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论文

2024-04-28

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论文(共6篇)

篇1: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论激励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毕业设计(论文)内容

1.激励机制的作用以及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 2.激励机制的内容 3.激励机制的应用

4.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二、基本要求

通过本文的论证,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激励等问题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解决问题的对策在于理解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运用和作用,从而正确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激励机制。

三、重点研究问题 1.激励机制的作用 2.如何正确运用激励机制

3.激励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用途及选择方法

四、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写作此论文,使我对当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中激励机制有所认识;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激励机制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大规模损失,失业问题已经深深地触及到了国家制度层面,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国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需要正确运用激励机制,然而从整体上扭转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不断恶化的态势,从根本上解决激励机制运用问题。

五、毕业设计(论文)概要:

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都需要激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某种激励手段。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效率低下不是没有激励机制,而是所用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激励手段不适当,没有切实符合企业的文化和发展规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如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升华企业文化,是摆在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六、毕业设计(论文)纲目:

一、什么是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而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是企业将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连接手段。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人本思想和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指导之下,通过招聘、甄选、培训和报酬等管理形式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合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人力资源的开发、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人力资源的运用三个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对人力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开发和运用,调整人力资源结构来实现企业目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力资源作为战略资源在企业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实行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提高企业的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激励机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激励可以挖掘人的潜力,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2.激励是以员工需要为基础的 3.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激励有效性的保障 4.企业激励方法的选择

四、企业激励方法的选择 1.为员工提供满意的工作岗位 2.制定激励性的薪酬和福利制度 3.股权激励 4.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5.注意管理中的细节

五、激励的误区 1.管理意识落后

2.企业中存在盲目激励现象 3.激励措施的无差别化 4.激励就是奖励 5.激励过程中缺乏沟通 6.重激励轻约束 7.过度激励

六、如何正确运用激励原则 1.准确地把握激励时机 2.相应采取激励频率 3.恰当地运用激励程度 4.正确地确定激励方向

七、结束语

八、参考资料

篇2: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论文

摘要: 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因为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的生产活动是靠人进行的,企业经营的各种要素只有在员工的参与下才能发挥作用。员工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对员工的管理。而对员工管理的实质就是如何让员工始终保持旺盛的士气,高昂的热情,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那么,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就成了每个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激励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激励

现代化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表现为对人的需求欲望予以适当满足或限制,而实质是人在追求某种固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激励在鼓励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激励是企业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核心

对人的管理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基本目标:一方面要吸引,招聘优秀的胜任工作的人才到本公司中来,另一方面 要激励他们创造和革新的精神,把工作向更高的境界推进和发展。激励之所以成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中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他是完成对人管理两条基本目标的关键,要想使一个组织卓有成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和运行,就必须激发他的成员愿意参与这一组织的兴趣以及创造性的进行工作的热情,想要全面理解一个组织有效的运行方式,就必须了解哪些因素决定这些人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将对该组织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其次,技术对生产的要求在性质上有了改变,技术越先进,对人的要求也就越高。于是就要有满怀工作热情的职工去操作尖端设备。

二、激励在企业管理职能中具有重大作用

在国内外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为此,就必须最大限度的激励全体职工,充分发掘其内在的潜力。众所周知,企业中的人员有好,中,差之分,通过各种激励办法,就是要不断使表现好的人继续保持其积极行为,使表现一般和差的人,逐步的转变成为主动积极,多做贡献的成员。促使更 多的人能够自觉自愿的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例如,某家物流公司,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知识员工,在激励的制度上始终保持着先进性。

首先,从培养业务人员的开发力着手,对新招聘的人员,不管是专科学校毕业生或大学本科毕业生,都必须先到下属的公司锻炼一年到二年,让他们在实践中熟悉仓储和物资流的整个环节和要求,然后,视他们的业务熟练程度安排到相应工作地工作。这样,业务人员在开展工作业务时,才不会感到无从下手了。其次,为了让业务人员创造出更多的效益,公司不惜代价给他们提供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居住环境。为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公司在制定奖励办法时,明显向业务人员倾斜,办公环境装修的同样典雅和谐,在优雅的环境下每一名员工工作更加勤奋,努力。更加专注,更加成功。

四、激励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

实践证明,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能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吸引进来,并长期为该企业工作。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既IBM公司)就有很多有效激励新招,它给职工提供养老金,集体人寿保险和优厚的医疗待遇等等。通 过这些措施,IBM公司的职工各个都无后顾之忧。这就为职工拼命为企业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使IBM公司在1986年实现营业总额达513亿美元的历史最好成绩。这就是IBM公司能从最初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发展成为现在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跨国集团公司的原因。这是激励的结果。

五、激励对职工提高工作绩效具有突出的作用

激励可以激发职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提高工作的绩效。这对于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很重要。如,哈尔滨轴承厂开展的合理化建议大奖赛的效果就很好。紧缩小切断刀口的一项建议。每年就可节省钢材达130亿。节约价值达70多万元。相反,大明服装厂,因为服装市场变软,经济效益有所下降。厂长赵如面对这种情况,降低各项费用,甚至把每月50元的全勤奖也撤销了。结果广大职工怨声载道,工作散漫,不求上进。生产效率比以前下降了25%。企业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后来,负责经营的李兰副厂长,提出恢复全勤奖的奖励,增设了献技奖,对给出主意的职工按其生产的效益给予奖励。此举是全体职工受到鼓舞,职工团结奋斗,献谋献策,共度难关,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了几倍。这一措施实施后的第一年就转亏为盈。第二年获五百万元的利润。

六、激励有效运用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心所向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于不能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无疑能发挥奖一利百,惩一警百得作用。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

七、激励作用有效发挥能增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

行为学家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对一种个体行为的激励,会导致或消除某种群体行为的产生,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对整个组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3:浅谈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从心理学角度讲,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动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不断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循环的动态过程。简言之,就是在工作中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2 激励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员工的潜力只发挥出20%~30%,甚至可能引起相反的效果;但在适宜的激励环境中,同样的员工却能发挥出其潜力的80%~90%。这个反差正好说明了激励对企业员工潜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2.1 通过激励可以提高人们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提高自觉性,主要应解决人们对工作价值的认识问题,认识所从事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人的行为常常带有个人利益的动机,承认和尊重个人利益,让人们看到在实现组织大目标的过程当中,也能实现个人利益和个人目标。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程度越高,职工的自觉性乃至主动性、创造性就越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之便会出现消极怠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创造性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保证,是工作积极性得到发挥的体现,它能够大大得提高工作绩效。

2.2 通过激励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和兴趣。

激励不仅可以提高人们对自身工作的认识,还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兴趣,解决工作态度和认识倾向问题。通过激励,使之对本职工作产生强烈、深刻、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动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实现预定目标中。兴趣是影响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通过激励使人对工作产生稳定而浓厚的兴趣,使人对工作产生高度的注意力、敏感性、责任感,形成对自身职业的偏爱。个人的知识、技术和能力,一般也是在浓厚的职业兴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强烈而稳定的职业兴趣,也是人们提高技能、保证技术、知识、能力充分发挥的心理条件。

2.3 对企业来说, 通过激励可以提高知名度,吸引人才。

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竞争性优势的薪酬制度等方法,把急需的、有才能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组织工作。

3 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重要性使得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激励给企业来的作用,但是如何做好激励首先要注意到激励员工的过程中的几个原则:

3.1 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在激励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设置必须以体现组织目标为要求,否则激励将偏离组织目标的实现方向。目标设置还必须能满足员工个人的需要,否则无法提高员工的目标效价,达不到满意的激励强度。只有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好,才能收到良好的激励效果。

3.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表扬、晋升等。美国管理学家皮特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3.3 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凡是满足员工对工资、福利、安全环境、人际关系等方面需要的激励,叫做外在激励;满足员工自尊、成就、晋升等方面需要的激励,叫内在激励。实践中,往往是内在激励使员工从工作本身取得了很大的满足感。如工作中充满了兴趣、挑战性、新鲜感;工作本身具有重大意义;工作中发挥了个人潜力、实现了个人价值等等,对员工的激励最大。所以要注意内在激励具有的重要意义。

3.4 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正强化是使人得到合意的结果,而负强化是使人力图避免不合意的结果。在管理中,正强化与负强化都是必要而有效的,通过树立正面的榜样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产生无形的压力,使整个群体和组织行为更积极、更富有生气。但鉴于负强化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容易产生挫折心理和挫折行为,因此,管理人员在激励时应把正强化和负强化巧妙地结合起来,以正强化为主,负强化为辅。

3.5 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起点是满足员工的需要,但员工的需要存在着个体的差异性和动态性,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并且只有满足最迫切需要的措施,其效价才高,激励强度才大。因此,对员工进行激励时不能过分依赖经验及惯例。激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必须用动态的眼光看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不断了解员工变化了的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激励措施。

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3.6 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激励中,如果出现奖不当奖,罚不当罚的现象,就不可能收到真正意义上的激励效果,反而还会产生消极作用,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在进行激励时,一定要认真、客观、科学地对员工进行业绩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不论亲疏,一视同仁,使得受奖者心安理得,受罚者心服口服。

4 激励的方法

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支持。管理者应懂得,员工决不仅是一种工具,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对企业生存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要想激励员工,又必须了解其动机或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了解到人的需要从低到高主要有五层,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不同的员工或者同一员工在不同时期的需要各有不同。管理者只有通过对员工真实需要的了解,才能选择出对员工有效的激励方法,从而真正达到激励的目的。

那么,管理者能够采用的主要激励技术有哪些?虽然激励是如此复杂并且因人而异,也不存在唯一的最佳答案,但我们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主要的激励方式。

4.1 金钱激励

经济人假设认为,人们基本上是受经济性刺激物激励的,金钱及个人奖酬是使人们努力工作最重要的激励,企业要想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唯一的方法是用经济性报酬。虽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显著提高,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渐呈弱化趋势,然而,物质需要始终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仍是激励的主要形式。如采取工资的形式或任何其他鼓励性报酬、奖金、优先认股权、公司支付的保险金,或在做出成绩时给予奖励。但是在金钱激励过程中,要使金钱能够成为一种激励因素,管理者必须要注意:

4.1.1 金钱的价值不一。

相同的金钱,对不同收入的员工有不同的价值;同时对于某些人来说,金钱总是极端重要的,而对另外一些人可从来就不那么看重。

4.1.2 金钱激励必须公正。

一个人对他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其绝对值,而要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通过相对比较,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公平对待,从而影响自己的情绪和工作态度。

4.1.3 金钱激励必须反对平均主义,平均分配等于无激励。

除非员工的奖金主要是根据个人业绩来发给,否则企业尽管支付了奖金,对他们也不会有很大的激励。

4.2 目标激励

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引,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奋而向上的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钱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种或隐或现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的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人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

4.3 尊重激励

我们常听到“公司的成绩是全体员工努力的结果”之类的话,表面看起来管理者非常尊重员工,但当员工的利益以个体方式出现时,管理者会以企业全体员工整体利益加以拒绝,他们会说“我们不可以仅顾及你的利益”或者“你不想干就走,我们不愁找不到人”,这时员工就会觉得“重视员工的价值和地位”只是口号。显然,如果管理者不重视员工感受,不尊重员工,就会大大打击员工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工作仅仅为了获取报酬,激励从此大大削弱。这时,懒惰和不负责任等情况将随之发生。

尊重是加速员工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上下级之间的相互尊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有助于企业团队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4.4 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员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毫无疑问,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而不受激励的。因此,让职工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职工,又能为企业的成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通过参与,形成职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4.5 工作激励

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管理者要考虑如何才能使工作本身更有内在意义和挑战性,给职工一种自我实现感。管理者要进行“工作设计”,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和扩大化,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还可通过员工与岗位的双向选择,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有一定的选择权。

4.6 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

随着知识经济的扑面而来,当今世界日趋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知识更新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员工知识结构不合理和知识老化现象日益突出。他们虽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积累知识,但仍需要对他们采取等级证书学习、进高校深造、出国培训等激励措施,通过这种培训充实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满足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

4.7 荣誉和提升激励

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

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存在着评奖过滥过多的不正确现象。如评优中的“轮庄法”、“抓阉法”、“以官论级法”、“以钱划档法”、“老同志优先、体弱病残者优先”等的“优先法”等等,都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使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打折扣,这是必须要大力加以纠正的。

另外,提升激励是对表现好、素质高的员工的一种肯定,应将其纳入“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制度。

4.8 负激励

激励并不全是鼓励,它也包括许多负激励措施,如淘汰激励、罚款、降职和开除激励。

淘汰激励是一种惩罚性控制手段。按照激励中的强化理论,激励可采用处罚方式,即利用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控制技术,如批评、降级、罚款、降薪、淘汰等来创造一种令人不快或带有压力的条件,以否定某些不符合要求的行为。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末尾淘汰制就是负激励的一种方法。管理着希望通过这种制度来增加竞争,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的效率。华为公司的末位淘汰一般是这样的:考评累计两个D,领导会跟你谈,让你自己辞职,这样就不用给补偿了,如果拒不辞职,一般也不会赶你走,等合同到期不再跟你续签。

现代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指出,在员工激励中,正面的激励远大于负面的激励。越是素质较高的人员,淘汰激励对其产生的负面作用就越大。淘汰激励一般采用了单一考核指标,给员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时也很难让员工有总结经验教训的机会。还会使员工与上级主管之间的关系紧张,同事间关系复杂,员工很难有一个长期工作的打算。在管理者运用激励措施的时候,还是应当以正面激励为主,负面激励为辅。

结束语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 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摘要: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 员工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越来越被企业看中。如何根据员工的所需所求激励员工成为企业管理者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从激励的概念入手, 点明了激励的重要性, 总结了在现代企业中对员工激励的原则和一些方法。

关键词:激励,潜能,原则,方法

参考文献

[1]王凤彬.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胡君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3]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

[4]陈坤.哈佛人才管理学.中国三峡出版社, 2005.

[5]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浅析现代企业股权激励与约束机制

(一)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深化现代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

公司制发展的国际国内经验表明,在构建现代法人治理结构过程中,企业经营者管理者激励约束机制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关键和核心;只有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才能从机制和体制上保证所有者与经营者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有效性和经营目标的一致性,才能从内部确保企业经营的活力和源泉。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并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这样的规定,有助于明确各种分工关系和责任义务,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分权和制约机制。第一,通过引进社会资本如民营资本或者外资等,实现产权市场结构多元化,形成企业内部相互激励相互约束的运营机制。第二,考虑对国资委、董事会、监事会等实施任期业绩考核制以及任期薪金制,增强对经营过程的监督、激励和约束。第三,对经理层实施和完善期权奖励办法,设计一些具体的指标,如按照净资产收益率大于银行利率的办法实施奖励。第四,对企业内部经营人员实施全面薪酬战略。“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是一种由公司将相对稳定的、基于岗位的薪酬战略转向相对浮动、基于绩效的薪酬战略,使薪酬福利与绩效紧密挂钩。第五,建立和完善各种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营管理者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实施企业经营全过程的激励和约束。第六,加强审计和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增强企业经营透明度,激励和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

(二)企业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方式主要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传统的物质激励是指经营者管理者所得工资和奖金,这种工资加奖金的结构已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的经营机制。因而许多企业重组上市后,经营管理者的报酬实行年薪和风险收入制。年薪由出资人在招聘经营管理者时,根据经营管理者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管理难度,以合约的形式来确定;风险收入包括奖金、股票赠予、股票期权等,由企业的效益而定,它直接受企业规模、所在行业、经营者管理者的从业经验、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精神激励也是激励机制重要的一面。经营管理者除了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最大化以外,还具有强烈的实现自身人力资本价值的精神欲望,他们在实现其人生价值的需要上,甚至超过了对物质财富的需要。因此,对经营管理者来说,除了物质利益激励之外,还需要精神激励。一是尊重和保护经营管理者应有的权力。经营管理者无论是其工作对职权的需要还是自身对权力的需要,权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权责对等、监督约束完备的条件下,应当给予经营管理者以足够的权力,使经营者管理者感到权力大责任也重,感到被信任,从而激发工作干劲和热忱,尽职尽责地经营好企业。二是为经营管理者创造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不同的客观条件要达到相同的经营目标,经营管理者付出的努力是不同的。应区分不同企业的政策义务、产业特点、历史包袱、资产结构、税收政策等基础条件,根据公平理论,经营管理者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之比应等于其他经营管理者付出的努力与回报之比,按经营难易的不同程度制定激励办法,或者尽量地给予经营管理者提供与其他同类企业相近的基本条件,使不同经营者管理者在同一起跑线上比赛。这样的激励方式才能消除经营管理者存在的委曲或心理不平衡心态,心甘情愿地受命经营企业。三是给予经营管理者相应的荣誉地位待遇。要经营好一个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承担各种风险,对他们取得的非同凡响的经营业绩,政府、社会及投资者应该给予充分地肯定,并适度地授予各种荣誉称号,对优秀经营管理者应通过各种媒体,大张旗鼓报道,提高其社会知名度及美誉度。

(三)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平衡发展,才能使企业良性运转

篇5:现代企业激励机制

[摘要] 激励是激发和鼓励人朝着所期望的目标采取行动的过程,它是整个管理活动中至关 重要的一项内容。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组织的生命力来自于组织中每一个成员的热忱,如何 激发和鼓励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管理人员发布解决的问题。只有把人的积极性真正调 动起来,管理的目标才能够真正达到。而人的积极性和最大潜能的发挥,则离不开有效激励。[关键词] 激励、模式、系统 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激发是对员工动机的激活,使之外于活动处于活动状态;鼓励是对员 工行为趋向加以控制,使员工向组织期望的方向发展。所谓员工激励,就是说在人力资源管 理过程中,采用激励的方法,对员工的各种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满足或限制,并引起他们心 理状况的变化,达到激发动机,引起行为的目的激励机制是组织运行的动力机制,是解决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问题。管理者应综合运用激励理论,采取合理的激励措施,建立有效 的激励体系。

一、综合型激励模式 综合激励理论,就是试图将各种激励理论归纳起来,探讨激励的全过程。波特(L.W.PorterL)和劳勒(E.E.Lawler)提出来的激励模式就是一种综合激励模式,1: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 这一模式是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其中含有努力程度、工作绩效、客观环境、奖酬和满足等 变量。

1、努力程度 不同的激励决定了一个人的努力程度、努力方向以及坚持努力的持续时间。而一个人每次行 为的最终结果又会以反馈的形式影响个人对这种奖酬的估价(如图中虚线所示)。同时,第 一次的工作绩效也会以反馈形式影响个人对成功的可能性的估价。

2、工作绩效 工作绩效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程度,而且有赖于一个人的能力与素质,以及对自己所承担 的角色应起作用的理解程度、客观条件。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的任务时,例如高难技术工作 或管理工作,个人的能力以及对此任务的理解程度就比付出的努力所达到的绩效的影响更 大。

3、奖酬 奖酬包括内在性奖酬和外在性奖酬,个人所应得到的奖酬应当以其实际达到的工作绩效为价 值标准,尽量排除主观评估因素。要使个人看到:只有当完成了组织的任务时,才会受到精 神和物质上的奖酬。不应先有奖酬,后有努力和成果,而应当先有努力的结果,再给予相应 的奖酬。

4、满足 满足是个人实现某项预期目标时所体验到的满意感受。满足依赖于所获得奖酬同所期望获得 结果的一致性。期望大于结果,产生失望;期望等于或小于结果,获得满足。综上综合性因素,可以看出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表明了: 要使员工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成 绩,首先管理者要对他们的工作动机进得激励,也就是让员工感受到经过努力会获得足够的 效价和高的期望值,以此来激发他们高度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来努力工作。其次,管理者根 据员工的工作绩效实施奖惩,奖惩是否公平合理,会反过来影响员工的满足程度。而员工的 满足程度又可以变成新的激励,促使他们去努力工作,获得更好的绩效。如此循环往复的运行着。

二、构建有效的激励系统 在管理实践中,孤立地看待和应用某一种激励方式都是不完善的。实践中激励和绩效之间并 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要使激励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就必须综合考虑到奖励内容、奖励制度、组织分工、目标设置、公平考核等一系列的综合性因素,并注意个人满意程度在努力中的反 馈,从而使组织形成有效的激励系统。有效的激励系统应包括激励要素的组合、激励时机的选择、激励的效果等,所有这些因素都 要受组织成员的个人、群体特征和组织文化的影响,组织激励系统 当然,组织所处的环境将对整个激励系统产生影响。例如,员工在对待遇进行公平性判断时,就会考虑到组织所在的地区、行业的收入水平以及组织竞争对手的待遇情况,这些都是组织 难以控制只能适应的环境因素。组织要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地激励员工,首先应明确希望使员工受激励后表现出什么样的行 为,即希望达到什么样的激励效果。尽管一名优秀的员工应有许多种行为表现,但主要可从 以上五个方面来总结组织对员工的行为期望:

1、加入组织;

2、留在组织内;

3、按时上班;

4、工作积极努力;

5、多方面展示其优秀品质。员工的前两种行为表明组织的有效激励措施 使其对员工产生吸引力,让员工愿意成为组织的一员; 后三种行为表明员工不仅愿意成为组 织的一员,而且愿意为实现组织目标最大限度地贡献自己的知识、技能和努力,争取优质高 产,并愿为组织利益承担职责范围外的工作,使组织运行更趋平衡,使管理者的工作压力降 低。

组织要想达到上述的激励效果,必须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和激励的采用不同的激励措施。

1、恰当分配工作,激发员工内在的工作热情。一是工作的分配要尽量考虑到员工的特长和 爱好使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二是使工作的要求既富有挑战性,又能为员工接受。清人顾嗣协有一首《杂兴》诗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如何恰当用人的道理: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给员工分配适当的工作,还要求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把每个人的工作与其兴趣尽量结合 起来。当一个人对某项工作真正感兴趣时,他便会去钻研、去克服困难,努力把这项工作做 好。

2、正确评价工作,合理给予报酬,形成良性循环。正确评价员工的工作成果,在此基础上给员工以合理的报酬,这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一个重 要因素。怎么样做到呢?这就要做到“赏罚分明,赏要合理,罚要合情”。要使员工感到报酬公平合理,就必须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把员工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挂 起钩来。不同的劳动成果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同的报酬形式,相同的劳动成果采用相 同的评价标准和相同的报酬形式。为了提高“罚”的效果,就须即时处理、事先警告、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的规则。

3、注意激励的时机性 组织中还经常会有这样的现象:曾经对某位员工很有效的激励措施(如金钱激励),一段时 间后再使用效果不明显或没有效果了,这说明组织要有效地实施激励措施必须合理选择激励 时机。激励是通过一定方式满足员工尚未满足的需求。例如,上述例子中的员工很可能在一 段时间内由于生活的原因急需用钱,这时用金钱来激励他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当他的用钱 高峰过去,不再那么急需金钱,以职业发展为核心的激励措施可能对他更有作用。所以组织 针对员工需求的激励措施应该是权变的,只有在适当的时机,与员工的需求、动机相吻合的 激励措施才能产生最好的激励效果。

4、多样化员工队伍的激励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激励理论都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而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特性,他们 的需求、个性、期望、目标等个体变量各不相同。为了对每一位员工进行最大程度的激励,管理者有必要进行灵活的考虑和处理。例如,研究表明男性与女性相比更看重工作的独立性; 女性则比男性更看重学习机会、方便的工作时间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有两个未成 年孩子的靠从事全日制工作以维持家庭生活的单身母亲来说,激励她工作的动力,与一个单 身且从事兼职工作的年轻人和一个为了补充养老金而工作的老员工是完全不同的。这就要求 灵活的工作安排和能够满足员工不同需要的工作方案。

5、目标管理的激励 目标管理是一种非常科学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非常民主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的好处在于 能通过目标的设置激发人的动机,指导人的行为,使个人的需要、期望与企业的目标挂钩,以调动人的积极性。目标管理需要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度; 需要员工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有 机的结合; 需要员工坚持目标与权限的对等原则; 需要员工自我评价与自我调整相结合的原 则。目标管理能够使企业和个人能够达到共赢的目的。没有适用于所有人的“万金油”式的激励方式。领导者根据激励理论处理激励实际情况时,应该针对员工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时积极的组织文化建设也可以起到持久的激励 效果。总之: 合理的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良好集体观念的形成等 都有很好的作用。据哈佛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家的研究发现,组织在缺乏激励的情况下,员 工往往只能发挥其实际工作能力的 20%~30%%,但得到充分激励的员工,其潜能可以发挥 到 90%以上。所以在企业中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安鸿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篇6:现代企业激励机制论文

现代学徒制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方向,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利用学校和行业企业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培养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具有鲜明行业企业特色的职业技能人才。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是必要的保障条件。本文主要就现代学徒制模式下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现代学徒制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特点

1.培养目标的明确性。现代学徒制因为在招生招工和组班之前企业和学校、学生就分别签署相关合作协议和培养协议,对于培养的学徒的工作单位、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都有非常明确的规定,培养目标清晰而明确,而普通职业教育无法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企业、岗位和具体的工作内容预判,对人才的培养只能根据专业对工作岗位大致明确。2.培养主体的双元性。对于普通职业教育来讲,学校是唯一的人才培养主体,部分校企合作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工作,但不是人才培养的主体。而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企业和学校一样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和学校一同承担学生培养的任务。3.培养过程的复杂性。对于普通职业教育来讲,人才培养主要在学校完成,只有在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阶段才由学校转移到企业。而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因为是双元育人,企业承担的人才培养任务较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提前介入,承担更多的教学任务,学生需要在学校和企业的不同教学场所转换,培养过程远较普通职业教育复杂。

二、普通职业教育考核机制的不足

1.考核标准制定主体的单一性。在考核标准制定方面,普通职业教育主要通过课程标准来规范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而课程标准制定主要以学校为主,行业企业参与的程度一般较少,考核标准制定的主体较为单一。在这种情况下,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方法和手段存在着与行业企业发展脱节的可能性,考核内容和方法常常出现落后于行业企业发展的情况。2.考核主体的单一性。在考核主体方面,普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考核主要在学校完成,一般都是由承担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在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后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主体较为单一,有时存在即使同一门课程,如果考核主体不同,其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均存在差异的情况。3.考核方法单一性。在考核方法方面,普通职业教育的考核方法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探索,比如重视过程性考核,加大过程性考核在考核结果中所占比重,但不可否认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方法还比较普遍。对于相当多的课程,许多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笔试形式,考核方法较为单一,考核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考核机制

组建多元参与的考核标准制定小组。考核标准是教学和考核的基本参照物,考核标准的制定应当尽量客观、规范、全面,既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又能反映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变化和需求。考核标准制定应由行业、企业和学校三者共同制定,由行业主导,企业和学校共同参与,因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会更多地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在考核标准制定时应充分听取和尊重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合作企业作用,将企业对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体现在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上。

2.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考核标准。

(1)单门课程的考核。专业课程体系所列各门课程是教学组织和实施的基本单位,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程标准,规范考核的必要内容。对于现代学徒制而言,专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会体现较强的行业企业特点,其教学组织和实施多由企业指导师傅在企业生产经营岗位上完成。这些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也应当和普通班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

(2)综合性考核。综合性考核是指对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考核或职业综合能力的考核,如一些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中,一些合作企业在学生培养工作完成后对学生进行的入职考核也是综合性考核。对于这类考核的侧重点,应重点放在综合技能考核上,考查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应用能力。

3.完善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考核方法。对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在制定考核方法和程序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职业能力考核为导向。对现代学徒制人才考核应以职业能力考核为导向,对于笔试和口试都要体现能力导向,对于专业特色较为明显,能够以技能操作进行考核的课程尽量以工作任务和技能操作作为考核方法和手段,减少笔试和口试考核的比例。

(2)以过程考核为导向。在考核程序方面,应以过程性考核为导向,增加考核的维度,如学生的出勤、学习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考核,力争全面客观地考核和评价学生。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增加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尽量减少试卷式考核的比重,避免以一份试卷定终身的考核方式。对于企业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应当在企业具体的工作场景和生产环境中进行考核。

(3)以证书考核为导向。为了提高考核的规范性,一些课程和考核内容如有较为规范和成熟的证书,则可以以证书考核为导向。还有相关专业课程,如有成熟的技能证书,则课程考核与证书考核相结合,或以证书考核代替课程考核。

4.构建符合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考核主体。

(1)巩固学校在考核中的主导地位。学校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主体,在人才考核中居于主导地位。对于学校承担主要教学任务的课程,学校承担主要考核责任,学校在考核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特点,吸收企业的合理意见和建议,优化考核方法。对于以企业承担主要任务的课程,学校在考核的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和考核效果。

(2)发挥企业在考核中的作用。企业是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主体之一,承担重要的人才培养任务,很大一部分课程是在企业完成教学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企业在考核中的主导作用。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相关课程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由企业承担考核的主要职责,企业师傅以及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应当成为对学生(徒)考核的主体。

(3)适当引进第三方独立考核机制。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考核是现代学徒制学生考评的发展方向,体现了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条件比较成熟的行业和专业可以适当引进第三方独立的考核机制,确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如引进行业权威证书,通过证书的考取检验学生的相关专业课程的技能掌握水平和程度。

5.规范考核结果的应用。

考核结果应用对于体现考核的严肃性、发挥考核对学生(徒)的学习导向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学徒制学生的考核结果应当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级评奖评优活动。作为评判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应当应用于鼓励学生的各级评奖评优活动中,如三好学生、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充分发挥考核结果的激励作用。

(2)企业入职和定岗依据。对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考核结果应该作为企业入职和定岗的依据。为学生设定入职和定岗的门槛,只有通过考核,达到入职和定岗的门槛,毕业后才能够到企业入职。对于相关考核不达标的学生(徒),不能顺利入职,引入必要的淘汰机制。以此来督促学生学习,确保学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合作企业全面参与人才培养,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培养程序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有区别于普通职业教育的考核机制与之相适应,在制定考核内容,对学生考核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双主体育人的特点,企业要全面参与考核内容、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的制定,和学校一起承担学生的考核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校企共育现代学徒制人才的目标落到实处,培养的人才才能真正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播音毕业作品策划文案下一篇: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与管理使用办法-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