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预警机制的思考

2022-10-21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转型、高校的扩招, 大学生群体面临着来自学习、就业、心理和经济上的压力日益增大, 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 这就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 高校“问题学生”的特点

“问题学生”是指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 由于外在的和内在的刺激引起个体性格发生偏差, 情感意志和思维等方面存在心理障碍或个体可能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学生。“问题学生”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1 学业不佳

高校强调的是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 学习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有些学生没有处理好这一关系, 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认为大学可以歇一歇了, 过过潇洒的个性化的生活;有的则认为大学的学业成绩不重要, 用人单位主要看你的能力。这些错误的指导思想就直接导致了这些同学在学习上缺乏动力, 对学习没有兴趣和进取心, 久而久之就形成畏学、厌学情绪和逃避学习的行为, 致使学业成绩不佳, 严重的甚至无法继续学业。

1.2 心理亚健康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 大学生不但要经历生理上的最终成熟, 而且要在心理上逐步走向成熟, 成为一个准社会成员。随着全球化的影响和社会多样化的发展, 愈演愈烈的社会竞争使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压力。有些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调适,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卑、焦虑、孤独、忧郁等不良的心理状态。这类学生在特殊情景下可能会失去生活的信心, 甚至走向自绝生命的路途。

1.3 个性缺失

这类学生往往个性强, 意志脆弱, 易产生逆反心理, 缺乏对同学的理解和尊重, 爱冲动, 易产生过激行为。他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 以自我为中心,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错位, 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他们往往考虑得比较多的是这个世界或社会应当给我什么, 而对于我能够或者应当为社会做些什么的问题却没有足够的考虑。

1.4 行为偏激

在大学校园中, 我们可能经常看到这样一些学生, 喜欢奇装异服, 耳上钻孔, 裤子挖洞, 讲哥们“义气”, 吸烟打架, 外表古里古怪, 脾气喜怒无常, 行为任性偏激。这类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理智控制不住情感, 情绪波动大, 法制观念、纪律意识淡薄, 当受到外因诱发时就为所欲为, 出现严重的违纪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几类“问题学生”虽然在高校中所占的比例较小, 但近年来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 他们影响大, 辐射面广, 是学生群体中的消极因素。如果不加以正确地教育、引导和转化, 将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质量和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 也关系到良好班风、院风和校风的形成。因此, 做好“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 许多高校都进行了卓有成效地探索。笔者认为, 建立“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的预警机制对于及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学生”在思想、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构建“问题学生”教育管理的预警机制

所谓预警, 是指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 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出现的不良情况, 及时提示、告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可能产生的不良后果, 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通过学校、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一种信息沟通和危机警示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对“问题学生”进行“事前预警、提前介入”, 从而进行“有效的、阻断性的干预”, 把不良行为遏制在萌芽状态。

2.1 建立畅通的预警信息机制

建立畅通的预警信息机制是做好预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各院系的学生工作部门, 学生群团组织要构建有效的预警信息沟通平台, 建立起一套全天候、多渠道、全方位、立体式、畅通便捷的信息网络, 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不良行为的苗头和倾向, 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学生工作者要广泛开展调查研究, 经常深入到班级和寝室中去, 深入到学生中间, 和学生多接触、多交流, 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尤其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异常行为, 比如学习成绩突然下滑、补考门数较多, 或因旷课、违纪等原因接近纪律处分的学生, 要及早掌握信息, 提前介入, 做到防患于未然。

2.2 建立科学的预警决策机制

为使预警信息能够进入科学决策, 学生管理部门和学生工作者要把各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进一步确定预警对象, 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建立学生思想动态定期分析制度、信息登记建档制度、完善信息分析平台等, 提高预警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通过对“问题学生”的各种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筛选, 建立预警对象分级档案, 对那些思想有困惑的、心理有障碍的、学业不佳的、家庭情况特殊的、行为异常的学生人人备案, 个个关注。同时, 还要建立预警工作质量保证体系和监控调控体系, 使整个预警工作各环节充分到位, 相互协调, 从而促进预警工作的规范化和程序化。

2.3 建立有效的预警管理机制

2.3.1 对话机制

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 可以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学生在老师心中有多少分量, 老师在学生心中就有多少地位, 民主沟通的开始, 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良好开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要以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魅力等去感染学生, 建立起自己的崇高威信与人格形象, 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宽容和谐的关系。“问题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心灵上有创伤, 对他人有戒心, 对说教有反感, 要与他们沟通, 必须付出爱心。“亲其师, 信其道”。只有关爱“问题学生”, 才能走进他们尘封的心灵, 找到问题形成的根源, 从而对症下药。辅导员老师要经常深入宿舍、课堂, 及时了解“问题学生”的情况, 可以找他们聊聊天, 关心他们的生活, 帮助他们解决心理的困扰, 增进师生的信任感。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有效的平台, 扩大对话的渠道, 提高对话的效率。如我校在继学生议事会后, 各院系相继推出了“师生零距离活动”的平台:有数信学院的“小蔡工作室”QQ聊天室, 经贸管理学院的“心灵驿站”, 物电学院的“师生交友沙龙”等等, 通过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零距离沟通, 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合理地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这些形式都是我校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亮点, 在“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3.2 激励机制

激励是“问题学生”成长转化的催促剂和动力源, 罗森塔尔效应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问题学生”虽然有许多缺点, 但他们一定在某一方面有其特长, 或对某一项活动特别有兴趣, 他们身上也会有潜在的闪光点。教育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 善于寻找挖掘其身上的火花, 予以积极鼓励, 尽一切方法树立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 为其创造展示特长的机会, 将学校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自律意识。学校要努力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的激励体系, 包括以引导、鼓励为主的学生教育管理理念;较为完善的、体现激励理念的学生教育管理制度;目标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竞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等多样的激励形式;客观、及时、公正的反馈评价机制等等, 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紧张、奋进的成长环境, 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比如当学生犯错时, 教育者不能简单地采取训斥、处罚, 应以关心帮助他们为出发点, 运用具体有效的措施, 创造必要的条件, 帮助和督促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自觉改正错误, 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学校的团学组织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科技文化艺术活动, 尤其要鼓励“问题学生”积极参与, 给他们创造展示自己特长、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让他们从中体会到生活在集体中的充实感和成功后的愉悦感, 从而激发他们的成才意识, 促进思想认识和人生观的转变。

2.3.3 危机预警机制

建立“问题学生”危机预警机制, 可以及时监测“问题学生”的发展状况, 根据预警指标评估预警信息, 预测其发展趋势, 及时发出危机警报, 实施危机干预, 这样就可以主动采取防范措施, 使危机造成的损益最小化。建立“问题学生”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要增强危机预警理念, 人人提高自理自护能力。通过教育, 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提高危机应对技巧、危机耐受力和免疫力, 建立和完善“自警”机制;其次要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合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数, 使其具有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 为科学准确地评估预警信息创造有利的条件;第三要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自上而下、由下至上的交互式预警组织机构, 构建学生骨干、学生管理者、专业人员三级预警网络, 实现汇报、筛查、控制、跟踪、反馈一体化的工作机制;第四要建立学生预警管理档案, 进行动态跟踪管理, 尤其要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

预警是做好有效干预的前提, 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做到及早发现、及早预防、及早疏导。由于预警机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处理事件及时、有效, 该机制的建立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 已日益成为了学校德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个新抓手。

摘要:近年来, 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问题学生”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在对高校“问题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构建教育管理的预警机制对“问题学生”教育转化的重要作用, 并从建立预警信息机制、预警决策机制和预警管理机制等三方面探讨了构建“问题学生”教育管理预警机制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问题学生,预警机制

参考文献

[1] 薛浩.高校“问题学生”及其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高教, 2005 (3) :90-92.

[2] 闫亚光, 胡启平, 焦利军.论“问题学生”的成因与教育转化[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 (社科版) , 2005 (2) :76-77.

[3] 罗新阳, 仇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警机制探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2) :62-65.

[4] 郭兰, 傅安洲, 霍绍周.大学生心理危机及预警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1 (3) :63-67.

[5] 潘欣.大学生危机管理及预警系统[J].中国临床康复, 2006 (22) :137-139.

[6] 段鑫星, 程婧.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务筹划下一篇:临汾市尧都区2009年饮水安全工程枯水期水质监测分析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