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

2022-11-24

学生心理安全是学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随着社会转型, 信息时代的信息爆炸, 生活方式的转换, 人们普遍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竞争。技工院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折射出这一特点, 学生压力增大, 因此学生心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在时代的要求下被提至一个新的高度。学生心理安全作为学生安全的组成部分, 涉及到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心理安全与其他外显类型安全相比较, 具有内隐性的特点, 但长期积累的心理安全隐患一旦激发, 造成的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很大。因此, 在心理安全所涉课题中, 心理危机的预防、发现、评价、处置机制, 即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这一内容, 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一、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必要性

(一) 相关重要概念解析

心理安全, 为心理上的一种主观体验, 描述为主体感觉舒适, 不受威胁的心理状态。心理危机, 为心理安全受到威胁而引发的心理应激, 个体通过自身应对方式无法合理处理, 可能造成严重心理以至行为问题的状态。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指对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评价, 根据严重程度分级, 统合校内的相关资源, 按级按流程对心理危机进行调控以及处置的系统。国内外均对此有研究, 国外对学生心理安全感的研究比较完善, 国内如胡艳玲等学者也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 但目前国内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与国外相比, 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 技工院校学生影响心理安全的有关心理特点

技工院校学生年龄构成绝大多数在15岁至22岁, 正处于青春期至青年前期, 在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 正处于自我同一性混乱至重组的关键发展期。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共性是易于冲动, 并且在冲动之下, 不计后果, 容易造成安全事件;学生在这一阶段生理上第二性征发展迅速, 但心理上不够成熟, 无法正确处理与恋爱有关的问题, 易于造成应激心理反应, 导致心理伤害。同时大多数学生因中考失利或经济状况不佳等原因来到技工院校, 心理上充满了挫败感, 自我评价过低, 但同时又敏感自尊, 追求个性, 因此心理健康水平亦受影响。90后的学生, 一般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困扰, 不少为家庭的独生子女, 适应困难挫折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竞争的能力均呈现出新的特点, 另随着社会的发展, 家庭教育方式的多元化, 单亲离异家庭的增多, 学生的心理危机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近年来, 逐渐增大的社会压力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安全的一个重要负面因素, 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的沟通很多被电子通迅产品替代, “手机党”、“低头族”的出现, 导致传统的缓解压力的缓冲带———社会支持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低年级学生因适应问题, 高年级学生因就业问题, 与年龄相对应的异性交往问题等等, 均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安全,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的现状不容乐观, 心理危机事件频发, 亟待建立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 评估预见学生心理危机事件, 在学生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及时准确发出报警信号, 启动应急处置流程, 能够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减少因学生、学校因心理危机事件而受到的负面影响, 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的健康发展。

二、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制度化

随着我国的法制化进程, 人们的法制意识, 维权意识逐渐提高, 因此, 在这一背景下, 建立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有关制度, 十分必要。做到在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相关人员能有据可查, 有制可依。制度能够以文字依据划分责任, 责任到岗, 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 无法推诿, 同时有关人员在对制度进行深入学习后, 能够在非专业的背景下, 以较为专业的方式对心理安全事件进行准确评价, 及时发出警报, 之后引发学校有关部门联动防控处置, 整合各方资源, 合理调动, 快速反应, 将心理危机事件化解或将心理危机事件的消极影响降至最低, 切实保障广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制度化过程中, 需注意以下问题: (1) 学生的心理特点, 技工院校的学生年龄跨度大, 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 正处于青春期或青年前期, 易于冲动, 在冲动之下发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可能性较大, 建立制度时, 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 将预警机制的快速反应性提升至最为重要的位置; (2) 学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技工院校的学生管理因学校实际情况不同采用的管理模式有所不同, 但学生在校期间, 尤其是住宿生, 全天24小时均可能出现心理安全危机事件, 学校需根据本校学生管理的实际情况, 在制订制度时, 需充分调动各方力量, 包括学生管理部门、学校保卫部门等全校有关部门在内的人员, 做到全天24小时覆盖, 无论何时, 一遇心理危机事件, 即启动预警机制; (3) 制度的可操作性, 因涉及到学生心理安全, 责任重大, 需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具有可操作性, 要求需准确、易行、明了, 权责利清晰, 并且需要在清晰与灵活性中取得平衡, 因为现实情况复杂多变, 如果规定缺乏一定灵活性, 可能会失去处理心理危机的最恰当的时机; (4) 制度的专业化程度, 因为心理安全具有不外显的特点, 如果不具专业背景, 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心理隐患。目前一般学校心理教师与学生的师生比约为1:3000, 心理教师与学生直接接触并发现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概率较低, 难以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安全事件。因此在制订制度时要考虑到落实并执行制度的可能为非专业人士, 制度需具有一定的专业化程度, 同时需对接触学生的一线教职员工进行有关培训。

(二)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内容

根据心理安全、心理危机事件的特点, 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心理危机的预防机制。在日常管理和教育工作中, 将学生的生命教育、自我意识教育、心理危机应对教育等作为重点, 将以上内容渗透入日常学生管理及教育。新生入学时, 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 将心理健康测试的结果反馈至学生管理的一线教师如班主任或辅导员, 以上学生管理人员对测评结果了解后, 结合学生日常行为表现, 筛选出高危个体, 报告至心理老师, 由心理老师跟进, 进行进一步的心理辅导工作及转介工作。心理教师对学生进行学生心理咨询, 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 心理咨询老师日常值班, 通过多种心理辅导形式, 面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 (2) 心理危机的评价机制, 按心理危机可能造成的严重程度, 由低至高, 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三级为最高级, 指可能涉及到学生生命安全的心理危机, 学生的心理状况被评价为严重心理问题, 学校要对其进行特别防护;二级指可能涉及到学生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危机, 再发展可能引发学生的人身伤害, 需学校进行重点关注;三级指可能涉及到学生一般心理问题的心理危机, 学校需对其进行关注。 (3) 心理危机的报告机制, 贯彻执行全员育人的观念, 全校所有教职员工及学生均有义务报告情况, 当心理危机事件出现征兆时, 第一发现人在能力所及情况下, 首先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 同时立即向学校有关领导报告, 夜间向当晚值班行政领导报告。 (4) 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 因心理危机级别不同, 采取的干预方法有所区别;三级状况下, 学校领导、学校保卫负责人、校系学生管理负责人、心理教师需第一时间赴现场处理;二级状况下, 学校保卫负责人、校系学生管理负责人、心理教师需介入处理;一级状况下, 由学校心理教师负责处理。 (5) 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 发生心理危机时, 要建立支持系统、治疗系统、阻控系统、监护系统, 全方位对涉危学生进行保护与支持, 并且在干预时, 要进行文字记录, 记录分析学生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 (6) 心理危机后备案汇报机制, 心理危机事件后, 需将心理危机事件的起因、发展、干预过程、干预后结果、后续跟踪情况等整理成文, 备案备查。

(三)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人员配备

心理危机的工作人员可以由学校原教职员工兼任, 因心理危机事件属临时事件, 只需在心理安全警报后, 相关人员介入组成心理危机处置机构, 可以成立心理危机处置小组, 设置不同级别的心理危机所需调动的人员机动组成, 一旦心理危机事件处理完毕, 人员可回归原岗位正常工作。心理教师在心理安全预警机制中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分析评价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 提供给心理危机处置小组领导作为参考。各系部学生管理人员要高度重视, 充分组织学生干部团体, 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 在心理危机出现时, 承担相应的的工作任务。

(四) 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执行

再完善的制度如果不执行, 那也只是一纸空文。因此, 一个制度是否具有效率, 是否需要完善, 均需通过执行过程来进行验证。执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常心理安全知识的储备, 心理危机事件往往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因此, 学校需重视学生心理安全, 平常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 让学生学习心理安全知识, 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况, 在出现心理危机事件时, 可以及时鉴别并报告, 由专业人士及时介入, 对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减缓、阻止、化解。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安全教育的同时, 也需对学校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安全方面的培训, 不少一线员工, 如宿舍生活老师, 物业管理人员等, 他们虽然与学生密切接触, 但由于缺乏心理危机相关的知识与经验, 在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 意识不到或处置不当, 会导致心理危机事件的恶性发展。 (2) 学校与家长有关情况的沟通, 学生虽然身在学校, 但对于未成年学生来说, 学校对他们只是负有管理、教育职责, 家长作为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 承担主要监护职责, 另因传统东方文化的影响, 学生在他们家长的心中承担着家庭和家族的希望, 所以学校有关工作人员, 应该及时将学生在校的表现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 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表现, 是否在家时表现出异常等, 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 一定要及时通知家长, 由家长及时介入处理, 符合法理, 亦符合人情。 (3) 保密原则, 心理问题属敏感问题, 涉及到学生的隐私权、名誉权, 处置不当, 会引发严重后果, 心理咨询工作中, 守密原则亦属重要的伦理责任, 相关人员要对学生的情况, 在尽可能的情况下保密, 保护学生的权益。 (3) 心理危机事件过后的跟进与总结, 危机解除后, 必须将事件的全过程记录清楚, 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心理危机事件后, 作为对有关人员的奖惩依据, 还有更为重要的是经验总结, 现实情况千变万化, 心理危机时所呈现出来的形式也是不断发展变化中, 如何在将来的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主要在于不断总结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理论。心理危机事件后, 学校心理教师要对涉危学生进行跟进, 了解其心理状况, 防止第二轮心理危机, 安抚心理危机后心理创伤, 最大程度地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

摘要:技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构建工作属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对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必要性进行阐释, 对心理安全预警机制的制度、内容、人员、执行进行深入探讨, 有助于完善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关键词:技工院校,心理安全预警,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1] 毛利忠.高校大学生心理安全危机的防控[M].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7.

[2] 余劲松, 章镜.高校学生安全预警机制的功能实现和体系构建[J].法制与经济, 2013.4.

[3] 邓良军.浅谈高职生心理安全教育[J].当代职业教育, 2010.6.

[4] 励业, 徐竞.高校学生心理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3.

上一篇:华为跨国经营案例分析下一篇:93例帕金森病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