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的重要性

2022-12-30

内心听觉这一词在音乐界早已广泛使用, 它意指“在内心 (实际是头脑) 所进行的音乐活动, 尤其是内心的听觉活动, 它所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音乐内心听觉是人的大脑中基于以往聆听音乐的积累与新发生的音乐音响相结合的心理活动。几百年以来, 经过各专业音乐家的实践, 发现音乐内心听觉的重要作用, 从而有目的的加以培养、提高, 使之在音乐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效能。然而, 对这种“于无声处听有声”的心理活动, 音乐学家和音乐教育家从音乐心理学角度作为专题加以研究则是较近的事。

1 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形成的心理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1.1 内心听觉涉及的心理现象主要是听觉意象

听觉意象是心理学专业名词, 音乐的特征是音响, 它的感受依赖于听觉, 因而人们头脑中显现的音乐基本是听觉意象, 并且, 人们常常说的音乐意象其实就是指听觉意象。正因为音乐意象具有创造的能力, 我们才说内心听觉具有创造的能力, 二者具有同一性。内心听觉这一心理过程主要是音乐意象出现和发挥作用的过程。当然这一心理过程需要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发挥, 即感知、想象、联想、记忆、情感及意象等协同配合, 互济互补, 不过主要涉及的是意象这一心理过程。

1.2 内心听觉是随着听觉意象的不断完善形成起来的

“内心听觉的出现是音乐意象构思紧张运行趋向成功的标志”, 笔者认为, 成功的音乐意象应该是与主体内心需求相符的主观音响效果, 从前一句话看出成功音乐意象的出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每一次音乐刺激大脑都会产生音乐感知, 由于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和主体的个体差异, 因此每一次所形成的感知都会有所不同, 相应地形成的音乐意象也会不同。但毫无疑问的是, 经过多次的音响刺激必然会积累丰富的音乐感知, 由此可见音乐意象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和升华的。内心听觉不仅贯穿了意象形成的过程而且以形成意象为最终目的。由此也可得出, 内心听觉在形成意象的过程中随着外部听觉音响积累的丰富得到提高。内心听觉活动具体表现在器乐演奏中就是人们常说的“要做到心中有象”“要提前预期到演奏的音响效果”。我们演奏时总会无意识地感觉到了什么, 又捕捉到了什么, 尽管这一切来得太快, 稍纵即逝, 然而这一现象确确实实的存在着。很多人会说在演奏中其内心确实体会到了另外的不同的东西, 比如说“想象”:在演奏的某一个瞬间, 演奏者眼前确实是呈现出一幅或明或暗的方式来刻意影响演奏者的演奏过程, 有的时候这种想象又会奇妙地从天而降, 这究竟该如何解释呢?

其实, 人们的这种体验反映出演奏过程中产生影响的另一种心理现象, 那就是由内心听觉产生的音乐意象。在意象形成过程中内心听觉要求听觉主体在极短的时间经历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一条列心理过程, 随着外部听觉的重复刺激, 这一心理过程的序进得到了高度的概括, 这时听觉意象出现了, 我们感受到、体会到和捕捉到的就是经过高度概括的意象。但是这一形成的心理过程是无意识的, 因此我们会有这种似有若无的感觉。如果我们了解了内心听觉在演奏中形成的心理机制, 将这种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变为有意识的形为, 必将会对我们演奏中主动形成所期望的音乐意象助一臂之力。

1.3 内心听觉的形成在器乐演奏中的具体体现

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体现为以往积累的音乐感知与具体演奏内容相结合形成所需意象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在演奏中听觉预示的出现。

音响刺激演奏者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感知, 一种是全新的音乐感知材料, 另一种是与以往大脑中储存信息相匹配的感知材料, 后者便会很快参与到音乐思维等一条列心理活动中形成意象, 而那一部分新的音乐感知材料便会存储在大脑中为下一次音乐的刺激奠定坚实基础。这些音乐感知随着外界音响的不断反复刺激便会越积越多, 感知材料积累得越多, 意象的形成便会越容易。内心听觉就是以这些音乐感知为起点经联想、想象等音乐思维形成意象, 再通过演奏者外化的音响展现内心体验的过程。

2 内心听觉在器乐演奏中发挥作用的心理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我国当代二胡演奏家刘福对音乐内心听觉的体会作如下的叙述:“音乐内心听觉在二胡演奏中的一般情况是, 在学习二胡演奏时先把各种演奏技巧 (音准、音色、运弓、揉弦等) 、感情和风格等在内心一一积累起来, 以后在演奏时, 在内心听觉的提示和引导下, 把各种技巧和感情等表现出来。这样就能使自己的演奏具有感染力, 达到理想的境界。”由此可见意象所内含着的目的性是区分“创造性演奏者”和“平庸演奏者”的关键所在。

2.1 内心听觉作用于器乐演奏的心理过程

器乐演奏是一种音乐的再创造因而演奏不单单是作品的单纯模仿或机械的形式化的刻板记录, 然而演奏中是否具有创造性则须通过意象是否具有目的性来加以判断。普通的演奏心理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主体不断寻求知觉的过程, 而意象则是自发地补充部分点上的空白;而在更高一级的演奏创造心理中, 意象开始发挥着日益主动的作用, 并反过来作用于知觉, 相互促进。由此可见, 音乐知觉不仅仅是形成意象的基础, 而且, 在意象作用于演奏过程中同样也参与其中, 只不过这两个心理过程中知觉参与的形式是不同的。前者是将大脑中存储的与演奏音乐相匹配的音乐感知提炼出来形成音乐意象, 而后者则是以事先形成的音乐意象反作用于演奏音响刺激形成的新的音乐感知。这两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并且共同组成内心听觉的整个心理过程。这整个过程也正是我们通俗所讲的“找感觉”, “发挥想象力”之言语未能表述的内在心理过程。

2.2 内心听觉作用于器乐演奏的具体表现

在演奏创造过程中, 受过训练的具有强烈的目的性的主动意象的心理机制与作品的内在情感逻辑产生共鸣, 从而产生一幅幅快速变换的符合作品的意象画面, 演奏者以想象力将之进一步丰富, 接下来主体的思维强烈要求参与其中, 以便获得最低程度以定性解释, 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展意象来寻求作品的超越, 思维加入创造过程从这种最低程度的定性解释出发, 并进而运用发散思维等等各种创造手法, 控制意象的运动过程, 在艺术的似与不似之间追索某种平衡, 思维实际上起到的是控制与规范意象以便走向自身审美偏好的作用。由此可看出形成内心听觉这一过程涉及到其他很多感性和理性的因素, 但由于篇幅有限, 我们仅仅讨论了在音乐演奏这种二度创作中产生创造的心理根源——听觉意象。

3 如何训练内心听觉

我们知道了内心听觉在演奏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而我们就应有目的的加以培养、提高, 使之在器乐演奏中发挥更加积极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训练音乐感知能力为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提高提供丰富的材料基础;通过训练音乐记忆力为提高音乐内心听觉能力提供储存手段;通过训练音乐想象力来完善音乐内心听觉能力。

总之, 内心听觉的训练与教学,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作为高校教师, 有责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此项能力, 让学生的音乐修养达到相应的修为与层次。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教学实践经验, 对器乐演奏中内心听觉这一心理活动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内心听觉,器乐演奏

上一篇:中职基础会计“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下一篇:荒山造林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