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以某省部分高校为例

2022-09-10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辅导员奋斗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 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者, 因此深入研究分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对提高辅导员心理健康水平, 稳定辅导员工作队伍,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2]。

一、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法, 从太原市6所学校 (3所专科院校、3所普通本科院校) 选取部分辅导员为研究对象, 共发放问卷120份, 收回112份, 回收率93.3%;经整理有效问卷108份, 有效率96.4%;其中专职辅导员75人, 占总人数的69.4%, 兼职辅导员33人, 占总人数的30.6%;男辅导员47人, 占总人数的43.5%, 女辅导员61人, 占总人数的56.5%;样本的平均年龄为31.1岁。

二、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 该量表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 在国内也已应用于临床研究。该量表包括90个因子, 包含了比较广泛的精神症状学内容, 并采用10个因子命名, 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以及未归入任何因子的附加项目。该量表对于评定一个人是否有某种心理症状及严重程度如何, 具有很好的筛查分辨力。量表采用五级评分 (从0~4级) , 0=从无, 1=轻度, 2=中度, 3=相当重, 4=严重, 被试完成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 问卷采用匿名的形式, 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将回收回来的有效问卷编码, 输入计算机, 经检查无误后开始统计[3]。

三、研究结果

(一) 与全国常模相比较

通过表1与全国常模比较发现, 样本的阳性症状均分为2.21±0.53, 稍高于全国常模;除人际敏感因子外, 我省辅导员在其他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常模, 尤其在焦虑和偏执上明显较高, 说明大多辅导员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较大, 容易烦躁、神经过敏;对发展前途比较迷茫, 看问题比较偏执, 这不利于辅导员的健康发展, 是值得重视的地方。

(二) 样本各因子超出常模分析

由表2可知, 被试的各种精神症状均超出常模, 在强迫、人际敏感、敌意及偏执因子上超出常模的人比较多, 分别占20.07、15.74、16.67、19.44, 说明在高校辅导员中, 存在着一些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 在人际交往中有自卑感, 心神不安, 对很多事情有偏见, 易发脾气。

(三) 高校专职辅导员与兼职辅导员在各因子上的比较分析

由表3可知, 兼职辅导员在量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专职辅导员, 这可能与他们身兼数职有关, 一方面要从事科研或教学, 一方面要兼管学生工作, 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易产生强迫、焦虑、恐怖等各种心理状况。另经统计分析, 发现高校辅导员在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上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四) 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各因子上的比较分析

通过表4可见, 专科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样本的阳性症状均分都高于常模, 专科院校尤为明显。除躯体化和人际敏感两因子外, 专科院校的其他因子得分均高于普通院校, 这个能与专科院校要求比较严格及受培训机会较少有关。

四、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我省高校辅导员总体上讲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专、兼职辅导员之间以及不同类型高校辅导员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1) 相应的保障机制不够完善。通过与辅导员座谈了解到, 大多数辅导员对目前的工作待遇不是很满意, 对未来的发展或晋升感到迷茫, 工作积极性不高。 (2) 受专业的培训机会较少。各高校辅导员的文化程度及专业知识背景存在差异, 大都缺乏从事学生工作的经验或技能, 这就需要不断的专业培训, 以便使辅导员尽快熟悉学生工作的各个方面, 但由于缺乏培训的机会, 常常使辅导员在工作中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3) 辅导员的工作压力比较大。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涉及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当繁琐, 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心。对于兼职辅导员来说, 除此之外, 还要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 过强的压力给他们心理带来很大的负担, 容易产生强迫、焦虑等不良情绪。

五、建议

第一, 加大对辅导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推进离不开辅导员, 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也离不开辅导员, 学校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对辅导员工作的认识, 并积极给予支持和鼓励, 使每个辅导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 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生工作中, 为学校的教育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此外学校要积极完善相关制度, 为辅导员全身心的工作提供制度保障。第二,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积极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 稳定辅导员队伍;进一步完善高校岗前岗上培训工作, 通过不间断的专业化学习, 提高学生工作的业务水平, 增强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第三: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好的工作环境使人心情舒畅,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过组织各种活动丰富业余生活, 释放工作压力。同时要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 重视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关心和维护。第四, 强化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辅导员也要积极主动掌握相关的心理学知识, 学会自我调适心理情绪, 疏解心理压力。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 定位好在工作中的角色。

摘要:本研究采用精神卫生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对山西省6所高校的108名辅导员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通过研究发现我省辅导员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都略高于常模, 且不同学校、专兼职辅导员之间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明显差异[1]。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兴慧, 杨天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的调研[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1, 03 (5) :79-81.

[2] 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05.

[3] 李德芝, 邱瑞婵.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7) :28-30.

上一篇:基于AutoCAD的地形图编绘和地图综合技术研究下一篇:城市变更地籍调查的组织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