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思考

2022-09-11

1 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继承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又反映了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需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它的提出, 为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指明了方向, 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1.1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体现新时代特点的最佳教育形式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 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有机的融合到了一起, 同时也满足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将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赋予了新时期的时代精神的内涵。“八荣八耻”是对过去一系列有关思想道德建设提法的深入、系统的发展, 它准确地体现出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 同时也将“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等提法完全包容进来, 形式鲜明, 很容易被群众接受, 可以说是为先进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明的旗帜, 也为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同德谋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进一步提升全民族的精神状态和道德情操的境界, 进一步增强我们党和国家的凝聚力、感召力、影响力、战斗力。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强有了的理论支撑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提出了很高的期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 要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突出重点, 更好地吸收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有利于更好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恰恰很好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是民族性、时代性与社会主义特色的有机统一, 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的最新成果。它必然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带有生动的时代气息的课程理论的框架支撑。

1.3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明了方向

寓教育于说理性与动情性、理论性与应用性、超越性与现实性于一体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注入新鲜的血液, 更重要的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诸多的启示, 为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

2 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进大学生课堂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 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对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其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因而是极其必要的。那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进入高校课堂?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应那些注意的问题呢?

2.1 以研讨式进入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常用形式就是我讲你听的注入式教学, 这种教学的优点是单位时间的输出信息较多, 弊端是不利于学生的内化。而研讨式将采用主题研究、讨论的方法, 教师的作用是规划主题、引起研讨、把握方向、评价反馈。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内容上采用一荣一辱的对比呈现形式, 恰好适合研讨式教学, 例如“以热爱祖国为荣, 以危害祖国为耻”就可以作为研讨的主题交给学生, 学生在研讨时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探讨的过程既是丰富该主题的理论内涵的过程, 更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这应该是一种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的较好策略。

2.2 以情境式进入课堂

说教式教学易引起大学生的反感, 不利于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入学生头脑。因此, 进行教学时应尽可能避免采用。而情境式教学则会尽可能的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观点转化为小故事、小短剧、案例讨论、读后感、观后感等形式, 在看似自然的表面下则昭示着教育的内涵, 减少刻意的人为的痕迹, 注重创设情境和氛围以促使个体产生内在的需要和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自然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2.3 以多渠道进入课堂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应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但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学科、活动的渗透作用。要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切实发挥应有的作用, 就要形成以一渠道为主、多渠道并举的良好局面。这样才能在大学校园里形成浓郁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舆论氛围。

2.4 以“双中心”进入课堂

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常常是学生围着教师转的“单中心”。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学的策略应是“双中心”: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在教学教育过程中的导向与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也重视学生在整个教学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充分保证教学教育的政治方向性、科学性、目的性与计划性, 而且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 让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大学生的教材

只有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教材, 其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才能得到可靠保障;只有思想政治理论教材中吸收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教材才能焕发出新时代的勃勃生机。

3.1 以统领的姿态进入教材

社会主义荣辱观解决了抽象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难题, “八荣八耻”这平实而富有深意的几个字, 远比几千字的长篇大论更容易让人接受, 更容易作为做人、做实事的标准。这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建设的努力方向。而且, 在荣辱观中, 既有一个大道理, 又有一个小道理, 大道理是为国, 小道理是做人, 可见, 社会主义荣辱观几乎涵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理应以统领的姿态进入教材。

3.2 以适当的角度进入教材

3.2.1 从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角度进入教材

例如, 采取案例分析的呈现方式, 案例取自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生活实际, 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观点分析、研究案例。即形成“案例——分析——理论支持”的教材呈现方式。

3.2.2 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角度进入教材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中, 大部分思想家都是通过对于耻辱的论述来阐述荣辱观的。孟子最早将荣辱作为一对对立的观念来使用, 管子更从关系国家生存希望的高度来看待耻字。因此, 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思想, 尤其强调教人以知耻。在我们的教材中, 应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纲, 以中华传统美德为生动的内容, 让社会主义荣辱观深植于民族的血脉中, 让中华传统美德焕发出迷人的时代风采。

3.2.3 从解决大学生政治思想问题的角度进入教材

目前, 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问题主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如前所述,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 因此, 解决了荣辱观的问题, 也就解决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3.3 以准确的定位进入教材

社会主义荣辱观进入教材必须要有准确的定位, 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其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作用。为此, 荣辱观教材首先要体现较强的针对性, 要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及目前的社会实际;其次, 要体现时代性, 要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组织教材的结构与内容, 要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最后的落脚点要体现在实效性上, 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与归宿, 因为只有具有一定的实效性的教材才可以说是有价值的教材。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契机, 使其进入课堂、教材、学生头脑是新时期高校德育的客观需要。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思考, 使我们对社会主义荣辱观走进高校德育的意义、途径与策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荣辱观,大学生,教育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 2005.

[2] 卢黎歌.“八荣八耻”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中国教育报, 2006, 4, 3.

上一篇:抽油机运动规律的分析新探——对悬点冲程计算的进一步探讨下一篇:基于“微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