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分析——以M大学为例

2023-01-20

1 引言

近几年来, 我国正向和谐社会这方面而努力, 它正受到全球的关注。而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人的和谐。其中也包含着和谐宿舍的建设。大学生更多的是生活在校园中。而交流与接触更多发生在宿舍。但近年来, 校园惨案频频出现。其中室友投毒案, 刺死室友案等种种案件使得人们发出:大学室友关系已经从以前的亲密到谢谢不杀之恩的感慨。大学是社会化的重要阶段, 生活在一个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之中, 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大学生宿舍中往往不是很和谐的, 其中大部分宿舍都存在着人际冲突。正诠释了“同室操戈”这一词。

而对于冲突的定义, 托马斯、罗宾斯认为冲突是一个过程, 导致利益方面受到损害。琼斯则认为冲突是一种难以共同存在的状态等。沙莲香认为:是一种对立的状态, 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 甚至争斗关系。”而本文借鉴柯林斯的冲突社会学理论, 他认为:冲突现象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受其互动仪式链学说的影响, 冲突往往发生在日常生活的互动中。因此本文将人际冲突定义为发生在宿舍内部成员间的基于日常生活的交往互动过程中的一种矛盾。本次研究主要从年级、民族、宗教信仰、家庭经济情况、互动、是否住过宿舍6个方面与宿舍冲突的关系进而阐释宿舍冲突的原因。

2 数据分析

该研究调查地点是甘肃省M大学, 研究对象为M大学在校学生。其抽样采取的是多阶段抽样方法。其中发放问卷400份, 有效问卷394份。其中汉族占51.8%, 少数民族占48.2%;男性占55.8%, 女性占44.2%;有宗教信仰占37.6%, 无宗教信仰占62.4%;大一27.4%, 大二27.4%, 大三30.2%, 大四15%;经常互动占12.2%, 偶尔互动为65.0%, 从不互动是22.8%。其中认为宿舍存在冲突与不存在冲突的比例分别为86%与14%。宿舍中存在冲突的比例远远大于不存在冲突的比例, 可以认为冲突在宿舍中普遍存在, 宿舍中人际关系并不和谐。

2.1 年级与人际冲突

从年级与宿舍冲突频次的卡方检验中分析得出, 经常发生冲突的比例最大的是大二, 为35.8%, 其次为大三25.4%, 最小的为大一。偶尔发生冲突的百分比最大的为大三, 其次是大四, 其中X2=22.879, P=0.000<0.05。因此, 我们可以认为不同年级, 宿舍冲突情况不同。人们的相处有一个磨合期, 当磨合期一过, 人们会找到不同的方式来面对, 冲突也就会随着减少。与已有研究的情况相符合。

2.2 民族与人际冲突

从下表中p=0.03<0.05, 可以认为民族与人际冲突存在着差异。甚至可以猜测汉族比少数民族更可能发生冲突。但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通过访谈发现:汉族同学以前很少接触到少数民族的同学, 他们大部分生活在汉族聚居的地方, 而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汉族存在着不同。并且因为习惯是难以快速发生转变的, 往往会无意识中触碰到对方的“怒点”。在访谈中, 问及他们刚与不同民族的相处中最困扰的是什么时, 他们常常说民族禁忌。如:回族不吃猪肉甚至不提“猪”这个字, 而汉族同学没有这种禁忌。

2.3 宗教信仰与人际冲突

从该表中p=0.000<0.05, 可以认为宗教信仰与人际冲突存在着差异。也可看出有宗教信仰的同学比没宗教信仰同学难发生冲突的倾向。在访谈中发现:有宗教信仰的同学受到约束, 它可以使得人更加的理性。而无宗教信仰的同学缺乏了一种约束, 能够自己随心所欲, 当处理不当时也不会觉得内疚等。

2.4 家庭情况与人际冲突

从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冲突的卡方检验X2=23.1, P=0.000<0.05可知, 家庭经济情况与冲突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中等经济以下的经常发生冲突、偶尔冲突比例分别为20.9%、27.9%, 中等经济以上经常冲突占10.4%, 偶尔冲突占20.7%, 经常冲突和偶尔冲突均是中等家庭经济的比例大, 分别为68.7%、51.4%。因此, 我们可以猜测在宿舍交往中家庭经济中等更容易发生冲突。

2.5 互动与人际冲突

从互动频次与宿舍冲突的卡方检验X2=21.924, P=0.000<0.05中可看出, 互动频次与冲突有明显差异。其中经常互动与从不互动发生冲突的比例小, 而经常发生冲突与偶尔冲突比例最大的是当偶尔互动时, 分别为65.7%, 58.6%。因此最容易发生冲突的是偶尔互动, 在访谈中发现:人们认为经常互动能让对方了解自己, 较少误解。而偶尔互动是一种既熟又不熟的状态, 往往发生的误解更大, 而从不互动就如一个陌生人, 我们对它的态度就比较的放松。但是从不互动也会发生冲突, 只是频次不大。

2.6 是否住宿与人际冲突

从是否寄宿与宿舍冲突的卡方检验中X2=8.084, p=0.044<0.05, 我们可以猜测是否住过宿舍与宿舍冲突有明显差异, 其中没寄宿经常发生冲突与偶尔冲突的比例均超过50%, 而寄宿过的从未发生冲突为65.3%, 我们可以认为住过宿舍的比没住过宿舍的更难发生冲突。从访谈中发现:住过宿舍的同学以前有过冲突, 但在不断地磨合中认识到宿舍是大家共有的而不是自己个人的。当它再一次住宿时, 他更了解同住一个宿舍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而没住过宿舍的同学还需要慢慢地摸索。而在这慢慢地摸索中常常会出现各种矛盾与摩擦。

3 结语

3.1 年级与宿舍人际冲突存在明显差异, 与已有研究的情况相符合

冲突的发生主要是存在于互动的情景之中, 从个人的主观世界来看, 究其原因是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作为一个将要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是一个使人慢慢变得成熟的学习过程, 其中大一相互陌生、而大二、大三是磨合期, 其矛盾慢慢呈现与激发, 大四相对稳定。

3.2 民族、宗教信仰不同的人在宿舍中的人际冲突也存在着差异

主要在于缺乏认知, 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不足, 当外在事物与自身主观世界的认识不相符时, 往往会造成头脑混乱。从而表现在行为上, 容易产生冲突。冲突往往是一方打破了另一方的常规状态, 当来自不同的地域中的人聚集到一起, 经常会产生文化震惊, 使得互动的双方在思想上发生混乱, 进而影响到人们的实际操作上, 一旦无法控制它的发展趋势将会造成人们行为上的冲突。

3.3 互动频率、是否寄宿过与宿舍人际冲突有明显差异

其主要在于主观经历不同于沟通能力不足。在进行主观世界与外在事物的交流时主要在于信息的沟通, 而作为信息沟通的主体在于语言的运用, 每个人对于语言的认识程度不一样, 人生阅历不同, 造成理解就不同。从而使得双方理解上产生偏差造成冲突。

3.4 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人际冲突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家庭经济中等更容易发生冲突

不同的家庭经济对人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大的不同, 有的可能很节省, 而有的可能花钱大手大脚。不同的生活习惯在双方接触时, 常常会发生一些摩擦, 并且生活习惯的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 因此, 在双方进行交往时要学会包容和理解。

摘要:校园中宿舍并不是都完全和谐的, 其冲突也时有发生。本研究运用调查研究方法, 对M大学进行调查, 其目的在于减少或规避冲突的发生。本文主要借鉴柯林斯的理论从主观世界和客观条件两方面对冲突现象进行阐述。其中选取了6个因素与宿舍冲突进行分析, 并且得出结论:民族、宗教信仰、年级、互动频次、是否寄宿过对宿舍人际冲突有显著的差异、家庭经济情况与宿舍人际冲突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民族高校,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

参考文献

[1] 沙莲香.社会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06 (2) .

[3] 杜景丽.大学生之间人际冲突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的调查[J], 现代交际, 2010 (6) .

上一篇:土地测绘技术的发展及测绘成果质量的控制分析下一篇:论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对化学工业节能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