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管理论文范文

2022-05-09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债务管理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本文以2003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但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结论。

第一篇:债务管理论文范文

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想要在不断进步的经济洪流中更好地发展,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进行对企业更好管理的过程中企业的债权债务管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内容,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对铁路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是这样,铁路企业的债权债务管理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资金运作效率的高低,有效的债权债务管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铁路企业资金的运作效率,使铁路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增强,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可以说对铁路企业债权债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的更好发展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铁路企业 债券债务 有效管理 问题探讨

一、引言

所谓债权债务管理具体指的就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赊销、赊购,或者是提供接受劳务而形成的一些应收以及应付的款项。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债权债务的管理成为当今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主要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债权债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等同于在加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所以要充分重视铁路企业对债权债务方面的管理。而在铁路企业进行债权债务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作用、现状以及具体的管理方法这三个方面对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问题进行研究以及探讨。

二、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市场经济的步伐在不断加快,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竞争是无处不在的,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铁路企业想要更好地进行发展,就要不断地完善自己,对管理进行不断深入以及改革。而债权债务作为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更应该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铁路企业对债权债务的有效管理对于铁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对铁路企业中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意义做出具体的分析。

(一)有利于企业资金的良性运作,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在对经济学进行的分析证明,资本周转的速度对剩余价值有着很大的影响,关系着剩余价值的产生,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成正相关的关系。而企业的资金包括企业的债权,企业的债权债务也可以说是企业流动资金的组成部分。所以说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一个合理的管理,可以使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率达到一个最大化,充分显现出资金的运用效率,对企业的资金良性运作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防范不良债权的产生,并得到及时的消灭

在经济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个企业之间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资金等方面的交往越来越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一些“信用风险”的产生。由于资金的交往,会在一定的程度上产生债权和债务,而在这种时候很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债权的产生,让企业有债权却无处去讨的现象的发生,而对于企业的债权债务有一个很好的管理的话,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企业不良债权的防范以及及时地消除。

(三)有利于管理者可以直观的进行企业经营状况的认识,做出正确、科学的发展决策

在企业中如果对债权和债务有一个合理以及有效的管理就可以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地了解到企业的经济以及经营的状况,可以使企业的业绩以及发展真实地进行展现,这样更有利于企业的管理人员科学地制定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使企业的发展道路更加正确。所以说铁路企业对债权债务的有效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三、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及对铁路企业进行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那么就应该正确地认识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对债权债务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得到更加及时的解决。下面本文就对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铁路企业对债权债务进行管理的重视程度偏低

在进行企业的经营以及管理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经营而轻管理,这样的企业模式是不能适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在进行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企业的管理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只有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管理才能保证经营过程的完善。而债权债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关系着企业是否能够更好的发展,更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

(二)债权债务在数额以及时间上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个企业之间的关联不断加强,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无论是在金额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有不断增大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企业的运转以及经营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大量资金外流时间较长的状况对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而如果企业的债务过多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现象的发生,所以说铁路企业债权债务金额增大,时间增长也是债权债务管理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各个部门对于债权债务的管理缺乏配合

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都各司其职,对于债权债务管理没有一个合理的配合以及协调,导致债权债务问题时有发生,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更好发展,是一个急需解决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四、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有效方法

本文已经对铁路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以及在进行管理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概括的分析以及说明,下面要做的就是对铁路企业更好地对债权债务进行有效的管理的方法进行分析,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注重管理的重要意义,依据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具体的分析如下。

(一)规范企业债权债务核算工作的流程

规范企业债权债务核算工作的流程以及债权债务有效登记的工作。债权以及债务的产生方面是非常广泛的,由于这样的情况在进行核算以及登记的过程中就要用到不同的会计分类。所以企业要对相应的债权债务关系的核算以及登记的工作进行合理的规范,为企业更好地进行债权债务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对债务进行管理的时候,会计工作人员要时刻注意应付账款的到期日期,及时地进行债务的清偿,不能等到债权企业进行催缴的时候才发现已有债务应该支付,这样不利于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会影响企业更好地进行发展。

(二)有效地实行债权债务的清理措施

债权债务的有效管理是不产生不良债权,是企业的资金得到有效循环的一个基础。在实行债权债务清理的时候,要注意不良债权的避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有利的法律手段来维护企业的利益,进行债权的有效实施,让企业的债权债务得到一个有效的管理。如,企业在处理债权纠纷的时候,就可以严格地依据合同上的条款以及一些书面的协议,利用合法有效的法律手段对债务方提出清偿债务的要求,力争不能使企业有不良债权的产生。

(三)强化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工作,做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管理配合

良好的债权债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作用,是企业财务工作有效开展的一个基础。明确好债权债务的内部控制,是在进行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债权债务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体现出企业的经营发展状况以及企业的财务状况。债权债务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进行债权债务管理的时候单单依靠财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要由企业的各个部门共同协调,共同配合着一起进行。如,如果铁路企业出现了一笔数额比较大的应收账款没有办法追回的话,就需要经办人员写出一份比较详细的书面证明,交给财务管理人员,让财务管理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核实以及认定,确认无法收回后再进行详细的报告给上级管理人员,由上级人员进行批示,这样由多个部门共同进行,可以防止贪污现象的发生,进而对企业的债权债务进行有效的管理。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铁路企业的债权债务管理对于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以及企业的更好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可以使企业避免陷入资金周转不灵,负债累累的境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铁路企业长期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所以,在铁路企业中对债权债务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冰.铁路企业财务管理分析及路径选择[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22).

[2]李家国.创新内部控制制度构建铁路全面风险管理体系[J].铁道经济研究,2008(04).

[3]徐庆峰.铁路企业财会模式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1).

[4]陈菊华.关于加强集团公司债权债务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11).

[5]韩忠全.论加强企业债权债务管理的作用[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7).

[6]邓玉萍.债权债务管理[J].涟钢科技与管理,2010(06).

作者简介:张巍(1978-),女,就职于沈阳铁路局沈阳机务段财务科,会计师。

(编辑:刘影)

作者:张巍

第二篇: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

摘要:本文以2003年至2009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但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结论。说明我国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和薪酬考核体系使银行缺乏识别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反甚至为其提供了主动寻求规则漏洞的动机。

关键词:盈余管理 债务成本 信贷管理制度 薪酬考核体系

一、引言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股东、监管机构、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等)是否发现了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Healy and Wahlen,1999)。有研究表明投资者和证监会能够识别我国上市公司在配股过程中的盈余管理行为(Chen and Yuan,2004;Haw et al.,2005)。陆正飞等(2008)没有发现盈余管理程度不同的企业新增银行长期借款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并认为没有发现我国银行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盈余管理的证据。但是,银行对借款企业盈余管理的识别除了体现在企业是否能够获得债务融资上,还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成本体现出来(陆正飞等,2008)。姚立杰和夏冬林(2009)通过分析了企业盈余质量与总借款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质量。因此在我国,以银行为代表的债权人是否识别了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以及是否采取措施避免企业盈余管理给自身带来的风险,国内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陆正飞等,2008;姚立杰和夏冬林,2009)国外主流文献普遍认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将会导致盈余质量的降低,从而增加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Dechow et al.,2010)。但是以发达资本市场为制度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经典理论假说及经验证据,能否有效解释转型经济中的企业财务安排及其信号传递效应值得思考(戴璐和汤谷良,2007)。信息风险理论表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息风险是不可分散的(Easley and O'Hara,2004),这会导致投资者产生逆向选择行为,即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通过提高资金价格(也即企业融资成本)来进行自我保护。然而,从信息理论的角度解释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立足于债权人有能力和动机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姚立杰和夏冬林(2009)从授信体系的建立和信贷人员能力的角度认为我国银行能够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质量,盈余质量与总借款债务成本,长期借款债务成本和信用借款债务成本负相关。本文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大部分银行和上市公司属于国有性质的制度背景,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和薪酬考核体系的不完善出发,认为银行缺乏识别借款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反甚至存在主动寻求规则漏洞的动机,从而导致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债务成本正相关的“怪象”。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一 )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 盈余管理是一种普遍的企业行为,为了达到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结果的目的,管理当局在编制财务报告和规划交易的过程中运用个人判断来改变财务报告的数字(Healy and Wahlen,1999)。在理想和完善的市场经济状况下,银行等债权人根据公司提供的财务报表,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而对是否提供贷款、贷款金额、贷款成本等做出决策安排。一般情况下,公司盈利状况越好,未来的现金流越充裕,企业的信用风险越低,越值得银行以较低成本为其提供贷款。既然盈余是借款企业违约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判断因素,进而盈余会影响企业的债务成本,因此,公司有强烈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进而影响债务成本。那么,对此相对应的就是,契约的另一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股东、监管机构、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等)是否发现了管理当局的盈余管理行为(Healy and Wahlen,1999)。目前我国各大银行实行的信贷审批制度具有统一化、形式化和规则化的特点,过多关注企业报表中流动比例、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等数量化的财务指标,对账面价值和财务比率进行分析,而忽略了结合企业背景和重大项目对企业财务质量的深入评估。数量化的指标易于理解和操作,但是也提供了刻意规避的空间。在现实中,很可能出现企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各种数量化的信贷指标,然后银行据此发放贷款的情况。另外,目前我国银行实行的绩效考核机制将员工的薪酬主要与贷款数量挂钩,而贷款质量在绩效考核中难以体现,导致“利益即期回报,风险隐患留行”。这种薪酬管理制度诱使放贷人员利用信贷制度的规则漏洞,通过与申请贷款企业的“合谋”,提升自身利益,从而进一步弱化了员工识别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动机。

上述银行信贷管理制度的重视数量指标的倾向使银行缺乏识别盈余管理的有效机制,而银行薪酬管理制度的缺陷则进一步弱化了银行识别盈余管理的动机,这两方面共同导致了银行未能有效识别和防范债务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进而带来了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贷款成本越低的经济后果。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在中国大陆地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公司,债务成本越低

( 二 )产权性质对盈余管理和债务成本关系的影响 在我国独特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面临差异化的制度约束,这样的制度约束对两者的融资行为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后果。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承担着的政策性负担导致了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林毅夫和李志赟,2004;林毅夫等,2004),当企业经营不善出现问题时,政府会通过税赋减免、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等手段提供帮助。政府对国有企业的“背书”使其在制度约束短缺、制度配置不当的经济体制变迁过程中处于天然优势,在本文中这一优势体现在对债务性资源的获取能力上。银行在面对国有企业的贷款申请时,考虑到政府对其的担保,更没有动机去发现其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债务成本越低。相反,民营企业的最终控制人是个人,当民营企业以其自身拥有的所有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因此,银行会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债务人的财务数据,对贷款风险的审查较之国有企业更为严格。民营企业获取贷款必须严格符合银行的贷款政策,并且在使用银行贷款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银行的诸多限制性条款。以2008年东星航空的破产与东方航空重组为例,两家同时面临破产危机的航空业企业,东星航空这一民营企业债务重组没有通过,导致破产;而东方航空在国资委的帮助下与上海航空重组,从而避免了破产的危机,由此可以看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面临财务危机时处境的差异。所以,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债务成本不一定越低。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不一定越低

( 三 )市场化环境对盈余管理和债务成本关系的影响 当前,我国的市场化进展程度在不同区域很不平衡。在一些东部沿海省市,市场化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而在另外一些省区,经济中非市场的因素还占有重要的地位。面对不同地区经济环境的差异,为了规范银行信贷审批业务,解决由于信贷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而产生的处理信贷审批业务的差异性,各大银行基本由总行统一制定信贷审批系统,在商业银行内部建立统一的评级打分公式,按照统一的指标体系计算出企业的得分,判定企业的信用等级。尽管有统一的规则指导,但处于不同制度背景地区的分行,对信贷管理制度的理解可能会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对信贷管理的执行和运用程度存在差异。一般来说,在经济形势和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银行员工会非常熟悉银行信贷管理的相关规则和我国市场监督体系,利用形式化规则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因此在重视量化指标的薪酬考核体系下,更会利用信贷管理制度的形式化缺陷,谋取自身利益而忽略对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识别和防范。相反地,在制度环境较差的地区,银行员工对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和市场监督体系等规则的熟悉程度相对较低,往往倾向于对信贷管理制度被动的遵守,对规则的操纵和利用较少,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和防范债务人企业的盈余管理。上述分析表明,在经济越发达、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银行员工利用刚性的信贷规则为企业提供贷款,以增强自身的福利的意识越强,从而导致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显著负相关;而在经济相对滞后、市场化程度相对落后的地区,银行更有可能识别企业的盈余管理,从而不存在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的现象。于是我们以下假设:

假设3:在市场经济较好的地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在市场经济较差的地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不一定越低

三、研究设计

( 一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3年至2009年深市和沪市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初选样本,同时按照以下原则对样本公司进行筛选: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剔除ST或PT类上市公司;剔除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无法获得相关数据的上市公司;由于国有转民营和民营转国有的公司常常伴随着财务状况异常,因此本文将这类公司从样本中剔除。最后获得5127个公司年度观察值。本文所有财务数据来源于CSMAR数据库。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和注册地的数据来源于色诺芬公司的CCER数据库。市场化数据根据樊纲等(2010)编制的各地区市场化进程数据及其子数据构建而成。

( 二 )变量定义与模型建立 我们沿用Pittman and Fortin(2004)和蒋琰(2009)的方法,通过(利息总支出/长短期债务总额平均值)来计算债务融资成本。其中,短期负债为资产负债表中的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对于盈余管理的衡量,基于Jones(1991)模型的异常应计利润得到了广泛使用。然而,Kothari et al.(2005)指出,在计算操控性应计利润时,需要考虑公司业绩的影响。根据以往的文献(Ashbaugh et al.,2003;Chaney et al.,2011),本文通过在回归模型中加入业绩变量来调整业绩的影响,称为业绩回归调整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absDCA)。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下:

第一步,计算流动性应计利润(CA)=(t年营业利润—t年经营现金流量+t年固定资产折旧),然后分年度、分行业对如下模型进行回归:CAit/Ait-1=?琢1(1/Ait-1)+?琢2其中,Ait-1为i公司t-1年末总资产,△REVit为i公司t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变动额。通过分年度分行业回归,得到各个年度/行业的回归系数。为了保证回归结果的稳健性,本文要求各行业每年至少有20个观测值。注意到,流动性应计利润模型和传统的总应计利润模型的思路一致。在一定条件下,(正常的)总应计利润主要与营业收入的变动额和固定资产原值有关,因此通过总应计利润对营业收入的变动额和固定资产原值进行回归可以分离出正常和异常的总应计利润;(正常的)流动性应计利润主要与营业收入的变动额有关,因此通过流动性应计利润对营业收入的变动额进行回归可以分离出正常和异常的流动性应计利润。比较两者模型可以看出,后者在前者模型的因变量中加入折旧,相应地在回归变量中剔除了固定资产原值。

四、实证检验分析

( 一 )描述性统计 我们使用樊纲等(2010)编制的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指数体系中的相关指标来度量地区的制度特征。主要采用各地区的“市场化发展水平总指数”。当企业所在地的总指数低于当年所有地区总指数的中位数时,我们认为其制度环境较差;反之,认为其制度环境较好。在计算盈余管理指标(absDCA)的过程中,通过分年度分行业回归已经剔除了行业的影响,因此,在检验模型中没有加入与行业有关的虚拟变量。Gow et al.(2010)的研究表明,对于财务与会计经验研究中的面板数据,使用常用的估计方法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会出现偏误。所以,本文采用Petersen(2009)的方法,进行企业层面和年度层面的两聚类回归(Cluster2)。此外,为了避免异常值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变量在1%的水平上进行了Winsorize处理。表(2)列出了本文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特征。

( 二 )回归分析 在产权性质不同的企业中和市场化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别。

(1)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表(3)列出了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相关关系的检验结果。模型(1)中没有加入任何控制变量,我们发现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的系数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这表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债务成本越低,这符合假设1的预期。但是,模型(1)中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与债务成本(Debtcost)之间的负向关系有可能来自遗漏变量(Omitted Variable)的影响,因此在模型(2)中加入了所有的控制变量。在模型(2)中我们发现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这再次验证了假设1的预期。总的来讲,表(3)中的回归结果表明,在我国,由于银行在授信审批制度的执行中,较多关注企业数量化的财务指标,忽略对企业财务质量的评估,因此未能有效地识别和防范债务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使得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

(2)盈余管理、产权性质和债务成本。进一步对比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中,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差别。表(4)列出了实证检验的结果,模型(1)和(2)分别是国有和民营企业的样本,模型(3)是全样本回归,但是在模型(3)中加入了区别产权性质的变量(Private)和交叉项(abDCA*Private),交叉项用于检验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中,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的影响是否显著不同。在模型(1)中,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这表明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在模型(2)中,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的系数并不显著,这表明民营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不一定越低。这符合我们假设2的预期。从模型(3)的全样本的检验结果中可以发现,虚拟变量private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这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债务成本相对国有企业要高,这从侧面也支持了我们的假设2,民营企业有着更高的信贷风险,银行会更仔细地审查其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从而能够识别财务报表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交叉项(abDCA*Private)的系数为0.066,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相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中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存在更严重的负向关系。总体而言,表(4)的检验结果表明,银行对国有企业授信时,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识别动机会更小,进而对企业本身财务质量、企业价值的考核也相对宽松,于是导致国有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相反地,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大,因此银行在为其提供贷款时更为严格,对民营企业财务质量的考核更为谨慎,盈余管理与债务成本的关系不显著。这与假设2的预期一致。

(3)盈余管理、市场化环境与债务成本。进一步证明是否在市场化程度较好的地区,企业的盈余管理将会导致较低的债务成本。表(5)列出了检验结果,模型(1)和(2)分别是所在地区市场化环境较好和较差的样本,在模型(1)中,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的系数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负,这表明在市场化环境较好的地区,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在模型(2)中,盈余管理替代指标(absDCA)的系数并不显著,这表明在市场化环境较差的地区,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不一定越低。这符合我们假设3的预期。

( 三 )稳健性检验 在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中,还有一种调整业绩对异常应计利润影响的方法,通过构造组合方式来调整业绩的影响,称为组合业绩调整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具体如下:第一步,分年度、分行业对如下模型进行回归,得到各个年/行业的回归系数。

第二步,将各个年/行业的回归系数代入如下方程,求得正常的流动性应计利润(NDCAit)和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DCAit(=CAit-NDCAit)。NDCAit=?琢1(1/Ait-1)+?琢2第三步,将同年度同行业所有公司按上年资产报酬率(ROAit-1)分为10组。对任一观测值,以其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减去同组内其他观测值的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的中位数得到的差值的绝对值作为该观测值的组合业绩调整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

当以这种方式得到的异常流动性应计利润作为盈余管理的衡量指标是,本文的主要结论保持不变。在考虑制度特征变量时,主要是使用市场化总指数,本文也考虑到了其他的制度特征变量,包括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对生产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等(樊纲等,2010)。本文采用Petersen(2009)的方法,进行企业层面和年度层面的两聚类回归(Cluster2)。我们也采用了另一种常见的方式,在模型中加入年度和行业虚拟变量,然后进行异方差稳健回归,论文的结论保持不变。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盈余管理与企业债务成本之间的关系来研究我国银行业是否识别了债务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结果发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进一步的检验,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债务成本越低,但民营企业的盈余管理对债务成本没有显著影响;盈余管理程度与债务成本之间的负向关系主要存在于制度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在制度环境相对较差的地区并不存在类似结论。上述检验结果说明,我国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薪酬考核体系使银行缺乏识别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相反甚至为其提供了主动寻求规则漏洞的动机。因此,本文的研究结果支持了银行未能有效识别并防范债务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为了增强银行识别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针对形式化的信贷管理制度和不够完善的薪酬考核体系,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银行信贷管理制度应更关注企业财务质量和长期价值的稳定,从机制上赋予银行识别和防范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有效降低银行贷款的风险。第二,银行薪酬考核制度在围绕存贷比率、贷款综合收息率等收益水平指标为核心计酬的同时,把不良贷款率、风险防范能力等作为贷款质量指标与薪酬体系挂钩,这样能降低银行员工利用规则漏洞的动机,提高银行员工对贷款质量的关注程度,从而增强银行员工识别债务人企业盈余管理的动机。

*本文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银行债务契约、财务报告质量与公司投资效率” (项目编号:71072103)、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制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0BGL067)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管理层关联方持股的隧道效应研究”(项目编号:10YJA790236)的资助

参考文献:

[1]戴璐、汤谷良:《长期“双高”现象之谜:债务融资、制度环境与大股东特征的影响——基于上海科技与东盛科技的案例分析》,《管理世界》2007年第8期。

[2]樊纲、王小鲁、朱恒鹏著:《中国市场化指数——各省区市场化相对进程2009年度报告》,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3]蒋琰:《权益成本、债务成本与公司治理:影响差异性研究》,《管理世界》2009年第11期。

[4]林毅夫、李志赟:《政策性负担、道德风险与预算软约束》,《经济研究》2004年第2期。

[5]林毅夫、刘明兴、章奇:《政策性负担与企业的预算软约束: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第8期。

[6]陆正飞、祝继高、孙便霞:《盈余管理、会计信息与银行债务契约》,《管理世界》2008年第3期。

[7]姚立杰、夏冬林:《我国银行能识别借款企业的盈余质量吗?》,《审计研究》2009年第3期。

[8]Ashbaugh, H., R. Lafond, and B.W. Mayhew, "Do Nonaudit Services Compromise Auditor Independence? Further Evidence.", Accounting Review, 2003.

[9]Chaney, P.K., M. Faccio, and D. Parsley,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Politically Connected Fir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1.

[10]Chen, K.C.W., and H. Yua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Capital Resource Allocation: Evidence From China's Accounting-Based Regulation of Rights Issues",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11]Dechow, P., W. Ge, and C. Schrand, "Understanding Earnings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Proxies, their Determina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12]Easley, D., and M. O'Hara, "Information and the Cost of Capital",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4.

[13]Gow, I.D., G. Ormazabal, and D.J. Taylor,"Correcting for Cross-Sectional and Time-Series Dependence in Accounting Research.", Accounting Review, 2010.

[14]Haw, I., D. Qi, D. Wu, and W. Wu, "Market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agement in Response to Security Regulations in China",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5.

[15]Healy, P.M., and J.M. Wahlen, "A Review of the Earnings Management Literature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tandard Setting.", Accounting Horizons, 1999.

[16]Jones, J.J., "Earnings Management During Import Relief Investigation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91.

[17]Kothari, S.P., A.J. Leone, and C.E. Wasley, "Performance Matched Discretionary Accrual Measur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5.

[18]Petersen,M.A.,"Estimating Standard Errors in Finance Panel Data Sets: Comparing Approaches ", 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09.

[19]Pittman, J.A., and S. Fortin, "Auditor Choice and the Cost of Debt Capital for Newly Public Firm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4.

[20]Sengupta, P., "Corporate Disclosure Quality and the Cost of Debt",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8 .

( 编辑 聂慧丽 )

作者:谢获宝 刘波罗 罗子昱

第三篇:企业集团债务融资管理探析

【摘要】本文分析债务融资的特点和方式,并通过对不同直接融资方式的比较,认为企业集团在加强债务融资管理上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平衡,通过合理的平衡,改善企业集团融资结构,防范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集团经济效益。

【关键词】债务融资 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 财务费用 平衡

融资管理因直接关乎企业的生存和效益,故倍受企业管理层的高度重视。融资管理又分为股权融资管理和债务融资管理。本文就债务融资管理,结合笔者所在的企业集团实践,就如何加强企业集团债务融资管理,建立健全债务融资体系,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作一探析。

一、债务融资的特点和方式

(一)债务融资的特点

所谓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它的特点是需要支付本金和利息,并能够带来杠杆收益,但是会提高企业的负债率。由于债务融资在筹资成本上有一定优势,尤其是资信较好的企业,使其成为很多企业集团普遍采用的融资方式。

笔者所在单位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主体信用评级为AAA级,利用集团整体AAA的信誉等级,由总部集中债务融资,能够获得较低的融资利率,2012年末债务融资加权年化利率为4.2%,低于集团的整体净资产收益率,很好地体现了杠杆效应,促进了集团经济效益提升。

(二)债务融资的方式

1.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债务融资分为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直接债务融资是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最典型的如发行债券。间接债务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的资金融通,最典型的如银行贷款。以发行债券与银行贷款作对比,直接债务融资较间接债务融资有如下优势:(1)融资成本较低。直接融资由于是直接从资本市场形成的融资,融资利率要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以笔者所在公司为例,2012年发行的两期短期融资券年利率分别为3.87%和4.39%,2013年发行的5年期中期票据年利率为4.7%,都远低于一年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6%。当然,发行债券还有承销费用即使加上0.3%或0.4%的承销费,仍然远低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同时债券融资锁定了一定期间的融资成本,规避了基准利率上浮的风险。(2)提升公司形象。发行债券需要在资本市场发布募集说明书,定期披露公司财务信息,可以很好地在资本市场扩大公司知名度,提升公司形象。(3)政策环境支持。近年来,随着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促进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的转变,企业债券市场不断壮大,国家也逐步加大扶持企业进行直接融资的力度,对发行主体范围、融资方式选择都有所放宽和多样化。(4)国有企业的改革要求企业的融资方式更贴近市场化运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有企业都应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在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应采用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企业希望通过银行贷款无偿使用资金或通过股票市场低成本融资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因此,通过多渠道融资方式是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体现。

2.不同直接融资的比较。直接融资在我国债券市场目前主要有短期融资券(短融)、中期票据(中票)、超短期融资券(超短融)、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私募债、企业债、公司债等。

短融是指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和交易并约定在一年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中票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主要在3~10年)的票据。两者都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进行注册,注册后进行发行或备案发行。从发行利率上看,中票由于期限较长,利率相对短融较高,但对于AAA级企业而言,发行利率远低于同期贷款利率,以及注册后两年有效、备案发行相对较便捷的特点,使得短融和中票成为很多大型企业集团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笔者所在公司目前的直接融资就是由短融和中票构成。

近期,随着超短融逐步对地方AAA级企业放开,已越来越受到关注。所谓超短融(Super&Short-term Commercial Paper,SCP),是指信用评级较高的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期限在270天(9个月)以内的短期融资券。该产品自2010年底推出,开始阶段交易商协会只选择少量主体评级为重点AAA级的大型央企为试点发行单位,后来陆续放开到AAA级的央企,近期放开到地方AAA级企业。与短融和中票相比,超短融具有如下优势:(1)发行规模突破限制。注册额度不受净资产40%的限制,可根据企业实际资金需求申请发行金额。(2)发行手续便捷、发行方式高效。在交易商协会完成注册后,在两年有效期内可选择任意时点滚动循环发行。发行公告时间由短融或中票的5天或3天缩短为1天,且由原1个月左右的备案时间改为先发后备,且下期发行的超短融的资金用途可以为归还上期超短融,滚动发行可实现与兑付无缝对接。另外,发行时的信息披露也相对简洁。(3)发行期限灵活。可在270天内灵活选择发行期限,真正实现与企业融资需求的全面契合,最大限度地节约财务成本。(4)融资成本较低。除市场资金紧张、流动性紧缺的特殊时点外,一般而言,超短融的发行年化利率较一年期短融利率还要低10—25BP左右。

显然,超短融对拓宽企业直接债务融资渠道和提高企业流动性管理水平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超短融公开市场化操作模式,在为企业提供灵活高效融资方式的同时,也对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能够起到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的作用。笔者所在公司符合发行超短融的条件,为进一步完善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公司近期已准备考虑注册一定额度的超短融,获准注册后即在两年有效期内根据资金使用计划灵活选择发行时机和每期具体发行规模。

二、加强债务融资管理的探析

在加强债务融资管理方面,需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平衡。

(一)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的平衡

合理地搭配长、短期融资的比例可以既保证企业在中长期的融资需求,控制资金风险,又可以合理地锁定中长期的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财务费用。如果全部是短期融资,虽然可以实时根据资金需求来选择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但在未来资金面临紧张时,有融不到资金的风险,而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有相对明确的资金需求,就必须配置一定的中长期融资来避免资金风险;如果全部是长期融资,虽然可以一次性解决所有资金问题,但由于资金需求是陆续发生,在提前融进资金无更好投资去向时,企业将损失一块利差(预期资金需求减少时,还将损失更大利差),而且长期融资的利率明显高于短期融资,又多损失一块利息支出。因此,我们必须配置合理的长、短期融资结构,尤其是超短融的推出将明显改善企业长、短期直接融资失衡的状况,丰富企业长短兼备的梯级融资手段。

以笔者所在集团公司为例,由于公司资金收支的不均衡性,且有些资金支出的期限较长,为更好解决“短贷长投”、资金成本与灵活配置的关系,公司近年来提出了进一步优化融资结构的设想,即长期限融资(5年期以上)占到20%~30%;中期限融资(3~5年期)占到20%~30%;短期限融资(1年期及以下)占到50%~60%。目前公司的融资结构已基本实现这样的平衡。

除了长、短期融资的平衡外,还涉及1年以内短期融资之间的平衡问题,譬如如何合理平衡短融和超短融。考虑到超短融便捷高效的发行机制,使企业能够灵活应对突发性资金需求,预计短融将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被超短融所替代。

(二)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平衡

虽然较直接融资相比,间接融资的成本较高,但间接融资也有它的优势。譬如笔者所在公司通过灵活配置一定的银行循环贷款,这些贷款随借随还,只要公司有资金结余,可以随时归还银行贷款,从而最大限度控制和压缩存量资金,降低财务费用,而这些是直接融资做不到的。因此,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搭配一定比例的可以随借随还的流动资金贷款。

(三)融资利率和融资时点的平衡

在不同时点,由于受宏观资金面的影响,融资利率不尽相同,而资金需求的时点是相对确定的。要想保证每次融资都在利率的最低点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通过合理的筹划和平衡,使得融资利率尽可能较低。企业在筹划融资方案时,首先,要根据经验预判哪个时间点的发行利率较高或者较低(如一般来说,节假日前利率可能偏高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月末是商业银行考核存款时点,资金面偏紧,利率也相对偏高,应尽量避免在这些敏感时间窗口发行),其次,要平衡好发行时机的问题。如果发行利率已达到企业的预期,此时离资金需求还有数日,是马上融资(融进资金可以通过寻求短期收益以最大化弥补多支出的利息支出损失)还是继续等待,期盼更低的发行利率。后者情况下,就有利率不降反涨的可能,从而错失低利率窗口,损失更长期限的利息支出(尤其是中期票据)。如果企业是发短融或中票,应提前做好注册额度的准备工作,提前拿到注册批复,但要平衡好注册后2个月内必须首次发行的规定。

(四)融资需求和融资用途的平衡

短融、中票以及超短融在政策上都要求募集资金是用于补充企业营运资金或偿还银行贷款,不得用于长期投资,也不得用于替换债券融资(超短融的资金用途可用于替换上期超短融)。企业应根据政策规定的融资用途来合理筹划债务融资,避免违规风险。

(五)融资需求和财务费用的平衡

企业集团的融资需求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在集团层面,不仅有各种投资需求,国有企业集团还经常承担有改革调整的任务,集团的人员分流等改革支出也相当大,需要靠外部融资来补充现金流。在有融资需求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压缩融资规模进而降低财务费用是财务部门的一大课题,也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是对如何实现财务创造价值的真正考验。降低财务费用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融资规模、融资期限、融资利率都将直接影响财务费用。(1)在降低融资规模上:可以通过最大化的盘活和利用现有资金存量,增加现金流入,并通过实行资金月度滚动预算监控每个月的资金收支,控制资金存量,从而最大化降低融资规模。(2)在降低融资期限上:可以通过合理的筹划资金收支安排,衔接好每一笔资金的收付节点,利用好超短融工具来合理地压缩融资期限,降低融资成本。(3)在降低融资利率上:首先在融资方式上尽可能选择利率较低的直接融资工具,还应合理选择采用固定利率还是浮动利率的方式;其次在融资窗口上尽可能选择在利率较低的窗口发行;最后在银行贷款上,在目前央行已允许贷款利率最多可以下浮30%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利用AAA级资质企业的优势,通过和银行谈判,以点带面、逐个突破,降低银行贷款利率,压缩财务费用。

三、结语

企业集团在债务融资管理上需要做好本文前述五个方面的平衡。债务融资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控制融资风险,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资金效益。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合理的融资结构和融资管理体系,合理选择融资方式,为防范融资风险、降低财务费用,提高集团经济效益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为财务预算部经理、高级会计师、CPA)

参考文献

[1] 付永生.企业融资方式的比较和选择[J].北京:今日科苑,2008(2).

[2] 交易商协会秘书处有关负责人就《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超短期融资券业务规程(试行)》的有关问题答记者问[EB/ OL].[2012-12-28].http://www.nafmii.org.cn/ztbd/cdqrzqzsss/201202/ t20120227_3844.html.

作者:桂江生

上一篇:住建系统论文范文下一篇:生产经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