工误差。因此,在实际加工时必须通过刀具半径补偿指令,使数控机床根据实际使用的刀具尺寸,自动调整各坐标轴的移动量,以确保实际加工轮廓与编程轨迹完全一致。

二、立铣刀圆周铣二维平面轮廓的工艺特点

零件二维平面轮廓一般有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轮廓表面粗糙度等技术要求。这种二维平面轮廓适合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立铣刀圆周铣加工。立铣刀圆周铣削平面轮廓时,刀具轴线平行于轮廓侧面,铣刀的圆柱素线的直线度对轮廓面的质量产生影响。周铣用的圆柱立铣刀刀杆较长,直径较小,刚性较差,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产生震动等工艺特性。因此,在选择刀具时,尽量选择刚性较好的刀具。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除采用普通高速钢立铣刀外,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普遍采用硬质合金螺旋齿立铣刀进行分层铣削。工件轮廓铣削粗加工时,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切除工件大部分余量,但当工件X、Y向或Z向有较大余量时,受工艺系统刚度和强度的限制,刀具不可能一次走刀就切削完成该向余量,应根据工艺系统刚度和强度的实际情况分成多次切削。轮廓是否要分层切削,还取决于工件的表面质量要求,当工件上要求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32μm时,可分为粗铣、精铣两次加工,粗铣时应留有03~08mm的余量给精加工;当工件表面上要求的表面粗糙度Ra=16~08μm时,可分粗、半精、精铣三次加工,精加工余量02~03mm,半精加工余量1~2mm。在Z向分层时,应根据所加工的材料、使用的刀具及加工方式进行综合考虑。

三、二维轮廓铣削的简化编程方法

以下以铣削图一所示工件为例,用手工编程方式编写数控铣削程序。

图一所示工件的轮廓,是由直线段、圆弧、椭圆等组成。其技术要求是:表面粗糙度要求Ra=32m,保证尺寸精度600-004、10+0050等。

加工分粗加工和精加工二个步骤:

1)粗铣外形轮廓,轮廓留05mm精加工余量,深度方向每次切深05mm,采用循环方式进行切削,深度方向留02mm精加工余量。

2)精加工外形轮廓,保证尺寸精度及表面粗糙度要求。 刀具选用12立铣刀(硬质合金螺旋齿立铣刀)。根据分析,其程序编写如下(用华中数控系统):

注释:#100~#149为全局变量,#1~#33为局部变量。

参考文献:

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简化计算方法 篇4

工资、薪金所得实行按月计征的办法, 适用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自2008年3月1日起, 工资薪金减除费用由1, 600元调整为2, 000元, 所得按每月定额扣除2, 000元或4, 800元, 就其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或= (每月收入额-2000元或4800元) ×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由于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中的各级距均为扣除费用后的应纳税所得额, 因此, 在确定适用税率时, 不能以每月全部工资、薪金所得为依据, 而只能是以扣除给定费用后的余额为依据, 找出对应级次的税率。

二、雇主为其雇员负担个人所得税额的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 有的雇主 (单位或个人) 常常为纳税人负担税款, 即支付给纳税人的报酬 (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所得) 是不含税的净所得或税后所得, 纳税人的因纳税额由雇主代为缴纳。在这种情况下, 就不能以纳税人实际所得的收入直接乘以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否则, 就会缩小税基, 降低适用税率。正确的方法是:将纳税人的不含税收入换算为应纳税所得额, 即含税收入, 然后再计算应纳税额。具体分三种情况处理: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

应将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 计算单位或个人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计算公式为:

(1) 应纳税所得额= (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 ÷ (1-税率)

(2)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其中, 公式 (1) 中的税率, 是指不含税所得按不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公式 (2) 中的税率, 是指应纳税所得额含税级距对应的税率, 见表1。 (表1)

现举例来解释上述公式具体如何运用:

例1:境内某公司代其雇员 (中国居民) 缴纳个人所得税。2008年10月支付给李某的不含税工资为4, 000元人民币。计算该公司为李某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

解:由于李某的工资收入为不含税收入, 应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后, 再计算其应纳税额, 根据上述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4000-2000-125) ÷ (1-15%) =2205.88 (元)

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2205.88×15%-125=205.88 (元)

2、雇主为其雇员负担部分税款

第一种情况:雇主为其雇员定额负担部分税款。应将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后, 计算单位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雇员取得的工资+雇主代雇员负担的税款-费用扣除标准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第二种情况:雇主为其雇员定率负担部分税款。当这种情况发生时, 应将第一种情况公式 (1) 中雇员取得的“不含税收入额”替换为“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 同时, 将公式 (2) 中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分别乘以雇主为雇员负担税款的比例, 从而将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换算成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单位应当代扣代缴的税款。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 (未含雇主负担的税款的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速算扣除数×负担比例) ÷ (1-税率×负担比例)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现举例说明公式如何运用:

例2:某外商投资企业雇员 (外国居民) 某月工资收入12, 000元, 雇主负担其工资所得30%部分的税款。计算该纳税人当月应纳的个人所得税。

解:应纳税所得额= (12000-4800-375×30%) ÷ (1-20%×30%) =7539.89 (元)

应纳税额=7539.89×20%-375=1132.98 (元)

通过上述对例题的解析, 我们发现, 当雇员取得的工资薪金不含税时, 一般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 而且公式的记忆难度也比较大。那么, 有没有更简单一些的计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三、不含税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简化计算方法

通过对表1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是含税工资薪金还是不含税工资薪金, 每一距级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都是一样的, 例如, “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的这一距级, 对应的税率都是10%, 速算扣除数都是25。正是基于这样的发现, 因此, 我们对以上的公式进行整合和推算, 得出以下简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这一类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1、雇主全额为雇员负担税款

应纳税额=[ (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税率-速算扣除数]÷ (1-税率)

仍以例1为例, 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如下:

应纳税额=[ (4000-2000) ×15%-125]÷ (1-15%) =205.88 (元)

2、雇主定率为雇员负担部分税款

应纳税额=[ (不含税收入额-费用扣除标准) ×税率-速算扣除数]÷ (1-税率×负担比例)

仍以例2例, 采用简化的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如下:

应纳税额=[ (12000-4800) ×20%-375]÷ (1-20%×30%) =1132.98 (元)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 不含税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的一般计算方法和简化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但是, 一般的计算方法必须经过两个步骤:首先要把不含税的换算为含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然后才能计算出应纳税额;而简化的计算方法一次就可以计算出应纳税额。注册税务师税法的考试题量大、时间紧, 有了这些简化的计算方法, 更能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工作实践中有许多发现的机会, 让我们的工作变得简单而又主动, 我们可以在征管实践和稽查工作中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上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点发现, 不足为谋, 仅供探讨。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编写组.税法 (Ⅱ)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9.1.

托福阅读长难句简化精读学习方法 篇5

However, what is astonishing about this is not that Dutch agriculture was affected by critical phenomena such as a decrease in sales and production, but the fact that the crisis appeared only relatively late in Dutch agriculture. (托福官方真题23 “Seventeenth-Century Dutch Agriculture”)

考生首先在笔记本上抄下这句话,然后再进行句法分析,可以通过划线等方式来体现。考生先找出主干,通过分析可知,本句主句的谓语为is,句子的主干结构为A (what从句) is not B, but C (the fact)。

再来看本句有哪些从句导致句子变长了呢?首先,What引导的名词从句作主语,也就是主语从句;第一个that引导的从句作be动词的表语,这样的从句是表语从句;第二个that引导的从句则是同位语从句,用来补充解释前面的名词the fact。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多个从句构成的长难句。做完句法分析后,考生可以尝试翻译句子,如果有不认识的单词,先猜猜词义,然后借助词典进行核实,最后完成整句的翻译。

这句话可以翻译成:“然而,对此,令人感到吃惊的并不是荷兰的农业受到销量和产量下降等危险现象的影响,而是这个危机在荷兰农业中出现地相对比较晚这个事实。”

托福阅读100个长难句精选汇总深度解析:A good illustration of this...

托福阅读100个长难句实例分析

原句案例:

A good illustration of this occurred after sea otters were eliminated from some Pacific kelp (seaweed) bed ecosystems: the kelp beds were practically obliterated too because in the absence of sea otter predation, sea urchin populations exploded and consumed most of the kelp and other macroalgae.

结构分析:

主干结构为复合句,其中带有after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because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

句子分析:

主句中, a good illustration 主语, of this 定语。occurred 谓语。 本部分意思:一个很好的例子发生在。

after 引导的从句中, sea otters 主语,were eliminated 谓语, from some Pacific kelp bed ecosystems 状语。本部分意思:海獭从太平洋海带(海草床生态系统)被消除之后。

本部分是进一步说明。the kelp beds 主语,were practically obliterated 谓语。本部分意思: 实际上,海带床也被除去了。

because 引导的从句中, in the absence of sea otter predation, 状语, sea urchin populations 主语,exploded and consumed 谓语, most of the kelp and other macroalgae 宾语。本部分意思:因为再缺乏海獭捕食的情况下,海胆数量暴增,吃光了大部分的海带和其他海藻。

参考翻译: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发生在海獭从太平洋海带(海草床生态系统)被消除之后:实际上,海带床也被除去了,因为再缺乏海獭捕食的情况下,海胆数量暴增,吃光了大部分的海带和其他海藻。

托福阅读100个长难句精选汇总深度解析:The growth of mutual...

托福阅读100个长难句实例分析

原句案例:

The growth of mutual trust among merchants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sales on credit and led to new developments in finance, such as the bill of exchange, a device that made the long, slow, and very dangerous shipment of coins unnecessary.

结构分析:

复合句,包含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

句子分析:

The growth of mutual trust among merchants facilitated the growth of sales on credit and led to new developments in finance 本句中,the growth 主语,of mutual trust among merchants为主语的定语。facilitated 谓语1,the growth of sales 宾语,on credit 为sales的定语。led to 谓语2,new developments为宾语,in finance为宾语的定语。

本部分意思: 商家之间信任的加强促进了信贷销售的增长,促使金融业取得了新发展。

such as the bill of exchange, 举例说明有哪些 developments, a device作the bill of exchange的同位语,that定语从句修饰a device,made 是谓语,the long, slow, and very dangerous shipment of coins 为宾语,unnecessary 作宾补。

本部分意思:如汇票,它使得耗时、缓慢且十分危险的硬币运输变得不再必要。

参考翻译:

商家之间信任的加强促进了信贷销售的增长,促使金融业取得了新发展,如汇票,它使得耗时、缓慢且十分危险的硬币运输变得不再必要。

托福阅读100个长难句精选汇总深度解析:they remained in use...

托福阅读100个长难句实例分析

原句案例:

In the Near East, they remained in use for more than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 and in certain areas they lasted down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mon era until finally yielding, once and for all, to more convenient alternatives.

结构分析:

并列复合句,句1, and 句2。句2包含until 引导的状语从句。

句子分析:

In the Near East, they remained in use for more than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

句1中,in the Near East为地点状语, they是主语, remained 谓语, in use为表语, for more than two and a half millennia 时间状语,本部分意思: 在近东,它们的使用时间超过了25。

and in certain areas they lasted down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mon era 句2中, in certain areas 状语,they主语 lasted谓语,down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common era为时间状语 。

本部分意思:在某些地区,它们一直延续到共同时代的开始。

until 引导的从句中,省略了主语they, 谓语动词改成了现在分词:yielding to, more convenient alternative 作宾语。插入语:once and for all。

本部分意思:直到最终彻底地屈服,用更方便的东西取而代之。

参考翻译:

在近东,它们的使用时间超过了2500年,在某些地区,它们一直延续到共同时代的开始,直到最终彻底被更方便的东西取而代之。

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简化方法 篇6

一、形象直观的物理模型法

模型法是为了方便研究物理问题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身而对研究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描述。一些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复杂,学生思维受到限制,我们建立直观形象的物理模型,将抽象变为形象,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物理模型的内容也很多。例如,光线可以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力的作用线可以使学生知道力的三要素的表示方法。又如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到重力,作力的示意图时,把力的作用点画在哪里,学生感到困难,我们告诉学生可以把物体看作一个点(高中的质点),形状规则均匀的物体这个点就在它的中心,问题就变得形象简单了。在电路图的教学中,用符号模型替代实物,排除了实物形状、导线分布等因素的干扰,使思维更清晰。还有,单摆、杠杆、分子模型、原子结构、磁感线等都通过建立物理模型使抽象概念形象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二、绝对条件的理想实验法

理想实验是一种抽象思维方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实验的基础上,抓住主要因素,完全忽略次要因素,根据逻辑推理法则,对过程进一步分析、推理,找出其规律,并使过程方便简化。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弄清使小车变慢的原因——摩擦阻力,在这基础上来一个理想化的完全没有摩擦的假设,通过推理,学生就容易得出小车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又如,“匀速直线运动”,“在光滑的表面上”,“在均匀的介质中”,“光线透过(薄)透镜”,“假设电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等等,都是在理想化的绝对条件下去研究问题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理想实验法,对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以及今后学习和研究物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排除干扰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常用思维方法,在初中物理定性分析中是一种最常用的、非常有效的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它使探究和分析过程简化,条件清晰。控制变量法也是在初中物理课程中,我们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这种科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能跟两个或多个因素有关,假如这些因素都在变化,就不能确定它跟哪个因素有关,这就要通过干预只让要研究的那个因素改变,而其它的因素保持不变,才能得出是否有关的结论,这就是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教材中应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内容是非常多的,例如,在探究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在引导猜想可能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的基础上,按照控制变量法的思路,设计实验步骤,分别改变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保持另持两个因素不变。这样通过实验,就可以归纳出电阻大小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有关的结论。在探究力的效果、压力效果、弦乐器音调、单摆快慢、蒸发快慢、液体压强、浮力大小、欧姆定律、滑动摩擦力大小、电流的热效应等都应用了控制变量法。在经历一些有关的实验之后,我们帮助学生总结这种方法:在研究物理现象跟某一个因素是否有关时,就要只使这个因素改变,控制其它因素不变。这样学生运用这个方法时,就会有一个模式,探究时就会简化很多。

四、变间接为直接的等效代换法

等效代换法是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是用来探究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简便方法。它抓住两个看来不同的物理过程,寻求其效果相同之处,并进行代换。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抽象的现象,或用容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进行间接测量,把无形变有形,变间接为直接,把复杂变简单,给教学和研究带来极大的方便。例如:磁场运动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确定。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电阻来代替。测量摩擦力时,用拉力替代摩擦力,在“曹冲称象”中用石子等效替换大象,分子运动中,用扩散代替分子个体运动等等,效果相同。

简化方法 篇7

同期装置是水电站的二次设备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 它的工作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发电机能否安全快速的并入系统, 所以在机组启动或检修后对同期装置的试验显得极为重要。同期的方式有两种, 一般分为差频并网和同频并网。所谓差频并网:按准同期条件并网时需实现并列点两侧的电压相近、频率相近在相角差为0度时完成并网操作。发电机与系统并网和已解列两系统间联络线并网都属差频并网。而线路侧断路器并网一般是同频并网, 所谓同频并网:未解列两系统间联络线并网属同频并网 (或合环) 。这是因并列点两侧频率相同, 但两侧会出现一个功角δ, δ的值与联接并列点两侧系统其它联络线的电抗及传送的有功功率成比例。这种情况的并网条件应是当并列点断路器两侧的压差及功角在给定范围内时即可实施并网操作。并网瞬间并列点断路器两侧的功角立即消失, 系统潮流将重新分布。因此, 同频并网的允许功角整定值取决于系统潮流重新分布后不致引起新投入线路的继电保护误动, 或导致并列点两侧系统失步。

准同期的三个条件是压差、频差在允许值范围内时应在相角差ϕ为零时完成并网。压差和频差的存在将导致并网瞬间并列点两侧会出现一定无功功率和有功功率的交换, 不论是发电机对系统, 或系统对系统并网对这种功率交换都有相当承受力。因此, 并网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并网, 不必对压差和频差的整定值限制太严, 以免影响并网速度。但发电机并网时角差的存在将会导致机组的损伤, 甚至会诱发后果更为严重的次同步谐振 (扭振) 。因此一个好的同期装置应确保在相差ϕ为零时完成并网。

2 国内水电站同期系统的现状

目前, 国内水电站的自动化程度参差不齐, 基本上的规律是越是后面建的水电站, 自动化程度越高。同期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试验方法, 从发展的阶段和现存的设备来分有四种:第一种是最简单的三灯法, 就是在系统侧和待并侧的三相中接入三个灯泡, 以三个灯亮灭的速度来判断两侧的频差, 在三灯同时灭的时候手动迅速合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现在还广泛用于400 V小水轮机组上, 其优点是成本低, 检修更换方便, 但对操作人员的操作技巧要求高;第二种是同步表法, 应用于大部分水电站或已经有微机同期装置水电站的备用手动同期系统中, 其使用方法是观察同步表的压差指针和频差指针, 手动调整发电机的转速和励磁电流, 压差和频差都平衡后, 在角差指针指到零时, 合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 完成并网;第三种是晶体管同期装置, 国内代表作是ZZQ5, 但是由于电子元件寿命的原因, 大部分用此种同期装置的电站如果没有更换成微机同期装置的话, 就基本在使用手动用同期表并网了, 第四种是微机同期装置,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单片机在同期装置中的发展已经相当的成熟, 其自动化程度高, 稳定可靠, 已经是现在的主流。

3 同期系统的现场简化调试方法

在机组大修、同期回路检修、电气检修、或一些小水电站投产的时候, 由于条件所限, 现场没有继保仪、示波器等设备, 而检修后不对同期系统进行调试而导致恶性事故的情况已经有了先例, 在江西一个水电站, 由于母线电压互感器烧坏, 检修人员对其进行了更换, 那是一种羊角式电压互感器, 其首端和末端外观上是一样的, 检修人员未能对其进行区分, 结果装反了, 导致发电机非同期合闸, 差动保护动作。笔者通过十几年的调试经验, 总结了在现场只用相序表和万用表这两样最基本最常见的设备对同期系统进行调试, 在多个水电站交接试验和检修调试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实践证明此方法适用于所有的同期装置, 其方法步骤如下。

(1) 检查一次系统是否正确和相序是否正确, 发电机一次系统中发电机本体通过电缆或共箱母线接到高压柜10 k V母线上, 其通常会出现的错误有发电机厂家出线柱标错相位指示、电缆或共箱母线相序接错, 电压互感器相序接错, 其检查方法是合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 开启发电机, 发电机转动后, 由于转子在出厂和交接试验中会有一定的剩磁, 所以发电机出口会产生几十伏到一百多伏的残压, 如果没有残压, 侧可以停下机组, 用直流焊机对发电机转子充磁五分钟, 在用万用表测量到电压后, 分别检查发电机出口及发电机出口母线上和电压互感器接线处的三相电压是否平衡, 相序是否是正序, 如果不是, 哪就要检查接线是否正确了。对于主变的接线, 除了目测外, 最主要的是通过二次回路检查法了。

(2) 二次回路的检查:二次回路的错误一般是接错线, 或者是一次回路错了, 二次回路跟着就错了。通常的试验方法是合上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和主变高压侧断路器, 利用发电机升压, 带起发电机出口电压互感器、发电机母线电压互感器、主变高压侧电压互感器, 用相序表测量相序应该都是正序;在同期装置的端子上, 用万用表测量系统侧和待并侧的各相电压之差, 对于发电机出口同期点, 其测量的是发电机出口电压和发电机母线电压, 同相之间的电压差应该为零 (由于电压互感器有个变比误差, 其结果可能不为零, 可能在零点几到一两伏之间) , 不同相之间的电压一般为线电压100 V左右, 而对于主变高压侧同期点, 由于主变压器接线组别的原因, 它和发电机出口同期点不一样, 主变压器的接线主组别一般是YD-11所以, 测量主变高压侧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和发电机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压差的时候, 其同相之间的电压差一般在40 V左右, 而异相的电压差一般会在130 V左右。

(3) 同期装置检验:通过一次回路检查, 二次回路检查, 基本上可以确定外部回路是正确的, 这样子就可能对同期装置本体进行调试。其方法是开启发电机, 做假同期试验, 用万用表测量系统侧和待并侧两端的电压, 应该基本相等, 再测量同相电压, 可以发现电压在周期性的变化, 观察同期装置的显示, 当其频差相差较大时, 其万用表显示的电压周期性变化较快, 调节发电机频率, 当万用表电压周期性变化较慢时, 观察同期装置的角差位置, 如果在180度时, 万用表显示的压差应该最大, 如果是在0度时, 万用表显示的压差应该是最小的, 由于数字式万用表的显示有一定的滞后性, 通常用指针式万用表会更直观看到这一点。当角差在0度时, 同期装置应该发出合闸令, 这样证明同期系统是正常运行的。对于变压器高压侧同期点, 其原理也是一样的。

4 结语

工程技术人员要善于总结经验, 在做维修和调试时能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用现有设备或最容易得到的设备, 达到最终的调试目的。

参考文献

[1]JB/T3950-1999, 自动准同期装置.

组合拱桥的吊杆拉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篇8

梁拱组合体系是梁桥和拱桥的结合体, 集合了两者的优点, 是传统拱桥的发展。在 (60~200) m跨径范围内, 梁拱组合体系造价低廉、施工难度小、对通航基本无阻碍, 是最具有竞争力的桥型之一[1], 因此近年不少人对此类桥型进行了研究。在分析过程中, 为了简化对组合拱桥的受力分析, 大部分人假定吊杆的传力为作用在组合拱上的薄膜力, 并假定力的分布分别为均匀分布、抛物线分布或其它分布形式。而且有限元计算的结果不能直观地表达结构的力学特性, 也不适合于概念设计阶段的估算。因此, 本文推导出组合拱桥的吊杆拉力的简化计算方法, 揭示这种结构体系的力学本质也有助于设计者进行合理的概念设计。

1 理论公式推导

首先为了对吊杆传力特性有一定的认识, 采用MIDAS/civil有限元软件建立单片拱肋的下承式组合拱桥模型如图1~图4所示。计算模型的拱肋轴线为抛物线, 跨度为100 m, 矢跨比为1/5。吊杆按5 m间距布置, 共有19根, 主梁和拱肋刚度比为2.55。在均布荷载为10 kN/m和集中荷载为100 kN作用下, 拱桥的拱肋与主梁的变形分别见图1和图2, 吊杆传递的拉力分布图分别见图3和图4所示。

从图3和图4吊杆传递的拉力分布图来看, 在均布荷载作用下, 跨中区域吊杆拉力接近相等, 而在两端的短吊杆传递的拉力较小, 可以把该分布图视作为矩形。考虑两端的短吊杆的传力对拱肋的内力影响较小, 因此如同文献[4]一样, 对于均布荷载作用下, 吊杆的传力为作用可假定为均匀分布的薄膜力。在集中荷载作用下, 靠近荷载作用位置近的吊杆拉力大, 远离荷载作用位置的吊杆拉力小, 吊杆拉力分布图可以用偏态的正态分布函数来描述。为了分析方便, 下面主要对均布荷载作用下吊杆传力特性进行分析。

对于组合拱桥, 桥上的荷载是作用在桥面结构的主梁上, 由于主梁的下挠变形导致吊杆的拉伸, 将桥上的一部分荷载传递给拱来承担, 吊杆拉力的作用又使拱发生变形, 此外吊杆本身在拉力作用下也会有伸长。

设某一位置吊杆的拉力Ti, 可由下列公式获得:

式 (1) 中:EpAp为吊杆的抗拉刚度, Δyi为某吊杆位置处吊杆的伸长量, yi为某吊杆的长度。

现假设吊杆拉力相等, 则其作用可以等效为薄膜力, 即:

式 (2) 中:q为等效的薄膜均布力, b为吊杆间距。

则吊杆的伸长量为:

设拱肋在吊杆薄膜均布力作用下产生的向下弯曲挠度为fai, 主梁在荷载和吊杆薄膜均布力作用下产生的下弯曲挠度为fbi, 则吊杆的伸长量等于吊杆位置处拱肋与主梁的相对变形量, 即为:

运用公式 (4) 便可以求解出吊杆的拉力。

在组合拱桥的设计构造中, 桥面结构的主梁与拱肋是刚性连接, 连接点为刚节点。尽管主梁在荷载作用下, 该刚节点为产生转动, 但其转动的角度很小, 因此可以将该转动忽略不计。这样组合拱桥上的桥面结构主梁可近似看作为两端固定梁, 拱肋可以近似看作为两端固定拱。由结构力学知识, 在荷载作用下, 两端固定梁和两端固定拱的任意点的挠度便可以容易得到求解。

有限元分析计算表明, 在吊杆传递荷载作用下的拱肋变形远小于荷载作用下的主梁的变形, 为了便于简化分析忽略拱肋的变形, 则式 (4) 改写为:

若单位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主梁弯曲挠度为f, 则在荷载p和吊杆薄膜均布力q作用下, 主梁产生的下弯曲挠度fbi为:

将公式 (2) 和式 (6) 代入式 (5) , 则可求得吊杆薄膜均布力q为:

式 (7) 中, Q=byiEpApfi, 为单位薄膜均布力作用下吊杆伸长量与单位均布荷载作用下主梁变形的比值。

进一步推导固端梁的挠度计算公式。

如图5所示为两端固定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计算图式, 梁的挠度按照结构力学的知识不难求得。

单位均布荷载作用下, 固端梁的任意点x的弯矩为:

单位集中荷载作用在x位置处, 基本结构的弯矩公式为:

{ΜL=1l (l-x) ξξxΜR=1lx (l-ξ) ξx (9)

则任意点的挠度为:

将式 (8) 和式 (9) 代入式 (10) , 经过整理可得到:

x=l/2, 即跨中位置时, 则:

又吊杆位于跨中位置, 其吊杆的长度为yi=f, 公式 (7) 中的Q为:

对影响吊杆拉力传递的结构参数进行分析, 设主梁刚度与吊杆刚度之比为δ, 即δ=EbΙbEpAp, 矢跨比为ξ, 即ξ=fl, 吊杆根数n=lb-1, 则公式 (7) 改写为:

式 (14) 中η=11+384δξ (n+1) l2称为吊杆拉力的传递系数。

如图6所示为传递系数随主梁刚度与吊杆刚度比δ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知随着刚度比δ的增加, 传递系数减小, 这种变化接近线性关系。该图还反映出, 当主梁刚度相对吊杆刚度100倍时, 主梁也仅承担作用荷载的12%, 大部分荷载仍然是由吊杆传递给拱肋来承担。

图7为传递系数随拱肋矢跨比变化的曲线。图7中可见, 随着矢跨比的减小, 传递系数呈曲线增加, 但其增加值很小。图7中反映出在拱肋常用矢跨比的变化范围内, 传递系数的变化仅只有约1.4%的误差, 因此, 可以认为矢跨比的变化对传递系数没有影响。

图8为传递系数随跨径变化的曲线。图中可见, 随着跨径的增大, 传递系数呈曲线增加, 但其增加值很小。图中反映出在拱肋常用跨径的变化范围内, 传递系数的变化仅只有小于2%的误差, 因此, 也可以认为跨径的变化对传递系数没有影响。

通过上面对参数的分析中可以得到影响传递系数改变的主要因素是主梁与吊杆刚度比δ

3 算例和结果的修正

某单肋下承式组合拱桥, 拱轴线为抛物线, 跨度为100 m, 矢跨比为1/5。吊杆按5 m间距布置, 共有19根, 吊杆的弹性模量为2.1×107 kN/m2, 其截面面积为0.007 854 m2, 拱肋的弹性模量为3.0×107 kN/m2, 其截面抗弯惯矩为1.37 m4。主梁的弹性模量为3.5×107 kN/m2, 其截面抗弯惯矩为13.42 m4。

当主梁作用有均布荷载25 kN/m, 则按公式 (14) 求得吊杆传递的均布荷载为22.536 kN/m, 其吊杆拉力为118.61kN。

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计算的吊杆拉力分布如图9所示, 吊杆的最大拉力为110.28 kN, 吊杆的平均拉力为105.26 kN。

按公式 (14) 求得的吊杆拉力与有限元计算的最大拉力的误差为7.55%, 与平均拉力的误差为12.68%。因此, 采用简化公式 (14) 计算吊杆等效均布荷载, 当进行拱的平面内受力分析时, 其误差满足要求。而当进行拱平面外的横向受力分析时, 因需要吊杆平均拉力进行分析, 故计算公式需要乘以0.9进行修正。118.61×0.9=106.75 kN, 与有限元计算吊杆的平均拉力的误差只有1.41%。

图10是当在不同刚度比情况下, 利用本文推导公式得到的吊杆拉力与有限元方法得到的平均吊杆力进行对比, 由图可见当主梁与吊杆刚度比越大时误差越小, 且误差变化很小, 故公式满足精度要求。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算例分析, 本文推导的关于吊杆拉力的简化公式可以满足概念设计阶段的估算精度要求, 有利于设计人员从力学形式上理解梁拱组合体系的受力特性, 从而在概念设计阶段确定出较合理的结构参数。

参考文献

[1]金成棣.预应力混凝土梁拱组合桥梁———设计研究与实践.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2]朱卫国, 张松, 项贻强.三跨连续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稳定性分析.中国市政工程, 2004; (3) :32—34

[3]李国豪.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2

[4]易云焜, 肖汝诚.均布荷载作用下梁拱组合桥梁的实用计算.上海:同济大学学报, 2007;36 (6) :728—732

[5]刘钊, 吕志涛.竖吊杆与斜吊杆系杆拱结构的桥式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2000, 33 (5) :63—67

异形连续梁结构的实用简化设计方法 篇9

1 构造布置

异形连续梁虽然说从平面上进行观察, 其本身属于不连续的梁柱, 但是如果针对这一部分进行相应的合理处理, 便能够切实有效的促使结构受力性能更加规律。同时, 只有计算模型自身的计算更加规律, 才能够使得模型计算得以简化, 最大限度的提升结构设计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时间, 从而确保结构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安全性。但是在实际进行布置构造的过程中, 就必须要针对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进行综合性的设计考虑。

(1) 纵向箱室的划分, 保证箱梁边腹板跟道路设计线形一致。

(2) 箱室间距不宜太大, 全联贯通箱室在4m以内, 分叉腹板最大间距保证在5m以内, 防止腹板间距过大而使各腹板之间受力分配变化较大, 不利于受力分析。

(3) 异形连续梁常与2条分叉匝道相连接, 因此外箱室最好与匝道箱梁的断面箱室间距对上, 以保证墩受力的合理性。

(4) 随着梁柱的变宽, 中间箱室两侧腹板间距不断增大, 当腹板间距大于5m时, 需要分出一道腹板以保证面板受力的合理, 腹板增加的位置宜在横梁处, 可以使腹板受力直接传给横梁。

(5) 当箱梁宽度变化较大, 但腹板又不能直接作用在横梁之上时, 为保证腹板间距最大在5m以内, 可以在腹板中段分叉, 但需要在分叉处设置横膈板, 保证在此处腹板的受力不至于太集中, 使其他腹板共同承担箱梁的受力。腹板的走向尽量平行于梁边线, 以避免钢筋的摆放时出现过多截断, 同时使受力规律化。

2 结构计算

2.1 纵向计算

通过使用平面有限元软件对异形梁结构进行直线梁模拟, 得到各墩处总的受力。经过分析, 异形梁对各墩的总反力影响较小。

2.2 横向计算

横向计算是异形梁和直线梁的最大区别, 需要重点考虑。横梁之间的受力传递可假定分为以下两部分:

第1部分:横梁两侧顶底板变厚段。顶板直接与横梁两侧的腹板以及横梁进行了刚结, 从而构成了三向板形式的结构, 而荷载在通过顶板之后, 会分别将各个环节的受力传递给腹板以及横梁, 并且顶底板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变厚段刚度也极大, 那么腹板之中所承受的部分力量便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底板来直接传递给了横梁, 这直接促使横梁在这一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受力现象更加的均匀;建筑前面的所存在的构造, 起到了对腹板间距进行严格控制的效果, 并且,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荷载自身集中在横梁之上的效应差都得到了极为良好的控制;只有通过良好的措施处理才能够保证保证结构区域之中的承载力能够被各个部分进行共同的受力, 并且在横梁之上表现出了良好的均布荷载现象。

第2部分:箱梁跨中段。顶板受力直接传递给腹板, 再通过腹板传递给横梁, 此处不考虑荷载再通过顶底板传递给横梁 (作为对第一部分均布荷载的补充) , 而仅作为集中力作用于横梁上。因此综合比较并分析.可认为横梁两侧5m范围内横梁自重均布作用于横梁之上, 5m以外的自重, 通过腹板集中作用于横梁之上, 二期恒载受力同箱梁自重, 防撞墙受力可认为5m范围以内作为集中力作用于挑臂根部。5m以外通过腹板传递给横梁。对于温度、收缩徐变及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荷载可作为均布荷载直接作用于横梁之上。通过以上模拟, 各腹板的长短受力不均可以在横梁计算中得到近似的表现。

2.3 细部计算

2.3.1 支座的布置

对于大多数异形梁, 横梁之间互不平行, 端横梁常还需要接两分叉的匝道, 因此合理的支座布置, 可以改善结构受力。对于偶数跨, 固定支座设置在中墩。对于奇数跨, 固定支座设置在跨中两侧箱梁宽度较大处墩;对于变宽处端横梁处, 当变宽不大时, 布置同直线梁柱;当变宽较大时, 可在端横梁处设置两双向支座。防止固定或单向支座之间出现锁死结构, 影响结构的正常伸缩。

2.3.2 当横梁支座间距较大时, 从结构上看, 在横梁出现简支梁结构形式, 变宽处底板横向钢筋需要加强。

3 预应力网施工设计

预应力网壳是在针对其施加了相应的预应力之后, 所构成的曲面空间结构形象, 通常情况下, 这个部分也被称之为局部单双层网壳、预应力双层网壳。在实际使用预应力网壳的过程中, 无论是制作环节还是安装环节, 都必须要严格按照过程所出台的相应标准进行执行。此外, 由于预应力网壳本身在进行安装使用的过程中, 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预应力网架这两个部分之间有着极大的相似性, 那么, 在实际进行操作的过程中, 其预应力网壳以及网架之中所涉及到的部分施工技术便可以交叉进行使用, 达到互相弥补的目的。

预应力网壳本身在实际设计、施工的过程中, 必须要对其中所涉及到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控。而在施工环节之中, 设计措施、手段等, 都是为施工质量提供保障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设计人员本身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进行良好的技术交底, 使得施工人员本身能够真正明白安装过程中所必须要加以重视的细节, 以及整个工程安装所需要达到的意图。而施工人员本身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 就需要按照设计图纸, 来对各个方面进行监测、施工。施工稍有更改便有可能引起网壳受力状态的变化, 会使得某些拉杆变成了压杆, 甚至丧失其稳定性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高层建筑的异形连续梁结构设计进行简化设计之后, 其结构设计的简化布置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尤其是横梁部分的设计以及梁柱结构部分的配筋设计, 都是直接影响建筑结构性能的关键部分。此外, 在进行异性连续结构简化设计的过程中, 务必要使用纵向计算的方式, 来对异形结构自身的形式进行良好的管理, 并且使用直线连续梁的受力现状来作为其中的一个综合性关键环节, 这对于结构计算的提升来说,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鹤莅.顶板横向预应力钢束对箱梁横向计算结果的影响[J].铁道工程学报, 2007 (10) .

[2]于晓飞.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式桥设计及施工技术要点浅析[J].北方交通, 2010 (4) .

浅谈筏板基础的简化计算方法 篇10

1.悬臂法

方法概述——就是传统的墙下钢混条基计算法。

计算特点——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 为了减小基底压力使之满足软弱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将基底加宽到互相连通的程度, 但不作为连续的整板去分析。

方法缺点——基础宽度加大后, 基底土的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计算时, 基底已经连成了一体却不考虑其连续性, 因此很不合理, 计算的结果是不经济的。

2.倒楼盖法

方法概述——假定筏板为一块倒置于地基上的连续板, 由纵横墙支承。

计算特点——假定基底土反力为均匀分布, 按普通的楼盖计算。

方法缺点——考虑了筏板的整体性, 计算结果较悬臂法经济。但此法仍然没有考虑到基底土的反力分布实际上是不均匀的, 所以各墙支座处所算得的负弯矩偏小, 甚至出现小于实际弯矩而偏于不安全。

3.柔性基础简化计算法

方法概述——将在柱荷载作用下的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简化为各条单向连续条形基础的计算方法。

计算特点——将柱荷载的总值先按两个方向交叉连续的条形基础 (板) 的刚度比值进行分配以作为各向的柱荷载, 然后分别按单向连续条形基础 (板) 计算。

方法缺点——此方法的一般假定为基底反力是按线性分布的, 柱下最大, 跨中最小, 计算结果较倒楼盖法还要经济。但该方法只适用于柱下十字交叉条形基础和柱下筏板基础的简化计算, 不适用于横墙承重的筏板基础。

4.弹簧地基梁法。

方法概述——假定筏板沿横向被截分为单位宽的条板, 置于文克尔假设的弹簧低级上, 并假定板底面任一点的单位压力p与地基沉降S成正比, 即p=k S。

计算特点——条板按受有一组横墙集中荷载作用的无限长梁计算。由于地基沉降S与基础挠度y接触协调相等, 有p (x) =k S=ky.

方法缺点——同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

5.弹性地基板法

方法概述——以双向受力的弹性地基板理论为依据来分析筏板的内力和变形。

计算特点——假设筏板置于文克尔弹簧地基上, 并将不埋筏板四周边梁埋板的作用归结为:不产生剪力、有约束弯矩、挠度不等于零、转角等于零的半自由边界条件, 从而推导出弹性曲面的挠度方程式, 建立配筋弯矩的计算公式。

方法缺点——夸大了实际浅埋边梁的边固作用, 且与一般弹性地基梁、板理论的缺陷一样, 只考虑地基与基础的协调变形工作, 而实际上, 上部结构刚度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

6.有限子结构法

此方法是将整块筏板视做一根梁, 整幢上部结构视做一个铰接于筏板的壁式框架 (窗间墙视为框架柱、窗上墙视为框架梁) , 整个地基视做一组弹簧支座, 上部结构和筏板支承在这组弹簧地基上。在此假设下, 可借助子结构法解得整个上部结构在筏板接口处的刚度, 运用有限元法求解筏板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共同工作的整体弯曲内力和地基反力, 再以弹簧地基梁法解筏板的局部弯曲内力。

筏板基础厚度的确定, 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 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 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 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 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 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除强度验算控制外, 还要求筏板基础有较强的整体刚度。一般经验是筏板的厚度按地面上楼层数估算, 每层约需板厚50mm~80mm。本工程塔楼地上21层, 筏板厚度为1100mm;部分轴力较大的柱, 柱下板底加墩, 柱墩厚度为1600mm。

7.弹性理论截条法

方法概述——将筏板横向截分为单位宽的条板并置于均质半空间弹性地基上。

计算特点——由于积分上的困难, 基底地基反力与沉降之间的关系很难用解析函数表达。目前是利用郭尔布诺夫-波萨多夫的《弹性地基上结构物的计算》中的计算表格来简化计算。

方法缺点——虽然克服了文克尔弹簧地基法假设的基本缺点, 具有能够扩散应力和变形的优点, 但是, 它的扩散能力往往超过实际情况。由于计算所得的沉降量和地表沉降范围较实测值为大, 而实际地基压缩层厚度是有限的, 压缩层范围内土质往往是非均质的, 即使是同一种土层组成, 变形参数也有随深度而增长的情况。按半空间弹性理论所得的地基反力分布一般呈马鞍形和集中在梁端和板的边缘处, 这是半空间弹性理论所算得的梁板弯矩大的主要原因。

平板式筏基内筒下的板厚应满足受冲切承载力的要求, 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式中:Fl——相应于作用的基本组合时, 内筒所承受的轴力设计值减去内筒下筏板冲切破坏锥体内的基底净反力设计值 (k N) 。

um——距内筒外表面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周长 (m)

h0——距内筒外表面h0/2处筏板的截面有效高度 (m)

η——内筒冲切临界截面周长影响系数, 取1.25。

2当需要考虑内筒根部弯矩的影响时, 距内筒外表面h0/2处冲切临界截面的最大剪应力可按公式计算, 此时τmax≤0.7βhpft/η。

摘要:筏型基础又叫笩板型基础, 即满堂基础。筏板基础的厚度由抗冲切和抗剪强度确定, 同时要满足抗渗要求, 局部柱距及柱荷载较大时, 可在柱下板底加墩或设置暗梁且配置抗冲切箍筋, 来增加板的局部抗剪切能力, 避免因少数柱而将整个筏板加厚。

关键词:悬臂法,倒楼盖法,柔性基础简化计算法,弹簧地基梁法,弹性地基板法,有限子结构法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上一篇:高分辨力CT下一篇:电子杂志制作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