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分析

2022-09-11

进入新时代后, 人们对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这也就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因此, 必须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人层面入手,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传统美德, 并通过相关措施的实施,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提高公民综合素质, 从而为我国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传统美德

(一) 国家层面

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层面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 其分别对应的是治国富民、民为邦本、夷夏大防、中正和合[1]。要想实现富强就必须有效融合霸道、王道政治主张, 做到民富和国富。古代思想中有很多关于民主的论述, 如天下为公、民贵君轻以及广开言路等, 这与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民主政治是相符的。文明指的就是在当今社会, 不仅要提高国家实力, 还要促进民众民族、民主以及人文等意识的提升。天人合一一直是中国传统理念, 其强调的是自然、政治以及经济等方面的和谐。

(二) 社会层面

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包括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内容, 其分别对应的是百家争鸣、爱无等差、一断于公、礼法共治。传统文化对自由有着独特理解, 例如, 孔子就认为克己是自由先决条件, 现代社会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消极与积极自由的有效统一。儒家、道家以及法家相关言论体现到如今正是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以及法治。

(三) 个人层面

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内容, 其分别对应的是心系天下、敬业乐群、言信行果、仁者爱人。古代爱国思想主要是在莫非王土概念下提出的, 可以将其理解成地方主义情结。在当今社会, 人们只有敬业、乐业, 才能实现民族复兴。古代与诚信相关的言论非常多, 其不仅是道德规范, 在和政治道术结合后, 其能够提高国家治理能力。而友善则是中国传统礼、法的要求。

二、继承传统美德并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 传统美德继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要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培育, 就必须保证国家、社会以及个体全部参与到其中, 由此看来, 加强对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 会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带来重要意义[2]。一方面, 美德继承可以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道德人格基础。部分人认为, 西方文化侧重个体智慧启迪, 属于智性文化;中华文化侧重个体道德养成, 属于德性文化。传统文化将个体和群体、个体和个体以及个体本身的道德秩序、规范建构当成重要任务, 特别重视从幼时、家庭以及点滴入手, 来对个体道德人格模式进行塑造, 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 以此来保证社会与民族的快速发展。个人一直都是社会主体, 因此, 这种模式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仍存在较大借鉴意义。人们必须重视中华传统美德, 了解其在道德人格塑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并加强对传统美德的学习, 使其成为优秀人格塑造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 美德继承可以为培育核心价值观提供明确的社会伦理规范。除了道德人格塑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还需要成立具备指导意义的、完善的伦理规范, 从而促进良好社会氛围的形成。客观来看, 虽然当前公民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大部分个体都具备爱国、友善、诚信以及敬业等品质, 但基本伦理规范缺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 必须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弘扬和继承, 重新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伦理规范, 营造出热爱祖国、诚信友善以及助人为乐的良好社会氛围, 有效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

(二) 具体培育方法

1. 立足顶层设计

要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 就必须站在顶层设计高度, 对培育逻辑、思路以及路径等进行合理规划, 明确教育开展方向与规则。

首先, 实现开放性和方向性统一。社会主义制度可以引导中国向着繁复兴发展, 这是已经经过历史证明的, 对当代中国而言, 面对多元化、复杂化的西方社会思潮, 其只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思路和本质进行牢牢把握,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本质与基本准则, 才能保证资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辨别的正确性, 才能促进自身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发展。同时, 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并不意味着对其他社会优秀文明成果进行盲目排斥, 而是应该实现开放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在坚持根本方向的同时, 有效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 以此来促进自身进一步发展。因此, 在对外国文明成果进行学习时, 必须采取批判态度, 并在坚守社会主义立场与原则的基础上, 将有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吸收进来, 并尽可能避开西方文化陷阱[3]。

其次, 实现创新性和传承性统一。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国人思想与行为有着深刻影响,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 其存在于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中, 这也就意味着,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全面培育的今天, 必须重视中华传统美德, 吸取文化养料, 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与生命力。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是对发展历史与文化积淀的尊重, 但其绝对不是对当今社会的否定。在对传统美德进行传承时, 必须顺应时代潮流, 实现古今融合, 保证传承的科学化, 而不能用传统美德来对现今社会主义主旋律进行替代, 只有这样, 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提供有力文化支持。

最后, 实现系统性和层次性统一。要想有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必须从国家、社会以及个体入手, 实现三个层面的紧密联系与协调融合。唯物辩证法指出看问题不仅要全面, 还应该抓重点, 因此,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培育时, 也应该重视层次性、抓重点。作为社会未来建设型人才, 青年群体的价值观还没有定型, 并且有着较强的可塑性;而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 其具备一定的引导与榜样作用。所以, 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并对党员干部、青年群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培养出具备四个全面的合格接班人。同时, 还应该将党员干部引领、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对人民群众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进行积极影响, 在不同群体。层次中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 增强人们的认同感, 促进教育有效性的提高。

2. 合理选择路径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育的有效融合, 增强人们价值认同, 必须采取宣传、环境营造、实践体验以及制度制定等方式。

首先, 应该做好宣传工作, 为二者融合提供支持。对人们而言, “知”是学习与行动的基础。因此, 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 加强全体中国公民对其的认知、接受以及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必须积极开展相关宣传教育, 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为了提高宣传教育有效性, 应该加强对先进技术的运用, 创新宣传载体, 扩大宣传范围, 让其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

一方面, 应该在使用传统宣传载体的同时, 如广播电视。报纸以及新闻等, 积极运用新媒体、互联网等, 并通过人们喜欢的形式与生动语言, 用浅显易懂方式将高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表现出来。同时, 还应该对宣传的深度与广度进行拓展, 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够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另一方面, 各级宣传部门还应该重视网络文化建设, 发挥网络教育作用, 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有效结合, 将宣传教育真正落到实处[4]。

其次, 应该对良好环境进行营造, 实现二者有效融合。《说苑·杂言》中指出, 和有着高尚品格人长时间相处, 那么自身品行也会变得高尚;但若和品德不好的人长时间相处, 那么自身素质也会降低。由此看来, 社会环境对个体品质好坏有着较大影响。因此, 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更好建设, 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自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渐富强起来,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但西方不良文化的冲击也给人们学习、认同以及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一定干扰。在这种情况下, 良好社会环境营造的首要任务就是化解各种干扰并引领人们做出正确价值判断与选择。良好社会环境形成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出台相应政策, 对各行各业行为准则进行规范, 并重点监管具有广泛受众与时效性的行业, 如互联网、新闻等,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正确政策导向;社会各部门应该对法律与职业道德规范进行自觉遵守, 特别是大众传媒行业的工作人员必须坚守道德底线, 传播正确、积极的内容, 并顺应时代发展、不断创新, 为公民理性认识、情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氛围。再次, 应该将重点放在实践体验上。应该加强对重大事件、红色教育基地等的利用, 让人们通过切身参观与体验, 深入认识教育内容, 并激发其爱党情怀与爱国情怀。同时, 还应该建设相应的实践活动平台, 积极开展各种实践教育活动, 逐步、分层次的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们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实践中。另外, 还可以通过道德模范的评选, 发挥榜样带动作用, 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热心助人, 并在实践过程中, 进一步认识价值观内涵, 加强对其的认同并主动践行。最后, 应该加强对制度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一种软约束, 其还需要外在硬制度的支持, 才能获得理想实施效果。应该建立相应制度, 为价值观实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并形成一定的考核、监督以及反馈机制, 实现魂和体的统一, 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与践行。

3. 了解对象特点

首先, 应该对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创建, 即在保留传统教育模式的同时, 加强对QQ群、微信群以及公众号等运用。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下, 可以让人们更加认同价值观内容, 同时, 公众号的推送则可以引导人们进行讨论, 并在这一过程中, 不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其次, 应该消除认知误区。只有明确中国指导思想和传统美德之间的关系, 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才能有效消除人们认知误区, 从而让其更好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 各地区的教育人员必须加大教育力度, 拓展培育路径。最后, 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 所以, 必须掌握其崇尚个性、好奇心强以及目标明确等特点, 通过思想政治课程、实践活动等方式, 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 提高其价值判断能力, 以此来促进核心价值观培育实效性的提升[5]。

三、结论

综上所述, 继承中华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工作。因此, 必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传统美德, 并通过立足顶层设计、合理选择路径以及了解对象特点等方法, 有效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美德并顺应时代要求, 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提高公民道德水平与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摘要:在当今社会, 将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合在一起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美德传承指的就是让其成为核心价值观的源泉, 而核心价值观培育则是使美德符合时代要求。因此, 本文将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传统美德, 并在分析继承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提出具体的培育方法, 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参考文献

[1] 李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研究——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切入点[J].科技经济导刊, 2017 (26) :182.

[2] 熊敏秀, 杨杰.长沙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研报告[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36 (09) :69-70+75.

[3] 肖琴.中华传统美德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作用[J].湖湘论坛, 2015, 28 (05) :10-17.

[4] 张佳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学理论, 2015 (09) :22-23.

[5] 田琼, 孔谦.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电影评介, 2014 (Z1) :111-112.

上一篇:浅析油画创作中的情感表达下一篇:药学指导对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和疾病知晓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