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探究

2022-09-11

一、引言

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下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 能够有效凝聚社会共识, 维护社会稳定。我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 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次来阐述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三个“倡导”是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新概述, 也是对我国道义基础的高度凝练;三个“倡导”体现出我党高度的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三个“倡导”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人民群众之间的广泛传播, 有助于核心价值观真正为人民大众接受、认同并内化于心, 从而成为指导人民大众日常行为的内在信念。

二、重要内涵

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价值诉求和灵魂所在。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层次性, 从国家层面到社会层面再到公民层面, 整个社会系统包含其中, 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文化和礼仪文化。因此,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对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从国家层面出发, 体现了我国的发展目标。“富强”即为“国富民强”之意,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目标, 是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的“人民当家做主”,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 在当今时代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我们勾勒出一副向往生活的美好画面, 是社会主义国家努力发展的追求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从社会角度思考, 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的主导价值准则。“自由”是指人的意志、存在和发展自由, 也是共产党人一直追求的价值目标。“平等”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享有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是指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是国家、社会自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通过法治建设来保障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 是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从公民角度出发, 体现了作为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准则。“爱国”是调节个人和国家的重要行为准则, 它要求我们热爱自己的国家, 以建设好自己的国家为追求, 维护好祖国的统一。“敬业”是公民的职业行为准则, 它要求我们用认真、负责、敬业的态度对待工作, 忠于职守, 服务人民和社会。“诚信”即为“诚实守信、诚信待人”, 是古往今来人类社会公认的优秀道德品质。“友善”则是强调公民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 努力形成健康良好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三、时代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作为一种大家普遍认可的价值观念和道德理念, 能够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共识。核心价值观统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是真正意义上的灵魂旗手, 帮助我国的科学技术集中力量发展壮大;能够提高文化软实力, 能够有效推动我国文化建设事业发展;能够帮助完善与规范社会秩序,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谐稳固持续发展;能够有力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蓬勃发展。

(一) 本质要求

我们所提倡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理论上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 具有反映人们普遍价值追求功能的思想共识。从本质上来看, 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道德的综合结晶, 也是国家精神文明、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高度凝练。

(二) 有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要坚定不移地促进人民的生活福祉, 要坚定不移地保障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开放以来, 人民在改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认同、逐渐凝聚的社会共识将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思想舆论力量。因此, 在今后深化改革的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注重提升效率工作, 也要切实维护社会发展的公平正义, 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主义保障机制, 要努力缓解城乡居民间、地区居民间和行业间收入差距日益扩大的趋势。如此, 发展培育核心价值观, 有助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工作, 成为其有力的思想保障。

四、培育路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工作的逐渐深入, 当今时代国民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化, 这要求我们加强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培育工作任重道远, 我们做好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要从理论基础出发, 要借鉴吸收国内外优秀文化结晶, 并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价值认同。

(一) 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是我国制度的价值诉求和灵魂所在, 而在核心价值观中起指导作用的便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其次, 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起统领作用, 培育核心价值观也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 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坚持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 才能正确实现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才能真正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力量。

(二) 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至今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影响。也正是在这般优秀的民族文化的滋养下, 古往今来, 中华民族多次战胜内忧外患, 克服重重困难而屹立不倒。而当今时代, 我们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努力建设全面小康, 向现代化建设四大目标前进,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 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历史基础, 也是我们发展建设不可割舍的重要部分。因此, 要培育好核心价值观, 优秀的传统文化不可或缺;同时要与时俱进, 把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 让核心价值观永葆生机。

(三) 吸收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结晶

要想发展好、培育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就要有开放包容的态度, 要善于借鉴人类社会优秀的文明成果。对待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 我们要系统分析、辩证考量。一方面, 要深刻批判其服务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反对将西方主义价值观作为普世价值观;另一方面, 要看到西方资本主义思想价值观方面合理成分, 要兼收并蓄, 发展超越, 要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具有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要有勇于有引领时代格局的胸襟, 要敢于让中国的好声音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四) 充分取得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

信息化时代, 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在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 如何引导人民群众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如何推动社会成员对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是当下我们必须面对的全新课题。

为寻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认同,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 积极构建大众化的传播机制。在信息传播多元化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 我们可充分借助电视、电影、网络平台等大众传媒, 构建丰富多样的核心价值观解读机制, 以多样化的传播形式, 将抽象化的思想内涵、价值理论巧妙地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生活化内容;同时监督媒体宣传以客观、真实为主, 把握好大众舆论导向, 培育公民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其次, 倡导规范的利益引导机制。价值观的形成需要取得共同的价值认同, 共同的利益追求是构成价值认同的基础,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恰恰是能够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三层面协同发展。利益引导是一把双刃剑, 在引导机制中, 要运用合适的手段提高人们的社会道德共识, 努力践行道德行为。

最后, 完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价值观念蕴含在国家制度当中, 要想促进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持续发展, 就一定要健全完善的社会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 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把国家制度作为一个有效载体, 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念与国家的顶层设计巧妙结合起来, 用制度和法律的制定与实施来保障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践行, 从而有力促进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

五、结语

总而言之, 在积极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人民正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 立足优秀传统文化, 兼收并蓄, 强化理论思想, 同时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大众的价值共识, 努力探索出一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摘要:十八大报告中, 党首次阐述了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并提出要积极弘扬和培育核心价值观。本文即以此为背景, 深入分析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涵和时代意义, 进而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国内外优秀文化成果借鉴、人民群众的价值共识等几个角度来探析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

[2] 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辽宁医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4 (2) :34-34.

[3] 欧清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体系初探[J].科学社会主义, 2012 (3) :91-94.

[4] 孙向军.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3 (2) :14-19.

上一篇:A区块抽油杆断脱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下一篇:潜在酒店管理者素质提升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