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基金业务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银行基金业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个人投资理财业务作为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型业务,获得井喷式发展,商业银行各种类型结构的个人投资理财产品不断推出,银行间个人客户投资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销售作为商业银行投资理财业务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获得了飞速发展。

第一篇:银行基金业务论文

基金代销业务对银行业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开放式基金属场外柜台交易业务,而银行代销基金则是一种边缘性的金融创新业务,直接连通着银行业和证券业。2005年以来,随着中国股票市场牛市格局的确立,银行代销基金业务日益火爆,这既改变着百姓的理财方式,又牵动着银行储蓄的分流、转化。

关键词:中间业务;代销基金;商业银行

2005年以来,中国A股市场步入上升通道,股票型基金净值不断攀升,居民将储蓄存款转入到股票、基金等投资理财工具的现象愈加明显。以南阳市为例,截至2006年底,该市储蓄存款增幅呈现了明显下滑,同比少增了7.65亿元,这也是自2001年以来该市的首次下降。基金和基金理财业务销售的日益火爆正逐步改变着百姓的理财方式。

一、基金代销和基金理财业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代销基金热点由货币型基金加速转向股票型基金

1.从基金代销产品的数量分布看:股票型基金代销数量同比增加27只,构成占比上升了36.31个百分点;货币型基金代销数量与上年持平,但实际构成占比却下降了29.76个百分点。

2.从基金代销产品的余额分布看:股票型基金业务余额同比增加30239.94万元,构成占比上升68.39个百分点;货币型基金业务同比减少1241万元,构成占比下降48.42个百分点。

3.从基金代销产品的业务收入分布看:股票型基金业务收入同比增加260.24万元,构成占比上升62.36个百分点;货币型基金业务同比减少11.45万元,构成占比降45.5个百分点。

(二)基金代销业务节节攀升,已成为银行新的盈利增长点

2006年下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净值平均涨幅达到18.1%,使得社会公众投资基金的热情异常高涨,年末该市基金代销业务金额为36863.94万元,同比增长551.19%,其中:中行、建行均先后突破了年度基金代理销售的亿元大关。

同时,基金代销业务收入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也呈现快速攀升。2006年,该市基金收入在代销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由2005年的2%上升到2006年的4.34%,利润贡献度由0.68%提高到1.33%。

二、基金代销和基金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代销银行的基金服务定位模糊,缺乏主动性和连续性

1.货币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的代销数量、金额严重失衡。银行在发展基金代销业务中忽略了对货币型基金品种的选择和引进,造成了代销银行基金代销中的同质化竞争和低效网点占比大的现象,难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网点优势和品牌效应。

2.基金代理业务缺乏针对性和营销重点。在基金销售赎回过程中,代销银行不重视对基金客户资料的搜集和深入分析,不重视客户对基金品种设计、操作流程等各方面意见的集中归类,没有从客户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有甄别的选择销售。

3.银行高管和网点代销人员均缺乏对基金的理性认识。代销银行内从不对网点代销人员进行基金知识的全面培训,而销售人员的基金知识对扩大基金的销售额是至关重要的。

(二)银行的代销手段落后,缺乏机制和产品创新

1.销售手法没有跳出以往指标分解的传统误区。一些金融机构采取行政命令的手段,给各代销网点下达一定的销售指标;部分代销网点为完成代销任务,进而演化为网点内的全员出动式的销售手段,对客户的选择无疑会产生倾向性引导。

2.缺乏对客户的金融知识宣传。四家基金代销业务机构,都未能及时、全面地组织开展对客户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据对50户客户的专题问卷调查,85%以上的客户不清楚、不了解证券市场的大势和所购买基金的特点,65%的客户对基金业务可能出现的风险知之甚少,75%的客户存在盲目购买现象。

3.基金理财服务严重滞后。四家基金代销业务机构均未在基金代销过程中展示出专业的理财能力,未向外发售基金定投产品,也没有推出依托自身品牌、为客户定做的基金理财包。

(三)网点代销员盲目向客户推销基金,忽略风险提示

1.风险揭示不够全面,影响金融机构的形象。网点代销人员常常为了追求销售量,往往不切合实际地夸大某一基金品种的优势,进行不真实陈述引导和预测提示,诱使客户购买。在各商业银行的基金广告宣传中,大幅宣传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对投资风险基本没有提示。本次调查中随机抽取的11份基金宣传单中,仅有1份有风险提示的字样。如在建行代销的“宝盈策略增长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宣传手册上,大篇幅介绍其强大的股东背景、稳健的经营理念、资深的管理团队、业绩卓著的基金经理等,而在很不显眼的地方,用小小字体标有风险提示,很难让人注意进而引起重视。

2.信息严重不对称,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在整个基金理财业务操作过程中,各行总行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分支机构和客户对推销和购买的究竟是何种基金产品组合,均知之不多,大部分理财产品中,投资者无提前终止权。投资者很难行使应有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给银行滥用其获取的信息留下空间。

3.信息披露的质量严重不足。囿于经办人员的业务素质及个人好恶,经办人员多以完成自身任务为最高原则,导致其在披露基金信息时,说不清或不愿说清。

三、基金代销和基金理财业务对银行业经营的影响

(一)基金代销业务对金融机构存款结构的影响1.基金代销业务对银行储蓄存款总量影响目前还不够大。储蓄存款、活期储蓄存款、定期储蓄存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1、-0.37和-0.43。表明基金代销业务对银行储蓄存款总体影响不大,其中对定期储蓄存款的影响略强于对活期储蓄存款的影响。由于投资渠道狭窄,在基金收益率远高于储蓄存款利率的情况下,股市和基金市场分流储蓄存款在所难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分流储蓄存款总量和相对份额也逐步提高。

2.基金代销业务对银行储蓄存款结构有一定影响。

表3代销银行代理基金份额变动与储蓄存款结构的关系储蓄存款占比、定期储蓄存款占比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68。表明基金代销业务是造成银行定期存款活化的重要因素,其中:与定期储蓄存款占比中度相关,与活期储蓄存款占比中度负相关。

3.基金代销种类占市场份额变化会对储蓄结构产生影响。

(1)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和指数型基金销售对银行定期存款影响较为显著。上述基金一般具有较高的预期收益率,适合大额、闲置的资金进出,对银行定期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较为显著。而代销模式下基金申购、赎回环节的资金滞留会伴生一部分的相对“闲置资金”,减弱对代销银行活期储蓄存款的影响。2006年上述基金合计销售金额为35091.94万元,较2005年上升了32443.94万元;占代销基金总额的95.19%,较2005

年上升了48.42个百分点;同期代销银行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460811万元,较2005年增加了203920万元,而构成占比则下降了1.09个百分点。

(2)货币型基金对银行活期存款影响较为显著。货币型基金具有保本浮动的特点,同时兼具强制储蓄的功能,对银行活期储蓄存款的分流作用更为显著。货币型基金2006年销售金额为1772万元,较2005年下降了1241万元;占代销基金总额的4.81%,较2005年下降了48.42个百分点;同期代销银行活期储蓄存款余额为873417万元,较2005年增加了156308万元,而构成占比则上升了1.09个百分点。

(二)代销基金对金融机构业务收入结构的深远影响

1.代销基金推动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2006年,代销银行实现代理基金业务收入347.17万元,实现中间业务收入11243万元。银行亏损状况大幅好转,营业利润为-3864万元,同比减亏17802万元。其中:代理基金业务的利润贡献度为1.59%,中间业务的利润贡献度为20.62%。

2.代销基金对代理债券、代理保险以及银行卡等业务的短期影响不显著。与代理债券、代理保险以及银行卡等业务平稳发展相比较,代销基金对信托业务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基金销售的持续升温,代销银行的信托业务收入呈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信托业务收入为69.45万元,较上年下降了54.54万元。

3.代销基金对商业银行未来收入结构的变化将产生深刻的影响。代理基金和基金理财业务连通了银行体系和证券市场,属于一种边缘创新业务。它降低了商业银行对利差收入的依赖,能够提升基层网点的营销水平和人员素质。

(三)基金代理对当地经济金融发展的负面影响

1.股票型基金的份额加大以及在基金投资中持有股票的份额超过基准比例,对金融稳定造成潜在的威胁。现阶段基金收益主要是由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带动,但是股市一旦出现下滑,将会对基金的收益产生重大打击,而且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的了解不多,为了避免损失,会蜂拥般地赎回基金。如果基金大量赎回,对银行的流动性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银行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会严重影响银行的声誉,极可能会引发对银行的挤兑;在股市下跌的情况下,大量赎回基金的人员在银行前排起的长队会增强股民的悲观预期,产生银行被挤提的假象,进而可能会引发挤提风潮,同时会使居民对经济前景产生悲观预期,直接影响到区域金融的稳定,进而影响到当地经济的发展。

2.目前,该市仅有4家国有商业银行代销基金业务,而处于改革中的市商业银行、农信社和刚刚起步的邮政储蓄没有代销基金。这直接造成市商业银行、农信社和邮政储蓄的存款的分流;同时,还会使社会居民对其地位、金融服务产生不良认识,对其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

四、对策与建议

(一)基层代销银行应充分发挥基金销售主渠道的网点优势,实行有选择的重点营销

1.在货币型和股票型基金之间找准平衡点。应适当扩大货币型基金的代理数量,加大营销力度。应当在发货币型基金上展示自己最擅长的理财能力,采取措施避免货币型基金与银行的理财产品客户或者储蓄客户之间发生冲突,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并充分地挖掘客户价值。

2.建立基金客户信息档案,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服务工作。只有从客户的利益出发,为客户提供主动的连续不断的长期服务,才能维持一支稳定的忠诚度高的客户群体,最终利益才能得到保证。

3.尽快启动基金理财服务业务。各家银行应培养一批个人基金理财专家和咨询专家,针对客户需求进行组合创新,将基金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产品的功能和服务等,全面地向投资者介绍,结合客户的自身状况引导客户进行理性投资。

(二)代销银行总行应切实对分支行代理基金和基金理财业务的指导和管理

1.防止代销网点将客户的代理基金转移用途。一是使基金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决策适度分离,相互牵制;二是要严格基金业务的操作流程和规程。将交易授权与交易的执行职责分开,前台、中台、后台监控职责分开,控制操作风险;三是稽核部门对业务操作部门及业务管理部门要做定期的检查和控制,实施有效的再监督。

2.建立一个基本评价标准,帮助分支行有选择地代销基金品种。要对拟代销基金进行整体评估,从基金公司的发起人、基金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基金经理个人情况到基金公司资本金、基金品种本身特色、有无知名度等进行一系列综合评价,对认为确实能够被投资者广泛接受的、销售前景看好的基金,进行不遗余力地大力推介。

(三)监管部门应加强外部监督约束,引导代销银行实行差别化的公平竞争

1.证监部门应尽快打通基金公司的直销渠道,以竞争促基金代理和基金理财业务的规范发展。代销基金属场外柜台交易,券商直销渠道的开通将给开放式基金的运行增添新的内涵.可以有效缩短投资资金在代销机构基金专户下的时间,有利于基金管理人对基金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同时可以以适度竞争促基层银行走精品路线,注重理财服务,进行市场化营销。

2.银监部门应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引导银行细分客户理财偏好,为客户提供不同模式的理财产品,避免低层次、同质化的过度竞争;对其代理基金和基金理财业务进行定期监测,查处并杜绝代销网点为追求销售业绩误导基金购买者的行为。

(四)当地人民银行应未雨绸缪,以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来应对资本市场活跃带来的资金流动性偏好增强的问题

1.高度重视银行业的流动性管理问题。基金代销和基金理财业务发展带来的银行储蓄资金分流和定期存款活化的问题,使银行资金活存长贷、匹配错位的情况愈加明显,储蓄搬家现象也使得非代销银行组织存款的难度显著增加。为此,应出台信贷指导意见,鼓励商业银行采取措施增加长期资金来源,保持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匹配。

2.适当降低代销银行的利差水平。考虑到两税并轨给银行业带来的实质利好,以及未来金融混业经营格局所带来的银行盈利构成的变化,适当降低商业银行的利差水平,对于其创新机制、拓展业务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一是应以小幅加息的手段逐步抬高存款利率,特别是定期存款利率;二是对大额存单实行市场化利率;三是积极向政府建议取消利息税,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向中低收入阶层的真正倾斜。

3.鼓励基层银行实行中间业务产品创新。应对银行代销基金持宽容和鼓励的态度,因为代销基金具有强制居民储蓄的功能,并不会对银行体系整体的流动性带来显著影响。代销基金也不是银行储蓄分流的惟一渠道,除此以外还有股票、国债、代理保险、炒金、炒汇等。

(责任编辑:于 健)

[作者简介]王晓(1963-),男,经济师,本科;王世勇(1957-),男,经济师,本科;王玉良(1974-),男,经济师,本科。

作者:王 晓

第二篇:基金评价在商业银行基金销售业务中的运用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大力实施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个人投资理财业务作为能够带来中间业务收入的新型业务,获得井喷式发展,商业银行各种类型结构的个人投资理财产品不断推出,银行间个人客户投资理财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基金销售作为商业银行投资理财业务中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从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各级基金公司基金产品线日益完善,基金资产规模和投资者数量大幅上升,尤其是2010年证监会对基金发行实施多通道审批制之后,基金行业的发展更为迅速。目前,我国共有60多家基金管理公司,这些公司管理着600多支各类基金。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如何更多地在基金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高效地服务于基金个人客户,合理平衡银行短期的销售目标与投资者的利益,在提高基金销售业务收入的同时维护投资者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需求,迫切需要提供基金评价、基金研究和识别水平的有力支撑。

银行基金销售中引入基金评价的重要性

根据目前我国证券监管法规的要求,证券投资基金主要通过几大渠道进行销售,即基金直销、银行代销、券商代销及第三方代销。其中,商业银行是当前基金销售的主要渠道。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上半年,中国公募基金的资产净值规模已经达到2万亿元,即便比2009年末缩水不少,这一数字仍属庞大,而且还在迅速增长之中。2009年基金新募集资金近4000亿元,80%是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在银行渠道,工建中农交五大行占据了基金托管90%的份额,基本主导了基金的发行与销售。其他包括基金直销、券商渠道和第三方代销销售的比例非常之低,其原因既有渠道资源有限的原因,也有支付结算瓶颈的因素。由于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销售机构没有资金结算权,资金不能停留在这些机构,基金公司的网上直销和第三方销售机构只能通过对接银行结算系统,依靠银行体系来完成销售。从基金投资者的类型结构来看,个人投资者是主要力量。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统计,截至2009年底,基金账户接近2亿个,其中99%以上为个人账户,机构账户不足1%,个人投资者的热情支撑了基金业的发展。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从过去若干年的历史投资业绩来看,许多时候公募基金并没有为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收益,许多基金中长期处于总体微利甚至亏损的境地。因而,面对眼花缭乱的各式基金,如何为个人客户推荐合适的基金,促进业务增长,成为商业银行基金销售中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也直接使基金评价开始凸显出其重要性。

2009年底,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10年年初进行了基金评价机构的资格筛选,从基金评价人员执业能力、基金评价理论和方法、信息采集制度、盈利模式等方面入手,筛选出了首批10家基金评价机构。这些机构当中,既有海通证券、银河证券和上海证券等券商系评价机构,也有天相投资顾问等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还有以晨星为代表的外资评价机构。总的来说,首批入围的基金评价机构在四大类指标,具体包括机构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模式,基金评价人员执业能力;基金评价理论基础、分类方法,评价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一致性和独特性;信息数据的公开性及信息采集制度和存储机制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金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利益冲突处置机制的完备性和执行力等方面均有相对优势。而正是基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基金业绩评级评价纳入政府监管的大国。应该说,今后一段时间,个人客户继续支持基金业发展,银行渠道占据基金销售主流的局面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而从商业银行专业专注的定位来看,未来的基金销售必将从目前相对粗放的模式转变为更加强调精细化,强调资产配置和为客户提供投资顾问的道路上去。因此,正确认识基金评价在基金销售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合理利用其促进基金销售业务的发展,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至关重要。

认识基金评价的深层内涵

基金评价可以对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三个角度进行评价,不过目前业界更多是关注于第一个层面,即对于基金产品的评价,而对于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经理的评价很大程度上仅作为基金产品评价的一个补充。从监管层批准的10家基金评价机构来看,评估基金管理公司的择时和择证能力,评价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成为共同的目标。而各家评价机构的评价理论和使用的评价方法分别有其特点。如从基金产品评价所采用的指标来看,评价指标不仅包括基金净值增长、风险程度,也涵盖基金的选股风格、业绩稳定性和选股择时能力,共同形成了多维度对基金进行评价的体系。基金评价的全方位多角度,有利于商业银行和个体投资者全面了解基金公司和基金产品,也便于督促基金管理公司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重视长期稳定的投资模式,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收益。

基金评价中首先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基金分类。《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作为规范基金投资运作的重要规章,该法规将基金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市场基金等,这是目前唯一明文界定了基金分类方法的法规性文件。但也应看到,这一分类标准仅从大类资产配置这一个维度对基金进行了相对界限宽泛的类别划分,如要求股票型基金股票资产配置在60%以上,债券型基金债券资产配置超过80%等。在实际基金评价工作中,各评价机构均在证监会的分类之外,对基金产品进行了更为细化的分类。如有的评价机构根据基金所投资资产的比例范围,将股票和债券基金又划分为二三级结构;分为积极配置型、灵活配置型和稳定配置型等。而需要注意的是,各基金评价机构对于基金划分的理解和标准并不完全相同。这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同一支基金产品在不同的评价机构中可能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体系当中,使得投资者难以对基金的绩效表现在不同机构间进行比较。目前,一些评价机构将基金分为三级甚至四级体系,其过于精细的分类容易使投资者不明就里,甚至影响商业银行在基金销售中的业务效率。此外,基金分类的原则有事前分类法和事后分类法。目前,国内基金评价机构的分类理念基本上都是事前分类法,即通过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合同中载明的基金资产投资比例等确定基金的类别归属,唯一的例外是晨星公司采用事后分类法。事前分类和事后分类对于基金的类别把握,均可能因为基金投资风格的偏移而出现变化,这也增加了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准确把握基金定位的难度。

从有利于投资者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情况实施本地化的基金分类。借助于成熟市场的实践,基金分类应从与投资者利益直接相关的维度进行。如可以从基金的募集方式、投资方向、投资地域、投资管理方式、投资资产类别和组织形式等进行分类,借以指导投资者的投资。具体来讲,从募集方式和投资方向上来分可分为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从投资地域上可分为境内公募基金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从投资管理方式上可分为指数型基金和非指数基金等,从投资资产类别上可分为股票型、债券型、混合型、货币市场基金、生命周期基金和保本基金等,从组织形式上可分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上市开放式基金、普通开放式基金等。

商业银行作为基金的销售渠道,一般均同时销售不同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因而科学的分类对于产品的销售业绩和效率至关重要。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条件成熟时建立自己的基金分类体系。此外,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基金销售需要考虑销售适用性要求,即销售机构销售产品的风险必须与投资者的风险特征相匹配。中国证监会2007年公布的《证券投资基金销售适用性指导意见》规定,基金销售机构应根据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销售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因此,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首先必须具备对个人客户的基金需求与基金公司供应产品进行全面分析和匹配的能力。从为个人投资者服务的角度而言,商业银行根据其内部管理实际进行销售基金的分类,至少进行主代销产品的分类,可以帮助服务客户认清每个基金产品的本质特征,并根据他们的投资目标、投资策略和投资偏好等建立最适合的基金产品组合,获取稳定的最大化收益。其次,商业银行还可以针对个人客户的基金组合定期进行组合的监视诊断,帮助投资者在持有期里通过资产配置、同类对比和组合多样化等,决定不同基金产品间的互补和替代关系,并进行相应的投资组合调整再平衡。基于此,商业银行可顺利实现从静态单一化的销售理念转向动态配置化的理念,从目前的销售产品逐渐转变为提供投资顾问服务。这应该是未来商业银行基金营销和基金销售的主要思路和业务模式。

合理运用基金评价促进商业银行的基金销售

基金评价的最终目的是区分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使投资者能够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进行适当的产品选择。鉴于基金评价的分类理念和分类方法存在差异,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在参考基金评价机构的评价结论时必须搞清楚分类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对待。此外,基金评价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业绩比较基准。目前许多评价机构一般按照基金净值增长情况,将基金一定时期的收益率与基准进行比较,计算超额收益率来进行排名,以确定基金的投资绩效。该业绩比较基准可以是同类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也可是某一市场指数的收益率,或者是某些市场指数的加权值。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业绩比较基准的选取在基金评价中并不规范。如很多评价机构对于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的定义过于宽泛,相关的信息披露也存在问题。

一般而言,业绩比较基准应能够反映基金资产配置策略所代表的系统性收益和风险特征,能够为投资者提供产品投资决策参考。但许多基金由于投资目标、策略和范围各异,不同基金公布的业绩比较基准各式各样。这导致基金评价的结果不仅不能反映相互间的可比性,而且也难以准确反映基金在一段时期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特征。鉴于此,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基金销售业务的特点,根据各类基金特点建立内部相应的业绩比较基准体系,以便指导基金的持续销售。一个基本的原则是,建立的业绩比较指标体系应将相同资产类别的基金划入同一范畴,再建立清晰简便的指标进行计算、比较和甄别,以便能够准确反映出该类基金资产配置比例范围的基金市场投资回报和风险特征。

对于基金评价结果的展示,这涉及到商业银行和投资者的直接应用,目前国内基金评价机构多采用星级符号方法表明结果。如晨星作为外资基金评价机构的代表,其基金评价基本原理是,首先对基金的收益和风险分别评级,然后计算收益评级和风险评级的差额,最后根据差额的大小把基金评定在五个不同的星级中。晨星公司的评价结果是定性和定量的结合。晨星定量评级体系采用“向后看”的评价方法,即对基金的历史业绩进行风险调整,最终确定评级结果;定量评价主要考虑夏普比、信息比、β系数、α系数、同类基金的风险调整评级、三年期风险调整评级、综合风险调整评级等指标。而晨星定性评级体系采用“向前看”的评级方法,主要是对基金的投资规则、投资理念、投资风格和流程进行评价。其他基金评价的过程和最终结果也基本类似。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分支机构在为客户推荐基金产品时,往往关注五星级的基金,基金推荐转变为“数星星”的活动。实际上,鉴于各家基金评价机构对于基金的分类标准不同,业绩比较基准不同,对于五星级基金的定义也存在不同,五星级基金未必能够真实反映基金的运营实际。因此,商业银行更应该关注基金业绩的持续性,分析导致基金星级变动的指标的变动情况,以及这些指标变动所反映出的基金管理能力提升或下降的原因和程度,科学认识和理解基金评价结果背后所蕴藏的内涵,保证基金评价的结果能够得到科学运用。

此外,商业银行在基金销售中引用评价机构的结论进行产品销售推介,还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在评估和确保基金评价结果的科学性之外,还应注意评价机构的公正性和独立性问题。鉴于目前首批证券业协会批准的基金评价机构大多是一些证券公司、第三方机构和财经媒体,而证券公司和部分第三方机构均在进行基金代销,证券公司还会因为提供交易经纪服务得到基金的分仓收入,这不免对评价活动的独立性和客观可靠性提出了挑战。尽管监管法规要求基金评价机构在销售业务和基金评价业务之间建立防火墙,但鉴于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商业银行在使用基金评价结果时仍需多加注意评价机构的客观中立性,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客观性和可应用。又如,商业银行在进行基金销售推荐时,还需要按照监管的要求,进行投资者的风险测评,将基金评价与投资者风险测评结合起来。首先,商业银行对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投资经验和财务实力等进行全面分析,全面了解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然后在投资者测评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基金评价的结果,科学进行产品筛选和匹配,为投资者进行产品推荐和客户服务,帮助投资者建立适合自己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力的基金投资组合。这就提出了合适的基金评价结果如何运用于不同客户群体的问题。但这一问题恐怕需要商业银行和投资者双方长时间互相增进了解,互相磨合和互相适应来加以解决了。

(作者单位:中国建设银行)

作者:王光宇

第三篇: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发展探究

[摘 要]互联网金融是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结合而产生的新领域,其具有的显著优势给金融业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传统金融业一定要把握这一发展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文章主要研究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的发展,是对银行基金业务发展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银行基金业务;发展对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3.049

1 互联网金融的含义与优势

中国金融业在传统金融部门以及互联网金融的推动下,在金融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等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在金融市场中产生了日益重要的影响。

1.1 互联网金融的含义

互联网金融是依托社交网络、云计算等网络媒介发展起来的新兴金融业。互联网金融并不是金融业与互联网的简单结合,而是随着市场发展与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产生的一系列传统银行无法实现的新业务以及用户需求的新模式。与传统金融相比,互联网金融不仅有更为先进的媒介形式,更为突出的是金融参与者对网络特性的进一步把握。利用互联网这一传输媒介,传统的金融业务被用户更为清晰地熟知,更为便捷地办理与使用。互联网金融的一系列优势,使其在金融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1.2 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2.1 更易于获取金融资源

在当前较为传统的金融机构或银行中处理金融业务时,经常会出现社会弱势群体难以处理金融业务、无法使用金融产品、无法享受金融服务等金融排斥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缺乏充分的金融服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无法对一些小型的交易实现及时高效的处理,这往往会使得金融资源逐渐流失。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用户可以进行自主服务,突破各种限制,从而有效提高金融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获得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

1.2.2 更易于准确获取交易双方的信息

当进行金融融资时,金融机构或银行为了确保资金安全与融资活动的正常进行,把控金融风险,必须要对融资企业的各项财务状况有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但是,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金融机构或银行需要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去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往往在了解微型企业的财务状况时其成本远远高于收益,这就会产生企业亏损。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中,各个企业可以把需要的信息通过互联网平台来生成与传递,进行融资的双方企业便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中的信息来全面了解对方的情况。一旦出现任何违约风险,交易双方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把控风险,及时做出反应。

1.2.3 省去了金融活動的中介环节

银行在传统的基金业务运营中主要扮演中介人的角色,而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互联网成为金融业务互动的一个大型中介平台。比如,在买卖的支付过程中,互联网平台可以作为买卖双方的第三方较为安全的支付平台,就像网上银行、支付宝那样,专门提供转账、处理付款等支付服务;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有交易需求的交易者均可以在互联网的信息中寻找符合自己交易需求的交易对象,然后再进行沟通和交易;互联网金融能够将银行从繁重的金融业务中解脱出来,让金融交易过程变得更为简单直接,使银行在金融交易中的地位逐渐弱化,进而丧失了金融交易主要中介者的地位,而互联网金融替代银行成为金融交易的中介角色。

2 银行基金业务的产品特征与操作流程

银行一般会提供开放式基金托管业务,现在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实现基金业务是通过金融手段控股公司,并通过建立相联系的管理公司来执行它所需提供的服务。银行所提供的基金业务的基金份额总数与总金额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基金的投资者能够在营业部门按照当时基金的报价申办申购和赎回的业务。

2.1 银行基金业务的产品特征

银行提供的基金业务具备四项产品特征:一是基金的管理方与基金托管人为两个独立无关联的法人主体,他们之间并不会相互提供资金或者占有股份;二是银行在进行基金业务的过程中会设置规则和限制作为防火墙,以此来降低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与损失;三是这种模式下监管过程更加合理化,并降低了管理和监管的难度与成本;四是在我国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展现出很强的实用性。

2.2 银行基金业务的操作流程

银行进行基金业务操作时按一般流程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投资者需要预先准备好基金账户,这个账户要到其预期投资基金的管理公司的合作销售点来开户,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需要准备好基金合约、个人证件等相关文件才能进行开户;第二步是投资者需要通过各种通信方式或者直接在基金销售网点办理基金申请业务,并且申购、赎回、变更等业务均可以在这些销售网点办理;第三步是在客户办理完成其所需业务后还要对其进行业务确认,业务确认只需要获取销售点的成交确认单等单据进行确认即可。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也会留存办理业务的凭据和记录,当完成这个流程后,客户进行办理的基金业务才算完成。

3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3.1 产品种类不够丰富,客户选择面窄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银行所能提供基金业务的丰富程度都比较低,基金类产品单一,客户往往没有选择空间。虽然从类别上可以划分为各类基金组合类型,但是也要看到基金类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我国的民众知识水平越来越高,获取知识的手段也越来越多,人们对金融产品的了解越来越深,对银行基金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多样。有学者对此进行调研发现,市场上有接近五成的投资者将银行基金作为主要的财富增值手段,有两成的投资者将家庭资产投入银行基金中进行增值,甚至还有一成的投资者将资产投入其中成为养老和教育资金获取方法,还有极少的投资者进行短期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利润。可以说,目前银行基金的单一性已经不能满足我国银行基金市场的需求。

3.2 银行基金业务销售渠道有限

当前,银行基金销售的主要方式是银行销售和证券公司销售。虽然证监会现阶段的审批速度已经加快,但是其审批速度还是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金融机构的基金发展,而银行在基金销售中接单能力十分有限。所以,在银行基金销售中时常会出现堵塞销售渠道等现象。而且,银行在销售基金时主要是通过网上银行或柜台办理,因此一些服务常常会受到网上交易安全以及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银行基金业务发展非常有必要借助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来开拓其销售渠道。

3.3 银行基金业务缺乏“客户中心”理念

由于受到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批与管控,银行基金业多年以来享受着垄断牌照,直到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银行基金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也使其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银行基金业长期以来缺乏“客户中心”的理念,思考问题总是从自身出发,在办理业务时不够人性化,业务办理过程也过于烦琐复杂,这就导致了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逐渐落后。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金融行业变得更加便捷、透明和自然,如果银行基金业务不与时俱进,必将拉开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差距,从而在竞争惨烈的市场环境中惨被淘汰。

4 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的发展策略4.1 拓展银行基金产品的类型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客户体验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客户需求也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变得日益多元化。因此,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基金业务要在产品种类上下功夫,在原有产品种类的基础上进行丰富。为了尽可能满足各类客户的多元化需求,豐富其基金产品的类型,首先,要把客户需求放在首位,全面展开对客户需求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银行的产品研发部门必须要加强对产品的研发设计,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来设计各有特色的产品。比如,可以根据客户需求的不同层次,进行产品定制或精细化设计等。其次,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要与互联网平台建立紧密联系,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银行的基金数据平台,并按照不同模块进行基金类型的划分,同时适当组合不同模块便可以组成新的基金产品,实现基金产品的灵活化组合。最后,为满足客户的多元化需求,银行可以加强对收入基金、长基金、平衡基金的打造。

4.2 开拓银行基金的销售渠道

当前,我国银行基金销售业务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有限的销售渠道的影响,阻碍银行基金业务的发展,所以,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要注意开拓基金的销售渠道,创新基金营销策略。首先,银行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对网上银行进行大力建设,完善网上银行的各项服务,这主要是由于当前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网上银行实现基金购买活动的。其次,银行要对基金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及时的更新,并为客户提供全天候的在线服务。再次,银行要加强与业内较有实力的企业进行合作,以代销基金的方式丰富其销售渠道。最后,对于银行推出的基金新产品,银行要加强其宣传与销售的力度,激发客户购买基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3 抓住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机遇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银行要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为银行基金业务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在金融战略制定上,要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给大银行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而对于那些中小型的银行,虽然也存在挑战,但更多是发展机遇。银行的基金业务要始终坚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方向,创新金融发展模式,以获得更多发展主动权。其次,以业务创新来开拓客户资源。客户资源是银行基金业务发展的基础,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银行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增加新用户,积累丰富的客户资源。另外,银行也可以利用传统网点形式拉近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业务联系,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业务服务。最后,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互联网金融企业要充分利用其大数据库,通过微贷技术以及云计算技术金融企业可以对客户的信用等级和经营过程实现全面的了解与掌握。银行也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在银行基金业务发展中构建客户的信用数据库以及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以区别对待不同信用等级的个人客户与企业客户,从而有效提升银行资源的配置效率。

参考文献:

[1]宫建华,周远祎.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与风险治理[J].征信,2019,37(9):89-92.

[2]刘洁璇.互联网时代银行基金整体营销模式思考[J].北京金融评论,2019(2):143-153.

[3]陈意.我国银行基金发展中的问题探讨[J].现代商业,2019(20):113-114.

[4] 陈淑文. 基于互联网金融发展环境下的银行基金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1):77.

作者:冯诚

上一篇:医院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音乐鉴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