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

2022-08-14

第一篇:宏观经济学课程实践

《宏观经济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宏观经济学》是财务管理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为学习其他课程提供分析方法、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与《微观经济学》课程共同构成西方经济学的全部内容。《宏观经济学》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使学生了解、认识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及其理论体系,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面向学生,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学生主体

本课程主要面向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注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实践动手的能力,以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和扩展视野为基本目标。

2.尊重个体差异,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保证课程标准设计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体系,该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教学过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以终结性评价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以过程培养促进个体发展,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教学过程的双向促进机制。以激发兴趣、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提高素质为根本任务。

3.整合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式,拓展学习渠道

积极调动图书馆、音像、互联网等各类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能力培养,了解最新的经济学案例,灵活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宏观经济形势作出判断,能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

三、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 1 页 共 8 页

(一)课程设置的依据

本课程的设置符合财务管理专业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趋势、形势分析和风险识别与评估的需要,也是财务管理岗位在融资、分配和投资决策时能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环境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内容制定的依据

1.本课程目标的设置依据2015级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要熟悉公司理财、金融业财务管理和商业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较系统掌握财务管理、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要求;

2.本课程内容的选择符合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具有较强的公司理财、金融业财务管理和商业财务管理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好的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风险预测与识别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3.学习宏观经济学可以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培养具有勇于担当、服务和增益于社会责任感的要求。

(三)课程目标实现的途径

本课程作为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要重视理论教学,所以应选择以课堂教学为主,辅于案例分析。一般经济学原理的讲解要深入浅出,提高教学的效果;重视结合财务管理专业需求和社会责任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指导学生关注和宏观经济相关的热点问题和社会现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布置一些教材之外的作业,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宏观意识。

该门课程建议总学时为54学时。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宏观经济运行机制有全面系统的了解,能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理解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懂得如何预期和适应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提高其驾驭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好“三基”,即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

(二)能力目标

第 2 页 共 8 页 培养和增强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的能力,预测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风险识别能力,同时,为学习经济管理类其它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与人团结协作、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 2.锻炼学生语言表达、文字沟通及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吃苦耐劳、勇于挑战、永不言败,永远向上的精神 4.树立成本意识、风险意识,学以致用、与时俱进的理念。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流量与存量等内容。

教学内容: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2.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3.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4.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 5.经济变量的流量与存量

重点: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难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建议:在与微观经济学对比中学习,理解之间的不同和联系。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国民收入的循环及均衡运行的条件,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及其核算、国内生产净值等总量的关系以及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掌握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的概念、GDP的核算方法。

教学内容:

1.国民生产总值的概念 2.经济总流程

3.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 4.国民收入核算中恒等关系 重点:GDP的概念及核算方法。

难点:投资等于储蓄的恒等式,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教学建议:用企业微观个体的财务关系理解经济总量中及其相关的关系;提前运

第 3 页 共 8 页 用总需求和总供给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循环。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8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理解均衡产出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乘数论以及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教学内容: 1.消费函数 2.储蓄函数

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4.乘数原理

5.三部门经济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重点:GDP的概念及核算方法。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难点:乘数的含义、推导及作用过程。

教学建议:首先要让学生要在心里建立一种均衡的关系,这种关系来自GDP不同的核算方法,然后层层递进的将这种均衡关系放在逐渐复杂的社会市场关系当中以便学生理解。

第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IS和LM曲线的图形推导,理解投资曲线及资本边际效率曲线的含义,理解IS和LM曲线的概念,理解货币需求的三种动机以及流动偏好陷阱的概念,掌握IS和LM曲线的公式推导和计算,掌握如何用IS-LM分析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和变动。

教学内容: 1.投资的决定 2.IS曲线 3.利率的决定 4.LM曲线 5.IS-LM分析

重点:IS曲线和LM曲线的推导;IS和LM曲线的移动。 难点:IS-LM曲线的移动;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陷阱。

教学建议:本章的重点讲的是利率与国民收入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变化又受商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双重影响,这这一内容的理解要善于用微观经济学中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所决定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以及用来理解IS曲线和LM曲线的变动。

第五章 开放经济下的国民收入均衡与调节(8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汇率、国际收支的含义,

第 4 页 共 8 页 理解两种汇率制度,

并能利用IS-LM-BP模型分析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教学内容: 1.汇率和对外贸易 2.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 3.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重点:汇率制度及其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难点:不同汇率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教学建议:本章的要点就是在前面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汇率因素,这个汇率应该是市场化的汇率,这时要注意国内宏观经济政策对外的影响力以及外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内的影响力。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情形下的总供给曲线,掌握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概念,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变动的经济含义。

教学内容: 1.总需求曲线 2.总供给曲线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重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难点: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的变动。

教学建议:注意理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基本理论框架特点以及总供给从短期到长期变化的特点。

第七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影响,掌握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概念、分类,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掌握菲利普斯曲线。

教学内容: 1.失业的描述

2.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3.通货膨胀的描述 4.通货膨胀的原因 5.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重点:通货膨胀的原因;失业和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难点:菲利普斯曲线。

第 5 页 共 8 页 教学建议:本章教学要把握产生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原因,进而认识到这两种现象的危害性,从而加深政府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干预经济的必要性。在教学中强化学生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第八章 宏观经济政策(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概念,重点掌握财政政策效应和货币政策效应,能够正确根据经济的状况的变动应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掌握挤出效应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教学内容: 1.经济政策目标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混合使用的影响

5.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的原理利用及其工具。 重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工具。

难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创造过程。

教学建议:授课中应重点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的原理、工具和效果;注意区分微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

第九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6学时)

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乘数—加速数模型,掌握经济增长的概念、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和结论,掌握经济周期概念、特征、阶段。

教学内容:

1.对经济增长的一般认识 2.增长核算 3.新古典增长理论 4.内生增长理论 5.经济周期的含义与特征 6.乘数——加速数模型

重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含义。 难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原因来看待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问题。教学中重点不是复杂的模型的推理,而是每个模型下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予以分析。

第 6 页 共 8 页

第四部分 课程实施建议

一、教材编写建议

1.课程的教材以及相应的教辅资料编写应当依据本课程标准进行。

2.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思想,以财务管理岗位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业务操作内容为主体,结合岗位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要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3.教材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展现教学内容。

4.教材在内容上要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二、教学场地及学习方法建议

1.教师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资料,注重“教”与“学”的互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过程中应以设计完成的项目活动为基础,通过多情景模拟、角色体验、角色互换、情景再现、案例分析等多种手段,强调学生做中学,突出技能培养目标,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3.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品质。

三、评价建议

1.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以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以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

2.教学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分为应知应会两部分。

3.改革考核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以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独特见解的学生应特别给予鼓励,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 7 页 共 8 页 1.注重实训教辅资料的开发利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制作各种形式的教学课件,具体包括:视听光盘、多媒体软件、幻灯片、挂图等。

2、注重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涵。积极开发课程网站,创设网络课堂,提供知识点在线讲解,突破教学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使教学过程多样化、丰富教学活动。

第五部分 附录

一、术语解释(本标准中未有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

二、案 例(该课程案例以画面和视频表现)

编制单位:会计学院 编 写 人:

编制时间:2015年11月 审 核 人:

复 核 人:

批准时间:2015年12月

第 8 页 共 8 页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 宏观经济学课程论文

年级专业:09国金1 班

学号:0960403038

姓名:吴彬彬

指导老师:刘飞翔副教授

2010年06月 20日

石狮服装对石狮经济发展的分析

摘要:服装市场是石狮发展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市场。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关键词:石狮服装,石狮经济,服装城,发展问题

正文:提起福建石狮,人们就会想到服装。这里是我国“闽派”服装的发源地和主要集散地之一,聚集着1万多家纺织服装企业,年产值达600多亿元,休闲服装销量占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这使得石狮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县级地区之一。综合经济实力持续保持福建省第2名。从1993年起连年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2002年位列“全国100个最发达县(市)”第16位。石狮的发展令人惊诧,每一步的发展几乎都与服装有关。

石狮人从石狮实际出发,敢于拼搏,大胆试验,抢抓机遇,发展自己,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石狮试验、石狮速度、石狮效益,将昔日的农村集镇建设成为初具规模的贸工港口城市。这主要是由服装产业带动了一切发展,从而让石狮的经济发展取得突飞猛进的大跃进。

在竞争中发展,在发展中竞争,就必须运用好试验区品牌,不断开拓创新。在我国改革开放整体推进,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石狮的综合改革试验区地位并没有改变,试验区的历史责任依然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振奋精神,大胆试验,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继续推进综合改革,扩大对外开放,重塑综合改革试验区品牌,在激烈的竞争中闯出新的路子,赢得竞争发展的主动权,开创石狮发展前进的新局面。石狮市的经济在短短十几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步,关键在于服装产业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石狮服装产业具有明显的集群性特征

石狮发展的初期,在市场的带动下,服装业得到迅速发展。随着服装业的发展,关联产业也得到相应的发展。这些产业相互带动,形成了产业集群现象。目前,石狮已形成了一条以服装加工为核心,涵盖纺织、漂染、辅料生产、市场营销等各个领域的产业链。

2.服装及其原材料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并正在升级

与服装业的发展相应,石狮的商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有街无处不经商”的城市。市场的发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服装市场,该服装城将是亚洲最大的,集产品展示、品牌孵化、商品交易和信息发布为一体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

2.2面料市场,服装原料交易市场比较发达,闻名全国的鸳鸯池布料市场、新兴的亚太纺织面料市场和南洋街布料商业街汇聚了来自东南亚及全国各地1000多家布料供应商。

2.3辅料市场。辅料专业市场除供应以石狮为中心的服装加工产业带所需,也辐射到外地。

3.建立了服装城,使经济发展更加方便

石狮服装城拥有八大优势,这是其他服装批发市场无法比的。

1、优越的区位条件。

2、发达的产业基础。

3、成熟的商业网络。

4、有效的组织保障。

5、优惠的政策措施。

6、标志性商业建筑。

7、完备的配套。

8、服务巨大的升值潜力。

这些优势使得石狮对于服装城的发展更加快捷,从而也带动了石狮的经济发展。石狮服装城不仅仅是一个服装交易市场,他还具有其他功能并且扮演了多种角色。他不仅是商户和物流的协调人,是销售商与采购商的中介人,他也是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传递信息的纽带。石狮服装城最具特色之处在于创造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服装批发市场的价值链体系。石狮服装城以产业基础、交易市场、物流市场、展览中心、信息中心为核心,整合入场经营的上下游资源,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从而不断聚集更多的上下游厂商和商品,使市场辐射面更为庞大。如今石狮服装城及其周边各专业市场辐射全国各大二级批发市场。

四、石狮产业群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石狮服装产业群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主要的原因在于较早地利用市场机制、在国内取得了先行优势、劳动力成本较低、资金相对宽裕、信息比较灵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石狮服装产业所具有的传统竞争优势已经逐渐丧失。

五、竞争使得石狮的发展更进一步前进。

随着石狮服装业的发展,经侦也越来越激烈。为了在竞争中获胜,部分企业开始注重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又带动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当时,竞争力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服装设计。石狮成立了“石

狮服装之恋研究学会”,专门研究设计具有侨乡特色的适销对路新产品。2,引进先进的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当时,我国服装企业的设备还比较落后,但石狮企业直接从国外引进设备。虽然与国外相比,差距还非常大,但是与国内其他地方的企业相比,则先进多了。3,强化质量管理。部分规模化生产的企业开始从计划、选料、做工、检查每道工序进行标准化管理,并形成了严格的规章制度,这使得这些企业的产品质量大大提高。

六、政府的大力作为,带动各界人士的努力

石狮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化运作的项目运作形式。在目前我国市场开发中,大部分能做大做强的都以政府为主导。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在税费、车长、物流、政策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通过产业支撑,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等,使市场知名度迅速提高,这样就能够使市场从培育到成熟的时间大大缩短,并将在同类市场中拥有更强竞争力和生命力。只有这样,才能吸收社会精英,促进市场融合,达到市场创新,创造多方共赢,使经济总体得到了发展。

七、商贸兴市,增强石狮经济发展的活力

人气旺、商气更旺,是石狮发展的希望。要大力加强特色市场建设,继续开拓国内外市场,营造浓厚商贸氛围,把石狮建设成为购物的“天堂”。建市场,开商行,抢商机。市场是石狮发展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我们的市场。加快建设各类专业特色市场,进一步凝聚人气,创造商机。坚持“政府主导、股份运作、分期建设、突出特色”的原则,集中力量抓紧动工建设中国石狮服装批发城。

走出去,拓市场,占份额。要动员全市力量,突出专业化、国际化和对台特色,充实内涵,提高档次,扩大影响。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各种适销对路的展销、展示活动,加大中西部地区市场开拓力度。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营销队伍,发展特许加盟、代理经营、连锁经营,形成“有城必有石狮店,有店必有石狮货”的局面。大力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力争纺织服装、体育用品等主要支柱产业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尽快出台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外贸出口的若干意见,积极协助生产性企业申报自营出口经营权,培育一批出口龙头企业,提高直接出口份额。继续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巩固东南亚市场,拓展欧美、俄罗斯、中亚、中

东、非洲等市场,鼓励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

提层次,拓领域,畅流通。要更新营销观念,创新营销方式,积极推广电子商务、虚拟经营,大力引进外资商业,吸收国外先进管理经验,提升我市商业经营与管理的层次。适时发展拍卖、典当、租赁业,拓展商贸新领域。大力培育发展金融、保险、人才、技术、信息、中介等要素市场。大力发展海陆运输,发展现代物流配送,开辟物资流、客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通道,促进石狮商贸业的进一步繁荣。

总结:石狮传统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是脏乱嘈杂、四处尘土飞扬的沿海集镇的石狮就以服装款式新颖、种类齐全而成为全国有名的服装市场。当时,全是石板路和尘土路,只有区区几平方公里的“城区”,竟然有十八条商品街,八千个商铺,许多商铺都是用木板和竹子临时搭盖成的。每天前来购买服装、小商品或慕名前来的国内外客商超过五万人。当时竟有“没到石狮不算到福建”的说法。福建石狮市是内地服装及纺织面料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目前已形成从面料到成衣上下游配套产品齐全的生产格局,年产服装7000多万件(套),产值约50亿元。石狮在八十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服装批零中心,在高峰时期日进出石狮的商贩达3万人以上。近年石狮在服装批发方面的集散和辐射能力似乎有所减弱,但在面料批发方面仍相当活跃。

服装业一直是石狮市的传统主导产业,多年来,这一产业的产值超过石狮全市总量的半壁江山。石狮服装批发市场是全国主要的服装批发市场中心之一,与晋江有大量的全国知名服装品牌企业不同,石狮服装批发市场作为石狮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一个独立完整、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和石狮服装批发价的价格体系。石狮的服装业让石狮的经济得以发展,让它在世界站有一席之地。

第三篇:《宏观经济学3》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A19020240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3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开课学期:3 总 学 时:48学时 总 学 分:3学分

预修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

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关于一国国民经济总量问题比如:经济增长、就业、价格水平、国际收支平衡等的学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推荐教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参考书目:

刘涤源、谭崇台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上册),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宋承先著:《现代西方经济学》(下册),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萨级尔森、诺德豪斯著:《经济学》(下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斯蒂格利茨著:《经济学》(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多恩布什、费希尔著:《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经济研究》、《管理世界》、《改革》、〈财贸经济》、《金融研究》、《经济学消息报》、《中国经济时报》等报刊杂志。

二、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问题,特别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及其效果。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目标

绪论(2学时)

本绪论主要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三、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4学时)

本章主要阐明西方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为以后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分析提供一个必要的前提。

第一节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二、三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三、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四、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与国民收入核算

第二节国民生产总值及其核算

一、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三、个人收入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第三节国民经济核算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等关系

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二、引入政府和对外贸易后的总支出与总收入的恒等关系

第四节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及其与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差异

一、西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缺陷

二、我国传统的物质产品平衡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两种核算体系的主要差异

第二章国民收入决定:收入——支出模型(6学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本章至第五章都是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本章所分析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第一节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第二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消费和储蓄的决定

二、国民收入的决定

三、乘数原理

第三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

一、政府购买与国民收入决定

二、政府税收与国民收入决定

三、政府购买与政府税收的综合效用:平衡预算乘数

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lS-LM模型(8学时)

本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重点分析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情况下国民收入的均衡及其变动。

第一节投资与利率的决定

一、投资的决定

二、利率的决定与变动

第二节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商品市场均衡和IS曲线

二、货币市场均衡和LM曲线

三、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同时均衡

第三节一般均衡收入的变动

一、投资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

二、货币供给量变动对一般均衡收入的影响

三、投资和货币供给量同时变动的影响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8学时)

本章主要根据收入——支出模型和IS——LM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及作用效果。

第一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内在稳定器作用

二、财政赤字与公债

三、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由此引起的经济学争论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二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机制

二、货币政策工具

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四、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

第三节宏观经济政策效应

一、IS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

二:LM曲线的弹性和财政货币政策的效应

三、凯恩斯主义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 第五章国民收入决定:AS——AD模型(6学时)

本章把价格水平引进国民收入决定的分析之中,并把总需求和总供给联系起来,最终建立起国民收入决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曲线

一、总需求和总需求曲线的含义

二、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第二节总供给函数

一、生产函数

二、劳动市场

三、实际工资与价格水平、货币工资

四、总供给曲线

第三节就业水平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一、充分就业均衡

二、低于充分就业均衡

第六章失业与通货膨胀(4学时)

失业和通货膨胀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最常见的两个问题,降低失业率、抑制通货膨胀是 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本章依次论述失业、通货膨胀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和政策。

第一节 失业问题

一、失业的概念

二、失业的类型

三、失业的代价

四、充分职业和自然失业率

第二节 通货膨胀

一、通货膨胀概述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 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一、由总供给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二、由菲利普斯曲线表示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交替关系

三、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展开的经济学争论

第七章 经济增长理论(6学时)

以上各章实际上是用静态或比较静态的方法考察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本章则运用动态方法分析一国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原因。

第一节 哈罗德——多马模型

一、模型提出的背景

二、模型的基本公式

三、经济波动的原因及稳定增长的条件

第二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对哈罗德——多马模型的批评

二、模型的基本公式

三、模型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新发展

一、传统经济增长理论的局限性

二、新增长理论

第八章 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场主义(4学时)

本章主要介绍作为宏观经济学最新发展的新古典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理论,使学生能够大致了解宏观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

第一节新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产生背景

二、卢卡斯供给曲线

三、理性预期和卢卡斯方程

四、新古典主义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一、产生背景

二、劳动市场工资刚性的微观基础

三、产品市场价格刚性的微观基础

四、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建议

四、教学指南

本课程的重点在第

1、

3、

4、5章,难点在IS-LM模型和AS-AD以及经济增长模型。本课程教学主要采用老师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五、作业

每两节课布置思考题2—3题,每周交一次作业。

六、考核方式

考试(闭卷形式)

七、成绩评定

考试成绩(70%)+出勤考核(10%)+平时作业(20%)

执笔人:贾彩霞 审定人:陈学军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工商管理系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

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课程编码:1111203 学分:3分

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8学时 适应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 先修课程:微观经济学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宏观经济学》是经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是现代理论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总体结构、宏观经济运行的规律、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不同学派等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实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运行的基本趋势进行初步的分析。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同时也了解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为学生将来的实践和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西方国民收入核算(6学时)

本章为宏观经济学的导言,简述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基本理论问题,讨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定义及其核算方法,分析国民收入的流量循环模型。本章重点要求学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一些基本概念。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定义和衡量总产出或总收入的五个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2、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方法;

3、国民收入的构成及储蓄——投资恒等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方法

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投资--储蓄恒等式 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6学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奠基人凯恩斯学说的中心内容。凯恩斯主义的全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只包括产品市场的理论被称为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本章介绍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讨论短期内决定均衡国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分析政府收支(财政)对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影响,提出乘数原理。本章的内容,要求学生作为重点掌握。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

2、均衡国民收入及其决定因素

3、财政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乘数原理。 第一节投资与储蓄的相等

第二节消费函数

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四节简单收入决定的动态模型和乘数论 第五节三部门和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6学时)

现代市场经济中同时存在着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均衡的国民收入水平。强调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并非相互独立,货币对经济非中性,是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本章运用一般均衡分析方法,引进货币市场因素,讨论两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情况下,总需求水平和均衡国民收入水平的决定,建立起现代宏观经济分析的核心工具之一:IS—LM模型。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包括模型的推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初步练习运用模型。

本章重点与难点:

1、投资需求函数;

2、IS曲线的含义和性质;

3、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以及 LM曲线的含义和性质;

4、IS—LM曲线的含义和性质。

第一节投资的决定

一、投资与利率;

二、资本边际效率的意义;

三、资本边际效率曲线;

四、投资边际效率曲线

第二节IS曲线

一、IS曲线及其推导;

二、IS曲线的斜率;

三、IS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利率的决定

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需求和供给;

二、货币需求动机;

三、流动偏好陷阱;

四、货币需求函数;

五、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

第四节LM曲线

一、LM曲线及其推导;

二、LM曲线的斜率;

三、LM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IS—LM分析

一、两个市场同时均衡的利率和收入;

二、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

第六节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

(6学时)

宏观经济政策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西方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其理论基础是IS—LM模型,在上述模型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并从实践方面讨论西方国家如何制定和实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考察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这些内容也是财政学和货币银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掌握诸如政策目标、各种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了解各种经济政策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本章重点及难点:

1、财政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2、货币政策的运用及其效果分析;

3、两种政策的配合使用;

4、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5、财政政策工具及其实施;

6、货币政策工具及传导机制;

7、各种经济政策的适用条件及其局限性。

第一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财政政策

一、财政政策的含义及影响;

二、财政政策效果和“挤出”效应;

三、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

四、财政政策工具;

五、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六、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

七、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第三节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含义及效果分析;

二、银行和存款创造;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四、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节宏观经济政策理论的演变 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4学时)

价格水平同产量(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和IS—LM模型假定价格水平是不变的,没有讨论价格水平同产量(收入)水平之间的关系。总需求(AD)—总供给(AS)模型则取消了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着重说明价格水平和产量(收入)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是宏观经济分析的重要工具,也是理解宏观经济学中一些重大问题的基础。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包括模型的推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初步练习运用模型。

本章重点及难点:

1、总需求函数和总需求曲线及其推导;

2、总供给函数和总供给曲线、长短期的区别AD—AS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第一节总需求函数及总需求曲线 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一、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

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 第三节长期总供给曲线

第四节短期总供给曲线

第五节长短期曲线的同时使用及其政策 第六节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的数学小结 第六章国际经济的基本知识(3学时)

前述各章讨论的是封闭型经济,但在现实世界中,任何一国经济都是或多或少对外开放的,即所谓的开放经济。因此,西方宏观经济学也必须分析和说明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调节。本章介绍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方面的基本知识,目的是为分析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和调节提供理论准备。本章内容是国际经济学和国际金融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重点及难点:

1、国际贸易理论;

2、国际贸易组织;

3、国际贸易政策;

4、国际金融体系。

第一节国际贸易理论

一、重商主义;

二、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

三、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

四、约翰.穆勒的国际价值理论—相互需求说;

五、马歇尔的国外贸易需求曲线;

六、国际贸易的利益分配;

七、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第二节国际贸易组织 第三节国际贸易政策

一、关税及其经济效应;

二、非关税壁垒;

三、当代世界贸易政策

第四节国际金融与国际货币制度

一、外汇与汇率制度;

二、国际货币体制的演变 第七章开放经济理论(5学时)

本章介绍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论述用来解释经济贸易余额和汇率的IS—LM—BP模型,分析贸易政策的宏观经济影响,讨论国际经济对一国经济的作用。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包括模型的推导)模型的基础之上,初步练习运用模型。

本章重点及难点:

1、BP曲线 IS—LM—BP模型;

2、开放经济中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第一节国际收支平衡表

一、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二节经常项目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第三节资本项目与宏观经济理论体系 第四节国际收支的平衡

第五节调整国内均衡和国外均衡的政策

第六节包括国际部门在内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的数学小结 第八章通货膨胀理论与失业理论

(5学时)

通货膨胀和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中经常出现的两种现象,不利于市场经济健康运行。本章介绍西方通货膨胀理论,考察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分析通货膨胀的经济社会效应,讨论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以及介绍西方失业理论,考察失业形成的原因,分析失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效应,讨论治理失业的政策。

本章重点及难点:

1、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分类;

2、通货膨胀的成因;

3、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4、菲利普斯曲线;

5、奥肯定律。

第一节通货膨胀的种类

第二节通货膨胀的起因及其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起因;

二、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三节价格调整曲线或菲利普斯曲线

第四节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率 第五节其他对付通货膨胀的办法 第六节失业概述

第七节失业的经济影响及奥肯定律 第八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九章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理论

(5学时)

经济增长理论及经济周期理论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介绍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考察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及其贡献,讨论理想的经济增长率以及实现理想经济增长率的途径以及有关经济周期一些基本概念。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模型(包括模型的推导)及其理论含义。

本章重点及难点:

1、经济增长的源泉;

2、哈罗德—多马模型;

3、新古典增长理论;

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5、经济周期理论;

6、乘数—加速数模型。

第一节经济增长的源泉 第二节哈罗德—多马模型 第三节新古典增长模型

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方程;

二、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三、增长率的分解

第四节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一、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二、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第五节最优经济增长途径简述

第六节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一、经济周期的定义及阶段;

二、经济周期的类型;

三、经济周期理论概说 第十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学时)

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是沿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和新增长理论三条线索发展的。本章介绍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学术观点和政策主张,目的是使学生概略了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动态。

本章重点及难点:

1、货币主义(新货币数量论);

2、自然率假说;

3、卢卡斯总供给曲线;

4、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5、粘性价格理论;

6、新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波动理论

第一节三个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概述 第三节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概述

第四节新增长理论概述 第五节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分歧

三、教学基本要求

宏观经济学是经贸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所运用的基本方法,以作为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经贸及管理类本科各专业。教学总学时数为48学时。课堂教学以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微观经济学之后的第二学年上学期。

五、教学参考书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2][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宏观经济学(第十九版)(中译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

[3][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七版)(中译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4]宋承先,许强.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第三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六、学习网站

[1]中国经济学教育科研网,网址:http:/// [2]人民网,网址:http:/// [3]新华网,网址:http:/// [4]中国经济网,网址:http:///

第五篇:经济学课程

属于,经济学更偏重于理论,且经济类专业的课程实用性都比较强。本专业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经济学专业就业前景很好,能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其他的主干学科: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会计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社会调查、毕业实习,一般安排12

3.了解中外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及应用前景;4.了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5.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中外经济学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经济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财政学金融学国民经济管理贸易经济保险环境经济金融工程税务信用管理网络经济学体育经济投资学环境资源与发展经济学海洋经济学国际文化贸易

上一篇:化工厂安全教育材料下一篇:沪教版初三化学期末