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能力结构要素看中医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

2022-09-12

一、引言

随着中医药的国际交流与传播日益增多, 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历史趋势下, 培养中医翻译人才成为中医院校的重大使命。然而中医翻译教学整体上是落后的, 目前, 开设了中医翻译课程的院校仅有几所, 中医翻译教学的研究数量也相对较少。中医翻译教学的模式基本上也是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 即单向传授型的, 重点是教授翻译的技巧。不利于培养译者素质和翻译思维。中医翻译教学亟待新的思路和方法[1]。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和实质

“翻转课堂” (Flipping Classroom, 或译作“颠倒课堂”) 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其特征是将传统的教学流程翻转过来, 课前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 掌握知识, 课堂上主要进行答疑, 讨论, 协作完成任务等教学活动, 如”颠倒了“的课堂。国内学者教师纷纷探讨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 来改革传统教学, 提高教学效果。

众所周知“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特征就是以教师的直接讲授、单向传递为主 (但缺乏师生互动, 并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自主探究) , 所以“传统课堂教学”和“直接讲解”实际上是同一个意思 (2014, 何克抗) ;而“翻转课堂”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基于问题、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协作探究, 这和建构主义所倡导的“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本质上是一致的[2]。

三、翻译能力结构因素理论

译者的翻译能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对此问题的解析对于翻译人才培养和翻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译者能力究竟由哪些要素构成?国外和国内学者都在这个问题上做了研究。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成立了翻译能力专项研究小组 (Process in the Acquisition of Translation Com-petence and Evaluation) , 即著名的PACTE研究组。他们从翻译能力习得过程入手, 建构了翻译能力的构成模式, 综合分析译者的知识和技能, 提出译者应具备6种能力:心理生理因素、非语言能力、交际能力、转换能力、策略能力和操作能力 (PACTE2005:609) 。国内学者苗菊 (2007:48) 对翻译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之后提出, 译者能力主要由以下3个方面构成: (1) 认知能力, 如直觉、逻辑推理和信息加工等; (2) 语言能力, 如语言选择、语言表达、语言协调、修辞能力、文化意识等; (3) 交际能力, 如知识表述、操作技能、创造力、应变力等。其中, 认知能力是最核心、最根本的能力。钱春花 (2012) 用文献研究、质化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由5个一级要素和28个二级要素构成的翻译能力构成要素体系, 并验证了翻译能力5个一级要素之间的驱动关系:内驱动力是译者的内在能力, 直接、间接影响其他翻译能力的发展;知识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对译者的行动能力具有驱动作用;行动能力是翻译能力的最终体现, 受到其他4种能力的正向影响。

综上所述, 学界对翻译能力构成要素的观点并未统一, 但都涉及了知识, 认知, 语言三方面。那么将中医译成英语, 笔者认为译者也应至少具备这三个方面素质, 还要加上内驱力和行动动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四、中医翻译翻转课堂模式在培养翻译能力各要素的优势

(一) 翻转课堂有利于激发内驱力

翻译内驱力是指译者从事翻译行为的心理和生理等内部因素, 包括学习者翻译态度、责任心、热情以及信心等, 是翻译能力的源动力, 直接, 间接影响着翻译结果。在中医翻转课堂中, 学生课前基于资源 (视频, 文本等) 进行自主学习, 完成课前测试, 线上和老师同学互动讨论, 课堂上提出翻译问题, 展示自己的译文并与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翻译任务, 探究翻译方法, 翻译策略和思路, 感受翻译之美, 摆脱了被动接受, 真正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 对学习的责任心大大增强, 尤其是面授课堂中展示小组的翻译成果, 交流翻译思路和过程, 合作完成翻译任务又会让翻译学习充满乐趣。翻转课堂模式下, 学生学习, 翻译中医的内驱力大大增强。

(二) 翻转课堂有利于学生增加知识储备

中医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有与翻译材料相关的知识储备。包括中西方文化及其差异, 中医药知识。传统的中医翻译教学一般从语言的角度, 传授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学生养成了被动依赖的习惯, 教师讲什么就学习什么, 结果往往记住了一些翻译技巧却忽略了与中医相关的知识的学习, 而作为一个好的中医翻译译者, 仅仅掌握翻译技巧是不够的。中医翻转课堂模式下, 学生是基于资源和基于问题或项目的学习方式, 在问题的驱动下, 学生课外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学习与翻译任务相关的文化, 社会, 语言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必将极大的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三) 翻转课堂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

成功的翻译离不开认知活动的参与。在中医翻译中, 译者必须具备的认知能力指的是对翻译过程中的领悟, 逻辑推理和创新能力。这和学生的练习和实践密切相关。翻转课堂中腾出了大量时间给了学生进行翻译实践, 给与学生机会锻炼知识加工, 存储和创新。

(四) 翻转课堂有利于培养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即译者对语言的掌握、运用和生成等能力。 (钱春花, 2012) 翻转课堂模式下, 有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而通过翻译实践, 译者对两种语言的差异更具敏感性, 在语法、词汇、修辞和句型结构等方面都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通过这种强化练习, 可以促使两种语言的转换更加灵活, 从而增强了译者的双语能力。

(五) 翻转课堂有利于行动能力

这是翻译能力的外在能力部分, 译者行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决定翻译过程是否顺利。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 课后都为译者提供了大量的师生、生生互动, 和各种情景中的翻译任务, 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加强翻译行动能力训练, 如搜集资料, 使用资源, 信息加工和翻译过程的策划, 甚至翻译技巧的训练。在基于翻译具体问题的学习中, 学生的翻译行动力大为增强。

五、结语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翻转式中医翻译教学模式具有较好的互动性, 自主性, 是基于资源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探究。对于学生中医翻译能力的各要素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与传统的翻译教学相比, 具有培养译者必备素质的优越性。因此在中医翻译教学中应积极倡导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中医翻译水平的目地。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医翻译译者的能力结构要素, 认为其构成要素包括内驱力、知识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 行动能力五方面。剖析翻转课堂的实质, 探讨其在培养中医翻译译者素质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翻译能力结构要素,翻转课堂,优势

参考文献

[1] 钱春花.翻译能力构成要素及其驱动关系分析[J].外语界.2012, (3) :61-67.

[2]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未来的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 2014, (7) :5-16.

[3] 李德芝, 邱瑞婵.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J].思想教育研究, 2004, (7) :28-30.

上一篇:解析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下一篇:在自主高效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