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示范课看语文教学

2022-08-05

第一篇:从示范课看语文教学

从“蒸”字的教学看识字教学

始丰小学

褚惠君

11月5日,我有幸参加了首届“临海之秋”本色语文教学观摩会,聆听了专家们的精彩课堂。茹茉莉老师的引领的《浅水洼里的小鱼》一课感触颇多,茹老师的课既不激越高亢,也不绚丽多彩,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给人以清新明快、淡雅平实之感。

课中,茹老师问: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小鱼所遇到的危险?出示句子: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请生读句子,茹老师出示“蒸”字,问孩子们四点底跟什么有关?三点水跟什么有关?多了一点是不是表示更多的水? 我们学过哪些四点底的字?孩子列举了“热、点、烈”等字,老师追问:这些字都跟什么有关?(跟火有关)海滩上哪来的火啊?动画演示蒸发,“蒸”字由下而上渐渐消失,动画演示水被沙粒吸干。小鱼会怎么样?回读文句: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这些小鱼都会干死„„我诧异于她识字教学既扎扎实实,又创意迭出。

在我国的语文教学史上,识字教学历来是启蒙教育阶段的一个重点。汉字是世界古文字中唯一流传至今的文字,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根基所在。它不仅外行很美,内涵也极其丰富,可以这么说,一个汉字就是一首诗。一个汉字就是一副画。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谜。所以古人早就有这样精辟的论述:人生聪明识字始。郭沫若也曾经说:识字是一切探求的第一步。专家们的论证也说明:识字能促进语言、思维的协调发展。茹老师巧妙运用教学课件,把枯燥的识字变得形象、有趣了,加以声音的画面吸引了孩子,以教促思,以演促思,

由此我就想到: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这么大的识字量如果不讲究科学合理的方法,而让学生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识,将使学生不堪重负。如何化难为易,使学生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参与到识字教学中去呢?

第二篇:从外教教学风格看艺术课程教学改革

近几年,地处国际大都市广州市老城区的荔湾区在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对人财物的投入急剧增加,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思想及老师教育教学方法与技术都带来了较大冲击,引入外教的人数从几个到几十个,从高中至小学甚至幼儿园,几乎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有专业外教。如何把外教当成一种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成了教育者的一个课题。

先看一个国外课例:艺术与工艺(ARTS AND CRAFTS)。纽约北部学习意大利语的学生正在学习意大利不同地方工艺品的差异。(如威尼斯的玻璃制品、沃尔泰拉的石膏雕像、奥维多的陶瓷制品、索伦托的镶嵌木)。学生们讨论艺术品与工艺品之间的不同,创作或使用这些工艺品的人的生活方式,并且观察工匠的作品获得对工匠的了解。作为这一单元附加的部分,学生们参与由田纳西州剧院编排创作的“被褥”舞蹈,它的灵感来自于传统美国被褥创作的图案以及创作者的故事。学生们能够以一种非语言的延伸方式去了解工匠,用非语言的方式去传递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技巧和知识。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专门让学生反复朗读学习某个单词或句型,而是让学生完全浸泡在意大利语和意大利文化中,学生能接触到各种有关艺术品名称的词汇和表达,在自然而然的过程中习得了意大利语。

再看外籍教师Eugene(尤金)在荔湾区花地中学的一节口语课。外教知道我校学生喜欢球类运动,也和学生们一起玩过足球、篮球和羽毛球,于是他设计了一节关于运动的课,希望能给学生介绍美国中学生喜欢玩的橄榄球(American basketball)和儿童足球(kickball)。他托朋友从美国寄来了一个橄榄球和一个儿童足球。这节课的主题是“Sport”,他先让学生说了各自喜欢的运动,再让学生用英语介绍足球、篮球和羽毛球的游戏规则。然后,他拿出橄榄球和儿童足球,分别介绍了这两种球类的游戏规则,并将橄榄球的三种玩法做了说明,让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模拟训练,教学生防守(defense)和进攻(offence),怎样避免出局(out)。儿童足球(kickball)的游戏规则相对简单,跟棒球有些相似。有些学生听明白了,有些学生听不明白,于是,Eugene和助教涂老师决定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实践,以便让学生更清楚,这不仅是让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学会遵守规则,还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学的乐趣。

操场上学生们分成了两队,一队负责防守,一队负责进攻,通过各队各自的跑踢、接球等等取得相应分数。儿童足球容易操作,所以大家就从这个项目开始玩。攻方如有三人出局,便调换角色,由攻变守,守变攻,直至一方的人员跑完全垒,得分高者赢。无论是攻还是守,学生们的热情都很高涨,有的还追问老师:“老师,我不太明白规则,再给我说说。”操场上不时响起欢呼声和加油声,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也从游戏中学会了规则和一些英语用语。

外教Eugene的座右铭是:I want you to have fun. I want you to learn something.从以上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外教的基本教学风格是:训练聆听、思考、模拟、动手能力,着重知识的融合与应用,强调合作、多元化教学及鼓励自发性、体验式、项目式学习为主。现阶段,我们的中小学艺术课堂教学应有更多满足孩子生命需求的形式出现,让孩子体验艺术的美,感受艺术的魅力,让孩子能把艺术学习与其它学科学习真正融合起来,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生活中学艺术,让艺术服务于生活,真正为提升孩子一生生命品质奠基。

在师生交流上,平等、朋友、真爱是关键词。脱离了这三个词,艺术就成了无根之树,一定会乏味、会枯死。在教学方法上,应重体验、感悟、动手、动口。上音乐课,除传统的唱、演以外,我们可以听音乐画画;听朗诵歌词画画,音配画,看作品配音;把音乐搬到墙壁上作壁画;带孩子去公园发呆(感受不一样的音乐,释放不良情绪);尝试小老师活动;与语文老师合作表演课本剧、音乐剧;与历史老师合作玩穿越;与物理、化学老师合作玩各种美,等等,让孩子体验音乐就在身边,音乐就在生活中。在管理形式上,个人自主、小组民主、班级集中相结合,让孩子既有个人空间又有集体意识,既有自己思想又可与他人交流擦出火花,这才是艺术真正要做的事。在评价办法上,重发展,重内在价值观形成。如让孩子们制作个人艺术成长档案;音乐课程考核可采用“期末音乐分享会”的形式,让他们在策划、主持、参与音乐会的全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感受学习音乐带来的快乐;在音乐基础知识考核时可以给出具体一首曲子,让孩子们去寻找曲中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考核才真正体现了艺术的无穷魅力。

责任编辑魏文琦

第三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看体态语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体态语是人们沟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工具,有着独特的功能,恰当地运用体态语,会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本文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出发,探讨体态语的意义和运用,以及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要素,从而使对外汉语教学收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体态语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 课堂效果

一、引言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教师借以传递信息的手段主要主要由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构成。对于言语行为,人们很早便从宏观到微观全面细致地进行研究,应当说,这些研究及其成果对于课堂教学艺术的日臻完美和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而相比之下,另一个重要的信息传输渠道——非语言交流,似乎有点被忽略了。著名艺术家赛弥·莫尔肖曾把体态语比作水这个原始要素。跟我们的感情一样,体态语就像一个流动的元素,在每次碰撞中,都会发生变化,但又万变不离其宗。体态语就是我们内心愿望和反应的表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它更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因为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这决定了教师不仅要充当知识的传声筒,还应当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形象完美、内涵丰富的人生导师,更应当成为理解、尊重学生的可信赖的朋友。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师,他面对的可能是来自各个不同国家,说着不同语言的学生,而且他的一举一动关乎国人的形象。因此,这一特殊的角色要求他必须要运用恰当的语言和非语言手段来完成对自己的师表形象的塑造,从而开展传知育能、陶冶心灵的教育工作。

二、体态语的定义及其功能

“我们以我们的发声器官发声,却以我们的整个身体交谈”

——阿伯罗比亚

体态语是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的一种可视化符号系统。本文所指的是广义的体态语,即:指人在交际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达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姿势。这种特定的身体姿势既 1

可以支持、修饰或者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

Grant(1971)在《非语言行为分析》中有这样一句话:“课堂教学的效果82%是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实现的,只有18%的信息是通过语言行为达到的。”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许多实验总结出如下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体态语运用的技巧与策略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体态语,充分发挥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功能。

三、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作用

作为人际交流重要形式之一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通过其言行举止表现出来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对外汉语教学面向的对象是来自有着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国家的学生,教师在传授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时,需要以丰富多彩的体态语相助,才能收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一)展示对外汉语教师的良好形象,树立人格魅力

良好的课堂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教学态度、准确的语言阐释,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的生动与否,而这课堂的生动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语言来表现的。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上,本身汉语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就有着较大的难度了,如果教师不注意其当运用好体态语言,解释起来很吃力,学生学起来也很困难。相反,教师在课堂上运用丰富多彩的体态语,可以把某些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简单明了,学生一看自然而然地懂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师在无形中树立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喜欢这个老师,对汉语也会越来越感兴趣。可以说,体态语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教师的明信片,这张明信片的内容设计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

(二)有效调控课堂情绪状态,强化教学过程的良性互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的信息交换过程,师生双方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体态语来进行信息的反馈,双方都是通过它来不断地捕捉对方所传递的信息。例如:在讲授各种不同的“笑”时,只有用体态语才能将其表现得淋漓尽致, 2

这是有声语言所表达不出的。如:“笑不露齿”、“狂笑”、“哈哈大笑”等,教师可示范给学生看,学生就会在教师的示范中捕捉到关于“笑”的不同信息。而教师让学生做各种笑的动作,可以看出学生对不同的“笑”是否理解与掌握了。这样,教师借助体态语就可以让学生很清楚地记住每句话,每个生词所表达的意思。这样做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使学生们都参加到学习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适当使用体态语,可消除尴尬气氛

语体和体态语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总是一致的,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语体的表达可能会产生某种误会。例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即使”一词的用法时,造了一个句子:“即使你的汉语说得不好也不要灰心”,由于汉语中没有虚拟语气,当老师的手指似乎指到某个学生(这个学生的汉语并不差)时,他可能会误以为老师是在说自己,甚至想要大声告诉老师自己的汉语并没有很差。但是,假如教师是带着微笑来举例的,学生看到老师的微笑,便会明白这只是在造句子而已,误会便立即随之消除了。

四、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体态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上运用丰富的体态语呢?

(一) 体态语在语音教学上的运用

这是针对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来说的,教师在教语音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看清楚发音方法及部位,常常使用夸张的手段,比如教韵母i、u、v(yu音)时,教师的嘴唇从扁到圆,有明显变化;在纠正发音时,教师则常常借助手势,比如,不少留学生分不清z、c、s 和 zh、ch、sh、r,教师就伸出手,手心向上,五指并拢,发z、c、s的时候,指尖轻轻向上,而发zh、ch、sh、r的时候,指尖向上翘起,使学生更好地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在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时候,教师可用一张白纸放在嘴前,发送气音时,会明显地看到白纸有颤动感,而发不送气音时,白纸不发生颤动,这样,学生便可一目了然地区分送气音与不送气音;而在纠正四声的时候,教师常常按照五度发音法(第一声是阴平55,第二声是阳平35,第三声是上声214,第四声是去声51),用五指在空中比划,这些动作对学生理解区分和纠正难音难调起着相当大的作用。

(二)体态语在汉字教学上的运用

汉字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字母,是方块字,对很多留学生来讲,汉字是非常难记、难读、难写的。因此,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课堂上,体态语的运用想的尤为重要。例如,在给学生解释“大”字的时候,教师可以正面站立伸开双臂形,双手平伸尽力张开是很大的,所以用这个形状代表“大”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觉得很形象生动,也理解了“大”的意思。又如,讲授“看”字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解释上边是“手”,下边是“眼(目)”,同时把右手放在额头处,眼睛注视着前面,手遮住阳光以便看清楚。那么,学生可以很快明白“看”字是什么意思,也可以很清楚地记住“看”字的写法。

(三)体态语在词汇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提倡用目的语进行释义,增加学生接触和感受汉语的机会,但是有些教师在用目的语释词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增加新的生词,本来是让学生明白词语的意思,但又因此而造成了更多的障碍。比如,给学生讲解“超过”一词,说“超过”就是“超越”,学生还是不懂,便继续说“超越”就是“逾越”,这样的解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完全是失败的。“超过”完全可以解释为“由某物或某人的后面赶到了前面”。因此,教师再解释“超过”一词时,可以叫一名学生上前配合,老师在前,学生在后,两人装作在跑步,然后学生跑到了老师前面,就可以说“学生超过了老师”,这样就是“超过”,那么学生一看,便会明白了。因此,在解释词语时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不能照搬词典上的释义,而要注意变通和化简,力求通俗易懂,以利于学生接受。

(四)体态语在语法教学上的运用

在对外汉语语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创造出能展示该句子的语境,再使用体态语把句子引出来,让学生能清楚理解该句型的意义和功能。例如,在给学生讲解“把”字句的时候,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句子:老师把花瓶放到了我的桌面上。在讲台上事先准备好一个花瓶,讲解时边讲边拿着花瓶走向某位学生,把花瓶放在他的桌面上,然后让学生重复黑板上的句子,让学生明白在用“把”字句时宾语是发生了某种变化的,(如上面的句子,花瓶从讲台搬到学生桌面上,位置发生了变化),从而慢慢领会“把”的用法。又如,在解释“是„„”这个句型时,教师可以指着学生的上衣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T恤(西 4

服、羽绒服、衬衫„„);又指着学生的裤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运动裤(牛仔裤、长裤、短裤„„);然后再指着学生的鞋子问:你穿的是什么?学生回答:我穿的是皮鞋(运动鞋、布鞋、拖鞋„„)

以上这些练习,如果没有教师配合动作,学生就不知道回答什么,教师一边问一边做动作,既节约了时间,又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

五、体态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运用时需注意的要素

“一个民族,用什么样的人体语言表示什么样的意思是约定俗成的,违反了这个约定的规则,不是引起交际的中断,就是产生误解。”(柯廉等1990)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要正确地使用体态语,就必须按照一定的社会习惯、交际习惯、体态语的一致性和接受能力。那么,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应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恰当运用,和谐得体

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曾经说过:“美在和谐”。体态语只有和表达内容、情感和谐一致时,才是美的,否则就会弄巧成拙。首先,体态语是表情、手势、姿势、服饰等的综合运用,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次,体态语要运用恰当,切不可滥用,否则一堂课下来,张牙舞爪,学生好像在看马戏一样。也就是说,应当把体态语放在言语活动的辅助地位,切不可本末倒置。

(二)真情流露,自然适度

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实情感,交流时才能使体态语自然轻松,但体态语也应有度,如“微笑”也要适时适度,若学生在叙述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自己丢了东西时,教师也微笑,这就与当时气氛不协调,学生可能还会误以为老师在嘲笑自己,不重视自己。教师要时刻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符合,不应与之相反,所以,教师需要具备善于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相信学生,由自觉到自然,达到熟能生巧、运用自如,使体态语与个人风格融为一体,形成富有有个性的教风。

(三)了解体态语的不同文化背景

同样的意思不同民族可能用不同体态语表示,同一体态语不同民族也可能会表示不同意思。英国、美国、法国、韩国和中国人一样在听课或回答问题时,眼睛看着教师的眼睛表示对教师的尊重,而日本人眼睛则以看颈部或嘴边为尊 5

敬。因为英国人、美国人、法国人、韩国人跟中国人一样,觉得在谈话时眼睛看着对方的眼睛是对对方的尊重,如果看着别处则是一种失礼;而日本人不同,他们认为谈话时看着对方(尤其是长辈)的眼睛是不礼貌的。又如,中国人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但保加利亚、尼泊尔人则相反;土耳其人眯上眼睛,翘起下巴,轻轻弹一下舌头表示反对,马来人低垂双目表示反对,等等。因此,作为对外汉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体态语,在跟学生打交道时,不可按照中国的文化习俗去理解,同时适时地向外国留学生介绍一些中国体态语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四)纠正不良的体态语

体态语往往是人无意识发出的,但却往往能反映出人的真实情感,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纠正一些不良的体态语。例如:有些教师习惯用手沾唾液之后翻书,眼盯天护板,随地吐痰、搔头皮,打哈欠,靠在黑板上,手不停地玩弄粉笔等,对于这些无意识的不良体态语教师应及时纠正。特别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师,代表的已不是自己,而是整个中国的形象,更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体态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着独特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教师体态语的运用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心感悟、反复实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好体态语,配合有声语言来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效果,突出其“有声胜无声”的作用,创造尽善尽美的境界,把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学好汉语、了解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庄锦英、李振村.《教师体态语言艺术》,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熊征宇.《体态语和礼仪》,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3]赛弥·莫尔肖.《体态语言大全》.贾慧蝶,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慧.体态语与对外汉语教学.语文学刊,2009. [5]李厚廷.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方法:体态语及其运用.教育教学研究2007年10月号中旬刊,文教资料.

第四篇:从职业角度看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要教书育人,要为人师表,从职业角度的层面看,注定了这种职业的特殊性,即与其他职业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教师本身要用自己的思想、知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服务对象。教师本人言谈的谦和,举止的端庄,仪表的朴素整洁等各方面都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所以我们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找到、找准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圆满而高质量地完成自己教书育人的工作任务。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交流思想、传承文明的工具,同时也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工具,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在学生所有的求学阶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生的头脑几乎还处在知识空白期,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语文教学此时的任务就是传授基本知识,引导他们学会思维,让他们接受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一些高尚思想、基本道德的教育也几乎是语文开始,所以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主要在传道授业,为学生奠基美好人生。

基于此,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一定要确保正确、清晰、严密。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必须具有鲜活的源源不断的长流之水才能不断地滋润求知若渴的孩子们的心田。因此,语文教师,应树立重视培训,不断“充电”,终身学习的从业理念,多渠道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充实自己的文化底蕴,扎扎实实地提高业务水平。

未来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未来语文教学呼唤高素质语文教师。所以,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语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只有具有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激趣导入,环环相扣,游刃有余,才能将一节平淡的语文课讲得鲜活生动,扣人心弦,让学生经久不忘,真正享受学习的乐趣,真正步入知识的殿堂。

第五篇: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小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是很多学校新开的学科,作为一门年轻的课程,一方面,信息技术教育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另一方面,怎么进行教学成为信息技术教学热点的话题,而组织教学步骤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为教学步骤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核心,本文从小学生认知心理学角度,把信息技术教学分为两大核心环节[1],第一,教学过程,这一过程的任务主要是引起学生的警觉心理和期待心理,恢复学生的工作记忆,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语义编码。第二,巩固过程,这一过程主要教师要精心布置作业,通过测试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提取情况。给学生正确而积极的强化和反馈,从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

【关键字】期待心理 课程教学 作业的布置 信息技术课程测验教学评价 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怎么样才能发挥它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对这问题的思考自然要十分关注教学过程安排的科学性[2]。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一直是教师们十分关心的话题,也影响到该课程发展进程。目前关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步骤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随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进程的加快,系统而全面地探究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步骤变的十分迫切。我参照了教育技术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力图从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系统地建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理论框架。本文从教学过程和巩固过程两大方面系统而详细地阐述小学生信息技术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最核心的环节,课堂教学是实现教学目的的主阵地,那么怎么样发挥课堂教学应有的作用是个关键问题,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学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 不要让学生输在兴趣的起跑线上,呈现具体而形象化的教育技术信息,引起学生的警觉心理

(1)警觉心理阐述

顾名思义,警是指警惕重视的意思,觉是觉察的意思。所谓警觉心理是指个体在对刺激物的外在社会化特征有了清楚认识后所引起的感觉、知觉和注意力方面变化的心理源动力。[3]所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介绍信息技术的用途和特点能充分发挥警觉心理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作用。

(2)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和人类生活的深刻影响,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杨芙清说,信息技术是很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尤其是小学生。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就应该从兴趣出发,让兴趣与动手结合。先知道信息技术能做什么、会做什么,然后再去了解它为什么能够这么做,最后引导他尝试着自己做。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的工作、生活、学习中,信息技术已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本领很大,几乎到了无所不能的地步。卫星、导弹的控制;工厂的管理、生产的自动化;学校、家庭的辅助教学„„处处都有信息技术的功劳。信息技术不仅是个计算高手,还能充当会计员、生产能手、设计大师、信息技术教师„„总之,它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多面手。当学生知道了这些以后,肯定会在他心中产生想学会操作信息技术的强烈渴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3)教师向学生演示信息技术有趣、有用的一面。使学生在老师精彩的操 - 1 -

作中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就不得不参考美国的一位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这位老师用鼠标点开了听音乐的图标软件,给学生播放了一首动听的儿歌,歌曲放完后,问学生:“好不好听啊?”,然后他又用鼠标点开了自己提前下载好的唐老鸭flash,等学生看完后他又问学生:“这个效果和家里边的电视有没有区别啊?”,随后他又打开了word2000,在工作区输入了:“goog morning,everyone!”,然后他又变换了不同的字体,操作完后问学生:“这么方便的变换字体奇不奇怪啊?”,我认为这位老师上课是成功的,因为他向学生传输了信息技术精彩的、有用的一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 教师要告诉学生在学习本课后能做什么,在章节目标的指引下,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

(1)期待心理简述

期待心理,是心理学动机理论的核心概念,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所从事的活动的未来所作的主观性描述。期待心理反映着个体动机水平,动机水平越高

[3],期待越高。所以教师在学习之前,告诉学习者在学习本节课程后能做什么(即课程目标),能有效地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燃起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强烈动机,从而使学生在适宜的动机水平下学习更多的信息技术知识

(2)通过讨论法或问题探索法引起学生的期待心理

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归纳学生质疑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4]。在学习第一课《认识信息技术》中怎样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我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作业:当一回小记者,做一个小小的社会调查,问一问身边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等等亲戚、朋友、长辈们,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要求:把调查过程记下来。有调查日期,调查人和被调查人,谈话内容。学生们当时一听,觉得很新鲜,也很兴奋,于是就积极思考行动起来。在下一节课时,我就上了一堂调查汇报课,汇总学生的调查结果。整堂课显得特别的充实,这得益于课前学生的充分准备。学生们争着抢着把自己的调查结果说出来,其他同学我也不让他们闲着,要求他们做现场小记者,记录同学的发言,写精炼语言,记下认为重要的话。针对不同的观点,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在这堂课中的角色只是一个引导者,聆听者;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体。这样让学生自己去采集资料,展开讨论,自己去发现结果。既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更让学生深刻地记住了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的作用。

(三) 激起学生对以前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回忆,恢复学生的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个成分,即输入的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前,帮助学生复习课程内容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节课的知识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阐述的,这节课内容经过再编码,使上节课的记忆内容重新组合,扩大其容量。象信息技术的这种带有操作性技能的学科更需要不断的复习和巩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大体上有以下两种措施帮助学生恢复工作记忆。

第一、上课前通过检查学生作业的方式看看大家是否回去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且要知道学生的关于上节课学习的问题所在。

第二、教师自己快速的把上一节课内容复习大体复习一遍。

(四)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语义编码。

语义编码,它是长时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在学习中,人们将材料进行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系统,有助于信息进入长时记忆。比如,教学生怎么样输入汉字时,教师要先把几种输入法的特点和区别说明一下,例智能ABC是全部按拼音进行文字输入,五笔则按笔画进行输入,这样学生在学习这两种输入法时,就不会弄混淆它们的特点,而能正确的输入文字。

所谓认知内驱力就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的动力因素不是外在的原因,而是内在的对这项活动的兴趣和追求。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认知内驱力,那么学生熟练的掌握信息技术的时日指日可待,所以怎么样才能开发好、保护好、发挥好学生的这种学习内驱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5]:

第一,要注意讲解和实践的关系处理:既不能只上机不讲解,这样不能保证学生参与上机的时间和上机的质量。又不能只讲解不上机,这样就忘记了教学的根本目的。从我的实践来看,一般一节课最多1/3的时间用来讲解,其余2/3的时间进行学生的上机实践。

第二,为了提高学生上机的质量,尤其注意强化疑难解答这个环节。学生上机时,我就在教室巡视以便解答他们个人随时提出的问题,争取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能马上得到回答。因为学生能提出问题本身说明他已经在动脑筋思考了。

第三,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操作。比如在教学生使用word2000输入文字时,要告诉学生菜单栏在哪?菜单栏的用途,教师可以自己先自己动手师范一下,然后学生可以自己去尝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及时加以帮助。

二、巩固过程

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到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怎么样才能将这些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巩固下来呢?这就是课后巩固阶段要做的。课后巩固过程要从以下几个步骤环节去加强效果。

(一) 精心布置课后作业或思考问题,诱发学生课后自己去复习和学习,让学生对上课老师呈现的教学信息刺激作出正确的反应

老师上课呈现的教学信息刺激和学生对这种刺激作出的反应的关系,就是刺激和反应的关系,它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它的主要形式也是最好的形式就是布置作业等一系列的问题。在信息技术信息化教学中,布置作业是一个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布置信息技术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点[6],

(1)作业的安排要以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为根本出发点。

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所以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不能偏离这个目标大方向。

(2)信息技术作业量的问题。

信息技术作业量的问题也就是信息技术作业是否占用学生其他文化课和课余活动的时间的问题,作业的布置要么多而简单,要么少而精,总之要让学生很快的完成信息技术作业。

(3)作业的形式最好是纸笔化。

纸笔答题和上机操作两种作业形式各有优缺点,但针对小学生的自身情况来说,首先一点,并不是所有的同学家里都有信息技术,其次,考虑到小学生的自制力差,对于那些家里有信息技术的学生来讲,作信息技术作业可能会成为他们上网的政正当理由,并且会因此而耽误了他们的学习。

(4)作业的管理分组化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把学生按照地域或者其他现实因素划分为几个小组,

每次作业后进行小组作业评比,每个小组设组长,组长负责该小组作业的讨论、交流和收集等相关工作,实践证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把小学生分组是个正确的举措,因为小学生的群体和丛众心理十分强烈,分组作业比个体作业更有优势。

(二) 受学生作业所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策略,给学生正确的而积极的强化

强化是心理学最基础最普遍的定义,它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象表扬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刺激称为正强化,反之成为负强化,如批评。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学会强化的技巧,从而能让学生得到一个积极的强化。积极的强化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根据我长时间的经验,它要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人而异的运用批评和表扬的技术(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我评价) 评价一个学生的信息技术成绩的好坏,要因人而异,所谓相对评价,就是以学生的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来评价学生的成绩,对于那些成绩中等而学习态度积极的学生要采用这种方法,因为让学生知道他在班级中的位置,并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努力向第一名靠齐。而绝对评价,要把卷面分值和满分进行个比较,对于那些成绩好但有些骄傲的学生来说,适合用此方法,要通过卷面分数和满分的比较,让他们知道他们仍然存在不足。而相自我评价则是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态度和成绩在过去和现在两方面进行一个原因性和结果性分析,对于那些成绩差而性格又内向的学生多采用此种方法来鼓励他们,实践证明,三种方法只有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来具体对待每个不同的学生,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目的[7]。

(2)向学生讲解作业中的问题

评价学生作业中的好坏之分并不是目的,目的是学生通过作业让老师和学生知道什么不会,然后教师根据作业中的反馈的信息进行集中的作业问题解答。

(3)根据学生作业中所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作业中反馈的信息就可以知道他在教学中的策略是否正确、合适。另外,教师也可以主动地征求全班人的意见,主动的调整教学策略,使之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

(三) 提供给学生不同规模的信息技术测验,检查学生的知识提取质量,对测验结果做正确的解释和评价。

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但和知识提取相比,知识的提取显得更重要,因为知识的提取是知识的学习的目的,最好的测试学生知识提取的方法是测验,测验题的好坏直接决定能不能测出学生知识提取情况。在信息技术测验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保证测验题的信度和效度。

测验题不能太偏僻,也不能太简单,偏了谁都不会做,简单了谁都会做,如果太简单或者太容易,就会使测验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也丧失了基本的信度和效度。

(2)测验形式是上机和笔试结合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单独只考上机,则违背了信息技术教学目的之一——掌握基本的简单的理论,反之,若只考笔试,不仅违背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而且犯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大忌——纸上谈兵。经过我长时间的总结和归纳,我认为最佳的方式是偏重于上机考试一点,笔试占的比重偏少点。

(3)在小学生信息技术测验中,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的培养

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而稍微少一点关注分数的重视程度。因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只是简单而实用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

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基本操作能力,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后,在自己以后的上机操作中能把那些没有学好的操作技能补回来。

(四) 让信息技术教学走出课堂的局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服务于学生的文化课学习

以前,我们评价教育结果的唯一标准就是考试分数,知识的拥有量是一个人是否是人才的主要标志。但在信息社会,知识量的急剧膨胀使得一个人不可能拥有全部知识,大量信息的存储、检索极其方便,使得博闻强记已经不很重要,相反,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创造新的知识,如何利用、检索、加工复杂的信息则更为重要。

因此,让每一个小学生学会上网,也是小学生学信息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创设学生上网的虚拟环境,使学生掌握上网的基本操作,学会从网上查询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以上是我对目前小学生如何学信息技术的一些想法。总之,我们教师要树立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就是要让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并把它作为一种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参考资料:

[1] 乌美娜:《教育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 汪刘生主编: 《教学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 心理学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一)》陈畸1992(2)

[4] 查有梁 :《教育模式》 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

[5]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祝智庭:《现代学校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上一篇:传染病预防工作计划下一篇:超全的面试技巧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