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2024-04-10

“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共10篇)

篇1:“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作者/万 娟

感谢“新课改”给教育天地洒下新的阳光、注入新的活力!让作为初中英语教师的我幡然醒悟了:坚决拒绝满堂灌!完全摒弃题海战!和传统陈旧的教学模式彻底决裂!走进“新课改”,我选择了“兴趣教学”!努力全方位优化各个教学环节,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课,从兴趣索然到兴趣盎然,从厌学到乐学、善学、会学!在新课改的阳光下,我们的英语课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成了学生的“快乐大本营”!因此,学生都说:“是新课改,让我们的英语课堂妙趣横生,充满活力,我们越来越爱学英语啦!

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的学习兴趣常常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消除不良因素,抓住“兴趣点”,展示“兴趣点”,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找准最佳的切入点,引发“静水投石”的中心辐射效应,使“兴趣点”的挖掘、增强和巩固起到以点带面,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作用。

其实,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学生还是蛮喜欢这门课的,可是,由于老式的课堂教学把“英语学习”和“背背背”“默默默”捆绑在了一起,把英语教学塑造成了“满堂灌”“题海战”的代名词,而英语对学生而言,和英国一样遥远而又遥不可及,一下课就没影儿啦,完全体会不到:英语其实和汉语一样,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所以,过了新鲜劲,学生就不怎么喜欢甚至厌学这门课了,真是“奈何!奈何!奈若何!”啊!然而,“新课改”的春风催生了“兴趣教学”,给教育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们的英语课焕然一新,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型的英语课,不再是教师一言堂,学生却个个都成了“角儿,教师主要做幕后的“导演”,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大家不再紧张,不再怕说错或发音不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笑话,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事做,整堂课有声有色,充满欢声笑语,例如,在教学animals时,我设计了一个“动物运动会”的游戏,让学生想办法装扮成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再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把学习内容融合到学生喜闻乐道的话题中,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个个都摩拳擦掌,争先恐后地表演,学习效果出奇的好,真是棒极了!这样的英语课,学生乐意上!这样的老师学生更喜欢!这样的英语,学生当然愿意学啦!

教师通过花样翻新的`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新型英语课堂的又一亮点!比如,通过实物展示、投影播放、动作表演和简笔画,巧设情景,可以把词汇更形象具体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艳的动态视频、灵活多变的交互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创设学生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可以让学生通过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来突破语言关。记得在学习介词“in,on,beside,under”等的用法时,因为抽象不太好理解,我就设计了下面的课件来辅助教学:画面上先出现一个漂亮的小屋,里面有sofa,bed,table等家具,还有banana,apple,toy等实物,一个小女孩进来找东西,配音“Where is my toy/apple/…?引导学生回答“I t’s on the desk/under the sofa/…”等等,随着鼠标的点击,苹果、玩具等随即出现在桌子上、床下、沙发旁等,鲜艳的卡通画面配上充满童趣的标准发音,再加上实物的真实移动,学生兴趣盎然,轻松自如地掌握了介词及其具体使用语境。而在学习Can you play the guitar ?这一单元时,我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的,就是在一个大纸箱里放入football,basketball,guitar等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同时还备有英语说明卡片,让学生通过work in pairs 或work in groups等活动猜这些礼物,猜对了就能如愿拿走the gift,否则的话就和礼物无缘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甭提有多高了,真是你追我赶啊,惟恐机会稍纵即逝礼物被别的小组抢去了,而且在后来的practice中,这些礼物和卡片又多次以击鼓传花等别样的活动方式派上了用场,通过这些有声有色花样翻新的活动,不但学生的学习效果会超乎我们的想象,而且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更接近于学English用来交际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觉到英语原来并不遥远,其实就在眼前啊!如此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学生能不喜欢吗?

新型英语课的另一闪光点是作业布置更加注重趣味性,多样化、灵活性、层次性,难易更适中,更富有启发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生活英语大搜索”活动,捕捉身边的英语,比如采访、贴英文标签、观看英语节目等实践性较强的作业,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英语就在身边,随处可见,再也不像英国那么遥远了;而制作英语贺卡,单词卡等制作型作业,则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到了I can do it in English!的乐趣。有时候,我也会布置改编对话、故事等创编型作业,来拓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也更加关注学习过程,更多的是鼓励、支持和表扬,在我看来,学生人人都有闪光点,要让学生对自己、对英语学习更有信心!这样的作业,谁还不乐意做呢?还有谁不乐意参与活动呢?

应运而生的兴趣教学,让我们的英语课堂花样翻新、充满生机!让我们的教师更智慧、学生更聪明!让羞于开口的学生活泼起来了!也让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而融洽!让我们高声呼喊:“新课改,我们欢迎你”“兴趣教学”我们喜欢你!

(作者单位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三中学)

篇2:“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09小教

袁颖慧

20091202103 内容提要:从目标上来说,课改的真正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媒体的宣传和报道。从过程上来看,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衡量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指标。课改致力于解放、培植学生的“学习力”。这些也是学校在新课程环境下的追求,关注核心,履行课程改革的神圣使命和必然诉求。实施“有效”教学,使课堂成为师生勃发成长活力的芳草地,使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更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关键词:“有效”教学;活力;学生发展;“任务型教学”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语言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了3岁或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这话确实有道理。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教婴儿学语言,没有教他语法、逻辑、修辞等系统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轻松地学会了母语,听说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那为何在孩子们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了一定水平的小学阶段,让他们学习同为语言的英语,不少人却是愁眉苦脸,困难重重呢?其实我们都知道,三、四岁小孩的母语水平好,其主要原因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他们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往中,自然地学会了语言。而对于作为第二语言——英语的学习,恰恰是缺少了这样的学习环境,他们的学习时间大部分集中在课堂上,而课堂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并合理利用课堂时间,打造有活力课堂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1、坚持“学生为主体”,营造和谐课堂

英语教学过程可以描述为英语教师通过言语活动促进学生主体对语言对象的内化,从而形成英语运用能力。学生是言语活动的主体,也是言语能力发展的主体;促进学生主体的言语活动是开展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英语教学目的的主要环节。从人文的角度讲,教育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遵循科学发展观,教学就应该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充分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教师要以负责、关爱、宽容、真诚之心尊重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教学更加宽松、民主、和谐。

比如在低年级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注意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设置教学激趣点,经常采用听做、说唱、玩演、读写、视听等学生乐学乐做的方式,运用歌曲、故事、游戏、比赛等形式使学生兴趣盎然。同时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教师总是和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读,一起做,一起游戏,一起欢笑……形象的课堂,宽松、民主的氛围,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课程与师生在教学中融成一串和谐的音符,分享着教学的快乐。

2、倡导“任务型教学”,煅铸智慧课堂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当做的是使学生学一种语言,而不是教给他们关于语言的知识。我们要培养的是使用语言的人而不是语言学家,是能用这种语言讲话的人而不是谈论这种语言的人。因而,英语课应为一种言语实践课,要求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事必躬亲”,强调学生言语活动过程的“亲历性”。由此,在英语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体验性和实践性,强调任务型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任务型教学”的课堂实践中,学校的英语教师有丰富的心得体会和实践经历。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小天地”,把社会引入课堂,把课堂延伸到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发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材料创设教学活动,如打电话、购物、吃饭,旅游、问路、看病等栩栩如生的任务活动型教学,开展交互式、合作式学习,让孩子们扮演其中的角色。为完成任务,学生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努力用自己所掌握的语言结构和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交换信息。这时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完成一个任务,并如何想方设法把这个任务完成好。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把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无形中把局限的课堂学习变成自主的学习,积极的学习,有生产力的学习。外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实践性强。当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时,教师便可设计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这种语言情境中进行实践。“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某种活动的抽象演绎,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这一“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新交际问题的解决。如《牛津小学英语5B》Unit1,本单元教学重点是seven days in a week & the lessons they have.当新知识已被他们掌握后,就要为他们设计交际的语境,即设计一个可行的任务---用英语设计课程表,其目标---复习巩固一周七天的表达法,又体现了“用中学,学中用”的理念。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他们的喜好和本学期的科目安排出一周的课程,在商量的过程中进行语言的交流,然后在全班用英语展示自己小组的方案,相互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全班选出设计美观、安排合理的课程表若干份,并在班级中展出或通过校园网络在年级组投入使用。

总之,任务型教学给小学英语课堂带来了更多的活力,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作为教师,则面临更大的挑战。教师应该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是一种媒介、桥梁,是学生活动的伙伴。这要求教师的业务素质,专业水平和创造精神都要有更大的提高。这需要每一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反思,更新教育观念,使任务型教学能够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上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可以说,这样的课堂,处处闪烁着教师的智慧火花。

3、聚焦“语言运用能力”,构筑理想课堂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学生的学习,是积累语言和习得语感,从而形成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构建理想的英语课堂,无疑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我们认为,理想的英语课堂是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为目的,以获取言语经验为主要途径,以学生认知、思维、情感、意志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最终效果。教师能采用歌曲、游戏、示范表演、合作竞争等形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由、舒适、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能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的场景和处所;能为主体的“真实”的言语活动提供同样“真实”的言语环境。在教师综合运用和精心组织下,实施教学方略,使英语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更主要的是它能够使学生产生真实的“言语体验”,并在这种体验中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塑造学生的人格。

篇3:“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一、构筑学生学习自信心

作为一名教师, 我们讲话既可以伤人, 也可以疗人。光明、积极的称赞话语, 对学生来说, 具有正面的意义, 会把积极的思想存入他们的大脑。在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时, 教师千万不能使用诸如“你怎么这么笨”, “真让人失望”等消极话语。因为这些损人自尊、伤人自信的语言一旦进入学生的记忆, 就容易让他们形成消极心理, 极易导致产生自暴自弃的畸形心理。由此学生会不愿也不敢参与课堂教学。所以教师要把批评语言变成鼓励语言, 例如“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想不到你进步这么快!”

“加油!”“你真棒!”, 这样学生脑子里全是正面肯定的积极语言和愉快的事, 他们就会自我感觉良好, 自信心越来越强, 进步也会越来越快, 参与的意识也会随之与日俱增。

二、重视导语设计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巧妙地运用导语可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同时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 要使学生对一堂课感兴趣, 课堂导入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手段, 从一堂课的开始就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看与本课有关的精彩图片等方法导入新课。

三、提高学生参与能力

成就动机理论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不断地体验成功, 才能促使学生去努力追求成功, 从而争取更大的成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 大多数学生只注重写、记, 怕说错而羞于开口。学好英语不能只看重分数, 要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因此, 教师必须消除学生心理上的障碍, 进行正面引导, 鼓励他们学好英语必须在课堂上多听、多说。为了让学生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要留出几分钟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形式可以多样, 如:名言介绍、诗歌朗诵、趣味故事和歌曲演唱等。这些用英文让学生展示才艺的方法, 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 效果很好,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潜能, 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而且让教师更容易发现不同学生的闪光点, 从而丰富课堂教学。

四、营造课堂气氛

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取知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就是如何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在愉悦中探讨, 并获得沉甸甸的收获, 甚至乐而忘返。讲课和写文章一样须有张有弛, 有起有伏。平铺直叙, 只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如果天天都是副“老面孔”, 每节课总是老一套, 那么无论教师技巧如何娴熟, 天长日久学生也会厌烦的, 这就需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据心理学家调查, 人们听讲时的注意力, 每隔10分钟左右就会有所松弛。何况对象是中学生, 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 要想让他们认真听讲, 教师必须在内容的趣味上下功夫, 要经常在课堂上掀起一个个高潮, 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这种优美的英语课堂情境的创设,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英语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和生动活泼的授课方式。

总之, 只要教师倾心英语教学, 努力做到“优化课堂教学, 激发学习兴趣”, 相信英语课堂一定会焕发生命活力!相信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定会带领学生走向终身学习的成功之路!

篇4:“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摘 要:课堂,不应是一潭死水,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学生的不断发展,也要不断创新。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激活课堂。

关键词:兴趣;多媒体;问题

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复习讲过的内容,甚至是剛讲过的知识点,课堂上提问学生却答不上来,学生经常会出现模糊不清或张冠李戴的情况,有的干脆默不作声,这些是生物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思考并在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本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学习就变成了愉快的事情,学生就会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对于生物学科特别是初中生物教学来说,许多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不重视,学生学习非常被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将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与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好课,导语很关键。在课的伊始,我尝试用猜谜语、谚语、故事、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引入新课,顺利地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如,在讲《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时,我利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导教学,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草莓),又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杨梅),并让他们把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用箭号的方式表示出吃与被吃的关系,同时请大家思考,如果狼少了,前两者会有什么变化?(羊先多后少,草变少)请大家想一想,学《动物的数量变化》时,自然界中的其他会有什么影响?动物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既调动了学生的胃口,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一母生九子,九子十个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引出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引出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学生不仅听得有趣,也乐于参与,通过这些简明易懂的诗词、谚语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

二、直观生趣,变抽象为具体

课堂上教师通过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生物源于生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标本、书中插图、教学挂图、多媒体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避免学生对教师枯燥的讲述产生厌烦,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开花和结果》时,我利用班级里养的花和模型结合起来让学生观察,学生很快掌握花的各部分结构,同时也提出有的结构找不到。针对学生的发现我又引出单性花和两性花,使学生记忆深刻。在讲《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时,我充分利用模型和实物对比来学习心脏的结构,同时利用课件演示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使这一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记忆效果很好。

实践增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生物学有较强的实践性。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在于体会到智慧能统帅事物和现象。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但如果不向这种需求提供养料,既不积极接触事实和现象,缺乏认知的乐趣,这种需求就会逐渐消失,求知兴趣也与之一道熄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学习能力,以往的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满堂”,使学生形成了从教到学的完全依赖性,部分学生成了脖子上挂大饼的人,你不把饼转到他口中,他就吃不到饼,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大胆地放手,引导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搞种殖养殖实验,探究实验,调查活动等,增强学生成功的乐趣。

如,在学习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改变以往的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而是将学生根据学习情况分成小组,采取小组合作形式完成实验,并让学生把实验结果放到显微镜下去观察、对比,发现并解决了问题。在学习《水中生活的动物》时,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模拟实验,我采用让学生摸一摸鱼的体表,感知有润滑作用的黏液,用纸板做一做鱼的模型(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生命),试一试分别用捆住鱼鳍、剪掉鱼鳍和用鱼的模型来分别完成对鱼鳍作用的探究,通过实践过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

三、联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强化了知识的记忆。

如,讲植物对水分的吸收时,引导学生思考:用糖拌番茄或用盐拌青菜盘子里为什么会出现许多水,把发蔫的青菜泡到清水里,会硬挺起来;学习根对水分的吸收时,联系移栽幼苗时要带土坨的道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运用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

效率。

兴趣是成功之源,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高,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课堂活力,相应的学习效率才会提高。

篇5:“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要 “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教学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小学英语课应该以课堂活动为主,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所以就小学英语教学而言, 如何进行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我几年来的实践教学,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活起来。那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一、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活动方式。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设计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每个活动都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教师要思考和明确设计活动的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通过活动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活动与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是否相关,活动是否必要,活动是否体现了教育价值等。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新目标也应与预设的教学目标为基础。因此,活动从设计到实施都应在教学目标的调控下进行。

总之,活动内容与教学内容要紧紧相关。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融入教学活动之中,使每个活动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要考虑其层次性,使课堂活动不仅富于变化,难度适中,而且要连贯、紧凑和循序渐进。

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评价的激励作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活动中去感悟、探究、发现和体验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开展

如竞赛、游戏、表演等进行教学,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活动设计要

在英语课堂的教学当中以孩子们为中心。

大家都知道在现在的课堂上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人,我们要做到把课堂还给孩子们,充分的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并且以鼓励的语言和和蔼态度来鼓励孩子们,让学生们大胆地说,激发出孩子们的兴趣和创造性,让他们超越自己迈向成功!

二、利用各种教学媒体, 激活教科书, 激活课堂活动,让学生更易理解接受

在教学中, 我们应想方设法, 利用电教器材如TV、VCD、电脑、收音机等, 让教科书活起来、动起来、形象起来、发出声来, 让活的教科书震撼学生的心灵、开发学生的智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小学英语第三册Unit 6 Shopping 这一课时, 就利用共享中的教学软件, 将各种商品的图片展现在电脑上,让学生充当购物者, 运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现场模拟练习, 使课堂变得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学生则充满激情, 很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教学内容, 并能模仿自编自演对话, 达到了活学活用的效果。

三、创设和谐气氛,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巧妙的创设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语教学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小学生这种乐于角色扮演的动力,从而使教学活动更为有效。

1诱发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喜欢学、要求学, 有迫切的学习愿望时, 他们才能自觉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如设置悬念、创设情境等, 将学生置于

心求通而未达, 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如组织课前活动时, 我通常以听说训练为重点,利用课前的几分钟, 开展Free talk 活动, 其中内容包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问候句型、自我介绍句型, 以及日期、天气的正确表达方法, 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来即将开始的英语课。

例如,在学习完了表示颜色的词之后,为了加深学生思维上的形象记忆,可以设计这样的游戏活动课,与自己喜爱的小伙伴开设颜料店,老师发给各组red、yellow、blue三种颜料,由学生亲自动手组合这三种颜色,重新创造新的颜色。随后,学生可以到各个颜料店去买颜料,店主与顾客围绕“What colour do you like?”“I like red/orange/purple„”进行创造性的交流,顾客将要买的颜色说对了,店主就可以将颜料出售给他,否则顾客只好再到别家店铺去买了。通过这样的模拟情景,不仅满足了学生角色扮演的心理需要,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很好地完成了教学效果,一举两得。

四、教师转变观念, 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活起来

一、呆板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只能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应是快节奏的、灵活多样的、丰富多彩的, 而不是黑白无声的。教师上课节奏要快, 以训练学生的反应、思维。因此, 教师应抓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短暂时刻, 用学生能接受的节奏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如游戏、唱歌、做动作、抢答竞赛等, 使学生既紧张又活泼, 在轻松愉快而又紧张刺激的氛围中学习。这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 不会感到厌倦, 对知识记忆得也特别牢固, 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设计有趣味的课堂活动是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好地参与语言的学习。

1、贴近生存空间,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

2、创设生活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生活感觉的活动

3、解决生活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生存能力的活动

五、结束段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无疑给了学生应用和练习所学英文一个行之有效的平台。把握好这个平台,使语言的学习不再枯燥,且使语言的学习回归到它的本来面目——工具性、使用性,让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成为历史

篇6: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月浦实验学校 陈志凤

关键词:生命性;物理课堂教学;活力

摘要:“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当今的物理课堂还是存在教师是每日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的现象。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在教育理念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多地为学生着想。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反对把教育之看作是为将来社会生活做准备,主张要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来改造以书本作为出发点的旧教育。但未提及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何意义。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为“生活教育”,它由三个部分组成:“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他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但也没有谈到教育对教师的生命有何重要意义。许多现在在第一线的老师也发表了一些文章,他们认为也很有必要改变现在的教学方式,他们也在摸索。他们中一些人认为物理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要灵活开放,重视学生的自主性

一、手段要多样化要把生活──物理──社会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但教学对他们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还是不很清晰。我也问过一些身边的同学(即将毕业走向教师岗位的师范院校的学生),他们认为教师的教学同样也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也还是没有体会到教学对教师的生命有怎样的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叶澜教授在《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一文中提出基础教育的价值观之一:“生命性”。她指出:“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是一项直面生命和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中小学学生正处于生命中成长最快、最 富有学习可能、也是最需要学习的重要时期,处在个性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影响的价值,将远远超出本阶段而延续到终身。在教育中还有什么东西的价值能比生命的成长价值更为重要,因此,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要“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青少年期对于人生的独特重要价值,并善于开发生命潜力和指导生命发展。”“重视‘生命性’,将使学校工作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努力完成为生命的健康发展服务的神圣使命。”他阐述了中小学教育如何体现“生命性”的一个初步的框架,同时对老师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在新基础教育研究的近几年的研究中,有许多的学校和老师积极参加,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叶澜教授的研究被进一步深化。

基于以上教育名家,叶澜教授,以及自己查到一些第一线工作的教师的研究,我认为在当前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也存在一些忽视师生“生命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我很赞同叶澜教授的思想,我认为在初中的物理教学中,也应该重视师生的生命性,特别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更应注重这一点。在此,我提出自己在理论上的一些思考和想法,算是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

“每个人都只能自己‘活’,不能由别人代‘活’;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都得自己走,不能由别人代走。这是一个明白到不能再明白的事实,是每一个活者的人都能体会到的朴素真理。”这恰恰说明主动性是生命活动的一个本质特征。现在的许多老师也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实践中这一点恰恰被忽视。

如果我们到初中的物理课堂去走走,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教室里,学生按教师的每一个指令行动,每一个问题作答:教师清楚每一节课要教什么,为何教和教什么,学生却不知道要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教师是每日

课堂的主宰者,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一些教师会要求学生上课时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进行独立的思考,但最终大多还是纳入教师预设的框架;他们会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理解规定的和现成的知识,但很少会让学生自己去寻求知识,发现问题,创造解决困难的方法,去独立面对一个陌生的世界,一个生生不息的世界。”这正是初中物理课堂存在的一个忽视生命的价值的最大弊端,也是最大的一个问题。

对于初中的物理老师来说,如果一辈子,几十年一直做物理老师,其生命的很大一部分是和学生一起在物理课堂上度过的。所以如果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像上面那样度过,看是老师是主动的在经历他的生命,其实是从另一个侧面看,他只是把以前的每堂课重复一遍,只是下面的观众不同而已。或许会有所改变,但是五年、十年,老师的激情被耗尽,老师开始混日子,那样会有多少学生会被耽误。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仅有一次。从而反映出我们不光忽视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同时也忽视了老师的生命价值。

现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每一次的课改,都在努力改变。我想说的是,以前认为课堂是老师的天下,现在应为学生着想,但是,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的同时,别忘了老师,课堂也是老师的生命的一部分。

二、问题的解决

我认为问题的解决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从理念上改变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看法

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包涵着多重丰富的涵义。

首先,物理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下及今后的多方面发展和成长;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的最基本构成,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与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与生命价值的体现。总之,课堂教学对于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

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头脑的活生生的人,每个人都有做自己的权力去经历自己的生命。学生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性不应被剥夺,而是应该有充分的发展空间;老师不是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销蚀了,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扼杀了;而是应该把学生的生命发展中最宝贵的精神火力和创造力激发出来,把学生形成积极、主动、自主的自我可能性加大。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际上通过“教书”实现“育人”,为教好书需要先明白育什么样的人。只关注现成知识传递价值的物理教师,实际上是在“育”以被动接受、适应、服从、执行他人思想与意志为基本生存方式的人。青少年学生内在于生命中的主动精神和探索欲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常常受压抑,甚至被磨灭。爱因斯坦在他的自述中这样写到:“我想,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 3 可能用鞭子强迫他不断地吞食,特别是,当人们强迫喂给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习性的。”所以填鸭式是破坏生命本能——好奇心的最大敌人。物理教师的心目中不仅要有人,而且要有整体的人,要处处从发展、成长的角度去关注人,去做好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

其次,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全面体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生命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只局限于认识方面的发展。

二期课改提出课堂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认为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忽视。以前的课堂目标可能没有很好重视这一点——情感目标。它是指学生在对己、对事、对他人、对群体的情感体验的健康与丰富,以及情感控制能力的发展。因为学生中很大一部分并不一定从事物理研究,而物理课堂上对他们最重要的目标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也许会有意地年年过的影响。“课堂教学完整目标,还应该包含学生意志、群体工作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其中每一项,都应既有与认知活动相关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又有其相对独立的内容与价值。这些方面的统合,才构成学生生命整体发展。”

2、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探究。

物理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

教师在作教学设计时,首先要认真地分析物理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而不是首先把握这节课教学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不是认为物理学科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没有价值、可以无视,相反,它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最终掌握的基础性的内容。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价值不应停留在此,更不能把学生当作是为学习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师是为教这些知识而存在的。教学为学生的多方面主动发展服务是最基本的立足点。

第一,把书本知识按物理学科内在的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结构链,基本上以结构为大单元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使贯穿教学的认知主线是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在教学与一个知识结构相关的内容时,又将其分成两个教学阶段,第一阶段是教学以知识为载体的某一结构的阶段,第二阶段是学生运用这一结构,学习和拓展结构类似的相关知识的阶段。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主动地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4 的心态与能力。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最有效率的是掌握和运用知识结构。从而让学生对与结构相关的知识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直到内化。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发现、形成结构的方法及掌握和灵活使用结构的能力。学生对物理知识结构群的学习、内化,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形成结构群和结构思维的方法,这对于学生在陌生复杂的新环境中能用综合的眼光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基础性作用,是身处复杂多变时代的人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一种基础性的学习能力,也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自我增生的重要基础。

第二,将结构化后的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重新“激活”,实现与三方面的沟通:书本知识与人类生活世界沟通,与学生经验世界、成长需要沟通,与发现、发展知识的人和历史沟通。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信心和提升他们的主动探求的欲望及能力。教师在寻找这三方面联系的同时,也拓展了自己的认识领域,并把注意力从研究教学内容转向学生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经验和发展的需要,这是实现由“教书”为本转换到通过教书来“育人”的十分关键的一步。

第三、在教学设计方面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的事先策划结合起来,构成“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课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的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设计,并在教学方案设计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与空间,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重在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的全程关联式策划。至于终点,何时嘎然而止,并不是绝对的,重要的是水到渠成,不是硬性规定的步子大小与全班齐步行进。过程的设计也要有“弹性区间”,可以通过不同的作业、练习、活动来体现。过程设计还要策划教学行进中的教师活动、相应的学生活动,组织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活动效果的预测和期望效果的假设,师生间的互动方式等一系列方面,最后形成综合的、富有弹性的教学方案。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深刻地指出:“未来的学习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题,手脚眼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 5 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在物理可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师生的生命性,同时最重要的是:“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一文中谈到:“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如果一个人掌握了它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学会了独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会找到它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种主要以获得细节知识为其培训内容的人来说,他一定会更好地适应进步和变化。”可以看出知识的传授知识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小的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老师是生活的艺术家,学生是生活的艺术家,只是老师经历的比学生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年龄大一点。而课堂则是师生生活的第一线,也应该是师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师和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对待生活,对待他们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留给学生的不光是知识,更多的应该是生存的技能,对待生活的乐观的态度,勇于进取的精神,人生美好的回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和他们生命价值的体现;留给老师的是美好的回忆,成功的体验,自己人生的丰富,对生活的更加热爱,对生命的更加热爱和其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营造良好得氛围,充分体现出每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最后我引用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提到的结束全文:“有个才子讲得不错,他对教育下这样一个定义:‘如果一个人忘掉了他在学校里所学到的每一样东西,那么留下来的就是教育。’”

参考文献:

1、徐良英 范岱年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6年1月第一版

2、徐良英 赵中立 张宣三编译 《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年10月第一版

3、吴亚萍 吴如玉主编 《“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专题论文·案例集(下)》 ——教师发展·学科教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第一版

4、叶澜主编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上海三联书店 1999年3月第一版

网址:

1、叶澜 《叶澜:——“新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之一》

2、叶澜 《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叶澜 《叶澜: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

4、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篇7:新理念,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理念,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语文是一桌桌琳琅满目的筵席,是一道道色香俱全的大餐。从屈原、司马迁、李白、苏轼,到鲁迅、巴金、郭小川;从罗贯中、施耐庵、曹雪芹、蒲松龄,到雨果、司汤达、托尔斯泰、契诃夫,再到语文课本的编者们,他们者为语文大餐准备了神奇的、令人馋涎欲滴的菜肴。引领我们的孩子走近神秘的语文大餐,品尝可口的语文大餐,享用神奇的语文大餐,是语文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天职。 如果我们的孩子面对先贤哲人们用智慧的心血乃至生命烹饪的语文大餐时,或低吟浅唱,或引吭高歌;或囫囵吞枣,或细嚼慢咽;或凝神静思,或交头接耳;或抓耳挠腮,或欢呼雀跃……那么,他们的语文学养将逐渐丰厚,内在精神将逐渐丰满,外在气质将逐渐高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既蕴含谦恭与儒雅,也不失活泼与自信。他们当中,当不乏“上穷远古,旁及异邦,近逮人生,一言一语,苍然深邃,情致极焉”者,不乏诙谐幽默,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者。诚如是,则其功莫大焉。

问题是,我们怎样引领我们的孩子去品尝这语文大餐,怎样放手让我们的孩子去享用这语文大餐。这正是我们每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用智慧、心血及生命去思索、去实践的。 面对时代的挑战,语文教学超越知识与技能,走向智慧。而这又要建立在三根支柱上,即:鲜活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儿童的创造精神。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努力使自己成为激励者、参与者、创新幼芽的培育者,让每一位学生都张扬个性,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一、 站在“学”的角度安排活动 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备课时,从制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到设计教学结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站在“学”的角度去思考。尤其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时更要最大限度地安排全体学生参与。例如,在小学阅读教学中,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教学,总伴随着一些提问。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等等。 提问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读书,通过人人参与不同形式的读书,让他们提问题、说理解、谈感悟,进行比较,展开想象,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协作主动获取知识。在结束一篇课文之前给学生留几分钟时间,让他们自由支配,可以随意地提问、讨论、交流甚至争论与课文相关的.话题。这样一段自由时间,也是一个自由的空间,将课堂引向广阔的空间。二、 顺应“学”的发展组织参与 我在教学《台湾蝴蝶谷》和《鸟岛》时,根据班级学生智力水平创设了这样几个生活场景(即分层语言训练)让学生自主选择:请你做小导游带旅客观光;请你设计富有特点的吸引游客的广告语;如果老师去这个地方旅游,你会建议我什么时候去,说说你的理由。学生积极参与,促进了各个个体的发展,有层次有深度地对学生进行了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新思维的训练。 又如,《九色鹿》这篇课文结尾是这样写的:国王听了十分惭愧,狠狠地惩治了调达,并下令全国百姓永远不许伤害九色鹿。到底国王怎么惩治调达的?老师指着多媒体课件上的调达对学生说:“现在这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就站在大家面前,你们就是国王和大臣,好好商量一下:怎么处治他?学生自由结合,编拟剧本的尾声。让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生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三、 激发“学”的情感适时评价 教师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对学生情感的激励者。课上教师要不断地适时地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态度进行评价,激发“学”的情感,发挥评价的正导向作用。 激励性的表扬。如直截了当地称赞:“这位同学可会学习了,他遇到生字,就把拼音读一读。”“这个小朋友读这句话时,读错了一个字,他反复读了几遍,终于把这个字读好了,这是聪明小朋友的聪明方法。”“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为什么背得这么快?” 委婉的引导。学生发言难免会出差错。教师要不断地激励学生改正错误,获得成功。记得有位教师上课时,学生发言的声音很小,教师顺手把教科书卷成话筒状,亲切地对他说:“我借个话筒给你,好让大家听到你响亮的声音。”学生马上就领悟了,提高声音回答老师的提问。在场的老师无不为此举而称赞不已。 教师要充分利用激励手段设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才能,获得成功。学生在获得成功喜悦的同时,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

篇8:“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尽管我国的英语教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对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给予了极大的重视, 特别是现行的PEP小学英语教材, 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 “两极分化”的现象日趋严重。不少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能力差, 缺乏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部分学生甚至完全放弃了英语的学习, 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局面非常难以扭转。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英语教师仅把英语教学的课堂看成是一个孤立的、死板的、本身不具有生命力的环境, 而没有把之看成是一个具有自我强化、自我塑造能力的文化现象。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英语学习规律的交流型的课堂文化, 对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奠定英语教学课堂文化的心理基础

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 他们能够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在交流型英语教学的课堂中, 主要体现为教师尊重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的自觉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学生的独立人格, 这是交流型英语教学的课堂文化最突出的特征, 也是教师对待学生最起码的态度, 是课堂交流的前提。但实际上, 学生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会自然而然地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的。只有当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目标变成学生各自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时, 只有当学生有权选择达到学习目标的各自学习活动方式和进程时, 他们才可能产生主体意识, 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人, 才可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 作为英语教师, 如果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就能为创设交流型英语教学课堂文化奠定心理基础。

1. 在思想上,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并不等于丧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 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和传统课堂不同的是, 具有交流型课堂文化特征的教师对课堂与学生的简单控制减少了, 而让学生的参与增加了, 学生的自主性加强了。在交流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 不管教师是示范者、组织者, 还是监督者, 教师在课堂教学全过程的整体作用应是协调、促进和指导。教师要创造一种积极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不论学生的主体能力怎样, 教师都要通过课堂活动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策略和能力培训, 使他们的自主创新精神更强; 不论学生的认知和技能达到怎样的水平, 教师都要认真分析问题, 及时帮助; 不论课堂教学怎样进行, 教师都要进行管理和引导, 以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总之, 英语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的作用, 才能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加以应用与创新, 以达到真正发挥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目的。

2. 在实践上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努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性的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 相互交流的多边活动。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 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境性, 更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必须更加注意教法新颖有创意, 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我们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 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的主动参与, 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想方设法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 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的合作学习, 营造交流型英语教学课堂文化的交流氛围

从英语教学的实质来看, 英语教学的过程应是一种语言的交际过程, 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英语教学就是通过这些交际活动, 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交际过程中, 师生双方的认识活动也是相互作用的。学生认识英语的进展离不开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 教师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离不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客观效应。教学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

1. 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 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鼓励学生之间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虚拟真实交际。

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还英语课堂教学的本来面目, 我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特别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 积极培育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 创设虚拟情景进行虚拟交际。比如, 我在教《What Would You Like》这个单元中谈到“Food and Drink”时, 要求学生围绕本单元所学的食物及讨论食物、喜好和点菜等表达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众所周知, 说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 而在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中的口头语言的交流, 效果会更好。所以在讲完基本语法框架后, 给学生进行大量的口头训练并为他们创设合作的氛围, 如互相问问题、互相对话, 或教师给出情景学生口头演讲, 或学生上台当小老师运用所学语法规则问下面同学问题, 达到语言灵活运用的能力。

2. 充分利用六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 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竞争机制, 在合作中进行竞争, 以调动学生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小学高年级学生, 尤其是六年级学生, 凡事爱争高低、论输赢。在竞争中他们会精神焕发, 思维积极, 力求争先。在这种气氛中, 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学生的思维积极, 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多设计一些竞赛形式的课堂活动。如记忆单词可按座次, 依次站起来快速说出单词的形式, 不得中断, 看谁在单位时间内说得多、说得准。练习对话时, 可让学生以两行、两排、两桌为竞赛小组进行对话, 看那一组说得准确流利。教师要注意把全班学生全部组织起来, 使每一个学生有均等的竞争机会, 以便使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投入课堂活动。另外, 还要进行总结评奖, 把每次的竞赛成绩记录下来, 并进行总结评比, 保持学生的积极性和争胜心理。

3.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流活动, 以适当缓和课堂学习中的紧张气氛。课堂交际的特点是人员集中、相互了解、心理相通、反馈迅速。这种课堂交际形式既可以传授知识, 也可以训练技能; 既可以在内容上操作, 也可以在感情上交流, 是教育与教学相结合的理想形式。

我们知道,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当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教师讲解时, 进行高密度、大容量的练习是很容易使学生感到疲劳紧张、情绪低落, 从而使得课堂气氛变得死气沉沉的。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想法让学生轻松一下。可做做TPR ( 即全身运动法) , 也可讲个英语笑话, 使学生在笑声中解除疲劳, 重抖精神。

由此可见, 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惯性和催生的共性, 交流型英语教学的课堂文化一经形成, 这不但可以比较有效地扭转目前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效率差、学生厌”的不良局面, 而且还能与其他的文化现象一样使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保持一种良好的教与学的惯性, 并且还能催生一些新的符合学生英语学习规律的课堂心理或行为, 从而使英语课堂教学走向一种良性循环。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自我强化、自我塑造能力的文化现象。如果在英语教学中能够创设一种符合学生英语学习规律的交流型的课堂文化, 对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篇9:让英语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求知欲,实现教学目标

要创建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产生浸润性的效果,即让学生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环境之中,自觉地、不知不觉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创设完整的、逼真的、易操作的情境,能让学生愉快地合作、自主地学习。

开展英语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情开朗的性格、良好的情趣、健康的情感和善于交际的能力。语言是人的心理活动最重要的外部表现,因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英语的教学目标主要在于初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交际离不开活动,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开展诸如分角色对话,做捉迷藏、“看谁反应快”、“谁是问不倒的小博士”等各种英语游戏,排演英语儿童节目,朗诵诗歌,唱英语歌,邀请外国朋友来校或带学生到有外国人的公共场所,让学生学着用英语和外国朋友交谈。去年,我邀请了我的一个外国亲戚来校和学生联欢,同学们有礼貌地用“Welcome to china”、“Welcome to our school”等情真意切的语言欢迎他,热切地向他提了许多问题:“Do you like china?How many people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在回答问题后,他也向同学们提了一些问题,同学们争先恐后清楚流利地一一作答。同学们还三两人一组主动走到客人面前,先自我介绍: My name is…然后介绍自己的同学: This is…两人一起说:We are classmates.然后拉着客人的手:Nice to meet you!再问:Could we be friends?…Good!Well done!最后同学们热情洋溢地献上了自己制作的小手工、小作品,或是小工艺品,还没忘记再说上几句英语:Do you like it?Welcome again!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外国人讲话我们大部分能听懂,我们讲的他们也能听懂,真有趣。学生亲身参加活动能帮助他们克服畏难情绪,激发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有些原来性格腼腆、站起来说话就脸红心跳的学生,通过以上英语活动的锻炼,已能经常自告奋勇地出来对话、表演。

二、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应尽量不用母语为中介的翻译法,即使使用也应该加强分析对比。要求学生使用英汉双解词典并逐步过渡到使用英英词典,这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词汇的内含和外延,因为用一种语言解释另一种语言不一定都能做到一一对应、完全准确。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即有些英语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会出现越解释越难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经常给出一些包含该词、句的句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去猜测、理解。所给出的语境应尽力和该词、句所处的语境相似,而且是学生熟悉或容易接受的,这样既可以给学生的理解以铺垫,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又能增强语言实践的量,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三、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

英语的语感对英语教学和英语的运用起着重要作用。英语语感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感觉,它包括人们对英语的语音感受、语意感受、语言情感色彩感受等。它是人们对英语语言的直接感知能力,是人们对英语语言法则或语言组织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是经过反复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经验和体会。语感来自于语言实践,又指导语言实践,正如游泳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水性、搞音乐的人要有良好的乐感一样,要学好用好英语,就应该具备良好的语感。人们在语言运用中有时感到看起来顺眼、听起来顺耳、说起来顺口,但又说不清其原因,这实际上就是语感在起作用。不同个体由于语言感觉能力和语言实践量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因此有些人能从别人的语音、语调、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等准确把握别人要表达的超出文字本身的含义。

四、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不了解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势必会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的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我们就不能做到确切理解和正确表达思想。

五、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篇10:“兴趣教学”让英语课堂充满活力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内容的人文性逐渐增强,但是“以高考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消失殆尽,现在的语文课堂显得沉闷而缺乏活力,因此,如何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每一个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力

笔者根据多年高中语文教学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一、挖掘教材内涵

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占了很大比例。其目的之一是弘扬优秀文化遗产,更多的是让学生能从文学作品中受到熏陶,感受其博大的内涵、典型的社会意义,了解其高超的表现手法,从中受到多方面的裨益。

1.感受人文性

充满人情风味。地理风光的语文教材,都充斥浓郁的人文性。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对教材的感受能力,挖掘教材的深度,运用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去处理教材,使教材发挥其应有的魅力,去引导学生,感染学生。如,在《边城》一文中,作者描写了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水光山色,构成了理想的人情世态。作品通过翠翠表现出强烈的人性美和人情美。作者这样理想化的描写,不仅是对社会矛盾的`淡化,也是对纯真的人性美的追求。另外,作者这种诗化的写法,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回味和想象空间……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湘西的人情风俗,还能在字里行间体会生命的赞歌。这篇文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针对此类文章,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比如作家专题作品的讨论、诗歌朗诵等,让学生在开放的语文知识中遨游,享受语文带来的快乐。

2.注重趣味性

语文是由文字组成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着手,从作者生动的语言描写中感受文字的魅力,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及思想。比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片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教师可准备相关的图片芭蕾舞女或是荷叶实物,让学生把眼前看到的荷叶与芭蕾舞女联系起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先是看到的,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繁密茂盛的荷叶,片片相连;由于出水很高,就像是亭亭的舞女的裙,联想到像优美典雅的芭蕾舞中的舞女的裙,进而将静态的荷塘幻化为动态的舞台,舞女们穿着翠色的裙子,在舞台上翩翩起舞,呈现出荷叶的姿态。这样,结合文中的描述,伴随着充分的想象,学生才能将眼前的景物看成是活的、有生命的动体,既把握了文本的内容及思想,又升华了文本的内涵,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设计教学方式

成功而具有活力的一堂语文课,与教师在课堂中运用的科学而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应力求新颖而充满趣味,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成功,也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

1.紧抓学生心理,打造活力课堂

想要上好高中语文课,只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是不够的,还应该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针对学生心理特点,从他们身心特点出发,激发他们的潜力,打造有效的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打造一堂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在课堂中,教师如果只是按传统的教学方式,“一言堂”,不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也不注意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学生就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教学知识,只能是被动地学习,这样的教学无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知识和经验,只能是被动地学习,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都处于滞后的状态。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抓住他们的心理,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架设思维桥梁,放飞学生思绪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学生。有能力就是要学生既可以自己动手动脑,又能够独立思考。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从文本出发,放飞学生思绪,让他们各抒己见,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想与文本相关的内容,畅谈自己独特的见解。

3.加强课内朗读,提高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教学中,它们没有首次之分,每一项能力的培养都不容忽视,所以,在课堂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人物性格、作者的情感,让学生自己渐渐进入角色,从而准确把握人物思想内涵,感受文章的中心思想。学生的情绪也渐渐在朗读中被感染,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印象会更加深刻。只要课堂呈现出其应有的活力,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极大地提高。

上一篇:趣的校园作文下一篇:2023高考语文作文人物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