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插图演绎灵动——从教学个案看插图运用

2022-09-10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要充分运用语文教学的有效资源。在众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中, 人们都把目光投向动态的、鲜活的、创生的资源的捕捉, 有的, 则关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却忽略了最常见的语文课本中的插图。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插图, 有连续的多幅图画;有综合性的单幅图;有表现课文某一部分的单幅图, 思想内涵丰富,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图是文的形象体现, 文是图的具体描述, 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满智慧的运用插图优势, 让其成为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价值信息, 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更好地拓宽学生思维的空间, 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插图开课, 激发个性化阅读兴趣

教学案例一:《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片断

教师:同学们, 请你们将课本翻到第82页 (插图页) , 看一看这幅插图, 画家形象地表现出了我们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的情景。你能指出画面上的壮士分别是谁吗?

(学生兴致极高, 即使是平时对语文缺乏兴趣的学生, 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边翻书边认真地圈点批画。同桌相互讨论时, 争论非常激烈, 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各谈各的理由。)

学生甲:那位拿着手枪怒目圆睁的应该是马宝玉, 因为他是班长, 所以站在最前面 (有学生提出异议:班长拿的不是手枪, 学生甲边读课文边进行解释) ……

学生乙:不对, 那位头上缠着绷带的是班长马宝玉, 因为书中说了:班长马宝玉负伤了, 只有胡福才手里还有一颗手榴弹, 马宝玉班长头上缠着绷带站在胡福才的后面…… (马上有学生反驳:手榴弹被子班长“夺”过来了, 在关键时刻用尽全身力气扔向敌人了)

(同学们结合课文进行有理有据的争论, 在插图上标出了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

这位教师看似不经意的看图开课, 却别具匠心, 反映了教师一种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独特的观察个性。让学生把插图人物对号入座,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 既培养了学生深入读书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到了深入形象地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由此开始了课堂灵动的演绎。

二、课中妙用, 拨动心弦与作者共舞

教学案例二:《珍珠鸟》教学片断

教师: (在指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第四自然段, 感受了珍珠鸟与主人间的关系逐渐亲密之后, 随机出示课文插图) 谁能将图画上的内容描述一下?

学生:珍珠鸟站在主人的肩膀上, 而主人亲切地看着珍珠鸟。

教师:此时此刻, 你仅仅想到的是主人的肩膀吗?

学生:主人的肩膀成了珍珠鸟温暖的床。

学生:主人的肩膀成了珍珠鸟避风的港湾。

教师:很有创意的表达。你们能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吗?

学生:港湾。

学生:目光

教师:主人对珍珠鸟的目光是多么友好, 多么温暖!

学生:爱

教师: (随机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没有主人对珍珠鸟的爱, 哪有珍珠鸟对主人的爱。

学生:信赖

教师:没有人对动物的友好, 哪有动物对人的信赖。

《珍珠鸟》是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字里行间流露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和友好。教者紧扣中心句“信赖, 不就能创造出美的境界吗?”把主人对珍珠鸟的友好与珍珠鸟对主人的逐渐信赖两条线索并行推进, 在阅读感悟第四自然段, 了解了珍珠鸟的亲切友好之后, 这幅图画的出现恰到好处, 一个起名, 促进学生与作家进行心灵的对话, 灵动的课堂展现无余。

三、插图结课, 让灵动的课堂韵味无穷

教学案例三:《最大的麦穗》教学片段

教师: (课接近尾声, 学生默读课文, 结合书上插图) 同学们看看自己还有没有问题。

(一两分钟的沉默之后)

学生:老师, 我有一个问题:苏格拉底为什么“秃顶”呢?

(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图, 认真读文, 谁能找到答案

学生1:大概是苏格拉底年纪大, 自然脱发造成的。

学生2:可能是苏格拉底用脑过度。

学生3:可能是苏格拉底小时候头上生疮, 后来形成秃顶的。

学生4:有这样一个成语叫“聪明绝顶”, 我想苏格拉底的秃顶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教室里一阵热烈的掌声)

教师:从文本的什么地方看出苏格拉底是“聪明绝顶”的呢?

学生1:我从文中开头第一句话:“古希腊有一位大学者, 名叫苏格拉底。”是大学者一定非常聪明。

学生2:苏格拉底的聪明表现在他的教学方法独特, 注意实践。他把学生带到麦地里进行教学。

学生3:苏格拉底的聪明还表现在让弟子们从简单的生活中悟出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

一个观察插图的近乎“搞笑”的问题, 教者把它作为新的教学生发点, 让学生就“秃顶”问题进行猜测, 在课堂动态的不断生成的过程中, 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抓重点词句, 进行品悟。这样, 既矫正了学生猜测时思维的偏差, 又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教者与学生经历了一次比预设更精彩的学习过程, 收到了意外的教学效果。这让我们很难说是一堂课的尾声, 还是高潮。

上述三则教学案例, 都是有效运用教材中的插图资源的典范。有的运用在开课之初, 有的运用在课中, 有的运用在结课。不管是哪一时间段运用, 均表现出教者强烈的资源意识和独特的观察个性。

插图中拓展性资源, 学生自己很难发现, 因此, 必须靠教师适时引导和点拨, 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发展个性、展示个性的空间。有了这样一个学生既感兴趣, 又能主动投入的空间, 不仅仅会激发起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的兴趣, 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在情感受的升华, 训练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的灵动起来。

摘要: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的插图, 思想内涵丰富,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教师充满智慧的运用好插图, 使语文课堂充满灵性, 演绎精彩与深刻, 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关键词:运用,插图资源,演绎,灵动课堂

上一篇:浅论中等职业学校激励机制的实施下一篇:浅谈电石浆液乙炔气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