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企业文化范文

2022-05-31

第一篇:融入企业文化范文

如何融入企业文化

上班:融入企业文化

进入公司的第一天是你正式接触公司文化的开始,也是你“从零开始”学习的起点。公司的氛围,主管的作风,同事的特点,是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需细心体会,以融入公司的大环境。

新员工在第一次接受正式培训时,培训人员就会对公司文化进行具体的介绍。公司概况的介绍是个具体的数学公式,把它运用到解题过程中才能充分理解。所以员工要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靠悟性去进一步的了解。培训时有机会到不同的部门从事不同的岗位,对整个公司的操作流程甚至运作模式都有所把握,这是你展示你的学习能力的时机。

培训的目的是让新员工获得技能。大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在实习时是对社会的初步了解,进入公司以后工作所需的技能是要完全靠自己去练习的。培训提供了极好的缓冲期,新进大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进行观察和思考,提出疑问,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地融入集体。

主动对刚开始工作的大学生极为重要。主动地加班是司空见惯的。多花点时间去熟悉手头的工作,多做点调研以熟悉市场,是新员工的可塑性的一个表现。特别是一些时间相当较自由的工作,新员工们更需要呆在办公室,一方面让同事知道你的确在努力,另外遇到难题与他们交流比较方便。

主动地向同事、主管请教是新员工被接受的有效手段。一进公司便使自己表现出无所不通,会让周围同事把你当作个狂妄自大的人,认为你缺乏团队精神。实际上新员工总是会遇到问题,需要和同事商量。每解决一个问题,你和同事的关系便进了一层。孤军奋战的人在公司里是不可能有立足之地,只能让一个人在单位里逐渐地孤立起来,而无法融入整个的集体。

超越工作范围是员工主动性最突出的表现。职业顾问作出总结,雇员不会因为仅仅干好了本职工作就能得到提拔,得到提拔是因为他们主动出击。进入别的员工没有开拓的新领域,努力拼搏,取得一番成绩,这就是你在公司的地位被确立的资本,同时使你获得升职的机会。但是开拓新领域时你必须拼命,没有谁指导你,大家都没有过这方面的直接经验,你摸索的过程是你收获的过程。

每个新员工进入公司后都要思考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大的分类是技术研究和管理两类,但每个大类的下面有很多细分的种类。每个部门和其他部门是紧密联系的,你的个人的工作的调整是和公司的整体的策略有关的。你有了在不同部门工作的经验,那你会更在和公司策略的结合上,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上会更有优势。这时你就能深刻体会到企业的文化内涵,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应届生们在公司里呆不到两年就去跳槽通常是得不偿失的行为。公司的成长是较快的,每个公司有它的特殊性,工作时间太短,了解的只是表面现象,学到的只是点滴技能,对公司的文化无从把握。这通常导致低层次的跳槽,浪费自己的时间,因为换一份工作通常又要从了解新公司的文化,掌握最基本的技能开始。

首先,把自己经营好,融入团队。不管你自己是否喜欢这个单位的企业文化,你无法否认单位是你生存的空间,是你成长的基石。它会给你无穷的力量,也同样让你吃尽苦头,看你如何选择。一个团队,都有一个共同目标,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不能背道而驰。你是团队一员,你要忘记自己的个性,按已形成的工作流程操作。也许规范显得呆板,但你不能改变,否则下一步的程序就无法进行。你也只有融入团队,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团队的合作中,你的才干才能得到认同、你的人品才能被他人赞美,这样你才会在这个单位有更好的选择。

其次,掌握好学习和提问的时机。现在职场新人都有高学历,有很广泛的知识面,但和以往一样几乎没任何工作经验,处世之道很肤浅。要想尽早有出色表现,你必须有虚心的态度,多向老员工请教,可视的制度要遵守,不可视的规矩要多问。工作中的难题,要及时向身边的同事请教,别太顾及面子。要明白,勤奋的孩子是不会被耻笑的;不懂装懂,等自己不再是孩子时还没懂,才让人轻视。

再次,掌握好表现度。也许你在学校里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但在单位,谁知道对面的那个人是否是诸葛亮在世;也许你背后的那个表现平平的老员工大学时代曾是市级优秀学生。所以千万别炫耀自己学生时代的荣誉,踏踏实实做好工作,才能赢得同事认同,过去让它成为历史好了。急于表扬自己所知所能,不但不会让人刮目相看,还会遭人厌恶。你可以不涉及政治,但必须知晓如何表现自己,用什么方式表现自己,这就是企业文化。

最后,收敛自己的个性。当你无法改变企业文化时,你只有努力去适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它是自己独特的性格,有时候会发挥很最要的作用。但刚到新单位,太强的个性会让与你不同个性的人难以接受,也就影响了合作的默切度。所以我们只能暂时收敛些自己的个性。在工作中以出色的老职工为榜样,有意识地改掉自己身上的小毛病,如:熬夜上网、马虎、上班聊天等。对领导布置的每项工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并且保证质量,这样才就会赢得领导注意,也就很快融入了企业文化。

你年轻而充满梦想,有时候你会感觉企业文化太苛刻。可没有约束力的单位,大家没有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单位迟早会关门,你的才华也就无法施展。说到底,企业文化,是单位给每个职工施展抱负搭建的平台,是单位生存和发展的保证,我们必须融入其中,必须尊重团队精神,才可以使自己成长,你未来的选择才可能更多。

追求自我价值,是现代社会一个时髦的词汇,被很多人作为一种价值观来推崇,是有它的道理的,有它的正确性和积极性,它可以摧人奋进,使人向上,它能使人在困境中奋起,从而成就自己的辉煌人生。但也正像其它事物一样,它也有两重性,也不是一用就灵,不是任何人只要随便拿来,就可以作为己用的。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条件,那么,他就不会在这条道路上走得顺畅,走得很远,甚至有可能摔跟头,吃大的苦头,因而一蹶不振,以失败而告终。但作为人生的一种精神,一种追求,一种自我选择,这是无可非议的,其实,这种价值观本身并不能导致某种必然的结果,它不是肯定成功的法宝,也不是必然失败的陷阱,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主要取决于我们自己的认识能力,这种认识,包括对我们自身的条件、能力、知识结构、性格等方面的认识,也就是对我们自身的全面的、正确的了解,也包括我们对所处的环境、外部的条件、社会的大氛围,以及对所做事物本身的认识,等等。如果你的这些认识,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那结果就会是良性的,反之,则可能是不良的。所以,在我看来,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一种价值观还是值得接受的,尤其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接受,我们谁都不是算命先生,不可能预知未来,但我们可以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知水平,也可以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轻言放弃,就会慢慢地从错误和失败走出来,最终看到胜利的曙光。

至于这种价值观是不是自私或高尚,我是这样看的:它本身并没有什么对与错,好与坏,我不觉得用“高尚”这个词来形容它就十分贴切,当然,也不会认为这它是一种自私的理念,是高尚还是自私,只取决于我们所从事的事业的性质,取决于我们做事的动机、目的,和我们所追求的结果,但它至少是一种积极的价值观,而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还是可取的。所以,作为一种积极的价值观来提倡,我觉得还是可以的,还是有它的积极意义的。作为我们个人,接受什么样的价值观,那就全在于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

实现自我价值的路途上,没有苦恼可言。也许,有人认为,只有为自己干,做自己的老板,为自己创造财富,才叫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样的理解其实是狭隘的,也是偏激和自私的。在人生的每一个位置上,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为公也好,为私也罢,都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来,只不过价值的大小多少不同罢了。

要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一份事业来做。这句话的实质,就是要唤醒你内心的认同感,让你融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当中,融入到自己所处的生活当中。所谓的“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迷一行”,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融入。只有这样,才会激发起内心的欢愉感,才会有精神深处自我价值实现的快乐感。

当然了,即便是这样,如果还有一些不如意不痛快不安适来到我们的生命当中,我们也应该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迎接去感受去体悟。正如罗兰在《写给秋天》中说,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详,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色彩上的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就不怕去体尝。

在企业里,体现自我价值,也是一种能力的展示,即自己的能力能够得到领导,同事们的认可.那么自我价值也就展示出来了. 一)敬业创业。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在敬业创业问题上,切忌不学无术,不务正业。

(二)求真务实。要实事求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要讲真话,说实话,千万不能讲大话、讲空话、讲虚话、讲假话。一个正直的人,在事业上绝不能图虚名,要出实招,求实效。

(三)精益求精。每项任务完成得如何,都事关重大,对待每一项工作,都要好上加好,能高则高,能快则快,坚决摒弃大而化之、单凭经验办事的旧习俗

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许多企业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谋求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因为只有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企业的发展与人这个活跃要素密不可分。因此,要研究企业的发展,要保持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在人这个要素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因此,分析人这个因素可以成为分析企业如何持续发展的切入点。

人作为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企业活动的实施者、战略的制订者,有怎样的领导者就有怎样的战略。在具备好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需要有大批专业性强、责任感强的员工准确地实施该战略。那么,为什么领导者要制订战略?为什么员工要执行他人制订的战略?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分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1、生理需求是最低级别的需求。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因此,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

2、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

3、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要满足这种尽量发挥自己才能的需求,他应该已在某个时刻部份地满足了其它的需求。当然自我实现的人可能过分关注这种最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以致于自觉或不自觉地放弃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现在我们来考虑之前提到的问题:为什么领导者要制订战略?为什么员工要执行他人制订的战略?

从员工的角度,如果他低级别的需求没有被满足,那么它执行他人制订的战略是为了获得相应的满足。当他的低级别需求被满足后,便开始有更高级别的需求,需求逐步升级为自我实现需求。从领导者的角度(这里指企业最高领导者),它的低级别需求得到满足后,会想以一套有效的企业发展战略带领企业持续发展。这样,它不仅得到了众人敬仰,更将自身价值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实现。那么,作为企业战略制定者,自然都希望企业发展和持续。但是存在大量的昙花一现的现象。因此,我们需要思考什么样的战略可以使企业持续?我认为必须是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在这核心竞争力中,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凝聚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就像一种精神常驻员工心中,创造一种凝聚人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始终不移地信奉它,是一个企业获取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法则,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法则。可口可乐公司,世界五百强的领军者,他的业绩令人称羡,他的历史令人震撼,他的故事成为了一个个经典案例。这样一个持续三百年依然辉煌的企业就是拥有一套凝聚人心的价值观。

可口可乐独具慧眼的看穿了历史,以绝对领先的优势率先发掘出人的动力的最持久的源泉:自我实现。在此基础上可口可乐获得了稳定而永不改变的理念:当我们能使员工快乐振奋而有价值,我们就能够成功地培育和保护我们的品牌。这就是我们能持续地为公司带来商业回报的关键。多么明智的理念,多么明确的目标。明智,因为它抓住了企业持续的关键因素;明确,因为在他的理念中提出了培育和保护品牌的条件:使员工振奋而快乐而有价值。随之而来的疑问是“如何达到使员工振奋快乐而有价值呢?可口可乐的理念与自我实现需求的联系为何?”

我们来做这样的分析: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包括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人的驱动力,包括成长、发挥潜力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显然,如果员工的自我实现得到了满足,那么员工会是快乐振奋的,而且会因为自我价值的实现而更加相信自己的价值所在。长此以往,良性循环自然形成,公司的商业回报飙升。由此可以认为,在可口可乐的理念高度重视人的“自我实现需求”。在这种对员工需求高度重视的基础上,可口可乐提出了这样的承诺:可口可乐的存在是为了让每一个从事可口可乐事业的人获得物质利益与精神振奋。(The Coca-Cola Company exits to benefit and refresh everyone who is touched by our bussiness.)领先的可口可乐理念,前瞻的可口可乐承诺使可口可乐一路尽显锋芒,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一个品牌。这幕后的支撑者是理念与承诺中对“人的自我实现的人士以及对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肯定。

在世界知名企业中,认识到人类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战略利用其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服务的例子并非形单影只。联想的文化中包含联想创业成功的独特理念和经营哲学。联想的核心理念中提到:把员工的个人追求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中。惠普的政策和措施都来自一种信念:相信惠普员工想把工作做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够做得更好。拉法基集团也是成功地将其品牌保持了三百多年,并且跃居世界建材行业领先地位的世界五百强。他的成功与对人类的自我实现需求的重视与巧妙利用不无关系。法国拉法基集团的管理模式:帮助员工获得成功+注重业绩持续提升+拥有“多元本土化”的组织+发展自己的业绩文化。在拉法基集团的管理模式中将“帮助员工获得成功”摆在重要位置。在他的管理模式中有这样的一些相关帮助员工成长及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理念。员工获得成功也就是员工价值的实现必将转化为激励员工的因子,也将成为增加员工对组织忠诚度的因素,二者共同推动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反,一些将发展仅仅当作是企业自身需求的企业往往急功近利,经不住考验。

结合世界级优秀企业的经典案例,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假设企业只注重满足其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那只要当他们选择能够满足他们要求的工作岗位,并且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可以获得需求的满足。这样企业成为了员工实现需求的工具,非但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相反可能损害企业利益。更进一步,企业提供员工社交的环境以满足其社交需求。这使员工会从社交中调整精神,以更好的姿态完成任务。由于社交需求的满足只是有助于更好的完成现有任务,这距离“发展”二字还是有差距的。再进一步,在尊重需求的驱使下,人们希望得到别人的信任与尊重,因此,他们会尽自己现有能力争取得到更好的名声、更高的地位、更优越的晋升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对组织发展有利,但是,由于努力的动机来源于对于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的需求,这种对组织的发展是有限的和短暂的。因此,自我实现需求的满足才是企业发展的持久动力。首先,由于自我实现需求感强烈的人不受利益支配,他们对于自身潜力的发掘是持续的和专注的。张一兵在所著《西方人学第五代》中,对自我实现的具体表征作了这样的解析:自我实现的人在所热爱的工作中获得自我本质确证。即工作不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取得了自我的特征,与自我同一,融为一体,成为一个人的存在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自我实现的创造性首先是人格,而不是成就。成就,不过是人格实现的副产品。因此,由于自我实现需求不受利益驱使,只要能够使其获得本我确认就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激情。同时,由于工作已经完全超越了谋生的层面,员工变被动为主动。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够尽其所能。自我实现”要求“全神贯注”,要求“忘记伪装、拘谨和畏缩”。因为本身没有伪装、拘谨和畏缩,也就用不着去刻意“忘记伪装、拘谨和畏缩。这样,在员工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更推动了企业的前进。其次,自我实现需求是注重发挥潜力和创造力的一种需求。如果企业能够提供给员工实现自我实现需求的环境,那么,也就提供给员工了一个尽情施展的舞台。得到这个舞台,员工将在工作中运用最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的技巧。对于企业而言,具备创造性是很重要的。包括技术上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制度上的创新。尤其是对中国企业而言,我国企业研究开发经费人均支出仅为美国的1.2%、日本的1.1%。虽然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开发经费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研究开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偏低,目前仅占1.35%,大大低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低于1%是很难长期生存的,世界500强企业一般是5%到10%。有这些数字可见中国的企业自主大力创新的重要性。尤其是那些怀揣梦想的企业,强调自主创新更是面对世界竞争的必经之路。惟有创新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的发展。因此,自主创新显得尤为重要,自我实现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如果企业要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认识到人的自我实现是人的动力之源。人类最高级的需求是自我实现,而每个个体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必然从客观上促进组织的发展。因此,企业为个体提供适合其发展的环境并帮助其实现个体目标,必将为企业获得持久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王舒(本文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 参考文献:冯汝祥 《差距》、斯蒂芬.P.罗宾斯

《组织行为学精要》)

第二篇:将精益融入企业文化

世界上有两件事做起来比较难:一件事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另一件事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从而可以说明,要将精益融入形成已久的企业文化体系中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对企业而言,显而易见的是精益生产方式在组织生产运作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但大多数企业精益转型的努力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人们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文化,它使得精益由企业表面的管理活动逐渐变成习惯,融入企业的血液,注入企业的骨髓,从而形成精益DNA。只有如此,精益的种子才能在企业的土地中生根发芽,最终长成枝叶茂盛的大树。为此,只有将“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里”这件事情顺利实现才能成功,那如何才能做成这件事情呢?

企业精益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和企业的诞生和发展共同生存的, 并在企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是企业发展的能源, 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一个强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伴随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资源,正因为看不见,摸不着,致力于企业文化工作的人,为企业所创造的效益也不像生产、销售人员一样可以在报表上表现得清清楚楚,也不是往储蓄卡存钱般明明白白,她就像品牌价值的提高、无形资产的积累。

企业文化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精益实施成败的关键因素。因为企业管理的竞争就是深层次文化的较量,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较量。以精益思想为导向建构的企业文化,在已有企业文化注入与形成新的内涵,通过这种“文化上的改变”和传导,可以充分发挥其所具有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约束作用、激励作用,提升精益管理的执行力。将精益意识和理念,贯穿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所有过程和所有环节,让生产力各个要素的能量充分释放和奔涌起来,就能大大提升精益管理的执行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赢得新的动力和支持。

精益与企业文化融合面临的问题

在精益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推进过程中一定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的引导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体现缓慢,文化对促进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效应有些滞后。因此,精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面临诸多的挑战:

1. 对精益的理解存在偏差。在笔者负责的很多企业项目中,较多的企业员工对精益理解存在,认为“做精益”就是“减人”,从而使得精益项目刚开始时,存在一定阻力;

2. 如何统一不同层次的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职工对所形成的企业文化有清晰认识,并通过认识把企业文化融入实际工作中,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一般来说,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重要性、必要性的认知程度比较深、也比较统一;中层管理人员虽然能够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却在认知程度上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如何借企业文化建设的契机增强职工群众凝聚力方面有所欠缺;而职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相对较浅,大致了解企业精神、企业理念等基础的概念,但通过企业文化规范行为,提高素质等目的,还没有特别清楚的认识;

3. 如何将精益企业文化转变为企业内部的高效的运作机制,即通过协调部门间的关系, 形成沟通顺畅、行动迅速、高效协同的精益型企业文化的优势局面。

精益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关键

低成本、高效率的精益化管理无疑是对高成本,低效率的粗放式管理的否定,其思想的核心是以较少的投入成本确保产品和服务质量,创造尽可能大的价值,同时密切企业与客户的关系,按客户需求拉动服务产品,为他们提供确实需要的东西。所以,“精”应体现在服

务质量上,就是“零事故”、“零缺陷”、“零差错”,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益”体现在成本和效益上,就是“零浪费”,只有低成本才能获得高收益,因此,精益思想不是单纯追求成本最低、企业眼中的质量最优,而是追求客户和企业都满意的质量,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追求产品性能价格的最优比。

首先,要营造和形成一个能够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的精益价值观,确立以“零事故”、“零缺陷”、“零差错”作为成本与质量最佳配置、服务与价格最优比的目标追求。

其次,激励导向要正确,要做“公司的工作”不能做“自己的工作”,确保公司收益最大化。在企业当中所有的部门和人员都被考核,他们的收入和自己所从事的岗位及工作业绩相关,这样一来,每个人都会全力以赴地将自己的工作做好,但是个人的工作和公司工作的关联性往往被忽略掉。这样一来,公司虽然耗费了大量的资源,但是很多资源并不能够发挥出它应该发挥的作用。

再次,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全员性的改善机制。提升公司员工的改善意识,并将全员性的改善活动纳入绩效,在个人利益方面进行正向引导,形成积极、正向的改善氛围。

最后,企业的运行需要的是系统行为,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的获利能力和长远的发展,方法和目标必须一致,必须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将其聚集在一起,否则会前功尽弃。企业文化正是这种无形的力量,它是企业的灵魂。其中,精益的注入可以使灵魂更加强大与纯洁,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一定要理解精益的精髓——“追求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置”;否则,就失去了灵魂,就会变成行尸走肉,貌似神离。

精益文化使企业受益匪浅

企业通过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从而可以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从而形成了本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从精益管理的实践中提炼和形成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通过优化业务和管理流程提升组织效率,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作为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提高企业信誉,扩大企业影响。进而可以说明,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它为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提供的动力和支持是持久而强大的。

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通过精益的注入使得企业拥有了精益文化,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生命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从而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以精益理念和思想指导的精益管理文化理念不应只是写在文件中、挂在墙壁上、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而应该变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坚实执行力。从思想到行动,需要的是企业管理者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来自对企业价值和经营管理终极目标的思考,来自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的理解,是将企业文化规律运用于企业管理的理性自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旦将精益包含的理念和思想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必将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建构和创新,为企业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不竭的源泉。

上海中心

汪见平

第三篇:让企业文化融入形象广告

什么是形象广告

一般来说,企业形象广告就是企业向公众展示企业实力、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广告,通过同消费者和广告受众进行深层的交流,增强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产生对企业及其产品的信赖感。形象广告基本上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展示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广告,比如白沙集团的“我心飞翔”的电视广告;二是公益广告;三是活动类广告,借助企业的某项活动,如周年庆典、赞助活动、会议展览、重要促销等来展示公司的形象。

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普通的产品或者品牌广告之中,往往在展示公司名称的时候,附带一句“广告语”,这句话是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作用非常的重要,比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摩托罗拉的“智慧演绎,无处不在”、宝洁公司的“宝洁公司、优质产品”、海尔的“真诚到永远”等,最后这句话,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展示。

诺基亚为什么说“科技以人为本”?

这句话是我们都知道的广告语,诺基亚为什么要反复强调这样一种“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呢?

首先让我们思考一下,诺基亚成功靠的是什么。表面上看,是诺基亚抓住了时代机遇,但实际上,诺基亚的成功就在于其“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这是诺基亚及其历届CEO所共同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这个“人”,不仅指员工,还指顾客,诺基亚的科技非常先进,但是这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其次是这个“本”,说的是产品的人性化设计、优秀的售后服务等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行为。

这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企业的形象广告要有企业文化,因为从顾客的角度来说,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性能和服务,也非常渴望知道这家企业的文化是什么。一个不把员工当“人”来对待的企业,又怎么能把顾客当“人”呢?一个只顾赚钱,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又怎么能做到诚信经营呢?

企业文化还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的白酒企业为什么总在低层次竞争?就因为没有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而这

种文化本身就来源于企业文化,没有深厚的企业文化,怎能有深厚的品牌文化?

集中提炼核心理念,并转化为广告的语言。

形象广告不要面面俱到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一定要有主题和点睛之笔,这就需要很好的提炼企业文化,并与品牌特征和企业定位相结合,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秉承的核心观念和做事原则,比如“以人为本”“顾客之上”“追求卓越”等。任何优秀的企业文化都不可能不重视顾客,关键是如何把这样的理念传达给顾客,让顾客感受到。

诺基亚的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海尔是“真诚”,菲利普是“追求更好”,但是他们并没有直接这么表述,而是用一种“广告的语言”,更能够引起顾客的共鸣,如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海尔的“真诚到永远”,菲利普的“让我们做得更好”。 联想标识中“科技创造自由”这句话,也反映了联想的企业文化,那就是以科技为基础,注重创造性,并且能为顾客创造更大的价值——“自由”,这句话深刻的体现了联想的企业价值观,并且用一种生动富有内涵的话加以表述,让人回味。

二、使命或宗旨。

在企业的形象广告中,为了展示企业实力和责任感,也可以用企业使命来传达企业的文化。

比如著名的惠普公司,他们的文化非常优秀,被称之为“惠普之道”。惠普文化里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崇尚科技,希望通过不断创新的科技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此,惠普标识中有个词叫做“invent”,就是“创造”的意思;另外,在其形象广告中,“惠普科技、成就梦想”这句话也放在非常醒目的位置,不但是为了打造品牌形象,更重要的是弘扬了企业的文化。

汇丰银行的形象广告中“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主题,也是对其企业文化的阐释,表明了自己全球视野和本土化的经营宗旨。SUN公司的标识下面有一句话“We make the net work.(我们做的是网络)”,明确了企业的宗旨,用来区别于微软公司,让人感觉到企业清晰的定位和过人的自信。

三、愿景和目标。

企业愿景和目标是企业对未来的展望,可以用来展示公司的远大理想和气魄,比如格兰仕的愿景是“成为全球名牌家电生产制造中心”,格兰仕在其标识上清楚的表明自己是“全球制造、专业品质”,这句话是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代表,反映了企业的远大理想。

四、经营理念。

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企业的质量关、人才观、营销观、成本观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原则。企业选取哪些部分对顾客进行传达,取决于公司的企业和品牌定位,不能一概而论。

最近一直在电视中进行播放的红塔集团形象广告——“山高人为峰”,画面波澜壮阔,寓意颇深,可以说是红塔品牌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既反映出红塔集团气吞山河的气魄,又反映出企业“以人为本”,人先于物的经营理念,同时,还体现出企业敢于直面困难、不断拼搏进取的精神,是一则比较成功的形象广告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例子。

如何让企业文化融入形象广告?

企业文化在形象广告中的作用,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应该画龙点睛;不是可多可少,而是应该简练深刻;不是可深可浅,而是应该具有文化底蕴。形象广告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到“画龙须点睛,润物细无声”。

一、企业文化在形象广告中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首先,企业文化要有点睛的作用。李宁公司的形象广告做得很有特色,那句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就是点睛之笔,让人耳目一新,这句话是其品牌特征、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的有机融合。李宁公司的文化是致力于“通过专业化的高品质产品,传递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提倡“体育运动精神和进取精神”,崇尚“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李宁公司的“一切皆有可能”很好的展示了公司的文化。但是很多企业的形象广告,就欠缺这样的点睛之笔,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白沙集团的形象广告,那句广告语“鹤舞银沙,我心飞翔”让人觉得象散文诗,没有从文化的角度进行阐释,缺乏深度,而且在杂志上投放的平面广告上,连一个字都没有,这又怎么能让大众了解白沙品牌和白沙文化呢?

另外,很多企业在做形象广告时,找不到主题,其实可以在企业文化中挖掘。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价值观、愿景、经营理念等,关键是要综合这些思想,形成独特的表述,比如李宁公司的“一切皆有可能”,菲利普“让我们做的更好”,丰田公司“有山必

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二、企业文化在形象广告中要有“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形象广告中的企业文化,要讲求平衡,既要展示出企业的文化和实力,又要发人深省,语言真挚感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首先要志存高远。形象广告是公司向外界的一种展示和宣扬,一定要有气魄和胸怀,比如李宁公司“一切皆有可能”,奥迪汽车“突破科技、启迪未来”,联想集团“科技创造自由”。

其次要充满情感。情感是企业与客户沟通的最佳手段,只有让顾客感觉亲近,才能形成对企业的认同。比如海尔集团“真诚到永远”,明基电脑“享受快乐科技”,别克汽车“比你更关心你”,中国电信“用户至上,用心服务”。

最后要充满创意。这里的创意并不是说可以天马行空的任意表述,而是要依据企业文化和品牌特征。比如米其林轮胎“新一轮体验”,李宁公司“一切皆有可能”等。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是文化管理,最高层次的营销是文化营销,如何将企业文化凝结在企业品牌和企业形象的塑造中,需要企业管理者们深刻理解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内涵,将文化、品牌和企业形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通过文化的传播提升企业的价值。

第四篇:做好本职工作融入企业文化

作者:朱新光

一、爱岗敬业、有责任感:责任感是一个人的思想素质、精神境界和职业道德的综合反映。责任感虽然无形无状、难触难摸,但他就像一股无穷力在推动着你,驱使着你。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每做一件事他都会以积极、主动、认真、负责、高效的态度去完成一项任务。

二、始终保持一颗进取的心、及严谨的工作作风。设备维修工作虽然繁琐,但要高效地完成每项任务还需要有一定的阅历及经验,这就需要你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比如草拟设备维修报表,对于文笔一般的自己,我会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学习相关的书籍,争取做到用词精准;又比如槽车发车,要完美的完成任务,就需要你清楚了解子站的需求,并把每一个细节一一落实到位,如所需车数、出发时间、出发前槽车检查等等。

三、要勤俭、执着。作为设备员,日常工作中勤勉不懈,而且提倡要节俭;例如:维修压缩机和加气机等,能修废利旧,循环使用等等,并在工作中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调查、找原因、找对策,直至处理完成。

作为基层员工,我们要从做好本职工作做起。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践行企业文化的体现,也是最有效地为企业文化的建设出力的方式。

第五篇:企业文化建设要融入企业管理的思考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和企业形象塑造的重要载体,优秀的企业文化,将支持企业迈向更大的成功。但企业文化必须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显示出应有的弹力和张力,才能真正起到企业发展助推器的作用,必须实现向贯穿于企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等新型管理方式的转变,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实践,才是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优秀企业文化。为此,笔者就企业文化建设如何有效地融入企业管理做以下三方面的探讨。

一、企业文化建设要贯穿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思想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有人过份地强调历史积淀和企业传统,但从当前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来看,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企业家的文化,它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既要体现历史和传统,更要体现企业领导集体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创新,并围绕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战略展开,从而使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思想转变为企业发展价值观念,成为凝聚员工、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努力工作的精神动力和人文环境。

纵观我国一些发展迅速的企业,我们将有更深切的感悟:海尔的前身是一个街道企业,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在国内和国际都享有良好信誉的知名品牌,可以说海尔的发展和海尔的文化的效应,离不开张瑞敏的管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同样,没有马云的开拓创新和互联网思想,就不会有阿里的企业文化,也不会有今天的成效。我们浙江慈溪市人民医院经过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形成了“为民服务为患者着想的救死扶伤白求恩精神,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职业道德,视患者如亲人的人文关怀,团结合作勇于担当的团队精神”等医院文化。这个企业文化形成贯穿医院各个管理思想,组织开展了培育精精益求精的医技文化和良好的医风医德,倡导“阳光服务”、名医名家一系列企业文化的创建培育活动,使医院高层和管理思想逐渐成为广医务人员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目标,有效地推进了医院管理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贯穿企业领导集体的管理思想,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就会最具针对性、最富创新性,同时也能最好的体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二、企业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

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充分体现企业文化建设在落实企业重大管理任务中的服务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能够很好地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经营管理“二张皮”的现象。过去,我们理解企业文化建设总是局限于以文化活动为主的企业文化建设,一方面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搞包装,追求形式,另一方面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党群思想工作,搞文化建设就是开几次会议、搞几次活动,从而不自觉地与经营管理脱离、脱节,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基本点就是贯穿企业领导集体思想的前提下,紧紧把握企业经营管理各个时期的重点任务,有的放矢地开展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参透,文化的弹力和张力,确保企业管理任务的落实和实现。

第二,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过去,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总是费尽心思找主题、想门道,但由于缺乏与经营管理的有效融合,大多流于形式,员工反感。坚持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企业管理主题丰富,而且一个阶段、一个时期管理的中心任务不断推陈出新,都为企业文化建设带来了源源不断的主题和素材。如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为改善和提升汽车零部件制造工艺,提出了“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使公司汽车零部件达到国内一流制造工艺水准,实现制造工艺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任务。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服务于这一管理的中心环节,从改善员工修理习气入手,在员工中大力培育和倡导“精工细作、精益求精、精打细算、认真负责”的三精一认真制造理念,要求员工对待每一件工件、每一项工程都精工细作,对第一项工作任务都精益求精,运用每一份资源都精打细算,处理每一个问题都认真负责,通过文化的渗入,形成了工艺改进提升的良好氛围,有效地推动公司这一重要管理任务的全面实现。又如宁波方太集团提出了“人品、产品、厂品的“三品”企业文化,大大增强产品竞争力,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同时公司不断丰富企业文化内涵,用国学经典和儒家文化,培养员工良好的道德修养,让方太产品如方太人品一样,质量过硬,技术领先,信誉第一,内化为员工的一种修养、一种素质、一种责任,从而为公司这一重要管理任务的落实发挥了助推器的作用。

三、企业文化建设要改善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

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另一个重要渠道,就是要善于运用文化的弹力、张力和渗透力,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管理首先是制度管理,员工的行为首先要靠制度来规范。目前,我们管理的薄弱环节不是没有完整的制度,而是员工对制度的认同感不强,对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同时,个别管理者缺乏人本管理思想,员工的积极性和热情没有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因此,如何运用企业文化的力量,来改善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这些薄弱环节,也是我们坚持企业文化建设融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

第一,在通过企业文化的融入,增强管理者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要求企业管理者要真正把员工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主体,重视员工的角色,重视员工的参与,重视员工的情感,并关注员工的需求,关注员工价值的实践,既善于对员工的职业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也努力为员工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有利条件。还可以通过企业网络平台、论坛、微信、QQ等形式,与员工进行交流沟通,畅通员工认知企业、参与企业的各种渠道,创造民主管理氛围,使员工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在企业得到尊重和体现。人本管理既是企业的本质管理,也是企业管理的艺术和手段,是企业文化范畴中管理文化的核心。实践证明,企业能够较好地实现人本管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就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挥,许多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也就会不攻自破。

第二,要通过企业文化融入,增强企业管理制度和执行力。现在我们比较常见的管理薄弱环节就是执行力不强或者拒阻,许多重要管理任务和制度在执行和落实过程中一层一层地打折扣,有的甚至落不到实处,根本原因就是对管理制度的认同感差,有时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要实现企业发展目标,需要把员工的价值观统一到企业管理的战略目标上来,才能使员工对企业管理认同,并体现出较好的制度执行力,它需要文化的渗透和支撑。因此,我们要把握好这些特点,通过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途径,帮助员工把实现企业价值与实现自我价值统一起来,消除抵触,努力形成共有的价值取向。同时要在企业内部推崇和培育“履职承诺、强调责任、关注现实、突出行为、重视结果”为导向的执行力文化,来确保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和实施。

第三,企业文化建设要进入企业管理的空当。之所以说企业管理存在空当,这是因为企业内部也有制度管理不能到位的地方,例如员工的情绪变化,员工内在思想品德素质的差异、员工对企业和周边事物认知能力的差异,人际交往行为的差异等,都是企业管理难以涉及的,但这些行为和现象又都会对企业管理带来影响和冲击,从而成为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企业文化建设就要善于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结合,把工作深入到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深入到员工八小时之外的社会和家庭,努力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用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陶冶员工情操,提高员工素质,激动员工奋发向上。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夯实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确保企业管理目标和管理任务的实现。

上一篇:如何中考备考范文下一篇:人力外包公司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