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2024-04-08

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共9篇)

篇1: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当前我国各项改革举措齐头并进,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应当步入法治化轨道,让占全国局大多数农业人口的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在各村居和相关单位的通力配合下,通过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测绘人员的努力,土地确权入户调查、测量制图、公示审核等环节已基本结束,进入登记颁证和建档入库环节。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整套解决登记确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方法: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各村专门成立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设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抽调熟悉情况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队长参与这项工作,并根据需要设立宣传发动、业务指导、调查测绘和纠纷调处等工作组,实行分工到组、包干到户,切实形成了各级分工协作、责任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定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细化明确工作的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实施过程中各个层面宣传口径、政策措施、工作流程等协调统一。坚持“试点先行”,着力搜集梳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为整村推进时打好“预防针”。创设农户农地代码,以村组为单位,对所有农地实行统一编码,有效解决因地块分布零乱造成的承包户登记凌乱不清的问题,切实做到精准登记、精细管理。

二是把握政策原则。在此次土地确权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保持稳定原则。此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我们反复强调、宣传这次确权是对原有土地二轮承包关系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不是重新分田。是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主要是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农民的承包地面积、合同、证书、登记簿“四相符”和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含示意图)“四到户”。要求各村组严禁借机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以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已经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做到原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户地块和面积相对不变、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起止年限不变和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经营。确权工作不与农民承包费用、劳务挂钩,也不作为农业补贴的基数。依法规范原则。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规定的登记内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地为主原则。凡土地己经承包到户的,原则上都要确权到户到地。个别地方人均耕地少、地形地貌变化大、万顷良田、土地整治、流转等原因造成各农户承包地界址无法明确的,可以因地制宜实行确股确权的方式。民主协商原则。充分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土地清查、丈量、确权、登记等重大事项应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严格执行公示,登记表和测量图在各个小组公示7天,对有异议的及时进行调查纠正,结果要得到农民同意,不得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搞强行推动。五是村组负责。确权登记工作由街道牵头负责,各村组具体承担实施。

三是做实前期准备。针对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各村落实“四个强化”,做实前期准备,夯实工作之基。即: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发放致农户一封信、印发政策汇编、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保证每个农户都知道确权工作,对外出不能及时回来的农户进行委托的要有委托书;强化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演示、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土地确权业务培训班,深入理解政策,掌握技术路线。各村居召开培训会帮助各工作组成员学深学透确权登记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理解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技术支撑,提前搜集整理二轮承包以来的土地分配到户清册、税费合同到户表、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等基础资料,摸清二轮土地以来的农户变动情况、人口变动情况、征地情况、村组道路、推塘等具体情况,从省国土厅所属测绘机构购置1:1000左右的街域航拍图制作工作底图,并通过公开招标精心选择测绘队伍,为确权登记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是严格规范操作。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强化技术规范,按照上门调查、地块指认、图解测绘、公示审核、归户签字、建立登记薄和建档入库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开展。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按照预定程序不变不偏地抓好各环节工作。入户前准备,各生产组在测绘工作人员入组前可先行对本组各个农户的人口、田块、四至情况进行登记摸底,测绘人员进入后,对每户进行登记,同时进行土地确认,可采取以图指地,也可以地落图,登记的面积包含合同面积、目前面积等,农户在家的进行签字,不在家的可放在公示后公示表签字,对界址不清的,要求工作组组织村干部、测绘人员、当事农户以及在当地有公信力的村民等四方人员深入具体地块进行实测。确保信息登记“真”、土地测绘“准”、操作规程“全”

五是稳妥处理矛盾。我国二轮土地承包经营又走过二十年头由于长期未进行土地调整,农村人口变动比较大,在这次重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中,政策执行上严格把握界限,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一方面,严格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确权登记工作,坚持“保持稳定、依法规范、确地为主、民主协商、因地制宜”,对有据可依的矛盾问题依法依规调解处理,对没有明确依据的问题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秉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平等协商”的原则妥善解决,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对

篇2: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六合区冶山司法所 汪军思

当前我国各项改革举措齐头并进,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应当步入法治化轨道,让占全国局大多数农业人口的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去年,六合区委、区政府跟据中共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确定我街道为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试点街镇,2014年 9月15日我们进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动员暨业务培训会,正式进行土地确权工作,在各村居和相关单位的通力配合下,通过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测绘人员的努力,土地确权入户调查、测量制图、公示审核等环节已基本结束,进入登记颁证和建档入库环节。这次土地确权涉及街道8个行政村、社区173个合并组小组(333个自然组)的9620户农户,涉及二轮土地承包合同面积43572.4亩,目已完成调查登记任务,实测面积8.2万亩。先后调解和盾化社会矛盾316件,其中街道调中心接待调处41件。有力地支持了街道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试点工作开展,通过试点和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一整套解决登记确权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方法:

一是强化组织推动。街道专门成立土地确权工作领导小组,各村居设立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抽调熟悉情况的老干部、老党员、老队长参与这项工作,并根据需要设立宣传发动、业务指导、调查测绘和纠纷调处等工作组,整个街道共抽调200多人组成工作队伍,实行分工到组、包干到户,切实形成了各级分工协作、责任层层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制定冶山街道确权登记实施方案,细化明确工作的原则要求、目标任务和实施步骤,确保实施过程中各个层面宣传口径、政策措施、工作流程等协调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在选择具有代表性瓜娄村开展“试点中的试点”,着力搜集梳理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实际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为整街推进时打好“预防针”。创设农户农地代码,以村组为单位,对所有农地实行统一编码,有效解决因地块分布零乱造成的承包户登记凌乱不清的问题,切实做到精准登记、精细管理。

二是把握政策原则。在此次土地确权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和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保持稳定原则。此次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我们反复强调、宣传这次确权是对原有土地二轮承包关系的完善,不是推倒重来,不是重新分田。是在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的前提下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主要是查清承包地块的面积和空间位置,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簿,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最终实现农民的承包地面积、合同、证书、登记簿“四相符”和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含示意图)“四到户”。要求各村组严禁借机违法调整和收回农民承包地,以已经签订的土地承包合同和已经颁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基础,做到原有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承包户地块和面积相对不变、二轮土地承包合同的起止年限不变和不影响正常农业生产经营。确权工作不与农民承包费用、劳务挂钩,也不作为农业补贴的基数。依法规范原则。严格执行《物权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参照农业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试行)》规定的登记内容,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确地为主原则。凡土地己经承包到户的,原则上都要确权到户到地。个别地方人均耕地少、地形地貌变化大、万顷良田、土地整治、流转等原因造成各农户承包地界址无法明确的,可以因地制宜实行确股确权的方式。民主协商原则。充分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此项工作,土地清查、丈量、确权、登记等重大事项应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讨论决定,严格执行公示,登记表和测量图在各个小组公示7天,对有异议的及时进行调查纠正,结果要得到农民同意,不得替农民做主、代农民决策,搞强行推动。五是村组负责。确权登记工作由街道牵头负责,各村组具体承担实施。

三是做实前期准备。针对试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街道落实“四个强化”,做实前期准备,夯实工作之基。即:强化宣传发动,通过发放致农户一封信、印发政策汇编、召开村民会议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保证每个农户都知道确权工作,对外出不能及时回来的农户进行委托的要有委托书;强化业务培训,采取集中培训、实地演示、外出学习等多种形式,先后组织业务骨干参加省、市土地确权业务培训班,并到高淳和安微天长学习借鉴,深入理解政策,掌握技术路线。各村居召开培训会帮助各工作组成员学深学透确权登记的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和作业流程,着力提高工作人员理解政策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强化技术支撑,提前搜集整理二轮承包以来的土地分配到户清册、税费合同到户表、土地流转合同档案等基础资料,摸清二轮土地以来的农户变动情况、人口变动情况、征地情况、村组道路、推塘等具体情况,从省国土厅所属测绘机构购置1:1000左右的街域航拍图制作工作底图,并通过公开招标精心选择测绘队伍,为确权登记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是严格规范操作。严格把握政策界限,强化技术规范,按照上门调查、地块指认、图解测绘、公示审核、归户签字、建立登记薄和建档入库等步骤稳步推进工作开展。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按照预定程序不变不偏地抓好各环节工作。入户前准备,各生产组在测绘工作人员入组前可先行对本组各个农户的人口、田块、四至情况进行登记摸底,测绘人员进入后,对每户进行登记,同时进行土地确认,可采取以图指地,也可以地落图,登记的面积包含合同面积、目前面积等,农户在家的进行签字,不在家的可放在公示后公示表签字,对界址不清的,要求工作组组织村干部、测绘人员、当事农户以及在当地有公信力的村民等四方人员深入具体地块进行实测。确保信息登记“真”、土地测绘“准”、操作规程“全”

五是稳妥处理矛盾。我国二轮土地承包经营又走过二十年头由于长期未进行土地调整,农村人口变动比较大,在这次重新进行土地确权登记中,政策执行上严格把握界限,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各项要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一方面,严格遵循《农村土地承包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工作规程》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确权登记工作,坚持“保持稳定、依法规范、确地为主、民主协商、因地制宜”,对有据可依的矛盾问题依法依规调解处理,对没有明确依据的问题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秉持“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平等协商”的原则妥善解决,确保确权登记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对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的下列问题分门别类,逐个化解,确实做好市农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政策问答55问题解释工作同时着重解决好以下18类矛盾调解处理。

1、本次土地确权登记主要依据农村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为主线,在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由于耕地类别、土质、远近等原因,对承包土地实行按折率计算承包田,造成承包面积小于实际种植面积的,各村尊重历史、尊重农民意愿,对农户承包地原四至范围内的实测面积,应据实确权登记给原承包户,对超出的部分承包地不得强制收回。

2、对承包地被依法征(占)用,已得到相应补偿,在确权登记工作中,一律从承包地块的面积中减除,进行变更登记。

3、对因国家、省、市、区建设道路被用作取土用土,且无法复垦的承包地,仍按原农村二轮承包面积确权登记,在备注栏内注明取土面积及用途,但对征用后的承包地多出的应当确认有承包户以防止发生新的纠纷。

4、对村组内所建公路、机耕路、塘、坝、渠、学校、办公室等生产公益事业占用的承包地,已办理征用手续并给与补偿的,不在计入承包地。未享受一次性补偿的,仍按原农村二轮可承包面积确权登记,在到户清册备注栏中注明情况。

5、对二轮土地承包后,个别组以大稳定小调整的形式进行土地调整的,可以按照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原则,在不违背政策法规的前提下,由组民实行民主协商,形成决议,可依据土地承包现状予以确权登记颁证。

6、承包农户因子女结婚要求分户的,由承包双方出具书面分割协议,在协议分户后分割的承包面积,予以分户确权登记。

7、承包户因离婚要求分户的,由离婚双方当事人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协议书,如果对承包地分割没有异议的,并提出分户申请的,分别予以确权登记,如果二轮承包人不同意的除外。

8、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期间,除死亡绝户、全家迁入设区市的农户外,承包地共有人原则上仍按二轮承包时的共有人登记,但在土地经营权证书备注栏注明农户人员变动的情况。出嫁女、入赘女婿婚后在现生活家庭的,作为承包共有人登记,本人如提出在娘家有承包地经营权主张的,可根据当事人的意愿,而且娘家无任何异议,可在娘家进行确权登记。

9、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因农业税费负担重,少数农户主动放弃二轮承包经营权未承担农业税费义务,经核实无议的,必须以书面形式,可按无田户处理,不予确权登记。

10、农村二轮承包时,因无能力种田、村组照顾未分田的孤寡、单身户、五保户,按无田户处理,不予确权登记。

11、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户口外迁不在册或按当时政策不符合分田条件的农户或人员,目前户口仍在外地或已回迁,要求分田的,暂不处理。

12、承包户家庭人员死亡的确权。家庭承包人员死亡的,其他成员还存在,也没有与家庭死亡人员分户的,家庭承包户没有消亡,还按原承包土地确权登记。家庭承包户消亡的,原家庭承包土地不予确权登记(死亡人员与原家庭承包人是分户的,死亡人员单独立户的;死亡人员的原家庭人员迁入设区的市或转为国家在职公职人员或婚嫁后在居住地已取得承包田,只剩死亡人员的;死亡人员属孤寡户)。

13、承包农户代种他人承包地的。现代种户要求确权的,原则上不予确权。

14、农村土地二轮承包时,已经承包到户的村组小农场或集体土地,可按二轮承包时实际发包到户的面积确权登记,未承包到户的原则上暂不确权登记,归集体所有。

15、同一村民小组承包农户采取转让、互换方式流转承包地的,若双方没有异议,按实确权登记,若双方有争议的,按原二轮承包归属的面积和四至予以确权登记。

16、土地综合整治或土地长期流转的组,应按照土地综合整治或流转前的农户承包关系,因为承包土地四至无法登记可采取综合确股确权的形式登记,如万顷良田。

17、在确权登记中,对历史遗留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应尽量通过调解解决,对调解不成的可通过仲裁、诉讼程序,若仍不能处理暂不确权登记,待争议解决后再进行确权登记,但实践中我们应当要掌握的法律和政策制度的规定,一是96年二轮土地承包时因当时的税费任务不愿意承包土地农户和一些人、户现在主张的。生产组不同意的不支持,二是96年至现在出生人的要求在这次土地确权中承包土地的,生产组不同意的不支持,三是96年二轮土地承包时因入学参军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现在主张不支持,四是受当时税费政策的影响生产组多数农户放弃但没有书面承诺,致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转入一户以及几户手中群众反响强烈,村民小组三分这二以上农户不同意几个大户再承包的不支持,五是二轮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与其它证件登记不一致的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为准,六是山林水面承包以及土地流转承包不在不在本次土地确权范围,七是村与村、村与组、组与组之间界址权属发生争议以土地部门界址确权登记为准,八是96年二轮承包土地并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但在承包期间书面形式向村社区生产组以各种方式要求放弃承包责任田,有的已经“静身出户”,村、社区、生产组已经将该户责任田分给其它农户又无法收回的其主张不支持。

篇3: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虽然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土地纠纷的处理办度,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有的上访农户对国家有关政策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只是片面地从自身利益出发,越级上访,力图通过给上级行政部门施加压力,达到自己的目的。二是由于少数地方土地资源权属变更,以及国家各项惠农政策陆续出台,新增人口和劳力等情况的存在,仍可能引发新的土地承包纠纷问题。三是有的地方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工作经费没有保障,调解仲裁人员专业素质偏低。

二、对策和建议

1.继续加大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力度,严格落实土地承包政策。采取多种有效形式,继续让法律法规和政策下乡、进村、入户,不仅要使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调解仲裁人员熟练掌握和准确把握法律法规与政策,增强责任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而且要让农民群众理解和领会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实质,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农业主管部门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工作中,着眼于把群众上访问题化解在基层,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思路,变农民上访为干部下访,坚持排查和化解并重,使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2.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进一步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属地管理责任制、 案件包保责任制、领导信访接待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和落实工作预案,按照“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土地承包矛盾纠纷问题的排查和整改,继续接待和协调处理好农民因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而引发的上访工作。既要抓好一般性案件的处理工作,又要重点抓好越级访、群体访案件的督办工作和疑难案件的指导工作。对群众上访反映的一般性问题,按照工作制度,及时转交相关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对少数解决难度较大的上访案件,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有针对性的法律政策宣传,积极主动地做好说服解释工作,能解决的尽快解决,对依法不能或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尽量向群众解释清楚,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征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减少重复上访和越级上访的发生。

3.积极建立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规范化建设。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强调解仲裁体系建设,配齐配强调解仲裁员,搞好业务培训,完善工作制度,逐步建立起以调解为基础、仲裁为依托、司法为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承包合同, 健全土地资源台账,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承包信息化管理,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和制度建设,努力实现土地承包规范化管理。

4.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信访联席会议制度,保持相关部门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高压态势。在巩固农村资源纠纷集中整治和作风建设涉农问题专项治理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各级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按照抓重点部位、抓关键环节、抓突出问题的原则,健全“排”、“调”、“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成员单位协调配合、齐抓共管、 上下联动的新机制、新格局。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各级、各部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责任,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做到劲不松、力不软,促进工作早安排、矛盾早排查、问题早解决。行跟踪,落实案件包保责任人,促进上访案件的有效解决。

三、结束语

篇4: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关键词:土地确权;林农争议;解决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18.026

1白山市地理环境及确权工作的完成情况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地处长白山腹地,林地多、耕地少,地块少而分散、耕地与林地交错。辖区内既有国有林场又有地方林场,有的县(区)多个林场交错,林农争议较为突出。笔者对白山市7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掌握了真实而全面的基础情况。

全市幅员17485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8万人,二轮承包面积69.36万亩。截至目前已有44个乡(镇)、412个村完成了入户调查和外业实测工作,实测面积为104.2万亩。根据调查,林农纠纷涉及面积为181695.96亩。

2林农纠纷的产生原因及情形

对于白山市而言,林农矛盾就是吉林省森工集团和地方林场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耕地的权属争议,可分为如下情形。

2.1与森工企业争议

早在1958年以来,各林业局与辖区各村进行宜农林地与宜林耕地的互换,形成了林地与耕地相交错的格局。由于当时粗放式管理方式,历史资料遗失严重,埋下了林农土地权属争议的隐患。1999年国家实行了天然林保护工程,限制森林采伐,影响了森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引发了林农土地之间的权属争议。从二轮土地承包开始,这种土地争议始终没有间断,林业部门依据林象图(单方制作,未经当地政府确认)主张权属,农民依据30多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主张权属。

2.2与地方林场的争议

1982年,各县(区)政府下发文件,成立了乡(镇)林场,承担辖区内护林防火、植树造林和经营的职能,隶属于乡(镇)政府,其林地资源是通过行政手段从村集体所属林地资产平调。当时正值发展人参种植的黄金时期,有经济实力的农民纷纷发展人参种植,进而向林场申请参地。按照林场与农民的协议,参地必须还林。但是部分种植人参的农民没有还林,而变成耕地,部分地方还将这类土地纳入二轮土地承包管理,由此引发了争议。

3林农纠纷的解决建议

对于此类土地争议问题,笔者认为可以依据八字方针“耕种从农,不耕还林”。

3.1耕种从农

农民是弱势群体,土地是农民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有争议地块农民耕种时间已在二、三十年以上,而且已纳入村级组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已成为农民生存的唯一生产资料,林农纠纷不妥善解决,必然影响农村稳定。

3.1.1土地性质的确认 白山市地处山区,现有耕地多为宜农林地再转化而来,应当以某一确定的时间点为基准,由国土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划分林地与耕地。笔者认为凡是土地二轮承包以前划分为农田的地块一律按照基本农田对待,以确保农田保护率。1996年以后权属存在争议的地块,要查找原始资料,结合实际情况,由国土、林业等部门统一确定地块的唯一权属,避免多头确认。

3.1.2争议处理方法 对于应归属与林地的地块,应由林业部门清收林地;对于应归属于耕地的地块,应区别处理。一是对已纳入二轮承包管理的争议地块,应尊重农民的意愿,按照承包合同进行确权。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白山市某县有一村民小组的土地均为山地,路途遥远、交通不便,还有野猪骚扰,耕种困难较大。二是对于与森工集团的争议的方面,应维护农村稳定,由有关部门出面妥善解决。三是对于与地方林场的争议,应面对现实,由县级政府以行政手段,归还村级组织土地所有权。

3.2不耕还林

林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吸烟滞沉的作用,对环境保护贡献极大。对于未耕种的争议土地,应当归还林地具体处理方式如下

3.2.1谁种谁有,鼓励种树 林业部门要求绿色,农民追求利益,为了缓解二者之间矛盾,有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政策,将林木所有权与林地所有权分离,明确谁造谁有,鼓励农民造林,并且将其划归商品林管理,健全采伐管理机制。此举即可保护环境,又能提升农民利益,实现双赢。

3.2.2发展林农经济,减弱耕地依赖 根据调查发现,农民一般在存在争议的地块上种植玉米、大豆等经济作物。每亩地年收入为200~400元之间,收入较低。而种植林菜亩年收入可达700~1200之间,种植林药亩年收入可达500~700元之间,可见林下经济收入远高于原收入,不妨将争议土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发展林下经济,深入化解林农矛盾。

3.2.3集体经营,按账分红 由于每户农民拥有争议土地面积较小,林农经营要求一定的初期投入收且回期间较长,农户单独经营困难较大,不妨将争议土地划归集体管理,成立农民合作社由集体经营。先由农民自由置换争议土地,再测量每户争议土地的面积(不确定四至方位),仅以面积为依据分配经济利益,动账不动地。

篇5: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奋斗目标:

通过落实《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方案》,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理得了、控制得好”,及时化解学校各类矛盾,为学生提供和谐安全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

三、矛盾排查化解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 组

长:于成军(学校校长)副组长:董明生

张春国

成员:杨永波

芮汉纯

王福玲

冯英龙

孙红岩

候立民

事故隐患、矛盾纠纷报告电话:83020086

2、领导小组分工:

于成军: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董明生: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张春国:协调师生之间各类矛盾。

范润年:教辅人员、校内与校外人员各类矛盾、。

芮汉纯:教师之间各类矛盾。

常玉臣:学生之间各类矛盾。

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报告。

3、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学校各部门党政主要领导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2)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各班安保小组、个宿舍长人脉资源等渠道,及情报信息报送情况和日常领导带班、节假日各部门领导值班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

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基层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学校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发挥党办、工会、队部、保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基层单位处理本单位矛盾纠纷的优势,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在本单位。

(4)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化解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

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学校教育处、各班主任密切关注学期末一些行为、品质、思想差的学生滋事。依据各班问题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类做行为、思想稳定工作和矛盾化解排查工作。

(二)、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1、学校每个班建立安保小组,班主任任组长,在班内选出5名安保队员,负责对班级内一切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有义务及时上报、妥善解决,确保本班内不发生安全事故、不加剧矛盾纠纷,对于不及时处理或上报的,给予严厉处罚。

2、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每俩周进行一次排查,必须有详细的排查记录、改进措施及上报内容(包括学生发言),教育处定时或不定时对各班排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班级量化。

3、领导小组人员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工

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全校教工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节假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4、领导小组人员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各班主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5、学校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学校领导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进行电话登记、处理、汇报。

6、学校实行关门上课,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一问、二看、三登记、四联系,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

7、领导小组人员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

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教育处和年级部。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校长,对于突发性的学生群殴激化后的矛盾纠纷发现者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领导小组,不能坐视不管,对做事不关者,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小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8、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各分管领导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9、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重大矛盾纠纷,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人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三)、奖惩

1、班内安全员不能认真排查,发生后果的,取消安全员及班级一切荣誉评选资格,并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2、各班班主任不能及时排查出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而导致严重后果的,全校通报批评。

3、对于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的,及时报

告并化解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四、矛盾纠风化解原则

在矛盾纠纷调查过程中,每一位领导、班主任都应本着以人为本,大化小,小化了的原则去帮助需要我们关心的同学及教职工。在调解处理过程中,领导小组本着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调解工作。

五、总结检查阶段(12月上旬)

各学校主要负责人(包括村小校长)要认真总结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好措施、好做法,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2月5日前,要将全面工作总结及材料报送中心校。

化解矛盾纠纷排查方案

环城中心小学

篇6: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有效防范和遏制校园暴力和严重危害学校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和谐稳定,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工作方针,从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把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作为维护教育安全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做到全员动员、全面排查、全力化解,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为我镇基础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全面掌握本校内部各类矛盾纠纷的状况和可能引发重大矛盾纠纷的基本因素,找出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潜在的矛盾纠纷,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化解矛盾纠纷,切实消除容易引发矛盾纠纷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

(三)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各项工作制度,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长效机制,着力提升矛盾纠纷的发现能力、防范能力、化解能力,努力做到“纠纷不激化,矛盾不上交”;

(四)防止发生有重大影响的群体性事件、个人极端事件。

三、排查范围

学校与社会之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

四、方法步骤

(一)组织动员阶段(即日起至15日)。学校建立相应组织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具体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确保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深入、彻底、全面。

(二)全面排查阶段(3月16日至4月30日)。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发动,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对学校内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深入全面排查,做到排查工作全方位、全覆盖,确保不留盲点和死角;重点排查各种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涉众型矛盾纠纷、特殊学生群体情况以及个人极端事件的矛盾纠纷;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筛查,提前排查有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及时掌握其心理变化,密切注意情绪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要关注校园周边的矛盾纠纷隐患,依靠群防群治力量,发挥各方积极性,及时、全面、动态地掌握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全面掌握并合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提高发展、控制、处臵矛盾纠纷的能力。

(三)化解矛盾、完善机制阶段(5月1日至6月30日)。中心学校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认真进行梳理和分析,按照纠纷性质、对学校稳定的影响程度、激化的可能性,分门别类地逐一登记、建档,逐件调查处理,明确专人负责,规定化解时限。

五、工作要求

学校要扎扎实实抓好排查化解活动的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开展学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作为确保学校安定稳定的重要措施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谋划、精心组织,分管领导集中精力、全力以赴,确保排查化解活动顺利进行。

(二)落实各项制度。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情况报告制度,重大矛盾纠纷信息要及时报告。二是要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度。对重大矛盾纠纷和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重大问题要实行首问负责、受理分流制度;实行挂钩领导包干制,落实责任领导、责任人;明确调处时限,防止反复。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过程中,要坚持边排查、边化解、边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实现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常态化,充分发挥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中的作用。

(三)切实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特点,认真组织学生开展法制教育,切实增强学生遵纪守法、依法律己、依法办事的意识,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面、多渠道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运用校园网、宣传栏、黑板报、文艺演出、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致家长(同学)一封信及组织竞赛、测验等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

(四)坚持统筹推进。一是将排查化解工作与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机制结合起来,推动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分析研判机制、矛盾纠纷排查“零”报告和责任追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二是要将排查化解工作与完善群体性事件应急处臵机制结合起来,推动制定完善各类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有效构建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职责明晰、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

篇7: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排查化解方案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全力维护校园的安定稳定,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奋斗目标:

通过落实《校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切实做到“发现得早、化解得了、处理得了、控制得好”,及时化解学校各类矛盾,为学生提供和谐安全的校园教育教学环境。

三、矛盾排查化解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1、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领导小组: 组 长:陆 暾(学校校长)

副组长:邰胜书(分管副校长)顾先祥(工会主席)成 员:徐鹏基、邰海辉、杨胜德、陆爱华、龙希睿、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校安全办负责日常工作,事故隐患、矛盾纠纷报告电话:***

2、领导小组分工:

陆 暾:主抓学校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全面工作。

邰胜书:主抓各类矛盾排查、预防、处理的具体实施,并承担各部门的协调工作和家长与学校之间的协调工作。

顾先祥:协调师生之间各类矛盾。

邰海辉:教辅人员、校内与校外人员各类矛盾、。

杨胜德:教师之间各类矛盾。徐鹏基:学生之间各类矛盾。各班班主任:负责本班安全隐患、矛盾纠纷协调、处理,报告。

3、领导小组工作制度:(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学校实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负责,归口到处,责任到人,定期排查,限期解决。学校各部门主要领导是维护学校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可能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矛盾和突出问题,亲自协调,督促解决;对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要千方百计地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内部,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因排查工作不细致,调处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恶劣影响的,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

(2)信息畅通、加强矛盾预测、预防工作

为了把各种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学校广开信息来源,拓宽信息渠道,及时发现“萌芽”。通过谈心、交流、各班安保小组、个宿舍长人脉资源等渠道,及情报信息报送情况和日常领导带班、节假日各部门领导值班等形式,广泛获取有关内幕性和预警性信息,切实做到上下联络畅通,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此外,学校各部门要注意掌握广大师生员工的思想动态,通过定期召开有关的座谈会、分析会,了解各种动向,研究应对措施;通过领导深入基层和校长信箱、学生座谈会、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和要求,认真解决问题。对于反映出来的各类矛盾和纠纷落实化解责任,做好疏导工作。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

学校各职能部门在对本单位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必须从学校的安定稳定大局出发,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和协调,齐抓共管,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发挥党办、工会、队部、保卫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和基层单位处理本单位矛盾纠纷的优势,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

等手段,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在本单位。

(4)抓好经常性与重要时期的排查化解

按照抓早、抓小、抓苗头的要求,加强预测、预防、化解工作。坚持集中排查调处和经常性排查调处相结合,突出抓好重大节庆和敏感时期前的集中排查调处。对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影响重大的矛盾纠纷,学校领导亲自协调,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协调和化解日常生活和活动中的一些矛盾纠纷,协助处置违法、违纪行为。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坚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制度,重点化解师生员工因教学、工作、学习、婚姻、家庭、邻里、交往等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以及维护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努力化解消极因素,积极防范突发事件,更加深入地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影响学校稳定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杜绝影响稳定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对群体性事件苗头,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控制得住、处置得好,把危害和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把负面影响缩到最小范围。学校教育处、各班主任密切关注学期末一些行为、品质、思想差的学生滋事。依据各班问题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类做行为、思想稳定工作和矛盾化解排查工作。

(二)、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方式

1、学校建立学生会,认真负责,有情况及时报告,对班内及宿舍一切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有义务及时上报、妥善解决,确保本班及宿舍内不发生安全事故、不加剧矛盾纠纷,对于不及时处理或上报的,给予严厉处罚。

2、各班班主任组织本班同学每俩周进行一次排查,必须有详细的排查记录、改进措施及上报内容(包括学生发言),教育处定时或不定时对各班排查情况进行检查,检查

结果纳入班级量化。

3、领导小组人员认真做好全校教职员工的思想建设工作,利用政治学习时间,除对国家方针政策进行集中学习外,还要搜集案例对教职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教职工能在相互融洽的关系中团结合作,理解支持。对教职工之间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采取全校教工会,个别谈心等方式把矛盾纠纷处理在萌芽状态。我校利用家长会、学校节假日、家访等形式积极向家长宣传学校教育,争取家长及社会人士对教育的更大支持,创“家长放心,人民满意”的学校。

4、领导小组人员妥善处理校园周边关系。各班主任教育好学生不破坏周边群众设备设施,不损坏群众利益。虚心听取周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如周边环境中存在对学校校产和师生安全极大隐患的人事,要时刻提高警惕,不能解决的及时报告上级部门和公安机关。

5、学校领导实行24小时开机,包括节假日。在上班期间,学校领导轮流值班,保证办公室有人值班,对来访者进行接待。对来访电话进行登记、答复、处理和汇报。进行电话登记、处理、汇报。

6、学校实行关门上课,对来访者由门卫进行登记。开门登记之前对来访者要进行一问、二看、三登记、四联系,保证不放可疑人员进入校园;盘查还要注意文明礼貌,做到文明值勤,礼貌待人。

7、领导小组人员 对校园内发生的师生有关人员的矛盾纠纷进行处理,坚持及时、逐级处理原则,对班内发生的学生之间、科任教师间的矛盾原则上由班主任进行协调处理。班主任不能处理的交由教育处和年级部。校内外其它纠纷交由分管领导先进行调查处理。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要及时报告校长,对于突发性的学生群殴激化后的矛盾纠纷发现者必须及时制止并上报领导小组,不能坐视不管,对做事不

关者,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全体教职工必须做到不推诿责任,不把小纠纷都推向领导,不把小矛盾上交;在处理中,还应兼顾学校及其它教师利益,做到以人为本。

8、对各类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处理后,各分管领导要定期进行检查、了解现状,要找当事人谈心,听取当事人意见反馈。如果当事人在心里还有不服或不满,要进行开导与说服教育。以达到彻底化解矛盾,增强内部团结的目的。

9、对出现的安全隐患、重大矛盾纠纷,每次情况的调查和协调要做好相关记载,以备上级参考和检查。调查情况必须有当事人外的两人以上在场。

(三)、奖惩

1、无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排查情况记录,每次扣除班级量化50分。

2、班内安全员不能认真排查,发生后果的,取消安全员及班级一切荣誉评选资格,并给予全校通报批评。

3、不按时排查,交安全隐患、矛盾纠纷表,每次扣发班主任费50元。

4、各班班主任不能及时排查出安全隐患及矛盾纠纷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扣发当月班主任费、辞退班主任一职,全校通报批评。对于及时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的,及时报告并化解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奖励。

四、安全隐患、矛盾纠风化解原则

篇8:涉农矛盾纠纷现状及化解对策

1 涉农矛盾纠纷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涉农矛盾纠纷已由过去的单一、简单向多元、复杂发展,化解的难度加大。涉农矛盾纠纷存在如下特点和趋势:一是土地确权引发的宅基地争议、承包地权属和土地流转程序及合法性等产生的矛盾明显上升;二是新农村规划和城镇化建设中拆迁涉及群众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从而引发的土地补偿费分配等纠纷日益成为涉农矛盾的热点问题;三是农民工劳务雇佣合同、劳动报酬等引发的纠纷尖锐复杂;四是民间借贷纠纷迅猛上升;五是农产品质量、种子、农业、肥料等购销、农业生产等纠纷案件时有发生;六是婚姻、财产、人身损害赔偿、邻里关系等纠纷仍占主导地位;七是税费改革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八是社会救助和民政帮扶引发的问题。以上涉农矛盾纠纷处理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的稳定与经济发展[1,2,3,4]。

2 涉农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

一是宅基土地界限不清,权责不明,村组及主管部门未及时解决相关矛盾,加深矛盾纠纷;二是农村土地流转中利益分配不均,农民合法权益在土地流转中受损,从而引发各种纠纷;三是农民法治观念薄弱,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来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遇到矛盾纠纷时易出现过激行为进而引发恶性事件;四是在农业执法过程中,一些执法人员办事不符合法律法规,导致“三农”纠纷未妥善解决,反而使矛盾更加激化;五是部分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行政不作为,群众利益受到侵犯,是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重要原因;六是目前的法律法规无法涵盖“三农”新问题,造成了法律层面的缺失与空白。

3 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对策

3.1 以人为本,提高处理涉农矛盾纠纷工作水平

一是着力换位思考,在处理各种纠纷的过程中,要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根源,更加全面地了解事实真相和诉求,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引导矛盾双方当事人换位思考,在更理性的层次上看待问题和解决矛盾。二是以谋民之利和为民服务为工作宗旨,既要把握诉求群体的整体利益,解决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尊重诉求群体的个体权利,为维护其利益提供服务。同时,也要依靠群众、相信群众,发挥其主体性作用,进一步促进矛盾的自我化解。三是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府职能转变为切入点,加快解决农村社会以及农民生产生活中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进一步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5,6,7]。

3.2 加快农村经济建设,切实减少农村矛盾

发展是硬道理,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增加了,很多涉农矛盾才能迎刃而解。一是加快生态农业建设。立足循环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破特色,兴业富农。依托现代农业园、农业科技园等载体,通过财政补贴或设立引导基金的方式,积极鼓励农民建立多领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体系。二是完善农业产业扶持政策,积极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兴业富农“火车头”牵引带动效应。三是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村居民房屋“三权”抵押融资的规模和范围,充分用好“地票”制度,完善配套政策,保障农民权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四是推动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发展,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让农民有能力挣钱。

3.3 立足干部行政能力,提高驾驭农村问题的能力

农村要稳定,关键在基层组织,重点在基层干部的行政能力。一是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听取群众意见,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增强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提高基层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和科技素质,重点加强经济法规、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加快打造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德才兼备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三是提高基层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法律政策培训,真正把党在农村的政策宣传好、贯彻好、执行好,对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认知水平,严格依法按政策解决问题,不讲人情、搞变通。四是注重基层党员发展与“两委”班子建设有效结合,在农业生产专业户、个体经营户、有技能的返乡农民工中选择一批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创劲足的人才,定向培育,带职锻炼,进一步充实农村干部队伍。

3.4 健全涉农矛盾预警机制,切实做好源头控制

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只有及时排除矛盾隐患,才能减少和避免矛盾的发生。一是以基层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为核心,建立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决策、管理和监督的利益表达和参与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加快实现利益诉求表达的规范以及党群和干群的有效沟通,进一步防止、减少、弱化矛盾的产生。二是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有效结合党建和组织建设的各项活动,整合信访信息资源,拓宽信息渠道,健全信访体系框架。定期开展舆情收集和分析,推行重大决策、政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努力掌握矛盾调节的主动权,不断完善信息分析研判制度,消除矛盾纠纷隐患。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机制,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勤排查,早化解。进一步建立健全矛盾调处网络和组织体系,将矛盾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

3.5 综合治理,及时有效化解涉农矛盾

当前的涉农矛盾日益复杂多样,牵涉领域越来越广,必须多方联动,构建矛盾的综合治理体系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一是构建以司法为主导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解决纠纷方式的多元化。二是充分发挥民间团体、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组建涉农律师服务团,架起政府和农民、农民和司法机关之间沟通的桥梁,把信访引向信法,把无序变成有序。三是完善涉农纠纷诉讼程序,从利农、服务“三农”的角度出发,开辟涉农纠纷诉讼“绿色通道”,努力实现诉讼便民化、快捷化,使涉农当事人更加理性、更加充分地行使好诉讼权利。

3.6 加大法制宣传力度,送法到农村

解决涉农矛盾纠纷的关键是提高村民法律素质,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一是做好农村普法工作。围绕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普法宣传教育。二是丰富农村文化娱乐生活,发展积极向上的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从思想根源上减少发生矛盾纠纷的因素。三是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以培养村民健康心态,提高维护稳定的自觉性。

摘要: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转型时期,涉农矛盾纠纷急剧上升。从涉农矛盾纠纷的现状和涉农矛盾纠纷产生的原因出发,分析涉农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化解涉农矛盾纠纷的对策。

关键词:涉农纠纷,原因,问题,化解对策

参考文献

[1]高名姿,张雷,陈东平.差序治理、熟人社会与农地确权矛盾化解:基于江苏省695份调查问卷和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5(6):60-69.

[2]王桂芳,彭代彦.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三同”流转与农地矛盾转型[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6.

[3]徐唐奇,杨俊,张安录.农地社会保障功能与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矛盾与化解途径[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6):641-645.

[4]邵战林,朱道林,李瀚鹏.农牧交错带农林牧用地管理矛盾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土地科学,2013(3):24-28.

[5]黄延廷.农地确权:化解人地矛盾的根本途径:兼谈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1):20-23.

[6]马怀礼,李颖.当前“三农”的两难矛盾及其解决的基本思路:论统筹城乡发展视野下的农业农场化经营方式的创建[J].江淮论坛,2008(1):32-38.

篇9:土地确权矛盾纠纷化解方案

关键词:土地承包经营;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严格责任

中图分类号: F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7-60-2

1 西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及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基本情况

1.1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基本情况

西宁市辖四区三县50个乡镇,930个行政村,乡村户数25.99万户,乡村人口107.85万人,总耕地面积222.22万亩(“国土二调”面积227万亩)。全市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23.47万户,农户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174.04万亩;颁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1.86万户,占家庭承包经营农户的93%。截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35.8万亩,占农户家庭承包耕地面积的20.1%。其中,大通县9.5万亩,湟源县15万亩,湟中县9.4万亩,四区1.9万亩。2014年,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3.26万亩,特色农作物播种面积比重达72%;实现一产增加值37.75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8.1亿元,占比47.9%;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家庭经营纯收入2773.14元,其中第一产业纯收入1709.63元,占比61.65%;第一产业纯收入中农业收入1179.9元,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42.5%,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1.7%。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进展情况

2013年,我市在三县30个村试点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中:湟中县10个村,湟源县5个村,大通县15个村。为整县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根据农业部、省政府和省、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本着积极稳妥、分批实施的原则,以国土二调面积为准,到2017年全面完成全市227万亩(不含国有农牧场耕地)承包耕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2015年安排湟中、大通两县采取整县推进的方式,于2016年6月31日前基本完成189万亩土地确权登记工作;2016年四区和湟源县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其中湟源县31.68万亩,城东区6713.4亩,城西区4359.75亩,城中区48052.05亩,城北区50988.15亩,东川工业园区248.1亩,于2017年6月31日前完成土地确权任务(不包括国营农牧场耕地面积)。截至目前,大通湟中两县共完成34个乡镇办(占两县乡镇办总数的97%)、623个村(占两县行政村总数的91%)、16.8万户农户(占两县农户总数的88%)的入户摸底、地块调查工作,完成底图勾绘面积122万亩。农户地块信息指认、审核公示等工作正在加紧开展。今年,省上安排湟源县和四区采取整县(区)推进的方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至2017年12月,我市将全面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网络化、规范化管理。

2 西宁市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纠纷

土地确权的过程也是化解土地承包经营矛盾纠纷的过程。我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正在按步骤有序开展,随着确权工作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久拖未决的矛盾渐渐浮出水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基层农经组织不健全,四区确权难度大

2007年乡镇机构综合改革后,撤销了乡镇经营管理站,农经管理人员由原每乡镇2—3名裁减为1名,且大多为兼职(乡镇从事农经工作人员94人,其中兼职人员65人),主要承担乡镇中心工作和联点包村任务,很难履行好各项农经工作职责。区一级无农经机构,各区均只有1名兼职人员。2016年,土地确权工作将在湟源县和四个区全面推进,四个区虽然土地面积少,但因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和土地使用现状的复杂性,确权工作的难度将更大。

2.2 土地二轮承包原始档案资料缺失,还原二轮土地延包历史比较困难

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以土地二轮承包合同为基础,由于二轮土地延包实施在前,《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在后,加之基層干部在二轮土地延包中工作粗糙、村委会不重视档案管理以及人员流动、村庄搬迁等诸多原因,造成承包档案资料遗失、残缺或登记不规范,为出现土地承包纠纷埋下伏笔。

2.3 土地流转后产生新的矛盾纠纷

一是流转后改变农业用途。例如,部分村里存在农户把土地出租给企业建厂房、库房,改变了土地农业用途,虽然协议约定了流转期满后由受让方恢复耕地原貌,但由于流转期限长,现实中恢复原貌难度大,且航拍影像图找不出地块,很难确权确地。二是土地大规模流转后产生的土地问题。随着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跨乡镇、村组的大面积土地流转屡见不鲜,新型农业经营大规模流转土地时,先由村委会与每个农户签订流转合同,经营主体再与村委会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部分农户受利益驱使,有意多申报土地面积,村委会未严格审核把关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确权时,出现土地流转合同登记面积大于实际承包面积的农户要求以土地流转合同登记面积确权的现象,扰乱确权工作正常开展。

3 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化解土地矛盾纠纷的对策建议

各级政府要把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有机结合起来,以法律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和解决好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中的重点问题,稳妥推进,不断创新。

3.1 加强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重要性,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按规定目标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同时,加强对本地区土地承包纠纷苗头性、隐患性和普遍性问题的研判,建立预警、预防机制,健全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的调处机制,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保障农村社会和谐与发展。

3.2 健全机构,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农经机构和队伍建设。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农村各项利益关系的调整,繁重而艰巨。建议自上到下对市、区(县)、乡镇(涉农办)三级农经机构重新定性、定编、定人,确保经费落实,使各级农经机构在新形势下能正确行使职能。二是加强仲裁机构和队伍建设。各区县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协调解决仲裁庭建设用地、仲裁工作经费等实际困难,加强对仲裁员的管理和培训考核,提高仲裁员业务素质。三是加强乡(镇)、村调解组织建设。指导乡(镇)农村土地承包调解委员会、村调解小组发挥一线作用,就地处理矛盾纠纷。形成完备的市、县、乡(镇)、村四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体系。

3.3 严格责任,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各工作部門要强化责任意识,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县、乡(镇)、村三个层次的大网络大格局,各配合单位要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把握关键环节,守好质量关口,全面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各乡(镇)、村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开展工作,使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操作。建立健全土地确权工作情况报告、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制度,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4 把握原则,妥善解决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纠纷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游戏教案《你抛我接》及教学反思下一篇:关于电影的童年回忆故事内部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