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2024-04-20

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共11篇)

篇1: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创建举措

朱永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上呼吁: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魂魄,是凝聚力的根本,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刻不容缓。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把‚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任务。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它对学校的其他各项建设具有统领、决定作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针对当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模式化、共性化的问题,我校将涵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文化资源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走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创新之路。

由一代学者、草圣诗豪高二适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立达‛国民小学,开启了兴泰现代教育的先河。‚一息尚存此志岂容稍息,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为高二适先生一生的写照。我校从先生自撰联中提炼出‚勤真‛二字,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勤‛是过程,是积极的状态,是态度的引领,是敬业精神的体现。‚真‛是结果,是态度体验中产生的价值、效应,是本质目标的体现。我校以追求高二适‚勤真‛文化理念,力求每位师生做到勤勉治学、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追求真理、探求真知、学做真人,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完美学校之路。

一年多来,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中,以全面锻铸‚勤真‛文化为主旨,立体打造学校的完美。端正办学方向,将‚勤真‛文化渗透到学校‚三风‛建设中。学校‚三风‛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改革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优良的‚三风‛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致力追求‚勤真‛。‚克勤求真、传承创新‛、‚崇德、精业、爱生‛、‚明理、乐学、笃行‛的‚三风‛及‚勤于做事,善于做事,做一个有责任的人;勤于读书,善于读书,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做一个有追求的人。‛的师生誓言,主题鲜明而突出。努力使‚勤真‛文化的教育在每个师生心头生根,开花,结果。

规范师生行为,将‚勤真‛文化落实到工作学习中去。规范师生行为是学会做人的基础,是促进师生共同成长重要途径,是推动师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校要求教师,课前准备做到‚早、足、细、精‛; 课堂教学方面做到‚四有‛即‚脑中有内容、手中有方法、眼中有学生、心中有质量‛。辅导学生做到‚一有三多‛即‚有信任、多分析、多耐心、多方法‛。教师学习自修方面做到‚三多一有‛即‚多读、多思、多练、有目标‛。要求学生学习做到‚多思考、早预习、勤练习、常疏理‛,在课外活动方面做到‚早准备、勤参与、多合作、练能力‛。就餐做到‚(安)静、(有秩)序、细(嚼)、慢(咽)、空(盘)、净(不洒不掉)‛。在家庭活动中做到‚自主、自立、关心(别人)、协助(家长)‛。在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评出‚勤思之星‛、‚勤学之星‛、‚助人之星‛、‚勤练之星‛、‚勤读之星‛、‚观察之星‛、‚探究之星‛、‚进步之星‛等。在教师的评价方面评选奖励‚治学标兵‛、‚勤教标兵‛、‚治学能手‛、‚勤教能手‛、‚治班能手‛、‚辅导能手‛等。

营造育人氛围,将‚勤真‛文化融入到校园环境建设中。校园育人氛围的营造可以陶冶师生心灵,激发情趣,激励进取,提升自我素质,放大育人效应。镌刻着高二适手迹的‚勤真‛二字巨大基石矗立在我校‚勤真园‛中央。学校设立了二适作品陈列室,正常向师生开放;教学生活用房及校园道路分别以‚真‛命楼,以‚勤‛命路,如 ‚涵真楼‛、‚润真楼‛及‚勤勉路‛、‚勤奋路‛等;沿河设计了具有诗情画意的‚二适长廊‛;各教室、办公室布置具有‚勤真‛文化特色,全校十六个班级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班级文化:有的打造书法特色文化,有的办起了诗文习作社,有的成立了高研会……;几处园子分别叫‚勤真园‛、‚求真园‛;学校正在启动‚二适主题绿化园‛的建设,彰显特色,使之早日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形成对学生进行教育熏陶的有效阵地。为使师生达到立方正之字、立规范之字、立工整之字、立端雅之字、立艺术之字的目的,学校扎实抓学生书法练习,校园内洋溢着浓烈的墨香。书法室里,日日贴满了学生优秀软笔书法作业;教学楼走廊内侧的墙壁上,周周布满了学生的硬笔习字作业;校园大道旁的展板上,月月‚晒‛满了教师的硬软笔书法作品;教学楼廊柱及每道楼梯口处,展评着师生的优秀硬软笔书法作品;办公室的墙壁上,张贴着名家及教师作品。优化校本课程,将‚勤真‛文化贯穿于学校课程教学中去。校本课程建设是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我们结合本校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兴趣与需求,把弘扬地方文化特色,发展学校特色教育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点与归宿。去年,学校制定了《兴泰中心小学书法特色创建方案》,确立了一年初具雏形,二年形成规模,三年形成特色的具体目标。先后聘请区教研部教研员刘争鸣同志以及江苏省书法协会会员丁坤先生等名人为学校的书画指导老师,数次现场对全校教师进行书法校本培训以及为学生书画社团进行指导,教师每天坚持‚三字‛练习,将书法教学引入课堂,并形成地方校本教材。为继承和弘扬书法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挥书法教学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书法兴趣,探索适合本校书法课堂教学新模式,学校举行数节书法课堂教学校本研究活动,去年,在徐州举行的江苏省小学书法教学优质课比赛中,由我校徐兴国老师执教的《‚山‛字变形》书法课,获得一等奖。近来,学校师生书法练习成效明显,三名教师参加了省中小学教研室组织的江苏省首届中小学教师书法、篆刻作品展览。数十名师生在市区级举办的师生书画比赛中均获各级奖项。

加强特色建设,将‚勤真‛文化引向纵深应用于学校课题研究中去。为使二适‘勤真’文化的书法教育向纵深发展,放大效应,真正构建‚以书载道、书道融汇育人‛具有特色的书法教育教学模式,达到‚一笔一划写好字,时时刻刻勤练字,一生一世做真人‛的理想目标,真正形成鲜明的书法教育教学特色文化,我校申报的‚基于二适‘勤真’文化的书法教育校本研究‛课题,已列为2013泰州市‚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该课题的研究将有效地与完美学校的建设相结合,与书法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与创建书法特色学校相结合,以提升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工程。在全面深入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我们可以就地取材,挖掘地方文化资源,找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结合点,创建一校一品、一校一主题的特色文化,使校园文化百花齐放,更加丰富多彩。

(泰州市姜堰区兴泰中心小学

陈大祥)

篇2: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姜昆创办网战,还是缘于20年前让他铭心刻骨的一件事。80年代初,Bob Hope来华演出,姜昆来垫场,英若诚做翻译,演出很成功。后来,Bob Hope参观天安门广场,中外记者云集在他四周。有人问Bob Hope有什么感想,Bob Hope说:“我站在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上,没有一个人认识我。”当时全场哄堂大笑。这个场面却刺激了姜昆,他认为世界著名的喜剧明星说了这样一句话,可谓是一个悲剧。从那时开始,“把中国的欢笑洒向世界,把世界的欢笑引进中国”的想法就在姜昆脑中扎下了根。后来,姜昆了解了互联网,就认定,互联网可以帮助他实现这一想法。

日前,在北京姜昆的办公室里,记者就企业文化等有关问题采访了身为昆朋数码有限公司和北京昆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理事会主席等职的姜昆。

企业不论大小,都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通过员工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记者:创办网战,让人们不仅认识了一位能用嘴说相声的姜昆,还结识了一位能用网络“说”相声的姜昆。“昆朋网络”在创建一年后,就在美国建立了服务器进而登陆北美,实现了“把中国的欢笑洒向世界,把世界的欢笑引进中国”的目标。从相声表演艺术家到网络企业家。您这条曲线救“笑”之路还算平坦。那么网络就真的能够带领相声走出困境吗?您认为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姜昆:当初创办网战,并没有太多的商业考虑,纯粹是为了将相声艺术发扬光大。因此在创建之初,我就非常明确地给自己的网站进行了定位,它不是门户网,而是一个信息源。什么是信息源,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大数据库,网站将来的方向之一就是出售信息源。

要说“网络带领相声走出困境”多少有些夸大了网络作用,但至少可以起到推动与普及作用。我最近正在着手写一个网络相声,题目就叫,《姜昆.com 》。

记者:您现在具有多种身份,但我对网络企业家这个头衔更感兴趣。您是如何管理这个企业的 ?贵公司的企业理念是什么?企业员工如何将企业理念在实践中休现?

姜昆:我对公司是绝对控股的。比较50%要多的多。如果说相声是我的农村儿子,网络就是城市儿子。后者可以好管呀,因为懂得太多,比他爸爸知道的太多。所以创办之初,就要立下规矩。

我认为,企业不论大小,都要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并通过员工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我的企业理念是六个字,即:实际,实事,实效。我认为互联网讲故事的风气与历史时期巳经过去,要面对现时,做实际事。而“实事”,就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对那些不切实际,遥不可及之事绝对不做,有些事即使概念好,但暂时达不到要求的事也不去做。强调“实效”,是一个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关键所在。我反对盲目做广告,不求实效,乱“烧钱”。我的企业员工也是在实际工作中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去做。对每个员工都有量与质的要求,完全按企业管理去要求。

企业文化因社会制度不同而不同;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的成败,但不起绝对作用。

记者:企业文化对成功的企业意味着什么?企业可不可以没有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会成功吗?企业仅仅盈利是否意味着成功?您认为何为企业文化。

姜昆:一个成功的企业就一定是盈利的,盈利就意味着成功。而所有成功企业都有其文化在起作用,但文化概念有所不同,我认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企业文化会不同。比如,黄色网站全盈利,但那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企业文化在起作用。每个企业的成败,都是其企业文化在起作用。每个企业的成败,都与其企业文化有关,但任何夸大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由于企业文化是对人的一种价值取向的统一,而一旦出现价值取向的失误或操作误差,其产生的效应绝不仅仅是一次失误本身所造成的,其导致的将是一次信任危机,而信任又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所在。我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一个“魂”,体现在人身上,就是活灵活现的真人,否则是行尸走肉。你看我们这个企业,各部门有多活跃,总是人气旺盛,这就是“魂”附体了。

文化人办企业应与文化内容有关,在经营中更要突出企业文化特色。

记者:无疑,盈利与发展是企业的目的,而企业形象对名人办企业是否也举足轻重?当两者发生冲突时,怎么办?名人办企业与其他人办企业有什么不同,您怎么看大量演艺人士办企业?

姜昆:企业文化和市场营销的作用对象是不同的,但其运作的机理也许是相同的,其目的都有在于对人们心理的影响,并产生统一的价值取向。其区别在于企业文化是对员工价值趋向的统一。

名人办企业尤其看重自己的企业形象,个人行为一定要服从公司利益。名人办企业要过两大关,第一要真办。现在有的人借名人之名办企业,而名人对企业却不管不顾,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人办企业。

我对自己的公司全身心地投入,我掌握着公司的一切方针政策,因为一步错,就会满盘皆输,来不得半点马虎与放松。但是名人办企业也有难处。当有关部门或企业有合作意向时,对名人办企业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不肯轻易给钱,给政策,只有见到实际产品,才肯合作。第二,就是利益分配。有些人投奔到名人门下,是认为名人有钱,希望多从这里赚钱,这往往是那些本事不高之人,而有本事的人不肯来,以为一山容不下二虎,来到名人企业中,难以发挥其所长,这是目前名人办企业面临的主要难题。

至于大量演艺人士办企业的问题,要看他或她是否真正在办,我对文化人士开饭馆,办小店有看法。我认为,文化人办企业就要做与文化有关的内容,在经营中更要突出企业文化特色,还要有明确的企业经营理念。

企业文化会随其发展而有所改变;企业文化必须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并为其摇旗呐喊。

记者:如果一个企业其业务范围与文化人士有关,是否就是具有了企业文化,其本质有什么不同?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与理念是否从一而终,是否会随企业壮大而改变?这种变化对企业发展会起什么作用?

姜昆:如果一个企业其业务范围与文化人士有关,还不能说是有了企业文化,要看这个企业的文化价值取向。文化人士仅仅是这个企业的业务范围,而不是企业的“魂”。我认为,企业文化会随其发展壮大而有所改变。这是因为,一个企业的发展周期,包括创业期、成长期、成熟期,其作用和内涵是不一样的,企业文化必须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并为其摇旗呐喊。

在创业初期,企业文化也许就是企业领导人的文化,其文化的价值取向就是领导人的价值取向。进入企业发展的快速成长期后,创业初期的企业文化会产生两种结果:一方面是企业领导人个人影响力不足以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创业初期的企业文化会产生抵抗力。目前我们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理念已经深入到每个员工脑中,并成为规范其行为的主要准则。

篇3: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立德树人融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国家对高校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 为扩大高等教育资源, 国家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 举办独立的学院,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至今, 全国25个省市举办独立学院就达300多所, 独立学院的学生数量占到了高校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 其快速发展对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的招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独立学院校园建设也因此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一) 是独立学院提升其文化意蕴的需要

随着全国各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而连续多年应届高考生的人数的持续减少, 独立学院的生源危机问题也日益凸显, 独立学院间的生源竞争也更加的激烈, 如何提升独立学院的文化意蕴和竞争优势, 成为各个独立学院关注的重点。

独立学院不仅要有现代化的楼堂馆所和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等硬件设施, 更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能展现自身办学理念、精神信念、学术风范、文化底蕴等软件设施, 而软件设施中最重要的就是独立学院的校园文化。因此, 独立学院将立德树人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可以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实现自身文化意蕴的提升。

(二) 是独立学院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独立学院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德育文化是和谐文化的根本, 哲学家海尔巴脱曾说过, 道德一词足以说明教育的全部目的。哲学家洛克也说过, 教育的目的最有价值的、最难的一部分是德行。这足以看出德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精髓就是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协调学生的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 使德育工作既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也能满足学生的个人愿望, 从而实现和谐德育的目标。另外, 和谐德育也应该采取人性化的教育方式, 很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有利于创造健康、向上、高雅的校园环境, 更有利于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

(三) 是独立学院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的需要

2007年10月16日, 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记者招待会上表示, 要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整个教育的最重要的工作。强调说, 推进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 就是要使学生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问题, 导致学生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高考科目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类课程的学习, 进入大学后, 这些学生又因找不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致使其人文知识匮乏。

二、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与面临的问题

(一) 价值取向多元化趋势明显

随着改革开放, 西方的腐朽和资本主义价值观向中国渗透, 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正在从一元化日益走向多元化。金钱主义、权钱至上、权钱交易、官本位思想成了一部分人的主流价值观。大学是海纳百川和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 也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中不断前行。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多元文化影响越来越大, 甚至会对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由多元文化所滋养的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发展趋势亟待去研究。

(二) 网络媒体的作用越发突出

如今社会, 网络媒体作为即广播媒体、纸质媒体、电视媒体后的一种新的媒体传播方式, 也是目前大学生应用最广泛的媒体。网络媒体除了具有很好的开放性以及很高的信息共享度、便捷检索性和互动性、极强的互动性、运营成本低廉等正面作用外, 其也存在信息不尽准确、随意发泄不满情绪等负面影响。网络媒体平台使大量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导致他们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时间减少, 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参与文化体验的机会, 弱化了学生明辨别是非的能力, 容易受其迷惑而盲目信从。在情感和内心世界高度依附于虚拟的网络世界, 极容易产生情感上的焦虑和孤独。这种由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文化发展趋势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三) 与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

大学社会功能的体现在于做到“培养人才、钻研学术、沟通精神、教化社会”, 独立学院作为应用型高校, 是培养区域人才的主阵地, 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理论知识, 又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独立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面向经济社会, 融入市场, 紧扣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需求, 从工程实践、岗位实务出发, 加强实践教学, 将教学拓展到教室之外, 在广阔的社会天地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运用理论和技术解决问题并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这样独立学院必须与当地经济社会发生广泛联系, 互相促进, 互惠共赢。因此, 独立学院要努力营造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氛围, 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立德树人视角下,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

(一) 以先进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中之重。努力将德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因子, 以其独特的精神特质和文化魅力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二)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和旗帜,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科学发展观的性质和方向, 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是构建和谐校园和提升高等教育内涵的需要, 又是提高高校核心竞争力和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开展的强有力保障。因此,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地位不动摇,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 才能保障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 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意识和娱乐活动, 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 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浓厚的学术氛围对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独立学院有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在竞争中才有优越性。尤其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学风、教风、工作作风的“三风”建设。通过教师的学术精神与学术思想去影响并带动学生, 真正承担起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的重任。充分发挥各自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 提高青年学生普及率及满意度, 从而充分发挥好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

(四) 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校园内外多元文化连接的桥梁, 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要求独立学院办学与就业市场实现零距离对接。这就决定了“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强校企合作, 构建独立学院校园内外多元文化连接的桥梁, 形成明显企业特征的校园文化。校企合作的校园文化从物质、精神、活动等不同层面来帮助学生, 让学生形成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健康的职业心态, 坚定的职业意识与信仰, 了解行业质量标准和先进的企业理念, 对职业技术形成正确的态度倾向、价值判断和行为反映。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 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德育为先, 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建设的效果决定着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因此,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倡导时代文化主旋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为我国培养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应有的贡献。

摘要:独立学院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分支, 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综合型应用人才, 从独立学院走出的学生的道德素养、精神面貌、价值观念对我国社会和全民的素质有着重要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 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 明确了“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文章将指出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将立德树人融入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立德树人,独立学院,校园文化,重要性

参考文献

[1]于淼.立德树人视角下应用型高校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以长春工程学院为例.长春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3 (2) .

[2]王玉荣.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2010 (30) .

[3]张静.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探索[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0.

篇4: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教育管理者有足够开阔的文化视野,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冼夫人文化能否进校园,能否融入校园文化中,与教育管理者的文化视野、文化价值观息息相关。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认为,校长的价值观对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些名校长的办学思想和才能注定了学校的发展和成功,如蔡元培之于北京大学,竺可桢之于浙江大学,张伯苓之于南开中学。他们独有的人格魅力、办学精神和理念,成为学校发展中永不消退的基因。

不难看出,冼夫人文化处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什么位置,与教育管理者的校园文化建设决策密切相关。要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去,教育管理者特别是校长责无旁贷。建设怎样的校园文化,教育管理者、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路,要以足够开阔的文化视野探索出一条清晰的路径,而不是人云亦云。现时不少学校没有独特的校园文化,与教育管理者、校长的文化短视不无关系。

事实上,茂名滨海新区教育部门早在一年前就已经着手推进冼夫人文化进校园一事,并且已经在全区中小学铺开,他们通过开展“冼太文化走进校园,学生走进冼太故里”系列活动,进一步学习和弘扬冼夫人精神,真正让冼夫人文化成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的航标,成为学校师生的精神脊梁,成为支撑学校长远发展的精神动力。正是教育管理者具有了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的文化视野以及科学的决策,冼夫人文化才真正进入了滨海新区中小学的校园。

二、一脉相承的文化制度建设,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保障

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制度保障,以及学校每一任管理者对校园文化制度的认同与坚持。校园文化建设制度贵在一脉相承,一种文化机制一旦得到了延续,势必会产生长期效性,校园文化就能够积淀,校园文化也能够得以传承。

在此之前,茂名市校园文化建设没有给予冼夫人文化相应的地位,有历史的原因。一是以前冼夫人文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在文化界得到相应的研究与肯定;二是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做法没有得到重视;三是熟悉冼夫人文化的教师少之又少,即使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心植入冼夫人文化,也是有心无力。但是,冼夫人文化今日之地位已经远非昔日可比,冼夫人文化正迎来进校园的最好机遇。冼夫人文化能否生根发芽,并且成为校园文化的旗帜,需要有一脉相承的校园文化制度作保障。

任何有着自己文化烙印的校园文化,都不可能生成于一朝一夕,都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结果,这就需要校园文化建设制度具有传承性。一是明确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稳定性与长期性这一重要属性;二是不能把冼夫人文化进校园作为教育政绩,淡化政绩观;三是校长要明确自己只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接力者。

三、学科渗透,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

一种文化能否在校园落地生根,在于这种文化能否为人所理解,能否为人所接受。冼夫人文化虽然贵为优秀的本土传统文化,但即使在其发源地滨海新区,也并未完全为人所熟知,因此其即使进入了校园,但是离真正落地生根还差很远。要使冼夫人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通过学科渗透不失为可行的办法。

(一)通过班会课普及冼夫人文化。班主任可通过班会课普及冼夫人文化。可充分利用好校本德育教材《巾帼英雄冼夫人》,按要求开设课程,安排专人授课(主要是班主任,以班会课的形式进行授课),课程设置及教学实施情况纳入学期教育教学常规检查内容,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及相关竞赛活动。这些做法都有利于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

(二)通过语文课渗透冼夫人文化。语文课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理所当然地承担起传播冼夫人文化的责任。当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安排学习冼夫人文化的内容。例如,小学语文课堂主要以讲述冼夫人故事的形式来宣扬冼夫人爱国爱民的思想;初中语文课可以通过观看纪录片《冼夫人》,分集进行讨论,以观后感的形式作文,把自己对冼夫人思想的认识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理解冼夫人文化的内涵;高中语文课可以讲授《隋书·冼夫人传》,既把冼夫人的传记作为文言文学习的文本进行字、词、句的学习,又可以学习冼夫人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团结精神和改造社会精神,能够促进冼夫人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

(三)通过历史课品评冼夫人精神。作为历史人物,冼夫人已经拥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她的地位具体怎样,学生也许还只有朦胧的认识。这时,可以通过历史课,以品评冼夫人历史功过的形式来解读冼夫人。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冼夫人与其他历史名人进行比较品评,从而加深认识冼夫人文化的内涵。

通过不同的课程,学生将会全面认识、深刻理解冼夫人文化的精辟内涵,不断推动冼夫人文化进校园的脚步,从而达到将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去的目的。

四、激发教师激情,是冼夫人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方式

“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学校文化建设必须尊重教师的主体性,焕发教师激情,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学校文化的变革实践,应该成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为。”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孙惠玲说。

用时髦的说法,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更需要得到教师群体的支持。一是进一步宣传冼夫人文化,将冼夫人文化置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冼夫人文化,提高全体教师对冼夫人文化地位的认识。二是采取多种形式,使教师自觉参与学习、宣传冼夫人文化,激发他们的文化激情,如开展教师征文、演讲比赛、书画比赛、专题讲座等。三是评选冼夫人文化使者,通过冼夫人文化使者来进一步宣传冼夫人文化。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钱源伟谈说:“学校文化即学校存在的方式,学校成员的生活方式。学校文化是一种工作生活习惯。”只有教师将冼夫人文化视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冼夫人文化才能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篇5:将节约理念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全民节约,共同行动”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因为最近在报纸、电视等各种媒体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或听到,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发出的号召。

众所周知,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它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质。荀子在《天论》中就曾提出“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孔子把“俭”和温、良、恭、让同视为重要的德目。同时节约也是我们华夏文明之所。

细节也许很多人都熟视无睹,但在家里我们一定能够做到随手关灯、关水,甚至连购物的塑料袋,我们会将它再利用为垃圾袋,而不是随手丢弃。但我们为什么在公司却忽略了这些呢?关键是我们没有将自身真正融入到企业中,没有将节约形成一种理念。滔滔江河汇于细流,巍巍高山起于垒土。在日常工作中,或许我们的一个举手之劳就能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我们的小节约就能形成企业的大节约。

讲到这里让我想起曾经在报纸上看到的一篇关于韩国三星公司的报道,说三星公司每次开会前总是贴出告示,告诉与会者一秒钟值多少钱,然后再乘以开会时间,就是开会成本;在抽水马桶里放三块砖,以节约冲水量;笔记用纸正面书写完后,反面再作便条纸使用,等等,这样的事例在三星公司数不胜数。从微不足道的公司用水、笔记本用纸,到公司的交际应酬、工作,乃至开会的时间都倍加的节约和珍惜。偌大的一个世界性知名企业,还在乎这沧海一粟的浪费吗? “聚沙成塔,积水成渊”,可以说正是由于三星公司员工的这种节约意识,才成就了公司今天的辉煌。同样作为企业的员工,我们是否也应该向他们学习借鉴呢?

篇6: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作文教学之中

李场小学鲁艾二

根据教学原理我们知道,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实际上就是“观察、思维、表达”三者能力的结合。因此,我们要将传统文化融入作文教学中,认真训练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人文素养、思维能力方面发挥语文学科应有的作用,尽到语文学科应尽的职责,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技巧,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一、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

观察是作文的基础。其根本目的是获取输入信息的表象材料。形成表象材料的源泉有两个,即直接观察(即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间接观察(即对书本等画面的认识)。由此,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和有事可写,就必须提供给他们比较多的表象材料即生活知识的积累,书本知识的积累和情感体验的积累。为此,我采取许多方法增加学生的表象材料,1、组织学生随着季节变化观察校内外环境、植物、日出、日落等现象的变化。如春季,面对柳枝抽芽,我们会情不自禁地吟咏出柳永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经典诗句。学生面对此情此景,在身临其境中,顿悟诗句深刻含义,体会出诗人作诗时的细腻感情。这样,既培养了孩子审美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给学生安排赞美家乡、赞美大自然,反映地方特色、民族风貌、民族文化为主题的板报、手抄报,比如《端午节的风俗》手抄报、《中秋节习俗》手抄报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审美情趣。三是要求学生主动跟随家长外出游玩,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历史博物馆、历史遗迹,收集整理址、革命胜地或走亲访友,并写出游记,获取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四是要求和布置学生观看少儿电视节目和军事、文学、戏曲频道,培养学生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五是组织学生集体和个人订阅报刊杂志,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和了解获取传统文化的信息和渠道。六是寒暑假制订具体监督检查措施,落实30万字阅读任务。七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大量进行写作练习。大量的阅读观察和生活积累,使学生具备了充足的输入信息,奠定了学生选择材料的基础,达到了巧妇不为无米之炊而发愁的境界。

二、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

把观察获得的信息材料,经过选择、组织、加工、组合等制作,最后在大脑中形成一篇能表达自己看到或听到或想到内容的腹稿,这就是对输入信息的处理过程,即选择,组织材料的过程。为此,我编制了一些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模式。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你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吗?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让学生自命题目撰写作文,并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看《屈原》、唱《橘颂》、吟诗词、赛龙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实践学会思考,学习写作,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写作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另外,家乡的一草一木、一桥一亭以及乡风乡俗、乡亲乡情都是学生作文的训练的绝佳题材。通过寻访,让学生读出在家乡这部书上的沧桑意蕴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可以叩访家乡先贤,了解先贤们的成长历程、奇闻逸事,把收集到的资料写成一则则小故事,既可以励己,又可以励人;可以寻觅家乡的古老建筑,一座石桥,一座清真寺,一堵残墙,山头上的烽火台,都可能蕴涵着一段故事,它们的名号、建筑风格都是可资探寻的内容,通过探索、发现,进而叙写,激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考究家乡村名、路名的来源,感受时代的变迁和世事沧桑。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表达能力训练

通过口说和书写的方法,把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就是输出信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的健康,语言的丰富,表达技巧运用的恰好成为重要因素。我们通过用诵读、说讲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但要做好它却需要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学生诵读《三字经》,《论语》等耳熟能详的经典篇目。利用晨读,课外活动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这个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告诉学生要学会推己及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让学生懂得了见利要思义……传统经典作品是集文学、哲学、历史于一体的,她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同时,采用说一说,讲一讲的方式,以成语或歇后语为载体,引导学生编写故事,既是一个很好的作文训练内容,又是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好机会,而且由于时代变迁,又会使歇后语、成语赋予新的内涵,闪耀着现代孩子的智慧和光彩,激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篇7: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一部分,与经营、生产、管理、改革等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和工作到位,形成各地市公司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员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在推进过程中,认真抓好深入宣贯、精心规划、典型示范、持续实施四个环节,创新活动载体,广泛、深入、扎实地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为促进公司和谐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加强领导深入宣贯全面推进

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建立机构,强化领导。成立了以公司经理为组长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进领导小组,并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认真制订《合肥公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内容、保障措施等。坚持每季度对各示范点检查指导的工作制度。各部门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订方案和措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有效地开展。

1、采取多种形式持续深入宣贯。由公司领导牵头组成宣贯组,深入各部门进行宣讲,各部门负责人结合实际进行宣贯。宣贯组制作《企业文化手册》,确保员工人手一本。公司本部和所有部门办公区域张贴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海报、印发学习资料、举办企业文化演讲比赛、企业文化知识竞赛等。

2、在深入宣贯的基础上,掀起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潮,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公司各部门要分别制订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要结合实际,精心规划本部门的企业文化建设,既要有近期目标,又要有长远规划,目标需明确,措施需有力。尽快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二、深度融合典型引路创新载体

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实践,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更富思想性和人性化,更具时代特色和人文精神。我们把移动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把“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的价值观体现在员工的意识里,凝聚在服务客户上,固化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中,突出以人为本,以顾客为焦点。

一是公司领导班子落实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不断增进班子的团结,提高整体功能的发挥,增强号召力和战斗力。通过该制度的落实,更及时、更主动、更直接了解掌握员工的思想状况和反映的问题,使之快速解决在基层,或反映到公司而解决,成为更好地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激励斗志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要求,使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是通过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如为了确保营销服务工作有效运行,深化了企业内部制度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修订任务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明确了公司与各部门的责、权、利关系;其次,在围绕加强营销服务管理工作中,对新营销服务指标要增加激励管理办法。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采取典型引路的方法,抓示范点以带动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整体推进,规范推进。典型引路,学有榜样,为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条件,充分发挥示范单位的导向、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全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地推广示范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各单位以先进部门为榜样,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同时我们还需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着力于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为愿景,夯实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三、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取得成效

以员工为根本,坚持把员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如,为员工提供发展的空间,在企业内部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氛围,使员工觉得有奔头,自觉地将自己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我们开展了全员职业生涯设计活动,启动员工培训机制,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实行竞争上岗,产生了积极地效应。

通过对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宣贯,逐步使员工达成了理念的共识和价值观的认同。有效地统一了员工的思想。正是精神文化的强力支持,形成了团队精神和团队力量。作为员工个体,积极性更高、凝聚力更强、价值观更趋一致;作为公司的不同团体,大局观、整体意识更强,服从调配、互相支援、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表现得更自觉、更主动、更充分。依靠这种团队力量公司可以完成了大规模的经营生

产任务,能创造出一项又一项的一流的业绩,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8: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实践又服务于企业,它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具有特色和人性化。而且,在一个企业中,最活跃的组织是班组,它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企业各项工作的践行者。企业科学的管理制度、战略规划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都要靠班组去贯彻落实。因此,班组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班组整体素质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同时,它还决定着后备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班组建设不仅仅是基层班组的一项工作,也是整个企业做好发展、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石,是企业战略实现的关键,齐抓共管,合力推进,自觉抓好文化建设,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班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

1 企业文化对班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提升素质的系统工程,也是企业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所有员工共同遵循的基本理念、价值标准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1]。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业技术的竞争,更是包括特色优秀文化在内的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因此,班组作为企业里的小单位,只有通过理念的制度化、具体化、长效化,不断创建特色班组,将班组愿景、班组理念融入班组成员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之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班组文化,才能有利于统一员工的价值观,有利于营造尊重知识、建立正确的工作导向;有利于促进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建设一种使卓越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2 煤矿企业班组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目前,随着煤矿企业不断转型发展,班组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由于以往对班组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很多人表现出不积极、不理解以及不支持的态度,认为班组建设是管理者的事,自己只要将工作完成即可,完全忽视了制度、行为规范的建设管理。更有一些煤炭企业在班组建设方面,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完全没有全面、深入、持久的创建计划、目标和安排,纯粹为了应付检查,正是这种思想和行为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很多隐患,后果可想而知。我们都清楚地知道,作为煤炭企业,搞好班组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班组的安全管理。认识上的模糊及不重视,对于煤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同时,由于企业用工制度的改革,使得部分煤矿一线班组员工队伍结构发生了变化,多年来主要招收的是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员工文化水平和素质相对偏低,自身学习力相对较差,因此造成班组素质的整体偏低,这与煤矿企业不断更新发展的新技术、新设备不相适应,造成很大反差。因此,必须克服种种认识上的误区,从思想教育入手,认真分析、思考、引导员工,及时转变班组建设的态度,变消极为积极,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 做好煤矿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安全产方针政策、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程制度、现代安全管理、安全措施、安全教育、安全效益、安全减灾、安全道德、安全环境。

2)积极做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宣传动员。心态安全是班组安全建设的前提,只有心态和思想上安全,才会行为安全,为什么多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就是没有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因此,要把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创建活动贯穿于日常工作生产之中,使员工无论从思想上还是行为上都真正树立起从细微处做起,针对每个环节、工序、岗位,明确应注意的问题,识别不安全因素,使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有效动力和保障。

3)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给予班组安全管理更大的自主权。首先要制定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规划,不断完善各种班组建设工作条例和考评标准,以制度来约束规范,坚持以制度细化安全工作[2]。同时,将安全绩效考核、安全监测、责任分解、事故处罚权限逐步纳入班组管理范畴。将安全管理重心下移、关口前移,发挥各个班组的主观能动性,减少安全投入,真正使责任落实到人头,促使企业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4)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提高班组员工队伍素质。作为煤矿企业,首要任务是搞好安全工作,大部分事故都是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煤矿企业班组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培养班组员工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将安全管理理念逐步融入到每一名员工心中,使得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管理,促使班组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班组长更是有义务和责任认真收集整理各类报刊、安全学习资料、安全规章制度、员工发言心得等内容,不断丰富提升班组文化建设内涵。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教育,可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积极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术问答、安全技术比武等安全文化活动,从而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员工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5)细节管理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行动是保证细节落实的关键,这也是职业化工作态度的体现。对细节的理解和重视再多,如果没有行动,也只能是“竹篮提水一场空”只有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真正行动起来,落到实处才行。因此,首先开好班前会,以及每周召幵的工作例会,认真总结当前存在的问题,安排工作,了解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个性、共性、局部以及整体的问题,坚持班前、班中、班后不断线,因人、因地、因时去跟进,跟进班组各项工作的始终与此同时,还有培养和选树出一批懂理论、业务精、善创新的职业化团队,对各区队、班组中的技术大拿以及成果创造者进行奖励表彰,充分发挥各类模范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4 结语

总之,建设班组文化是搞好企业安全产的必由之路,唯有不断探索创新,从思想、制度、行为处着手,做实做细,企业才会最终实现和谐健康发展的目标。

摘要:介绍了企业文化对班组建设的意义及现存问题,并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文化,班组,建设

参考文献

[1]向亚云.如何做好现代班组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篇9: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与培育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师生们共同创造的校园各种文化的形态的总和,有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才能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增强中学生内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力。

第一,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方面内容构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帮助青少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学教育的重点任务。其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道德文化建设,践行核心价值观是实现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的健康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中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导向的过程规律,构建系统的引导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青少年学生所有价值内核,外化为学习生活的行为习惯。

第二,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现实条件。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内在的感召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增强中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心感悟。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认知导向和熏陶感染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能绕开强制甚至意识的障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向学生潜在地传导正确的思想、规范和价值标准。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个体发挥熏陶作用的同时,还通过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等日常交往活动向周围扩散。在学生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品格会传播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培育社会“大环境”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中学是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的专门机构之一,肩负着思想教育、塑造品质、培育人才的重大任务。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的中学校园文化,需要以明确的指导思想、成系统的建设措施、有成效的制度保障来进行。

一是以培育精神为重点,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青少年情感丰富,喜欢独立思考,讨厌空洞的说教。培养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从人文的角度结合他们所处的外在社会环境和内在心理环境来考虑,激发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动机,让外在的引导转化为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主追求;其次,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包容丰富多样的校园流行文化,营造百花齐放的校园文化环境。为此,一要尊重建设对象——青少年学生的地位,使校园文化建设形神兼备。校园文化建设通过舆论引导、理论武装、精神塑造等一系列有形的具体措施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优良的环境氛围来熏陶学生的心灵,养成他们良好的品性,使青少年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饱满的生活热情。二要遵循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律,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隐性德育功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渗透,以特有的“象征符号”潜移默化中向中学生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规范和标准,由显性向隐性文化渗透。

二是以特色教育活动为抓手,实现知行相统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促进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知”与“行”合一。唯物论指出,理论来源于实践。要导引青少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引领青少年学生的现实生活实践、思想的主流变化和正确面对成长各个阶段的实际问题。鼓励青少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及个人带来的巨大存在意义。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学校应为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平台。

为此,一要以中学生党校、团校、理论、文艺社团为依托,进行思想文化教育实践,开展符合青少年年龄心理特征并饶有趣味的时事理论研讨会、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同时组织他们参观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伟人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要以重要纪念日、传统节假日为契机,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培育实践活动。通过经常化的制度措施,围绕节假日、纪念日、事件蕴涵的重大意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把办好校园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和年级班级的小型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社团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活动向学生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沉淀于学生的深层次心理结构中。

三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打造网络文化新亮点。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校园各类刊物等媒体在学生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信息传播、社会舆论引导的强大载体。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普及仍要依靠校园传统媒体这块主阵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形成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舆论强势。另一方面,手机、电脑网络等数字新媒体对学生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成为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以及对外交流的重要手段。为了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特点,中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和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蕴含的价值理念融汇到一系列具体的数字教育活动中。第一,积极利用网络传媒力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宣传和舆论引导。办好集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班级网站,贴近学生要求与实际生活,创新网站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中,提高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悟力、理解力和执行力。第二,迅速发展的手机微博、微信已经在校园学习环境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学校、家长、学生三方设立的微博微信,进行三者之间思想信息的交流与沟通,提供三者互动平台,了解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并灵活有效地实施教育,让青少年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学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篇10: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固化于制——将机关文化融入到工作机制中

机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切实改进机关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这也是进行机关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必须将“学习探索、务实创新、团结和谐、高效廉洁”的机关文化以制度加以固化和规范。近年来,我们已经探索制定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如坚持理论学习,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参加全委集中理论培训为手段,积极开展对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先进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养。不断探索国资监管工作和企业改革发展的发展规律,创新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方式,积极完善国资监管法规体系;建立国有产权交易制度,规范产权管理;引入EVA考核制度,不断提高业绩考核的科学性;积极推进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通过定期开展各项活动,营造和谐的机关氛围等。今后,还应当进一步将国资委机关文化融入到工作机制中,尤其是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使机关文化在工作中得以固化。

总之,初步形成国资委“学习探索、务实创新、团结和谐、高效廉洁”的机关文化,只是我委机关文化建设的第一步,只有进一步诠释文化内涵,构建文化制度,开展文化活动,加强厅局指导,才能使国资委机关文化建设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篇11:将地方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摘 要: 结合当地民族特色,将本土传统文化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文学艺术欣赏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把民族民间艺术融入课堂,让学生初步了解本土深厚、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底蕴,达到初具欣赏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加强德育素养以及对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意识,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间艺术;文学艺术;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

一、美术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崇尚伦理道德、注重人文理性、强调和谐观念、倡导忧患意识等等,学习和研究民族传统文化,继承、弘扬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对国民全面素质教育的培养,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整合资源。就学校教育来说,不要只图追求所谓“高大上”艺术层次为目的,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因材施教才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所以艺术教学内容的范畴不能局限于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教材。既然实施新课改,就要灵活、科学变通教学观念。挖掘本土特色文化,多渠道搜集素材,全方位整合资源,编成校本教材融入到教学中去,让学生感受到浓浓民族风味,朴实的习俗,更加贴近生活。就我在以往教学中亲身体会,如果单一地灌输固定教材理论知识,这种周而复始教学模式定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产生排斥心里和厌学状态。除了教材内容之外,我充分利用本土民族文化资源,将平时搜集的素材系统归类、整合后融入到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情趣。这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保护和学校德育、美育来说是一项双赢的结果,它既能使学校教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又能使乡土传统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各个民族、各个地域有着不同习俗,生产生活方式存在大的差异,所以中华民族文化种类繁多、寓意深邃、内涵深厚,自成体系。如把民间艺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就能丰富使教学资源,促进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调动学生积极性。

教学理念更新并不是一味去追赶潮流而彻底抛去古老的、经典的传统文化,在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的同时,还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优良传统。地方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文化的积淀。理解、学习掌握民族传统基础知识,是对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继承和发展的关注,也是我们进行树立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教育的需要。传承民族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让它世世代代源源不断传存延伸。

传承和保护。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教育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就艺术教育来说,地方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一堂好的艺术欣赏课,能够让学生受益匪浅,并且感受到艺术无限的魅力。课堂上,我利用多媒体大屏幕一边展示图片、视频给学生欣赏,一边以导游的身份作解说,引领他们的视野进入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场境、美丽的大自然以及纯朴人文景观之中,结合乡土特色资源(文物古迹、山水田园,民风习俗)展现在眼前,多彩的风情,纯朴的习俗,一幕幕如身临其境的画面让他们产生激情,感到舒心、欢快。

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将本土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引入美术教学中后,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有丰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感受到本土的亲切,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积极性。每上一堂美术课,学生兴趣高涨。

地方节日文化、婚俗文化、丧葬文化、古迹、民间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等蕴涵的人文思想、传统观念能给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艺术、语文、历史、体育课提供很好借鉴与启示。结合高中新课改教育理念,让学生全面了解民族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提高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将民族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本地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缩短课程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保护少数民族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动意识,以实际行动担当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

我相信以乡土传统文化作为地方教育教学的突破口,开发和利用好当地的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必定会给农村教育开辟一条地方特色与民族特色相结合的新发展道路。通过教学平台,不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而且促进他们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发扬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引导具有重要的、深远的意义。

二、文学篇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者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

在乡土美术欣赏的氤氲氛围中,我们的基础教育有了良好的沃土。

艺术与诗歌。艺术欣赏可与语文教学诗歌鉴赏意象意境有着紧密联系,题干强调:这首诗的某联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氛围、场景、图景)?者必须有生活作基础。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必须找到意象,高大上的东西学生不知道,到你说美术课上见到的,生活中见到的,学生很快就会找到答案,找到意象,引导他们把这些意象叠加组成画面,引起情感共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观察生活中的真实美,上升到艺术欣赏中的艺术美,才能达到生活和艺术的和谐统一。艺术欣赏不但与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描写、烘托、渲染有紧密联系,还可以教会你在生活中穿衣打扮、布置家庭装饰美化生活环境。

艺术与共鸣。文学艺术是一家,能领会:“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踏花归去马蹄香”、“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定能理解诗歌蕴含的美,能悟出诗歌中孤高的境界,这与艺术欣赏密不可分,艺术和文学的美是需要情感共鸣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洒满落日的黄昏,一位画家凝神天际感慨万千……

画家:今天多美的晚霞,明天定是艳阳天!

妻子:哦,好,明天我话晒被子!

呵呵,大跌眼镜了吧?再看看那个用苕帚蘸了白石灰刷敦煌飞天壁画的王圆录,那个可恶又可伶的王道士不懂艺术为何物,难道政府、政府官员也不懂?

用高大上抽象的语言表达问题,我们这乡土气浓浓的群体可能不理解,但用带有乡土气息的意象作例子,懂!这就是民间艺术与文学艺术达到的统一情感上达到的共鸣。

我们教育的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关系到整个大环境的综合素质,关系到我们后代的综合水平。教育学生学会爱美、欣赏美,用艺术的眼睛看世界,我们的生活才会充满阳光!

上一篇:开培训班方案下一篇:我野蛮的父亲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