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教学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实践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学的合理设置是非常关键。本文阐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核心思想,明确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定位,提出应将实践教学与会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紧密融合起来,有效推进会计学科建设,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第一篇:会计实践教学论文

“诊改”会计教学资源 提高会计教学水平

摘 要:会计教学资源是会计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续。高职教师利用会计教学资源组织教学工作,是探索新的教育载体与形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将现有资源充分应用到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整个课堂更具有感染力。

关键词:职业学校;会计教学;资源库

作者简介:周兰,女,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教学。

利用资源库进行有效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指南(2016)》提出:“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简称资源库)建设是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与教学实施领域综合应用的重要手段。”《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方案》提出:“建设数字化会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一个终身学习的平台,不断转变学习者的学习观念,探索新的教育载体与形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會计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现状

资源库建设与应用是数字化时代知识传播的重要方面,教学资源有效整合、高度共享为创造性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有效地推动了现代化教育建设的步伐。高职院校为智慧校园、高水平学校等建设大力发展自己的专业资源库建设,但这些资源并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以会计教学资源库建设和应用现状为例,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一)会计教学资源库建设重复率高

会计教学资源除了会计专业软件平台资源,还包括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PPT、电子教案、教学设计、试卷库和试题集,另外,还包括会计专业教师参与的课题、教学比赛、微课和视频等,这些都是教学中可利用的资源。但这些专业资源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和规范,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源间也缺乏兼容性和协同性,不管是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更新,自主研发的资源也没有得到实证的有效反馈,缺乏对资源使用的评价。大量的PPT、微课资源只是简单的堆积,没有系统性,更谈不上实际应用。

(二)缺乏资源应用平台的支撑

“资源在哪里?”“资源在网上。”但网上的资源怎么用,是目前资源库在使用中面临的重要问题。高校在进行资源库建设时,忽略了资源库后期应用技术的支撑和管理。现有的会计专业资源很多,但缺乏优秀且实用的资源应用平台,使得资源库内容难以深入应用,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对使用者而言,成果得不到及时的呈现,使用的积极性就降低了,这也使得资源的使用率逐步下降。[1]相比文科的资源库建设,会计专业的资源应用平台要求实操性更强,与之相对应的资源建设就不能只局限于理论,更要后台强大数据库的配合。

(三)教师操作水平有待提升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发展,先进的网络信息条件正逐步形成,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的信息应用水平跟不上学校硬件环境的建设和发展,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素材资源进行加工整合和创新。在资源使用时,“拿来主义”观念较深,缺乏长远的资源整合的理念,很少有教师进行教学资源的不断反馈、补充和更新。同时,缺少专门的资源库建设和管理团队,有参与建设的意愿,但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二、会计教学资源库的研发与集成

资源库定位于“能学、辅教”。“能学”指凡有学习意愿并具备基本学习条件的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均能够通过自主使用资源库,实现不同起点的系统化、个性化学习,并实现一定的学习目标。“辅教”指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教授对象和课程要求,利用资源库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以外,通过使用资源库巩固所学和拓展学习。会计专业现有的资源库内容不少,各类教学竞赛、教改课题、电子教案、课堂PPT和微课素材,等等,都是专业资源库的组成部分。

会计专业建设从专业教学与职业发展规律上,加入文本、图形、动画和视频等,集成对应的课程资源库,将课程整合成项目,进行模块教学(单元学习),设计学习情境、学习任务、媒体素材充实教学资源,辅助教学设计,形成专业标准,在专业层面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开发会计专业资源。[2]企业资源也是充实会计资源库的来源之一,企业账务处理的素材信息是岗位对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者从业能力培养的最直接的资源。获取资源的方式很多,可采取购买、下载、自制和剪辑等多种方式,从而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库的内容。

会计资源库建设要多级联动,建设高职教学、网络教育多层次多类型的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优化结构,面向学习者充分开放学习资源。更要紧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规范数字化资源形式,按需建设、更新资源库信息,实现资源布局与运行平台功能的一体化发展。

三、利用会计教学资源库组织教学工作

随着云平台、数字资源库、智能手机的应用,学生接触的社会资源愈发丰富,这让高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引导其合理使用资源是目前会计教学教师正在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将现有资源充分应用到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课堂更有感染力。

(一)课程资源的再整合

根据会计专业特点,对知识结构、资源属性和运行平台功能等进行再整合和设计。会计教学资源库建设要体现和利用好信息技术小颗粒资源,将这些小资源汇成课程知识点,[3]结合职业标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按岗位培养专业技能,图1)。 会计专业资源库建设思路为“碎片化资源、结构化课程、系统化设计”,要将这些资源应用到日常学习实际中,必然要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重塑。资源在整合时需要先明确解决什么问题,是不是最好的表现形式,是辅教、辅学,还是培训?呈现形式是动画、视频,还是仿真?这都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对应的修正。

(二)教学过程的再测评

资源库在应用时要充分考虑网络化、标准化、兼容性等问题,课程资源要符合学习者实际。教学测评时也要把资源库运用的实效考核进来,通过正确、积极的测评,可以准确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以进一步修订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资源利用实效,提高教学效果。特别在辅教过程中,资源库的单个素材内容要有针对性但也要相对完整,如完整地介绍一个知识点、技能点,比如原始凭证的填制、日记账的登记等;素材大小要适中,注意资源的互动性与交互设计,资源在使用时要考虑使用者的反馈。

在会计教学方面,考虑与会计职业对接的特点,教学过程应在分析企业资源结构基础上进行导向式教学。通过利用专业资源进行互动式和交互式教学,评价——反馈——再评价,利用会计专业资源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三)现有资源的再推广

构建应对产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资源开发与管理系统,以学习者为中心建立一站式学习平台,打造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机制,并借助平台战略,整合各关联主体的资源与需求,促使专业教学资源库更好地发挥作用。资源库应用在辅教中时,需要将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整合到一个视频或者界面上,将课程知识点和内容通过有趣形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教学时间。教师采用教学资源进行会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资源传输到学校的学习网站平台上,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通过互联网等登录学校的学习平台,然后找到教师上传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学时间和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通过一些会计资源的推广,加强课堂内外知识学习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将累积的学科知识和相关资源分类、整合,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可以更好的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构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交互充分的资源共享环境。

(四)师资力量的再提升

会计专业教师,一方面,要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技术新挑战,学习、掌握资源库使用技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及时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手段,借助信息新工具,更高效地履行教学职能;另一方面,要适应资源库应用所带来的延伸新挑战,为应对“互联网+会计”时代新挑战而继续学习。会计专业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滚动发展、动态发展的系统工程。课程内容在不断更新,资源库的技术在不断发展,这需要师资团队和学生们的长期共同参与。师生要紧跟发展步伐,摒弃原有的课堂教学理念,了解资源库使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动参与到资源库建设和使用中来。学校也应出台相应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建设、使用教学资源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会计教学资源库是会计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续,并不是会计教学的一种缩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明确这两者的关系,充分利用会计资源进行教学,做到分工明确。会计资源应用到高职会计教学过程中具有多种优势,无论是在教学效果上,还是教学方式上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讲解操作性比较强的教学内容时,通过会计资源整合使用的教学方式,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 童卫军,姜涛.高等職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建设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07-108.

[2] 林小兰,蒋鸣雷.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2):65-66.

[3] 周建松,张国民,郭福春.推进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的策略和路径研究——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13-15.

[责任编辑 王继国]

作者:周兰

第二篇:基于会计实践教学的会计人才培养:兼谈会计学科建设

摘要:为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实践教学的合理设置是非常关键。本文阐述了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核心思想,明确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定位,提出应将实践教学与会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规划紧密融合起来,有效推进会计学科建设,提高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建设提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框架 会计学科建设 资源配置

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概念、特征和功能

(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概念实践就是将学科理论中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社会生活中。为了使得学科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准确地应用到具体的社会实践中,在高校教学环节中,增设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在更大程度上将理论课程的讲授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就是将会计学科的相关基础理论应用到具体的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会计学科基于其内在的学科特殊性,本身就是一项人类进行经济管理的一项实践活动。会计学科的产生与发展,都与具体的社会实践密不可分,会计学的基本原理都是来源于具体的社会实践,是具体实践活动规律的深入探究和总结,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经验的科学总结。会计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了解会计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在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功能,在理解会计学基本框架概念的基础上,掌握相关会计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会计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在日常的高校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为了能够紧密结合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必要将实践环节引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中,设置相应的教学环节。在这样的背景下,实践教学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对于提高和强化学生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具体会计问题的能力,符合新时期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念和要求。

(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特征会计学科是在人类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人类具体实践规律的科学总结,是一门基与实践经验总结的规律科学。从总体上而言,所有学科的实践教学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将相关学科知识的基础知识模拟应用到具体的会计实际业务处理中,这一特征称之为仿真性,因此实践教学又称之为仿真教学。虽然会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实践具有较多的相同性和类似性,但由于会计学科又具有相对的学科特性,因此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有其相对的特殊性。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是将会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模拟应用到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是理论回归实践的一个过程,是认识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认识的升华和知识的第二次飞跃,在指导具体会计实践的同时,将会对已有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和检测,优化现有的知识体系,并将会创造更多的有价值的新知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将会计理论知识模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相长的一个递进。会计实践教学的过程与其他学科相比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1)实践教学紧密依赖于会计基础理论。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不是漫无目的的,都必须依赖一定的规律和科学基础。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称之为科学的实践活动;否则,只能称之为模仿或探索活动。会计实践教学更是如此,会计实践教学的一个根本前提就是必须基本掌握相关会计学科知识的内容和基本的业务处理原理。这个要求意味着,要有效开展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就必须强化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开展相应模块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明确理论知识在实际业务处理中的应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知行统一。

(2)会计实践教学是综合训练系统。会计是一项有效管理经济资源的经济活动,它从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到应用专业的会计方法对具体的会计要素进行相应的会计计量,再到应用复式记账法对各项经济业务内容进行记录,最后在通过规范的披露格式和标准对一定时期和时点的经济运行信息报告给相关利益主题,因此这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活动。与此相对应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会计实践教学过程,涵盖了初始账簿的设置、基本资料的整理、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依据记账凭证登记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根据各会计科目的业务发生状况编制相应的会计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相应的总账和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相应的报表附注,这是一个全面的的系统工程,可以将相关基础理论紧密集合在具体的业务处理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会计实践教学各环节紧密相连。会计实践教学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程,其各个教学环节紧密相连。会计业务处理具有连续性,比如填制和审核凭证与其后的业务处理过程密不可分,是后续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报表的原始依据。业务处理的连续性,就要求学生必须全面均衡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要将各环节的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处理中,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有一个系统化、全面的深刻认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强化系统观念,系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原理。

(4)实践过程需要发挥团队功效。基于会计学科实践的系统性,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学科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均衡地、系统地、全面的掌握会计学科理论知识是不太现实的,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优势互补、取长补短的进行相应的系统组合形成相应的团队。这种以团队形式进行的会计模拟实训能够将基础理论按实际掌握水平结合起来,运用到具体的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不但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还是相互学习的实践平台,有利于学生较好地掌握会计学科理论知识。

(5)会计实践教学具有客观评价基准。实践教学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模拟和仿真,可以说是一个最大似然地与社会实践相趋同。模拟实践的过程,并不是没有评价基础。同样,会计是务实的,对于会计实践教学也是要有一整套客观评价的基准。不但从实践效果和模拟仿真的本质要求需要建立评价基准,同时会计实践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常规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身就要求有配套的质量评价标准。从上述两个角度而言,确实需要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体系,从质量控制层面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实践评价标准而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基准更具客观性和公平性,因其最高评价基准就是实际业务的会计处理规则和规范。

(6)会计实践教学计划时效性较强。会计是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社会产物,其产生与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紧密关联。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对会计实践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而言,会计需要及时更新相应的理论知识结构,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会计学科的发展史来看,我国经历了结绳记事的远古会计,发展到农业记帐员的古代会计,再到四柱账、龙门账的封建时代会计,再到以复式记账法的近代会计,以至即将普及的中国流簿记法,这些都说明了会计的发展变化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保持亦步亦趋的态势。从杂乱的模糊记账,到会计制度,再到两度修订的会计准则,无一不反映了会计在发展。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下,会计实践教学的课程教学思想、教学计划,都要与会计业务实际发展水平保持一致,要及时更新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是其他所较少具备的一个典型特征。

从上述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会计实践教学与其他学科比较,在实践基础、各子环节的关联程度、团队合作、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教学计划的时效性和变更频率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学科特征。这些特征的存在,使得开展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应当要从其他学科特性出发,认真研究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本质,探求会计实践教学的规律,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实践形式和评价标准,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框架,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从这几个会计学科学科实践教学的特征,又可以得知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所具备的基本功能。

(三)会计实践教学的基本功能 会计实践教学是一项理论与实践活动的中间枢纽,起到强化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功能。会计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具备日常教学活动所具备的知识引导、内容讲解、答疑解惑等作用,同时又是联系会计实际业务处理的一个重要实践平台。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活动而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相对的特殊性,因此其在学科建设、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又具有较多的特殊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强化理论知识在实践过程的应用。理论知识是实践的基础和源泉,离开理论知识的实践就是“空中楼阁”,也是没有较大的实质性意义的。为了切实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中有机地融合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实践,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以求效能最大化。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可以较好地整合会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与会计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基本素养。通过这样一种耦合机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强化学生应用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会计实务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2)提升专业素养。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的训练过程,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同时对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具备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会计学科实训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其他能力的支撑,从高校实践教学运行的情况看,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对于学生上述能力的提升的效果是相当明显的。通过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为日后就业提供较好的能力储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凝聚团队合作能力。透视人类的发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群体性的活动,是集体共同努力的智慧结晶,需要群策群力方能实现一个共同性的目标。为了实现一个群体或一个组织的共同性的目标,单靠某个人或某些人的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发挥集体的力量,整合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样,在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中更需要这样一种积极配合的精神,加之会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群体活动,这就需要学生在进行实践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加强团队之间的合作,凝聚团队的力量为共同目标努力,发挥集体的力量,从而最大极限地实现个人价值。

(4)前置社会适应能力。会计学科的实践教学,在最大程度上模拟或仿真会计业务的实际处理流程。在高等学科的计划中要增设实践教学模块,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未来走上社会工作岗位做好准备,是正式从事财会实务工作前在学校所进行的一场规格较高的真实演练。在就业形势日趋严重的今天,有必要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从学校的理论知识学习向迈进社会的实践应用顺利平稳过渡,这是高等学校在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5)凸显全面知识能力架构。传统的会计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过多的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较高,但实践操作能力非常弱不能顺利有效地从事财会实务工作。进入21世纪,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侧重于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打造复合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需要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做出调整。引入实践教学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有利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架构,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结构更为全面,凸显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和均衡性,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综上所述,会计学科实践在强化理论知识应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凝聚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前置社会适应能力和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方面,具有较多的重要功效。不但提到了以练代教、以练促学的作用,同时对于学科建设、资源综合利用、人才培养方面,都具有的积极的促进意义。接下来,将从实践教学的运行现状加以分析,剖析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总体运行质量并就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探求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内在规律,为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寻求解决方案。

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其改革方向

(一)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现状实践教学的核心在于强化技能的训练,而技能的训练缺乏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从而使得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调查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缺乏整体的实践教学规划。由于会计学科实践教学引入本科阶段教育框架中时间较短,真正得到重视是近几年的事情,主要是为了应对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现实。因此具有一定的“应急式”教育性质。缺乏整体性、系统性。根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如果一门课程或学科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则不能持久,有效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现实中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都是临时的计划较多,真正制定本科阶段所有环节实践教学计划的甚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老师尚未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没有认清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需要及时更新这种教育理念。

(2)未设置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作为一门教育科学,应当设置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学实践显示,很多学生对实践教学非常欢迎,投入的经历非常多,但对老师给予的评价结果存在较多的抱怨或不满意。很多人认为各个任教老师的评价标准不一致,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日后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基于从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应当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体系,检验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学习效果,从进一步改善理论知识学习,提高实践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标准体系不完善。理论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对于实践操作标准,虽然在我们的教材中也有不少地方提及,但提及地较为粗糙,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学生不具备丰富的实务经验,因此在实践环节中存在较多的困惑。急切希望有一个详细、规范的实践操作标准,可以作为参照,真正从实践标准中获得较高模拟度的实践训练成效。

(4)实践师资普遍缺乏,亟待培养复合型师资。实践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起到指导、启迪的作用。由于特殊的背景因素所限,目前高等院校的师资,主要是从高校直接毕业后到高校任教的研究生,这些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相当缺乏,因此,在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中的作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师资要求相对较高,既要求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要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这就决定了不可能仅仅是简单地用课堂模拟现实,也不是简单地将实务工作经验丰富的校外人员请进学校,传授示范操作经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师资,这项工作很紧迫,也是相当重要,但目前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二)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中的改革方向根据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应当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理清会计学科实践的内在运行机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提升会计学人才培养质量。

(1)会计学课程设置体现应实践教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整体,教育理念要融合到实践教学体系中。首先会反映在教学课程体系中。在课程体系设置中,应较好地体现实践的特色,不能仅仅是两个实践教学就可以了,而应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贯穿实践环节,包括基础课程中,亦应如此。在学分分配方面,实践教学环节应给予较大权重的学分,以引导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学术竞赛活动中,也应给予实践类的竞赛更好的政策支持。

(2)以实践教学作为会计学科学科建设的载体。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单位,人才培养的特点在于突出应用型,厚基础、宽口径应是其人才竞争优势,这是与理论教学型人才培养单位的根本区别所在。应当以此优势有契机,推动会计学科建设,包括实践教材建设,实践类精品课程群建设,实践教育基地培养,应用型人才研究机构设置等等,扩大学科建设的范围和层次,从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别上有所突破,以科学发展观规范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实践教学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要培养一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批高水准的复合型师资。在教学资源上应当优先配置实践教学的师资,让理论支持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践课程主讲教师,建立首席教师制、责任教师制,发挥优势资源的多维效应,对于年轻教师应当强化实践环节的培养训练,并与基层联合培养实践师资。

(4)以会计实践教学为基础,强化职业教育。实践的目的,最终是使学生掌握较好的应用技能,能够更好地胜任职业的后续工作。因此,在实践教学一开始的时候,就应当强化职业教育的观念,引入职业教育的培养体系,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职业素养的要求,职业要求的素质、能力,从而让学生能够对现实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掌握实务中应当要求的技能、知识等等,为日后就业打下练好的基础。

三、基于学科内涵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构建基于学科集群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真正要得到落实,应当在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中固定下来,形成一整套的教学计划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学分数、开课时间、师资配置、教学资源配置、教学大纲、实践教材、实践案例、实践评价标准体系等等,与正常的理论教学课程形成同等的地位。

(二)引入职业教育理念,推行职前集训为了更好地与职业教育相衔接,从实践教学环节给学生灌输职业教育的理念,使学生逐步了解到日后职业工作的基本要求。引入相应职业教育考试,让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能力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随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三)重构基于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框架 考虑到新时期社会对与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社会需求的这一重要转型,需要对原有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计划和培养规格进行适当的修订。构建基于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框架,从培养目标着手不再一刀切,针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水平,制定适应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培养方案。为了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在新人才培养框架中应当强化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比例,课程设置更多的应当偏向与会计实务课程,同时应当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注重职业精神塑造,注重团队文化建设和团队能力培养。围绕能力培养框架,优化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开发基于学科特色和能力培养的学科资源与课程,全力保障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加强会计学科“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实践教体的主体,实践教学师资是实践教学环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从根本上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一方面是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和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就是要加强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培养复合型“双师型”的实践师资。实践师资的培养应当从两个层次着手:校内师资培养和校外师资培养,即对本校的教师实践环节的强化训练,安排青年教师在从事正式的教学工作之前,应先在企业或其他实践单位接受会计实务操作的训练,弥补自身在实践环节的不足或薄弱之处;对校外师资的培养,主要是采取“引进来”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聘请校外现有丰富实践经验,又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的人士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让学生更直接了解到实践工作中的操作规范,同时,又对校内的教师是一个学习与提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

(五)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与会计学科建设应当和谐发展 实践教学是学科建设中的一个分支,但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理念指导下,办学要形成特色,实践教学应当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学科建设为主导,强化会计理论教学,科学统筹会计学科实践教学,优化实践教学资源配置,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以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与科研的发展,从而推动会计学科学科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真正落实培养高级应用型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六)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系统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有效配合与支持。实践教学作为一个实践教学系统,同样也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持。为了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健康、有序进行,需要构建一整套实践教学支持体系。这个支持应当包括师资培养的支持体系,教学资源建设支持体系、课程(学科)建设支持体系等。从实践教学运行的各个方面综合保障实践教学有效进行,为实践教学的正常有效开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辛国军:《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现状及改革探讨》,《经济师》2010年第5期。

[2]于国旺:《会计学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评价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10年第1期。

(编辑 虹云)

(上接第110页)

的变化,反之依然。上表没有给出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利率之间的因果关系,原因是在所有的滞后期,二者都有很强的因果关系。

四、结论

本文利用2004年到2008年年末的大量数据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和利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的结论有:第一,从简单的统计描述上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水平与我国基准利率的关系不是十分的明显;第二,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利润主要由营业收入决定,而营业收入又主要由利息净收入构成,同时利息净收入对利润总额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每增加一元的利息净收入,银行的营业收入将增加1.226元;第三,在研究的期限内,我国存贷款利率调整相对十分频繁,但在这段时间内利率的起伏,对商业银行利润水平有直接影响的存贷款利差具有稳定且偏高的特征,使得二者的关系不明显;第四,本文选取中标商业银行指数作为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利润的代表,一天、一周的同业拆借利率作为市场化利率水平的代表,研究二者的因果关系,发现二者没有Granger(格兰杰)因果,也就是二者的波动变化不会对对方有实质上的影响。分析得到的结论来源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1)经营模式传统、利润结构单一,绝大数的业务局限于存贷款业务,取得的利润严重依赖于利息收入。虽然近年来各家银行积极的推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向非传统业务大力进军,以便取得更为丰富的非利息收入,但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2)我国商业银行效率不高。根据通行的观点利差是衡量银行业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偏高的利差体现了银行体系运作效率较低,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提高,同时也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创新,但也应该注意到利差水平与一国的金融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3)政府的管制与庇护。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对于各种存贷款业务执行的利率只能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小浮的调整,因此各档期利率属于管制利率。同时长期的利差的稳定,也体现了政府决策层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扶植与庇护。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商业银行关注的两个变量——利润与利率水平,二者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本文受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通过重庆上市公司信贷违约状况对当前股票价格合理性的研究”( 项目编号:08JWSK209)的资助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 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冯鹏熙、龚朴:《利率变动周期与商业银行绩效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9期。

[3]徐传谌、齐树天:《中国商业银行X-效率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

[4]陈敬学:《中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效率一个理论框架及其经验证据》,《统计研究》2009年第7期。

(编辑 梁 恒)

作者:李爽 谭文浩

第三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构想

摘要: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基本相同,而事实上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形式、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本文认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要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合理设计与组织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项目驱动法和实习教学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使各环节之间形成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链。

关键词: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课程 会计实践教学 仿真模拟教学法 项目驱动法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非会计类专业而言,实践教学环节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在修完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往往缺乏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锻炼提高应用能力。特别是在知识、能力结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不足,导致近几年来非会计类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供求结构矛盾:一方面高校非会计类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找到训练有素,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较好的专业人才。因此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项重要目标。要使非会计类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转变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就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目前许多高校的非会计类专业开设了会计学课程,开设该课程的目的主要在于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的视野,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书。会计学课程实质上已成为一门受众广、人数多的公共课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大都重视或停留在课堂教学,缺乏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情况较为严重。再加上这些专业的学生按照培养计划不再继续学习其他的会计学课程,导致不能深入理解所学课程内容,更不清楚会计实际工作是如何操作的。而随着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增多,会计学实践教学中的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其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注重会计理论的灌输、会计制度的记忆及具体会计方法的详细介绍,忽视了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导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这样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现实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差异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差异 从学校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看,非会计专业是培养懂会计、用会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其重心是管理,应当从管理的角度来认识会计、学习会计,而不是培养会记账、算账、报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企事业单位的职能管理部门。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是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而不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会计信息的能力远比培养他们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重要。如市场营销专业、国际贸易专业等非会计专业一般都不会选修审计课,但是对于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导致对税收和报表的影响却十分敏感,更关注今后工作中可能涉及到的会计应用问题。而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目标是通过实践性教学使学生理解与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与一般方法,掌握账务处理技巧。主要是会记账、算账、报账及用账的会计专业人才,是会计信息的主要提供者,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是企业会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可见非会计专业和会计专业相比,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同,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并不适用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一般只开设“会计学”一门,学生通过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主要是掌握利用会计信息进行财务分析以及预测和决策。教学内容除了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些基本账务处理外,还应包括报表阅读与分析。会计学实践教学除了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和模拟操作熟悉会计核算过程、掌握账务处理技巧外,还要兼顾学生在会计事务处理中综合能力的培养,即通过实践了解会计处理的过程和特点,认识不同业务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呈现的差异,把握某一特定经济业务的财务结果以及特定财务结果的经济含义,因此实践教学内容的重点应放在对会计规范和业务处理法则了解的基础上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使用。而会计专业一般开设有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着完整的知识体系。基础会计学是所有后续专业课的入门课程,其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会计核算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主要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对涉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规范进行训练。学生要熟悉会计核算过程,掌握账务处理技巧,着眼于账务处理规则与方法的理解和应用。因此非会计专业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是不同的。

(三)教学方法及形式的差异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除了强调实践性还要强调创新性。会计学实践教学要从实践中体会经济业务的财务特点,偏重于对经济业务处理过程和结果的体验,实践教学形式除了会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外,还应结合案例教学法和ERP实验室实验法等。会计实验室的模拟操作将会计基本理论与会计实务融于一体,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根本宗旨。通过给出一个模拟企业的较为完整的实际经济业务核算资料,让学生通过直接与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接触,进行全方位的技能训练,掌握从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各种会计账簿,进行试算平衡,到最后编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全过程。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相长的教学方法。ERP 实验室实验法对企业运作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实践,有助于学生从企业整体流程的角度理解企业在整个经营过程中的财务运作,提高学生的业务素质。而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是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 目前高校的会计模拟操作大致可分为单项模拟和综合模拟。单项模拟主要是在相关课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完之后进行模拟实验;综合模拟一般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业务以及前期的有关资料为基础,通过模拟企业会计实务处理的教学形式。

(四)实践教学环节的差异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实践教学应围绕“什么是会计,什么是会计信息,以及如何使用这些信息;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如何为组织决策获取必要的会计信息,并能够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和决策”这样的一条主线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等方面,各环节在不同地方完成的。案例教学通常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和模拟教学可在会计多媒体教室进行,如果课时比较少,为缩短实践时间,学生可在计算机上做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的无纸化仿真实验,不必手工操作,掌握会计信息生成过程就可以了,重点放在阅读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这两个环节,通过实践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去获取会计信息并为自己的专业事务服务;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则是在课堂无法完成的,只有深入到企业或社会才能完成。所以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实践不能拘泥于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的运用。会计专业的会计学实践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通过实践能全面运用核算规范完成对模拟资料的依序操作,使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得到正确的核算结果。实践教学主要安排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这三个环节,对涉及凭证、账簿和报表的基本处理规范进行系列化的应用,使学生掌握这些规则与方法, 实践教学着眼于账务处理规则与方法这些细节,并能将这些规范融入后续的专业会计和财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创新构想

(一)针对非会计专业的特点设立会计课程体系 不同的非会计专业的特点,会计课程体系也是不同的。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知识背景不足,并且常常只开设会计学原理,个别专业还增开财务管理,这就必然要求在非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调整教学内容,以整合多门课程中与该专业开设会计课程目的相适应的内容,从而实现该专业开设会计类课程的基本目的。设置会计课程体系时须注意以下方面:第一,侧重于“四基”,即基本会计理论、基本经济业务、基本会计核算方法和基本会计操作技能。以常规业务、简单业务、小企业业务为主,以《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主要的法规依据。第二,强调会计信息与管理的关系和会计基本原理的应用,不追求各种具体会计核算技术、技巧细节的介绍。改变传统会计学教材偏重程序和规则的做法,简化大量与非会计专业没有密切关联的内容,多讲道理,少讲核算。第三,注重会计基本原理与企业会计实务的紧密结合。本着“必需”、“够用”、“易学”、“实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在就业和创业时的需要,既不过多地阐述会计理论,也不过繁地介绍会计实务。在一定程度上讲,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应遵从典型的实用主义原则,以能解决实际问题,满足需要为其最高目标。

(二)改革现有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材会计学既有各个专业都一样的内容和方法,也有不同专业其重点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因此在构建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时,可以将其分为基础部分和专题部分,其中基础部分是任何专业都必须掌握的,而专题部分则要按照不同专业的适用性来进行编写。如同属非会计专业的市场营销专业和经济管理专业,对市场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是有很大差异的,毕业后对会计知识的应用要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的选用,应反复甄别和筛选。首先,选用各专业共同掌握的会计内容的教材;其次,选用有专业针对性的教材,如营销会计,公共会计等。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别选讲不同的专题,其针对性更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修正目前不同专业会计教材中的重复现象;有助于不同专业后续课程内容的协调。通过专题编写的方式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方便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同时也不影响整个内容的完整性。

(三)引入职业导向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体制的不断完善,人才需求多样化更加明显,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和劳动者已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所以坚持“就业导向教学,教学服务就业”的教育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和改革十分必要。(1)会计课堂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长期以来高校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性的教育方法,缺乏对学生探究问题的鼓励,这种教育思想极大地制约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独创性的发挥。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可在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又称为苏格拉底法(Socratic Method),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通过剖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相关的“实践活动”中,以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中选取合适的案例是关键的一环,案例一定要注意其代表性和典型性,上市公司的会计资料就是非常好的案例资料。选择一个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让学生对其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周转能力等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2)通过建立网上虚拟实验室实施仿真模拟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的探索,是一种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大胆尝试。仿真模拟教学法是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模拟会计的实际运作环境,以局域网的模式,按会计岗位分工,把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实习小组,每个学生承担不同的角色完成某个单位的会计业务处理,并通过轮岗方式让每个学生尝试不同岗位的职责。首先,模拟实际会计运行环境,这种形式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学生实习困难现象可以起到缓解作用。其次,仿真模拟教学法打破通常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岗位业务而引起的岗位职责混淆,串岗频繁的现象。最后,对学生可进行分组模拟教学,既考核学生个人处理问题的能力,又考核小组合作的结果,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在进行仿真模拟教学的同时采用课内模块的开放性实验、课内和课外结合的开放实验方式,推行以学生为本的时空开放式实验。(3)会计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法。项目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以项目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自主完成项目研究,达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进一步探索。会计学课程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并且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项目驱动法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它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的确定、完成、对完成项目情况的评估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由传统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学习当任务,而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学习,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寻求知识。这种新型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也是实训教学始终坚持和倡导的教学方式。

(四)通过建立会计实训室进行实训教学实训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实训环节是课堂教学、理论教学的延伸,与其它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密切关联,是会计学实践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知识的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来检验,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会计实训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训场所和工具,可通过建立会计实训室来解决这个问题。会计实训按其手段可分为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手工操作实训是指实训主体直接对纸介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以及会计报表单独或依次进行模拟操作,并可以依据所生成的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手工计算、汇总以及分析等。这类实训室应配备办公桌、办公椅、小型用具,并根据需要制作一些板面,把会计工作形象化、概念化。计算机操作实训是指实训主体利用计算机模拟完成会计信息的生成与管理工作。实训室不仅应该配备可供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同时应有专业公司开发的会计软件。ERP 实训室实训法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的实践教学法。在ERP实训室,通过沙盘对抗和模拟企业训练,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经营管理的滋味,懂得财务人员不再是所谓的“账房先生”,而是企业的管理者。还使学生明白财务人员不仅要学会财务核算,还要懂得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各岗位的分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这种实训教学不仅强化基本核算层如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的训练,还进行了采购、存货、成本、生产等环节的管理培训,使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投资管理、内部控制等都能在实验中得以训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等。加强手工操作实训和计算机操作实训的有机结合,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要求,学校应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变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相脱节的事实,使学生成为既懂会计又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处理会计事项的复合型人才。

(五)利用假期和实习期进行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以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中一个重要观点是“从做中学”。 他认为最好的方法不是教给学生已发现的现成的经验,而是给学生创设教学活动的情境在“做中学”,让学生以一个研究者的身份去参与知识的获取,让学生感受和了解这些知识的发生、发现过程,从而萌发一种对于知识发生和发现、模仿和追求的兴趣。学生利用假期和实习期间进行实习和社会实践就是从“做中学”。鉴于对非会计专业学生在会计方面的技能性、操作性要求较高,专业实习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接口和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良好平台。实习的目的是实践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非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利用课堂学习和实习间隔进行的方式,这也符合“学习—实践—现学习—再实践”的教学规律,还有利于提高实习的针对性,因此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由于会计信息的特殊性,学生到企业中实习很难被接受,因此建议学生到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去实习,因为这些都是代理记账或者去查账,不存在会计信息的保密性问题,正好可以解决企业不愿意实习人员或者作为实习基地的问题。利用假期和实习期进行实习及社会实践教学除了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外还可使学生为走向社会得到很好的锻炼。首先,学生到企业去可了解生产销售过程,到企业管理部门去亲身接触和感受会计账务处理及如何利用财务信息进行生产经营决策。其次,学校内引外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校外实习渠道,使地方高校与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从零和博弈走向共赢。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高校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或实习基地建设的标准不高,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成了空谈。校企联合可增加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把教学和科研结合起来,把校内教学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再次,通过实习,学生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分析能力等。由于模拟实验很难涵盖企业当中遇到的诸如企业合并、重组、关联方交易的判断、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等问题,就更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四、结论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仿真模拟教学法和项目驱动法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不是相互孤立的,每种方法既有自身的优势也有其各自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科学设计、科学运用,充分发挥不同教学法的优势,实现会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在教学环节中,科学选择案例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基础,仿真模拟教学是现实环境的再现,项目驱动法是贯穿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手段。它们是为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专业训练和锻炼学生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融合、相互联系、相互铺垫的关系,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实践教学链。应用型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只有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改革,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由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各个方面大胆尝试,做到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有机地结合,会计实践教学在校内与校外形成科学严密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备的实践教学环节。只有不断进行会计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建设,克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弊端,才能真正提高非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艺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与操作能力,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出宽厚通才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模式创新构想》,《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9期。

[2]陈亚民、王天东:《从MBA教学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问题》,《会计研究》2003年第5期。

[3]范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4]肖华芳、万文军:《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当代经济》2009年年第1期。

[5]张慧英、李增笑:《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模式再设计及其有效性评价》,《财会通讯(学术)》2006年第11期。

[6]高林等:《应用性本科教育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编辑梁恒)

作者:祝群 张茂燕

上一篇:卫校护理专业论文下一篇:现场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