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主性

2022-09-12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 很多老师苦言:我每天都在教学生, 成绩怎么也提不高。许多学生也报怨:我们每天都在做作业, 结果呢成绩怎么也上不去?其实这些老师就是没有理解到课程改革的真谛, 他们还是一味在“填鸭子”, 最终是没有教会学生学习。学生只有真正做到自主性地去学, 做了真正的学习主人, 才能真正提高学习能力, 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提高成绩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此, 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尤为重要。

一、创设环境, 培养意识

在课堂教学上教师要尊重学生, 平等地看待学生。教师在学生面前居高临下, 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面对教师脸上流露出的也多为惧色。教师也是学习者, 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就某一问题要与学生进行平等地交流。哪怕学生犯错, 也不要声色俱厉地去呵斥学生, 而应循循善诱, 讲道理晓是非。其实这样做, 我们保护的不只是一个孩子, 更是所有孩子天真大胆的心灵。

面对学生的质疑, 做教师的不能采取漠视或压制的态度, 要给予这一行为以充分地肯定, 并激励其进一步地思索。学习中只有大胆地提问、质疑, 学生的主体意识才会得以发展。问题意识其实是主体意识的一个突出方面。

二、利用活动, 培养兴趣

在科技信息日益发达的今天, 我们要创设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学。有趣的活动可帮助儿童工作, 通过内在动机和限制性作用之间的矛盾, 借以发展较大的只能以应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需要。我们不妨开辟一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的活动课堂。课堂活动非有所有参加者的自主加入是完成不了的。课堂往往照顾到全体, 对所有参加者均有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最易让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活动课的设置可按周进行, 每周一次。内容形式完全由学生确定, 这样可以避免形式上的单调、内容上的不切实际。具体实施可分阶段:初一侧重学校家庭;初二侧重自然社会;初三侧重人生人性。就活动的开展而言, 形式上有:演讲、辩论、诗朗诵、读书报告会、经典影片大讨论、时事纵横谈、说说你我他等。涉及的内容有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环境等方方面面。活动课的开辟, 正是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活动课联系着课内与课外, 帮学生建立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念。现在中学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这种认识, 即语文水平高的学生并不是老师所能教出的, 而是学生自学的结果。

三、指导方法培养习惯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走下讲台, 转变角色。由教学过程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指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不断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备教法又要备学生学法。备学生无外乎根据学生的水平程度设计上课程序, 至于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形如何获知, 始终让我难解其中奥妙。且自主性的学习可以这样设计流程:把学生七八人分为一组, 这样每班被分为八组左右, 分别确立一个为组长, 负责收集筛选学生预习所遇的疑难问题。另外这些人中间再选出一人为组长负责分类合并这些组所产生的疑问。这样通过分组化整为零, 便于落实、检查、反馈预习信息, 使预习环节真正成为上课的前奏, 成为上课所要解决的教学目标。这种分组还便于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使每位学生都融入到学习的主流之中, 感受到共同学习的乐趣。以往的课前预习, 无非是检查生字词, 疏通文章, 或教师布置几道预习题。学生从中也还是被动地接受:接受书本, 接受预习任务。至于预习的效果怎样, 多数教师难以测定。

自主学习的课堂则学习的内容完全是学生课前预习所产生的疑问。教学目标清晰, 课堂讨论大胆积极。老师不仅在课堂上适时点拨, 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即便是诗歌教学中的诵读, 教师也无需范读, 而是依据学生的朗读给以点评, 然后让学生涵泳体味, 再尝试去读。这样真正意义上做到还课堂于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思想得到交流、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在观点陈述时人格魅力得到展示。这种基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讨论较一般的限定讨论来的更热烈、更有针对性。常规的课堂教学, 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纵然采取点拨讨论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也还是在教师预设好的程序下进行:导语设计、重点分析、课堂小结、课后作业, 一个都不能少。

上一篇:蓝莓产业发展对策研究下一篇: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