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影响的数量分析及对策探究——以北京市某财经类高校为例

2022-12-28

近年来, 随着每年庞大的毕业研究生数量与相对稳定的职位需求数量之间巨大矛盾的凸显, 研究生的就业竞争也愈发激烈。

研究生的就业及发展情况, 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生产的长远发展[1]。

一、关注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影响的重要意义

我国很多知名度较高的财经院校创造了高就业率, 在高就业率的背后, 还有很多问题值得关注, 对相关问题对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影响因素, 以及认识学生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程度是否对学生就业有较大提升作用, 同时对进一步指导改进高校对贫困研究生的生活及就业辅导工作, 对一线辅导员就业指导工作, 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有助于加深对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的了解

对研究生家庭经济情况对研究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分析研究相对欠缺。另一方面, 研究生的知识技能及心理状态都与本科生有着很大区别。

因此, 从家庭经济情况的角度对研究生就业情况予以研究就显得尤其重要[2]。

(二) 有助于认识研究生教育对不同家庭经济状况研究生的重要作用

对于研究生来说, 不论是从学历、知识技能、还是思想水平方面, 相对于本科阶段都会有较大差异或提升, 由此产生了两个群体较大的异质性。通过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培养, 可以了解研究生是否确实可以通过获得知识及获得高学历打破家庭经济困难的不利因素对就业带来的影响, 给其带来就业上的实质性优势[3]。

(三) 有助于指导高校贫困研究生生活及就业的引导工作

一般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 高校会依照相关规定认定为贫困生, 对贫困学生的资助是高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了解家庭经济情况对研究生就业的影响及产生原因, 有利于高校查找研究生资助工作中的缺位及突破口, 制定相应的帮扶政策, 完善现有的资助体系[4]。

二、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影响的维度分析

研究生不同家庭经济状况会从不同程度上影响研究生就业,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即以下几个就业维度:

(一) 就业难度

就业难度随个人不同感知而不同。不同学生因求职行业、求职历程的不同而产生不同感知难度, 一般在感性上可以根据就业难度感知力的不同分成不同的档位, 如较容易、一般、较难等;也可以量化为获取offer数量的方法, 定量进行衡量[5]。

(二) 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由于不同层次水平学生、不同地域的情况而出现不同的衡量标准。但对于同一高校同一专业领域的学生来说, 可以从两个层次进行衡量:一是个人感知力的不同对就业单位进行满意度划分, 比如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等;也可以根据不同地域对月薪层次加以衡量[6]。

三、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影响的数量分析

(一) 研究对象的选取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某财经类高校2014届、2015届以及2016届研究生, 共随机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238份, 其中男生90人, 占比37.8%, 女生148人, 占比62.2%, 符合财经类院校男女比基本比例。

(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主要分为三个模块, 涵盖研究生基本家庭信息、在校表现以及就业相关内容。

本研究采用SPSS软件, 对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是否会对各个维度之间存在影响进行了探究, 并试图给出合理解释。

(三) 研究结果

1. 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难度的影响

将人均收入分别同衡量就业难度的三个指标进行列联分析, 得到的卡方检验结果均在95%的置信水平上拒绝了人均月收入同就业难度无关 (P值<0.05) 。具体来说, 从收到第一份offer的时间来看, 低收入组中有60.7%在11月底之前就收到offer, 其他组则在50%左右, 但低收入组在5月份以后才收到第一个offer的人数占比达7.1%, 另3个组则几乎没有五月份以后才收到第一个offer的学生。就收到offer的总数来看, 低收入组内有高达28.6%的学生只收到一份offer。另外三组则依次是8%、8.8%和6.0%。收到4份以上offer的在低收入组内占比28.6%, 另外三组则依次是30.7%、42.7%和49.3%。这一方面反映出在低收入组内学生确实存在相对于高收入组求职较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低收入组内的求职能力分化较为严重。从找工作的过程来看, 低收入组内感到求职难的比例高达64.3%, 远高于另三组的36%、38.2%和35.8%, 进一步分析, 低收入组内21.4%认为求职很困难, 更是远远高于其他三组5%的平均水平, 体现了家庭经济情况较差的学生的求职难问题。

2. 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质量的影响

月薪是衡量较为直接和简洁的数量指标, 从分析结果看, 家庭低收入组有月薪在15000元以上的比例为3.6%, 与其他组无明显差异, 月薪在9000-15000元人数占比最多的为高收入组, 高达34.33%, 高于低收入组的25%、中等收入组的14.7%和较高收入组的19.1%, 体现了高收入组学生就业质量上的优势。

但值得关注的是, 除了高收入组, 中等收入组和较高收入组的就业月薪情况并不好于低收入组, 而就业的满意度呈现出了相似的情况, 高收入组内的学生就业满意度最高较满意和很满意的学生人数占超过68.7%, 其次是低收入组60.7%、较高收入组60.3%和中等收入组58.7%。也就是说, 虽然家庭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但其就业质量并不差, 而中等收入组虽然求职压力明显小于低收入组, 但其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则都不如低收入组内的学生。

四、数量结果结论分析

从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影响的数量分析可以看出, 家庭收入低收入组内学生在就业观、就业难度两方面与另外三组有明显差异。具体而言:

就业难度方面, 一方面, 低收入家庭组内学生虽然有半数以上于11月底之前收到第一份offer, 但也有部分学生直到临近毕业才收到第一份offer, 体现了在收到第一份offer时间方面的相对弱势。

另一方面, 低收入家庭组内学生在得到offer总数上也整体处于劣势地位, 且对就业难度的感知更加强烈。

就业质量方面情况却不同, 虽然高收入家庭组内学生体现出了明显优势, 但紧随其后的即为低收入家庭组, 不论从就业收入还是就业满意度都高于较高收入家庭组和中等收入家庭组。

五、就业工作者对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学生给予关注的对策策略

改进高校贫困研究生群体就业涉及到整个政府政策、高校资助体系、市场就业形势等方面, 同时也关系到贫困研究生在校生就业环境建设、就业综合素质改善等方面。

(一) 构建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和帮扶体系

家庭贫困学生这一群体特殊的根源在于经济压力的体现, 所以从各方面减轻学生经济压力不仅仅是高校的责任, 更需要政府、社会各界机构与高校共同努力。首先在政府层面, 政府应加大对高校的监管力度, 杜绝乱收费等行为, 使高校学生在根源上减轻学业支出压力, 同时, 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和帮扶体系, 督促各高校将政策切实落实, 使政策能真正落实到实处;社会层面, 银行应对暂时难以归还助学贷款的同学, 根据实际情况延长其还款期限, 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和精神压力。

高校方面, 学校应在就业政策上对贫困学生特别支持, 完善奖、勤、助、贷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在奖学金的项目中增设面向贫困生的奖项, 奖助表现优秀的贫困学生;在勤工助学岗位中, 向贫困学生倾斜, 给踏实肯干的贫困学生勤工俭学的机会。对贫困生开设“绿色通道”, 给贫困学生适当放宽缓交学费期限, 使其助学贷款可以落到实处;就业过程中设立贫困学生就业帮扶基金等专门为异地就业的贫困学生提供往返路费等, 解决贫困学生异地就业的后顾之忧。

(二) 规范用人体系和用人单位配合举措, 解决贫困学生就业难问题

政府和各种监管机构需要密切配合, 建立良好的就业环境, 避免出现利用招聘向学生收取钱财等行为, 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支出, 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同时, 在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 政府机构应加强法制建设, 使学生有法可依, 形成较好的单位人才配置政策, 尽可能实现用人市场的公平公正;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等激励用人单位应相应考虑接收能力强、踏实肯干的贫困学生就业, 提高贫困学生就业水平。

(三)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

贫困学生完善自身和求职欲望较一般家庭学生较强, 其就业不但可以对他们自身来说完成学业的最后冲刺, 同时也能帮助家庭解决一部分经济压力, 因此, 高校相关就业部门应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应该设立一个连贯的就业指导体系, 从贫困生入学, 一直到毕业过程中, 都能接受到相应的帮扶和就业指导。另外, 在高校推荐工作机会中, 相应向贫困生倾斜, 使品学兼优的贫困生能优先获得就业推荐机会。

(四) 加强高校培养单位对贫困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贫困学生综合能力较其他学生较弱, 但求知能力强、吃苦耐劳, 因此高校的培养在贫困生身上实现的效能要高于普通同学, 是实现教育优化的重要体现。高校培养单位应从学习到就业、从心理到生活各方面加强对贫困学生的培养, 使其有机会担任班级学生干部, 鼓励其多参与社团活动等, 锻炼其人际交流能力和处理事务的能力, 同时在心理上去除其自卑和戒备心理, 有效融入集体, 增强其调解情绪、适应环境和面对挫折的能力, 使贫困学生在进入社会时具备优质的综合能力, 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摘要:优化不同学生群体的就业是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调查研究和数量分析结果发现, 财经类高校中的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 在就业过程中的择业观、就业难度和就业满意度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本文将通过数量分析的方法对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对就业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而发现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和规律性差异, 以期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稳定。

关键词:研究生,家庭经济状况,就业影响

参考文献

[1] 花军, 张晓燕, 胡海青.高校贫困生就业中的弱势分析与对策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7, 10 (16) :68.

[2] 刘桂华.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3, (4) :218-220.

[3] 赵擎浩.关于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分析[J].实习就业导航, 2015, (11) :157.

[4] 张小勇.浅谈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J].经济管理, 2015, (11) :32.

[5] 熊静, 余秀兰.研究型大学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学习经历差异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15, (2) :46.

[6] 陈福蓉.我国高校女大学生择业观探析一以湖此省女大学生择业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4.56.

上一篇:浅谈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分析下一篇:工作前安全分析(JSA)在施工作业现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